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4:08: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工业基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工业基地

老工业基地调整工作通知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制定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将组织编制“十二五”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该规划已被确定为“十二五”国家级专项规划。这次规划将统筹推进地区以外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并对不同类型的老工业基地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统一部署,我市将全面启动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编制工作。为高水平完成规划研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编制领导小组,负责具体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规划研究的日常协调工作。

二、主要任务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改革与转型思考

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

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

科技创新投入少,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产业规模小.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投入少,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少、规模小.究其原因就是受科研体制和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科技研发与市场脱节.资源性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技术结构简单,又缺少科研院校,更加缺乏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尤为薄弱.

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或滞后,城市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西部地区综合性老工业基地,多为副省级以上城市,应该是区域性经济中心,代表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但是未与第二产业得到平衡发展.西部地区资源性老工业基地都是地级市和省辖市,应该是地方性经济中心,但是,市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出第三产业8~45个百分点,远远大于同期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高出5个百分点的水平,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做优做强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潜力型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建设;建设条件,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城市发展,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民生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住房、冬季取暖等突出民生问题、促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协作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地区合作机制;改革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其他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实施*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五年多来,振兴*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重点民生问题逐步解决,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实践证明,中央实施振兴*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已经取得的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在当前形势下,认真总结振兴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振兴战略的内涵,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为此,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地区企业联合重组涉及“债转股”资产处置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试行新的处置方式,合理处置“债转股”股权。支持中央大型企业集团和地方企业相互联合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重组。优先支持实现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平等保护各类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落实融资、财税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职工在企业改制中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引导中小企业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企业聚集的优势,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产业链的协作配套关系,促进其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服务,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扩展业务。

(三)做优做强支柱产业。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防止重复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比例。支持*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大力发展*地区具有优势的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风电机组、盾构机械、先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农业机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高档数控机床等市场急需产品及关键配套件。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和推广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进出口银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贷额度用于支持*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出口,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努力促进*地区汽车产业调整结构,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继续调整钢铁工业产品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对外合作力度,提高矿石资源的保障水平。优化提升石化产业,抓紧组织实施大型炼油、乙烯项目,提高加工度,发展精细化工、化肥等。

查看全文

加速老工业基地改造思索以及决策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重大转折和体制改革大变动时期,经济结构问题十分突出,有旧的问题,也有新的问题。国内外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表明,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中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问题,产业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低度化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迫在眉睫。本文仅以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典利城市为例,重新审视和调整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思路并提出若干对策措施。

一、思路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众所周知,老工业基地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因此,在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勿庸置疑,高新技术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未来,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所在。从世界著名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经验看,没有单纯依靠对成熟和衰退产业通过改造恢复生机的,而都是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通过经济转型,实现了区域经济重振。但中国老工业基地有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发展条件,它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投资倾斜形成的,是催生化的产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目前工业化水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中国广大的市场空间和容量,在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经过注人新的技术成份,仍有其发展的广阔前景和生存空间。从发展意义上讲,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重要基础产业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地步,发展规模经济、企业集团仍需以原有的生产能力为核心。沈阳作为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虽然目前传统产业增长潜力远不如前,但传统产业所作出的经济贡献仍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9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中传统产业占76.7%,利税占77.3%),在未来-段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还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沈阳的经济发展仍将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由于工业体系的调整和发展是一个“慢变量”,因而,希望在短时期内,以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替代传统产业是不可能的。应该时确,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21世纪的国民经济中,传统的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缩小但其绝对量和产值不会萎缩,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退出经济生活。应该消亡或被取代的是传统产业中的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因而,老工业基地改造比较现实的选择是以高新技术,特别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嫁接”高新技术使传统产业的改造水平有质的提高,以此盘活巨大的传统产业经济存量,这应是老工业基地现阶段实施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思路之二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现实告诉我们,仅靠传统工业自身渐进式和滚动式的更新改造和单项基本建设项目的改造与革新,零星的挖潜、革新与改造活动是实现不了我国传统工业技术体系的根本再造的。今天,我国传统工业的再造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那就是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术体系再造和大“换血”,要进行技术结构重组,才能适应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任务对传统工业再生的需求。而要实现这样大跨度的质的飞跃,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技术体系进行突变型改造就逻辑地和历史地成为必要手段和条件。传统技术系统若以传统的革新、挖潜和改造方式进行更新改造,其技术状态的改善与提高是有限度的,绝难实现“脱胎换骨的技术体系再造”和技术结构重组,也就绝难实现我国传统工业体系的再生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因为“骑着自行车”无论如何是“上不了月亮”的。而高新技术是能够胜任这一历史使命的。航空飞行器装备以航天动力系统,就成了“航天飞机”,其技术等级与功能就比普通飞机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不仅可在大气层内做航空飞行,亦可在大气层外做航天飞行。对传统工业技术体系实施高新技术改造,就好比对航空器实施航天技术革新,这种革新是质上巨变的、技术等级上大跨度的革命性突破,不如此,就难以实现产业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根据以上思路,对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查看全文

小议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诠释

【摘要】振兴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关键点.在分析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途径,进而明确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的策略,即改造传统产业,收缩衰退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词】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产业转型

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

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改造研究

一、##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1、现实基础:工业体系较为齐全。##市是新兴工业城市,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全市已形成冶金、化工、煤炭、机械、纺织、森工、建材、电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03年全市冶金、机械、化工、轻纺、林产工业、建材等6个主导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8.1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6%。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市县属国有工业企业已实施改革268户改制面达94.7%。国有工业经济比重逐步降低,2003年,市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34%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年产值超亿元的私营企业已有10家。项目带动战略初见成效。开展“项目年”活动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2.8亿元,竣工投产技改项目1118项,分别有18项和58项进入国家和省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盘子;实施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502项,其中15项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盘子。园区经济开始起步。目前,市、县两级园区共落户企业395户,已投产或部分投产294个,在建85个,进行前期工作16个,预计2004年可完成产值65.7亿元。

2、比较优势:自然资源丰富。闽江上游沙溪、金溪、尤溪流经全境,水力资源丰富。已发掘的金属和非金属矿79种,已探明储量并可供开发利用的49种,其中重晶石为全国富矿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76.8%。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保持核心的位置。长期以来,##一直为##的老工业基地,1990年以前,##全部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福州居全省第二位。2003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4.7%、41.8%、33.5%,其中工业增加值达103.9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3%;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以上。许多产品产量在全省占较大比重。2003年,钢产量211.3万吨占全省82.5%原煤产量315.9万吨占全省40.6%化肥产量29.1万吨占全省49.2%机制纸产量14.3万吨占全省84.1%水泥产量705.8万吨占全省33.4%布产量16148万米占全省15.6%发电量59.15亿千瓦时占全省9.7%。一批企业的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在省内、国内占有一席之地。三钢集团公司近年内钢生产能力将达300万吨;三化公司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商品电石生产厂和全省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厦工三重公司已是全国三大主要道路施工机械生产企业之一,压路机国内市场占有率11.3%;华橡自控公司为全国最大的轮胎定型硫化机生产企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40%;##纺织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生产各种高档牛仔布的企业。

3、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总量偏小,市场化程度较低。2003年工业总产值仅占全省的4.8%,列全省第5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都分布在产业易于进入、重复建设、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从事初级产品加工的行业中。二是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县两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少,技术装备属于80年代以后水平的仅占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12.16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配套协作能力差。重工业在全省比重最高;各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高度趋同,区域经济的关联效应、规模效益低,产业辐射力弱、缺乏带动整个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支柱产业。四是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历史包袱重。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71.8%(包括中央、省属企业)。目前市属还有56家国有企业在职和离退休职工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6.3%,高出全省平均数2.1个百分点。五是投资环境不宽松,经济发展活力不足。财税扶持力度不大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发展空间相对不足交通、区位、融资环境相对较差;有的政府部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抓发展、促发展的主动性差;有的部门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等等。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要以##的客观实际为基础,立足于现有主导、优势产业条件,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前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统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机械、冶金和林产工业三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三个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三个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构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作计划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继东南沿海开发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市中心城区和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八道江区,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周边地区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争强抢先,超前谋划,以此推进八道江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步伐,努力把八道江区建设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示范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展接续产业的基础现状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心城区功能有了质的提升,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8.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财政收入达到8131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及优势产业,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坚实。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培育和建立了以林蛙、中草药种植、蔬菜、花卉等为主的九个绿色、特色产品基地,扶持和发展了万隆猪厂、兴源乳业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水平。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资源深度转换型工业长足发展,巩固壮大了以煤炭、建材、矿业开发为主的三大传统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医药为主的两大优势产业,并推动各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环城生态旅游圈建设已具雏形。环城生态旅游规划通过国家级论证,“三湖三洞”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围绕吃、住、行、娱、购、游六大要素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及转型探究论文

【摘要】振兴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关键点。在分析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途径,进而明确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的策略,即改造传统产业,收缩衰退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词】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产业转型

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

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方案

一、会议基本情况

振兴*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一年多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年,*三省国内生产总值15133.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869.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35.5%。但是要彻底改变*老工业基地的面貌,仅依靠各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还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对于*地区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委和国务院振兴*办共同举办“促进*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报告会”,宣讲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振兴*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措施,交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会上,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办、劳动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三省的部分代表作了专题发言。大家对国务院适时出台《若干意见》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地区如何做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产业层次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在本次报告会上,国务院振兴*办副主任宋晓梧全面总结了国家实行*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的各项工作,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工作重点。他还对*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各部门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推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若干意见》起草组成员、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助理巡视员王黎明对文件的基本精神进行了解读,对文件出台的背景和过程、文件起草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考虑、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政策点位以及文件出台后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今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黎明指出,《若干意见》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内容涉及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一个最完整、最系统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必将对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对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在更高的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改革委还将密切跟踪有关部门和地方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各项内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

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方案论文

摘要:以沈阳这个典型老工业基地为例,重新审视和调整老工业塞地改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若千对策、措施。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改造高新技术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途径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重大转折和体制改革大变动时期,经济结构问题十分突出,有旧的问题,也有新的问题。国内外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表明,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中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问题,产业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低度化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迫在眉睫。本文仅以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典利城市为例,重新审视和调整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思路并提出若干对策措施。

思路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众所周知,老工业基地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因此,在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勿庸置疑,高新技术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未来,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所在。从世界著名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经验看,没有单纯依靠对成熟和衰退产业通过改造恢复生机的,而都是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通过经济转型,实现了区域经济重振。但中国老工业基地有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发展条件,它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投资倾斜形成的,是催生化的产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目前工业化水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中国广大的市场空间和容量,在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经过注人新的技术成份,仍有其发展的广阔前景和生存空间。从发展意义上讲,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重要基础产业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地步,发展规模经济、企业集团仍需以原有的生产能力为核心。沈阳作为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虽然目前传统产业增长潜力远不如前,但传统产业所作出的经济贡献仍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9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中传统产业占76.7%,利税占77.3%),在未来-段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还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沈阳的经济发展仍将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由于工业体系的调整和发展是一个“慢变量”,因而,希望在短时期内,以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替代传统产业是不可能的。应该时确,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21世纪的国民经济中,传统的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缩小但其绝对量和产值不会萎缩,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退出经济生活。应该消亡或被取代的是传统产业中的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因而,老工业基地改造比较现实的选择是以高新技术,特别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嫁接”高新技术使传统产业的改造水平有质的提高,以此盘活巨大的传统产业经济存量,这应是老工业基地现阶段实施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