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家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1 12:05: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困难家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困难家庭

家庭住房困难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查看全文

解决家庭住房困难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查看全文

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局、委、办:

为解决我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73号)精神,结合地区实际,现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工作和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2、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制定各县(市)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3、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统筹规划,细化目标,明确措施,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抓好落实。

查看全文

联系困难家庭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要求,结合省委“接地气、受教育、解难题、改作风”主题活动,现将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工作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自觉主动参与,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好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坚持突出重点,加大帮扶力度。本次联系的困难家庭由民政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重新确定,重点加大对特困家庭的帮扶力度。对纳入民政部门统计范围的特困家庭,全部安排党员干部联系,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坚持解决困难,完善救助机制。领导干部不得动用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倾斜个别困难家庭,要多从党员干部作风和政策层面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协调民政部门调整完善社会保障、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等制度,使困难家庭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二、参与人员及结对安排

查看全文

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意见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意见》(鲁政办发〔2007〕63号)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烟政发〔2007〕97号)精神,全面建立和完善高校、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重大意义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近年来对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相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通过预算安排、爱心捐助、结对帮扶等多种渠道,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部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教育;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救助;对****籍职业学生实行了补助等政策,有效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目前我区资助非义务教育段贫困家庭学生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办法和完整的资助政策体系。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资助面偏窄、标准偏低等问题愈发突出,资助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实施非义务教育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有利于减轻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有利于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原则,实施以政府助学金为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积极参与的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一)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查看全文

家庭住房困难户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查看全文

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意见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多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2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加大解决全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结合实际,现就加快我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居住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住房问题直接关系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全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对城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及改善农民工等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协调、合力推进,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力争在今后5年内基本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不断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二)以政府主导为重点,加快建立层次合理、形式多样、标准适当的住房保障制度。以廉租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式,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持房价基本稳定和住房供应结构基本合理。城市住房保障以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基本居住需要为目标,力争到****期末,使全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且住房困难的家庭,应由政府提供多种形式的住房保障;收入处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以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目前以购买或承租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今后随着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的扩大,逐步纳入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立法困难与策略

[摘要]当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提升和家庭教育功能弱化之间的矛盾化解,需要家庭教育立法的支持。家庭教育立法价值包括满足现实需求的社会价值和弥补现有法规不足的法制价值。立法困难是民众家庭教育法治观念淡薄、现有立法内涵范围过窄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低。建议以保障子女各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为立法宗旨,明确家庭、学校主体的权责范围,细腻型立法增强规定适用对象和内容的可操作性,关注弱势群体以保障受教育平等权。

[关键词]家庭教育法;受教育权;法律执行;立法价值

相关立法研究,[1]体现出新时代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进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教育缺失或失位问题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家庭教育法的制定有助于家庭教育规范化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章从家庭教育立法的价值出发,结合历史与当代家庭教育政策文本总结经验,找寻家庭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家庭教育立法建议。已有法律法规为制定家庭教育法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家庭教育主题的立法,是于1903年晚清政府颁布的《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2],这一定意义上开启了中国家庭教育法制化进程。把时间线拉近到当代,发现我国台湾地区2014年颁布了适用于地区的《家庭教育法》[3],且法律内容进一步把家庭教育的内涵广义化,指向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活动,并对相关职能机构职责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如何选择优先对象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大陆地区也有先行法规示范,如江西省2018年颁布了《江西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4],另外,重庆市、贵州省、山西省等省市也相继颁布适用当地的家庭教育相关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对本省(直辖市)制定家庭教育法规的目的进行阐释,规定了本省(直辖市)家庭教育法的适用范围、主管机关及其负责处理的事项,还包括明确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管理的相关机构团体和权责,家庭教育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等内容,这些都为我国整体上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家庭教育立法价值

家庭教育法应与其他法律一样,不能脱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而存在,另外,家庭教育事业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立法需要与时俱进,并在个人和社会不同价值需求主体间,寻求对立和冲突的权衡。新时期家庭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内外部形势、需求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家庭教育法的缺失与新形势不相适应,进一步明晰家庭教育立法价值有助于坚定家庭教育法律的制定立场,明晰立法的现实条件。(一)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的社会价值1.家庭结构变化使得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问题更为凸显高龄少子化社会到来,加之“全面二孩”战略的实施,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目前社会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趋势与二孩政策并行相互影响的局面,这对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动,实现“幼有所育”成为现实重要问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伴生出高龄化现象,从而催生大量的“四二一”家庭,这使得传统的金字塔型家庭结构模式发生了逆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倒金字塔型核心家庭数量的增加,社会中隔代教育现象更加普遍存在。另外,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幼儿三点半托管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会治理问题,这都是家庭结构变动导致的伴生产物,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家庭结构变化需要法律适应。立法保障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资源供给,是让更多家庭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的重要保障。2.家庭教育亟需指导和规范《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调查结果显示,温暖的家庭是学生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深刻反映了子女对家庭的依赖、重视及对家庭教育的期望。[5]目前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家庭教育表现出盲目性,亲子陪伴、学习辅导、氛围营造、校外培训参与“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广泛存在。另外,部分研究指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度不充分,即“丧偶式教育”等问题也十分突出,父母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胜过其他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显示出社会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非常强烈,亟需法律对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规范的指引、科学的评价。3.教育问题层出需要立法规制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恶性案件并不鲜见。2018年2月28日,广西河池大化发生韦某虐待女童事件;2018年12月2日,湖南省阮江市的泗湖山镇发生了一起一名十二岁男童吴某康由于不满母亲管教太严,持刀砍杀母亲的案件;同年12月22日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发生了广受舆论争议的殴打女童案件;同年12月31日,湖南省衡阳市的衡南县三塘镇发生一起一名十三岁少年罗某由于家庭纠纷锤杀父母的案件。诸如此类都在警示着相关法律的空缺。面对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恶性案件,一般会被认定是其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父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将未成年人教育失败的责任简单归咎于其父母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将未成年人接受家庭教育的问题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加以思考。法律一方面代表着国家意志,具有调节个人行为的规范作用和道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法律制定必须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最低标准。(二)弥补现有法规不足的法制价值家庭教育法立法前期的政策、规章、制度都是立法工作的重要探索和经验储备。通过分析现有的法律规章包含的家庭教育内容,发现我国家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家庭教育的价值旨归。1.现有法律法规主要强调父母教育子女的三方面义务首先,父母对子女要负监护责任。2017年颁布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职责范围:“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2006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的监护人必须为未成年人创造和睦、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依法履行监护的职责,保护好“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并明确了对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到被监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行为进行惩罚规定。[6]其次,《宪法》和《婚姻家庭法》中提出父母必须保障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父母有义务教育其子女,保证未成年子女依法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均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7],“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再次,父母要对子女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对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8]另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概言之,已有法律法规对父母教育子女的三方面义务包括了监护义务、保证子女受教育权的义务、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的义务。2.制定我国《家庭教育法》的法治价值法治是人类文明成就的标志,我国教育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下一步是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法,有助于建设法治中国。[9]按照现有法律法规单纯将家庭教育立法直接纳入到现有法律之中,这样的观点缩小了家庭教育法的范围。因此,亟待从高位层面、国家层面去入手制定家庭教育法,我们期待以一种专门的法律形式去进一步明确法律定位、法律职责,因为对家庭教育的管理体制与配套制度进行明确的界定,是提高当下家庭教育事业发展质量的根本手段,同时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概言之,家庭教育法所需要面对、调整和处理的法律关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涉及到的立法内容也很难为已有的某一类型的法律门类所完全包容,因而家庭教育法具有独立立法的必要性、独立的立法空间以及具有专门法典的属性。

二、我国家庭教育立法面临的困难

查看全文

家国务对家庭住房困难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查看全文

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意见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近些年来,我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城市住房保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廉租住房制度的覆盖面还不广,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仍然比较困难。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精神,现就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扩大廉租住房制度实施覆盖面和受益面,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逐步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加快形成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农民工居住条件改善等多渠道并举,多形式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目标任务。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基本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或租赁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完成现有旧住宅区的综合改造,多渠道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基本解决。按照这个目标,2008—2010年,全省每年保障廉租住房家庭1万户以上,每年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300万平方米以上。

二、加大廉租住房制度实施覆盖面和受益面

(三)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和对象。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要加快实施廉租住房制度,2007年底前,全省基本实现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廉租住房“应保尽保”。2008年起,将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到人均收入在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之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或3人以上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45平方米的家庭,在2010年底前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平均住房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住房价格水平等因素,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可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加快保障进度。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