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1 23:54: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动课

农村小学劳动课分层次教学论文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活动是劳动教学的重要形式,只有结合实践开展教学,把学到的劳动知识和劳动制作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从而真正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就目前农村劳动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劳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上,不是按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劳动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在处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教学关系上,不是有所侧重,而是平均用力。这就违反了新形势下劳动课教学的自身特征,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课教学的任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上好劳动课,除了依据劳动课的自身特征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外,还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年级层次、知识水平以及对实践项目的喜好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和学习和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喜好教育。

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9岁,他们知识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劳动课的实践环节上,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喜好的事开展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养、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洗手帕》(《劳动》第二册)一课,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些实践项目摘要:“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动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兴奋的事”等。活动评选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了劳动技能的启蒙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和劳动的喜好。

二、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查看全文

劳动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论文

【摘要】劳动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应该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勤劳俭朴、节约利废的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学生更深远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德育劳动融入

人类起源于劳动。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而且创造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保证了人类的延续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要给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劳动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值周劳动班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每个班级每学年至少要承担一周的劳动值周工作。

目前,学生中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有所抬头,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忽视劳动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在劳动中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劳动过程中逐步渗透德育,具有行知合一的最佳效果,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人之成德乃在于力行”的主张相符。毫无疑问,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融入劳动教育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可见,劳动课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种独特而全面的功效,有意识给以强化。

一、以德育为主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

在目前重智力轻劳技的大背景下,学生心目中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也被家长代劳。这些都导致学生缺乏责任心,在学校的劳动中表现为对日常劳动和值日工作能不做就不做,有时勉强做一下,也是敷衍了事。自私自利的多,主动为班级集体做事的少。“劳动创造了人类。”试想,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劳动技能都没掌握,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呢?还谈什么爱祖国、爱人民?

查看全文

探索小学劳动课现代化教学优化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教学领域。多媒体电脑、电视、录像、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参与改变了"一支笔一本书"传统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尝试和实践,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到劳动课教学中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时间少的问题,且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较好地优化小学劳动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课件创设新颖有趣的导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动手。如教学《水果拼盘》一课,打开计算机,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拼盘实例,让学生一幅幅的欣赏。

栩栩如生的拼盘令学生无比惊奇,猜想一定出自艺术家之手。在学生不息地赞美声中,我适时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些水果拼盘,你们有什么想法?同学们有的说,我真想吃;有的说,我真想把它收藏到我的小房间里;也有的发出感叹,要是我也能做一盘该多好啊!看到学生议论纷纷,我接着问:"同学们,像这样的拼盘,你们也完全能做,你们想做吗?"这一问,学生个个跃跃进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创设氛围,培养兴趣

提高劳动课的教学质量,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不可忽视的,根据教学内容插放一些优美的乐曲,能达到这个目的。它不仅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使他们由最初的无意注意转换为有意注意,而且通过优美的音乐陶冶情操,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如:《制作望远镜》一课,当我把制作方法讲完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动手制作。因为整个制作过程需较长的时间,这就使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此时,播放一些优美的乐曲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的创造力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也在这"有声有色"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查看全文

农村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活动是劳动教学的重要形式,只有结合实践开展教学,把学到的劳动知识和劳动制作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从而真正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就目前农村劳动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劳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上,不是按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劳动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在处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教学关系上,不是有所侧重,而是平均用力。这就违反了新形势下劳动课教学的自身特征,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课教学的任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上好劳动课,除了依据劳动课的自身特征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外,还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年级层次、知识水平以及对实践项目的喜好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和学习和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喜好教育。

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9岁,他们知识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劳动课的实践环节上,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喜好的事开展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养、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洗手帕》(《劳动》第二册)一课,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些实践项目摘要:“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动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兴奋的事”等。活动评选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了劳动技能的启蒙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和劳动的喜好。

二、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查看全文

劳动技术教育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查看全文

初中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摘要: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被确立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今初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低下,一些学生不爱劳动,轻视劳动成果,甚至有部分学生不会劳动、自理能力较差。基于目前学生的现状,学校应该加强劳动教育,由班主任教师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本文试就初中班主任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劳动教育;加强策略

引言

勤劳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劳动都逐渐被机械代替。机械化、人工智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但也让人们变得有些懒惰。目前的初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和学校劳动教育的乏力,使得许多学生的劳动能力十分低下,甚至有的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基于此,作为班主任教师,应该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一、初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学生对劳动认识不足。如今,一些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初中生虽然知道一些劳动的知识,但也仅限于从书本当中获得了解,真正掌握劳动技能、能够进行劳动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学生认为劳动课是可有可无的科目,有的将劳动课的时间用来写作业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去。有的学校对于劳动课程也仅仅落实在课表上,劳动课师资缺乏,为追求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劳动课大多被挤占,劳动教育名存实亡。一些家长对于学生参加劳动也存有抵触心理,认为学生在学校应该是读书学知识,劳动不应该是学生在学校应该做的事情。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学生轻视劳动,甚至鄙视劳动、厌恶劳动。(二)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劳动教育方法单一。在家庭生活中,由于一些家长的溺爱和对学生参与劳动抱有错误的看法,所以一般家务活或与体力相关的劳动都由父母包办,学生只是偶尔在父母没有时间的时候才会做一些家务劳动。就算在一些家境贫寒的家庭中,也只让学生参加部分劳动,但并没有进行劳动教育,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本能与理解来进行劳动。而在学校生活中,劳动教育形式化现象十分突出,只是讲一些劳动的大道理,对于劳动技能的教育内容甚少。由于学生安全的压力,许多学校只让学生从事一些做清洁等简单劳动,不能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活动,致使学生没有劳动锻炼的机会,难以从实践中获得劳动的技能。

查看全文

切合农村实际强化中小学劳技教育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重视劳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发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给予热情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小学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的主阵地、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自我服务劳动相结合、与学校服务劳动相结合、与社会服务劳动相结合等,具体请详见。

我对学校一年级12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了解到:学生自己整理书包的占58.2%,早晨自己穿衣服的占2.2%,自己叠被子的占1.6%,用餐时自己盛饭的占14.1%,自己每天步行到校的占5%。

由此引发我的思考:而今中国一大批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进入充满竞争的21世纪,将会惨遭淘汰。尤其是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劳技教育已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对小学生加强劳技教育呢?

1.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劳动课教学大纲》,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第一,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要培养学生真正爱劳动的习惯,要给予热情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第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如打扫办公室、批改作业等。有时还要带头劳动,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学生一起劳动,能空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如犯错之后罚擦黑板、摆桌子、扫地等,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查看全文

小区义务劳动实践汇报材料

踏着晨曦去劳动,不管睡眼惺忪,不管挥汗如雨;忍着酸痛去劳动,不管灰尘弥漫,不管气喘吁吁。从楼梯扫到走廊,从墙壁擦到玻璃,一周的劳动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苦中有乐,酸中有甜,留下不尽思索。

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一栋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从垃圾散乱到窗明几净,这凝聚了我们的无尽心血。

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前的我,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太阳”。在家懒懒散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初上劳动课,感到新鲜。上完一天,腰酸背疼。第二天清晨,迟迟不愿起床,结果误了时间,造成恶性循环。经过几天的磨练,我已有所改变了,变得不怕脏,不怕累,俨然一个劳动者了。

劳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次劳动课,我和三个女生负责打扫教学区的清洁卫生,可谓人少任务重。我们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配合默契、互帮互助,逐渐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质量。

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查看全文

语文作文观察管理论文

要认识事物,就要亲自去接触事物,去感知、体会、归纳。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在反复实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创立了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要指导学生写作文,也必须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面、仔细地观察和了解,并将观察、了解所得随时记录下来,经过思考、分类、整理,先用通顺流利的口语按一定顺序、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然后再写成中心突出、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例如,我上劳动课“擀面条”一节时,课前准备齐全擀面条用的一切材料和用具,上课后先创设情境,启发一名乐意示范的学生实地操作,其他同学观察。观察时我向他们提出如下要求:一是纵观课堂的气氛;二是看操作程序,细看示范动作;三是看事情的结果,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节课结束时,许多同学写出了比较好的作文。其中一位同学是这样写和面的:“赵晓娣可真是个擀面条的能手。你瞧,她量好面粉,倒入面盆,用温水化了一小撮食盐,一边慢慢地倒水,一边用右手把面和水拌成‘穗’,并迅速将面穗揉到一块。她那双手既灵巧又有力,一大团面在她的手里转来转去,不一会就变得又光又圆了。她还边揉面边讲解有关知识,简直成了‘现场直播’,精彩极了!”

另一位同学是这样描写细节的:“擀面条的第三道程序———切面,我觉得这是做面条里最难的一项,稍不留神就会割破手指或者切坏面条。可是,赵晓娣好像一位老练的‘厨师’,在擀开的面帐上撒了些面粉,唰、唰、唰把面帐折了几下,接着左手按住面帐,右手拿起菜刀,嚓、嚓、嚓地切了起来。她切面不但快,而且富有节奏感,好似音乐家在演奏一首动听的进行曲。转眼间面帐变成了又匀又细的长面条。她拿起来抖动着,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顿时赢得了师生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

还有一位同学简明扼要地写了结尾:“下课了,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议论这堂劳动课,觉得不但生动而且有意义。它不仅教我们掌握了实用的生活常识,还能锻炼动手操作的本领。”

总之,只要教师思想上重视,有目的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参加,细心观察,乐于写作,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摘要]工匠精神作为高水准指导和培育职业行为的一种精神,是大学生课程学习成果和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新观念、新视角、新工具。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方法引导下,结合劳动教育本身的实践性、道德性等方面特征,开展内容充实具体、形式新颖多元、评价反馈明确的劳动教育,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和获得,进而探索出一条真正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劳动教育作为实现高校实践育人目标的促进因素之一,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前适应教育的关键步骤。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普通高等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不得少于32个学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专题不得少于16学时[4]。2020年山东师范大学调查了全国不同省份12693名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结果表明目前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有超过80.7%的学生支持开展劳动教育,但对于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同时劳动教育开展在70%以上的学生看来只是一个流程,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方式单一,且学校并未真正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所以很多人并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程,也使得课程失去了吸引力[5]。综合来看,目前开展的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劳动教育价值认同不够统一

之所以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表现敷衍,仅仅把劳动当成另一种“户外课”或者不重要的选修课。究其内部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够深入,将“体力劳动”等同于“低效劳动”或“无用劳动”,认为这样的劳动课程与自身学习生活或日后职业规划关系不大,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劳动教育的长效作用,进而得出劳动并不重要的价值观念。从外部原因来看,当前教育价值风向出现了一定程度偏离,大多数学生都趋向于寻找一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好工作,浮躁的焦虑感传染着更多的人,殊不知这样的职业观念已经违背了职业价值本身,职业价值是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付诸实践进行脑力和体力劳动,实现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基于以上两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同感需要在校园中稳步开展,逐步统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