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1 10:46: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苦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苦瓜

苦瓜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冬春苦瓜在海南的南部地区一般于9月至翌年2月播种,北部地区多在11月至翌年2月播种,宜采取苗床或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由于冬春季播种,常处于低温天气条件下,故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夏秋季播种,一般采取催芽后直播的方式进行。由于苦瓜种子壳厚,表皮还有蜡质,吸水较慢,因此要注意催芽方法。具体做法是:用50~60℃温水浸种10~15min,边浸边搅拌,待水温降至室温后再继续浸10~12h;然后再置于25~30℃下催芽,经过约48h后,即可发芽。若温度低,则发芽较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尚未发芽之前的种子,必须每天用清水擦洗1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种子发芽后,将其播到苗床或育苗钵中,并注意淋水,直至幼苗出土为止。

2定植

当苗长3~4片真叶时,再进行定植。定植应在气温稳定后进行,以避免在移植过程中,受到低温的影响而降低成

活率。冬春苦瓜由于生长期较长,一般植1.2~1.5万株/hm2即可,密度过大中后期反而生长不好,但也不宜植得太疏。如琼海和万宁等地方的部分瓜农,只植3750~4500株/hm2,这样的密度虽然使开花结果期延长,但前期产量却很低,效益同样也不高。因此,冬春苦瓜的种植规格,平棚架栽培以行距120~130cm,株距50~60cm为宜;“人”字架栽培一般畦宽200~240cm(包沟),双行植,株距60~70cm。夏秋季栽培,由于生育期短,株距宜密些,一般株距40~50cm,植1.8万株/hm2左右。

3田间管理

查看全文

温室苦瓜高效培植技术

[关键词]苦瓜温室栽培技术

一、选用适宜品种

选用具有早熟、抗逆性强、耐热、耐肥、抗病品种,如滑身苦瓜、长身苦瓜、汉中长白苦瓜、北京白苦瓜等品种。

二、整地、施肥

6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以上,三元复合肥25千克,深翻入土,并打糖整平。

三、育苗及苗床管理

查看全文

苦瓜栽培分析论文

1播种育苗

冬春苦瓜在海南的南部地区一般于9月至翌年2月播种,北部地区多在11月至翌年2月播种,宜采取苗床或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由于冬春季播种,常处于低温天气条件下,故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夏秋季播种,一般采取催芽后直播的方式进行。由于苦瓜种子壳厚,表皮还有蜡质,吸水较慢,因此要注意催芽方法。具体做法是:用50~60℃温水浸种10~15min,边浸边搅拌,待水温降至室温后再继续浸10~12h;然后再置于25~30℃下催芽,经过约48h后,即可发芽。若温度低,则发芽较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尚未发芽之前的种子,必须每天用清水擦洗1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种子发芽后,将其播到苗床或育苗钵中,并注意淋水,直至幼苗出土为止。

2定植

当苗长3~4片真叶时,再进行定植。定植应在气温稳定后进行,以避免在移植过程中,受到低温的影响而降低成

活率。冬春苦瓜由于生长期较长,一般植1.2~1.5万株/hm2即可,密度过大中后期反而生长不好,但也不宜植得太疏。如琼海和万宁等地方的部分瓜农,只植3750~4500株/hm2,这样的密度虽然使开花结果期延长,但前期产量却很低,效益同样也不高。因此,冬春苦瓜的种植规格,平棚架栽培以行距120~130cm,株距50~60cm为宜;“人”字架栽培一般畦宽200~240cm(包沟),双行植,株距60~70cm。夏秋季栽培,由于生育期短,株距宜密些,一般株距40~50cm,植1.8万株/hm2左右。

3田间管理

查看全文

苦瓜管理栽培论文

1播种育苗

冬春苦瓜在海南的南部地区一般于9月至翌年2月播种,北部地区多在11月至翌年2月播种,宜采取苗床或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由于冬春季播种,常处于低温天气条件下,故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夏秋季播种,一般采取催芽后直播的方式进行。由于苦瓜种子壳厚,表皮还有蜡质,吸水较慢,因此要注意催芽方法。具体做法是:用50~60℃温水浸种10~15min,边浸边搅拌,待水温降至室温后再继续浸10~12h;然后再置于25~30℃下催芽,经过约48h后,即可发芽。若温度低,则发芽较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尚未发芽之前的种子,必须每天用清水擦洗1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种子发芽后,将其播到苗床或育苗钵中,并注意淋水,直至幼苗出土为止。

2定植

当苗长3~4片真叶时,再进行定植。定植应在气温稳定后进行,以避免在移植过程中,受到低温的影响而降低成

活率。冬春苦瓜由于生长期较长,一般植1.2~1.5万株/hm2即可,密度过大中后期反而生长不好,但也不宜植得太疏。如琼海和万宁等地方的部分瓜农,只植3750~4500株/hm2,这样的密度虽然使开花结果期延长,但前期产量却很低,效益同样也不高。因此,冬春苦瓜的种植规格,平棚架栽培以行距120~130cm,株距50~60cm为宜;“人”字架栽培一般畦宽200~240cm(包沟),双行植,株距60~70cm。夏秋季栽培,由于生育期短,株距宜密些,一般株距40~50cm,植1.8万株/hm2左右。

3田间管理

查看全文

浅谈碧秀苦瓜特征特性及培育技术

摘要:阐述了碧秀苦瓜的特征特性,总结出一套适宜于贵州高海拔山区种植的棚架、高产、延晚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基肥、穴盘苗管理、裙膜移栽、搭隧道棚架、整枝牵蔓、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碧秀苦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贵州山区

苦瓜又叫锦荔枝、凉瓜、癞瓜等,属葫芦科苦瓜属,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苦瓜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也相当高,有明目清心、养血滋肝、润脾补肾、清暑降热的功效,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食疗蔬菜,具有“药用蔬菜”之称[1]。另外,从苦瓜中提取的一些活性蛋白质,如苦瓜素和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质等具有抗突变、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1,2]。随着人们对苦瓜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逐步了解,喜食苦瓜的人越来越多,苦瓜已成为一种高档次的大众化食用品种。目前,贵阳市苦瓜以常规栽培为主,集中在6~7月上市,常规苦瓜种植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夏冬季节消费需求。2005年南明区农业水利局从四川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引进杂交1代苦瓜品种碧秀,进行棚架栽培试验成功,经过多年示范种植,表明碧秀苦瓜适应于贵州高海拔山区种植[3],通过裙膜移栽、搭隧道棚架等配套技术,4月中旬移栽,7月初开始采收,10月中下旬采收结束,采收期到达100d左右,实现淡季时有新鲜苦瓜产品上市。现将棚架、高产、延晚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碧秀苦瓜较耐高温,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光不耐阴,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光照不足,易造成落花落果。喜湿不耐涝,土壤积水易烂根,生育旺盛,结果性好,果实大,腰身较丰满,果长25~40cm,横径6.0~8.5cm,单果重约580g,肉厚,苦味适中,皮色白美,肉质脆嫩。2009年在永乐乡连片种植13.3hm2,平均产量达67.5t/hm2,产值10.5万元/hm2以上,最高产量达到96.75t/hm2、产值23.25万元/hm2,创贵阳高海拔地区高产历史纪录。

2栽培技术

查看全文

苦瓜栽培管理论文

1播种育苗

冬春苦瓜在海南的南部地区一般于9月至翌年2月播种,北部地区多在11月至翌年2月播种,宜采取苗床或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由于冬春季播种,常处于低温天气条件下,故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夏秋季播种,一般采取催芽后直播的方式进行。由于苦瓜种子壳厚,表皮还有蜡质,吸水较慢,因此要注意催芽方法。具体做法是:用50~60℃温水浸种10~15min,边浸边搅拌,待水温降至室温后再继续浸10~12h;然后再置于25~30℃下催芽,经过约48h后,即可发芽。若温度低,则发芽较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尚未发芽之前的种子,必须每天用清水擦洗1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种子发芽后,将其播到苗床或育苗钵中,并注意淋水,直至幼苗出土为止。

2定植

当苗长3~4片真叶时,再进行定植。定植应在气温稳定后进行,以避免在移植过程中,受到低温的影响而降低成

活率。冬春苦瓜由于生长期较长,一般植1.2~1.5万株/hm2即可,密度过大中后期反而生长不好,但也不宜植得太疏。如琼海和万宁等地方的部分瓜农,只植3750~4500株/hm2,这样的密度虽然使开花结果期延长,但前期产量却很低,效益同样也不高。因此,冬春苦瓜的种植规格,平棚架栽培以行距120~130cm,株距50~60cm为宜;“人”字架栽培一般畦宽200~240cm(包沟),双行植,株距60~70cm。夏秋季栽培,由于生育期短,株距宜密些,一般株距40~50cm,植1.8万株/hm2左右。

3田间管理

查看全文

试探苦瓜青椒大棚混合种植特性

摘要:介绍了大棚青椒、苦瓜间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棚;青椒;苦瓜;间作;栽培技术

大棚青椒苦瓜间作栽培,前期苦瓜苗期长,不影响青椒的生长,中期(5月以后)又可利用苦瓜来为青椒遮荫,后期撤棚膜以后大棚骨架可成为苦瓜的支架,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大棚夏季高温的闲置期,提高了对光能、土地和大棚设施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是值得推广的一项高效种植技术。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青椒选用耐寒抗病品种,如早杂2号或寿光羊角黄;苦瓜宜选用主蔓结瓜节位低、丰产优质、抗病品种,如力昌大顶苦瓜、长白苦瓜等。

二、培育壮苗

查看全文

苦瓜产加销体系建设汇报

一、项目的基本概况根据沪农开办(2009)12号《关于**区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一般化经营项目计划的批复》的精神,我镇“林木村杰”苦瓜产加销体系项目建设任务,自2009年下半年起动工,至2009年上半年结束,总投资金额949.86万元。我们按照上级关于农业综合开发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前期充分调查、规划设计、勘察的基础上,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计划内各项建设任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区农委、区财政及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关心下,镇农办、镇财政、镇工业园区管委会的通力协作下,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展,已初步建成符合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林木村杰”苦瓜产加销体系。也大大提升了企业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并获得了中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中心、“中国名优产品”等荣誉称号。还被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GICO)评为“国际绿色生产企业”。

二、工程完成情况

我镇2009年度“林木村杰”苦瓜产加销体系项目建设计划的完成情况是:

1、土建工程全面结束。包括如下:

(1)生产车间(A)976.4平方米。

查看全文

苦瓜和尚画语录艺术哲学思维

清初画家石涛的画论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在中国绘画史、中国艺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依然受到美术界及美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一著作,已经有不少校注本出版,一些美术史著作对它有不同程度的介绍与评价,关于它的研究文章也相当多。但是,由于《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下简称《画语录》)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已有的研究著作难以尽述其奥妙。本文拟从绘画艺术与哲学思想的关系切入,对其艺术哲学思想略作探讨。

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本原论

石涛(1642~1707)本名朱若极,出身于明朝宗室,出家为僧后释名元济或原济、道济,号石涛、清湘老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等。他经过明清易代的动乱,历尽人生坎坷,内心的复杂情结与痛苦烦恼化为沉重的隐痛,在佛学禅理中寻求彻悟与解脱,对于社会、历史、人生与艺术都有深刻的思考。佛学中蕴涵的丰厚哲学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互相交融与参证,使石涛的思想达到相当高的理性层次,他对于绘画的本质规律、实践法则、鉴赏标准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在《画语录》中,其绘画理论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辨特色。石涛最著名的观点一画论,即是哲学意义上的本原论。本原是哲学名词,指万物的根源或元素。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等人早就有关于世界本原的论述。中国古代《管子•水地》一篇中也有本原一词:“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1]147石涛的《画语录》论述了绘画的本原问题,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绘画理论的基本问题。该书开篇《一画章第一》首先明确提出一画的概念并作了阐释:“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①关于“一画”的含义,有关研究论著都有较详细的解说,其中也有分歧意见。仔细品味“一画”的概念,大体应当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认识。一是从直观的和具象的层面来看,一画当是指一根造型的线条,这是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元素;二是从抽象的和内在的层面来看,一画当是指绘画艺术的本体生成意义,即是说,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一种形式,绘画的发生和人类的其他各种文化活动一样,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石涛把一画定位为“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显然不是单指绘画一门,而是要抽绎出人类各种文化创造的共性,并探讨其本原与规律。《画语录》论画,首先即着重强调绘画者必须对于一画的含义有深刻的解读,从绘画者的主体地位明确由一画而生成的各种法则。“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指出“我”(绘画主体)和“法”(绘画法则)的主从关系,从艺术生成的本原的角度明确创立与掌握法则的重要性。之后又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这是说绘画者明白了一画的道理,应用于绘画实践中,就能够得心应手,达到纯熟的境界。该章最后说:“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这里以总结的语气,指出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明确一画之法,做到这一点,万物就可以用绘画来表现了。石涛自谓“吾道一以贯之”,再次强调他的绘画理论不过就是用一画贯穿始终,可见一画论在《画语录》中是纲领性的基本理论。除了第一章之外,该书其他各章中也多处用一画论阐述相关问题。《了法章第二》中说:“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这里讲述绘画者有时会被绘画的法则所障蔽,也是因为对于一画的道理不十分明确,并且说“画道彰矣,一画了矣”,指出绘画的理论彰显,一画的内涵就得以明了,由此可知一画论是画道中破除障蔽的法宝。《尊受章第四》讲述尊受问题时说“夫一画,含万物于中”,再次强调一画是蕴含万物于其中的普遍真理。《运腕章第六》讲述绘画过程中运用手腕的问题时说“一画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是说一画的道理在绘画与书法的一笔一画具体操作时,都是能够接触到的常识,对于绘画的技术与技巧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缊章第七》在论述绘画表现主题的问题时说:“辟混沌者,舍一画其谁耶?”该章名为“缊”,此词取自《易经•系辞下》中“天地缊,万物化醇”句,意指天地初开时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状态,用作表述绘画理论的概念,则指作画之前墨附于笔上交互作用的状态。“混沌”一词则是取自《易经》的纬书《易乾凿度》中的一句话:“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或作沦)。”[2]卷上混沌原指天地开辟之前的元气状态,用作表述绘画理论,则指作画之前笔墨一体的状态。由此笔墨未分时的缊、混沌之状,运作起来成为一画,绘画便开始了,这是对于绘画生成的本原论最生动、最形象的解释。该章又说:“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缊,天下之能事毕矣。”意思是说,从一画开始,以至于千画万画,于是就形成一幅整体统一的绘画作品,明确了这一点,关于绘画的道理就通晓明晰而无障无碍了。这一章的内容是对于第一章所述纲领的重要阐释和补充,更完整地表述出关于绘画的本原论。以下各章论述绘画的各种具体技术问题,也总是提到“一画”。《山川章第八》论述绘画应当师法自然的问题,说“我有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皴法章第九》论述皴法技术时,说“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一理才具,众理附之。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山川之形势得定”;《远尘章第十五》论述绘画要超脱尘俗之见,说“画乃人之所有,一画人所未有”;《兼字章第十七》论述绘画与书法相通的本质,说“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也”;《资任章第十八》论述画家所凭借的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又说“以一画观之,则受万画之任”。以上从各章中对于一画的进一步论述,可知在《画语录》中,一画论是贯穿于全书的理论基础,是石涛画论的精髓,也是认识和掌握绘画的各种具体理论的关键所在。一画论所表述的绘画本原论,从哲学渊源上看是来自儒家的宇宙生成本原论。儒家经典文献中对于天地生成的理论,就常用“一”来表述。《礼记•礼运》篇云:“是故乎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孔颖达疏云:“必本于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3]1426所谓“大一”即“太一”,《淮南子•诠言训》云:“洞同天地混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4]1270儒家的天地生成理论在古代文化思想中具有权威性,成为古代中国人认同的解释。传说伏羲氏创作八卦,八卦的基本符号就是与“一”字相同的短线。八卦的第一卦为乾卦,代表天,乾卦的第一画是一条较长的短线,因此后世有“一画开天”的说法,这是石涛提出一画论的直接来源。《吕氏春秋•大乐》云:“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5]642这是用天地生成理论解说音乐的生成,而石涛用此解释绘画的生成,或许也是借用了《吕氏春秋》的观点。孔子对自己的思想体系进行概括说“吾道一以贯之”[6]39,朱熹说“至微之理,至著之事,一以贯之”[7]卷六,而石涛自谓“吾道一以贯之”,显然是受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朱熹的思想影响。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关于宇宙生成的理论和儒家相近,也是认为万物皆生于一。《老子》说:“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里的“一”指“道”的精髓与内核,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又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8]5,即是以“一”来解释万物生成的本原。王弼注《老子》时,在这里指出“万物万形,其归一也”,概括了老子所谓的“道”与“一”之间的生成与回归的关系。《庄子•知北游》篇中论及本根问题时说:“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9]62石涛《画语录》中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其思想与词语皆来自老庄的著作。同时,由于石涛皈依佛门,佛学中关于“一”的某些论述更是他提出一画论的理论源头。唐代高僧玄奘结合中国文化阐释佛教经典,创立华严宗佛学学派,常使用“一”与“多”的概念,其中说“一即多,多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民间刻本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初发心菩萨功德品第十七》说“一功中知一,一中知一切”;《如来发现品第三十》说“一音中出无量声”;《入法界品第三十九》说“一一尘中出一切世界”等。这里的“一”与儒道两家关于万物始于一的认识有密切关系。因此,石涛的一画论,是把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中本原论的观点加以融汇,并创造性地结合于绘画理论而提出的新见解。

二、先受而后识:认识论

认识是指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是哲学范畴的基本问题。在世界哲学史上,关于认识论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当代哲学界的共识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从物质到意识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反映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上,则是认为人的一切艺术创造成果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的产物。《画语录》提出了受与识的概念,并阐释受与识的关系,这是石涛关于绘画的认识论的重要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征。《尊受章第四》云:“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所谓“受”,指人的直接生理感觉,如耳可听其声,目可辨其色,鼻可嗅其味,皮肤可触知冷热软硬质感等。所谓“识”,指人在感触外界事物之后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如认知事物的名称、属性及事物之间的联系等。先受而后识,即是从物质到意识、从感性到理性、从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过程,这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石涛接着强调“识然后受,非受也”,意思是说,如果颠倒受与识的次序,先有主观认识,后到客观世界中去验证,那就不可能是正确的感受。石涛这种先受后识的认识论观点,显然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是具有科学性的哲学观点和艺术观点,因而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该章又说:“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这里,石涛指出古代那些圣明哲人常常是凭借已有的认识来扩大或提高他们的感受范围,又综合其感受来发展其理性认识。其实,不仅是圣明哲人,一般的人也往往是如此,这可以说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共性特征。这里也指出小受小识的问题,说:“不过一事之能,其小受小识也,未能识一画之权,扩而大之也。”意思是说,仅能感受和认识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只是小感受和小认识,未能达到全面和深入的程度;因为没有充分理解一画论的权变及运用功能,把认识能力进一步扩大。这里,石涛又把认识论和本原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用该书首章中确立的一画论的观点进行分析,说“夫一画,含万物于中”,指出一画论既然是普遍真理,它对于先受后识的认识论也具有指导意义。从事物的本原的层面感悟事物的性质与联系,原有的认识便能得到进一步深化,上升到更高的理性的层次。接着,该章又结合绘画的创作实践,具体说明先受后识的认识过程。“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意思是说,在作画的时候,画面用墨迹来进行点染描绘,墨迹是靠笔的运动体现出来的,笔要靠手腕的动作来驱使,而手腕靠心(大脑)来指挥。这个连续运行的过程,如同天以寒暑雨露催生万物,地以土壤水肥长成万物那样,按照其中固有的规律完成画作,是绘画者的综合认识实现的过程。这里有绘画者对于所要表现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的认识,有对于所使用的笔、墨、纸等物的性质的认识,也有对于使用这些工具的技能与技巧的认识,因此,绘画作品就是绘画主体的“受”的综合表现了。石涛所描述的绘画过程,既反映出绘画者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反映出绘画者的已有认识成果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进行艺术再现的过程,从哲学意义的认识论层面反映了绘画过程的本质。石涛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尊受”的重要观点。“贵乎人能尊”之“尊”,有尊崇、推重之义,即绘画者必须重视自己的客观感受。“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这是石涛关于绘画认识论的一条重要见解。绘画者对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不重视,是抛弃自我宝贵的东西;得知一些作画的方法而不知道结合自己的感受灵活运用,那是束缚自我手脚。这里受到作者批评的一些现象,是对于绘画艺术的正确认识论的背离,是应当引以为戒的。因此,该章中又进一步指出,“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强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绘画者对于所画对象及相关事物的感受,一定要视为至宝,谨守莫失,并且要在绘画实践中运用这些感受,使这些感受不被外界的不利因素打断,也不因自己的主观意念而停止或改变。这里的见解是非常可贵的,它强调绘画者的主观认识能力和认识成果,强调主体的认识对于绘画实践的重要性。认识论是哲学理论的基础,尊受观是石涛艺术哲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其绘画理论的思想精华。在该章中,又引录《易传•象传》中《乾》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加以总结。这句话的原意是说天道的运行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君子也应当像天之运行一样,不懈地努力,不停地奋斗。在此,其含义是说人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绘画者对于自然界及万事万物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绘画的艺术境界也是没有边际的。因此,从事绘画艺术创造,就应当遵从这一认识规律,不断地观察新的事物,不断地进行思考,认识新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然后不断地进行艺术创造。

三、蒙养之灵与生活之神:实践论

查看全文

有机肥对蔬菜产值影响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I】。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全世界所增加的作物产量中的一半是来自化肥的施用。由于蔬菜作物具有根系浅、根系吸收能力弱、喜高肥水、奢侈吸收等营养特性B】,且生产周期短,施用化肥增产效果明显,但过量施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34】。198卜2005年,中国化肥用量增加了3.8倍,化学肥料利用率低,流失严重【5I。过量施肥不但造成作物产量的降低,还可能引起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也不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陋I。食品中的硝酸盐含量与氮素化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过量施用氮肥导致蔬菜硝酸盐累积,影响人体健康p’7l。以往研究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作物生长的效果较好Is-g],并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协调平衡养分供应,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机无机配施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减轻农业化肥浪费、改良环境质量均能产生有益的影响,不同的有机无机肥配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研究选择珠江三角洲高肥力菜地,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单施化肥、化肥减量及配施有机肥)对连续种植的不同种类蔬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试图寻找出能够协调蔬菜产量和品质、维持土壤养分基本平衡、降低施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合理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为优质蔬菜,无污染、可持续生产提供合理的掩肥技术和相应的理论依据。

l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点基本概况本试验于2009年10月-2011年1月在广州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义沙村(22044’40”N,113。29‘51”E)进行。试验地所在区域为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平均年降雨量1647.5mm。试验开始前土壤耕层主要理化性状如下:pH6.28,有机质含量为18.11g/kg,全氮和全磷分别为1.8g/kg和13.74g/l(g,铵态氮为21.70mg/kg,速效磷为2.05m/kg,速效钾为56.89mg/kg。

1.1.2供试蔬菜作物本试验选择连续种植的3种蔬菜作物,包括黄瓜、苦瓜、甘蓝。黄瓜(Cucumissativus)品种为‘园丰二号’,由山西省夏县园丰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3月28日种植,2010年6月11日收获。苦瓜(Momordicacharantia)品种为‘玉船二号’,广东省地方品种,2010年6月23日种植,2010年9月23日收获。甘蓝(BrassicaoleraccavaLcapi细ta)品种为‘京丰一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2010年10月18日种植,2011年1月16日收获。

1.1.3供试肥料化肥使用挪威复合肥,纯N、P、K含量均为15%。有机肥为广州市良田肥业有限公司的精制有机肥,其中总养分≥4%,有机质≥30%,纯N含量为3.5%。化肥(chemicalfertilizer)用CF表示,有机肥(organicmanure)用OM表示。试验中施肥量、有机肥和化肥的用量以纯氮量进行计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