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6:48: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年人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老年人口社区服务与满意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与满意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重庆三峡库区688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状况的入户调查。结果虽然有大部分的库区老年人(45.1%)主要由于就近方便(55.6%)等原因而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但这一就诊比例仍然较低。并且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缺乏了解,影响卫生服务的利用。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医疗收费、技术水平与环境设备方面还存在问题。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联合社区资源,增加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了解,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老年人口的满意度。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老年人;三峡库区;利用;满意情况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种种原因,重庆三峡库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状况还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然而库区老龄化程度却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因此库区的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了解库区老年人口的社区服务利用与满意情况,以便进一步提高库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本文对库区老年人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首先把重庆三峡库区所属区县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好、中、差三类,抽取每类中的一个区或县,然后在已抽取的3个区县中,再按照经济水平将乡镇或街道分为好、中、差3类,在每类中抽取一个乡镇或街道,共抽取9个乡镇街道;再在各乡镇街道中随机抽取4个村或居委会,整个过程按照人口比例抽样。对这36个村或居委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和满意情况的入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88份,回收640份,回收率93.02%,其中有效问卷619份,问卷有效率为96.72%。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的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事实是全国1.43亿的老年人口当中就有将近70%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因此目前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作为五保户也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生于农村,对农村老人养老状况比较了解,而且近两年在山西贫困地区做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当代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矛盾变得愈发尖锐起来,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勿庸讳言,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但从现实社会及调查材料看,它已不能承担所有的养老任务,正受到来自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工业化社会共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等严峻挑战,也就是说,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惑。
1.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即家庭人口小型化,从而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不如城市取得的成效大,但其拥有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供养老人的功能逐渐削弱。过去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现在乃至今后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不仅财力上难以支付,而且精力上力不从心,靠儿养老的传统模式逐渐改变。
2.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原有的优势地位正在失去,年轻一代敬老爱老意识的匮乏,致使家庭养老的主体责任正在淡化、丢失。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老年人熟悉耕作技术,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掌握着家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家庭和社会地位较高。现在挣钱靠科学、靠技术、靠外出打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老年人失去原有的优势。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农村老年人仍然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其基本生活需要由子女提供,而子女因经济状况和思想道德水平不同很容易产生纠纷。尤其在当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活跃,传统养老观念受到挑战,年轻一代在思想上基本认同养老的同时,行为上则表现得更为现实和自我。
老年人口卫生情况及对策
在卫生服务中,对高危性人群的研究,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必然趋势。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对其“老有所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以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1985年簇中国人口年鉴》、198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以及1987年、中国社会统计资料》中的人口、社会经济、文化和卫生状况等为基本数据,应用描述性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和建议当前我国老年人口社会卫生服务应采取的对策。
一、中国老年人口年龄构成及文化素质
1.年龄构成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成为必然趋势老年人口构成增长,即所谓人口老化间题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一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另一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表1中国老年人口构成年份总人口数(万)60岁及以上人数(万)占总人口比重(不)195319641982198458796704991003911034754310478776708400.33.79。64。12由表1可见,中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呈增长趋势。50年代初和60年代中期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人口增长失控所致,相对的老年人口比例减少〔‘)。但是,从30多年来看,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1953年到1984年,全国人口由5.88亿人增加到10.35亿人,增长76%;而老年人口由4310万人增加到5400万人,增长94.9)%。由于计划生育的推广,死亡率的下降,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的趋势,必将继续扩大。
2.文化构成我国老年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较差,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口更差。据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79.3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6.3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n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0.86%,大学文化程度的仅占。.32.%。从性别看,老年人口文化程度,男性高于女性,男性老人的文盲、半文盲比为60.86%,女性老人的文盲、半文盲比竟高达95.43%。文化素质对健康长寿有重要影响(见后)。因此,认真解决老有所学,学有所用的间题,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卫生素质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老年人口卫生状况
1.老年人口死亡率老年人口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与1981年同期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如法国),我国老年人口死亡率仍有期望进一步下降。
医疗保险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基本医疗保险类型对于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的差异并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基于CHARLS数据2011、2013和2015年3次调查都包括的中老年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有序Logistic回归、混合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的进行分析。结果在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分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对于BADL评分影响的差异波动较小,而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BADL影响的差异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自评健康状况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自评健康状况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自评健康状况影响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结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发展完善的同时,居民的健康公平性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逐步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并适时推进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提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是从制度上缩小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健康效果差异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中老年人;健康效果;变化趋势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基本医疗保险下的健康压力与经济压力也日益增大[1-2]。在此背景下我国3种不同基本医疗保险类型对于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到底有何差异,变化趋势如何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基于CHARLS数据库2011、2013和2015年的数据探究不同基本医疗保险类型对于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并分析健康效果差异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旨在提高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卫生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3-4]。
1对象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养老和追踪调查(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urvey,CHARLS)中2011年的基线调查数据,2013和2015年的追踪调查数据。该数据是由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主持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型抽样调查项目,对全国30个省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采取面对面访谈方式入户调查,收集了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高质量微观数据,用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制定和完善我国相关政策提供更加科学的基础。1.2对象。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2013和2015年均参加调查且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1.3评价指标。自评健康是个人根据自我感受对自身的客观状况做出的评价,可以反映个体对自身健康期望、医疗卫生可及性等的主观评价。本文采用自评健康状况得分作为主观维度的健康状况指标来测量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穿衣、进食、洗澡、起床、上厕所和控制大小便6个方面,是用来测评老年活动能力的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个人机体功能状态,本研究采用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下简称BADL评分)作为客观维度的健康状况指标来测量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5-6]。1.4统计分析。对于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对2011、2013和2015年样本分别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再将3年数据合并进行混合面板数据的回归,除了之前控制的变量以外,再纳入年份变量以及基本医疗保险与年份的交互项[7]。
2结果
老年人口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我国许多城市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天长市本世纪初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年天长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1.84%,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这一比例上升至15.37%,上升了3.53个百分点。本文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天长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并就如何应对老年人口增长、让老年人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天长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一)老年规模扩大,老龄化呈加速态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长市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1990年天长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50194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98%;2000年增加到6995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84%;到2010年达到9270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37%。从增长趋势看,前10年增长46.6%,增加了1.98万人;后10年增长53.4%,增加了2.27万人。
国际上,通常把人口年龄结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初天长市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处于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的阶段,2000年已迈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人口老年型结构更加凸现。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的时间,而天长市老龄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10.6%,只用了20年时间。
剖析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摘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在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有效开发和利用我国的老年人力资源,应在对老年人力资源价值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建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系统、推进老年教育以及发展老龄产业等各种非市场化和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
关键词:老年人口;老年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l%。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比重从2000年的9.9%增长到16%;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4亿人,比重从2000年的6.7%增长到11.2%。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将对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日益关注。在深度老龄化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我国的老年人力资源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
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老年人口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都是以老年人口曾经的和正在进行的劳动生产实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老年人口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连续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经验主要都是依靠口手相传,老年人口对生产经验与社会文明的传承作用尤为明显。在工业化时代,一方面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以过去的生产经验为基础的;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在社会中实际上仍代表着最为丰富的生产经验。
人口高龄化养老模式影响论文
[论文摘要]在对上海市老年人口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老年人口高龄化将是未来30年上海人口老龄化的主流。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发展具有顶端高龄化、高速高龄化和规模高龄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对未来上海社会建设和养老模式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洪峰;上海市
一、老年人口高龄化的概念和内容
老年人口高龄化(agingoftheaged)概念是在人口老龄化(agingofpopulation)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国际上,人口高龄化一般是指年龄在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theoldestold)占全体老年人口(≥60或65岁者)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笔者倾向于将“老年人15高龄化”界定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其衡量指标为高龄化系数即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在国际上,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开始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1998年10月,在联合国“99国际老年人年”的启动仪式上,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出:“世界人口在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口本身也在老龄化”。据国内学者的预测,全球高龄人口绝对数将从2000年的6900万发展到2020年的1.32亿、2050年的3.7亿,同时,全球高龄人口占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也将从2000年的16.5%发展到2020年的18.9%、2050年的25.4%。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化现象开始逐渐从老龄化进程中分离出来,无论从外在表现来看,还是从内部成因来分析,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可以说是人口老龄化的某种“质变”。笔者因此认为,需要对相互联系的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这两个概念加以学理上的区别和界定:首先,在增长机制方面,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婴儿出生率的下降即少子老龄化,而老年人口高龄化则在于老年人死亡率的下降,即在老年人存活率上升的条件下,老龄化从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的“底部老龄化”转向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的“顶部老龄化”,其结果就是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其次,在外在表现方面,人口老龄化更多是指全体人口的老龄化(agingofpopulation),而高龄化则是指老年人口自身的老龄化(agingoftheaged),是通过老年人口进入高龄人口数量的直接增加而形成的绝对老龄化现象;最后,在时间序列方面,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惯性推移”效应,将对高龄化产生“高龄洪峰”现象,存在一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一般情况下也可将高龄化称之为“二次老龄化”。
二、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化现状及发展特点
预防残疾提高老年生存质量论文
论文摘要:人口老龄化在延长寿命的同时,也增加了疾病与残疾的风险。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对吉林省老年人口残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老年残疾、提高老年人口生存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口;残疾
2006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总人口11%。吉林省60岁以上人口为321万,占总人口12.06%,高于全国水平。人口老龄化在延长寿命的同时,增加了老年人口疾病与残疾的风险,老年人口残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2006年4月1日零时吉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对吉林省老年人口残疾现状作简要分析,文中数据除特殊注明外,均出自此次抽样调查。
1吉林省老年人口残疾总体概况
本次抽样调查共抽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064人,其中残疾人口为2560人,占被调查老年人口总数25.44%。根据抽样调查比例推算,2006年4月1日零时吉林省老年残疾人口为91.01万人,其中男性占51.17%;女性占48.83%。分城乡看,农村老年残疾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31.77%,而城市老年残疾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21.36%,农村老年残疾人口比例高于城市。城市老年残疾人口中,男性占49.08%,女性占50.92%,男女基本相当;农村老年残疾人口中,男性占53.13%,女性占46.87%,男性略高于女性。婚姻状况方面,老年残疾人口的总体婚姻状况不如一般老年人,老年残疾人口有配偶的比例比一般老年人低8.8%;而丧偶和未婚的比例则比一般老年人高。
老年人口残疾以肢体残疾、听力残疾及多重残疾为主,分别占老年人口残疾的33.95%、22.42%和14.49%。从残疾等级来看,极重度残疾(一级)占老年人口残疾的16.96%;重度残疾(二级)占12.33%;中度残疾(三级)占25.53%;轻度残疾(四级)占45.18%。吉林省老年人口分残疾类别、残疾等级的具体状况见表1。
浅谈养老建筑设计要素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对于老龄化方面的应对能力与措施却非常薄弱。解决当前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做好老年人养老工作,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并对养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重点考虑养老建筑的选址、空间规划、公共设施配置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等四个方面,由此分析并得出养老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心理需求
1人口老龄化背景
相关资料显示,1999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左右,从而迈入了世界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截至2017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亿,占总人口的17.3%;十几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1%,上升到17.3%,提高了6.3%。国际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就已被认定为老龄化社会。当这个比例超过14%时,为老龄社会。这表明中国已经从老龄化社会发展到老龄社会,其形式非常迫切。
2养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养老建筑设计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全面综合的考虑,更需要设计人员积极地与用户沟通,在反馈中不断的改善和提升。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养老建筑的选址。一般来说养老建筑都建在偏僻、安静的区域,好处是有利于老年人的修养。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区域周边设施较差,交通不便利,给老年人的生活、外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它削弱了老年人与外界的联系,增强了他们的孤独感;而一些市区附近的养老院,虽然地理位置较好,出行方便,但是往往这些养老建筑建设年代久远,隔音、保温性能较差,对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来说,亟待改善。2.2空间布局的规划。养老建筑室内布局单一,条件简陋,甚至有很多养老建筑是由老旧建筑改建而来,很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维护,因此环境很难满足相关的标准。如:空间布局不合理,室内通风不畅、采光不足等问题,导致本就体弱的老年人易患各类疾病。总结起来用几个词语概括:“人老、环境老、基础设施旧”。而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下降,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对老年人来说都将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十分不便的影响。2.3公共设施的配备。一般来说,在养老建筑周围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如学习室、阅览室、活动中心等,以便给老年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务。但是,我国许多养老建筑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主要原因是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够了解,导致在公共配套设施方面存在各种不足。2.4心理方面的需求。老年人由于离退休,社会角色由忙碌的职业角色变更为闲暇的家庭角色,同时子女的成熟和经济独立也使他们的家庭地位趋于下降,家庭中的权威性也逐渐降低。更有许多老年人与孩子分开生活,长此以往老年人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容易使老人情绪不稳定,出现孤独、自卑的感觉。
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改善,医疗水平也逐渐增强,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不断改观,出生率不断降低,以上种种原因使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四川人口老龄化位居全国第二,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分析了老龄化人口的特征及其对四川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1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国际标准,社会中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或者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则该社会步入老龄化。根据此标准,2000年,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四川省老年人口数量达到880.8万人,比十年前增长了41.4%。与山东省相比,四川省老年人口数量仅少62.2万人,位居全国第二[1]。老年抚养比指老年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是衡量老龄化的重要指标之一。2000年,四川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0.6%,而到2009则达到了17.28%,近十年来四川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不断增加。此外,四川城乡老年人口抚养比差距明显。2005年前,四川乡村抚养比略低于城镇,但2005年后,乡村老年人口抚养比明显高于城镇。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农村大量青壮年向城镇转移。
2人口老龄化对四川商业银行的影响
2.1人口老龄化对四川商业银行储蓄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