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统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00:51: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统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动统计

劳动社会保障统计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贯彻《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国统字(20****)35号)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劳动保障系统统计工作的基本情况,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更好地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服务,我部对全国劳动保障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多数地区的统计工作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发现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统计工作,切实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统计基础建设

劳动保障统计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项劳动保障统计数据既是制定劳动保障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又是各项政策执行情况和社情民意的最直接体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坚决按照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对新时期劳动保障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部党组提出的“抓落实、抓管理、抓调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强化统计基础建设,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经费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为统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要重视和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充实统计人员队伍,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以切实保证统计制度的落实和统计工作的连续性;要进一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对劳动保障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统计知识和劳动保障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逐步实现统计人员持证上岗。

二、加强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发挥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都要明确一个处(室)负责统计的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组织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调查工作的实施,协调劳动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在统计方面的关系,制定本地区统计工作制度,并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综合协调、统一对外”的原则,规划制定本地区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调查方案,统一对外和提供有关统计信息资料。重要数据的公开和对外提供,要进行统一审批,坚决制止数出多门、重复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现象的发生。

查看全文

劳动保障统计报表制度

一、制度说明

(一)为全面反映全省劳动保障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和行业结构等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划,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的劳动保障服务业统计对象为我省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从事劳动保障服务业行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其他行业中从事劳动保障服务业行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

(三)劳动保障服务业行业包括4个小类:

1、社会保障业

2、职业中介服务业(指除人才市场以外的职业中介服务)

查看全文

劳动统计工作考评制度

为加强劳动部门劳动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做好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及评比资格

凡执行劳动部制定的统计法规和统计报表制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厅、局(劳动人事厅)劳动统计业务工作单位可参加考评。对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取消评比资格:

1.不执行劳动统计法规或统计报表制度的;

2.全部报表不按规定表式填报的;

3.拒报报表或瞒报数字的。

查看全文

劳动社会保障统计意见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贯彻《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国统字35号)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劳动保障系统统计工作的基本情况,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更好地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服务,我部对全国劳动保障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多数地区的统计工作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发现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五一节。为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统计工作,切实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统计基础建设

劳动保障统计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项劳动保障统计数据既是制定劳动保障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又是各项政策执行情况和社情民意的最直接体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坚决按照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对新时期劳动保障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部党组提出的“抓落实、抓管理、抓调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强化统计基础建设,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经费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为统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要重视和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充实统计人员队伍,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以切实保证统计制度的落实和统计工作的连续性;要进一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对劳动保障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统计知识和劳动保障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逐步实现统计人员持证上岗。

二、加强统计管理和综合协调,发挥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

查看全文

劳动工资统计调研报告

一、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历史沿革

劳动工资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1952年国家统计局成立,随即进行了一次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之后劳动工资统计历经一系列变革,统计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一)50年代到80年代劳动工资统计范围为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主要统计全民和城镇集体职工人数和工资;1990年-2004年国家统计局把统计范围扩展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其统计对象为全民、集体、其他所有制经济单位(内资: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2005年-2007年,劳动工资统计范围除城镇非私营单位外,增加了“三上”私营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中的私营企业)。2007年开始增加其他私营单位:19人及以下的单位采用典型调查,20人及以上的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三)2008年以后,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分为两种: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非私营单位调查范围不变,私营单位调查范围采用以下方式调查:企业一套表单位(即“四上”企业,统计范围是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国家重点服务业和省级服务业)全面调查。其它非一套表私营单位按就业人员分类,100人以上全面调查,20-99人抽样调查,19人以下典型调查。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分别实施,数据没有合并使用,且抽样的数据县级没有代表性,不能推算总体,不能对外公布使用。目前劳动工资统计实行网上直报,劳资报表告别纸介质上报方式(除了视同法人的银行等产业活动单位仍延续纸质报表)。

二、劳动工资统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劳动统计工作规划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中央、驻永单位,各企事业单位:

劳动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制定劳动就业政策,促进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提高全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决策依据。做好劳动统计工作对于了解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区劳动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个别部门、单位统计法律意识不强,劳动统计报表迟、缺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劳动统计数据质量。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的相关规定,现就切实加强我区劳动统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领导

劳动统计数据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依据。劳动统计指标是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司法裁判中进行经济补偿的重要参考依据。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劳动统计工作,切实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对劳动统计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明确专人负责劳动统计工作,从事劳动统计工作的人员须持《统计上岗证》,并报区统计局备案。

二、强化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各镇街、各部门、有关单位必须强化统计法律法规意识,认真履行《统计法》和《市统计管理条例》所规定统计法律义务与责任,按规定准确、及时、全面报送劳动统计报表。严格遵守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必须做到:(一)不得拒保统计报表。积极认真履行统计上报义务。(二)数据指标准确可靠,不得提供不真实的劳动统计数据。(三)劳动统计数据必须与相关劳动人事记录、财务报表数据相衔一致,切实做到数出有据;(四)严格遵循《劳动统计制度》规定。报送的劳动统计报表必须具备以下要件:单位盖公章、单位负责人签名、填表人签名,并填写报出日期。对于不按统计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劳动统计报送义务,统计部门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查看全文

劳动工资统计措施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目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偏差、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信息范围狭窄、统计手段落后。接着文章解析了影响基层劳动工资统计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今后做好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劳动工资劳动统计

劳动统计(又称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反映劳动和工资等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及构成和分配使用等方面情况的统计资料。工资水平的高低与消费水平、消费的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搞准劳动统计数据对各级领导在经济工作中的准确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年来基层劳动统计工作而言,实际情况却难如人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再加上一些主观客观原因,劳动统计数据收集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客观上对劳动统计成果的需求形成较大差距。

一、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认识的偏差

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劳资统计工作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劳资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资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有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工作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对劳资统计信息的作用不以为然,特别是相当部分的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不足,表现在很少听取统计人员的工作汇报和为统计人员解决具体困难,特别是一些单位根本没有明确领导分管统计工作。至今仍有人认为统计是“软工作”、“统计只是加加减减、填填写写的事,是估计加统计”,只要得个大概数就行了,多点少点无所谓。

查看全文

召开统计劳动工资会议通知

委系统各单位:

为准确把握人事统计、劳动工资统计年报的统计口径、填报要求、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经领导研究决定召开我委系统人事统计、劳动工资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传达全市人事统计、劳动工资统计会议相关精神;

2、讲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表》、《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报表》、《人才跨省流动情况调查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报表》、《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表》及其填报要求

3、总结交流上一年度人事统计。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情况;

查看全文

劳动工资和科技统计工作计划

20*年我县劳动工资和科技工作要在市统计局的指导下,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统计信息水平和调查研究力度为工作重点,促进我县劳动工资和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扎实搞好统计基础工作

劳资专业报表涉及面广,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又频繁,为此,从以下四方面确保其基础资料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一是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采用年报会议,个别指导、电话交流等方式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二是不定期对部分基层单位进行质量抽查,尤其对那些基础工作较为簿弱的单位加强督促协助;三是建好统计台帐,定期完善各种报表任务,做到表机一致,保证数据准确性;四是严格坚持考核制度,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二、狠抓报表质量

1、坚持审核制度。对直报单位的报表在收集时认真把关,严格审核,有可疑情况及时核对,把错误消灭在基层;对相关部门的数据做好衔接工作;对上报的数据,严格按照“三字一章”制度,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2、加强上报报表的审核。对上报表数据将采取多方面的对比分析评估,在符合我县实际,同时送我局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审定后才上报。

查看全文

市加强劳动统计工作的意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特别是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三项制度和劳动计划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企业的各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工作和劳动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目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正在建立,而原来的经济运行机制仍在运转。这种情况加大了劳动统计工作的难度,也突出了劳动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为了使劳动统计工作能适应并促进劳动工作的发展,各级劳动部门要给予劳动统计工作足够的重视。现就进一步加强劳动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强化劳动统计工作,搞好劳动统计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现在,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省市县的机构改革试点,逐步实现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在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调整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强化劳动统计工作。劳动部门的综合统计机构要承担厅、局内各处室统计工作的综合管理及组织协调,对各处室制定或修改的统计报表要进行审核;统计调查计划、方案须送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资料的提供由统计机构归口管理,避免滥发报表、数出多门和重复劳动,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要加强与政府同级统计部门的联系和协调配合。

二、要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劳动统计方法的改革。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要确保劳动统计数据连续,并建立起在新体制运行下的劳动统计体制,就要在劳动统计的方法上进行改革。在统计调查方法上,要发展抽样调查和以部分资料推断整体、获取完整的结构性统计数据的技术方法;要逐步摸索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以及其他调查的互补分析的技术方法;对统计指标的设定和统计报表的设计,要兼顾连续性和适应性两个方面,对指标的分析要进一步深化,抓住主要指标、基础指标,淘汰一些不必要的或过时的指标;要发展预测指标,充分开发利用统计信息资源,改变原统计单纯服务于计划的状况,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为职能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后的劳动行政部门提供全面的统计服务;要进一步做好对行业主管部门、基层劳动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数据反馈等方面的统计服务工作;在改革中,结合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推行,建立和健全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形成科学的劳动统计方法。

三、对劳动统计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劳动统计的整体效益。各级劳动部门一方面要注意协调好劳动力资源、待业与就业、职工、劳动管理、劳动报酬与人工成本、社会保险与福利、职业培训、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各种劳动统计的分工、配合关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作好各种劳动统计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内在平衡关系的分析。只有提高了劳动统计的整体效益,才可能促进提高劳动行政工作的整体效益。

四、加强统计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预测工作。围绕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计划体制的改革,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对国家的劳动部门制定的有关劳动工作的政策,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劳动统计不仅要对已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应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对劳动力资源城乡分布、地区分布,产业结构,供需情况,城镇待业人数和待业率,职工个人收入和保险福利,职工伤亡事故等进行预测,并搞好劳动事业运行情况的预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