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7:13: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年性痴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护理研讨论文

【摘要】为初步探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性别、疾病、家庭、社会因素与其关系,为提出护理防治对策提供依据。对150例老年人进行访谈及病史回顾分析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病率为14.7%,因此重视老年性痴呆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建立保健网络是防治老年性痴呆极为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早期识别;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加,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ease,简称AD)是大脑高级聚合过程的慢性功能障碍,由于起病隐匿,故使早期症状易被忽略,其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社会或职业道德,患AD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时时需要家人照料,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护理人员为了让老人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故及早发现并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本科及社区老人,选择能与人正常交往、对答切题的150位60~99岁的老人,其中女64例,年龄在60~85岁,平均年龄70±1.8岁;男86例,年龄在69~99岁,平均78±2.3岁。

1.2方法用访谈和病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痴呆组中的痴呆患者是由医生所诊断的),访谈内容自行设计对造成老年性痴呆的易患因素中的疾病关系、家庭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查看全文

老年性痴呆患者护理论文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

【摘要】目的探讨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预防和照料护理措施,以使本病患者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方法对住院病例、社区及家庭患者在预防、护理过程中进行观察调研分析、随访、探讨总结等方法。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老龄社会的到来,在我国,因受传统文化伦理观念影响,我们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本病有拒绝接受的心理倾向,为有利于早期发现及诊断本病,我们有必要对本病命名进行改革。结论本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办法,因而寻求病前在医疗领域、家庭、社区条件下的预防及病后的周全照料护理措施就尤为重要。

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其中大约有500万老年性痴呆患者。若按家庭规模是祖孙三代五口人来计算,那么就意味着中国有近2500万人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忍受着老年性痴呆所带来的痛苦和折磨,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全国人口20%左右,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还将逐步增高,80岁以上的患病率可以高达25%~30%。所以,生活水平越高,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就越成为每一个中国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尽早发现老年痴呆,尽快配合医生治疗,采取卓有成效的护理和预防已经迫在眉睫。

1我们应该给老年性痴呆正名―――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的医学名称叫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为了纪念第一位确定该病的德国神经病学家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在美国这个词家喻户晓,在中国却不同。如果说别人“年纪大了”还算常见,那么说别人“痴呆”很多人就完全难以接受了,因为“痴呆”这个词本身隐含着贬义和侮辱的语气,和它近义的词还包括“白痴”、“呆瓜”、“智障”等,这些词,通常含有明显的歧视倾向,甚至被用来骂人,直接造成老年性痴呆难以被患者及家属接受,而使它成为一个不为人所接受、为社会所遗弃的疾病,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而防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药物干预可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使患者的生活更舒适,为此,我国的专家多次提出应该给老年性痴呆正名。

2熟知AD早期特征,把握早期治疗时机

查看全文

老年性痴呆患者护理论文

摘要为初步探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性别、疾病、家庭、社会因素与其关系,为提出护理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根据上海精神医学〔1〕中的标准,对150例老年人进行访谈及病史回顾分析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病率为14.7%,因此重视老年性痴呆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建立保健网络是防治老年性痴呆极为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早期识别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加,老年性痴呆(MzheimersDiease简称AD)是大脑高级聚合过程的慢性功能障碍,由于起病隐匿,故使早期症状易被忽略,其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社会或职业道德,患AD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时时需要家人照料,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护理人员为了让老人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故及早发现并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本科及社区老人,选择能与人正常交往、对答切题的150位60-99岁的老人,其中女性64名,年龄在60-85岁,平均年龄70±1.8岁;男性86名,年龄在69-99岁,平均年龄78±2.3岁。

1.2方法用访谈和病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痴呆组中的痴呆患者是由医生所诊断的),访谈内容自行设计对造成老年性痴呆的易患因素中的疾病关系、家庭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查看全文

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研究论文

摘要: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为深入开展AD防治的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合AD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就中医药防治AD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强调在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中应注重科学地选择和应用权威的AD临床诊断标准;选择多因素复合动物模型;注意AD的肾虚本质特征和病因病机特点;注意观察指标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的综合考虑,强调功能整合水平观察指标的评价;充分认识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优势,开展严格的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主要包括65岁或以前老年前期起病的早发型(early-onset)和65岁以后老年期起病的晚发型(late-onset)。近年的研究证实这两个类型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病理学特征均无本质区别,所以现在广大研究者已逐渐接受统一称为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包括AD在内的痴呆已经同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美国波士顿东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痴呆病人占该地区85岁以上人群近50%[1]。由于AD等认知功能障碍类疾病患者常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1989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每年中风的医疗费用为250亿,但痴呆的费用却高达800亿[2],可见痴呆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之重。我国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远非人们所想象的低,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5岁、65岁以上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57%(AD为1.5%,血管性痴呆为0.74%)和4.61%(AD为2.9%,血管性痴呆为1.26%)[3]。我们在对广州市城区7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的调查中,发现7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为8.9%,其中AD为7.49%,血管性痴呆为1.16%(待发表)。预计我国现阶段老年期痴呆的患者大约为300~400万。

AD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德国医生AloisAlzheimer于1906年首先报告。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脑内出现大量老年斑(senileplaque,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淀粉样蛋白沉积以及神经元空泡变性和大量丧失。由于AD病理变化的复杂性,尽管世界各国在寻找AD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成果却十分有限。相比之下,中医药在延缓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未雨绸缪,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对AD防治的研究,挖掘中医药的优势,寻找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以最大程度减少痴呆类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此仅就中医药防治AD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结合AD现代研究进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临床诊断的问题

在过去的许多有关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中,临床诊断方面的问题较多。A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测试以及实验室的检查,同时排除可能引起痴呆的其他脑部和全身性疾病。而确定性的诊断只有组织病理学才能作出。

当前用于AD临床诊断的权威标准主要有3个:

查看全文

老年性痴呆经验管理论文

【摘要】姚培发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如下:病位在脑,病变在脑神,以肾精虚衰,脾胃虚弱为本,痰瘀是直接导致本病的病理产物,治拟急则治标,以豁痰开窍,清心平肝,活血化瘀;缓则治本,以补肾填精,健脾养心,充髓荣脑;或标本兼顾。他博采众长,自拟新剂“补肾醒脑煎”,为本证开创了独特的理、法、方、药之路。

【关键词】姚培发老年性痴呆名医经验

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且西医学至今对之尚无确切的疗效。姚培发教授根据此病发病的特点,结合中医学理论及他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本病病因病机、治疗关键:病位在脑,病变在脑神,以肾精虚衰为本,痰瘀是直接导致本病的病理产物,治拟急则治标,以豁痰开窍,清心平肝,活血化瘀;缓则治本,以补肾填精,健脾养心,充髓荣脑;或标本兼顾。他博采众长,自拟新剂,为本证开创了独特的理、法、方、药之路。

病位在脑,病变在脑神

在历代文献中,《内经》最早提出“心主神明”。而《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探,精神将夺矣。”李时珍亦说:“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更明确提出:“灵机记性在脑。”可见中医一直不否认脑主神明及其在思维、记忆、意念、运动、任物等方面的功能。然而,姚教授在分析历代医家观点后,则认为“脑主神”与“心藏神”二者并不矛盾,他不拘泥于历代医家对脑、神明的认识,将“脑主神”与“心藏神”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他认为脑其位最高,为奇恒之府,总统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心分神明之心和血肉之心,而神明之心隶属于脑的功能,为君主之官。因而,脑有统御神、魂、魄、意、志五神之功。脑即指脑髓而言,脑为髓之府。若因各种原因致脑髓的血脉不利,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轻者脑络瘀阻,脑髓失荣,久之遂生窠囊。重者络破血溢,压迫脑体,最终致脑体缩小,脑之用不能,魂不能升,魄不能降,感觉运动障碍,脑不主神,智力下降,心不藏神,心烦失眠,甚则性格及人格发生改变。

查看全文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研究论文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诊断治疗

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原因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在增加,导致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脑功能降低以致痴呆发生。如脑卒中后出现记忆力下降、智能减退、行为异常、人格改变等征象。

目前世界上发生痴呆病人逐渐增加,尤其是血管性痴呆。主要由于老年人寿命延长,脑卒中发病率也日益增加。欧美国家老年性痴呆占所有痴呆病人50%~60%,血管性痴呆占10%~20%,在亚洲,中国和日本一样,血管性痴呆发病率最高,占老年人痴呆>50%。

1血管性痴呆病因与病理基础

总体说,是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内循环障碍。主要原因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粘度,引起脑内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退,导致脑内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缓慢,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结构损害,和脑代谢功能下降。临床上发现大片状多发性脑梗死,尤其是特殊部位脑梗死及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病人,多见于大、中动脉闭塞,病变累及皮质、皮质下区域。如累及角回、丘脑、顶叶、基底节及脑室周围白质等易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尚有大面积脑梗死,由于心脏病附壁血栓脱落发生在脑内主要血管梗死,尤其是在额叶、顶叶、颞叶等区域脑梗死也易发生痴呆。此外,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也称为白质疏松症,主要脑深部白质,长时期处在缺血、缺氧情况下,可导致脑内循环障碍,脑代谢功能下降。有学者研究认为,持续性脑内呈低灌注状态,也可导致脑内血液循环不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引起认知功能下降。总之,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区域发生的脑梗死,发生痴呆机会多见,这些区域称为“要害性梗死”。它破坏了脑内与其他区域的特殊神经纤维联络通路有关。其次认为脑血管病损害面积愈大,超过脑代谢功能时,也可逐渐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再加上老年人有脑萎缩存在,神经功能逐渐退化,乙酰胆碱含量减少,更会促进痴呆发生。最近也有学者研究提出,长时期高血压、高血糖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结构损害,而认知功能下降与葡萄糖耐量下降也有一定关系。

最后,老年人如发生痴呆,除了老年性痴呆外,有的是混合性痴呆,如老年性痴呆合并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合并酒精性痴呆或合并帕金森病痴呆等。

查看全文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问题研讨论文

【摘要】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一个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的老年病,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笔者通过一年多的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问题;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我国部分地区资料显示,目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0.38%~2.25%,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它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化痴呆,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疾病的过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患者可出现近期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步骤工作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读书、外出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活动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轻度健忘。此时的表现往往不易辨别,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中期患者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较明显。晚期患者大多功能丧失,时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明显受损,呈现明显痴呆,并逐渐出现椎体或椎体外系运动障碍。目前,治疗老年痴呆尚无特效药,因此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的32例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7月~2006年7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痴呆患者32例,男30例,女2例,患者年龄范围73~94岁,平均80岁。在这些病例中,属血管性痴呆的有26例,属ad的6例;早期发病8例,中期14例,晚期10例;住院时间最长的为83天。

2护理问题及干预

查看全文

老年痴呆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老年性痴呆患者早期(健忘期)、中期(精神紊乱期)、晚期(严重痴呆期)患者资料60例,年龄58~99岁的老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0岁。

1.2临床表现起病潜隐,慢性进行性病程。早期记忆障碍为突出症状,短期记忆和记忆保持障碍为主可以表现为一般健忘和顺行性遗忘。患者常丢三拉四,随做随忘,进而远期记忆也逐渐受累记不清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说不明自己的经历和出生年月,定向力也较早出现障碍。抽象思维,如概括,推理,判断计算等智力活动也明显减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情感淡漠呆滞少语,易激惹。自发行为减少,动作单调刻板笨拙可出现怪异行为。睡眠障碍,可出现睡眠节律紊乱或颠倒。最后患者变得呆滞,茫然若失,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常因褥疮、营养不良、骨折、肺炎等继发躯体疾病,或因衰竭而死亡。

2护理

2.1一般护理

提供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生活上关心照料,使病人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的睡眠。痴呆主要是智能及整个精神活动的障碍,患者年龄较大,因此生活自理能力多有困难,应把患者安置于重点病房安全位置,不宜与兴奋躁动的患者一起,以免受到伤害。患者病房应舒适、安全、简洁,室内阳光充足,通风好,空气新鲜,温度以22~25℃,湿度以50%~60%为宜,地面要防滑。由于病人智能缺失,记忆、理解、定向、情感及动作行为都发生障碍,所以要反复培养及训练病人维持正常生活。如晨、晚间护理、衣着、冷暖等,保持病人个人的整洁。应反复培养和训练患者,维持其正常生活的能力,组织患者参加简易的工娱治疗和劳动操作,防止精神活动继续衰退。维持营养的平衡,提供适当的软食和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的大小便排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护士要精心观察,善于发现躯体并发症,此外,细致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查看全文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论文

【关键词】老年痴呆膀胱造瘘

男性老年痴呆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增生,出现排尿困难进行性加重、急性尿潴留、血尿、充盈性尿失禁、反复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不全等。由于患者各项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和行为性格的障碍以及年老体弱伴其他全身性疾病,不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或不能耐受手术造成的创伤和风险,需永久性膀胱造瘘引流尿液。患者不仅需要住院时的护理服务,出院之后也需要连续的护理服务。家庭护理成为膀胱造瘘术患者的重要部分[1]。作者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2例老年痴呆患者膀胱造瘘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及护理指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长期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的前列腺增生老年痴呆患者22例;年龄63~80岁,平均71岁;干部5例,工人7例,农民10例。采用1992年第10次修订(ICD-10)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按病情发展大致分健忘期3例、混乱期7例、极度痴呆期12例;同时伴糖尿病4例,高血压或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4例。不能配合手术治疗16例,不能耐受手术造成的创伤和风险4例,其他原因2例。

1.2方法

查看全文

马斯洛需要层次对阿尔茨海默病护理论文

【关键词】年龄老化

随着人口年龄老化,老年人在人群中比重越来越大,现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跨入老龄国家,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危害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1]。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病变,临床上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后天获得知识丧失为特征,病程发展最终导致患者完全性丧失生活能力[2]。

1马斯洛需要层次概要

护理中,最常用的需要理论即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它的核心内容认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及功能必须满足一些基本需要,并将其需要按重要性和发生先后顺序排成五个层次,可用“金字塔”形状加以描述(见图1)。

图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示意图(略)

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