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标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3:53: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工标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工标准

论国际贸易劳工标准

摘要:近年来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发展成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焦点之一。在是否就劳工问题出台一个国际性的统一的劳工标准上,各国由于利益不同有各自不同的立场,极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讨论问题。本文在回顾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由来、法律渊源及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WTO中的劳工标准、SA8000标准论述并比较分析我国的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提出发展中国家应早作准备,深入研究,同时中国应根据相关的国际公约要求,不断完善现行劳动法体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劳工标准;国际劳工组织;

一、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概述

(一)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由来及其现状

1.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由来

在国际贸易发展之初劳工问题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没有引起普遍的关注。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日益自由化,整个世界日益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衡,矛盾和冲突的不断产生,诸多与国际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某些地区人权的削弱等也随之出现,而劳工问题与贸易关系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查看全文

农民工现象与劳工标准

有经济学家称,中国当前存在“四农”问题,这里的第“四农”指“农民工”。农民工待遇低、流动性大、没有最低劳动保障,是真正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为了体现对这一群体的关怀,一些地方打算施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凡属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用人单位及其招用的农民工,均应当按照城镇劳工标准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本人共同缴纳。但是,不少城镇工人提出意见,真正缺乏基本劳动保障的是大量已经退休或将要面临退休的老职工,因为他们在最宝贵的劳动时间(年龄)段所创造的劳动价值没有扣除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储备。相比农民工他们更值得同情,因为农民工毕竟有土地做养老保障。不同的劳动力价值构成这个争论很有经济学价值: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经济(劳动)现象。他们因种种原因进城打工,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城市扎根,最后的归宿还是农村。他们与城镇劳动者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劳动力价值的构成不同,劳工标准的制定当然也不同。因为,在他们的劳动力价值中可以不包括失业和养老保障,因为他们有土地;相反,城镇劳动者除了劳动力以外大都一无所有,一旦劳动力出卖不了就失去依靠,所以,在他们的劳动力价值中必须包括劳动保险和养老保险(还有住房积累等)。显然,若从这方面考虑,硬将农民工与城镇劳动者在劳工标准上拉平对城市劳动者来说可能不公。必须承认,由于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障的巨大差异,农民工的劳动力价值与城市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做劳工标准的简单比较是有害的。就像我们不能将欧美国家的劳工标准与中国的劳工标准进行简单比较一样。

由于劳工标准的不同,劳动力价值的构成有很大不同,比如在工业经济时代,就是按能够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所必须消耗的劳动价值量去制订劳工标准的。一个劳动者能够持续出卖劳动力的前提之一是能够维持温饱,而社会能够维持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条件之一是所有劳动者必须在养育后代上进行劳动价值转移,以生产新的劳动力。劳动价值或劳工标准应该满足社会和劳动者的最低需要,以形成社会平均的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值内涵的变迁

不能否认,我国长期以来就是按这个标准去制订最低(也是绝大多数)劳动力价格标准的。我们回忆一下,20多年以前,当我们领到工资后怎么安排:先买柴米油盐,交上房租水电费,赡养老人,这占收入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能够有剩余的很少,能够有储备的更少,所谓节衣缩食,“忍欲储蓄、以备不测”。这个时代的劳动力价值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低廉,二是很少有教育费用的构成,三是劳动力价值的绝大部分必须立即实现价值交换;我们再看今天,当我们看到工资条后,单位已经为我们做了许多扣除,包括失业和养老保险(储备)、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这些不可随意支取的储备账户资金几乎占了工资总额的一半。另外的一半虽然是现金,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先买柴米油盐,因为柴米油盐的消耗在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即使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也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要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有创新能力的劳动力。

毫无疑问,对很多城镇劳动者来说,除了单位为劳动者储备的部分外,劳动者本人还要做另外的储备,以备养老、大病医疗、子女教育、高档消费等大项开支。显然,今天的劳动力价值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它的内涵远远超出了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虽然有很多人的储备仍然有忍欲甚至“强迫”的成分,但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的不同——储备中的相当部分已经转换成为财产储备;二是今天的劳动力价值不再以简单劳动为衡量标准,而应以受过基本教育的劳动者为衡量标准;更重要的一点是,今天的劳动力价值中的相当部分必须推迟价值交换,或者说,今天的劳动价值要储备起来并与未来的劳动价值进行交换。今天的城镇劳动者不仅要考虑,他们的劳动力价值中有多少储备能力,还要考虑转为储备的劳动力价值在将来会不会大大的贬值,当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价值不被社会所承认后,他们靠什么生活。显然,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暂时不用考虑这么多。

在生产力高速提高的新经济时代,城镇劳动者的生存危机感更强,因为生理寿命的延长与就业时间的缩短成反比。失业保障与养老保障对城镇劳动者来说更重要。又由于社会对简单劳动的需要量大幅度减少,良好的教育背景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条件。因此,制订劳动标准或衡量劳动力价值必须包含教育费用和失业保险以及养老储备。当然,由于他们必须在城市生活,住房储备也要包括在劳动力价值以内。一味抹平差距反而影响农民工就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确实有很多农民工也没有得到他们期望的“体面工作机会”。政府和城里人要关怀他们,尽最大可能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并为他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但在目前情况下,全部劳动者都得到满意的“体面工作机会”完全没有可能,这其中既有城乡差距的原因,更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一般劳动与娴熟劳动的差别问题。把大多数没有在劳动技能上做过价值投入的农民工与受过专门技能培养的城镇劳动者作简单比较也是倒退。因为事情一旦操作不当,有可能会促使企业进行用工转移,雇佣城市劳动力,反而减少了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并会影响农民工整体的就业机会。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不同立场

近几年来,由于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各国劳工状况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发达国家打着“公平贸易”和“关注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旗号,在WTO的多边贸易规则谈判中以及国际劳工标准的国际会议上屡次提出“劳工标准”问题,希望把劳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的范畴。尽管目前劳工标准尚未正式纳入WTO的多边规则中,但它必将对世界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及性质

国际劳工标准是指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通过的处理全球范围劳工事务的各种原则、规范和标准,它们形成了以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劳工制度。这些国际劳工标准涉及到十分广泛的领域,诸如:基本人权、就业、社会政策、劳动管理、工作条件、行业关系、社会保障、妇女地位、童工问题、移民工人、成年工人以及本地工人、部落人口和非城市工人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和建议与最低工资及其保护、工作时限、医疗与健康保护以及职业安全与社会保险有关。国际劳工标准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人权问题,而非贸易问题。但是,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劳动成本低廉的国家往往在贸易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可能由此出现两方面的情况:出口国可能违背既定的劳工标准,人为地降低工资乃至生产成本,进行不公平的贸易竞争;进口国也许会迫于所遭受的竞争压力,对出口国施加压力,指责出口国违背劳工标准,从而形成蓝色贸易壁垒。因而,推行劳工标准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强调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关怀以及企业对消费者、对环境和社区的人文关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大进步,可以维护人权和公平贸易,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如果是打着实施社会责任的幌子,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利用劳工标准来作为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则不利于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发展。

二、对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问题的不同态度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问题的态度有很大不同。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道主义和经济方面。

(一)发达国家的支持论

查看全文

我国劳工标准问题

中国于2001年12月15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成员国的身份给中国带来了贸易上方方面面的变化。WTO各成员国之间关税壁垒的取消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出口就会畅通无阻,中国还要接受WTO新的考验,国内出口企业还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非关税壁垒和障碍,如劳工标准与贸易、环境与贸易、竞争政策与贸易等。

中国入世,一个无法回避的贸易问题就是劳工标准问题。对于劳工标准的具体内容,并没有统一的说法。通常认为国际劳工标准是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其他达成国际协议并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和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享有集会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最低工资保障权,不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信仰、出身等造成剥削、损害就业机会的歧视,不被强迫劳动的权力,童工的最低就业年龄,夜间工作规定,体格检查规定,同工同酬权力,以及工业卫生与安全保障等。

国际上已有200多家跨国公司在国际采购对其供应商提出了劳工标准,包括不使用童工、不强迫劳动、反对性别歧视、限制工作时间、最低工资报酬等多方面条件。2003年,家居巨头瑞典“宜家”进入我国成都,也对其供应商提出了劳工标准问题。美国以中国生产的PVC玩具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劳动保障措施为由提出抵制中国玩具。

国际劳工标准并不是一个崭新的限制贸易的手段。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讨论过劳动标准与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但未成为保护贸易措施。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成立后的初期也关注过劳工标准,但是由于ILO实行自愿遵守的原则,不曾对违反劳工标准的行为进行贸易制裁。但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之下,国际劳工标准日益受到重视。劳工标准是否应该与贸易挂钩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ILO也在一直致力于制定一系列“劳工标准”来规范劳工条件,保护工人的经济和社会权利。

从发生的许多事实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以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产品价格优势,使其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构成对发达国家市场和就业的冲击。为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相对优势,劳工标准已经日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一项比较重要的非关税壁垒。为什么劳工标准会成为众多发达国家保护贸易的重要措施呢?一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按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不但会使贸易品价格均等,而且也会使两国间的相对要素价格趋于一致。所以,贸易自由化将趋使发达国家的工资标准与发展中国家的一致,从而导致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据此,发达国家认为国内部分工人工资水平的下降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低工资、低劳工标准所造成的。为此,发达国家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不符合劳工标准产品的进口。二是以劳工标准为贸易壁垒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杀伤力。劳工标准强调保护工人的权利,给贸易壁垒披上了人道主义的外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劳工标准上的差异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一旦劳工标准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得到认可,对发达国家来说将是一个强有力的保护工具,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无异于天灾人祸。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劳工标准低使中国在加入WTO后体现出了全球范围内投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对劳工标准的积极推动必然会限制、抵消我国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影响我国引进外资、产品的出口,进而影响就业,损害经济发展。我国的纺织业、服装业、玩具业和鞋业等一系列劳动密集型消费品行业将是其最大的受害者。尽管发达国家与ILO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但在劳工标准的直接要求上是一致的,对我国具有同样的影响。中国作为ILO成员、发展中国家在WTO中的代表,对劳工标准问题应全面把握、趋利避害、积极应对。不但有责任和义务遵守和实现劳工基本权利的各项原则,确立和保障工人权利,但也要重视劳工标准在国际贸易当中的重要影响,反对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具体做法如下: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劳工标准论文

摘要:劳工标准是否应当与贸易建立关联?如何才能实质性地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的争论由来已久,并且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愈演愈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无论是支持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标准抑或反对之,均有其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而认识到理论所隐设的前提将消解理论之间的冲突。此外,在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以及劳工标准是否应纳入WTO框架的问题上,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也是多元化的,发掘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利益主体将使这一复杂的国际争论更显明朗化。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劳工标准;关联之争

引言

国际社会对劳工标准的关注由来已久,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1]首次提出通过国际合作来提高劳工标准至今,有关劳工标准的国际讨论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如此,在这一问题上各国仍然存在着较大分歧。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有关劳工标准问题的探讨已演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劳工标准与贸易之间关联问题的激烈争论。由于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均涉及一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经济政策同时又受多边贸易规则约束,因此一部分发达国家主张,为提高发展中国家国内劳工标准,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应当将国际劳工标准纳入到WTO框架。围绕着这一论题,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发达国家以“社会倾销”以及“人权保障”为理论基点主张在WTO框架下建立劳工标准与贸易之间的关联;发展中国家则主张贸易与劳工标准不存在实质性的联系,在WTO框架建立这一联系只是发达国家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而已。基于这一互不相容的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正愈演愈烈。

一、不只是“南北对抗”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拒绝发达国家提出的将劳工标准纳入WTO框架的主张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担心一旦提高国内的劳工标准,国内企业将承担不了因此增加的生产成本,发展中国家也将因此失去其在部分产品上的竞争优势,进而减少本国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发展。而发达国家之所以提出“社会倾销”并试图在WTO框架下解决劳工标准问题首先是基于国内产业受发展中国家低廉产品冲击的经济考虑,其次才基于一系列人道主义及人权保护理念的促使。正是在这种争论中,发展中国家被发达国家看成是一个无情的剥削者,不顾其国民的贫困与权利的缺失而一味追求“国家利益”;而发达国家则被发展中国家视作名为倡导劳工权利实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伪善者”。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关系论文

论文摘要: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议酌焦点。由于全球他发展最怏的领域是贸易,而全球他的社会屡面问题主零涉及劳动老酌基本权益,近年来国际贸易与国际芳工标准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售国和理论再关注酌热点。本文通过对国际劳工标准的霁定及其历程和特点酌总结,针对国际贸易实践中酌劳工标准问题,对我国与贸易香关酌劳工标准问题酌前景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劳工标准全球化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历程和特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不断增长,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在日益增强,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劳工标准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国际劳工标准”(InternationaILobourStandards)是指为了促进对全世界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而由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ILabouOrganization,IL0)制定的劳工公约和建议书。这些公约和建议书的目的是促进对全世界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其发展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国际劳工标准的内涵,狭义上应该指与贸易利益相关的劳工条件标准,包括工人的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劳动环境、福利待遇等,广义上还包括禁止强迫劳动、结社自由、组织和集体谈判权、清除剥削童工和消除就业歧视等。

从性质上看,国际劳工标准属于国际法范畴,但它同一般国际法相比,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体现了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合作共同改善劳动条件的精神,较好地照顾到三方的利益。第二,国际劳工标准的适用的绝大多数公约和建议书都是以调整成员国国内劳动关系为目标的。而且国际劳动公约和建议书,虽然是由全体成员国参加的国际劳工大会上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的,但通过以后并不直接发生效力,必须经过成员国政府批准才能对批准国产生约束力。

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相挂钩这一建议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早在WT0的前身GATT时期就已经提出过。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2O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又掀起了新一轮关于劳工标准的激烈争论。国际劳工标准具有双重功能,调节会员国国内劳动关系和调节国家间贸易竞争的作用。国际劳工标准通过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贸易协定,试图逐渐在WTO组织中形成与国际贸易挂钩的机制。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探讨

摘要:劳工标准是否应当与贸易建立关联?如何才能实质性地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的争论由来已久,并且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愈演愈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无论是支持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标准抑或反对之,均有其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而认识到理论所隐设的前提将消解理论之间的冲突。此外,在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以及劳工标准是否应纳入WTO框架的问题上,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也是多元化的,发掘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利益主体将使这一复杂的国际争论更显明朗化。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劳工标准;关联之争

引言

国际社会对劳工标准的关注由来已久,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1]首次提出通过国际合作来提高劳工标准至今,有关劳工标准的国际讨论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如此,在这一问题上各国仍然存在着较大分歧。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有关劳工标准问题的探讨已演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劳工标准与贸易之间关联问题的激烈争论。由于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均涉及一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经济政策同时又受多边贸易规则约束,因此一部分发达国家主张,为提高发展中国家国内劳工标准,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应当将国际劳工标准纳入到WTO框架。围绕着这一论题,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发达国家以“社会倾销”以及“人权保障”为理论基点主张在WTO框架下建立劳工标准与贸易之间的关联;发展中国家则主张贸易与劳工标准不存在实质性的联系,在WTO框架建立这一联系只是发达国家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而已。基于这一互不相容的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正愈演愈烈。

一、不只是“南北对抗”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拒绝发达国家提出的将劳工标准纳入WTO框架的主张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担心一旦提高国内的劳工标准,国内企业将承担不了因此增加的生产成本,发展中国家也将因此失去其在部分产品上的竞争优势,进而减少本国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发展。而发达国家之所以提出“社会倾销”并试图在WTO框架下解决劳工标准问题首先是基于国内产业受发展中国家低廉产品冲击的经济考虑,其次才基于一系列人道主义及人权保护理念的促使。正是在这种争论中,发展中国家被发达国家看成是一个无情的剥削者,不顾其国民的贫困与权利的缺失而一味追求“国家利益”;而发达国家则被发展中国家视作名为倡导劳工权利实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伪善者”。

查看全文

国家劳工标准贸易壁垒发展论文

摘要:入世后,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和障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工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它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贸易的一种手段,并影响到了我国的出口贸易,降低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应对劳工标准问题积极应对,坚定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关键词:劳工标准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

中国于2001年12月15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成员国的身份给中国带来了贸易上方方面面的变化。WTO各成员国之间关税壁垒的取消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出口就会畅通无阻,中国还要接受WTO新的考验,国内出口企业还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非关税壁垒和障碍,如劳工标准与贸易、环境与贸易、竞争政策与贸易等。

中国入世,一个无法回避的贸易问题就是劳工标准问题。对于劳工标准的具体内容,并没有统一的说法。通常认为国际劳工标准是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其他达成国际协议并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和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享有集会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最低工资保障权,不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信仰、出身等造成剥削、损害就业机会的歧视,不被强迫劳动的权力,童工的最低就业年龄,夜间工作规定,体格检查规定,同工同酬权力,以及工业卫生与安全保障等。

国际上已有200多家跨国公司在国际采购对其供应商提出了劳工标准,包括不使用童工、不强迫劳动、反对性别歧视、限制工作时间、最低工资报酬等多方面条件。2003年,家居巨头瑞典“宜家”进入我国成都,也对其供应商提出了劳工标准问题。美国以中国生产的PVC玩具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劳动保障措施为由提出抵制中国玩具。

国际劳工标准并不是一个崭新的限制贸易的手段。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讨论过劳动标准与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但未成为保护贸易措施。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成立后的初期也关注过劳工标准,但是由于ILO实行自愿遵守的原则,不曾对违反劳工标准的行为进行贸易制裁。但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之下,国际劳工标准日益受到重视。劳工标准是否应该与贸易挂钩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ILO也在一直致力于制定一系列“劳工标准”来规范劳工条件,保护工人的经济和社会权利。

查看全文

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

摘要:对国际劳工标准是否应与国际贸易挂钩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截然相反的态度,本文阐述了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相挂钩的原因,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问题两种不同态度的理论基础,并论述了当前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劳工标准社会条款社会倾销

一、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概述

“国际劳工标准”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一般是指由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等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所体现的旨在保护全世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国际规范。国际劳工标准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源于国际贸易竞争。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率先于1890年开始禁止进口囚犯生产的产品,并于1930年将禁止进口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强制性劳工生产的产品。

二十世纪末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极力主张将劳工标准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发达国家惴惴不安,因此发达国家将自身发展困境统统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工标准。(2)WTO多边贸易体制中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劳工标准所特有的复杂性、随意性、隐蔽性等特点迎合了发达国家设置新的贸易壁垒的需求。通过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不仅扼制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转嫁了其国内经济发展危机。

二、对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问题两种不同态度的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劳工标准对农产品企业科技的影响

摘要:本文参考SA8000生产标准和魏江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劳工标准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测量量表,运用lisrel8.7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劳工标准对农产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劳工标准的实施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SA8000;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劳工标准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国际劳工标准是一种规范全球范围劳工事务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189个公约和202个建议[1]。国际劳工标准通过批准公约、制定软法、签订协议、实施普惠制和执行行为准则等途径进行实施。国际劳工组织着力促进的核心劳工公约共有12项,包括8项基础公约和4项主要公约,即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废除强迫和强制劳动、废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废除童工劳动;软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文本和惯例,以国际组织的决议、宣言和集体行为促进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协议的作用范围可以是某一具体问题达成,亦或是对重大事件的原则限定。在国际劳工标准的执行方面,多反映为各国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普惠制的主要表达为: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半制成品以及少数农产品和自然资源减免关税,而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给予回报;与劳工标准有关的准则是生产守则,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准则即是SA8000,其内容包括禁用童工、禁止强迫性劳动、提高工人的健康与安全、尊重员工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反对就业歧视、避免使用惩戒性措施、合理的工作时间、最低工资报酬和管理系统的公开等相关规定[2]。劳工标准实施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和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国内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科技创新既包含了科学的创新,也涵括了技术的创新。陈玉娟(2013)认为,科学创新的目的在于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造新学说,构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新理论、新方法[3]。国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理解着重突出了组织和文化的贡献,例如伯格曼(Burgelman)和曼迪奇(Maidigue)认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资源利用及其分配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结构与文化、对行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4]。杜伦德(Durand)认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包括卓越资产、认知能力、程序与常规、组织能力、行为与文化能力。国内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面,内容包括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方法等。例如魏江认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包括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金投入和组织能力[5]。在已有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尚未发现关于劳工标准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而劳工标准的实施对我国农产品企业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核心劳工标准直接考验企业的法律责任,增加企业违法经营的代价;第二,核心劳工标准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战略和营销策略;第三,核心劳工标准制约我国农产品企业吸收普通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现代企业的成长颇多受益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农产品企业同样需要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改进。长远来看,企业劳工标准的实施会促使企业采取差异化的经营战略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产品差异化。本文认为,劳工标准的实施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提出假设:H0:劳工标准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二、量表设计与样本描述

(一)量表设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