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转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5:15: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力转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力转移

转移农村富余劳力的作法

作为武汉新型城区,全区农村拥有71.8万亩耕地,21.8万亩水面,18万亩山林,仍有18.7万农户,74万农民,34万劳力。农村人均仅有0.97亩田地,0.29亩水面,0.24亩山林,共计只有1.5亩农业资源。面对增收致富任务和人多田地少的现实,##区在严格执行中央、省市系列惠农政策的同时,并不满足于政策的直接实惠,深入展开了一场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业发展、向非农村转移、向非农民转变持久战。

一、现状

在外务工的16.6万农村富余劳力,常年务工的11.7万人,占农村劳力的34.4%。从务工人员结构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年龄集中在17~40岁之间,其中25岁以下的41.96%,25~40岁的42.76%。10.5%的具有职校学历,79%的是初、高中毕业生;从分布的区域看,本区安置27.78%,其中街镇就地转移22.03%。向区外省内输出44.25%,主要集中在以武汉市为主的周边城镇。向省外输出27.78%,主要分布于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等地区。向境外输出也有突破,目前已有2例;从从事的行业看,主要从业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建筑建材、工业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餐饮、商贸运输等,其中建筑建材业25.3%,工业机械业16.3%,食品餐饮业16.1%,纺织服装业14.2%,商贸运输业7.6%。

二、特点

动态分析##农村富余劳力转移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由低收型向高收型转变。打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在免费食宿的条件下,区内月薪400元、市内月薪600元、市外月薪800元的岗位,外出劳工人员托人找,抢着干。如今,即便是在电视台用工信息,也很少有人问津。从劳力输出和统计部门了解到,去年,常年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纯收9089.73元,占此类农户户平总收入的64.87%,比3年前提高了1/3。据此测算,打工这个无资金投入、无环境污染的产业,为##年创收10多亿元,相当于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的2倍。打工增收,成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动力之一。

查看全文

农业局劳力转移经验材料

我镇目前仍是一个农业镇,现有16个村委会,122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4.2万亩,全镇人口4.3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2.1万人,富余劳动力1.6万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为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镇党委、镇政府确立了“镇内安置、省外输出、依托外冈、面向全国”的劳动就业新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产业”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目前,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通过各种渠道已输出农村劳动力1.1万余人。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年人均可增收500元。

一、基本做法

输出一人,受益一户,带动一片,富裕一方。归纳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五促”:(一)拓宽市场促转移。按照“面向大市场、开拓大市场”的思路,指导、协调各劳务输出工作瞄准大城市、大企业,寻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我镇开辟建立了自己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用工信息。*、*、*、*、*、*等地,已成为我镇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去年麻丘镇与*外冈镇结为友好镇,搭起了机关干部“走出去”跟班学习、劳动力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平台,今年已签订了近200多人的劳务输出合同。目前,我镇已向外冈镇输出劳力120多人。

(二)跟踪服务促转移。我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探索解决影响劳务输出发展问题的途径。把输出后的跟踪管理服务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协调处理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我镇在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的*市设立了政府驻*办事处,成立了驻*办事处党支部。先后在*、*设立了跟踪学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麻丘镇法律服务所主动义务担任外出人员的法律顾问,跨省越市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我们的这些做法,《*日报》、《*青年报》、《*日报》、《*日报》、《*晚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做了详细报道。

(三)宣传引导促转移。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为输出人员讲课,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车,对劳务输出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宣传报道。对事业有成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用过去的“打工仔”,如今的“小老板”的事例,扭转了农村“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日难”,“世上只有种田好,半年辛苦半年闲”的陈旧观念,有效地调动了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了舆论氛围,在全镇形成了一股劳务输出热潮。

(四)强化培训促转移。我们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针对外出劳务人员虽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苦于就业技能不强,打工难以如愿的问题。我镇党委、政府把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投入6多万元,成立了劳务输出培训中心,以市场需求指导培训,按岗位要求强化培训。强化对输出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每一名输出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着重强化热门技术和两门以上技术培训,力争使每名输出人员都成为复合型劳动者。今年,仅培训餐饮和缝纫就达到480多人。

查看全文

中年妇女劳力转移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乡村企业的改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尤其是农村女富余劳动力的从业结构调整,再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城乡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我们对全县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中有七成以上为中年妇女。针对这一群体,我们重点在镇、镇、乡、乡四个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的现状

(一)年龄构成

通过对四个乡镇,60岁以下6890名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有4102名妇女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50岁之间,超过农村富余女劳力的七成。特别是41岁—50岁的,占总数的41%。

(二)文化程度

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年妇女中,其文化程度人数及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查看全文

副县长在农村劳力转移工作会发言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狠抓劳务输出之际,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分析我县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的形势,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安排实施今年阳光工程项目。下面,我就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山大沟深,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贫乏,一直制约着农民收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大批农民穷则思变,纷纷走出家门搞劳务,从田间跨入车间,由农民变为“工人”,外出一年,除了吃穿用之外,挣回了比土地收入多好几倍的钱,不少农民依靠劳务输出翻修了房子,买回了家电用具,骑上了摩托,安上了电话,真正摘下了穷帽子。实践充分证明,劳务输出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促进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现实选择。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民还存在劳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体力型的多,智力型的少“两多两少”问题。据调查统计,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8.87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高达5.67万人,占总量的64%;有一技术水平的2.7万人,仅占总量的28%。大多数农民由于没技术不敢出去,或者出去了由于没技术找不到活干,挣不来钱。劳动者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成为制约全县劳务输出的直接因素。现在全国普遍出现“民工荒”,民工严重短缺,但主要缺的是熟练工和技能工。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劳务技能培训,把培训和输转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走先培训后输转的路子。

去年,省阳光办下达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培训任务2000名,由县农牧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在县农广校、宏远职业技术学校、紫荆服装技术学校和蓝天电脑公司等4个培训基地,围绕宾馆(酒店)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电子操作、建筑、水暖安装、摩托车修理、美容美发、烹饪、裁剪缝纫、计算机等10多个专业,共举办培训班55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178人,其中转移就业1824人,就业率达到83.7%,较好地完成了项目任务,为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这充分说明,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输转,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各培训基地,一定要充分认识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本着对农村兄弟姐妹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功夫抓好这项工作,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查看全文

农村剩余劳力转移困境及方案思索

摘要:文章综合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农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用工要求、经济转型中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结构性失业以及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带来的务工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就业抑制等,最后提出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相关对策思考。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困境;产业结构;二元经济制度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但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收入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农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使得目前还有大量农业剩余人口滞留于广大农村地区,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对于维护农村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境分析

(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偏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全国人口中,文盲占7.12%,小学占30.13%,初中占41.67%,高中占13.80%,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7.29%,而2004年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当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情况为文盲2%,小学16%,初中65%,高中12%,大专及以上仅为5%,农民工整体素质较低,而企业对用工要求已经从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1],这就产生了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人长期隐性失业,而另一方面是企业出现了“用工难”和“民工荒”现象。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农村教育投资结构失调和教育结构不合理是密切相关的。在教育投资方面,主要表现为:城市教育投资不断加强和农村教育投资不足矛盾。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而农村教育由于缺乏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而困难重重。在教育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基础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有两个途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于提升整个国民素质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农村教育中基础教育被摆在第一位,而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却没有被较多提及,但在技术水平提升需要懂知识、懂技术的农民和农民工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却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人保局劳力转移工作汇报

2012年,我局按照市、县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方案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城”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决战工业150亿”目标,以“促进园区用工对接服务”为抓手,加大对就业创业服务力度,努力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上有新突破。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就业工作指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80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58.6%;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4050”人员就业386,完成任务的193%;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950人,完成任务的147.5%;其中省内新增转移1756人,完成任务的159.6%,城镇及劳动力转移培训5762人,完成任务的133.6%,其中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4244人,完成任务的151.6%;创业培训570人,完成任务的150%,发放小额贷款5539万元,完成任务的314.7%;失业保险费征缴298万元,完成任务的190%。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扶持百姓创业

我们全力落实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这一惠民政策,努力扩大小额贷款的发放规模。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鼓励、推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助推百姓创业。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免费创业培训,以培养群众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今年共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733本,完成免费创业培训10期300人,发放小额贷款3362万元,扶持创业919余人.

查看全文

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

我镇目前仍是一个农业镇,现有16个村委会,122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4.2万亩,全镇人口4.3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2.1万人,富余劳动力1.6万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为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镇党委、镇政府确立了“镇内安置、省外输出、依托外冈、面向全国”的劳动就业新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产业”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目前,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通过各种渠道已输出农村劳动力1.1万余人。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年人均可增收500元。

一、基本做法

输出一人,受益一户,带动一片,富裕一方。归纳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五促”:(一)拓宽市场促转移。按照“面向大市场、开拓大市场”的思路,指导、协调各劳务输出工作瞄准大城市、大企业,寻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我镇开辟建立了自己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用工信息。武汉、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州等地,已成为我镇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去年麻丘镇与上海外冈镇结为友好镇,搭起了机关干部“走出去”跟班学习、劳动力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平台,今年已签订了近200多人的劳务输出合同。目前,我镇已向外冈镇输出劳力120多人。

(二)跟踪服务促转移。我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探索解决影响劳务输出发展问题的途径。把输出后的跟踪管理服务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协调处理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我镇在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的武汉市设立了政府驻武汉办事处,成立了驻武汉办事处党支部。先后在武汉、北京设立了跟踪学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麻丘镇法律服务所主动义务担任外出人员的法律顾问,跨省越市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我们的这些做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长江日报》、《南昌晚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做了详细报道。

(三)宣传引导促转移。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为输出人员讲课,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车,对劳务输出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宣传报道。对事业有成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用过去的“打工仔”,如今的“小老板”的事例,扭转了农村“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日难”,“世上只有种田好,半年辛苦半年闲”的陈旧观念,有效地调动了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了舆论氛围,在全镇形成了一股劳务输出热潮。

(四)强化培训促转移。我们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针对外出劳务人员虽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苦于就业技能不强,打工难以如愿的问题。我镇党委、政府把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投入6多万元,成立了劳务输出培训中心,以市场需求指导培训,按岗位要求强化培训。强化对输出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每一名输出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着重强化热门技术和两门以上技术培训,力争使每名输出人员都成为复合型劳动者。今年,仅培训餐饮和缝纫就达到480多人。

查看全文

雨露计划培训新机制调研报告

雨露计划培训是指农村劳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开展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力转移就业步伐为目标。转移培训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长期培养“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的要求,扎实提升“雨露计划”培训水平。根据调查:农业人口64.69万人,农村劳动力29.76万人,在外务工劳动力17.3万人,目前暂未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仍有7.74万人。当前转移农村富余劳力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为此,必须破除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的体制障碍,不断创新和完善新机制,顺利实施转移培训及就业工作,对此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目前农村劳动力现状

县属农业大县,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劳力就业问题。据此,通过深入10个乡镇20个重点村,对部分贫困群众、移民户、产业发展大户及群众代表进行了走访、座谈,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作了些调研,发现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现状:

1、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以上,高中占20%,大专以上占5%;

2、劳动技能差,体能型的劳力占农村劳动力的85%以上,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向技能型的转变有待提升;

3、就业观念落后。有56%以上的农村劳力,把自己长期拴在土地上,靠单一的种养增收。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者少之又少,于是出现了“田种的好,家庭经济收入少”这一说法,没有先学技术后就业的意识;

查看全文

第二期缝纫技术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麻丘镇第二期缝纫技术培训班上的讲话

×(××年月日)

×姜卫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员:

×麻丘镇第二期缝纫技术培训班今天正式开学了。这是为第二批即将正式上岗、“洗脚进厂”的农民学员举办的培训班。有计划地对农村富余劳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和高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是镇党委、政府实施“富民强镇”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技术人才培养、促进劳力有序转移、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我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这次缝纫技术培训活动同样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高新区工委、管委会以及黄市长都十分重视,省劳动厅,市劳动局,高新区管委会宋主任,区劳保服务分中心李红勇主任等领导亲临指导。在此,我谨代表麻丘镇党委、政府和全体学员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想讲两点意见,与学员们共勉。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劳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带领全镇人民群众继续实施“工业立镇、农业稳镇、商贸旺镇、科教兴镇”战略,以资源型企业为发展龙头,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点,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确保各项工作上新的台阶。现将我镇上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生产及农业“八个五”工程进展情况:

(一)反季节蔬菜生产工作:充分利用我镇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力资源,积极引进深圳、珠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老板及本镇个体推销大户的资金,优化品种布局,突出抓好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大力摸索、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新产品,以量、以质打进市场,占领市场,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固我镇反季节蔬菜生产基础。充分发挥XX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作用,继续完善“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机制,坚持诚誉信用,以“诚、信”制胜。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邀请省市专家到镇、村举办多期农村科技培训班,把科技知识传输到千家万户。疏通流通渠道,保护群众生产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上半年,全镇种植反季节蔬菜1170亩,产值达1361万元。

(二)粮食生产工作:全镇水稻种植面积9600亩,其中优质稻面积6500多亩,优质稻连片200亩以上的有朱岗村委会朱岗村。为配合做好粮食生产工作,镇委、镇政府认真抓好朱岗村委会农业机械化合作社试点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农业集约化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确保农村劳力向城市转移目标实现。朱岗村农业机械化合作社试点工作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

(三)造林种果工作:去冬今春,全镇造林2000亩,其中丰产林1247亩;种植以沙糖桔、杨梅为主的优质水果995亩,力争用三年时间,重振我镇“水果之乡”的雄风。

(四)养殖业工作:生猪饲养量4000头,家禽饲养量22万只,鱼塘养殖92亩。其中七一一厂养殖场、松树旁养殖场、黄土坪养殖场共饲养生猪450多头,羊100头,鸡、鸭15000多只,鱼塘养殖65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