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5:47: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年痴呆患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论文
【关键词】老年痴呆膀胱造瘘
男性老年痴呆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增生,出现排尿困难进行性加重、急性尿潴留、血尿、充盈性尿失禁、反复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不全等。由于患者各项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和行为性格的障碍以及年老体弱伴其他全身性疾病,不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或不能耐受手术造成的创伤和风险,需永久性膀胱造瘘引流尿液。患者不仅需要住院时的护理服务,出院之后也需要连续的护理服务。家庭护理成为膀胱造瘘术患者的重要部分[1]。作者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2例老年痴呆患者膀胱造瘘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及护理指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长期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的前列腺增生老年痴呆患者22例;年龄63~80岁,平均71岁;干部5例,工人7例,农民10例。采用1992年第10次修订(ICD-10)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按病情发展大致分健忘期3例、混乱期7例、极度痴呆期12例;同时伴糖尿病4例,高血压或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4例。不能配合手术治疗16例,不能耐受手术造成的创伤和风险4例,其他原因2例。
1.2方法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问题研讨论文
【摘要】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一个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的老年病,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笔者通过一年多的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问题;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我国部分地区资料显示,目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0.38%~2.25%,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它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化痴呆,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疾病的过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患者可出现近期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步骤工作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读书、外出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活动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轻度健忘。此时的表现往往不易辨别,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中期患者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较明显。晚期患者大多功能丧失,时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明显受损,呈现明显痴呆,并逐渐出现椎体或椎体外系运动障碍。目前,治疗老年痴呆尚无特效药,因此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的32例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7月~2006年7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痴呆患者32例,男30例,女2例,患者年龄范围73~94岁,平均80岁。在这些病例中,属血管性痴呆的有26例,属ad的6例;早期发病8例,中期14例,晚期10例;住院时间最长的为83天。
2护理问题及干预
小议老年痴呆病人家属教育内容和效果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老年痴呆病人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其实施教育后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患病者,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整理资料,对肇庆市10个社区30例老年痴呆患者家属8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并对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结果:表明家属对教育的需求和认同,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帮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病患,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减轻了心理负担,不断完好护理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健康教育
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研究表明老年痴呆与遗传和环境有关。老年痴呆有特殊的脑神经病理改变,包括脑萎缩;一般在65岁左右发病,起病隐蔽,进行性发展,早期就影响记忆力。老年痴呆患者的记忆力,定向、抽象思维、学习能力、视觉空间感知能力、语言能力、结构动脉,以及高级执行功能如计划、组织和逻辑顺序等均受到损害,最后导致全面性的智能衰退,出现人格,情感,行为改变,但有特殊认知功能,如语言、运动技术等[1]。患者常出现日常生活障碍和行为模式的改变,使生活生存质量下降。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老年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组调查研究表明,55岁以上病患难率为1.5%。WHO的资料病患率为6%-8%。据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0%,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预计到2035年,65岁以上人口将上升到20%,老年痴呆65岁以上将上升到5.1%,75岁以上将达到15%,85岁以上为30%。90岁以上为50%。老年痴呆暂时没有根治的方法,须通过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干预提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是传统国家,家庭观念较重,大部分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因此家庭成员成为主要的照料者,承担了主要的照料责任。由于照顾老人和痴呆患者专业知识的缺乏,照料者对患者和自己身心的认识都存在不足,长期繁重的照料工作给照料者身心造成极大的负担。甚至会对患者产生厌恶或消极情绪,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改善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研究病患照料者的心理状况,探讨提高照料者心理素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走访肇庆市10个社区和老年科住院的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共85人。教育程度从小学到大学,与患者的关系包括子女,配偶,保母等均为与患者同住的家属。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20-7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6例,初中28例,小学11例,文盲5例。与患者的关系包括配偶25例,子女40例。保姆6例,其他9例。主要的照料人以女性较多,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习俗有关。女性在家中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同时承担照料老人或病患的责任。由于患者的配偶与患者年龄相仿,年老体弱,承担照料的以患者的子女较多。见表1。
表1主要家属的基本资料
老年痴呆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老年性痴呆患者早期(健忘期)、中期(精神紊乱期)、晚期(严重痴呆期)患者资料60例,年龄58~99岁的老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0岁。
1.2临床表现起病潜隐,慢性进行性病程。早期记忆障碍为突出症状,短期记忆和记忆保持障碍为主可以表现为一般健忘和顺行性遗忘。患者常丢三拉四,随做随忘,进而远期记忆也逐渐受累记不清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说不明自己的经历和出生年月,定向力也较早出现障碍。抽象思维,如概括,推理,判断计算等智力活动也明显减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情感淡漠呆滞少语,易激惹。自发行为减少,动作单调刻板笨拙可出现怪异行为。睡眠障碍,可出现睡眠节律紊乱或颠倒。最后患者变得呆滞,茫然若失,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常因褥疮、营养不良、骨折、肺炎等继发躯体疾病,或因衰竭而死亡。
2护理
2.1一般护理
提供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生活上关心照料,使病人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的睡眠。痴呆主要是智能及整个精神活动的障碍,患者年龄较大,因此生活自理能力多有困难,应把患者安置于重点病房安全位置,不宜与兴奋躁动的患者一起,以免受到伤害。患者病房应舒适、安全、简洁,室内阳光充足,通风好,空气新鲜,温度以22~25℃,湿度以50%~60%为宜,地面要防滑。由于病人智能缺失,记忆、理解、定向、情感及动作行为都发生障碍,所以要反复培养及训练病人维持正常生活。如晨、晚间护理、衣着、冷暖等,保持病人个人的整洁。应反复培养和训练患者,维持其正常生活的能力,组织患者参加简易的工娱治疗和劳动操作,防止精神活动继续衰退。维持营养的平衡,提供适当的软食和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的大小便排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护士要精心观察,善于发现躯体并发症,此外,细致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痴呆症治疗论文
【摘要】通过系统梳理中医经典有关早期老年痴呆症的论述,论证了头部诸经阳气虚衰,络脉空虚,气血不充;或络脉气滞,痰湿淤阻,郁塞痹阻,脑窍失养是该病的病机关键。并依据人体头部经络的循行存在着相邻两经或两经以上的直接联结较少的生理缺陷,以及大脑边缘系统及海马中枢在头皮层的投影分布分别于头部诸经在头面部的循行路径相吻合的生理特征,提出了运用自创的“经络搭桥法”,通过对头部病变局部纵行的两经或两经以上的经络的直接垂直联结,能使病变局部的气血阻滞直接通过邻经疏导、代偿而再复畅通,继而得以修复局部病变组织,从而达到干扰早期老年痴呆症的病理进程而治愈之。
【关键词】经络搭桥;头部诸经;循行特征;老年痴呆症;病机关键;治疗方法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发生的一种大脑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进行性远近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减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则意识障碍为特征。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中医又称为“老年呆病”。近年由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国内外医学界都将其作为老年病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由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迄今还不清楚,故目前尚没有肯定十分有效或治愈的方法。因此,强调亚健康状态的及时调整和预防性治疗老年痴呆症,则不失为一条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新方法。而中医中药在此方面无疑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尤其是中医针灸治疗老年痴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引人关注。深入而系统地从经络理论出发,探讨针灸治疗本病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尤为重要且前景广阔。多年来,笔者一直拟用自创的“经络搭桥法”[1]治疗早期老年痴呆症,结果收效颇著,令人满意。兹简介于此,恳请诸贤达指正。
中医认为机体衰老的标志是“面焦”“发堕齿槁”“发鬓斑白”及“善忘”等头面部和思维迟钝等症状的先后出现,并认为头面部的阳脉气血虚衰,诸经阳气阻滞,脉络不通,脑络失养是其衰老发病的病理关键。在生理上,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张志聪《素问集注》注云:“诸阳之神气上会于脑,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病理上则自然以为:头面部诸阳虚衰,经络阻滞,脉气不通,上部失养,则颜面憔悴而衰老,脑髓失养而痴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行坏而无子也。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又《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太素》注曰:“头为上也”。又《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者,烦劳则伤……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又《灵枢·大惑论》有“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以时上,故善忘也”,张景岳注曰:“阳衰于上之兆也。”由此则明确了头部诸阳经气充血旺,经络通调,气血渗灌脑窍而无虞。即头部阳气充盛,诸阳经脉的疏畅无阻,井然有序,脑功能则正常发挥。反之,头部诸经阳气虚衰,络脉空虚,气血不充;或络脉气滞,痰湿淤瘀,郁塞痹阻,脑窍失养,则发脑功能低下之痴呆病。所以中医很早就有主要通过针刺头部阳经穴位的方法来治疗本病的记载,如《灵枢·海论》中对髓海不足所致的“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视,懈怠安卧”等症状选用头部督脉阳经的百会、风府穴来治疗本病。《针灸大成》亦有“百会主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的论述。
人体十二正经的循行只有纵向依次排列,先天缺乏相邻经与经之间直接交通的生理缺陷,不利于局部气血的疏畅,尤其在一经或一络发生阻滞的病理情况下,相邻经则不能发挥代偿作用而丧失救治和修复的先机。基于此,“经络搭桥法”借助于针,使病变局部纵行的两经或两经以上的经络通过针而直接垂直联结,形似经与经的“搭桥”。如此,局部病变组织经络的气血阻滞则直接通过邻经疏导、代偿而再复畅通,继而得以修复而病愈。老年痴呆症的基本病理如上所论,即:头部诸经阳气虚衰,络脉空虚,气血不充;或络脉气滞,痰湿淤阻,郁塞痹阻,脑窍失养,则发脑功能低下之痴呆病。由此可见,头面部诸经阳气虚衰为本,因头面部诸经阳气不足而变生的痰、湿、淤、瘀等实邪阻滞脑部经络不通则为标。此阳气虚衰,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于头面部的病机观无疑是老年痴呆症的基本病理特征。既然头面部诸经阳气虚衰,经络郁阻不通是早期老年痴呆症病理机制之关键。故治疗当以疏通头面部诸经阳气、畅通头面部诸经络、改善脑部气血供应、修复脑组织为首务。尤其对早期老年痴呆症,在脏腑气血未衰的情况下,其病理的关键应是头面部诸经的郁阻不通为先,故于头面部诸经早疏通,常疏通,自当治之于未发而能够防患于未然。
“经络搭桥法”治疗早期老年痴呆症的理论依据是解决人体头部经络的循行同样存在着相邻两经或两经以上的直接联结较少的生理缺陷。如手阳明经在头面部只有迎香穴与足阳明经交会;足阳明经在头面部分别有承泣穴与阳蹻经、任脉交会,巨髎穴与阳蹻经交会,地仓穴与手阳明、阳蹻经交会,下关穴与足少阳经交会,头维穴与足少阳、阳维经交会;手太阳经在头面部只有颧髎穴与手少阳交会,听宫穴与手足少阳、手太阳经交会;足太阳经在头面部只有精明穴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交会;手少阳经在头面部有翳风穴与手足少阳经交会,耳禾髎穴与手足少阳、手太阳经交会,角孙穴与手足少阳、手阳明经交会;足少阳经在头面部与邻经交会的穴位最多,瞳子髎与手太阳、手少阳交会,含厌、悬厘与手少阳、足阳明交会,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穴与足太阳交会,本神、阳白、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穴与阳维经交会,头临泣穴与足太阳、阳维经交会;督脉在头面部有风府穴与阳维经交会,脑户、百会穴与足太阳交会,神庭与足太阳、足阳明交会,人中穴与手足阳明经交会;任脉在头面部有承浆穴与足阳明交会,廉泉穴与阴维经交会。在头面部所有循行经络的穴位是58个,与邻经交会的穴为36个,其中足少阳为17个,且交会穴分布于颜面部的有10个,头侧有15个,头顶及枕部有11个。交会最多的是足少阳与足太阳在颞侧部的交会及足阳明与足太阳在面部的交会。
老年性痴呆患者护理论文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
【摘要】目的探讨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预防和照料护理措施,以使本病患者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方法对住院病例、社区及家庭患者在预防、护理过程中进行观察调研分析、随访、探讨总结等方法。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老龄社会的到来,在我国,因受传统文化伦理观念影响,我们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本病有拒绝接受的心理倾向,为有利于早期发现及诊断本病,我们有必要对本病命名进行改革。结论本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办法,因而寻求病前在医疗领域、家庭、社区条件下的预防及病后的周全照料护理措施就尤为重要。
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其中大约有500万老年性痴呆患者。若按家庭规模是祖孙三代五口人来计算,那么就意味着中国有近2500万人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忍受着老年性痴呆所带来的痛苦和折磨,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全国人口20%左右,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还将逐步增高,80岁以上的患病率可以高达25%~30%。所以,生活水平越高,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就越成为每一个中国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尽早发现老年痴呆,尽快配合医生治疗,采取卓有成效的护理和预防已经迫在眉睫。
1我们应该给老年性痴呆正名―――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的医学名称叫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为了纪念第一位确定该病的德国神经病学家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在美国这个词家喻户晓,在中国却不同。如果说别人“年纪大了”还算常见,那么说别人“痴呆”很多人就完全难以接受了,因为“痴呆”这个词本身隐含着贬义和侮辱的语气,和它近义的词还包括“白痴”、“呆瓜”、“智障”等,这些词,通常含有明显的歧视倾向,甚至被用来骂人,直接造成老年性痴呆难以被患者及家属接受,而使它成为一个不为人所接受、为社会所遗弃的疾病,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而防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药物干预可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使患者的生活更舒适,为此,我国的专家多次提出应该给老年性痴呆正名。
2熟知AD早期特征,把握早期治疗时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对阿尔茨海默病护理论文
【关键词】年龄老化
随着人口年龄老化,老年人在人群中比重越来越大,现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跨入老龄国家,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危害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1]。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病变,临床上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后天获得知识丧失为特征,病程发展最终导致患者完全性丧失生活能力[2]。
1马斯洛需要层次概要
护理中,最常用的需要理论即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它的核心内容认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及功能必须满足一些基本需要,并将其需要按重要性和发生先后顺序排成五个层次,可用“金字塔”形状加以描述(见图1)。
图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示意图(略)
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护理指导论文
【关键词】年龄老化
随着人口年龄老化,老年人在人群中比重越来越大,现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跨入老龄国家,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危害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1]。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病变,临床上以进行性记忆丧失和后天获得知识丧失为特征,病程发展最终导致患者完全性丧失生活能力[2]。
1马斯洛需要层次概要
护理中,最常用的需要理论即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它的核心内容认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及功能必须满足一些基本需要,并将其需要按重要性和发生先后顺序排成五个层次,可用“金字塔”形状加以描述(见图1)。
图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示意图(略)
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
老年人认知功能护理对策分析论文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甚至严重致残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AD发病隐袭,病情进展缓慢。该病在出现明显的记忆、语言、抽象思维等多种认知功能障碍(典型痴呆)前,一般要经历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期。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功能缺损状态。为了解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情况,尤其是MCI的流行病学情况,我院对2002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运用的数据来自1998年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基础调查以及2002年跟踪调查(本项目由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主持,并得到美国Duke大学资助)。1998年共调查了22个省市自治区8959名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其中包括2418名百岁人。2002年新增了4894位65~79岁老人子样本,将年龄范围扩大到65岁及以上所有年龄。
1.2调查工具采用在MMSE基础上略加修改的适用于高龄老年人的认知量表。在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中认知能力的测量是根据问卷C部分(能力测试)除去C2-2以外的所有24个小问题计算得到。问卷C(能力测试)部分包括C1部分(一般能力)、C2部分(反应能力)、C3部分(注意力及计算能力)、C4部分(回忆能力)和C5部分(语言、理解与自我协调能力)。这24小题中,问题C1-6“一分钟说出的食物数”作为7分(即每说出一个食物计1分,说出7个及7个以上为7分),其他23小题各为1分,共计30分[1]。
1.3方法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逐个问卷调查。所有的入户访问调查由一名调查员、一名登记员和一名医务人员共同进行,医务人员对被访高龄老人进行基本健康体格检查,调查前先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调查工具的使用,以保证调查质量。
1.4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伤的筛选标准美国Mayo神经病学研究中心及Petersen[2]提出的MCI推荐标准:MMSE至少24分。国内肖世富[3]等将MMSE分值定在18~28分作为纳入MCI的标准。笔者按《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1998)》中定义:“认知健全”为24~30分,“低度认知损伤”为18~23分,“中度认知损伤”为10~17分,“重度认知损伤”为0~9分为标准筛查MCI[4]。
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研究论文
摘要: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为深入开展AD防治的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合AD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就中医药防治AD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强调在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中应注重科学地选择和应用权威的AD临床诊断标准;选择多因素复合动物模型;注意AD的肾虚本质特征和病因病机特点;注意观察指标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的综合考虑,强调功能整合水平观察指标的评价;充分认识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优势,开展严格的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主要包括65岁或以前老年前期起病的早发型(early-onset)和65岁以后老年期起病的晚发型(late-onset)。近年的研究证实这两个类型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病理学特征均无本质区别,所以现在广大研究者已逐渐接受统一称为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包括AD在内的痴呆已经同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美国波士顿东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痴呆病人占该地区85岁以上人群近50%[1]。由于AD等认知功能障碍类疾病患者常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1989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每年中风的医疗费用为250亿,但痴呆的费用却高达800亿[2],可见痴呆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之重。我国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远非人们所想象的低,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5岁、65岁以上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57%(AD为1.5%,血管性痴呆为0.74%)和4.61%(AD为2.9%,血管性痴呆为1.26%)[3]。我们在对广州市城区7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的调查中,发现7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为8.9%,其中AD为7.49%,血管性痴呆为1.16%(待发表)。预计我国现阶段老年期痴呆的患者大约为300~400万。
AD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德国医生AloisAlzheimer于1906年首先报告。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脑内出现大量老年斑(senileplaque,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淀粉样蛋白沉积以及神经元空泡变性和大量丧失。由于AD病理变化的复杂性,尽管世界各国在寻找AD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成果却十分有限。相比之下,中医药在延缓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未雨绸缪,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对AD防治的研究,挖掘中医药的优势,寻找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以最大程度减少痴呆类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此仅就中医药防治AD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结合AD现代研究进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临床诊断的问题
在过去的许多有关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中,临床诊断方面的问题较多。A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测试以及实验室的检查,同时排除可能引起痴呆的其他脑部和全身性疾病。而确定性的诊断只有组织病理学才能作出。
当前用于AD临床诊断的权威标准主要有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