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1:31: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仲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院职能

1.负责处理在杭市区范围内省部属和部队属企业与其职工之间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合同制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2.负责对杭州市区范围内的省部属和部队属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3.负责对全省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业务指导、监督以及劳动争议案件的预防工作;

4.负责在具备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的人员中聘任省本级劳动仲裁员、全省劳动仲裁员业务提高培训和按规定做好全省劳动仲裁员的登记注册工作;

5.负责管理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有关文书、档案、印鉴等资料;

6.承办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交办的其他工作。

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研讨会纪要

为了及时研究全省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统一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认识和做法,不断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质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11月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劳动争议疑难问题研讨会。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省企业家联合会也派员参加了会议,同时邀请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劳动保障部劳动工资司领导也专程到会指导。

现将研讨会意见纪要如下:

一、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期间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后该单位把劳动者转为劳务派遣方式用工,如劳动者诉请原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等发生劳动争议,应如何处理?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劳动者诉请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用人单位把劳动者从直接用工转为劳动派遣方式用工后,劳务派遣公司成为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其应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如劳动者转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后,劳务派遣公司开始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诉请原单位补缴以前的社会保险费,以劳务派遣公司开始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之日为申诉时效的起算点,劳动者在申诉时效内申诉的,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如劳务派遣公司也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诉请该公司和实际用工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

二、劳动者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并个人缴费,或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约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工资之外另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由劳动者以个人名义参加社会保险或者续保,如劳动者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按比例承担费用,或者要求补缴个人缴费与用人单位缴费的差额,或者要求将个人参保改为单位参保,应当如何处理?

根据《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是法定强制性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还应承担对劳动者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代扣代缴义务。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用人单位以现金方式支付劳动者社会保险费或用人单位采取由劳动者以自由职业者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做法,均不符合法律规定。如劳动者申诉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依照《<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苏劳社险[2007]24号)及《关于贯彻<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苏劳社险[2007]25号)的规定,裁决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申报手续,双方均应补缴社会保险费,从公平原则出发,劳动者应将用人单位以现金方式支付本人的社会保险费用返还用人单位。

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合同:劳动仲裁部分

一、问:申请劳动仲裁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答:1、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仲裁申请人在递交仲裁材料前应先从下列几方面自行审核:(1)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2)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3)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内容;(4)该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5)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6)申诉时间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按属地与级别管辖相结合的原则划分。省仲裁委受案范围:(1)省属、中央、部队驻穗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与非广州市城区户籍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非广州市城区户籍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3)在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4)本委认为应当受理的其它劳动争议。

二、问: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哪些书面材料?

答:1、劳动仲裁申请书:内容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原籍、现住址、联系电话;企业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地址和联系电话)、具体的仲裁请求及金额、事实和理由。申请书除提交正本外,还应按被诉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要由申诉人本人签名(如有人需注明)

查看全文

论劳动仲裁制度的完善

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存在的缺陷

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有选择仲裁和诉讼的权利,而非必须依法先行进行仲裁才可以诉讼,这在我国民事仲裁和民事诉讼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而我国的仲裁前置程序却妨碍了劳动争议当事人行使解决劳动争议权利的自由,仲裁前置程序也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法律法规并未规定仲裁裁决认定的事实在其后诉讼程序的效力,一旦当事人提起诉讼,仲裁裁决就当然不发生效力。法院又必须对争议进行重新审理。换言之,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仅是法院受理案件的程序要件,法院并不对仲裁裁决进行法律上的审查,仲裁裁决也不对法院的最终判决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无论法院的审理结果是维持还是改变仲裁裁决,都将使前面大量的仲裁工作化为乌有,极大地浪费司法资源、人力资源和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增加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解决争议的成本。《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第2条明确规定: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的,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在现实中,劳动仲裁委员会是劳动行政部门下属的一个劳动争议解决机构,仲裁委员会的“三方组成”只是虚设,工会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只是名义上的仲裁委员会成员,他们既不参与日常工作,也不介入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只是挂名委员而已。劳动仲裁机构的行政性色彩浓厚,其财政和编制都不独立,因此,当某一案件的处理会给当地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很难保证政府不加以行政干预,使其裁决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使劳动仲裁裁决缺乏公正性。我国有关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法规没有就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财产保全做出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的财产保全成了法律上的盲点。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也可能会产生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它原因,使案件最终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情况,这切实关系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终是否能得以兑现,因此亟待完善。

完善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国的情况,实行劳动仲裁自愿制度已具备现实的可能性。劳动法作为公法和私法之间的社会法。既有公法的性质又不可避免的具有私法的性质。私法就应给体现对当事人的自由、平等、公平原则,公权利不能干涉的太多,否则就会造成公权利的滥用而限制私权利的保护。选择用什么方式处理劳动争议是当事人的自由,应给体现仲裁的自愿原则。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根据自愿原则选择仲裁或是直接进入诉讼程序。为了保证劳动仲裁机构的中立性就要使其摆脱行政机构的束缚。将劳动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独立于劳动行政部门之外,解决人员编制、经费来源以及办公场所等问题,劳动仲裁委员会应为独立法人,不应挂靠于劳动部门。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选拔途径和仲裁员的聘任应当公平、透明,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建立仲裁员资料库,并将其信息予以公布,以便争议当事人自愿选择。劳动仲裁中财产保全申请的方式.应采用由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再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相关人民法院提交的方式较为妥当。如果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因案件处理的需要,须解除财产保全或财产保全到期要继续进行财产保全的,则仍由财产保全申请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人民法院审查实施。

本文作者:陈璐徐玉梅工作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科科长述职述廉报告

我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为契机,以创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三优三满意”文明窗口为标准,以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利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以后,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按照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发生劳动争议如果想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必须先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

一、工作职能:

1.负责处理辖区域内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合同制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负责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3.负责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4.负责劳动争议三方(劳动、工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区内各街道、社区、行业、企业劳动争议协调机构开展调解工作;5.负责全区劳动争议处理案件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6.负责对劳动合同的审核及鉴证工作;7.承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便民措施

1、建立首问首接服务制度;2、建立健全快速立案制度;3、立案审查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当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从宽掌握;4、对涉及下岗职工、女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因工致残人员和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申请的劳动争议案件要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对没有委托人的劳动者当事人,劳动仲裁机构可在庭审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指导;5、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6、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建立立案接待区、休息区,接待人员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设置仲裁公开必备设施,张贴相关的公开内容、仲裁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窗口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7、加大“阳光仲裁”力度。

查看全文

浅谈劳动仲裁制度构筑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劳动仲裁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保护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以及人们的维权意识的不断的增强,以往的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的弊端。比如劳动仲裁受理范围窄,仲裁时效过长,仲裁委法律地位模糊等一系列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与发展。一方面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贯彻落实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举措,完善劳动仲裁制度已箭在弦上。

关键词:失效;范围;任职条件

我国的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据法律向法定的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首先提出申请,由仲裁委员会对双方的劳动争议进一步处理并做出裁决的活动。劳动仲裁不仅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劳动争议处理体系当中的重要环节。劳动仲裁,因为其处理方便快捷的优点被世界各国大规模广泛运用。我国现在实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机制恢复于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并且越来越完善,然而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处理立法工作总体来说进展缓慢。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领域拓展,劳动关系一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单一性和稳定性,展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态势,一系列生产关系正在进行局部小范围调整,表现形式对以往而言进一步程式化、复杂化。里面不仅有国有还有集体私营以及一些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劳动关系构成局面,用工形式相应的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点。面对这些情况当然有必要再制定具体法律制度来补充完善,大家知道,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根本找不到现成的规则完全照搬照抄。为此整理上尚处于摸索阶段。就目前而言,在我国调整劳动关系主要是由一系列种类繁多文件规章法律法规构成的,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得不考虑本地的实际。这也导致法律文件之间出现混乱、体系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在不同地区易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同时依法行政在构建过程之中,各地依法行政水平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如果长此以往,劳动领域纠纷处置不当,势必给和谐的劳资关系的构建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再加上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和企业最大化利润追求这种矛盾的双重挤压下。两者之间的矛盾极易被激发,从而影响社会稳定社会安定的秩序,必然会继续引发上访闹访情况等不良现象屡次发生。因此如何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的案件,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我国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主要是调解仲裁审判,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调解方式处理的,大大减轻了法院的压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功不可没!然而绝不是一劳永逸,其本身还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巩固发展以及适应新形象调整劳动关系的要求。在实践中,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减少了劳动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体现了立法、执法为民,为经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服务宗旨以及思路举措。但还有许多的不足:一是受理范围过于笼统,较模糊。二是时效过长。三是仲裁委任职条件过低。

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劳动关系劳动争议的概念定位不明确,非法用工的性质以及社会保险争议的受理依据何种标准,认定是否属于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实践中,常常排除在劳动仲裁范围之外,非法用工未纳入其范围,这样做给社会弱势群体权力带来了严重的不公平,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差距巨大。西部大量未毕业就辍学劳动者素质必然偏低,这种状况决定了不能一刀切一种标准。特别是在劳动力缺乏的当下,许多雇主为了开工或是加速生产赶进度不得不招收大量没有合格证件的劳动者,许多厂家违法也就自然而然了。甚至会催生劳动力黑市形成。这些弱势群体本应是急需要保护的,但由于各种人为的状态的设置门槛以及谋生的需要不得不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隐性就业导致这帮人的人权也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面对雇主侵权毫无办法,只能忍气吞声,当激发到相当程度的时候这些人就会铤而走险,以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最基本的权利,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祥和。特别是在伤亡赔偿方面,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合规的采取工伤保险条例处理,不合规的就有按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劳动者实际上并没有充分享受到新法调整带来的益处。劳动仲裁时效过长备受诟病。劳动仲裁调解法规定一般在四十五天之内结案,最长不超过六十天,这一点相比之前的劳动法九十天缩短到现今的六十天体现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其他不同阶段的案件适用过长的规定是十分不科学的。

以工伤赔偿案件为例来计算确认劳动关系六十天,申请工伤认定六十天,工伤赔偿争议六十天加起来接近半年。如此漫长的等待,对劳动者或其家属来说是十分残忍的。对劳动者关系的认定,技术上的工作完全可以压缩其时间。对于严重伤情比如大腿鼓折断,医疗等级的鉴定需其钢板拆除之后方可认定,设立这一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本是为了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其并没有考虑到劳动者现实的困难,比如医疗护理一家老小生活费用怎么办,在这里我个人认为是否可以引进绿色通道机制或是保险机制,此时是否可以在受伤后到医院初步诊断之后对其初步定级,一般来说医生能够大致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这样做能够对劳动者解决燃眉之急以及最大限度的后顾之忧,待到能够完全确定受伤级别时进行完善补充,多退少补,但前提是要保证足够的康复费用,这一点可以由保险公司从中监督,如果歹意监督则不足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这样做有利于劳动者充分维权或是提高其维权的能力与决心。如果不这样做会导致认定时间过长,给受损方带来巨大的心理与经济上的负担,完善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势在必行。进一步扩大仲裁范围,最大限度把各种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能纳入其中。这里可以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降低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加大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对一些恶意规避劳动者法律法规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劳动监察执法部门、安全生产部门、社保局应当合力重拳出击,以及突击检查劳动合同合同签订情况。

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职能工作汇报

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为契机,以创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三优三满意”文明窗口为标准,以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原则,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利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以后.按照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发生劳动争议如果想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必须先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

一、工作职能:

指导区内各街道、社区、行业、企业劳动争议协调机构开展调解工作;5.负责全区劳动争议处理案件的统计和分析工作,1.负责处理辖区域内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合同制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负责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3.负责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4.负责劳动争议三方(劳动、工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6.负责对劳动合同的审核及鉴证工作;7.承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便民措施

劳动仲裁机构可在庭审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指导;5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6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1建立首问首接服务制度;2建立健全快速立案制度;3立案审查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当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从宽掌握;4对涉及下岗职工、女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因工致残人员和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申请的劳动争议案件要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对没有委托人的劳动者当事人。建立立案接待区、休息区,接待人员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设置仲裁公开必备设施,张贴相关的公开内容、仲裁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窗口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7加大“阳光仲裁”力度。

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科执法评议述职报告

根据××委办文件精神,我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为契机,以创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三优三满意”文明窗口为标准,以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利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以后,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按照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发生劳动争议如果想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必须先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

一、工作职能:

1.负责处理辖区域内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合同制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负责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3.负责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4.负责劳动争议三方(劳动、工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区内各街道、社区、行业、企业劳动争议协调机构开展调解工作;5.负责全区劳动争议处理案件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6.负责对劳动合同的审核及鉴证工作;7.承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便民措施

1、建立首问首接服务制度;2、建立健全快速立案制度;3、立案审查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当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从宽掌握;4、对涉及下岗职工、女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因工致残人员和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申请的劳动争议案件要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对没有委托人的劳动者当事人,劳动仲裁机构可在庭审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指导;5、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6、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建立立案接待区、休息区,接待人员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设置仲裁公开必备设施,张贴相关的公开内容、仲裁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窗口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7、加大“阳光仲裁”力度。

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科执法评议述职报告

一、工作职能:

1.负责处理辖区域内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合同制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负责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3.负责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4.负责劳动争议三方(劳动、工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区内各街道、社区、行业、企业劳动争议协调机构开展调解工作;5.负责全区劳动争议处理案件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6.负责对劳动合同的审核及鉴证工作;7.承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便民措施

1、建立首问首接服务制度;2、建立健全快速立案制度;3、立案审查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当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从宽掌握;4、对涉及下岗职工、女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因工致残人员和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申请的劳动争议案件要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对没有委托人的劳动者当事人,劳动仲裁机构可在庭审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指导;5、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6、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建立立案接待区、休息区,接待人员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设置仲裁公开必备设施,张贴相关的公开内容、仲裁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窗口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7、加大“阳光仲裁”力度。

三、工作做法

1、加强管理,增强素质,大力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加强劳动仲裁工作的管理,增强仲裁员的自身素质,是做好劳动仲裁工作的关键。我们在工作中一是加强学习。我们按照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要求来做好仲裁员的学习教育工作。首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学习和教育,使仲裁员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坚定仲裁员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明确仲裁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使劳动仲裁工作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为改革开放大局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其次,进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教育。我们将每周五下午作为集中学习时间,组织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共同对最近颁布和施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学习,使大家深刻领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颁布的历史背景、立法意图、基本精神,不断增强仲裁员依法施政、依法办案的自觉性。再次,不定时组织仲裁员进行专题业务讨论,继续鼓励和支持专、兼职仲裁员、书记员参加法律专业学习,提高法律理论水平,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尽量组织仲裁员去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专业水准,拓展视野;二是加强日常管理。首先端正劳动仲裁员的工作态度。教育和引导他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和谐仲裁这面旗帜。通过在仲裁工作岗位开展创建文明窗口活动,要求每个仲裁员必须认真、耐心、热情地接待当事人。其次,加强廉政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仲裁员务必做到勤政廉洁,不以权谋私,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不办“人情案”、“关系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劳动仲裁的良好形象;第三,严格办案程序。我们严格按照《江苏省省劳动仲裁案件庭审程序》执行,从制度上规范仲裁员的行为。在案件处理中,弱化仲裁员的个人作用,强化案件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以程序公正来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三是初步实行兼职仲裁员办案制度,提高办案数量,缩短办案时间;四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具有“准司法”性质的执法机构,必须要以严谨、规范、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贯穿劳动争议仲裁的始终,才能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公正。我们首先完善各项内部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人,规范办案程序,统一告知用语,强化证据质证程序,严格依法办案。在仲裁活动中实行“阳光工程”,制作了政务公开栏挂上墙,将各项办案程序、收费标准、办案纪律、开庭时间、开庭场所、仲裁庭组成人员,既方便群众,又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五是进一步加强监督。监督是管理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我们从仲裁员资格准入,日常办案工作等方面加强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群众反映不好的,坚决不发给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坚决不予聘任。对于在办案中有徇私枉法行为的仲裁员坚决予以淘汰。同时,为保证案件质量,维护仲裁公正执法形象,办公室还强化案件审理监督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个申诉案件,细心听取当事人对裁决的意见,对发现原裁决确有错误的,及时报请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彻底改变申诉难的现象;通过对案件质量评查,发现有重大质量问题的,及时移送办公室审查,杜绝或减少错案的发生,以维护仲裁委员会公正执法形象。2009年以来,我委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9件。其中调解案件25件,占案件总数的42%。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无一起本级或上级纠错的案件。

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与监察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在局党组领导下,紧紧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的中心工作和科室年度责任目标,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开展“微笑服务”创品牌活动为载体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劳动仲裁和监察的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劳动仲裁目前处理案件240件,其中集体争议5起,按期结案率100%,在处理的上述案件中没有出现错案,为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克扣的工资、经济补偿金、工伤待遇、欠缴的社会保险金等金额达59万余元,为用人单位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2万余元,把仲裁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下,全面实施公开透明的“阳光仲裁”,受到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劳动监察共受理投诉案件136件,已办结114件,在法定时间内结案率为100%;共下达了询问通知书42份、责令改正通知书36份,下达行政处罚两家、行政处理六家,处理职工集体上访案件3起,处理突发案件1起,处理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交办件8起。

二、主要做法

(一)稳步推进劳动仲裁工作,促进劳动争议处理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