老年心力衰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7:17: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年心力衰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年心力衰竭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1±7.2)岁。均符合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心力衰竭分型:全心衰26例,右心衰28例,左心衰38例。心力衰竭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2±4.3)年。住院次数:1次16例,2次21例,3次以上55例。
1.2病因本组以原发病为主要病因,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是主要原因。单一疾病致心力衰竭者12例;合并2种疾病36例,3种以上疾病44例。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衰退亦是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之一。基础疾病:患者多有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42例。心力衰竭的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房颤18例,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9例,其他39例。
1.3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憋喘、端坐呼吸、需高枕卧位36例;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或白色黏稠痰、痰中带血丝28例;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缺乏18例,恶心、呕吐9例;少尿、水肿8例;发热12例,头痛、头晕、烦躁、失语9例,胸痛8例,消瘦6例。
2临床特点
2.1老年人因恼血管硬化及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差,病史常陈述不清,同时常伴有全身多种疾病存在,致使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而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典型[3]。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状况研究
[摘要]该文对老年人衰弱及其研究现状、心力衰竭与衰弱的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可提高患者、医务人员对衰弱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状况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衰弱;健康状况;综述
衰弱是指由于个体脆弱性增加及保持自我内在平衡的能力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1],导致疾病易感性增加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由于衰弱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常被人们忽视,但衰弱能逐渐消耗老年人的功能状态,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导致自理能力降低、残疾等状况的出现[2],极大损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会给患者家庭和医疗卫生带来巨大的负荷。充分了解衰弱及其影响因素,尽早对衰弱进行识别,了解其影响因素并及时予以有效的干预,衰弱有逆转的可能。近年来,衰弱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心血管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衰弱的相关研究,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白皮书中对衰弱在心血管领域的新兴地位进行了介绍[3],作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心力衰竭与衰弱的关系越来越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状况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1衰弱及其研究现状
1.1概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逐步衰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年龄已不能全面地评价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也不能完全反映老年人各个器官、组织功能的真实状况。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健康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作为与年龄关联性极大的一种综合征,衰弱成为老年健康状态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4]。衰弱的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5],用于评价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及多个生理系统损害的累积,被认为是独立于正常老龄化过程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核心是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或多种功能异常[6]。作为衰弱的高危群体,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较差,容易患病和卧床[7],持续进展的衰弱状态会造成严重不良健康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衰弱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早期、及时识别衰弱状态,对于预防不良健康结局发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关键。研究证明,衰弱有逆转的可能[9],充分了解衰弱及其影响因素,对构建和实施系统、全面、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对延缓甚至逆转衰弱具有重大意义。
老年心力衰竭误诊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常见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0月老年心力衰竭误诊误治14例临床资料。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0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伴高血压、糖尿病各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瓣膜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结论心衰是一种恶性综合征,及早正确诊治可大幅度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误诊原因
心衰是一种恶性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关于它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详细的论述,但在实际工作中误诊、误治的情况仍较普遍,尤其是一些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的老年人心衰,误诊、误治尤为显著。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0月误诊、误治资料完整的14例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提高诊断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4例均为2006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我科观察及住院病人。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65~83岁,平均74.4岁。误诊时间长者4年,短者1天。
1.2原发病分类14例中最后确诊治为冠心病者10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各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瓣膜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对心力衰竭标志物、炎性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鞍山市千山区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左卡尼汀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机体炎症,改善心功能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左卡尼汀;心力衰竭标志物;炎性因子
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约占30%。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塞性血栓,进而引起严重心肌缺血、缺氧,老年人为高发人群。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形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为常用药物。左卡尼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特殊氨基酸,是脂肪酸代谢的重要辅助因子,也是人体长链脂肪酸代谢产生能量所必需的物质,与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它能促进脂肪酸氧化成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1],对改善心肌营养代谢,提高收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左卡尼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力衰竭标志物、炎性因子指标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且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先天性心脏病,重症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脑卒中,精神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1∶19,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1.53)年;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68.21±2.87)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2:18,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1.41)年;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8.78±2.21)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J20171021)100mg/次,1次/d;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厂家: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42022359)20mg/次,1次/d;口服氯吡格雷[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J20180029]75mg/次,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13215)治疗,左卡尼汀注射液2g混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心力衰竭标志物、不良反应情况。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心力衰竭标志物包括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胱抑素C(Cys-C)、N末端BNP前体(NT-proBNP)。1.4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患者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人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衰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通过对45例老年人心力衰竭进行分析、治疗。结果单用药物对症治疗难以奏效。采用白蛋白和1,6-二磷酸果糖可使心功能明显改善,全身状况明显好转。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haracteristicandtreatmentofagedpeoplewithcardiafailure.Method45agedpatientswasanalyzedandtreated.ResultItisdifficulttohavetheintendedeffectonlybysymptomatictreatmentwithdrugs.Albuminandfructose-1,6-diphosphatecanimproveheartfunctionmarkedly.Theresultsshowedthatsystemicstatusfunctionwasamelioratedobviously.
【Keywords】Cardiafailure;Agedpeople
就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的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心衰的特点和治疗,以供参考。
1临床资料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对急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进而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患者数量一共为72例,而后使用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使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将对患者使用西药治疗来展开观察,观察组则对患者使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来进行实验。最后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相应的对比与分析。结果:根据本次研究中得到的相关的数据能够得知,在研究组之中整体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4.44%,而就对照组来说,其整体的治疗有效率只达到了66.67%,所以就治疗有效率这个方面来说,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会更高(P<0.05)。且在生活质量这个方面,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可以得知前者比后者明显更高,则可知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实施治疗之前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上面,可知其在比较之后差异较小,并没有具备相关的统计学含义(P>0.05)。而后根据观察组在LVEDD、LVESD的对比情况,可以得出在这些方面,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是明显低的(P<0.05),且在LVEF、FS这两个方面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由此可以得知各组在进行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对比,两者存在着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在研究组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5.56%,而就对照组来说,其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高达25.00%,所以就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这个方面来说,研究组相比较对照组来说则较低(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急诊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急诊;中西医联合治疗
引言
心力衰竭,其也可以简称为心衰,主要是指因为心肌舒张或收缩功能产生了紊乱,这就造成了静脉血回流不能完全从心脏释放的情况,进而导致产生了连带的静脉淤滞、动脉容量不足等问题,在最后就形成了相应的导致血液的心脏功能不全的这类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常发群体为老年群体,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患上心力衰竭的老年人数量逐年上升[1]。再加上老年人免疫力低,体质弱,极易患病等现状,使得对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治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这次研究里面其对象为收治于我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患者数量一共为72例,且对于此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将使用相关的贝那普利等药物来展开治疗,同时也要对临床之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其详细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老年人心力衰竭护理研究论文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要点;老年人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慢性心力衰竭(CHF)又是多种老年人心脏病变发展到终末阶段几乎不可避免的综合征。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肺心病是老年人CHF最常见的病因。由于原发性疾病的影响和老年人机体应激、调节功能的减退,老年人CHF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对原发性疾病和并发症治疗或防护不当又成为老年人CHF常见的诱发因素。因此,结合临床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老年人CHF的治疗和护理就成为防治的重点。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要点;老年人
1老年人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CHF多继发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糖尿病心脏病变等。多合并脑血管病变或微血管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病人甚已处于中度心衰仍可无任何症状,或仅表现为头晕、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疲乏无力、下肢轻度浮肿及消化道症状食少腹胀等,易于漏诊误诊,一旦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即可发展为重度心衰,危及生命。不仅仅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些老年人甚至可表现为白天阵发性呼吸困难,尤其是餐后或体力活动后。老年人发生急性左心衰时,由于心脏血输出量下降,造成脑供血不足,出现脑缺血症状,如意识障碍、失眠等,易与脑血管疾病混淆。消化道症状加重,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易合并心律失常,互为因果,心律失常以房颤多见,其次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心衰时易合并肾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等。
2老年人心力衰竭(CHF)的征兆
中医护理干预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的8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内容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间在左心室射血分数上、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劲以及左心室后壁的厚度上指标上与护理前比都有显著的提高(P<0.05)。经过治疗后的MVV和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肺功能。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心肺功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被称为肺心病,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并没有特效的方法,除了在积极治疗胸肺等基础疾病改善心功能外,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干预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以护理整体观念为原则,主要护理的内容包括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情绪护理以及在运动养生方面,其目的是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疏通经脉等来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的8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2],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7.39±11.47)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34±1.38)年;原发疾病:支气管哮喘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扩张4例;心力衰竭分级:Ⅰ级16例,Ⅱ级20例,Ⅲ级7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6.92±12.45)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83±1.72)年;原发疾病:支气管哮喘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3例;心力衰竭分级:Ⅰ级17例,Ⅱ级19例,Ⅲ级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我院的伦理审查。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办法,其内容包括一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穿刺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科学锻炼方面[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的方法:(1)对于气阴亏虚老年患者进行益气养虚的护理,防止患者耗气伤津,嘱患者注意保暖,对病室的温度调至温暖。(2)对于痰浊堵塞的老年患者进行通阳泄浊,定时对病室通风,多食用一些化痰利湿的水果蔬菜,注意饮食清淡。(3)对于气血瘀滞的老年患者给予通经活络护理,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注意情绪的平稳,减少外界的刺激。(4)对于寒凝的患者给予驱寒活血的护理办法,加强对患者的保暖。(5)多与老年患者进行交谈,缓解老年人孤独的心理状态,让家属陪护,使老年患者保持心情愉悦。1.3观察指标采用WHO制定的WHOQOL-100量表[3]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采用西门子四维彩超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后壁厚度等功能;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MS-IOS)检测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和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
冠心病属于心内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具有长期性、进行性等特点,病情末期容易发生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危害极大[1,2]。目前,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临床上多是通过强心、利尿等常规传统心血管疾病治疗疗法,但其临床治疗的效果一般。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临床上逐渐开始采用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本研究探析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用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且均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患者中男性114例。女性86例;年龄27~72岁,平均(42±3)岁。抽签法随机分组:常规组100例,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7~70岁,平均为(40±4)岁。干预组100例,女性49例,男性51例;年龄30~72岁,平均(42±3)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目标等资料均已经上报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研究,并批准通过,能够进行临床研究。1.2纳排标准1.2.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心电图检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1.2.2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②患者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③患者有免疫性、代谢性疾病或急性期感染;④患者有药物过敏史;⑤患者不配合治疗。1.3方法1.3.1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有:吸氧、强心、利尿、平衡电解质、调节酸碱等。1.3.2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上)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具体:口服美托洛尔片(商品名:倍他乐克;通用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1;生产商家:阿斯利康制药公司;规格:25mg×20片)治疗,1片/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4.1体征指标:对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以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进行统计比较。1.4.2心功能指标: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主要指标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4.3治疗效果:对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为三等级,即:①显效:患者气促、心肌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指标水平提升>5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②有效:患者症状显著缓解,心功能有所改善,LVEF指标水平提升20%~50%,有轻微不良反应;③无效:患者症状以及心功能等无改善,LVEF指标水平提升<20%,有明显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4.4不良反应:分析统计2组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1.4.5治疗满意度:通过自制《临床治疗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非常满意和满意两等级患者纳入总满意度的计算统计中。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差异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差异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率及血压比较:见表1。2组治疗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t=11.286,5.233,5.540,P<0.01)。2.2心功能比较:见表2。2组治疗后的LVEDd、LVEDsd指标明显下降,LVEF指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常规组(t=8.113,9.783,11.590,P<0.01)。2.3治疗结果比较:见表3。经过治疗,干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高于常规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5,P=0.003)。2.4不良反应比较:见表4。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低于常规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6,P<0.05)。2.5临床满意度比较:见表5。通过随访调查,干预组的临床满意度为90%高于常规组为7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5)。
3讨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伴房颤的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应用数字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阵发性房颤复发情况、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心功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期E峰与A峰的比值(E/A)]。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61%高于对照组的7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为8.86%低于对照组的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FS、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L-C、TC、TG水平分别为(2.00±0.61)、(4.04±1.01)、(1.32±0.39)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55±0.65)、(4.37±1.08)、(1.57±0.4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房颤;临床疗效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最为严重的表现之一,心力衰竭也时常合并房颤,治疗十分棘手,需要选用适宜的药物,以及合适的治疗方案,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1]。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应是抑制心室重塑,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并且控制炎性反应,具有上述作用的他汀类药物是时常用于该病治疗中的药物,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效果进行观察,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指导医生作出有利于患者的选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158例,应用数字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42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6.7±3.3)岁;心功能:Ⅱ级患者27例,Ⅲ级患者45例,Ⅳ级患者7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40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6.4±3.4)岁;心功能:Ⅱ级患者26例,Ⅲ级患者47例,Ⅳ级患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书,房颤均为阵发性,对药物无过敏史,肝肾功能正常,可配合治疗。1.2方法1.2.1对照组本组应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等进行常规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1.2.2观察组本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82,规格:10mg×6片)治疗,给予患者10mg瑞舒伐他汀,在睡前服用,持续治疗6个月。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心衰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心功能已改善2个级别;有效:心衰症状有改善,心功能已改善1个级别;无效:与上述不符。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阵发性房颤复发情,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是否发生阵发性房颤。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水平及血脂水平,对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水平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LVEF、LVFS、LVEDd、E/A、LDL-C、TC、TG水平。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