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1 21:35: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和社会保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动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制度调查报告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在《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这些古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社会和谐的憧憬,和对良好的生活保障的期待。

一般说来,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予以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和措施。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建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现代国家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制度。在我国,虽然"社会保障"这一概念提出得比较晚,但历史上出现的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的制度和机构,实际上发挥了社会保障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当时的保障水平比较低,效率不高。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们开始探索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相继建立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法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已经明显的感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种种安全感以及信任感,然而,我国这社会保障制度究竟有哪些进步和不足,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就这个话题,我在自己的所在地——××泸州作了深入的调查。

调查时间:20**年8月4号上午

调查地点:泸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筑工地

调查方式:访谈、问卷调查

查看全文

某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费保障状况调研分析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费保障状况调研分析

根据县财政局关于开展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状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局按照通知要求对照调研内容,对年—年经费保障状况进行了梳理分析。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经费保障基本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县政府综合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四个职能股室:办公室、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股、培训股、法制股。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主要解决人员经费及部分公务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包括收取病退人员及离休干部护理鉴定费、劳动争议仲裁收费和劳动合同鉴证收费;()自行组织收入,包括存款利息、协调资金及所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从年—年人员和经费情况看,行政经费收支有以下几个特点:()财政拨款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经费收入的主要和稳定来源。从收入结构看,财政拨款占整个经费收入的以上,充分体现了财政拨款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的主渠道作用;()非财政拨款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格局。特别是—年其他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自行组织收入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人员经费(包括退休费)有一定的增长,主要是增人增资所致。从支出结构看,多年来人员经费占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经费始终在左右,说明财政拨款优先用于保证人员工资的发放,人员经费的支出得到了较好保证;()人均公务费支出在元以上,高于部门预算安排的人均年元的定额标准,基本保证了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繁杂而重要,“两个确保”、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是涉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相关资金的落实,在我县财力紧张、收支矛盾突出、部门预算安排偏紧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在管理上做文章,在节约上挖潜力,从而使各项工作经费得到较好的保证,财务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多年来机关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更换了办公桌椅、安装了空调,办公楼进行了装修加固,为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经费保障。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抓收入和强化管理两方面来提高行政经费的保障水平,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依法组织收入,狠抓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从票据管理入手,从资金源头抓起,积极组织收入,做到应收尽收,缓解了预算内经费紧张的局面;(二)在积极组织收入争取财政部门支持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大力压缩车辆、会议、通讯、招待费等弹性支出。⒈完善财务制度,以制度管理和约束人,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结合劳动保障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劳动保障局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劳动局会计室日常工作运行程序》、《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议和办公十项制度》和《关于加强后勤财务管理以及增收节支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并下发到局属各股室执行,使财务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财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审批程序,在执行过程中规范各项支出。在开支审批方面,我们明确了审批权限和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把关,确保支出控管到位。对元以下的开支由分管局长审批,元以上的由局长审批,大宗开支要经局长会议研究后再由局长审批,每项开支前须向分管领导请示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开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全局重点中心工作的开展。公用经费支出弹性较大,尤其是会议费、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开支大,难以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全部实现了定点加油、定点印刷、定点车辆保险和大宗项目集中采购,凡是政府采购项目必须经县政府采购中心审批后,到定点部门购买,坚持先审批后购买的程序,从而控制了支出,节约了资金。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财务的保障力度仍不够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资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制约着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人员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得到了有效保障,但预算内安排公务费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是靠创收或协调资金解决的;编制部门预算时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过低过“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门预算的约束力,经费开支的计划性或可预见性差,随意性大,在开支标准上不好把握,存在预算内外“两张皮”现象,收支统管的政策未落实,财力分散,加剧了经费紧张程度;(二)支出结构不合理,有待于优化。特别是公务费开支结构不合理,表现在车辆、电话、招待的浪费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待费开支居高不下,仍有节约的余地,资金使用效益低。行政经费本来就紧,对现有资金缺乏科学的管理,不能分轻重缓急用好资金,从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仍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三)经费保障的稳定性差。由于我县财力困难,对机关经费的保障,在年初预算安排时不可能一步到位(人均仅元),全靠各单位创收作补充,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一些行政收费项目取消或标准降低,从而影响行政经费的保障水平。我县在行政经费保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财力不足,虽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始终满足不了支出增长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财政负担过重、供养人员多,除了吃饭资金外,没有多少办事钱。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对完全行使政府职能的国家机关,财政应保证其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为此,我们认为首先应立足财政增收,狠抓财源建设,培植后续财源,依法强化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发展地方经济,培植财源应作为解决行政机关经费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从减轻财政负担入手,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缩减机构人员编制,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供人员的不合理增长,在经费供应上要加强经费管理,对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编制和定额核定经费,从预算安排上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再次是深化支出改革,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公务费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约束力,按照“收入两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的模式,进一步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制度,解决预算内外两本帐、两张皮的问题,在确保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实施部门综合预算,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时效性和利用效率;()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杜绝浪费,在资金的使用上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严格执行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把压缩和节减公务费作为重点,特别是加强人、车、会、话、招待等重点支出的控制,真正绷紧支出管理这根弦;()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资金,实行收支统管,通过以外补内,有效地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压力,逐步提高经费的自我保障能力;()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加快机关后勤改革步伐,减轻行政经费支出负担。

二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查看全文

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的行政执法行为。

本条例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

本条例所称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是指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对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查看全文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我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

刚刚结束的“十五”,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XX为目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金征缴连创佳绩,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基础管理不断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维护,劳动关系总体协调稳定;金保工程建设、社区平台建设、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十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08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共4.04万人实现再就业;累计筹集“两保”资金24.48亿元,向上争取资金6.7亿元,全市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5.77亿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1亿元,代缴社会保险费1.18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始终保持100%,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十五”期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共计122.23万人次,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11.4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尤其在20*年,劳动保障系统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些成绩和进展,实实在在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和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级党委政府,劳动保障、财政、发改、经委、税务、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以及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回顾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为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创造了条件,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无论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就是要有一套积极的就业政策和一个完善而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作支撑。实行“两个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说到底,都是为改革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条件。这些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得以顺利进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社会稳定局面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劳动保障工作功不可没。面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从新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目标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只有实现了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劳动者才能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创造而获得不断增长的收入,逐渐过上小康富足的生活;只有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除劳动者遭遇劳动风险的后顾之忧,并使他们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充分调动他们投身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些意义上讲,劳动保障工作承担着重大的时代责任,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都要认清自己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努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全文

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探究

摘要:从我国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讲,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了重大的帮助。所以我国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通过制定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的安全与和谐,其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化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之中重要的内容。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讲,在各个地区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都非常重视,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了大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怎么样在现有内容基础上实现更加全面与完善的建设工作对于社会的进步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并阐述了相关建设的重要方式,为其进步提供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城市劳动;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在不断建设的过程,社会出现了更大的进步,通过这一建设工作,满足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也不断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经济之中的地位,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动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劳动力保障问题还并不是非常到位。在21世纪初期我国的各个地区都在中央指导下不断地展开建设,从实际情况来讲,要想进一步的保证这一发展,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强其实际效果。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之中的必然走向。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为保障社会服务的开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一、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自从我国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提高了对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工作力度,并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共享也成为网上处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且我国通过不断的建设,五保合一已经基本实现,按照从高到低的标准进行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工作,并且在个人信息库与单位等方面也算在这一范围之内。通过集中的权限管理与等级工作可以有效地处理人员与单位参保过程中产生的五险信息变化,进而形成一定的联动关系。

二、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查看全文

在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我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

刚刚结束的“十五”,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为目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金征缴连创佳绩,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基础管理不断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维护,劳动关系总体协调稳定;金保工程建设、社区平台建设、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十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08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共4.04万人实现再就业;累计筹集“两保”资金24.48亿元,向上争取资金6.7亿元,全市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5.77亿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1亿元,代缴社会保险费1.18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始终保持100%,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十五”期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共计122.23万人次,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11.4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尤其在2005年,劳动保障系统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些成绩和进展,实实在在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和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级党委政府,劳动保障、财政、发改、经委、税务、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以及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回顾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为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创造了条件,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无论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就是要有一套积极的就业政策和一个完善而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作支撑。实行“两个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说到底,都是为改革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条件。这些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得以顺利进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社会稳定局面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劳动保障工作功不可没。面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从新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目标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只有实现了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劳动者才能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创造而获得不断增长的收入,逐渐过上小康富足的生活;只有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除劳动者遭遇劳动风险的后顾之忧,并使他们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充分调动他们投身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些意义上讲,劳动保障工作承担着重大的时代责任,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都要认清自己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努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全文

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思考

摘要: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以及农机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使得人力资源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被解放出来的农民如何更好的就业并融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当前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完善举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丰富现有研究体系内容,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农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

就业乃为民生之本、发展之源,“”已经明确指出要做好促进农民就业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持久工作来抓。然而,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多不具有一技之长,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岗位需求普遍难以胜任,农民劳动就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一个棘手问题。社会保障是我国为保证低收入人群以及遭受意外伤害的公民能够继续维持生存通过立法、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一项利国利民政策。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渐完善,将农民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有机结合成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围绕此方面内容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农民不具备一技之长。被解放出来的农民绝大多数会选择前往城市中务工,但因其缺乏一技之长而不得不从事建筑等基础行业,加之农民就业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其难以在某一个岗位长期工作,普遍扮演着“临时工”的角色。作为工作时间、工作性质不确定的社会群体,用工企业自然不会为其提供保险等社会保障服务,而城市管理部门亦无法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福利待遇,使得农民就业保护权形同虚设。特别是一旦某个行业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又会导致农民丧失当前就业机会,不得不面临着下岗失业局面,保护农民就业权亟待解决。(二)就业保护权缺乏有效保障。目前,我国农民的就业方式比较单一,只是依靠种地来维持自己的收入,在家从事务农工作或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这类工作缺乏政府的保障与支持,国家在农民方面虽然有一定的补贴,但补贴力度不大,当出现自然灾害时,农民的损失会很严重。此外,由于农民种地并没有很高的收入,所以一些农民选择外出打工,但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农民不得不从事建筑之类的工作,这种工作不能享受一定的待遇,还对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危险,国家对此也并没有重视,因此,导致农民就业保护权缺乏有效保障。(三)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使得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民也被纳入到了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但是,在保障的背后仍然存在着福利分配不均的问题,如:城市福利待遇显著优于农村福利待遇,尤其是当下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多种制度并行的局面,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则仍然局限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他社会保障措施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加强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

查看全文

市长在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一、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都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确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省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要求高度关注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刚刚闭幕的市“两会”都特别强调要“重民生、谋民利、解民忧”,对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人民群众维系基本生活、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只有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近几年来,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我市仍有8.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5万人,目前需要安排就业的达13.2万人左右,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同时,全市农村还有近35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些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就很难保持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

(二)社会保障是社会运行的减震器,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调节收入分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期待相比,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养老金和失业金缺口进一步增大,确保足额发放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医疗保险面临着困难企业无力参保的问题。同时,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问题也亟需进一步探索解决。

(三)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就不可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市围绕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

查看全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费保障调研报告

一、经费保障基本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县政府综合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四个职能股室:办公室、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股、培训股、法制股。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主要解决人员经费及部分公务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包括收取病退人员及离休干部护理鉴定费、劳动争议仲裁收费和劳动合同鉴证收费;()自行组织收入,包括存款利息、协调资金及所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从年—年人员和经费情况看,行政经费收支有以下几个特点:()财政拨款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经费收入的主要和稳定来源。从收入结构看,财政拨款占整个经费收入的以上,充分体现了财政拨款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的主渠道作用;()非财政拨款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格局。特别是—年其他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自行组织收入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人员经费(包括退休费)有一定的增长,主要是增人增资所致。从支出结构看,多年来人员经费占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经费始终在左右,说明财政拨款优先用于保证人员工资的发放,人员经费的支出得到了较好保证;()人均公务费支出在元以上,高于部门预算安排的人均年元的定额标准,基本保证了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繁杂而重要,“两个确保”、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是涉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相关资金的落实,在我县财力紧张、收支矛盾突出、部门预算安排偏紧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在管理上做文章,在节约上挖潜力,从而使各项工作经费得到较好的保证,财务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多年来机关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更换了办公桌椅、安装了空调,办公楼进行了装修加固,为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经费保障。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抓收入和强化管理两方面来提高行政经费的保障水平,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依法组织收入,狠抓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从票据管理入手,从资金源头抓起,积极组织收入,做到应收尽收,缓解了预算内经费紧张的局面;(二)在积极组织收入争取财政部门支持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大力压缩车辆、会议、通讯、招待费等弹性支出。⒈完善财务制度,以制度管理和约束人,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结合劳动保障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劳动保障局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劳动局会计室日常工作运行程序》、《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议和办公十项制度》和《关于加强后勤财务管理以及增收节支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并下发到局属各股室执行,使财务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财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审批程序,在执行过程中规范各项支出。在开支审批方面,我们明确了审批权限和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把关,确保支出控管到位。对元以下的开支由分管局长审批,元以上的由局长审批,大宗开支要经局长会议研究后再由局长审批,每项开支前须向分管领导请示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开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全局重点中心工作的开展。公用经费支出弹性较大,尤其是会议费、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开支大,难以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支出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全部实现了定点加油、定点印刷、定点车辆保险和大宗项目集中采购,凡是政府采购项目必须经县政府采购中心审批后,到定点部门购买,坚持先审批后购买的程序,从而控制了支出,节约了资金。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财务的保障力度仍不够强,资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制约着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人员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得到了有效保障,但预算内安排公务费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是靠创收或协调资金解决的;编制部门预算时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过低过“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门预算的约束力,经费开支的计划性或可预见性差,随意性大,在开支标准上不好把握,存在预算内外“两张皮”现象,收支统管的政策未落实,财力分散,加剧了经费紧张程度;(二)支出结构不合理,有待于优化。特别是公务费开支结构不合理,表现在车辆、电话、招待的浪费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待费开支居高不下,仍有节约的余地,资金使用效益低。行政经费本来就紧,对现有资金缺乏科学的管理,不能分轻重缓急用好资金,从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仍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三)经费保障的稳定性差。由于我县财力困难,对机关经费的保障,在年初预算安排时不可能一步到位(人均仅元),全靠各单位创收作补充,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一些行政收费项目取消或标准降低,从而影响行政经费的保障水平。我县在行政经费保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财力不足,虽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始终满足不了支出增长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财政负担过重、供养人员多,除了吃饭资金外,没有多少办事钱。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对完全行使政府职能的国家机关,财政应保证其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为此,我们认为首先应立足财政增收,狠抓财源建设,培植后续财源,依法强化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发展地方经济,培植财源应作为解决行政机关经费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从减轻财政负担入手,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缩减机构人员编制,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供人员的不合理增长,在经费供应上要加强经费管理,对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编制和定额核定经费,从预算安排上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再次是深化支出改革,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公务费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约束力,按照“收入两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的模式,进一步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制度,解决预算内外两本帐、两张皮的问题,在确保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实施部门综合预算,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时效性和利用效率;()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杜绝浪费,在资金的使用上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严格执行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把压缩和节减公务费作为重点,特别是加强人、车、会、话、招待等重点支出的控制,真正绷紧支出管理这根弦;()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资金,实行收支统管,通过以外补内,有效地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压力,逐步提高经费的自我保障能力;()逐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加快机关后勤改革步伐,减轻行政经费支出负担。

查看全文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的讲话

同志们: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重要的会议,主要是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推动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市政府通报表彰了20*年度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这些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辛勤耕耘,真情奉献,事迹可嘉。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和谐*,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市劳动和保障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涌现出新亮点、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一是立足本职,重点工作迈上新台阶。扩大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基金征缴任务全部超额完成全年预定目标。特别是企业养老保险,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取得了扩面连续五年过万人的骄人成果。同时,在富民强市六项行动计划、三年大变样和奥运安保维稳等各项任务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二是善于创新,多项工作涌现新亮点。年小额担保贷款突破1000万元大关,带动就业4605人,受到了省劳动保障厅的通报表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经验在全省23个试点县进行推广;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的经验做法得到主管省长的重要批示,要求各市县学习借鉴推广;“百乡千村万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免费技能培训等工作都涌现出了新的亮点。三是关注民生,破解改革难题取得了新成效。向上争取各项社会保障资金3.64亿元,为破产企业2202人办理了提前退休,核销破产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2900万元。筹资3000多万元,将105家已经破产、改制未参加医疗保险的1.5万名职工纳入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了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四是以人为本,民心工程实现新突破。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118人,帮扶767名“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为25家并轨企业发放安置费及4050人员欠保险费1933万元,为4579名灵活就业发放保险补贴1162万元,为5026名慢性病患者发放补贴310万元,为547名未就业贫困大学生发放失业补助金74万元,为62077名离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40元,是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一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局领导班子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劳动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劳动保障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柴山局长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2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2009年工作安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做好新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