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1 09:46: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十三五交通强国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轨交通行业亟待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参差不齐,水平总体偏低,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因此,城轨运营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与考核模式,完善行业英语教材,注重传授跨文化知识。培养专业化跨学科师资队伍,提高学生职场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职;行业英语;城轨运营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强国的重要支撑,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坚持世界眼光、中国特色的战略思维,实现城轨交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实现交通强国的崛起。“十三五”的5年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总计达4360km,年均新开运营线路872km,5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超过“十三五”前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的累计总和(侯秀芳,2021)。近些年,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迈入快速建设时期,为了满足行业服务需求亟待大量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毕业生跨文化服务意识欠缺、能力不足,在数量与质量上难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这种供需不符的矛盾对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和新标准。各人才培养单位有必要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服务综合能力,为城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高职城轨运营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的《论交际能力》中,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包含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Hymes,1972)。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双方可以清楚理解对方语言的含义及文化国情并开展有效交流的能力。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指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言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和心理,使自己的语言输出符合交际情境,保证语言交流是恰当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等同于口语交际能力,是文化储备与口语应用能力的融合。为了科学地评价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城轨运营专业大二学生进行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电子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问卷有效率为97.7%,量表整体信度系数检测为0.924。问卷设计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陈国明教授的跨文化意识、敏感度、效能感的量表及威廉.斯塔罗斯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维度模型理论。问卷分为三个环节共计72题,其中反向题型30题目,分别测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与意识、情感与敏感性及行为实践。研究使用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第一,跨文化意识测评。跨文化意识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具有的感觉敏锐性、理解科学性和处理自觉性(毕继万,1991)。跨文化意识的高低决定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处理不同文化。将跨文化意识量表得分表分值换算成百分制,发现高职城轨运营专业学生得分均值为64.5,标准差为11.4。说明高职学生跨文化意识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下,学生跨文化意识差异性较小,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情况较差。第二,跨文化敏感度测评。跨文化敏感是指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Chen&Starosta,1997)。本部分问卷采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问卷问题分为差异认同、交际专注度、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与交际信心五个层面。学生百分制得分均值为81.6,标准差10.09。数据表明高职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为中等偏上,能够主动欣赏接受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第三,跨文化效能感测评。分析数据发现学生跨文化效能感得分均值低于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均值仅为61.3。跨文化效能感包含的六个方面数据中仅“尊重对方”分值较高,身份维护和讯息技巧分值高于60分,行为弹性、互动管理和互动放松低于60分。数据表明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沟通能力较差,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
2.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困境的原因
商务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于是高职商务日语教学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商务日语不仅强调学生对日语的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满足社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不过,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商务日语教育,因其语言环境缺失导致与社会岗位脱节,所以面对此情况,必须深化商务日语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因此,文章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对高职商务日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其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及课外实践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策略,使其能够逐步顺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进而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优秀商务日语交际人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日语;教学;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实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需要通过商务日语实现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每个人至少需要掌握两种语言,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了很多东西。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国家对高素质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商务日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讲授,还要将学生的实践学习放到第一位,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商务日语交流渠道,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商务日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每个人所需要掌握的跨文化知识及相关技能的综合表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与商务日语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的实践性教育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但同时也表明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人性化的体现,更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的商务日语教学,不能够只注重对商务日语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思想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商务日语教学的目标,完成当今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商务教学的使命。而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并掌握基础语言技能,逐步接触中日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建立跨文化交流的观念意识,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商务日语能力。
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高校毕业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讨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此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促进有效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你和外国人打交道时,你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与人交流。由于国籍、地理位置、种族或宗教、职业、社会阶层、性别和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造成误解,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AlvinoFantini对这种能力的定义是:与来自不同语言及文化环境的人有效恰当地交流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1]。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冲突,从而进行有效交流。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英语课程,比如国贸英语、会计英语等,这些课程是对大一、大二基础课程的补充,通常会在大三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将来可以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做贸易。因此,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跨文化下英语课堂交际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基于文化的影响作用,高校英语教师要重视英语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本文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理论解析了英语课堂跨文化教学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跨文化视域下英语课堂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高校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当前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全球性语言,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国际性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经济竞争与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际已然成为常态,这些都为现代高校英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高校英语必然要更加关注于学生国际视野的培育、文化认同的提升及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输出具有全球思维、能够承担跨语言沟通的优秀专业人才。因此,作为英语教育的设计者与执行者,高校教师要认真审视当前英语教育的现状,并从跨文化视域来探析英语课堂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这将对英语人才未来职业成长起到良性引向。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际,所指为不同地域文化下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形成的相互交流行为。这里的交际既有语言层面的直接交集,也有非语言类交往。不可避免地,双方在世界观价值观及文化认知习惯等层面都存在差异性。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与非本族语言使用者交际所需具备的能力,其一般是指人们于跨文化交际中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包括宽容的态度和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等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涵括三大能力:一是跨文化交际认同能力层面,能够理性认知文化之间的差异,善于在文化对比中反观母语文化,辨析利弊长短,既要认清目的语文化的先进性,又要对母语文化的优越性保持充分自信。二是跨文化交际调适能力层面,能够在文化接触时,自觉克服对目的语文化的排异,能够通过语言探讨或文化学习等方式,加深语言了解减少文化对斥,提升心理调适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三是跨文化交际学习能力层面,能够站在学术角度加强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学习与理解,不仅掌握语言的使用原则,还能习得关于语言运用、语感培养的技巧,习得一定基础深度的民族文化知识,使之具备初步的交际学习自主能力。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众多的能力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光靠英语写作和做题是远远不够的。写作和做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英语成绩,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反而还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只有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度关注和尽力培养。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教育普遍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和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好坏,只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判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从而导致学生发展方向单一,造成畸形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拥有较为成熟的心理和稳定的情绪。他们通常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只靠成绩排名来判别学生好坏的评价体系十分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形成自卑等心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学生都只是把英语的学习作为高考的跳板,仅仅重视高考分数,对于英语的学习也仅限于高考词汇、语法。课堂氛围枯燥死板,教师上课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因
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在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阐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种主要途径。
[关键词]社交媒体;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人才综合能力的因素之一,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已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发展也颇为迅猛,各种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而且给社会生活也带来了崭新的变化。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了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探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培养必要性。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虽一直未能在学术界得到明确的定义,但依据其特点大致可将其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恰当地交往的能力”。针对国际商业中的跨文化能力,Johnson等人也对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际商业中的跨文化能力乃是个人有效地使用一套知识、技能和个人属性,以便在国内或国外成功地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从外语角度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可界定为:在特定的交往场合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方面。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能仅具备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只在于英语表达流利与否,而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能否真正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简单举例,“吃饭了吗?”是中国人见面常用的寒暄之一,但这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指的却是真正的问题,而非问候语。若仅是简单的外语能力培训,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沟通障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冲突。因此,综上所述,教育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高校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各国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外交、信息需求量随之增多。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在交往、获取信息上的重要性非常清楚地显露出来。为了适应国际社会的高效合作,高校英语教育需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上,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分析出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能力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法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指与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往。作为国际化语言的英语,在进行交流时首先要有对别国文化的理解能力,也就是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传统的英语应试教育模式,只需要会读写译,能考高分就是英语好,不重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高校开设有听说读写课程,同学、老师重视度不够,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本不能满足当今国际化需求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为适应这一需求,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十分必要了。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和外国人交往时,一般可以容忍你的语音或者语法错误,但是如果不遵循讲话规则,则会被认为没礼貌。在交际中,文化错误要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文化方面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那么交际可能会失败。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法能力、语言能力等。然而在我国,“文化教学”理论只是针对英语专业的提出,并非所有高校学生。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其他历史因素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两个截然分开的不同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语言形式,语法规则,完全脱离社会文化背景,教条式教学充斥着各种英语课本。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转向语言能力的培养,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打造世界一流湾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创新型发展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人才。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短板,探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彰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可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与湾区内部、外部等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亟须一大批熟悉世界各地商务环境、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并顺畅开展跨文化交流的精英语、懂商务、擅交际、通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冯佳惠,2019)。因此,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应用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需的人才资源,做好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工作。然而,从现有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单一化弊端、缺乏产业化人才、人才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那么,如何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跨文化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商业英语专业发展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透视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支撑,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有效地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在于建设世界一流湾区,这就需要湾区内部与外部的有效互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该建设目标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但是,笔者在审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时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存在短板。1.1语种教学过于单一。广东省内高职院校是输送“粤港澳大湾区”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力军”。但是,从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外语语种的设置来看,除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家“双一流”高职高专开设了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和俄语等语种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不具备开设英语以外语种的条件。据初步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合作国家及地区约2500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1/3以上(王春香,2019)。然而,从当前高职院校语种设置来看,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存量和增量上都不够理想。1.2“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国情文化教育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注重内部联动又强调外部耦合,与外部耦合国际及地区文化多元化、风俗文化变体的差异等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育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推手。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以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积极对接相关行业、企业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及时进行调整,然而,在专业教学中,仅注重语言的培育,而对相关国家、地区国情文化教育存在偏少、偏弱的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3商务英语专业文化内涵建设不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专业化、国际化、高素质语言类人才的基地,强调以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在专业文化内涵建设上,高职院校要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区分,并把实用性、应用性等作为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然而,笔者在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该专业建设创新性不足,缺乏市场导向、就业导向、职业能力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不够。在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学生实践锻炼较少,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2“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
【摘要】随着研究生扩招政策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同时,研究生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高质量人才,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对外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因此,探析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是奠定各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计划合理性最为关键的一步。本文以访谈的方式探析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异同,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文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具体而言,文科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比理科研究生更为突出,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行为能力层次并不会呈现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文理科研究生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1.研究背景。随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互动机会的增加,跨文化交流无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研究生肩负着与西方国家进行科学文化交流的重任,是重要的教育人才。因此,培养和发展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研究者只重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只有少数研究者关注文理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得出,高中文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于理科生,那么,随着在专业领域的深入探索,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如何产生?本文笔者将通过质性研究对以上问题得出结论。2.研究意义。首先,随着跨文化交际需求的日益增长,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因为外语学习者的实践可以反映外语教育的成败程度。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研究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可以为改进不同专业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其次,研究生作为重要的培养对象,在经济、科技和政治领域承担着重要的国际交流责任。研究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的需求与本科阶段有所不同,除了要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研究生还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来满足专业领域的跨文化沟通,以此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成为高素质人才。基于此,因此对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进行质性研究,具体分析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能力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且为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系统掌握和培养提供了一个可参考途径。3.研究结构。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介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是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是质性研究中的被采访者以及采访提纲;第四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五章对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出总结。
二、文献综述
Kim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个体内部心理系统改变其现有属性和结构以适应环境需求的能力”(Kim2001:268)。之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性质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学者们分别强调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同方面。Rogers和Steinfatt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取决于个人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适当和有效沟通的程度(Rogers1999:221-231)。Starosta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反映了“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效地、恰当地执行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反应的能力”(Starosta2007:340)。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知识输入的影响。一些学者热衷于讨论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试图探析出文化在跨文化互动中的重要性。Arasaratnam试图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实证调查来建立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通用模型,证实移情、动机、互动参与、全球态度和跨文化体验在构建跨文化交际模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rasaratnam2003:226)。胡艳红认为,中国学者非常重视跨文化语用学,而国外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训练上(胡艳红2011:554)。赵浩宇指出,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核心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突出重点,文化修养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更高(赵浩宇2019:31-39)。刘玉红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法,考察了文/理科本科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差异(刘玉红2011:35)。但缺乏探讨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的研究,因此,本文笔者采用访谈方法探寻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差异及其原因。
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锻炼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10月公布的数据,2011年1~9月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为10069.57万人,同比增长50.55%。观光休闲、会议商务游客在入境游客占绝大多数。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入境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届时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接待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关产业的支持。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饭店住宿业,主要向游客提供住宿服务,在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体而言,旅游饭店住宿业在旅游业中支柱作用的发挥是以酒店为重要载体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海外游客对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or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指的是指本国(民族)与非本国(民族)人们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也指所有在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方面存在差异的人们之间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由于不同国家(民族)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宗教等环境存在差异,对人们的话语与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产生不同的说话方式、行为习惯体系。这增加了交际双方因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理解和推论,产生种种误会、冲突以及交际障碍事件发生的概率。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中尊重彼此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熟悉并且遵守国际通行的社交礼仪,愿意进行换位思考,努力克服彼此之间的语言及行为差异障碍,促使双方在交流相处的过程更加和谐友好。因此,为了向多元化的外国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酒店员工必须着力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这无论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还是企业形象的塑造都大有裨益。
2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语言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
语言是人类最直接最为有效的沟通工具,但是据相关调查的数据显示,90%的酒店员工在对客人服务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姑且不论这一数据是否准确,但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酒店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普遍存在着。这种跨文化交际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语言习惯造成的。面对外国游客服务时,由于所要表达的目标语言和自己的母语之间存在表达方式和表达结构的不同,酒店员工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造成运用语言失误,从而阻碍双方的交流。以目标语言为英语为例,当酒店的员工为一位欧洲游客搬运完行李后,客人为表达感谢说了一句“:Thankyouverymuch”。负责搬运行李的酒店员工回应道“:It’smyduty!”按照中国人的思维逻辑,面对顾客的致谢理应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并没有什么问题,合适得体,客人体验到周到服务听到如此得体的回答应该会感到十分贴心。但是欧美国家的客人会把“It’smyduty!”理解为“这是我的义务。”他认为行李员并不十分乐意为他服务,是出于自己的义务迫不得已才来帮忙的。行李员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使得原本为了让客人满意的服务却因为客人的误会而对酒店的印象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