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1 08:34: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矿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在矿冶加工基地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聚会,举行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揭牌仪式。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基地的揭牌,标志着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正式全面启动,标志着我县实施“以电带矿、矿电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筑巢引凤、集中优势资源引大资、招强商,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快速推进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迈出了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一步,也是实现工业兴县战略的历史性的新起点,对于解决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有效拉动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的建设,是省市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还倾注着我县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关心、支持、参与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合理保护、科学开发、充分利用我县优质无烟煤和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切实把我县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早在2002年就开始筹划,(来自)并多方呼吁,积极争取省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引起了省委白恩培书记和市委王建华书记、市政府邓先培市长等省市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省市有关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多次亲临彝良考察调研。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市政府于2004年3月31日正式批准建立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市政府批准后,县委、县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及时有力地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先后组织编制了《彝良县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规划(纲要)》,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开展了小发路煤矿和铅锌矿两户国有企业改制、划转移交的前期工作;加大了矿业秩序整治力度,取缔关闭了195户无证和持过期证照的非煤矿山企业,对持有效证件的69户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停产整顿。利用2004年6月“昆交会”之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报名开发基地内无烟煤和铅锌矿两个项目的9户企业,组织专家进行了考察,并经市矿产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最终确定了云南旺立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为开发无烟煤资源的合作伙伴,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为开发铅锌资源的合作伙伴,并于2005年1月18日在昆明签订了正式合作开发协议。

建设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事关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是否能够快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事关县贫民困的状况能否有效改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是53万彝良人民的共同大局,也是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任务十分艰巨而光荣。全县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的大局上来,统一到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上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举全县之力推进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建设。

希望矿冶加工基地工委和管委按照县委、县政府赋予的职能,认真履职,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抓紧铅锌矿、小发路煤矿的划转移交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企业改革和稳定发展的关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支持配合两家企业对铅锌和无烟煤资源的整合和开发,确保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首批建设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来自)洛泽河镇和毛坪乡党委、政府,县国土、环保、水利、小发路煤矿、铅锌矿等有关乡镇和单位,要深刻认识建设矿冶加工基地的重要意义,站在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全县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服从服务于全县发展的大局,按照各自的职责,全力做好支持配合工作,确保矿冶加工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查看全文

矿冶加工基地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矿权整顿整合工作

自2006年12月4日启动矿权整顿整合工作以来,各工作小组和相关企业,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准的整顿整合方案稳步推进矿权整顿整合,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基本达到了减少矿权数量、规范开采行为、治理地质灾害、完善内部管理,基本解决因矿界重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目标。

(一)铅锌矿权整顿整合情况。

河东片区:采取由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昭通市铅锌矿统一收购其余7户私营铅锌矿的方式进行整合,已实现成功收购的目标,签订完善了各类收购协议文本,支付协议收购总资金6620万元。新矿权的《开采利用方案》、《安全状况评价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等方案报告已经县领导组审批同意,上报市直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办理了相关证照。新矿权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已经专家组审查,领导组批准。目前,企业已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测设计,向加工基地交纳足额保证金,进入边治理、边开采阶段,部分地灾的治理已基本结束。

河西片区:片区内的原矿权人采取自行协商、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新公司的方式进行整合。其中,一平台由原8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八合光大矿产开发有限公司;二平台由原7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红尖山铅锌矿有限公司;三平台由原7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莲花洞铅锌矿业有限公司;黄木块片区由原2家企业整合为一个矿权,组建了××县钻宝山铅锌矿业有限公司。新组建的4个公司已签订了整合协议,完成了预登记,新矿权的《开采利用方案》、《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等已经县领导组审查同意并上报市直部门评审通过,办理了相关证照。新矿权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已经专家组审查,领导组批准。目前,各企业正按照领导组的要求,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测设计,在交纳地质灾害治理保证金后,进入边治理、边生产阶段。

整顿的18户铅锌企业,已有7户企业主动申请退出,其余11户企业已按领导组和工作组的要求,制定了整改方案,其中8户企业经领导组批准,相继开展了各类整改工作,目前已基本整改结束,进入恢复生产阶段。

查看全文

道路景观构造与城市文化结合思索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现代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更是文化的集中地[1]。城市景观艺术是融合建筑、绘画、雕刻、设汁艺术、风景园林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道路作为城市的环境的骨架,是连接城市各功能区间的纽带。道路的建设与景观状态自接反映城市的综合水平与城市形象。凯文•林奇(KevinLynch)在自己《城市意象》(ThelmageoftheCity)指出道路对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交通、城市景观、城市空间组成都有着重要意义。因而,道路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某些道路景观甚至成为人们对城市的主体印象。

一、城市文化决定城市街道景观状态

城市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随着时间变迁积淀的物质、文化、精神的综合体。城市的发展模式会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规模并直接决定道路景观的表现手法。

(—)城市发展的几种模式

在世界众多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各国针对资源、经济、文化、卫生、绿化等因素把城市发展可分为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绿心城市、园林城市、园林生态城市等模式。从城市规模发展趋势来看,又将城市发展分为了郊区城市化、板块式城镇化、中心城市圈发展化和开发建设小城镇化等发展方向。不论是从城市发展趋势看还是从城市发展的模式来看,人们都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状态。不论是园林城市也好、生态城市也罢也都带着人类美好的愿望,希望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在中国高速前进的背景下,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各个城市在经历长期发展后小论依照哪种模式发展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最终现实城市的发展趋势。

(二)城市的文化定位决定城市的整体形象

查看全文

破产思想政治调研报告

为建立精干高效的核工业铀矿冶体系,确保军工和核电对天然铀的需求,中核集团公司党组在完成77个地勘单位属地化工作之后,决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再用3—4年时间对30多户资源枯竭铀矿山及其配套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对非铀生产单位和民品有效资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重组改制,使少数保留的矿山企业和剥离的民品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从而使核工业整个铀矿冶系统实现扭亏为盈,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资源枯竭铀矿山及其配套企业实施关闭破产,涉面广、操作难、震动大,直接关系到数万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能否顺利实施关闭破产,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关系极大。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

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

在实施关闭破产工作中,职工队伍从整体上看,还是能够正确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支持企业改革的。但对关闭破产这样重大的、突如其来的变革,缺乏心理准备,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看法。关闭破产过程中,职工的思想状况经历了以下变化:

(一)恐惧期。不少人初听到关闭破产的风声时,谈“破”色变,谈“改”心跳,紧张、恐惧、悲观、抱怨。认为核工业职工为了国防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壮大国威、军威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国家应该养起来;由于核工业过去是社会上羡慕的行业,待遇高、门难进,现在铀矿业走到关闭破产地步,大家心理不平衡、不理解,难接受。年轻力壮的担心关闭破产后的工作无着落,老弱病残的担心生活无依靠,希望哪怕继续苦熬也不要走破产的路。这些单位的不少领导干部也坐立不安,抵触情绪大,认为企业一旦破产,自己后半辈子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二)疑虑期。关闭破产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大家普遍开始关注“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哪些优惠政策。有的职工关心提前退休退养的待遇是怎样规定的,能否解决自己后半生的生计问题;有的担心一旦置换了国企职工身份,变成“社会人”,还能不能再就业,再就业谁来管;离退休职工担心企业自筹部分养老金难以到位,降低收入,影响生活;担心现在没有解决医疗保险问题,企业关闭破产后,看病吃药无着落等等。

查看全文

国内冶金史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探讨了目前国内冶金史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初步分析,从而就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再建制化”问题作出冶金史研究的回应。

[关键词]冶金史;再建制化;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设有“冶金史”硕士点的高校有两所:北京科技大学与郑州大学;设有博士点的只有北京科技大学(以2007年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为准)。当然,从事冶金史研究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还有许多,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博物馆等以及著名的冶金史专家华觉明先生等等。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史研究起步较早,它是目前国内从事冶金史研究的最早机构与权威机构之一,现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前身为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冶金史组,它成立于1974年,1982年更名为冶金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先生担任顾问。该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冶金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冶金史研究博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综国内目前的冶金史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取“实地考察、抽取样品~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的研究程序,即科技史研究领域所谓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从其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说,按科技史研究界的通俗分类,处于内史的研究阶段。

实践证明,在科技史研究的历程中,内史的研究首先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首要关注点,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总是从认识其本身而开始的。浏览一下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的科技史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从其创刊伊始直至1999年,该刊所公开刊登的科技史学术论文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内史的研究范畴,即驻足于史料的收集考辨或论证的阶段,特别是在其20世纪80年代所刊登的科技史论文,几乎概莫能外,而对于与科技史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的因素则很少涉及。这是我国国内科技史研究初创时期的研究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所以这也必然影响到冶金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众多的犹如冶金史研究一样的其他科技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而最终形成了当时国内科技史研究的现状。其实,目前国内科技史的研究的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仍然还裹足于内史研究的阶段,还处于蹒跚前进之状态。然而,放眼国外的科技史研究同行,他们早已走出内史研究的圈子,而关注于和科技本身密切相关的一切外在因素——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哲学等等。例如苏联物理学家赫森1931年发表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默顿于1938年发表的《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实就标志着科技史研究之外史研究的转向。前者后来发展为以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学,后者发展为以默顿为代表的在西方有着重大影响的科学社会学。这两者都把科技的发展作一种外在的、社会学的理解,从而开创了科技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的伟大的研究成果。例如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等,成为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之作,并形成了所谓的贝尔纳学派;而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或称之为默顿学派,除默顿本人的成名作及其《科学界的规范结构》和《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外,其他代表性研究人物及其著作还有本·戴维德的《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戴安娜·克兰的《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以及科尔兄弟的科学界社会分层研究等;同时,从其中还发展出了所谓的“后默顿”传统,即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它的出现,不仅在科学社会学领域取得了话语霸权,而且在科学社会学界、科学哲学界、科学史界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外史研究的转向,能给科技史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其实,国外除了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科学技术之外,从哲学的视野来研究科学技术也是硕果累累的。从逻辑主义→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思潮;从石里克、卡尔纳普波普→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劳丹、夏佩尔这一连串如雷贯耳、耳熟能详的“主义”与名字中,我们确实感到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滞后。于是乎,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刘钝先生提出了新世纪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再建制化”问题,按笔者的理解:“再建制化”问题除了是科技史研究机制的继续提高与完善之外,更应该是科技史研究方法的再建制。

事实证明,作为一门连接文理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科技史研究,在经历了目前萦绕于科技史研究界的那种“目前中国科技史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再搞”的梦魇之后,我们的研究视野、研究领域必须跨出内史的门槛,走向与科技史密切关联的社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等一切相关的领域,从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寻找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领域,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开创新的研究思路,走向与外史研究相结合之路、走向外史的研究之路,这也许是目前国内科技史研究也包括冶金史研究在内的研究方法“再建制化”的发展方向。

查看全文

贫困县工作汇报材料

一、县情概况

*县位于昭通市中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基本县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属革命老区。*是省列土地革命时期的五个革命老区之一,红军长征时期,红二六军团曾三进三出我县。这里养育了革命先驱刘平楷、无产阶级军事家罗炳辉、时代英雄徐洪刚等英雄模范人物。二是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6%。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52.4万,其中农业人口49.6万,占总人口的95%,居住着汉、苗、彝等17种民族。三是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现已发现矿种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14种。优势矿种储量大,有世界一流品质的小发路无烟煤,预计远景储量1.6亿吨,石英砂储量23亿吨,居云南首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9.6万千瓦。境内有占地18万亩的小草坝朝天马原始森林和驰名中外的小草坝野生天麻。四是经济基础薄弱,属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67734万元,人均生产总值仅1301元;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仅258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仅69.7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000元,目前还有4.2万绝对贫困人口。

二、1至6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年初,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七次全会和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我县相继召开了县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了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即: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围绕既定目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1至5月,实现生产总值18354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1.47%。

一是狠抓农民增收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3.19元。今年我县农民增收的目标是人均确保增收80元,力争达到100元,其中,种植业增收25元,畜牧业增收30元,烤烟增收15元,劳务输出增收30元。目前已稳定大春粮食播种面积52.4万亩,夏粮收割全面完成,实现产量9984吨,同比增加3135吨。完成烤烟种植4万亩,规范化种植水平较往年明显提高。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已实现新增水果产值250万元、蔬菜净增产值300万元。发展壮大畜牧业,加大畜牧科技推广,积极推广种草养畜,截止6月30日,全县新建黄牛冻改点11个,完成冻改760头,实现畜牧产值9963万元,新增884万元。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完成劳务输出6.4万人,新增8000人,新增收入600万元。加快培植龙头企业,与云南玉泰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600万元马铃薯加工企业协议;引进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投资860万元开发天麻产品,可望11月投入生产;投资300万元、日屠宰500头猪的县城肉食品加工厂,7月可投入生产。

查看全文

民营矿业企业文化论文

一、民营矿业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因发展时间短,资源条件差和生命周期不长等先天短板的存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一直比较滞后。高业庭(2012)等认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存在以下问题:企业家文化的主导作用,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济利益的价值导向。朱逸鹏(2013)认为短期经济效益至上和私营企业家自己的因素是造成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其中的民营矿业企业因其生产特殊性,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困难。在基础、环境和资源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民营矿业企业中,发展企业文化道阻且长。我国民营矿业企业文化,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文化现状大致存在以下问题:只有简略的文化内涵及外延表述、沿用族规或名言、照搬国有矿企文化或流行语。对企业文化重视不足的后果是企业的凝聚力不足,绩效有限,忠诚度缺失,激励手段单一和员工满意度下降。现阶段研究者对矿业企业,尤其是民营矿业企业的特色挖掘不够深入,对企业的运营标准与企业实际所处的环境研究比较模糊,尤其是对于大量存在的民营矿业企业文化“难构建、难贯彻、难保持”的现实障碍理解不足,缺乏相关理论基础支撑等问题长期存在,制约了矿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建设。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理论界有关学者的重视:宿洪涛经过调研、诊断、梳理,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企业文化定位,找到了临矿集团文化基因,个性特征和未来期望,形成了临矿集团企业文化体系。霍永霞提出了与企业文化类型匹配的管理能力建设,针对诊断出现的问题落实解决,开展“幸福型”企业文化,建设处理好与相关方的和谐关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神东集团企业文化构建对策。粟增富则认为目前我国矿企企业文化的主要问题有:对企业文化认知不足;企业文化雷同,缺乏个性;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急于求成,缺乏积累。他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构建途径:立足于安全文化,树立行业标杆,弘扬人本理念;形成独特的矿区文化;以和谐开采为先导构建绿色矿山理念;以“三化”建设促进创新文化等方面的对策。但是,以上研究都比较分散,无法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尤其是对于民营矿企方面研究的重视度不足,导致这方面理论性成果比较匮乏。同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对于定量分析方法则使用较少。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受限于诸多因素,对于已有的企业文化,如何维护和改进,并与时俱进地进行实时控制,需要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估。

二、民营矿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指标构建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概念,几乎涉及到企业的每个岗位和阶层,对其测评应兼顾各个方面,故本文主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通过此测评,应能够在适应民营矿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特点前提下,找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契合度不足的部分加以矫正,将契合较为完美的文化加以发扬。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多层次多算子二型模糊数学模型,因其较适用于要求整体指标优化的情况,且能够兼顾均衡所有的权重因素,再使用加权平均型模糊分析计算。根据前人研究的结论,综合相关资料,以全面、整体、科学、简明、可操作、动态、稳定性为指标体系构建该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材料、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调查意见反馈—综合处理问卷结果。该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主要为:工作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职务说明等文件的阅读,提炼相关企业文化内涵;业务流程分析法,主要通过对企业整体流程的研究与总结,分析其相关性,得出企业文化要求并加以提炼;经验总结法,主要对前期资料的阅读与比较,将相关民营企业文化指标进行比对和筛选;问卷调查法,通过初步形成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建立指标体系的步骤是通过工作分析与业务流程分析确定指标、粗略划分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确定指标体系、修订。具体来说,对于确定的评价目标,首先要保证其要素覆盖率、要素重复率和指标集难度因素的权重在一定的可控范围之内;其次,要分解评价对象,建立评价要素集;第三,应确定要素权重,建立指标集;最后,再确定指标与评价要素的关系。由于篇幅限制,对其中的前三个步骤进行省略。

三、以蒙自某矿冶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一)蒙自某矿冶公司基本情况

查看全文

冶金史研究论文

目前,国内设有“冶金史”硕士点的高校有两所:北京科技大学与郑州大学;设有博士点的只有北京科技大学(以2007年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为准)。当然,从事冶金史研究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还有许多,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博物馆等以及著名的冶金史专家华觉明先生等等。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史研究起步较早,它是目前国内从事冶金史研究的最早机构与权威机构之一,现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前身为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冶金史组,它成立于1974年,1982年更名为冶金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先生担任顾问。该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冶金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冶金史研究博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综国内目前的冶金史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取“实地考察、抽取样品~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的研究程序,即科技史研究领域所谓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从其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说,按科技史研究界的通俗分类,处于内史的研究阶段。

实践证明,在科技史研究的历程中,内史的研究首先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首要关注点,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总是从认识其本身而开始的。浏览一下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的科技史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从其创刊伊始直至1999年,该刊所公开刊登的科技史学术论文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内史的研究范畴,即驻足于史料的收集考辨或论证的阶段,特别是在其20世纪80年代所刊登的科技史论文,几乎概莫能外,而对于与科技史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的因素则很少涉及。这是我国国内科技史研究初创时期的研究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所以这也必然影响到冶金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众多的犹如冶金史研究一样的其他科技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而最终形成了当时国内科技史研究的现状。其实,目前国内科技史的研究的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仍然还裹足于内史研究的阶段,还处于蹒跚前进之状态。然而,放眼国外的科技史研究同行,他们早已走出内史研究的圈子,而关注于和科技本身密切相关的一切外在因素——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哲学等等。例如苏联物理学家赫森1931年发表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默顿于1938年发表的《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实就标志着科技史研究之外史研究的转向。前者后来发展为以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学,后者发展为以默顿为代表的在西方有着重大影响的科学社会学。这两者都把科技的发展作一种外在的、社会学的理解,从而开创了科技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的伟大的研究成果。例如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等,成为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之作,并形成了所谓的贝尔纳学派;而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或称之为默顿学派,除默顿本人的成名作及其《科学界的规范结构》和《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外,其他代表性研究人物及其著作还有本·戴维德的《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戴安娜·克兰的《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以及科尔兄弟的科学界社会分层研究等;同时,从其中还发展出了所谓的“后默顿”传统,即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它的出现,不仅在科学社会学领域取得了话语霸权,而且在科学社会学界、科学哲学界、科学史界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外史研究的转向,能给科技史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其实,国外除了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科学技术之外,从哲学的视野来研究科学技术也是硕果累累的。从逻辑主义→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思潮;从石里克、卡尔纳普波普→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劳丹、夏佩尔这一连串如雷贯耳、耳熟能详的“主义”与名字中,我们确实感到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滞后。于是乎,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刘钝先生提出了新世纪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再建制化”问题,按笔者的理解:“再建制化”问题除了是科技史研究机制的继续提高与完善之外,更应该是科技史研究方法的再建制。

事实证明,作为一门连接文理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科技史研究,在经历了目前萦绕于科技史研究界的那种“目前中国科技史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再搞”的梦魇之后,我们的研究视野、研究领域必须跨出内史的门槛,走向与科技史密切关联的社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等一切相关的领域,从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寻找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领域,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开创新的研究思路,走向与外史研究相结合之路、走向外史的研究之路,这也许是目前国内科技史研究也包括冶金史研究在内的研究方法“再建制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冶金史研究的学术论文,还大都遵循“矿冶遗址考察、抽取样品一实验分析一文献印证一得出结论”之研究范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是冶金考古(archaeometallurgy)的研究范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冶金史(historyofmetallurgy)研究],不能否认,这种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曾为国内冶金史研究的进步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而且受到了国际冶金史研究同行学人的高度赞誉。然而,作为对人类文明三大标志之一的冶金技术的研究却抛开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因因素而进行纯冶金内史的研究,视野确系过于狭窄。因为科技史本身发展的历程表明:任何一项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思想等密切关联。因此,今后开展冶金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目前还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研究,或许是其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研究成果的研究新领域。

笔者认为,今后国内的冶金史研究除继续从事所谓的内史研究之外(这种内史性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随着国内科技考古遗址的逐年发掘、新的矿冶遗址或者新的冶金文物的出土,都需对它进行内史性的研究与考证),还可以而且是必须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研究:

查看全文

贫困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一、县情概况

彝良县位于昭通市中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基本县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属革命老区。彝良是省列土地革命时期的五个革命老区之一,红军长征时期,红二六军团曾三进三出我县。这里养育了革命先驱刘平楷、无产阶级军事家罗炳辉、时代英雄徐洪刚等英雄模范人物。二是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6%。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52.4万,其中农业人口49.6万,占总人口的95%,居住着汉、苗、彝等17种民族。三是资源丰富。境内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现已发现矿种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14种。优势矿种储量大,有世界一流品质的小发路无烟煤,预计远景储量1.6亿吨,石英砂储量23亿吨,居云南首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9.6万千瓦。境内有占地18万亩的小草坝朝天马原始森林和驰名中外的小草坝野生天麻。四是经济基础薄弱,属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67734万元,人均生产总值仅1301元;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仅258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仅69.7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000元,目前还有4.2万绝对贫困人口。

二、1至6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年初,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七次全会和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我县相继召开了县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了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即: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围绕既定目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1至5月,实现生产总值18354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1.47%。

一是狠抓农民增收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农民人均增收53.19元。今年我县农民增收的目标是人均确保增收80元,力争达到100元,其中,种植业增收25元,畜牧业增收30元,烤烟增收15元,劳务输出增收30元。目前已稳定大春粮食播种面积52.4万亩,夏粮收割全面完成,实现产量9984吨,同比增加3135吨。完成烤烟种植4万亩,规范化种植水平较往年明显提高。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已实现新增水果产值250万元、蔬菜净增产值300万元。发展壮大畜牧业,加大畜牧科技推广,积极推广种草养畜,截止6月30日,全县新建黄牛冻改点11个,完成冻改760头,实现畜牧产值9963万元,新增884万元。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完成劳务输出6.4万人,新增8000人,新增收入600万元。加快培植龙头企业,与云南玉泰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600万元马铃薯加工企业协议;引进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投资860万元开发天麻产品,可望11月投入生产;投资300万元、日屠宰500头猪的县城肉食品加工厂,7月可投入生产。

查看全文

河北联合大学更名启事

经教育部批准,原河北联合大学正式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根据期刊管理规定,学报亦需随之更名,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原《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自2016年第4期正式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为CN13-1421/R,原刊号CN13-1411/R作废。

华北理工大学的前身河北联合大学是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

河北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1958年建校,1959年天津大学矿冶系成建制并入,曾沿用唐山矿冶学院、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63年开始本科建制,曾沿用唐山煤矿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校名,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医学院校。

合并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整体办学条件和综合服务实力等方面均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校友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期盼,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不仅有利于学校依托曹妃甸区的功能定位,辐射华北等地,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而且也有利于学校历史传承、延续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的历史底蕴和学科特色,更好地为华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知名度、拓宽服务范围、快速提升办学水平。

华北理工大学校名的启用,将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极大地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建成为国内知名大学。学校将以更名为契机,按照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要求,全面实施综合办学实力提升计划,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内知名大学,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华北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