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改造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1 20:56: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劳动改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劳动改造

罪犯劳动改造管理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监狱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我国的监狱不仅是罪犯刑罚的执行机关,也是罪犯改造机关,“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既定方针。可以说罪犯的服刑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在劳动,因而我们很有必要就罪犯劳动改造及管理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以求提高罪犯进行劳动改造的效果,使他们回归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对社会能有所贡献。

[关键词]:劳动,劳动改造,管理

组织罪犯劳动是实现监狱宗旨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基本手段。它能使罪犯培养劳动观念,矫正自身所存在的恶习,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解教以后能够自食其力。对罪犯进行的劳动改造,造成了两方面的直接后果:一是罪犯通过劳动改造,自身素质和思想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罪犯通过劳动活动,创造出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带来了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效益。虽然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对这部分经济效益有争议,然而却能够对监狱经费不足进行一定的补充,保障监狱硬件实施建设的同时,提高了干警的待遇,改善了罪犯的物质生活和改造条件,因而我们有必要在提高罪犯劳动改造质量同时,促进这部分经济效益的增长。

一、劳动改造的地位和意义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劳动对于罪犯来说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劳动不再作为以惩罚罪犯为目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成为改造罪犯的手段。以期罪犯走上社会后,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己养活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所贡献的劳动者。

(一)劳动改造在罪犯改造工作中的地位

查看全文

罪犯劳动改造法律保护探究论文

内容提要:罪犯劳动改造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物。“罪犯劳动改造”的内涵是对象、手段与目的在要素的有机结合,表明对什么人,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所谓劳动改造,是指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有计划地依法强制组织和指导和有劳动能力的服刑罪犯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从这个内涵中可以看出,我国监狱的罪犯劳动活动的基本宗旨主要在于改造罪犯的思想,改善和提高其智力、技能与身体素质,以使其保护之所以从罪犯劳动改造这个概念入手,是因为这样谈罪犯的法律保护更有其学理上的依据。我国目前罪犯劳动改造法律保护与国际上相比已相对落后,也滞后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也还很不具体、明确、完善,在有些理论方面也不适应当代的刑罚执行理念,在某些罪犯劳动保护的措施还无法可依,所以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法律保护的研究意义深远而重大。建立、健全罪犯劳动改造的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是我国刑罚执行的当务之急。

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何在具体司法实践活动中切实完善、落实、维护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我国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出现的种种问题,建立健全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法制领域的一项重大内容。

一、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意义

(一)对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要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所谓人民民主专政就“专政”而言主要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运动,斗争的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当时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政权的卫道士的旧监狱自然也在打倒之列,但是旧的监狱打倒后,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革命政权如何处理社会犯罪呢?马克思在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学说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用劳动去影响人、感化人、造就人的功能,对罪犯进行劳动改造。罪犯劳动改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日益发展。1954年9月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首次用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为了惩罚一切反革命和刑事犯”,“必须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颁发的《劳动改造管教队工作细则》(试行)又进一步规定:“为了正确执行党和国家劳动改造罪犯的政策”,必须贯彻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1994年12月《监狱法》的颁布实施等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这说明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活动已经从政策形态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的法律规范,这下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内在要求。

(二)对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宪法的具体操作实践。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罪犯是触犯了国家刑律而剥夺自由的人,但他依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劳动同样也是他的权利和义务,只不过他的“劳动”有了“改造”的含义,但同样,劳动的法律保护对被剥夺自由的罪犯也应一视同仁。虽然罪犯是限制了人身自由的公民,但也应该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在劳动保护、劳动对象(对生命有危害)、劳动环境(影响生命健康)、劳动保护措施、劳动时间、技能培训、劳动报酬、劳动保险等都应与普通公民享有同样的劳动法律保护。这里声明一点:虽然罪犯也是公民,但毕竟是犯了罪的公民,他们被限制自由,在规定场所里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环境可能与普通公民有差别,没有自由的选择空间,但劳动对象和劳动环境不应对其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这也是《宪法》对公民的最基本保障和实践操作的具体体现。

(三)对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进行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人权保障的逐步确立,刑事司法领域也越来越强调对罪犯的人权保障,这无疑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但是国际上一些人权组织和一些反华势力,经常针对我国的人权问题提出“人权提案”,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连续多年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针对中国提出“人权提案”,遭到我国及其它国家的一致反对,每每以失败告终。而监狱的人权问题成为国外人权组织的关注的重点,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对于西方国家的无理指责,特别是通过人权问题为借口来干预我国内政问题的企图,我们应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但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对内检视我们的人权保障问题,特别是对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问题,把压力变动力,正确处理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与罪犯劳动改造法律保护的关系,从而也更为有力地反击反华势力的人权攻击,满足国际上人权斗争的需要。

查看全文

罪犯劳动改造法律问题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罪犯劳动改造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物。“罪犯劳动改造”的内涵是对象、手段与目的在要素的有机结合,表明对什么人,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所谓劳动改造,是指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有计划地依法强制组织和指导和有劳动能力的服刑罪犯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从这个内涵中可以看出,我国监狱的罪犯劳动活动的基本宗旨主要在于改造罪犯的思想,改善和提高其智力、技能与身体素质,以使其保护之所以从罪犯劳动改造这个概念入手,是因为这样谈罪犯的法律保护更有其学理上的依据。我国目前罪犯劳动改造法律保护与国际上相比已相对落后,也滞后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也还很不具体、明确、完善,在有些理论方面也不适应当代的刑罚执行理念,在某些罪犯劳动保护的措施还无法可依,所以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法律保护的研究意义深远而重大。建立、健全罪犯劳动改造的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是我国刑罚执行的当务之急。

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何在具体司法实践活动中切实完善、落实、维护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我国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出现的种种问题,建立健全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法制领域的一项重大内容。

一、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意义

(一)对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要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所谓人民民主专政就“专政”而言主要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运动,斗争的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当时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政权的卫道士的旧监狱自然也在打倒之列,但是旧的监狱打倒后,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革命政权如何处理社会犯罪呢?马克思在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学说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用劳动去影响人、感化人、造就人的功能,对罪犯进行劳动改造。罪犯劳动改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日益发展。1954年9月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首次用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为了惩罚一切反革命和刑事犯”,“必须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颁发的《劳动改造管教队工作细则》(试行)又进一步规定:“为了正确执行党和国家劳动改造罪犯的政策”,必须贯彻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1994年12月《监狱法》的颁布实施等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这说明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活动已经从政策形态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的法律规范,这下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内在要求。

(二)对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宪法的具体操作实践。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罪犯是触犯了国家刑律而剥夺自由的人,但他依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劳动同样也是他的权利和义务,只不过他的“劳动”有了“改造”的含义,但同样,劳动的法律保护对被剥夺自由的罪犯也应一视同仁。虽然罪犯是限制了人身自由的公民,但也应该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在劳动保护、劳动对象(对生命有危害)、劳动环境(影响生命健康)、劳动保护措施、劳动时间、技能培训、劳动报酬、劳动保险等都应与普通公民享有同样的劳动法律保护。这里声明一点:虽然罪犯也是公民,但毕竟是犯了罪的公民,他们被限制自由,在规定场所里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环境可能与普通公民有差别,没有自由的选择空间,但劳动对象和劳动环境不应对其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这也是《宪法》对公民的最基本保障和实践操作的具体体现。

(三)对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是我国进行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人权保障的逐步确立,刑事司法领域也越来越强调对罪犯的人权保障,这无疑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但是国际上一些人权组织和一些反华势力,经常针对我国的人权问题提出“人权提案”,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连续多年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针对中国提出“人权提案”,遭到我国及其它国家的一致反对,每每以失败告终。而监狱的人权问题成为国外人权组织的关注的重点,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对于西方国家的无理指责,特别是通过人权问题为借口来干预我国内政问题的企图,我们应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但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对内检视我们的人权保障问题,特别是对罪犯的劳动改造的法律保护问题,把压力变动力,正确处理我国监狱罪犯人权保障与罪犯劳动改造法律保护的关系,从而也更为有力地反击反华势力的人权攻击,满足国际上人权斗争的需要。

查看全文

改造罪犯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改造罪犯思想,是一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完整体系。内容包括:犯人是人,是可以改造的;生产劳动是改造罪犯的基本途径;“改造第一,生产第二”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方针。改造罪犯思想创造了中国改造罪犯工作奇迹,学习与总结改造罪犯思想,对中国乃至全球范围的监所矫正罪犯工作以及行刑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罪犯改造思想研究

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我国的监所工作,在其有关著作、批示、谈话中涉及改造罪犯的达37次之多,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罪犯的理论体系,成功地指导了中国惩罚、改造与矫正罪犯的实践。改造罪犯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科学性、突出的实践性、严密的系统性、深刻的哲理性。研究改造罪犯思想,对中国乃至全球范围的监所矫正罪犯工作以及行刑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犯人当人看待”,“人是可以改造的”——改造罪犯的理论基点

高度重视人的问题,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相信能改变一切”,强调“人的因素第一”,重视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传统的工作方法……等等。在重视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改造问题,指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达到主客观世界的统一。

这种重视人和改造人的思想落实到监所改造罪犯工作上,就形成了从“把犯人当人看待”这样深层的出发点诠释“犯人”,提出“犯人是可以改造的”这一重要观点。这也是我国与古今中外一切剥削国家对待犯人和监所工作最根本的区别。

查看全文

领导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05年我继续担任副监狱长一职,主管劳动改造协调工作。一年来,在监狱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干警职工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监狱“三化”建设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监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领导水平

学习是提高党性觉悟和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手段,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学政治理论,提高思想境界,认真参加监狱、监党委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重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领会其基本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根据实际和自己分管的工作,撰写多篇心得体会,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内容,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党性意识得到加强,政治理论水平显著提高。

查看全文

小议罪犯劳动的价值假定

【摘要】罪犯劳动具有何种价值,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而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罪犯劳动应具有何种权利以及劳动改造的行刑方式的评价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都亟待于对罪犯劳动价值的既定评价。对罪犯劳动的惩罚、教育、经济价值进行假定,对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劳动教养制度和死刑应当废除,劳动应当成为最广泛和有效的行刑方式,罪犯劳动应给予全额的报酬。

【关键词】罪犯劳动;价值评价;价值假定;问题分析

1问题的提出:实践呼吁对罪犯劳动的价值评价

《违法行为矫正法》列入了立法规划,这使得学界乃至社会各界对劳动教养制度的重新关注。而对劳动教养的审视就不得不理清它和劳动、劳动改造之间的千丝成万缕的关系,问题在于:

(1)劳动具有怎样的性质和功能?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劳动推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在谈到劳动的伟大作用时指出:人类“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1]劳动创造人、劳动塑造人、劳动提高人,但不同形式的劳动是否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价值?

2、劳动以相同的方式在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中体现着不同的特征和性质。有人认为,通过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考察并不难发现,劳动教养既是一种强制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也是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劳动改造中的罪犯劳动则是要体现监狱或劳动改造原则中的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那么,同样方式的劳动是否真的会在不同的制度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及价值呢?而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则需要人们对罪犯劳动的价值评价。

查看全文

犯罪习艺劳动研究论文

一、全面推进习艺劳动“三化”建设是提高未成年犯改造质量和整体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全面推进“三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监狱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着其中心任务是切实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三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手段,是实现监狱工作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是新世纪、新形势下监狱工作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三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法制化是由监狱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职责,在国家刑事司法体系中处于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环节。因此,监狱的全部工作都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所有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切实做到依法治监。科学化是提高监狱工作效能和整体水平的根本途径,这是由监狱工作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监狱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靠多样化方式和多类型工作来推动的。如何遵循监狱工作规律和罪犯改造规律,运用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提高认知能力,优化系统整合,应用科学的体制、机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整体效能最优,关键在于不断提高监狱工作的科学化程度。社会化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推动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造罪犯的目的是使其回归社会,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因此,改造罪犯的过程就是罪犯的再社会化过程,这就要求监狱工作应始终纳入改革开放的大系统之中,冲破自身局限,从封闭走向开放,以纯化职能、强化职能,实现监狱职能的专门化,促进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二)习艺劳动的“三化”建设是未成年犯管教所全面推进“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阵地

查看全文

新刑法监所工作探讨

一、监所工作由于新刑法颁布而出现的新问题

(一)新刑法颁布后,监所日常管理的压力变大。新刑法再颁布不久后,就引起了监所内部的讨论,特别罪犯之间的讨论最多,尤其是重刑犯的情绪变得十分不稳定。特別是对于被判无期及死缓的罪犯,新刑法对其最短服刑期限延长了八年或者十三年,并明确限制了减刑的尺度和年限。新刑法的颁布将会对很多罪犯的劳动改造积极性以及遵守纪律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重罪犯罪者和无期徒刑犯罪者,这两者看到新刑法的颁布,明白在很多方面对于他们而言是不利的,根据人的心理特点,这两者的劳动改造积极性有很大的可能会降低,加上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在监所里面与人发生冲突,闹事,违反相关纪律,这对监所的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就是随着新刑法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些法律规定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监所接受劳动教育改造或者是拘留的人数,这对于监所工作又是一大挑战,这势必会增加监所工作的难度,对监所的警戒力度以及监所人员的工作素质多了一项较高的要求。进监所的人数在不断增多,监狱原有的人手有限,所以就需要增加警戒人员来提高监狱的警戒力度。再者而言,由于监狱内罪犯的人数增多,对于罪犯的心理教育方面也需要加派人手,并且考虑到面对的罪犯性格人品素质不同,这就需要提高监所工作人员的素质。最后要提的一点就是,新刑法颁布以后,重刑犯面临着减刑难度加大,监狱内的重刑犯只增不减,使得进、监所里的不安分因素增多,加大了监所日常管理的压力变大。虽然新刑法取消了十三项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判罚,但同时也增加了部分犯罪判罚的关押年限,各项规定的改变,对于监所的影响往往是在不同方面的,但是最基础的就是使得监所日常管理压力变大。(二)罪犯人数的上升增加了监狱的经济负担、自杀率提高。新刑法颁布之后,罪犯的人数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大幅度增加,这就会导致监狱内必须要增加相关的医疗经费,特别是那些没有任何劳动能力的罪犯,没有完成应进行的劳动任务,监狱要花钱养他们,给监狱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如果罪犯当中还有人身患疾病,监狱需要给他们进行治疗,这无疑又增加了监狱的经济负担。新刑法颁布之后,重刑犯人会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就不愿意进行劳动改造任务,所以监所工作人员需要推陈出新,改变劳动改造方式,同时还要照顾罪犯的心理,在此基础上避免更多罪犯产生轻生的心理。新刑法颁布以后,减刑难度的增大会冲击很多罪犯的心理,也就是会让他们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会产生很多轻生的念头,特别是无期徒刑或者是犯下比较严重罪行的犯罪分子,他们遇到新刑法颁布之后的法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很多罪犯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了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活下去了,他们就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这痛苦的生活,这就提高了监狱的自杀率,严重影响了监所的治安和氛围。(三)罪犯的违法乱纪现象会不断增加。很多罪犯在新刑法颁布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减刑无望,服刑的时间又较长,尤其是对于部分重刑犯而言,就容易产生很多消极的想法,想到自己还要在监狱里呆那么长的时间,想想自己的生活就觉得无聊,一方面会不想接受劳动教育改造工作,另一方面可能就会选择暴力解决问题,不仅和自己一起关押的罪犯打架,甚至还会和监所人员产生矛盾和冲突,还有一些高智商的重刑犯人会产生越狱的想法,这些因素都威胁着监所的安全,由于监所的自身条件有限,并且罪犯的人数过多,缺乏一定的措施改变罪犯,无法对很多罪犯更好的进行改造,罪犯在不断增加,罪犯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加,新刑法颁布之后,如何解决以上的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去主动应对。

二、监所工作的实际情况

(一)监狱储备警力严重缺乏,警察和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工作素质。我国的监所工作管理人员的意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新刑法颁布以后,很多警察和工作人员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在进步的社会,社会在进步,但是罪犯也会“进步”,他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缺乏安全意识,在出现紧急事故时,也没有较好的紧急预警方案。一旦出现比较严重的事件时他们无法及时处理和很好地面对;另外,由于监狱储备警力的严重缺乏,监狱内的警察人数不足,在很多时候也不能很好地处理监所内的事务,仅仅在处理值班工作这一块就出现了很多的漏洞和问题,排班时无法安排足够的人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别提让警察来处理监狱的其他事务了,警察人手不足,所以很多监狱警察在处理很多事情上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监狱警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由于人手有限,他们往往都是超负荷工作,对于身体以及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要知道,人在困倦或者是心理不舒服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会产生很多问题的,就比如易暴躁、易发怒,这就容易和罪犯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也会使得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管理工作;警力的不足就会导致警戒设施的设置不够完备,在新刑法颁布之后,很多重刑罪犯可能会产生越狱的想法,但是由于监所的各种设备常年没有进行更新,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就比如最基础的监控问题,监狱在新刑法颁布之后,就应该更新监狱的监控设备,安装全方位的监控系统,监狱的警报系统也需要进行更新和完善,避免出现严重的越狱问题。由于在监狱工作是一项比较严肃而且对人的身心压力也是具有严重影响的工作,相关部门应该对监狱的警察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监狱管理工作。(二)监狱管理人员对于新刑法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法制社会讲究法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法盲。新刑法颁布之后,不要说普通民众有没有了解相关知识,监狱的工作管理人员都不一定了解,由于监狱管理人员对新刑法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他们没有建立紧急事件的预案机制。缺乏对重大事故的判断能力以及处理方法,没有及时地更改和转变监狱的管理模式。比如对于监狱的改造方式的认识,新刑法颁布以后,传统方式上的劳动改造方式已经无法实现其原有的价值,也没有多少罪犯愿意继续进行原始的劳动改造,罪犯的心理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劳动改造方式往往使得罪犯产生厌倦心理。所以,监狱管理人员就需要对新刑法进行足够的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还要掌握罪犯的心理变化特点,更新劳动改造的方法和方式,这样才能解决罪犯们厌倦传统劳动改造模式的问题。

三、监所综合工作的侧重及本质方向定位转变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监狱设备,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以及工作素质。新刑法颁布之后,给监狱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随着监狱关押人员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可想而知,监狱内的安全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监狱需要对更新和完善原来的安全设备,提高监狱内部本身的紧急事故预警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监狱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更应该提高监狱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素质,监狱警察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身心在工作时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犯人,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个问题,在物质上,要给予监狱警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上一定的经济补贴,提高监狱内的食堂水平,保证他们在工作后拥有舒适的休息环境,另外在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方面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努力,要让他们接受定期的培训,同时学习西方的监狱管理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他们学会选择合理的管理方法,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工作,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保证他们能够以稳定的情趣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二)积极与社会外界沟通,拓宽监狱保外就医的渠道。为了减少监狱医疗经费的支出,监狱应该学会积极与社会外界沟通,应该充分利用外界的医疗资源,保证外界环境对监狱内的医疗支援,拓宽监狱保外就医的各种渠道。保外就医制度其实不仅对罪犯有利,还对监狱有利,因为外界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生都比监狱内更完备以及高级,能够及时保证拯救罪犯脱离危险状态,能够安慰罪犯家属的心理,同时也减少了监狱医疗经费的支付,降低了监狱的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高了国家以及法律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能够安抚罪犯以及其家属的心理,也让更多民众意识到相关部门是能够合理妥善解决罪犯的医疗问题,让民众对政府充满信心。新刑法颁布之后,在不知不觉中就加剧了罪犯老龄化的现象,为了能够使得监狱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和完成,同时也为了减少监狱内的医疗经费的支出,拓宽监狱保外就医的渠道是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三)监狱要对罪犯进行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工作。新刑法颁布之后,很多重刑犯人就会产生消极心态,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不再对生活充满希望,进行劳动改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还容易和监狱里的罪犯以及监狱工作人员产生冲突。因此在新刑法颁布之后,监狱要请来相关的心理辅导人员,对罪犯们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治疗,缓和罪犯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知道自己还被人关心着,这样才能降低监狱内的违纪概率,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监狱内的治安氛围。

查看全文

监狱教育改造分析论文

一、教育改造在监狱工作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劳动改造的强化与教育改造的弱化

劳动改造的强化与教育改造的弱化在经济社会中不是个别事例而是普遍现象。由于我国建国之初就确立了监企合一的制度,监狱既是国家刑罚的执行机构,又承担着企业生产的功能,更甚者还担负着建立一个小社会的责任。在当今社会,这一体制尚未改变,监企仍旧是一体,监狱仍旧承担着刑罚执行的职能和经济功能。这样一来,监狱除获得国家的部分财政支持外,还需由自己想办法解决另外一部分资金。而且在经济社会中,监狱企业还要上交一部分税收或利润。因此在这种直接利益的驱使下,监狱必然会重视监狱企业的效益,也就是注重罪犯的劳动成果。同时,由于监狱要向上级单位上交部分利润,上级单位对监狱的考核直接与此有关并且占大比例。那么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氛围。这样就必须强化罪犯的劳动,并且在对罪犯的考核时,同样以其创造多少劳动成果为重要依据。如此一来,劳动改造就被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所异化,劳动较强地发挥创造物质的功能,而改造的目的由此被冲淡,甚至于造成罪犯厌恶劳动的后遗症。可以认为强化劳动创造物质的功能,冲淡改造的作用,实际是在强化劳动的惩罚,也就是实现劳动的报应。根本上这与劳动改造的现代目的相冲突。

2、重视监管,轻视教育,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一方面对教育与监管的定位不准。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影响事件有两大因素:内因和外因,内因决定事件的发展方向,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监狱宗旨是“挽救人、改造人、造就人”,从这方面讲,教育改造矫正灵魂、攻心治本,是内因,监管改造重看硬守、规范行为,为外因。但部分人民警察在治标与治本的问题上思路不清,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监管稳定与教育改造的关系,认为只要监管不出现事故,教育改造工作只是监管工作的配角。为了稳定抓监管,忽视了教育工作的长效治本功能,因此,分析研究监管安全多,制定针对性施教措施少,使短期的稳定蒙蔽了人民警察的视线,导致狱内犯情动态复杂,长此以往,给狱内秩序稳定埋下了潜在的隐患。标本兼治才是确保监管秩序稳定、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治本之策。

另一方面民警的观念跟不上教育改造本身的步伐。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和部分人民警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思想上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强,习惯用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工作,对涉黑、涉毒、涉枪和“”类罪犯增多的趋势认识不足,对“80后”罪犯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不予重视,对近几年出现的“同性恋”、心理失调、心理障碍和心理变态的罪犯准备不足,致使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和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不佳。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干警从传统型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应对押犯构成的新情况,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上下功夫。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提升教育质量论文

监狱体制改革以来,监狱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监狱的硬件设施普遍有了改善,监狱民警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文明执法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却在执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出现了,那就是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是否也在跟随着监狱体制的改革而有了较大的提升?困扰着基层监狱民警心中的疑问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监管条件的改善,是否必然导致教育改造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教育改造与劳动改造和狱政管理一道,向来被作为监狱改造罪犯的三大法宝,当前监狱对罪犯的改造过程中,比较重视监管安全与稳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罪犯的劳动改造现场由室外向室内转移,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和规范,可是教育改造的质量问题,却由于自身的抽象性以及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试图分析当前教育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剖析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并根据科学发展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当前教育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

《监狱法》第三至五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监狱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等活动,受法律保护。”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既是监狱的权利,又是监狱的义务。监狱应当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管理制度,在上级机关的组织指导下,开展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活动。《监狱法》以及司法部出台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和《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纲要》对教育改造工作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监狱要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将曾经是小康社会建设破坏力量的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使之重新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可以说,当前的教育改造工作是在依法、有序、规范、探索的状况下开展的。然而,不可否认,教育改造工作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改造与劳动改造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冲突。

监狱体制改革之前,监狱为了生存发展,在特定的环节特别是在国家财政拨款远不能到位的情况下,监狱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效益,基本上都采用充分安排生产劳动时间尽可能让罪犯参加劳动,因此教育学习时间自然而然让位于劳动,即使劳动之余也会受限于生产任务的影响,尽管司法部反复以法律的形式对罪犯学习做了规定,但学习仍根本上谈不上效果。近年来,这些现象有所改变,但是,监狱对劳动改造的重视程度依然要高于对教育改造的重视程度。如监狱民警的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劳动改造现场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罪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劳动以外的教育,更惶论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教育改造与劳动改造之间的矛盾冲突,还体现在二者的绝对分工上。罪犯劳动改造时,不接受教育改造;主管教育改造的民警,很少综合考虑罪犯的劳动改造表现;罪犯的教育改造表现不好,不影响劳动改造的积分;罪犯只要劳动改造表现好,照样可以获得应有的表扬与奖励。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罪犯对教育改造与劳动改造的观点明显持有功利主义色彩,能够拼命地去获取劳动改造的积分,却放松法律、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上的学习,视教育改造为畏途,甚至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近年来,顽固犯、危险犯的大量存在,都是放松教育改造所造成的结果。

2、监管安全的重压制约了教育改造的长远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