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4:54: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龄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发展决策

1发展老龄产业的意义

1.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和优质的老年产品,使老年人在有保障以及健康的社会条件下安度晚年生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前提之一。

1.2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只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才能够充分满足和改善老年人所需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应,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健身娱乐、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3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查看全文

老龄产业发展论文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详细阐述了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提出了发展对策,以助于今后我国老龄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完善。

关键词:老龄产业;问题;对策

1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关于老龄化国际上的定义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7%。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到2000年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7.0%,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0.3%,可以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我国人口已经面临老龄化形势。200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11%。据我国学者预测,到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比重20.42%;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37亿,达到人口总比重的31.2%。“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形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膨胀以及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日益膨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老龄产业的发展将不仅有刺于老龄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且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而研究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老龄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消费群体的巨大需求。

查看全文

老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我国的老龄人口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200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11%,显现了老龄化社会的突出特征。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比重20.42%,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37亿,达到人口总比重的31.2%。“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形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膨胀以及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日益膨大的老年消费群体又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老龄产业的发展将不仅有利于老龄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发展老龄产业会创造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促进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而研究目前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老龄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直接压力,首先反映为沉重的社会养老负担,到目前为止,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仍主要偏重于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障上,然而随着老龄人口规模的激增,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针对老龄产业领域的研究开始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老龄产业,也称“银色产业”,是以产品消费对象的指向性类群作为界定的依据和标准,从第一、二、三产业派生出来的新兴的综合性的特殊行业,是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和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业的集成或集合。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五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龄产业实际上就是因为老年人的“五个老有”需求满足而必然产生的市场供给体系。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者在论述老龄产业时都认同老龄产业的兴起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老龄社会到来的产物。老龄社会与以往人类所经历的年轻型或成年型人口结构社会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养老问题更加凸现。传统家庭式养老模式或国家福利性养老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化养老作为一种通过市场整合.优化社会资源的模式,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做出的明智选择,也将是大多数通常保有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必须选择。发展老龄产业是老龄社会中社会资源倾向老年群体,或者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日益增加的老年群体的需求将影响整个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老龄产业必然适应这一趋势而产生与发展。老龄群体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龄产业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为老年群体提供符合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需求是市场存在的前提,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原动力的,即市场需求刺激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即形成一定市场体系时,一个产业就形成了。市场是由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愿望三要素组成的统一体,老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由老年人口规模、老年人的购买力水平和购买欲望所决定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老年需求的特殊性,老龄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更加复杂。发展老龄产业就是借助产业形式,利用市场机制高效配置社会、家庭与个人的养老资源,满足老龄群体的养老需求。发展老龄产业必须考虑老龄化社会的背景:老年人口增多是老龄产业赖以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基础。但是,依据市场理论和产业理论推导,老龄产业并不是人口老龄化出现之后才产生的,而是老年群体存在时就开始了。尽管规模和范围不明显,但可归属于老龄产业的雏形。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龄产业发展的迫切性也随之加剧。

查看全文

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发展老龄产业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人口的增长,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老龄产业的发展。不少专家、学者和老龄工作者,对这一产业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为推进老龄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经济收入、传统观念、资源配置、政策制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十分缓慢,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急剧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急需国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推进老龄产业发展。这对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去年,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13个省市老龄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老龄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始涉及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旅游、教育、房地产等众多领域,其中养老服务领域发展较快。但是总体水平不高,区域之间不平衡,老年消费市场急待开发。

(一)老年消费需求增长迅速,对社会供求影响巨大

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4亿,到2020年将增加到2.4亿,约占总人口的15.6%。增长迅速的老年人口不仅对第二产业领域的产品有着巨大的消费渴望,而且在第三产业领域有着更为强烈、迫切的消费需求。

1.养老服务领域

查看全文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一、人口老龄化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005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为1600万人。据预测,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亿人。2020年将达到2.48亿人,2026年将达到3亿人,2036年将达到4亿人。

2006年底,四川省60岁以上老年人为1167万人,其中80岁以上的为120万。四川每年从59岁跨进60岁的老年人口每年有70多万,每年净增40万左右。据预测,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300万人,2020年将达到1638万人,2036年将达到2500万人,占总人口的27.93%,达到最高峰。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为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人口环境,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旅游、理财等方面的需求迅速增长,孕育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二、老龄产业发展的兴起

老龄产业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老龄结构的转变而出现的新兴产业,在国外被称为“银色产业”。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老龄产业的理论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普遍认可的老龄产业概念是:老龄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包括老年人口衣、食、住、行、用、医、学、为、乐、葬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需求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从上述概念的界定上看,老龄产业包括生产、经营和服务三个方面,它的内涵具有如下三方面属性:一是老龄产业既包括有形的商品、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商品和服务;二是老龄产业所涵盖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即衣食住行用等,基本包括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不但包括物质方面的商品和服务,也涵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商品和服务;三是老龄产业不仅包括生产领域,也包括流通领域,以及相关的服务领域。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老年人是老龄产业的活动主体。按年龄段来分,又可将老龄产业分为高龄老人产业、低龄老人产业、“老人消费偏好产业”三类。老龄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但不完全局限于年龄界限意义上的老年人口。有些人需未满60岁,但因生理、心理或其他原因同样对相关的老年产品和服务有着客观的需求,他们也是老龄产业的直接服务对象。由于老年人群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决定了老龄产业是一个带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老年产业发展的轨迹大致如下:

一是政府和学术界紧密结合,进行理论研究。1997年中国老龄协会与《光明日报》、北京大学联合召开了首届老龄产业研讨会,2004年、2006年全国老龄办又召开了两次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在老龄产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主要领域、影响老龄产业发展的因素、发展老龄产业的国家政策支持等重要理论问题上逐步达成共识,为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抓住机遇,做强做大老龄产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志:

历时两天的中国.罗江银发产业论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论坛会上,来自生态、养生、保健、文化、旅游、医药、教育、城建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发展领域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别对罗江开发老龄产业的可行性,以及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为罗江县政府今后规划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找到了又好又快发展老龄产业的路径。由四川老龄办、四川中华文化学会与县级政府联合主办老龄产业论坛会,这在四川是第一次,这次论坛会为四川系统地研究老龄产业迈出了第一步,为推动全省老龄产业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它将写入四川老龄工作史,各位同志也将成为历史人物写入四川老龄志。这次论坛我们将通过《四川老龄工作简报》,将专家们的建言反映给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以及全国老龄办。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们的发言,我们将整理成册,印发给大家学习、研读。论坛会预定的各项议程已圆满完成,我代表主办单位向承办这次论坛会的罗江县各部门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7年3月,“成渝经济区”正式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成都经济区又是中国“增长第四极”成渝经济区的两“核”之一。四川经济总量的44%由成德绵创造,成德绵更是“核”中之“核”。地处成德绵经济带上的罗江县,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机遇。2010年城际列车贯通后,罗江与成都的距离就只有半个小时,罗江在大都市的笼罩下,背靠成都经济区这个强大的整体,怎样做好生态经济立县、旅游文化兴县、绿色产业富民这篇大文章,确实很有研究。在这个大背景下,罗江县委、县政府选择了发展老龄产业这个方向,一是为人口高度密集的成都、德阳、绵阳分流人口,减轻特大城市、大城市老龄人口带来的负面压力,二是面向全省、全国、全球老年市场发展老龄产业,并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这个定位是有远见的。

老龄产业包括哪些内容?老龄产业政策优惠包括哪几个方面?老龄产业市场需求有多大?如何引导老年人消费?罗江发展老龄产业的优势在哪里?罗江县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两天各位专家、学者、领导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为罗江,也为四川发展老龄产业建言献策,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口老龄化这么快,这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大关系,计划生育政策是好的,30年间,中国少出生了4亿多人口,宏观上为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历史机遇,但微观上却造成了许多家庭的养老困难。国家虽然制定了许多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但还远远不够。发展老龄产业,利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资源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这是政府的必然选择。老年人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政府有责任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1978年中国GDP只有3600多亿元人民币,改善生活只是一种奢望。2006年中国GDP达到20万亿人民币,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国家财政收入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国家的经济基础已日益丰厚,再以经济落后和财力薄弱来忽视包括老龄事业在内的社会福利事业,理由是不充分的。社会财富是一代人、一代人积累起来的,今天的发达,有前辈人打下的基础,共建共享,共享共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老年人应当优先,因为老年人等不起。政府在发展老龄产业、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上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一个政府不能谋取国民的福利,不能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那这个政府的作用是什么呢?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要统筹兼顾,但在一些地方官员那里没有落实。罗江县委、县政府是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以长远发展为重,以老百姓安居乐业为重,把罗江和成渝经济区融为一体,面向全国,面向未来,举全县之力打造老龄产业,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放在首要,历史终将证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历史也终将证明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正确的!希望罗江为四川发展老龄产业树一面旗帜!希望罗江早日建成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基地!

查看全文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论文

1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关于老龄化国际上的定义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7%。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到2000年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7.0%,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0.3%,可以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我国人口已经面临老龄化形势。200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11%。据我国学者预测,到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比重20.42%;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37亿,达到人口总比重的31.2%。“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形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膨胀以及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日益膨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老龄产业的发展将不仅有刺于老龄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且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而研究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老龄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消费群体的巨大需求。

(1)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指导。

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一系列基本制度作支撑。尽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认同老龄产业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但到目前为止,针对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进老龄事业的产业化发展,还缺乏一套全面系统的战略思路和行业规划。老龄产业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包括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涉及工商、民政、老龄委员会、财政、劳动、社会保障、计委、国税、地税、物价、银行等许多部门,这样就导致在老年保障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政出多门,难以协调统一,缺乏互补与合力的问题。费用征收、银行贷款、财政资金支持等具体规定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落实,社会企业、个人兴办老龄产业投资审批手续繁杂,优惠政策不落实,投资者在财税、金融、地税、信贷等方面很难得到相应的支持。政策与资金的双重缺位,造成目前老龄产业发展后续乏力,使当前老龄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在规模和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均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查看全文

人口老龄化影响下的产业结构论文

一、理论传导机制

关于老龄化因素影响产业结构的传导机制,可以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四个主要的潜在影响渠道:消费结构、劳动力市场、资本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其机制可以用图1表示。

(一)消费结构

不同年龄阶段消费主体的需求结构、需求数量不尽相同,因而人口结构变化必然会通过消费主体的需求变化表现出来。当老龄化程度加深时,老龄人口相对增长,而青年人口相对减少,这时,面向婴幼儿、青少年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会逐渐萎缩,而面对老年人口的则会增多。老龄人口往往不倾向于消费那些价格昂贵的“奢侈品”或时尚品,而是更多地偏好类似健康、养生和医疗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这意味着针对第一、二产业的物质性商品需求可能会相对减少,而针对老龄人口服务的“银发产业”会成为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动力。

(二)劳动力市场

从劳动力市场的数量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会减少经济中适龄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的相对短缺。而从劳动力的质量看,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学习能力下降,因而工作技能相对老化。老龄劳动力也不适应体力消耗大、节奏快的生产模式,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他们的工作效率会有所降低。为了适应这种适龄劳动人口年龄逐渐变大的特点,劳动支出中脑力劳动所占比重应超过体力劳动所占比重,这一特征意味着产业结构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

查看全文

应对人口老龄化下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摘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面对严峻形势,“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国对智慧养老产业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存在老年人难以跨越数字鸿沟、养老产品和服务供需不匹配、养老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稀缺、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出要全方位提升老年人数字信息素养、促进智慧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匹配、着力培养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建立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标准等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智慧养老;养老产业

2021年3月11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次上升成为国家战略。面对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1]。伴随一系列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出台,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促进养老服务业升级,我国迫切需要智慧养老产业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与智能终端等计算科学及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逐渐发展推出新型养老方式———智慧养老[2]。与传统的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比,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替代了人力服务,解决了养老产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投入的问题,并降低了养老产业的投资成本。同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及时性能更快地响应老年人需求,更好地监测老年人生活及健康安全,信息化的智慧养老平台能够合理配置全国各地的养老资源,既能减少传统养老设施引起的资源浪费又能根据采集的老年人需求信息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一、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一)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持续飙升,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比重急剧增加。截至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到2025年其将上涨至全国人口总数的15%,我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峰值。面对扑面而来的“银色浪潮”,智慧养老作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新方式,其产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万亿元,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来看,2022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养老产业体系结构初具雏形。自2020年后,基于前期互联网沉淀的无形市场形成有形市场,智慧养老产业进入成熟期,预计到2050年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22亿元,养老产业体系结构完整。

查看全文

开创举办“银发产业论坛”的先河

老龄问题是21世纪全球性三大社会问题之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使“老龄化”问题受到社会关注,为在抓好老龄事业的同时,加强“老龄产业”的发展,6月1~2日中共罗江县委、县政府与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共同在四川省罗江县举办了“2007中国·罗江银发产业论坛”。

论坛邀请了国内有关学术组织和老龄、社会、环保、生态、养生、保健、文化、旅游、医药、教育、规划、建设等多方面的23位专家学者与老龄产业企业代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百余人参加,就人口老龄化问题、“银发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银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相关政策与市场需求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别对罗江开发银发产业的可行性,以及有利条件和不足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为罗江县政府今后发展银发产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找到了科学发展银发产业的路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罗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卢也、县政协主席邓华明率四大班子领导及全县乡镇领导、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倾听专家建言。县委常务、副县长陈天航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光勇在欢迎辞中表达了全县干部群众对建设生态罗江、打造“银发产业”,推进县域经济纵深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专家学者出谋划策的热切厚望。

联合国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李连仲先生赶赴论坛,做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专题发言。并对罗江县委、县政府倾全县之力,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打造“银发产业”,拉动一二三产业互动,促进城乡经济共融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原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孟俊修等老领导到论坛致贺,表达了四川省老领导对罗江发展银发产业举措的肯定和支持,对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的关注和期望。

原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万本根以《打造中国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县,创造国家级银发产业基地》为题作了主题报告。(本报6月5日已在A-3版《西部论坛》整版全文刊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