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4:00: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老工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工业

老工业厂房检查及加固

该厂房主体结构为单层(转炉区局部多层)不等高的连续多跨混凝土排架柱厂房,屋架多数为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少部分为钢结构屋架,屋面为大型混凝土屋面板。该厂房转炉经扩容后使得厂房已经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其使用要求鉴定标准,采取合理的加固形式,才能保证老工业厂房的安全正常使用。

1厂房检查检测结果

1.1现场检查

对现场进行检查发现立柱系统存在混凝土掉角露筋;钢筋锈胀开裂;混凝土表面剥落;柱顶泛碱现象。吊车梁系统存在剪切斜裂缝;轨道压板未卡住轨道;积灰严重;卡轨螺栓松动缺失现象。屋架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泛碱,局部锈胀露筋;支撑杆件弯曲变形和被切断或缺失;钢屋面板存在板肋扭曲现象。

1.2现场检测

检测主要包括碳化深度、材料强度和钢筋锈蚀项目,经对厂房结构的全面检测,主要有以下几条结论: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发展研究

摘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体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哈尔滨市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制定规划、调整政策、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等各项措施,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然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基础还有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存在创新动力不足、投融资偏低等问题,因此,应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企业创业创新的源头培育、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从而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

关键词:规模以上工业;区域经济;企业发展;哈尔滨市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自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企业结构优化,总体规模明显扩大,规模效益显著。特别是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盈利水平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我国工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由于经济环境因素和政策落实不完全影响,工业企业存在诸多问题。Agarwal认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到企业规模、利润率等自身因素影响,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2]Tybout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环境变化相对较快,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3]受传统因素和区域发展情况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具有重工业的鲜明特色,哈尔滨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省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贯彻落实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提出的要求,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对于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对于工业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支撑和牵动作用,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推进工业结构提档升级,是当前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一)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制定规划、调整政策、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等各项措施,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2017年,哈尔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820.7亿元,增长3.6%,工业增加值1206.7亿元,同比增长4.8%。2017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1344户,增加值同比增长5%,增幅与上年持平,60.5%的大类行业生产保持增长,57.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四大主导工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2017年,四大主导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3.3%,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2017年,哈尔滨市9个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6个百分点,9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2017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0.4%,滚动轴承增长7.3%、工业锅炉增长35.6%、金属切削工具增长40.4%、铝材增长19.9%、铝合金增长151.2%、软饮料增长0.6%、乳制品增长4.5%,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全面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为目标,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1.政策措施助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与预期目标持平,增速保持平稳,政策引导措施得力,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了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九个专项规划,全力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发展三大板块,开展六个方面试点示范,组建军民融合、石墨烯、3D打印、食品工业等五个产业联盟,着力打造民用航空、机器人、燃气轮机、汽车、绿色食品等十大产业集群,凯达木业、葵花药业、蒙牛乳业(尚志)等3个企业入选全国绿色工厂目录,东盛金属材料铝合金添加剂进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行列。2017年,哈尔滨市以政府名义出台了促进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调整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制定并推进实施培育规模以上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措施。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构升级持续推进哈尔滨市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7年,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和19.3%,分别高于上年1.4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去产能有了新的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水泥熟料、水泥产量分别下降20.7%和12.3%,原煤产量下降28.1%,降成本有了新的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1.4元,同比减少2.5元,同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增长比较快,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0.4%,为充分发挥和释放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谋划了哈工大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动能积蓄加快,新业态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需求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二、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企业改革工作建议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重组的基本情况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中央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东北三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强力推进国企改革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全面突破。三省国有企业完成改制9000家左右,改制面达90%以上。通过改革,原国有中小企业国有股基本退出,国有大型企业基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国有资本逐步向能源、装备、石化等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大企业集中,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过于分散的状况明显改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和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局面得到扭转。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初步解决。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灵活处置债务、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了企业长期积累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近3000户国有企业卸掉了冗员包袱,183万人实施了并轨;向地方政府移交中小学621所,移交率超过95%;完成辅业改制574户,改制面达99.4%;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债务493亿元,盘活呆滞资产近200亿元。

四是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普遍提高,与相比,黑龙江省国有企业资产从690.7亿元增加到78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211.7亿元增加到273.4亿元,实现利润从-9.1亿元增加到8.1亿元,上交税金从12亿元增加到27.2亿元。改革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益,而且增强了发展后劲。辽宁已改制的55户大型国有企业新增资本金166亿元,规划项目投资额1900亿元,目前已投入837亿元。吉林完成改制的816户工业企业,引进新项目189个,协议金额181.6亿元,已到位140亿元。此外,国有经济的有序退出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还为非国有企业的成长释放出巨大空间,从而加速了非公经济的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几年来共有1145户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了872户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累计注资64亿元,安置就业9.4万人,既减轻了地方政府负担,企业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发展。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调整工作通知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制定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将组织编制“十二五”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该规划已被确定为“十二五”国家级专项规划。这次规划将统筹推进地区以外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并对不同类型的老工业基地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统一部署,我市将全面启动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编制工作。为高水平完成规划研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编制领导小组,负责具体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规划研究的日常协调工作。

二、主要任务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年老工业基地政府工作报告

———××年月日在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作计划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继东南沿海开发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市中心城区和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八道江区,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周边地区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争强抢先,超前谋划,以此推进八道江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步伐,努力把八道江区建设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示范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展接续产业的基础现状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心城区功能有了质的提升,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8.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财政收入达到8131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及优势产业,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坚实。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培育和建立了以林蛙、中草药种植、蔬菜、花卉等为主的九个绿色、特色产品基地,扶持和发展了万隆猪厂、兴源乳业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水平。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资源深度转换型工业长足发展,巩固壮大了以煤炭、建材、矿业开发为主的三大传统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医药为主的两大优势产业,并推动各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环城生态旅游圈建设已具雏形。环城生态旅游规划通过国家级论证,“三湖三洞”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围绕吃、住、行、娱、购、游六大要素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改革与转型思考

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

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

科技创新投入少,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产业规模小.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投入少,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少、规模小.究其原因就是受科研体制和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科技研发与市场脱节.资源性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技术结构简单,又缺少科研院校,更加缺乏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尤为薄弱.

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或滞后,城市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西部地区综合性老工业基地,多为副省级以上城市,应该是区域性经济中心,代表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但是未与第二产业得到平衡发展.西部地区资源性老工业基地都是地级市和省辖市,应该是地方性经济中心,但是,市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出第三产业8~45个百分点,远远大于同期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高出5个百分点的水平,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及转型探究论文

【摘要】振兴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关键点。在分析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途径,进而明确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的策略,即改造传统产业,收缩衰退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词】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产业转型

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

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

查看全文

小议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诠释

【摘要】振兴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关键点.在分析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途径,进而明确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的策略,即改造传统产业,收缩衰退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词】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产业转型

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

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

查看全文

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方案论文

摘要:以沈阳这个典型老工业基地为例,重新审视和调整老工业塞地改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若千对策、措施。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改造高新技术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途径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重大转折和体制改革大变动时期,经济结构问题十分突出,有旧的问题,也有新的问题。国内外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表明,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中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问题,产业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低度化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迫在眉睫。本文仅以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典利城市为例,重新审视和调整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思路并提出若干对策措施。

思路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众所周知,老工业基地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因此,在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勿庸置疑,高新技术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未来,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所在。从世界著名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经验看,没有单纯依靠对成熟和衰退产业通过改造恢复生机的,而都是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通过经济转型,实现了区域经济重振。但中国老工业基地有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发展条件,它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投资倾斜形成的,是催生化的产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目前工业化水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中国广大的市场空间和容量,在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经过注人新的技术成份,仍有其发展的广阔前景和生存空间。从发展意义上讲,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重要基础产业远未到“夕阳产业”的地步,发展规模经济、企业集团仍需以原有的生产能力为核心。沈阳作为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虽然目前传统产业增长潜力远不如前,但传统产业所作出的经济贡献仍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9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中传统产业占76.7%,利税占77.3%),在未来-段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还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沈阳的经济发展仍将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由于工业体系的调整和发展是一个“慢变量”,因而,希望在短时期内,以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替代传统产业是不可能的。应该时确,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在21世纪的国民经济中,传统的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缩小但其绝对量和产值不会萎缩,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退出经济生活。应该消亡或被取代的是传统产业中的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因而,老工业基地改造比较现实的选择是以高新技术,特别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嫁接”高新技术使传统产业的改造水平有质的提高,以此盘活巨大的传统产业经济存量,这应是老工业基地现阶段实施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