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1:27: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低保参加公益劳动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体现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以及《**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低保对象”)在就业年龄内(男18至55周岁、女18至50周岁)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应当参加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安排的公益劳动。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低保对象,可以免除参加公益劳动:
(一)全日制在校学生;
(二)子女未满7周岁且未入幼儿园的父亲或母亲一方;
(三)家中有危重病人需要照顾的人员;
管理县社劳动制度
一、认真执作息时间,坚守工作岗位,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凡迟到早退或工作时间不请假外出的,每次罚款20元,工作时间打扑克、打毛衣、下橡棋、打麻将、打蓝球、羽毛球的,每次罚款50元。
二、实行周六、周日和法定节日公休制度,凡在规定公休天数外不能上班的,一律视为事假。每多休息一天(本人因工致伤除外),减发工资20元。(本月内请假天数与加班天数可以相抵)。病、事假超半年的,只发基本工资的80%。
三、除公休假日外,本人或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有婚、丧、嫁娶者,可加假5天,本人或直系亲属病重到外地住院及本人家中建房者,可视情况给予照顾。
四、因工作需要,法定假日(五一、十一、元旦、春节)不能休息的,按国家规定发给双薪。经领导批准,公休日加班的,每加班一天增发工资20元。
五、严格请销假制度。除法定公休假日外,有特殊情况请假者,需经领导批准,并将本人负责的工作安排好后,方可离开岗位。请假批准程序是:科长请假要写出请假条,经主管机关工作的主任批准;其它人员请假,写出请假条交给本科科长,由科长报主管机关工作的主任批准,假满后按规定销假,上班时间需外出办事的,科长、付科长向主管机关工作的主任请假,科员向科长请假,否则按早退处理。无故旷工者,每天罚款50元。
六、建立考勤登记制度。实行办公定、人事科、财计科和资产科轮流管理考核,每科负责一个月。坚持每人每天在上午八点半前亲自签到,严禁他人代签,上班不签到按旷工处理。因外出不能签到的,回来后补签或有主管科长写明原因。双休日或法定节日,除门岗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再签到,不再计入考勤天数。领导批准加班的,由批准人代签。科长要委托一名付科长负责,把每天的到岗情况,在上午八时半前结清,对迟到、旷工者进行认真登记。月底把签到薄和考勤汇总情况一并报主管主任审批。每天到点结不起来或考勤失真的,每次扣发科长、主管科长工资10元。
劳动制度中的劳动关系的稳定措施论文
摘要:本文讨论了目前我国劳动制度中在建立和稳定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以下建议:在建立劳动关系方面,明确规定订立劳动合同的义务方;增强劳动合同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大执法力度。在稳定劳动关系方面,扩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范围;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加以限制,明确赔偿标准。
关键词:劳动合同建立稳定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劳动法颁布至今,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劳动合同制度中在建立和稳定劳动关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从而使这一应用最为广泛的合同制度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和作用。
本文试结合劳动合同制度在如下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引发的问题,对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提出本人拙见。
一、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不足及其在实践中引发的问题
劳动制度细则法律问题思索
一、我国现阶段的劳动法律法规与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同时,虽然为劳动法已经颁布施行,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劳动法》执法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包括不签合同、短期合同过多、试用期签用、劳务派遣不规范等问题,严重暴露了《劳动法》的执行力不足,特别是合同环节缺少刚性约束。
在《劳动合同法》尚未实施前,我国主要存在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出现劳动争议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劳动法执法检查中发现,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2)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全国人常委会劳动法执法检查显示,有60%以上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是短期合同;(3)用人单位利用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有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震惊全国的山西“黑砖窑事件”直接促成了增强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劳动合同法》的诞生。
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国务院法制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再次起草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就业促进法》。至此,我国形成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框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三大支柱,《实施条例》为细则的的劳动法律体系。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根据1977年11月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四大类。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尚无全面、系统地规范劳动规章制度的专门法律法规。
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内容要件与程序要件
新时期劳动制度的法律问题思考
一、我国现阶段的劳动法律法规与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同时,虽然为劳动法已经颁布施行,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劳动法》执法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包括不签合同、短期合同过多、试用期签用、劳务派遣不规范等问题,严重暴露了《劳动法》的执行力不足,特别是合同环节缺少刚性约束。
在《劳动合同法》尚未实施前,我国主要存在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出现劳动争议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劳动法执法检查中发现,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2)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全国人常委会劳动法执法检查显示,有60%以上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是短期合同;(3)用人单位利用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有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震惊全国的山西“黑砖窑事件”直接促成了增强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劳动合同法》的诞生。
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国务院法制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再次起草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就业促进法》。至此,我国形成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框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三大支柱,《实施条例》为细则的的劳动法律体系。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根据1977年11月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四大类。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尚无全面、系统地规范劳动规章制度的专门法律法规。
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内容要件与程序要件
企业劳动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论文
企业建立劳动规章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范围企业建立劳动规章制度时要明确其效力范围,也就是对哪些人有效,在哪些场合有效,适用于哪些事项,什么时候生效,有无溯及力等。效力范围应尽可能广泛,不能将高层管理者排除在外,否则一是不能服众,二是如果被排除在外的高层管理者一旦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会损害企业的利益。例如,某公司在制定《考勤制度》时,为了讨好上司,将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排除在外,而要求所有员工必须遵守。一位副总经理连续旷工10多天,公司董事长要求人事部根据《考勤制度》与该副总经理解除劳动合同,却发现该制度不适用于他。2.劳动规章制度要合法这是对企业建立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企业规章制度不能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否则将被认定为无效。但是实际中,许多企业建立的规章制度仍然有不同程度的违法内容,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例如,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员工无条件服从加班安排,在工时、休假、加班等方面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基本标准;规定女员工被录用后在一定期间内不得结婚或怀孕,或规定女员工在哺乳期间不得享受某些福利待遇,这些规章制度违反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甚至有的企业规章制度规定,员工上下班必须接受搜身检查,员工如厕不能超过限定的时间等,严重侵犯了员工的人身权利。张先生与女友同是某销售公司的业务部员工。两人经多年恋爱,决定于某月某日结婚。当他们向同事发请帖时,人事部告知公司内部有规定:同事之间不允许结婚,已经结婚的两人中有一人必须辞职。结果张先生选择了结婚,该公司也执行了规章制度,与张先生解除了劳动关系。张先生对此不解也不服,他认为每个公民都有婚姻自由,结婚不影响两人的工作,也不影响公司的发展,同事之间不可以结婚的规定毫无道理。于是,张先生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审理,张先生胜诉,该公司须恢复双方的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该公司之所以败诉,主要原因是其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违反了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因此,企业建立规章制度必须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民主自治地方条例等,以及关于劳动方面的行政法规。3.劳动规章制度要合理法律将规章制度的制定权授予用人单位后,除了合法性之外,还有合理性的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如果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因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法律并未对什么是“严重违纪”和“重大损害”作出具体的解释,这就需要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企业如果不予界定或界定不合理,界定权就交给仲裁机构或法院,企业就会失去主动权,多一层败诉的风险。企业如何把握好合理与不合理的“度”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相对的。如果规章制度既符合法律法规又被大多数员工认同,就是合理的,反之就存在问题。小周是某公司的仓库管理员。一次她未在公司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就私自去仓库拿了一些办公用品。公司发现后进行调查。结果小周承认是自己所为,随后把私自拿的办公用品归还公司。公司认定小周的行为是盗窃,根据奖惩制度的规定:“偷窃或盗用公司或同事财物,属严重违纪,予以开除。”但小周辩称,她看到仓库办公室缺一些文具,本来想让办公室管理员按照正规流程领取,但是这个管理员一直没有来上班,于是自己就从仓库拿来放在办公室。小周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属于严重违纪,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该委员会最后裁决:小周的违纪行为并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该公司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小周虽然擅自拿了公司的财物,但是能及时检讨并将原物归还,公司的利益并未受损。从这一案例可知,企业建立规章制度一定要合理。4.规章制度不能规定本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规章制度是企业单方面制定的,虽然有民主程序,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的讨论、协商,但是因受程序上实际操作的限制,企业仍然享有极大的自主权。而劳动合同中的事项,都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规章制度不一定要与全体员工讨论。因此,企业在实践中,凡是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的事项,未经过双方协商而由企业单方面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时,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5.建立规章制度要符合民主程序建立规章制度的目的是要企业上下都认可并执行。如果执行者对此有抵触,势必影响执行的效果。有些企业的规章制度虽然很多,但是都未严格执行,成了一种摆设。所以,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让员工充分参与讨论,注重员工的意愿,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顺利实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放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规章制度要经过民主表决和集体协商,而不能由某职能部门自行制定,或由高层管理者决定。
劳动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规章制度要向员工公示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如果员工都没见到或不完全了解其内容,就谈不上约束力。有些企业将规章制度放在内部网站或贴在公告栏上,一旦发生劳动纠纷,有的员工就可以说不知道或没见过。这些都不是有效的公示方法。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常用的公示方法有以下几种:(1)发放员工手册。企业可制作一份《员工接受书》,放在《员工手册》最后一页,一式两份,大致内容是:本人确认已阅读了由某年某月某日起生效的《员工手册》,清楚了解并同意接受此手册的全部内容。还要让员工签名确认已经了解并接受《员工手册》的规定。(2)会议宣传法。企业通过召开会议向员工介绍劳动规章制度,并设计一份《与会人员签到表》,做好会议记录,把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内容等作详细记录。(3)劳动合同约定法。将劳动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下列规章制度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乙方(员工)知悉并认可下列制度。”(4)传阅法。企业将劳动规章制度向每个部门发一份,并要求每位员工阅读后签名确认,表示知悉并认可该制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收回有员工签名的原件作为公示的证据保留。2.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要送达员工将执行规章制度的效果运用于员工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将执行结果送达员工,未送达员工的执行结果无效,对员工不具有法律效力。有效送达的具体方式有:(1)直接送达。将执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员工本人,由其签收。(2)间接送达。由员工的亲属代签。(3)邮寄送达。在特快专递或挂号信的回执单上注明邮件内容,以回执单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4)公告送达。在前几种方式无效的情况下,可将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予以公告,经过60天视为已经送达。企业只有遵循合法性、合理性的原则,符合民主程序并向员工公示后的规章制度,才有法律效力,才能保障员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避免发生劳动纠纷。企业建立劳动规章制度后,要严格执行,将劳动关系纳入正常的制度管理范畴。
本文作者:陈超群任腾飞工作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广义的经济制度。制度分析是马克思的基本分析方法,运用这一分析方法,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两权分离”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制度的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和理论,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制度分析;制度经济思想;经济运行制度
20世纪80年代后,制度经济理论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在已有的著作和论文中,绝大部分只是介绍性阐述西方制度经济理论,对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的研究则很少涉及,这说明我们对马克思制度经济理论的研究落后于对西方制度经济理论的研究。
一、马克思的制度分析方法
马克思经济学以经济制度(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来论证要阐明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可以说,马克思是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框架的主要经济学家之一,注重制度分析是马克思经济学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的显著标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就这一研究对象应采用的分析方法,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这就把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统一起来。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反映的是一定制度的特征,是制度具有的实际内容。所以,要揭示这种关系的本质,必须运用制度分析方法。马克思以其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建立了对制度研究的独特体系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经济制度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诺斯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长期制度变革的最有力的论述”。制度分析方法在说明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上具有的深刻性,使人们在经济学研究的分析体系中,越来越注重采用制度分析方法。从这一意义上说,通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使经济问题的研究从现象层次进入到本质层次。马克思制度分析方法的运用是以客观存在的一定经济关系为前提,通过分析不同经济关系对经济活动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揭示经济制度与经济活动效率间的内在联系,及人们选择不同的制度安排的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并从理论上构建以制度分析为主线的经济学理论框架。
制度经济学首先要回答的是人类的经济活动为什么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下进行,这种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的?它的起源是什么?要说明这一问题,也必须以一定的假设前提为基础。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这里的一定条件,就是社会生产力。不同生产关系的存在,都是以生产力为条件,因而生产力就成为不同生产关系的共同基础。社会生产力的不同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的分析以以下两个基本假设为前提:
公司干部参加集体劳动规章制度
l总则
1.1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和公司党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具体措施,特制定本制
度。
1·2本制度规定了干部参加集体劳动(下称劳动)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与职责,劳动的基本形式及内容、劳动时间、具体要求、检查与考核等。
1·3本制度适用于XXX公司所有科室干部。
2职能分工与职责
劳动者权益保护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国自1995年实施《劳动法》、推行劳动合同制以来,劳动制度的发展逐步走向法制化。但是,我国的劳动制度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实践中也存在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
现行劳动制度中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上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建立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审判实物中发现,建立劳动关系时往往容易发生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利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强制性以及劳动合同的程序等方面的不足,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尤其是在私营企业中,雇佣无合同游动无保险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在国有性质的用人单位中,也存在着不重视劳动合同的情况,有的用人单位至今没有按规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劳动合同期限已经届满,用人单位也不和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这些问题严重地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合同签订时,由于签约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劳动合同的内容往往对劳动者的意志体现得较少。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往往将合同的主要内容制定成格式化、定型化的条款,而作为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修改权。劳动者往往只有签约或不签约的选择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是很难作出完全符合本意的表达。更有甚者,劳动合同还分为主会何与合同附件两种形式。用人单位往往简化前一部分的内容,而细化后一部分的内容,使劳动者在签约时,往往是在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作出承诺。
(三)在劳动合同期限方面,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不足。在劳动合同期限方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范围过窄。在实践中造成用人单位会依此对劳动者施加压力,使劳动者不敢主张法律赋予的权利,难以享受到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在劳动保护、工时、工资方面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也使劳动者没有职业的稳定感。
论当代社会的最大化管理如何更好的提升企业绩效
谈到管理,自然就涉及了人力资源管理,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去组织、协同、分配、执行的。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在谈以人为本,那么,怎样管理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怎样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得到组织绩效的最大化?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新的时代,大规模高密度商业性和社会化的工业组织,带来了对人的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于是一批管理学先驱和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立和践行的科学管理理论,在一定的时期由于使得劳动效率的提高而得到普遍适用和认可。著名的霍桑实验,发现了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不是外在条件,而是员工的心理,除了金钱回报,员工还关注安全、地位、晋升等非物质的东西。需求层次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把人逐渐当作人来看,而不是泰勒一样把人再当作工具。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是劳动造就了人类,而且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是,当人因为第一需要而进行劳动,又由于工业化的革命让人以集体作业的方式参与劳动的时候,无论是企业主还是研究管理理论的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人的人性。把一个个有着不同思想、有着不同身理心理需求、有着不同教育背景、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历的人,当作了产生和创造社会价值的等同于其它劳动工具的会说话的工具。这是什么?这是管理吗?亏得泰勒还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人的管理,还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虽然,资本家的目的是设法取得最大化的利益,但是,不把人当人的管理,只能是取得一时的成功,就象泰勒的成功,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和解放,原来认为是资本家为他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所以资本家要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情况,在如今开放的时代,已经逐步的退化了。因为没有把人当人,所以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最大化的回报。很多企业家和政府的管理者,都犯了这样的严重的认识上的错误,他们在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忘记了那些被管理的对象也象他们一样是人,有着作为人就会有的思想和物质非物质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
的一句话: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曾经是怎样的让一大群还吃不饱穿不暖的从泥土中走出来的人们如醉如痴的奉献着,创造了怎样的辉煌的成就?无论世人如何评价,至少,在如何对待被管理者的时候,还知道把人当人。
而李宝元老师讲的联想高层不和的案例,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不仅要把人不当作会说话的机器,还需要充分的认识到人性的需求,人,成为人,就必然有着人性的特点,不仅仅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因此,只有充分的认识到人和人性的特点,并根据人和人性的特点,设计合理的管理方式,设计合理的管理层次,设计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以及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制定合理的工作纪律和工作要求,才能使被管理的人真正的发挥组织所需要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我们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分析人有哪些特点,然后,我们再结合人的特点来探讨如何去做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