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4:18: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技教研工作打算
劳技教育尽管与升学高考的关系不是很紧密。但是我们劳技组的老师都认为这正是我可以利用这门学科的特点开展素质教育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段有趣而美好的回忆我们劳技教研组虽然是一个小教研组但是我还是很重视教研组的建设和同事之间的和协关系,只有教研全组成员和协的关系,才能把工作做好。
年新学期我们教研组工作计划打算如下:
1,认真备课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改进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或较繁琐的教育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创新。多了解科学史,创造发明史和其积极的作用,来完善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在创新的教育中起积极带头作用。
2,当一名副其实的劳技教师,更应承担创新的教育。因劳技教育和创新教育密不可分,脱离了创新教育的劳技教育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劳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劳动态度,动手能力,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的一门科学。当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碰到了具体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或几个人想办法,再经过实践而得到解决。引导学生积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学们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进行拓展。在课堂用语方面尽量运用下面语言,如“很好”、“行”、“就这样”等语句。尊重学生,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机会,把动手能力好的同学加以进一步的培养,在浦东新区和上海市中学生劳动技能“钳工操作”比赛中保持领先地位情况下,这学期准备参加新区高二的电子技术教学比赛尽可能做到有所作为。
4,作为劳技教研组除了搞好教学工作以外,要充分利用自身动手能力的优势把学校的科技工作开展起来,利用选修课,活动课,课外辅导等多种形式加以实现。
小学劳技课堂校园文化研究
一、量身定制,拓展教材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课程资源空间、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笔者从小学劳技教学的课堂实践和研究中对小学阶段的绳编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从绳编内容的编排来看,每一个年级都是以一个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三上年级的奇妙的绳结和可爱的挂件。通过学习简单的二股辫、三股辫来学编挂件进行装饰,三下年级的纽扣的缝制和小布垫的缝制。四上年级运用单向平结、双向平结、变化的平结来进行手链、挂件、花卉以及小动物的编织。四下年级小布袋的缝制,把布条拼接组合缝制成小袋子。五上年级用方形玉米结、圆形玉米结和变化玉米结来编织小狗、小马、小蛇等可爱的小动物。六上年级的教材中则通过百变吉祥结来编织一幅完整的壁饰创意作品。三至六年级的教材中,都把中国结绳的基本结以一个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整个小学阶段它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组合到变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安排的绳编内容,我们对一至六年级都设置相应的绳编课程。并结合我校实际,列出了一至六年级各年级需要独立完成的分层达标任务。每个年级必须要掌握三种及以上的基础结,第一个学期进行基础结形的过关考核,第二学期进行结形创作的考核。
二、互联网+,打造时尚课程
传统课堂教学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可以说是一种“仓库理论”。对于劳技课上的编绳内容———中国结,我们很多教师也是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学生几乎在同一起点上。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动手能力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于教师。因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授课方式,打造新型的劳技课堂授课模式。生生互动、合作学习谁都可以成为谁的老师。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1.拍摄微视频,制作微课程。浙江省劳动与技术建议中指出:凡是要求学生动手制作的作品,教师必须亲历实践,先做一遍,估算制作的时间,检验工具、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熟悉制作的全过程,找出制作中的技术要点、难点。于是每教一个中国结,笔者都会按图解去编织,熟悉结形,掌握编织技法。对制作中的技术要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用手机拍下我课前编中国结的全过程,特别讲透技法和要领,拍成3分钟左右的一个微视频(一般拍摄一个结形所用时间)。然后把这些微课程发至网络平台(QQ、微信、微博等),来一个翻转课堂,先学后导。2.教师绳编微课堂。利用每天下班前的十分钟,连续一个月不间断地学习,每位教师基本上都能熟练掌握18种基本结形。教师先过关先达标先考核。教师熟练地掌握了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的学生。
三、用心用情,营造“绳化世界”学校努力营造“绳文化”
艺术氛围,开辟中国结绳文化长廊,利用楼梯间的转角设计了一个巧手工坊,里面放置有四个草编坐垫,墙面挂有18种手工编织的结形(用3号线编成的大结形),四周还有中国绳结文化的介绍和中国结编织的技法和要求。有时高年级老师在现场指导编织,他们是学生心目中的“绳童”,因为他们都是绳编高手。有时低年级小同学在驻足欣赏。更多的则是三五成群的学生围在一起研究结形如何巧妙组合变化创作出更加漂亮精美的中国结。不到几平方的开放式空间成为孩子课余时间更爱去的地方。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打造的地盘。校园里每一根廊柱也成为我们的“静态课程”,上面是一个个中国结的图解,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更多的中国结的编织技法。他们将不同的结形变化组合创作出用三个酢浆草结和一个十字结就组成了一个如意结,用多个双钱结组合编成十全结,用酢浆草结编成一个绣球结———这里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的最好平台,更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绳化世界”。
劳技教学的学生创造力研究
教师需加强研究,开发教材
劳动与技术课程虽然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真正能落实到位的学校很少,不少学校把劳动与技术课程当做是可有可无的课。作为一名劳技教师如果不能提高认识的话,可想而知这个学校的劳技课会上成何样。因此劳技教师需要提高认识,把劳技课上好。但仅仅提高认识还是不够的,因为劳动与技术课程综合性非常强,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境等内容的教育视野。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而劳动与技术教师都是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知识水平有限,因此作为一名劳动与技术教师加强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选择初中省编教材《工艺》和《园艺》的较多,书上的不少项目还是比较好做的,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能适应本校学生的一些项目或在原有的书本项目上进行加工,挖掘科技教育元素。劳技课内容是融知识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我积极研究从教材中去挖掘那些可以培养或施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和探索同一问题,拓宽学生思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发掘创造力。比如在《工艺》教材中有一段废旧物品再利用的内容,作品一般都是一些小制作,比如笔筒、花篮之类的。我在这里就要求学生要把科技元素要融入你的作品中,这样学生在制作的时候,就需要动脑思考,自然而然就把劳技项目和科技结合一块去了,从而做出的作品层次更高,比如有的同学用可乐瓶做的自动灌溉系统,自动花洒等等。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业务和科学知识的进修,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增强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时期劳技教学的需要。
劳技课堂渗透创造理念
首先拿个空可乐瓶往讲台上一放问学生,你来说说看空可乐瓶能用来做什么?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小组讨论时间。讨论完之后,开始各抒己见。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做个艺术花篮,有的说个笔筒,有的说做个花洒等等。在课堂上营造各抒己见的讨论氛围,真正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思维从单向性向多向性发展。虽然每个人想象的思路各不相同,但大都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我又进一步提出能否利用可乐瓶做一个科技小制作呢,使这个作品不仅仅是件艺术品更包含一定的科技元素,能应用于我们生活中去。问题层层深入,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在肯定他们发表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应用创造发明技法,打开发明思路,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积极鼓励他们在课余不妨试一试。这样,把动口、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如有的同学做的自动灌溉系统获得了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做的自动花洒、自动筛选储钱罐获得区级科技发明一等奖,还有不少作品也在科技竞赛中获奖。
劳技实践活动与科辅活动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年我们市区都会组织科技竞赛、科普周等活动。我在劳技课的实践中专门开设与这些活动相关的项目,使学生在劳技课堂中不知不觉接受科技教育,在作品的创作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上面所说的在七年级《工艺》教学中的科技教育中所创作的一些科技作品。还有比如在八年级开设的《园艺》中,在上无土栽培时,曾经要求学生对家庭中常见的蔬菜进行研究,看看哪些适宜无土栽培。其中有个学生,研究的是水培大蒜,一开始长得快,家长可能烧菜做配料,割掉一部分,后来发现割了几次,长不大了,学生就针对这个问题来问我,我跟他说明问题的所在,因为大蒜的水培营养来自蒜头的本身,等营养用完了,就长不大了。这个学生于是回去,给水培大蒜里加营养液。后来这个学生写了一篇《蒜的土培与水培》科技小论文,获得了市级二等奖。通过劳技课堂对科技的渗透,使学生爱上劳技课,爱上科技,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2011年我组织一批学生参加全国金钥匙科技竞赛,在江苏省赛区,获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总之,在劳技教育与科辅活动相结合中,配合学校积极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激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总之,劳技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学校及社会各界重视是前提,提高劳技教师素质是关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保证。今后,我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把劳技教育与科技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教改实践中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切合农村实际强化中小学劳技教育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重视劳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发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给予热情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小学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的主阵地、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自我服务劳动相结合、与学校服务劳动相结合、与社会服务劳动相结合等,具体请详见。
我对学校一年级12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了解到:学生自己整理书包的占58.2%,早晨自己穿衣服的占2.2%,自己叠被子的占1.6%,用餐时自己盛饭的占14.1%,自己每天步行到校的占5%。
由此引发我的思考:而今中国一大批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进入充满竞争的21世纪,将会惨遭淘汰。尤其是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劳技教育已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对小学生加强劳技教育呢?
1.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劳动课教学大纲》,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第一,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要培养学生真正爱劳动的习惯,要给予热情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第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如打扫办公室、批改作业等。有时还要带头劳动,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学生一起劳动,能空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如犯错之后罚擦黑板、摆桌子、扫地等,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劳技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适度融合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的渗透与融合也愈加深入,其中尤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与结合最为典型。小学劳技课作为小学教育的组成学科之一,其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一定的渗透影响。当小学劳技课与多媒体技术适度融合时,其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劳技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开拓了学生视野,引领学生不断进行想象与创新,有效地提高了小学劳技课教学的效率与综合质量。
关键词:小学劳技;多媒体技术;适度融合
现当代,科技发展方兴未艾,推动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阶段教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也愈加频繁与广泛,由此也出现了小学劳技与多媒体技术的渗透融合。在小学劳技课的实际教学中,将其与多媒体技术进行适度融合,能够使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形态、环境、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并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下,笔者将针对小学劳技课与多媒体技术的适度融合做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好的教学情境是营造好的课堂氛围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根据心理学理论得知:“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更是诸多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为此,在小学劳技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成教学的第一要务,而有效激趣,则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与氛围营造。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金工制作中,由于此类项目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制作“小蒸架”“心锁环”等项目时,学生更是感觉困难重重。面对这一情形,笔者在进行该课教学时,先通过一则魔术小视频来导入新课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由于大多数小学生都会对魔术产生好奇,对魔术师具有崇拜感,因而利用魔术导入新课,可以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好奇心与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再点明该魔术的用具正是该课所要学习制作的“心锁环”,以此引入新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又如,在“剪纸”项目中,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段剪纸“博物馆”的视频,在视频中,学生可以欣赏到饶有生趣的团花、十二生肖等民间剪纸作品,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之后,无需教师多言,学生自己就对剪纸艺术充满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剪纸活动中去。
二、融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拓展延伸
科学与劳技教育思考论文
1.在普通教育中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当代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现代生产劳动日益向智力型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劳动能够手脑并用,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积极实验,探索具体特点、规律,这是改革普通教育,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的必然要求。
2.在十八世纪的近代普通教育初期,自然学科、人文学科被逐步纳入课程,形成近代的智育,后发展到体育、美育。但在总体上说,这种教育基本上属于“文化知识”教育。本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生产与各种社会职能的技术性质发生变化,技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体的普通教育模式,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当今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可算是技术社会。现代技术不仅广泛渗透在生产、各种工作职能与管理之中,而且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家庭生活圈子。虽有知识而缺乏足够技术、技能的人,不仅越来越难以胜任工作和参与社会交往,甚至面临生活与生存的困难。因此,把以劳动技术为主体的技术教育引进课程,这是学校教改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有这种情况)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不同类型的教学-----普通的、科学的技术的和专业的教学------之间的那种严格的区别必须加以废除;而教育,从初等阶段到中等阶段必须同时成为理论的、技术的、实践的和手工的教育。”许多国家在小学开设劳动课、手工课,或创建综合中学,本世纪上半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合格人才和劳动者。
我国中小学教育在旧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始终没有突破应试模式,存在着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还是实践能力,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劳动、技术教育引进教育领域,可以促使年轻一代手脑并用,学用结合,既懂科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从根本上改善一代人的劳动素质,以推动物质生产的发展,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可见,劳动、技术教育正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转轨的不可缺少的运行机制。
3.在初等学校里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源泉,是人的神圣义务和培养个性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劳动,体验创业的艰苦,才能养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以及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态度。
为了使未来一代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还必须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掌握现代生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懂得现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能学会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受到现代化的启蒙。值得重视的是,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新一代人不仅具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技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是错误的,非人文的技术教育和非技术的人文教育都不完全,教育应该是既传授技术又启迪智慧和理性的。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见解
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劳动技术教育势在必行。劳技与其它学科相比,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教学上相对比较薄弱,教学方法上也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如何加强劳技课教学呢?作为一名劳技教学工作者,在此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作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通地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知识的兴趣。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改变这种状态是每一位劳技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学时,首先要讲明为什么要开设劳技课和开设劳技课的重要性。教学中,利用中学生思维敏捷,对世界上万事万物有一种“好奇心”的特点,因势利导,让所谓的“枯燥学科”变成“兴趣盎然的学科”。如《实用电子技术》课中关于助听器一章,教师讲完基本知识以后,加以引导——将驻极体话筒放入某房中,然后用导线与附近的助听器电路连接起来,能否成为一台有线窃听器?如果将驻极体话筒与导线改成无线话筒,能否变成一台无线窃听器?通过老师的点拨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学劳技知识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遇到技术性的难题,主要向老师请教。这样,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既学到了劳技知识,同时又发展了创新思维。
利用学校的空地,组织学生种植花、草、树木,然后将它们卖给学校,或进入市场出售,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学劳技的干劲足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减轻了一些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
另外,聘请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闯出一条致富路的前几届毕业生(如有的开照相馆、修理部、种植业等)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讲他们的学习情,创业之路,让学生到他那里参观、学习。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加深了学生对学劳技的认识。比平常教师在课堂上说教的效果强得多。
二、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报告
县文化教育局
关于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的报告
十月十五至十六日,按市教育局教勤[2003]10号文件要求,我局重点对8年来达到省级和市级经济标准的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就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地建设情况。
我县现有省级经济标准生产实践教育基地2处,市级经济标准生产实践教育基地11处。经查,有9处学校基地面积能够达到要求,其余4处亩数不足;有10处学校有基地标牌,但欠规范;除张会亭小学外,其他各处排灌情况较差;县农业技术中学绿化美化情况较好;在生产经营方面,各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非典”影响,年收益下降20%左右,帐目管理相对较全,并实行了财务公开;都能够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为民服务咨询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各校学生都能够在基地参加劳动技能的学习,接受劳动教育。
二、组织领导和劳技队伍建设情况。
劳动人才培养与教育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赋予劳动更多的智力含量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一些有趣的、稍微复杂的劳动实践,要求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劳动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勤于钻研,勇于实践,久而久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潜能大有裨益。
选拔优秀师资和编写实用、有特色的课程教材
劳技课程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教学的基本素质,更需要教师具备某方面的技能特长。因此,选聘一支高质量的劳技教师队伍是实施劳技教育的关键。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劳技课必须体现鲜明的实用性,如手工制作、养殖、园艺、烹饪、计算机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不仅使学生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能感受学习和劳动的乐趣。劳技课程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还应体现特色性。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及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当学生学习结合地方特色的劳技课时,会感到很亲切、有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劳技教育
目前,很多家长步入家庭教育的误区,认为只有做题、背书才是学习,动手实践不是学习,甚至一点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限制太死,必须按自己的意志去办事,局限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一点,陶行知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要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停止一切束缚。———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在解放儿童的头脑与双手;儿童的手脑一经解放,这新的儿童世界自然应运而来了。”加强劳技教育,社会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策规范和观念导向等方面。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制定教育政策、法规确定劳技教育的地位,要通过舆论宣传,帮助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如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转变重才轻德的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转变分数第一的评价观念,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念;转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陈旧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沟通工作,把社会和家庭紧密联系在学校周围,为实施好劳技教育建立起合力支持系统。陶行知先生说:“仅用脑的知识分子,要使他们变成兼用手的工人;仅用手的工人、农人等都变成兼用脑的知识分子。这才能把少数人的力,变成多数人的力———变成手脑并用的力。于是我们就可以造成极伟大的民族力量,来解决这一切困难。”
优秀教研组先进事迹
一、概况
张堰中学电教劳技萄凶槭怯闪唤淌ψ槌傻囊桓鐾沤岱芙⒊渎盍Φ募濉6昀矗诮萄А⒖蒲泻屯贫=逃执ㄉ柚腥〉昧嘶曰统杉ǎ胪嘟萄凶橄啾龋谌星懊淌脱啻卧谑星毒喝推辣戎谢窠薄=淌υ诮萄Э蒲猩嫌屡矢叻澹⒈矶嗥萄а芯柯畚模纬闪司哂行1咎厣牡缱蛹际蹙喝涂纬毯托畔⒓际跹芯啃涂纬獭W槟诮淌ψ吹耐卣箍纬绦1窘滩摹锻持谱鳌泛汀兜缱蛹际趸芬殉霭妗?/SPAN>
二、主要事迹
1、积极探索,积极实施二期课改
组内教师任教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二期课改的试点在二年前提前使用新教材,全体教师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探究型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能力,使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发展。龚建华老师的区内示范课《Access数据库中数据的输入》获得专家的好评,羊俊老师连续二年参加中青年老师大奖赛获二等奖。
2、齐心协力,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