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1 10:07: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跨越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跨越发展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这是我省旅游发展的一次动员大会、誓师大会,对于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借此机会,我就加快旅游发展、做好当前旅游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面对新形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人由单纯的物质消费追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双重消费追求,由此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不仅为国内各方高度重视,而且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旅游已成为一种世界的潮流,谁抓住了先机,谁就会占据主动、占据优势,谁就赢得市场。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数量多、开发价值极高、潜力巨大,相当部分资源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旅游产业要素基本成熟,正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格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我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全省GDP总量的比例,20****年要达到10,2010年要达到15以上,建成全国旅游经济强省。20****年我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80.2亿元,己相当于全省GDP总量的7·8,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我省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列入全省六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措施,在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和八届二次全会上,提出了旅游业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在省政府领导分工申,明确由分管旅游工作的副省长既抓旅游发展,又管投资建设,以便围绕旅游发展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今年非典疫情出现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非常关心旅游业的恢复发展。5月底,张申伟省长、蒋巨峰、王怀臣副省长亲自到省旅游局看望慰问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研究应对非典、抓好旅游恢复发展有关问题。6月上旬,省委召开旅游发展专题会,专门听取省旅游局工作汇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张学忠书记亲自主持研究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会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调整充实了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了省旅游局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的职能;启动了五大旅游区和九环旅游线规划投资14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立了四川旅游大学筹备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四川旅游大学筹建和实施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及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全省旅游行业的同志们倍受鼓舞,极大地增强了抓好旅游工作的信心。当前,各级政府抓旅游发展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各有关部门主动配合,积极为促进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全省上下团结一心谋发展,倾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为我省旅游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我省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非典过后,国内旅游呈现强劲反弹,国际旅游逐步升温,我省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新高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党和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三个转变",促进我省旅游业在现有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发展,努力实现四川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
精准扶贫跨越发展研究
[摘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已处于一种瓶颈的状态。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跨越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为例,介绍其精准扶贫的机制和模式,通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发现目前扶贫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精准扶贫工作跨越发展的有效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跨越发展;三明国家
扶贫改革试验区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为艰巨的任务。扶贫改革试验区是扶贫工作的先锋队,推进扶贫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对于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选取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该地区精准扶贫改革的模式和机制进行分析,获取可供其他贫困地区借鉴学习的有效经验。同时,在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调查的基础上,多维度的分析了该地区的主要致贫原因,深入研究了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精准扶贫工作跨越发展的有效建议和对策。
一、扶贫相关理论
(一)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关于贫困问题的界定,最早可追溯至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分别从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贫乏论对贫困进行阐述。随后,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也提出贫困是不可避免的,贫困者贫困的原因是其自身导致的。直至19世纪末期,英国的经济学家朗特里(1901)最先提出贫困的概念,他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陷入了贫困之中”。[1]当时,贫困问题没有收到重视,缺乏理论基础。直到20世纪中期,贫困问题逐渐受到关注。1960年奥尔辛斯基通过计算得出贫困线,提出如果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就处于贫困。1967年经济学家FuchsVictor提出相对贫困的概念,随后英国经济学家唐森德对相对贫困的含义作了更为详细的阐述,认为贫困是相对的,所以只要收入差距存在贫困就不可能彻底消除。[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银行对贫困的定义不断补充,其定义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贫困不只是指物质匮乏,同时还包括低水平的教育与卫生、面对困难时的脆弱性及需求表达困难和缺乏影响力”。[3]界定了贫困问题以后,国内外学者进一步思考了贫困成因问题。舒尔茨(1960)提出贫困的产生是由于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足。诺贝尔经济奖的得主阿玛蒂亚(1981)把产生贫困原因归结于不平等的享受权利的现状,权利与分配的矛盾致使出现了贫困的现实。[4]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2006)把贫困归结为是社会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在总结上述原因的基础上,国内外经济学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舒尔茨(1968)认为要解决贫困问题要实行最低工资和农产品价格支撑,并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公共投资。世界银行(1990)提出,采用机会和能力组成的政府干预战略,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谋生机会的同时,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贫困人口的谋生能力。[5]Ra•Gaiha(2000)提出,反贫困有四种干预形式:一是推行最低工资、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工程、三是信贷干预、四是政府保险计划干预。尼尔森(2004)探讨了扶贫机制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认为要动态掌握贫困信息,这点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开展尤为重要。[6]李小云(2005)认为,参与式扶贫理论对于我国的扶贫开发路径的选择具有启示作用。[7]张巍(2008)认为政府主导的农村扶贫工作更需要有农户的参与。[8]余明江(2010)认为:“我国农村贫困是一个制度性原因,应该在扶贫开发中引入市场,形成政府—市场的双导向反贫困机制。[9]上述解决贫困问题的对策较为宏观,缺乏微观层面的相应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扶贫的效果有待考察。针对于此,精准扶贫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二)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2013年11月3日,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强调扶贫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并指出“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明确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开发办发[2014]30号)和《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24号)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全国正式启动实施。从2014年我国正式提出精准扶贫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研究成为众多专家关注的重点内容。关于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庄天慧等(2016)认为精准扶贫的内涵主要表现为扶贫"对象—资源—主体"精准、扶贫"目标—过程—结果"精准以及"微观—中观—宏观"的不同扶贫层级精准。[10]梁土坤(2016)就精准扶贫的内涵提出,差异性是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系统性是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发展性是精准扶贫的本质属性、托底性是精准扶贫的政策底线。[11]王介勇等(2016)认为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政策的内容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项内容。[12]明确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后,相应的学者进一步发掘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黄承伟,覃志敏(2015)认为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13]陈春祥(2016)认为黔西北山区目前的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精准扶贫机制依然不够完善,存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和精准扶贫各要素之间整合不到位的情形。[14]精准扶贫的实施对策。邓维杰(2014)认为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应该尽早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的贫困普查,对贫困村实施分类管理,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融合的贫困户识别和帮扶机制。同时,购买独立第三方社会服务来协助和监督整个过程。[15]王国勇、邢溦(2015)提出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进行精准化扶持,使精准扶贫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得以有效运用,实现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16]国内外研究者在贫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实施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扶贫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依旧没有彻底解决。不论是政府扶贫亦或企业产业扶贫,扶贫成效均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国家选取了一些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特色的贫困地区作为改革的试点,以期这些试验区的经验和做法对其他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现有扶贫现状分析
集邮经理跨越发展感悟
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加强队伍建设,是邮政企业实现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首先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素质过硬、求真务实、勤政廉政的领导集体。我们要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增进团结和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协调沟通机制,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我们要转变工作作风,清醒地看到邮政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还不平衡,效益还不稳定。因此,对邮政的今天和明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还需要全州邮政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同志,要继续发扬拼劲和闯劲。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从邮政这个实际出发,既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又要充分考虑建设现代化邮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解放思想,是永无止境的,思想观念,也要常变常新,而且思想解放并不能一劳永逸,观念更新也不是一蹴而就。只有把解放思想当做是一项长期任务,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才能为邮政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我们要以解放思想为原动力和突破口,推进改革发展进程,破解改革发展难题。解放思想要培养四大品质。解放思想,要始终保持强烈创新的良好愿望,形成改革的风气、开放的风气、竞争的风气、创新的风气;始终保持容纳创新的宽广胸襟,形成善于创新、锐意创新的风气;始终保持创新的良好本领,形成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提高工作本领;始终保持创新的巨大勇气,形成敢于创新,大胆创新、争先创新的风气,克服怕出乱子、怕犯错误、怕担风险的思想。
解放思想要树立三种理念。一要树立敢于率先突破发展的理念。二要树立捕捉机遇、抢抓机遇、创造机遇的理念。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有利东风,我们要善于调查研究,捕捉各方信息,透过现象,捕捉机遇,加快发展;要抢抓机遇,用好用活政策,尽量与当地党政机关多沟通,争取更多的发展推动力;要创造机遇,善于争先创优,善于发现优势,打造优势,利用优势,开发优势,把优势当作发展资源来经营,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不求形式,只求实效;不求表扬,只求特色;不求独树一帜,但求多点开花。要用现业集邮公司的业务开发经验带动各县市局的定向邮品开发和企业形象年册业务。三要树立长远眼光、共赢共荣、包容发展的理念。只要有利于推动突破发展,有利于加快突破发展,有利于率先突破发展,都可以为我所用,在各县市局的定向邮品开发业务上坚持给予引导、鼓励、支持。使我局定向邮品业务与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达到双赢。
在学习中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做到既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又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尤其是要突出抓好重点业务、亮点业务的快速发展。既注重总量,又兼顾结构;既注重规模,速度,又重视质量、效益;既注重企业增强实力,又关注员工提高收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推动改革,深入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必须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集邮专业的改革走在了全疆邮政前头,目前已经显示出了率先改革带来的优势。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全州集邮专业全面实施改革进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集邮专业发展机制,以集邮专业牵头,促进邮政邮务类业务更好更快发展。
重长远,打基础,坚持技术创新,提升长远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近几年,邮政集邮公司依靠自身努力和集团公司的支持帮助,在业务收入上有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州集邮市场一直比较低迷,各县市局定向邮品开发得不到发展等种种因素制约了集邮业务加快发展的步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优先保证这些关系到邮政核心竞争力提升和长远发展的项目,坚持科技兴邮战略,走信息化发展道路,推动传统邮政的转型和腾飞。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目前,邮政经济增长的手段还比较落后,方式还比较陈旧,邮政收入增长中还有不少是通过外延扩张实现的,全员营销方式仍普遍存在。为此,必须积极转变邮政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由规模扩张型向效益质量型的转变。要转变混业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专业化经营和管理,推进市县一体化进程,优化设计管理流程、生产流程、业务流程,加快内部信息的有效传递,不断增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响应客户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努力构建和谐企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如何凝聚创造性,调动积极性,发挥主动性,是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健全权益保障体系,不断满足员工物质利益需求;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满足员工民主管理需求;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满足员工职业发展需求;构筑有效激励机制,满足员工价值体现需求;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满足员工竞争能力需求;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满足员工精神理想需求。只有形成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优化生产经营关系,激发劳动者活力,保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跨越发展工作报告
各位常委,同志们:
我受市工商联(总商会)十一届一次会长会议委托,向大会报告十一届一次执委会以来的工作,请予审议。
市工商联(总商会)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今年1月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新一届领导班子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团结带领广大会员,按照市委“好中求快、全面突破”的要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在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主渠道作用、重要作用、助手作用和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换届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以换届为契机,富有成效的开展表彰、宣传先进典型系列活动
积极培育推荐各类先进典型。在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与相关部门共同表彰了**年度百名以商引商、品牌争创、项目发展等方面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典型,受表彰的先进企业和个人受到了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勉励。与市委统战部等五部门组织开展了市第二届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活动,钟慧娟等20位优秀建设者受到市政府表彰。参与市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优秀纳税大户、优秀企业家推荐评选工作。推荐副会长萧伟、徐新建当选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推荐恒瑞医药、天明机械、君臣实业、汤沟酒业等四家企业荣获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称号;推荐副会长卢明立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据不完全统计,经各级工商联积极推荐,上半年共有47家民营企业和32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受到市级以上的11个项目79个(次)表彰。
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
怎样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今年12月13日,市委书记刘宏建在市委学习会上明确指出,南充要“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回眸南充多年发展历程,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培育不够,是为发展的“软肋”;市委立足南充实情,高瞻远瞩,提出南充要在丝纺服装、石油化工、商贸服务、农产品加工等有优势、有基础、有竞争力的产业上下功夫,集中发展、重点突破,努力把资源优势转为现实生产力。
丝纺服装产业要整合资源、加强技改、打造品牌。南充自古就有栽桑养蚕的传统,又获“中国绸都”美誉,客观上讲,丝纺服装产业既有一定规模的原料基地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又有成熟的产业工人和管理人才优势。做大做强丝纺服装产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充分调动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善“散、小、乱”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成传统丝纺服装产业的升级换代。
石油化工产业要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能扩张。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石油化工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49.59亿元,同比增长43.55%,成绩可喜。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深刻背景下,我市炼化企业“老大”南炼化工总厂还要加大重催技改力度,促成燃料乙醇项目建成投产,生物柴油项目开工建设,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同时,推动宏泰生化、兰天化工等一批企业的技改扩能,力推甲醇蛋白、低碳混合醇、乙炔等一系列产品,以此做大做强我市石油化工“蛋糕”。
农产品加工业要建好基地,培育龙头,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南充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条件好,但由于产业链短、产品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以致大量的低端产品缺乏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市要改变手工作坊式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以龙头带动、基地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延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农工互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商贸服务业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引导,提升档次。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6年全省前4位,商贸服务业规模大、人气旺、商机浓,辐射周边3000多万人口。在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形势下,壮大商贸服务业,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划商业布局,在商业网点的建设和品牌商贸企业的打造上要加强引导,以提升南充商贸服务业的整体档次和水平;要建立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体系,有力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而很好地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共融。
与此同时,南充要加快培育壮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推动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产业快步发展,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增强南充的整体经济实力,牢固奠定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经济跨越发展思考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实际,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新路子,开创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年,全镇完成地方国内生产总值15.2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0.37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强乡镇第4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引才机制,用政策聚集人才
**镇以建陶为主导产业,在建陶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没有人才、缺乏技术曾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惨痛的教训。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格局,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此,镇党委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终确定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一是组织带动。镇党委成立了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制定了全镇人才工作的发展规划、发展措施及工作重点,将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党政成员、机关干部和各村,构建起了以镇党委统揽全局,人才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各村、各部门和用人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二是政策拉动。建陶企业能否生产出品质高、质量优的高档次产品,关键在釉料的配制和瓷砖的烧成等关键环节,而这些关键环节的技术人才正是我们缺少的。为引进这方面的高级人才,我们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镇关于引进专业人才的实施意见》,对引进人才在住房、薪金、子女入学、配偶工作、进修学习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措施。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推行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人才柔性流动制度,大大激发了高层次人才来**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在镇上制定政策的同时,我们鼓励企业根据各自情况制定更加优惠的措施吸引人才。山东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以月薪2-3万元的条件,从台湾、上海等地引进多名高级技术人才,给公司带来了世界领先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加快了企业发展。三是重奖促动。自**年开始,镇党委、政府每年都拨出10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励轿车、笔记本电脑等形式,给那些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和为人才队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重奖。广东客商麦满锡在引进项目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才和技术,连续两年受到重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宽松优惠的政策措施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截至**年,全镇各类科技人才已经达到1327人,其中,应聘的专家教授3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市拔尖人才96人,管理、营销人才1186人。皇冠、亚细亚、东鹏等公司80%的技术管理人才是引进来的。
二、搭建发展平台,用事业成就人才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搞好人才工作,必须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成长发展的大平台,进而形成吸引、集聚高层次建陶人才的“洼地”效应。为此,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园区和骨干企业发展,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的平台和载体。一是加快园区建设。近年来,我们一直探索“市场拉动产业、产业支撑市场”的互动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了淄博建陶生产基地、**建材城,产业市场基础初步形成。淄博建陶生产基地入驻企业近200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近2000名;**建材城已发展成为占地300亩,拥有经营业户2000余户,从业人员1万人的大型建材专业市场。雄厚的建陶市场成为人才创业、展示才能的助推器和主阵地。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抓好“两城一中心”建设,积极培植壮大产业市场,全力构建产业发展市场平台,争取到**年“两城一中心”实现市场交易额300亿元,成为地方产业规模扩张的主要拉动力。二是加快骨干优势企业建设。重点抓好了皇冠、强冠、常鑫、亚细亚、东鹏、斯丹克等骨干企业和金卡、齐鹏、耿瓷等重点企业,把他们作为全镇人才开发的重点,构筑人才高地,奠定人才创业的基础。从广东引进的东鹏陶瓷有限公司,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先后引进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48人,为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斯丹克陶瓷有限公司在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从佛山某知名陶瓷公司高薪聘请产品设计专家,使公司产品花色以每周一个的速度递增,迅速打开了市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着力抓好新产品开发。引导兴辉化工、三田密封件等企业,与化工部密封技术服务站、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通过聘请学者、科技顾问、“星期日工程师”等形式,寻求智力支持,缓解企业急需人才和项目的矛盾,使企业逐步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三田密封件厂与化工部密封技术服务站等部门合作开发的6种新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翻了两番。**金马琉璃瓦厂的产品被选定为中国美术馆建设所用材料,出口到美国、扎伊尔等国家和地区。
三、构建服务体系,用环境留住人才
移民办跨越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意见》(市委发〔2011〕38号)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经办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科学跨越”目标,以“明确方向、完善思路、整顿作风、优化环境”为重点,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市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力破解我办在促进移民增收致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干部作风以及移民扶持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转变作风,积极探索移民工作新方法、新举措、新途径,全面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跨越、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加快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打造“幸福”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任务
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跨越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讨论,切实增强干部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形成“加快跨越发展是首要任务”的共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树立“跨越发展必须主攻工业”的导向;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服务发展向我看齐”的氛围。同时,要紧密结合全市移民工作实际,围绕“富民强村”这一主线,重点在扶持移民创业致富、推进库区和移民村经济跨越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思考。通过大讨论活动,查找一批问题,征集一批意见,落实一批举措,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移民扶持工作科学、跨越发展。活动要对市委发[2011]38号文件中规定的10个问题讨论思考,同时,要针对以下5个问题开展思考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1、水库移民扶持工作如何贴近全市“跨越发展”大局?
全乡跨越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及各单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优化环境、破解难题,推动我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在全乡深入开展“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加快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打造“幸福”目标,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干部作风、服务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明确方向、完善思路、整顿作风、优化环境”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转变作风,动员全乡上下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走好步。
二、主要任务
这次“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10个问题”展开,以“跨越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讨论,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形成“加快跨越发展是首要任务”的共识;大力整顿干部作风,营造“服务发展向我看齐”的氛围,查找一批问题,征集一批意见,落实一批措施。对以下10个问题边讨论边思考边总结,形成统一认识。
1、近年来发展快不快,如何评价?
关于我市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跨越发展是我市各级领导谈论比较多、上下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本人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一、何谓跨越发展
我认为,跨越发展就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非常规的模式,选择最佳的路径,实现资源要素的快速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跨越发展应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讲科学。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我市的市情出发,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谋划和推进。跨越发展既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盲目的蛮干,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前提和统领,扎实稳妥地向前推进。
二是非常规。跨越发展必须冲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打破旧的套路和模式,按照非常规的思路和办法,去构筑一种新的产业体系,新的体制机制。
三是高速度。速度快、效益高,是跨越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跨越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速度快,发展速度上不去就根本谈不上跨越发展。
让领导文化引领港城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纵观*市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发展史,“慢发展也是落后”已演绎成不争事实,许多同志由此感叹,*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优势明显,为什么在沿海开放城市竞争中落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滞后。究其根源,就是缺失一种能够统领全市人民为实现跨越发展而拼搏奋斗的领导文化。这种领导文化是由领导者在领导活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领导价值观念、领导思维及行为模式、领导态度和作风等构成,并得到领导者的普遍认同和共同信守,具有深厚而广泛的凝聚力、公信力、执行力和持续性。当前,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全面奔小康,重振*”的宏伟目标,吹响了“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冲锋号,抢得了率先发展的中央定位,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不可多得的资源强位,可谓“万事俱备”,只欠这种能够引领全市干群的领导文化,去拉动*这艘“巨轮”迎风追赶、跨越前进。对此,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形势需要、发展需要、队伍建设需要强烈呼唤领导文化,要在认识、理解、重视领导文化建设中,握紧港城跨越发展的“破题之笔”
领导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隐含的,不可捉摸的而又理所当然的东西,它是一种软约束力,更是一种可以延续、辐射的精神力量。被称为“休闲之都”的杭州投资环境在世界银行的评估报告中连续三年屡屡超越京穗沪,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州也不能望其项背,究其根由,杭州除了地理位置优越,最大优势在于他们营造了一种高效服务的领导文化。由此,联想到*何时能够榜上有名?*的城市品牌如何塑造?如何把充满机遇的*推向跨越?答案,应在培育领导文化中寻求。
(一)历史机遇的牢牢抓住需要领导文化。机遇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发展资源,抓住一次大的机遇,就能够赢得一个大的跨越。党的十七大期间,总书记对*给予了高度关注、寄予了厚重期望;去年元旦期间,总理来连视察慰问,对我市未来发展作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定位,将*的发展摆上国家战略层面;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发展,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振兴*,在干部配备和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资源配置、项目布局等政策上向*倾斜,将*建设成为苏北的龙头,全省开放与发展的新增长极,全国连结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枢纽。可以说,*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要将历史机遇转变为区域优势,将区域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将发展愿景变为现实,*的领导干部需要一种能够树立威信、凝心聚力、率领全市人民冲破重重难关的领导文化。
(二)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呼唤领导文化。一个地方的领导文化是这个地方发展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内涵、品位、生产力发展,归根到底要落实到领导文化的引领创造上。在实现*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历史征程中,领导文化不仅能够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理顺情绪、促进和谐,还能进一步激发和提高人们的发展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当前,*市的跨越之势已经显现,“一心三极”的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跨过北崮山向北挺进,“一体两翼”的组合大港开发向南北两冀延伸,“一纵一横”的T型产业走廊在港城大地迅速拓展,在这一大势下,迫切需要以领导文化来培育精神、凝聚力量,万众一心推动跨越发展。
(三)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渴求领导文化。领导文化是队伍建设的根本,事关党风政风,事关人心向背,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统一领导干部思想,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需要领导文化;增强领导干部爱岗敬业意识、提高工作效能需要领导文化;提升领导干部学习意识、提高综合素质需要领导文化;加强领导干部思想、品质、行为、性格、审美的修养需要领导文化;保持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清廉也需要领导文化。当前,迫切需要打造一种“亲民爱民、苦干实干、创新创优、清正清廉”的领导文化,树立领导干部的领导威信,以领导文化塑好领导一班人,带动干部一层人,影响社会一群人,把全市干群集聚在全面奔小康、重振*的旗帜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建设美好的国际性海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