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5:0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龄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龄化调研报告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时展的新要求。一句话好说,但在具体的落实上决非易事,会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开展工作奠定坚实

的基础。为此,我想就构建和谐社会有关的老龄化问题谈些看法。

一、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看,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

解放初期,我国人口有4.5亿,到党的八大召开时增加到6亿人,1983年我国人口高达10个亿。30多年间我国人口增长了2.2倍。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70年代末,鉴于我国人口增长情况,中央开始意识到人口无限度的增长将会导致的后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号召“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经过二十多年的有效控制,使人口少出生3亿人。尽管如此,由于人口基数大,截止目前,我国人口已多达13亿人,比解放初期增长2.88倍。加之我国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保健、养生知识的普及,人的寿命也在不断提高。有数字显示,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0-40岁,现在人均寿命在60-80岁,延长了20-40年。现阶段的“百岁老人”已不少见。人口出生与死亡的数量不均衡,且建国初期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即将步入老年,按照国际社会通例,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成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人口国家。截止200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15.38%;天津市60岁以上的老人达1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7%;塘沽区60岁以上老人8.4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5%。据联合国人口预测统计,

未来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增至15亿人,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不和谐因素

查看全文

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保险探讨

摘要: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亟须改革完善,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这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前进,解决社会难题影响十分重大。然而中国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养老保险覆盖人员少,保障待遇低,同时系统的不公正,这就迫切要求中国对现行养老保险体制进行改革完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特点

1.管理模式混乱无序。养老保险机构繁多,提高了其管理运营成本,同时各部门分散管理,之间的责任相互推脱,降低了样报保险制度的信誉。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封闭式管理,缺乏监督机制。

2.养老保险对象覆盖程度低。我国目前在社会保险体制中的人数很少,其中城镇职工享有养老保险的人数占城镇职工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享有养老保险的人数占农村劳动人口的3%。中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还很低,仍有大部分企业职工与从业人员排斥在保障体系外。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内容摘要]中国目前己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与西方国家是在人口总量不高且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后进入老龄化社会有所不同。另外,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养老与社会保障事业不仅起步晚,而且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和特殊。中国社会保障问题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和国有企业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福利性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中国总体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情况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社会的发展战略,才有可能达到高效率的应对。坚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服务对象的公众化、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统筹老年物资保障与老年精神保障,统筹老年福利事业与老龄产业,统筹敬老道德建设与老年法制建设,一定可以做到让未来所有的老年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每一个老年人的吃、穿、住、医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问题保障制度

一、中国老龄化现状

(一)中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

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数最多的国家。由于计划生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将降为1/7。然而,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快速增长,在本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老龄人口总数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中国今后50年内的老龄人口数仅受这一时期内死亡率的制约,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将从1990年的0.67亿增加到2030年、2050年的2.32亿与3.31亿。

查看全文

人口老龄化与地区老龄化差异分析

一、引言

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和老龄化进程备受关注,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研究发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生育率持续低下;人口增长放缓,或将出现人口负增长[1][2]。此外,学者们还发现我国老龄化地区差异显著。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是造成区域老龄化差异的主要原因[3-5]。同时,人口迁移流动、城市化水平[6]、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等也是导致区域老龄化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总结2000年至2020年全国人口的基本变化情况和地区差异,以深入探究我国老龄化问题和区域老龄化差异。

二、七普数据:中国人口变化的新特点与地区差异

(一)增速放缓,且地区差异显著

近二十年内,我国人口总量仍在上涨,但增长率明显下降。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我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0.57%;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通过地域对比发现,地区间人口增长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从横向来看,2000年至2010年,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的人口增长率稳居全国前三位,年增率分别约为3.8%、4.32%、2.60%。相反,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的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值,意味着这些地区的人口总量开始减少。2010年至2020年,广东省成为全国人口年增长率最高的省份,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91%。此时,黑吉辽三省和山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则出现人口负增长,尤其以黑龙江省之最,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低至-1.83%。反观,前十年出现人口减少的四个地区均在后十年内实现人口正向增长。从纵向来看,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在前后二十年间人口增长率急速下滑;黑龙江省、山西省、青海省的人口增长率也有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重庆市、四川省和贵州省则出现逆势上涨。其余地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并不明显。

(二)人口性别结构总体合理,部分地区比例严重失衡

查看全文

人口老龄化在居民消费的影响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老年人口拥有独特的消费和心理特征,因此消费需求和其他年龄段的人有所不同。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和消费理论在人口老龄化的应用,建立在险价值模型(以下称为VAR模型)。本文通过山东省2000—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出人口老龄化对居民的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最后,本文在总结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加大政府投资、改善民生、积极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民消费;老年人口抚养比;VAR模型

一、引言

目前,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正逐步加快,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与挑战[1]。党的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山东位于中国的华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发达,目前针对山东人口老龄化的研究热度不断,但针对整个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较多,对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的分析则相对而言研究较少。在当前老龄化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很长一段时间内老龄人口问题的比重会持续加大,这将会加大山东的经济负担,对经济增长等方面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山东省作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且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的省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为出发点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仅对山东省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扩大内需、保障老年人权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其他地区研究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的影响有一定的帮助。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生命周期理论

查看全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探讨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以及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影响;对策

1前言

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不到20年的时间便进入了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我国很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尤为严重。由此可见,寻找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并探求解决该类问题的解决对策迫在眉睫。

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对我国养老保险共有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查看全文

缓解老龄化社会稳定压力论文

论文摘要: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制度

21世纪是属于老人的世纪,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而据2006年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可知,中国人口老龄化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不断加深,尤其是未来的十多年间,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不断加快,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37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将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个比例会持续50年。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是我国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大。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是世界之首。目前,中国老龄人口接近1.6亿,占全球的老龄人口的五分之一,几乎相当于英国、德国、瑞士、卢森堡四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二是人口高龄化趋势显著。人口年龄结构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人口的高龄化即长寿化,目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速很快,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达到1300万,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预测2050年将达到1.5可乙左右,占老年人口的21.78%。这也是人口转型时期老龄化的重要年龄特征。

查看全文

老龄化社会下的产品设计综述

论文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劳动能力产品设计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这种社会结构性问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特别是中国的社会现状更加值得我们重点研完老龄化社会为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其中,在产品设计领域中,如何运用和把握适用于老年人的产品设计原则就尤为重要,本文从产品的设计中分析探讨适合老年人的设计特点,力图利用产品设计给老龄化社会提供一种解决方法,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导言:在21世纪的今日,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人口分布中老年人所占有的数额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的有效工作年限在逐渐增加更多的老年人不再受到自身年龄和身体情况的限制而继续参加到创造财富的社会大军中,以这样的形式实现着自身的特有价值。再者因社会人口和年龄结构的特点我国越来越偏向于青年人口数量减少和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的趋势,老年群体在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上往往比青年人占有更大的优势而且他们也更愿意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参与社会生活追求自我实现的更高标准所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要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而做出的设计来迎合这种社会的总体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工业设计领域中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殊条件和心理条件而专门设计出的产品则尤为重要,因为人类最终生存在自己制造的人为自然中.日常生活几乎都是和人造的产品环境接触的大到城市的规划与建筑小到家用产品所以在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做出一系列适合他们这一群体特征的产品设计也表现了设计对于老年人生活的一种关怀和引领特征。

但另一方面,也值得我们注意当今的设计领域尤其是产品设计诸多行业中真正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而开发的设计并不是非常常见,现在更多的设计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入到了时尚的表层只是针对年轻人的审美特点而设计一些外观时尚的产品而并没有把各种人群需要的功能设计放在设计工作的首位,从而也会忽略老年人对于产品的功能特点的诉求。另外整体的社会商业环境也要受到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而逐渐发生经营重点的改变。这是一个和设计领域互动而发生效果的过程,而且只有设计师集团在突破了现有的设计倾向以后,真正把重点放在老年人的人群特点上去考虑设计的形式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引导商家的经营重点,从而引领社会的关注角度以便真正做到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做到全体社会的积极准备。

一、对于劳动能力的判定—一种老年人的现代概念

现代社会由于高度组织化与专业分工化所以把人的作用更多地导向于其对于社会的贡献或自身的工作能力这种价值判断的倾向在学术界是有原因的。自从启蒙运动之后的近代思想普及以来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视野已经过多地偏向于和中世纪愚昧相对的理性与科学这一价值标杆之上了r在思想领域中完全排斥非理性的神秘主义因素已经使得现代意义下的’‘理性‘’走向了其价值判断的反面,因为过多的理性主宰社会领域中的一切标准从而人的价值开始发生了异化科学至上和工具理性的偏向不仅发生在生产技术领域中同样发生在人性的判断中。在理性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已经出现了其对于人类社会消极的一面在传统社会中文字的驾驭能力是一种判定人能力的标准而随着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文字的判断已经转向了工作劳动能力的判断当一个社会个体因其年龄的原因而不能在适合做某些工作的时候社会就判定他失去了“劳动能力“.这样老年人的现代概念就产生了。但进入21世纪工作的劳动能力已经从传统的体能指标转化为媒体时代的信息驾驭指标脑力成为判定一个人是否失去工作能力或者是否可以继续进行良好的工作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科技的发达以及辅助工具的功能性增加为“老年人“在进入传统意义上的老龄化之后,仍然可以在社会上创造商业价值.虽然该价值的实现并没有完全将年龄的差异界限去除但仍然与传统意义的年龄界限相比模糊了很多。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定义发生转变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该群体在社会上的地位变化这种地位变化直接导致了其在消费领域的能力和实际需求从而在客观上使得该群体在消费领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查看全文

人口老龄化商业银行论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受医疗服务改善、预期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国自21世纪开始就已进入老龄化国家。国家统计局2012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65周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商业金融机构来说,这种养老金“私有化”无疑创造了巨大的商机,而做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最主要参与机构,商业银行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紧紧抓住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市场化带来的机会,从养老金金融发展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为了顺应养老金“私有化”,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即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的需要,所以对于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之前学者关于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关系并没有进行直接研究。王刚以某商业银行2004年对北京市经济影响的数据分析,得出2020年前,北京市居民的储蓄率仍将保持增长趋势,2020年后,人口老龄化对北京市居民储蓄率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石莹、赵健以国际数据为经验,探索人口老龄化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商业金融需求,提出商业银行介入养老金金融业务,既可以规避由于“金融脱媒”带来的收入风险,又可以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而提供专业的养老金服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徐丹通过分析我国老龄化社会对养老金融特殊需求以及现阶段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表明我国养老金融处于“零散”发展状态,养老产业涉及较少以及产品服务较弱的不足,并且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很可能是导致上述情况的直接原因;陈煌生、陈天玮结合国内人口现状和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影响的分析,认为随着老龄化的推进,居民的储蓄率会下降,贷款需求将放缓,从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会大大提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相应地提出策略与建议。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查看全文

人口老龄化趋势调研报告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我县人口老龄化情况介绍

(一)调查情况

我县老龄办在全县范围内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全县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人,占总人口的%;65岁以上人,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人、90岁以上人、100岁以上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人,占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县老少人口比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县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