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1:34: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仲裁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动仲裁科

劳动仲裁科执法评议述职报告

根据××委办文件精神,我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为契机,以创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三优三满意”文明窗口为标准,以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利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以后,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按照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发生劳动争议如果想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必须先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

一、工作职能:

1.负责处理辖区域内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合同制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负责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3.负责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4.负责劳动争议三方(劳动、工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区内各街道、社区、行业、企业劳动争议协调机构开展调解工作;5.负责全区劳动争议处理案件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6.负责对劳动合同的审核及鉴证工作;7.承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便民措施

1、建立首问首接服务制度;2、建立健全快速立案制度;3、立案审查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当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从宽掌握;4、对涉及下岗职工、女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因工致残人员和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申请的劳动争议案件要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对没有委托人的劳动者当事人,劳动仲裁机构可在庭审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指导;5、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6、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建立立案接待区、休息区,接待人员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设置仲裁公开必备设施,张贴相关的公开内容、仲裁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窗口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7、加大“阳光仲裁”力度。

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科执法评议述职报告

一、工作职能:

1.负责处理辖区域内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合同制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负责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3.负责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4.负责劳动争议三方(劳动、工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区内各街道、社区、行业、企业劳动争议协调机构开展调解工作;5.负责全区劳动争议处理案件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6.负责对劳动合同的审核及鉴证工作;7.承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便民措施

1、建立首问首接服务制度;2、建立健全快速立案制度;3、立案审查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当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从宽掌握;4、对涉及下岗职工、女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因工致残人员和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申请的劳动争议案件要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对没有委托人的劳动者当事人,劳动仲裁机构可在庭审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指导;5、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6、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建立立案接待区、休息区,接待人员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设置仲裁公开必备设施,张贴相关的公开内容、仲裁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窗口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7、加大“阳光仲裁”力度。

三、工作做法

1、加强管理,增强素质,大力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加强劳动仲裁工作的管理,增强仲裁员的自身素质,是做好劳动仲裁工作的关键。我们在工作中一是加强学习。我们按照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要求来做好仲裁员的学习教育工作。首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学习和教育,使仲裁员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坚定仲裁员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明确仲裁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使劳动仲裁工作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为改革开放大局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其次,进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教育。我们将每周五下午作为集中学习时间,组织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共同对最近颁布和施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学习,使大家深刻领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颁布的历史背景、立法意图、基本精神,不断增强仲裁员依法施政、依法办案的自觉性。再次,不定时组织仲裁员进行专题业务讨论,继续鼓励和支持专、兼职仲裁员、书记员参加法律专业学习,提高法律理论水平,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尽量组织仲裁员去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专业水准,拓展视野;二是加强日常管理。首先端正劳动仲裁员的工作态度。教育和引导他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和谐仲裁这面旗帜。通过在仲裁工作岗位开展创建文明窗口活动,要求每个仲裁员必须认真、耐心、热情地接待当事人。其次,加强廉政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仲裁员务必做到勤政廉洁,不以权谋私,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不办“人情案”、“关系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劳动仲裁的良好形象;第三,严格办案程序。我们严格按照《江苏省省劳动仲裁案件庭审程序》执行,从制度上规范仲裁员的行为。在案件处理中,弱化仲裁员的个人作用,强化案件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以程序公正来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三是初步实行兼职仲裁员办案制度,提高办案数量,缩短办案时间;四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具有“准司法”性质的执法机构,必须要以严谨、规范、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贯穿劳动争议仲裁的始终,才能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公正。我们首先完善各项内部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人,规范办案程序,统一告知用语,强化证据质证程序,严格依法办案。在仲裁活动中实行“阳光工程”,制作了政务公开栏挂上墙,将各项办案程序、收费标准、办案纪律、开庭时间、开庭场所、仲裁庭组成人员,既方便群众,又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五是进一步加强监督。监督是管理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我们从仲裁员资格准入,日常办案工作等方面加强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群众反映不好的,坚决不发给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坚决不予聘任。对于在办案中有徇私枉法行为的仲裁员坚决予以淘汰。同时,为保证案件质量,维护仲裁公正执法形象,办公室还强化案件审理监督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个申诉案件,细心听取当事人对裁决的意见,对发现原裁决确有错误的,及时报请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彻底改变申诉难的现象;通过对案件质量评查,发现有重大质量问题的,及时移送办公室审查,杜绝或减少错案的发生,以维护仲裁委员会公正执法形象。2009年以来,我委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9件。其中调解案件25件,占案件总数的42%。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无一起本级或上级纠错的案件。

查看全文

司法局仲裁衔接机制工作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和《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的要求,为建立法律援助与劳动仲裁的衔接机制,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创新工作机制,简化工作手续,建立健全日常工作联络等制度,实现便民利民,形成法律援助与劳动仲裁的有效衔接;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法律援助和劳动仲裁效率,降低困难群众的诉讼成本,充分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对象

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总结(市)

2008年,我市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目标,围绕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积极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依法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及时稳妥处理劳动信访问题,继续做好劳动合同鉴证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08年工作情况

(一)切实做好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我市两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积极坚持“和谐仲裁、和谐办案”的方针,办和谐案服务社会稳定大局;办优质案树劳动仲裁品牌,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依法维护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2008年全市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438起,涉及职工1065人,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98起,涉及职工845人,案外调解40起,涉及职工220人。其中,集体争议19起,涉及职工447人。各类劳动争议按用人单位性质划分,公有制单位86起,非公有制单位308起,机关事业单位33起,其他11起;按争议原因划分,养老保险争议216起,工伤待遇争议102起,工资争议31起,劳动合同争议67起,其他争议22起。本年度内结案376起,调解253起,裁决85起,撤诉及其它方式处理38起。

(二)不断改进办案方式,努力提高办案质量

查看全文

十二五劳保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全县的具体实际,深化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着力解决“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扩大和稳定就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市局和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县“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按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重大问题前期研究(2009年12月-2010年1月)

根据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召开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落实了工作责任,细化了规划编制的内容、任务和工作要求。局办公室为牵头单位,对“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要求,并结合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初步思路;各股室和经办机构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开展了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既注重科学预测未来5年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有利于促进全县“两个强力推进”和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充分就业,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任务及支撑政策外,还充分考虑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所亟需的支撑能力建设问题,即既重视对事业发展的规划,又重视对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规划,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结束。

查看全文

市劳动局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市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信访、合同鉴证工作在省厅的指导和局党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仲裁队伍建设。以巩固“三优”文明窗口活动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为全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我市劳动争议、劳动信访和合同鉴证工作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

2005年,我们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加强劳动仲裁队伍自身建设,完善办案机制,全面提高办案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1、进一步加大劳动争议受案力度,提高办案质量。2005年,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79起,其中市直受理96起,用人单位申诉的案件7起,共结案180起,审结上年结转案件12起,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涉案资金834万元,为当事人挽回损失401.5万元。涉及职工677人,其中10人以上7起。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劳动仲裁工作的健康发展。

2、确保仲裁队伍稳定,加强仲裁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仲裁员的素质。一是劳动仲裁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在2005年得到了加强。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劳动仲裁机构8个,专兼职工作人员62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30人。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劳动争议仲裁人员的业务水平。由于仲裁人员变动较大,新手多,针对这种情况市局仲裁办一方面建立了仲裁例会制度,坚持每周一上午集中起来学习有关劳动法规,一同讨论、分析案件,大家各抒己见,共同交流、探讨办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做到每案必议,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探讨、交换意见,迅速提高了仲裁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既提高了办案质量,也提高了办案效率。同时抓住机会把人员送出去培训,学习办案经验,提高业务素质。今年三月初,安排1名同志参加国家劳动部在昆明举办的全国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培训班,六月初,安排市直及县区共13名仲裁人员参加了省厅在开封举办的仲裁员培训班,九月份,安排1名同志参加国家劳动部在庐山举办的仲裁员培训班,10月份,安排3名同志参加省厅在郑州举办的仲裁员培训班。

3、进一步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具有“准司法”性质的执法机构,必须要以严谨、规范、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贯穿劳动争议仲裁的始终,才能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公正。我们首先完善各项内部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人,规范办案程序,统一告知用语,强化证据质证程序,严格依法办案。其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在仲裁活动中实行“阳光工程”,制作了政务公开栏挂上墙,将各项办案程序、收费标准、办案纪律、开庭时间、开庭场所、仲裁庭组成人员、全市各律师事务所联系电话公开,既方便群众,又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这一做法在今年3月5日召开的全省劳动仲裁工作会议上受到厅领导的肯定,并准备在全省推广。第三,实行一站式、窗口式服务,为方便职工,仲裁科2005年5月全部搬迁至濮阳市行政服务中心劳动和保障局分中心办公。各县区普遍建立了仲裁例会制度、重大疑难案件会审制度、案件报告制度、结案报告制度等。

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反思与展望探索

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回应了现实的部分需求,却又表现出体制革新上的犹豫不决,“一调一裁二审”的特别处理体制的最终确立,注定为随后的立法更新留下更大空间。调解与仲裁机构合并、设立独立的劳动仲裁院和建立“或裁或审、一裁一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调解与仲裁;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路径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曾一直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和热点问题。但随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原先备受学者们争论不休的特别处理体制——“一调一裁二审”还是最终确立。但当我们再回头探寻其法理根基和实践运作后,不难发现这种处理机制真的是有点捉襟见肘了。本文拟就这种处理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反思,并对其提出改进建议。

1改进后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特点

我国实行的“一调一裁二审”的特别处理体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具雏形,并随着《劳动法》的颁布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出现而定型。这种处理模式曾经在一段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一直为学者所诟病。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该法虽然对于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变革,但其基本模式依然未变,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革新之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劳动争议调解得到强化。以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气氛比较平和,效果比较好,各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都很注重调解的方式,我国尤其强调这一点。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①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②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③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查看全文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30年前,在西沙群岛战场上,他和他的战友们为捍卫神圣的国土主权和祖国的尊严,浴血奋战,荣立集体一等功。历经战争的洗礼,看着血海中一个个熟悉而从此永别的年轻生命,他真正领悟到了维权的神圣。斗转星移,1985年底,他泪别了魂牵梦绕的战舰和同甘共苦的战友,转战地方后,他又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战线上,为职工维权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忙忙碌碌,无怨无悔。他就是*市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浙江省“求真实务”典型人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仲裁科科长*。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他的辛勤付出,党和政府授予他很多的荣誉。他曾30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86年、1987年、198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1994年至20*年连续10年被评为县劳动系统优秀公务员,2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市劳动系统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省、市劳动仲裁先进工作者。他所负责的科室连续5年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3次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2004年他被评为“*市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被省委宣传部、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确定为浙江省“求真务实”典型人物之后(全省共12名,*地区仅其一名),全省各大新闻媒体如《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浙江早报》、《*日报》、《*都市报》、《今日*》、浙江电视台、浙江广播电台、*电视台、*电视台等等对他的先进事迹纷纷作了报道。他的先进事迹突出展示了新时期劳动仲裁工作者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风貌,为我县公务员队伍树立了良好形象。他的先进事迹在报刊、电视上介绍后,在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仲裁干部,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党员,他为何能得到党和人民这么高的评价?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经历,看看他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战线上走过的一步步。

*同志出生于贫困山区,世代务农的家风教育,家庭的清贫,使他完全秉承那淳朴憨厚的农民品质,在部队入党后,又让他深刻地理解到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既是普通人但又不普通,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得给人民做表率,他身上担负着的是人民赋予他的责任。部队转业后,他曾在县司法局任秘书、办公室主任。那时县司法局办公条件比较差,不论是严寒还是酷署加班加点他从来没有怨言,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他以他的肯干和实干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1989年因工作需要,组织上把他调到县劳动局仲裁科,他二话没说服从组织安排,到仲裁科这个被人称为最清苦的部门任科长。从此,这一干就是15年。他也由此创下记录,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在劳动仲裁岗位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干部。面对一件件案子,他首先考虑的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尽快得到维护,特别是那些外来务工人员的损失能够依法得到合理的赔偿。按照仲裁的法定程序,处理一起劳动纠纷,立案后开个庭写份仲裁书就行了,这样工作固然轻松了,但是,凭老黄多年的工作经验,他非常清楚,这样做,赔偿金往往是难以到位的,弄不好打工者还得花钱请律师到法院参与诉讼。所以,他宁可不厌其烦地花大量的时间做双方当事人工作,尽量采用调解方式解决劳动纠纷,这样一来,虽然他的工作量是增加了许多,但劳动者的赔偿资金却能及时兑现。15年来,他心系维权,任劳任怨,维权已经成为他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他说,“维权工作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有时一天甚至几天硬撑下来,骨架子像是要跨了一样,真的很累,真的很想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场,但事情太多,没有做好,总觉得不安心,有愧于国家,有愧于百姓。”是的,维权对他来讲,总是有走不完的路,说不完的话,干不完的事,因为他深深地眷恋着这个岗位,每当看到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他的心中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满足与欣慰感。

有一回,一位辽宁籍的工人在珊溪引水工程瑞安赵山渡隧道做电工,在施工过程中,脸部被电弧烧伤,为了赔偿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当时,这名工人与用人单位是在文成县签订劳动合同,而工地在瑞安,按法律规定,这起劳动争议案件本应由瑞安仲裁委或文成仲裁委立案处理,但案情复杂,两地仲裁委都未予立案,无可奈何的工人只好到处上访长达半年多。由于用人单位是在*县,最后*市仲裁委指定此案由*仲裁委办理。当时工程已经结束了,在接到案件后,*立即赶到用人单位,找到老板就该案进行协调。而老板认为这起事故是职工违章操作造成的,责任在于职工自己,拒绝赔偿。对此,他并不气馁,冒着烈日酷暑,数次去用人单位、文成、瑞安调查取证,不厌其烦地向态度强硬的企业老板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冷板凳、闭门羹,一次,两次,三次,也记不得是在多少次后,这位老板终于松了口,不过只答应赔偿1万元。从不轻易说放弃的*见老板有了赔偿的意识,对他进一步依法晓明利害关系,阐明按照法律规定赔偿1万元是远远不够的,调解不成,如果仲裁或到法院,还要支付诉讼费、律师费等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老黄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下,那位老板的“冰心”一次次地被老黄的真诚所感化,最后答应赔偿56000元,而这时距他受理此案还不到1个月。这位辽宁籍工人在拿到赔偿金后感动得泪流满面,紧紧拉着老黄的手泣不成声地说:“谢谢!谢谢!!……”。这一声声的“谢谢”,让他多日来的辛劳在顷刻间烟消云散,而直到那时他才记起,女儿技校毕业回来,想到一家企业就业,他还没有帮助去问过;乡下老家来电,年迈母亲病急,他尚未去探望过。

面对*顾“大家”舍“小家”的举动,妻子常埋怨他,说他对别人的事总是那么热心肠,而家里的事情一大堆他却从来不闻不问,家对他来讲仅是“饭店”与“旅社”而已。每当这个时候,*总是无言以对,确实他亏欠这个家太多太多了,但是,只要他一看到权益受侵的职工来找他寻求帮助时,那种无奈与期盼的眼神,他又会情不自禁地去为他们尽心竭力,排忧解难。

记得有一次,一位在宜山打工的重庆人手指被开花机绞断,老板非但不赔,还把他们一家三口赶了出来。走投无路的重庆人带着他的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女儿找到了仲裁科,找到了老黄。他立即展开调查,结果发现该厂是无证经营,按规定不属于受理范围。照理,*完全可以把他们就此送走,息事宁人。可是看到他们无助的眼神,看到那位打工者伤病未愈,身无分文,困难得连吃饭、住宿都无着落时,他马上拿出准备给父亲买药的300元钱,让他们去住宿。300元钱,对于一般工薪家庭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老父长期病弱,妹妹生活不能自理,仅靠有限的工资支撑的贫寒家庭来说,300元钱的意义和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口袋是空了,心情却是沉重的,当他回到家里妻子问起给老父抓药的事时,老黄沉默了,他静静地看着躺在床上的老父亲,脸上写满了愧疚。善良的妻子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别自责了,我再想想办法。”因为这样的事发生在他家已经不止一两次了。还有一次,老黄患重感冒,高烧40度,实在撑不住的他,躺在诊所输液。局里同事打电话说是一位贵州籍工人在龙港做工受伤,情绪激动,要求马上仲裁,老黄二话没说,自己拔掉针头,便风风火火地赶回局里。经过了解,他发现此案已经超过仲裁诉讼时效。心情急切的工人恳求他变通一下,重做一份谈话笔录,不要超时效。*一方面耐心的给这位工人宣传国家法律,防止矛盾激化,一方面又帮他写信给玉苍律师事务所陈律师,请他们给予法律援助,免费受理此案,并拿出20块钱给他当饭钱和回龙港的路费。等事情办完后,*连从椅子上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很多人都说他“傻”,说他这不是没事找事,自找麻烦吗,可是*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他自己也是出生在山区贫困家庭的农民儿子,对农民工、对弱势群体,他有一种深厚的情愫,他总想为他们依法讨回公道,办些事情。这样的傻事值得做,这样的“傻子”值得当!

查看全文

劳动保障市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和区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为重点,努力缩小城乡保障差异,提高农村的保障水平;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创建文明行业为重点,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满意度,树立劳动保障队伍好学、团结、敬业、亲和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我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推进新增就业岗位,确保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万个,其中非农就业6000人,城镇失业登记数控制在市政府规定14430个以内。

2、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其中本区户籍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人。

3、自主开发30个青年就业实习基地,实习人数达到2000人。

查看全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研究

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法学教学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根本指导地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和学科话语体系,教育部先后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规划、编写、审定和使用工作。2017年3月,西南政法大学刘俊教授担任主编的“马工程”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作为教育部“教指委”“钦定”的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我们于2017年下半年首次使用了刘俊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编写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材。现就该教材的教学方法谈些体会。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念和逻辑体系

该教材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马工程”教材的开发理念,比较借鉴吸收了国内已有教材的优点和相关前沿理论成果,吸纳了国内社会法专家、法律事务部门、高校教师和“马工程”审定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该教材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和阐释了中国特色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教材内容的始终。主编立足于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的内在人身属性,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抽取“公因式”,提炼出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共同的价值理念:人权思想、实质正义和社会本位;强调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利益[1]。中国特色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2]。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保障法为社会的运行提供了安全网。因此,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关系是中国特色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尽管都属于社会法,但二者的法律部门属性还存在着差异。在高校的法学院,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大都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出于法学教育课程统一性的要求,该课程的逻辑体系采用了“总—分”的内在结构。教科书分为两编,上编为劳动法,下编为社会保障法。绪论的地位和作用,相对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分编来说,相当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总论部分,着重阐述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念。在上编劳动法部分,劳动法基础理论是学习具体劳动部门法的总论,与之相对应,在下编社会保障法部分,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部分的总则。教材的逻辑结构简单明了,逻辑体系清晰,坚持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方法。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教材特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是刘俊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工程”第三批重点编写教材)的研究成果。该教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本书以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和理论联系实际作为“马工程”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可见,教材立足于我国的时代方位和具体国情,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以服务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为宗旨,发展适应中国社会进步需要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具体说来,该教材具有以下特色。(一)结构安排清晰。除了上述教材的体例结构简单明了之外,教材置重于法律权利与制度的对应性,如在上编劳动法部分,与劳动者的个体权利和集体权利相一致,劳动法区分为个体劳动法和集体劳动法,劳动合同制度区分为个别劳动合同和集体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二者有各自的内容构成;在下编社会保障法部分,社会保障权可以细化为社会保险权、社会救助权、社会福利权和社会优抚权,对应的制度内容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教材的结构安排清晰,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二)内容丰富、知识表述精当。该教材关注社会热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最近的立法动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借鉴了已有国内教材的优点并克服了其不足,内容较为全面和丰富、知识新颖、表述得精准。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人权思想、实质正义和社会本位;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教材表述为劳动自由原则、劳动者权益保障原则、劳动协调原则;在社会保险法部分,在养老保险的构成上,阐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与生育保险的合并试点统一实施。这些部分内容新颖,紧跟法律和政策的实施,或者语言表述上作了新的提炼和概括,表达形式上有所创新。(三)利用互联网,设置拓展阅读和习题测试。。教材内容具有立体性,融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于一体。教材除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还利用二维码新技术,穿插设置了拓展阅读模块,分别介绍相关的热点或典型案例、司法考试真题等内容;每章都设置了自测题,可以通过二维码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使用,并附有答案,以监测预习和复习的成效。(四)编写组开发了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编写组共同开发了与该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内容涉及相关的案例、法律法规、试题库和适应多媒体教学需求的教学课件。这些资料对学生和教师实施一定程度的开放,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使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便于提升课程学习的效果。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