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1 06:44: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矿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深究矿床的形成原因

摘要: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建模型;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蛄合。

关键词:矿床;地质;模型法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两个方面,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控制要素;

(2)变化,改造的过程;

(3)变化、改造的产物;

查看全文

矿床学思政内容融入方法浅析

摘要:本文在总结矿床学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师合作、内容设置、实践路径、互相作用等多个方面简单探讨了矿床学教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融入方法;矿床学

矿床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形成原因、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等,这门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学生由基础地质工作能力向找矿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桥梁。矿床学的理论性很强且知识点众多,因此在矿床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难度也比较大,本文作者与专业课老师合作,结合实际探讨矿床学课程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方法。

1加强教师合作,落实全面育人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很难结合。大学对于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专业课程教师在本学科内虽然非常突出,但对于其他领域和其他学科了解往往不足;而大学中的思政课程教师由于授课的学生所属专业非常分散,往往也忽略了这些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促进意义。这就造成了教学效果的片面化,无法完成全面育人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方法上专业老师虽然很懂专业,但是对于思政内容把握的往往不够准确且不够深刻。因此专业教师在思政内容融入上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紧密合作,在矿床学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上,课程负责人先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将矿床学划分为11个教学内容部分,针对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负责人首先拿出一个课程思政内容的预案,然后与思政老师对预案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讨论。思政教师在逐章梳理内容的同时,协助课程负责人总结出该课程课程思政内容的主线导向,并对课程思政内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事实证明这样多学科合作选择的课程思政内容既突出了全面育人的主题思想,在课程教学中也不会显得突兀,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课程思政内容的实用性。

2专业课为导向,设计实践路径

查看全文

深部矿床地质勘查研究

摘要:勘查模式向N+方向发展,传统的单一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深部矿床地质勘查的实际要求。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技术的发展及引入,从岩体结构、节理裂隙发育、构造特征等方面直观、立体式、全方位、量化式的提供了评价依据,大大提高了勘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深部矿床;地质勘查;摄像技术;推

广随着矿山开采向“深地”空间发展,大型复杂岩土结构的精细化数据分析对矿山开采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传统的单一矿床地质勘查工艺已经很难满足解决岩土工程中现存的有关问题;在实际的矿床地质勘查过程中根据施工需要选择高效的N+模式勘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快速、准确、先进的综合勘查技术往往可以经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矿山地质问题。

1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技术工作原理

在钻孔完成后,全景摄像探头进入水清、砂净、无泥浆护壁钻孔中,通过外控系统使摄像光源照明孔壁上的摄像区域;孔壁图像经锥面反射镜变换后形成全景图像,全景图像与罗盘方位图像一并进入摄像机;摄像机将摄取的图像经专用电缆线传输至位于地面的视频分配器中,一路进入录像机,记录探测的全过程;另一路进入计算机内的捕获卡中进行数字化。位于绞车上的测量轮实施测量探头所处的位置深度,并通过接口板将深度位置传输至于计算机内的专用端口中;由深度值控制捕获卡的捕获方式,在连续捕获方式下,全景像被快速地还原成平面展开图,并实时显现出来,用于现场监测;在静止捕获方式下,全景图像被快速的存储起来,用于现场快速分析和室内的统计分析;下降探头直至整个探测结束。

2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技术优势

查看全文

金矿矿床工业指标研讨

1我国现行的金矿床工业指标的有关要求

1.1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

岩金矿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有:边界品位、块段(或单工程)最低工业品位、矿床平均品位、最小可采厚度(真厚度)、米•克/吨值、夹石剔除厚度(真厚度)、无矿段剔除长度、露天开采须确定剥采比。可以看出,现行规范推荐的岩金矿一般工业指标中有三个品位指标,即:边界品位、块段(或单工程)最低工业品位和矿床平均品位[1]。

1.2米•克/吨值指标的规定

米•克/吨值是指最低工业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的乘积。当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时,可用该值衡量是否应当被圈为矿体[2]。《关于将一九八九年第二期<储委工作简报>改为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储[1991]164号)规定,采用米•百分值及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时,需结合矿床的特征来考虑,一般不得外推。对薄脉型矿体,多数采用米.百分值及米•克/吨值衡量矿体者,可外推圈定①。而《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则规定以米•克/吨值圈定的矿体不外推。

1.3工业指标的选取要求

查看全文

铁矿开采技术及矿床技术经济研究

摘要:分析了燕窝铁矿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中的相关因素,并结合燕窝铁矿开采状况,确定矿床技术经济理论,目的是在燕窝铁矿开采的同时,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为现代产业的正常运行及发展提供保障。关键词:贵池区;燕窝铁矿;开采技术条件;矿床技术经济通过运用有效技术开采矿产资源,可以提高燕窝铁矿的开采价值。结合燕窝铁矿开采技术条件,分析贵池区燕窝铁矿的开采状况。介绍了开采技术的使用条件、工程地质以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内容,以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1案例分析

燕窝铁矿体属于原凰山铁矿Ⅰ号褐铁矿体西部外围深部延伸矿体,同时也是Ⅰ号褐铁矿体中的一部分。通过风化淋积型逐渐形成铁帽矿床。研究中,分析了矿权范围的新增矿体资源量,随着工作规模逐渐扩大,满足了资源增长需求。

2开采技术

2.1水文地质条件。在本矿区分析中,位于贵池背向斜带铜山背斜(1∶20万安庆幅)之坦里吴背斜(1∶5万章家村幅)西端南翼。坦里吴背斜总体呈北东向延伸,在本区形成一向南东突出的弧形。长约4.5km,轴面总体南倾,枢纽在本矿区段转为北西向,并略向西倾伏,如图1所示。2.2工程地质。通过工程地质状况包括岩石成因、岩性、结构类型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将区内岩石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结构,如:第四系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二叠系下统龙潭组、孤峰组碎屑岩、碳酸盐岩类层状工程地质岩组、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类层状工程地质岩组等。通过分析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类层状工程地质岩组结构,得到矿体顶底板RQD平均值内容如表1所示。2.3环境地质。2.3.1区域稳定性分析。本区域工程状况如下,由于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Ⅰ)下扬子台坳(Ⅱ)沿江拱断褶带(Ⅲ)安庆凹褶束(Ⅳ)南缘,以往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而且地震范围通常局限在0.5~2级,最大震级为43/4级。邻区主要以小地震为主。通过对国家地震局所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研究发现,池州市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周期为0.35s,为区域较稳定地段,建设工程应按上述指标要求设防。2.3.2地面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在对矿区地表状况研究分析中发现,矿区中的SO42-在水中的含量为0.13~0.75mg/L,参照结晶类腐蚀评价标准分析表明,存在着无腐蚀现象。当水质pH值为6.7~7.7,侵蚀性CO2含量为1.13~5.64mg/L,HCO3-含量为97.76~99.74mg/L,根据分解类腐蚀评价标准,其腐蚀等级为无腐蚀。因此该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对钢结构中等腐蚀。2.3.3放射性特征。通过岩矿芯性质的分析表明,地质条件检测时,没有发现本区放射性异常的问题,而且,放射区域中的强度通常维持在1~9μR/h。同时,在矿石开采、运输及利用的过程中,均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2.3.4开采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需注意的是,矿床地区存在着地表水、地下水不同程度污染的问题,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3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查看全文

矿床工业指标管理制度

第一条矿产储量属国有资产。矿床工业指标是界定矿产储量的标准。为加强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维护国家对矿产储量的所有权和矿山企业的使用权,提高矿产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制订、修订矿产勘查、矿山设计、开采的矿床工业指标均须遵守本办法(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另定)。

第三条制订矿床工业指标,必须遵循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矿床地质特征,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利用。既保证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充分利用资源,使国有资产得到保护。?

第四条用以编制供矿山建设使用的勘查报告的工业指标,由勘查单位向矿山的主管部门提出矿床工业指标建议书(参考内容见附件1),矿山的主管部门收到建议书后,应在五个月内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矿床工业指标推荐书(参考内容见附件2),并进行审批,以正式文件下达给勘查单位,同时将文件及推荐书抄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备案。执行现行地质勘探规范中全国统一工业指标的矿种,经矿山的主管部门认可,制订程序可以简化。矿山无主管部门时,工业指标制订程序为:勘查单位向矿山(或直接向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书,矿山经论证后提出推荐书,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审批下达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产普查、详查阶段的矿床工业指标,可参照相应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或由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制订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有关的工业指标确定,由勘查单位的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第五条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床工业指标经审批下达后,勘查单位按该指标圈定矿体计算储量编制地质勘查报告;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按该指标审批地质勘查报告;矿山设计单位和矿山企业按该指标进行设计和生产。此指标计算的矿产储量经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即成为国有资产,计入国有资产帐户,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第六条矿山在基建勘探、生产勘探或开采中,由于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它因素变化,需修订原矿床工业指标时,由矿山企业提出修订工业指标的建议意见和可行性论证报告,报矿山的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无主管部门的矿山直接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下达执行。未经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动。?

查看全文

矿床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别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1,2]。同时,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也是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尤其是专业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材、实习和实践等不同环节。本文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方向)矿床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对课程改革内容、举措及目标做一探讨,不对之处,敬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一、矿床学课程特点

矿床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方向)的骨干专业课程,课程涵盖了当前工业开发利用的主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理论,是进一步矿产勘查类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矿床学学习的主要任务包括:其一,掌握重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其二,熟悉重要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其三,培养矿床成因及演化过程分析能力,为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服务。与其它地质类课程相比,矿床学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矿床学课程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多,难度大。矿床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矿床类型多,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复杂,不同矿床类型之间没有必然的成生或逻辑关系,加大了初学者记忆与理解的难度。例如,从地质营力角度,矿床类型可以划分为内生、外生和叠生三大类;从地质作用角度,又可以将矿床类型划分为岩浆矿床、热液矿床、火山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和复合矿床等不同类型。由此可见,自然界不同地质作用过程中均有可能形成矿床。因此,一门矿床学几乎涉及了地质学几乎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矿物、岩石、构造、地层等),而且在成矿作用分析过程中还要涉及到其它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涉及面之广是其它任何一门地质类课程所不能比拟的。此外,不同类型矿床一般受控于不同类型的成矿系统,如与镁铁质超基性岩熔离作用有关的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与岛弧钙碱性岩浆浅成侵位有关的斑岩型成矿系统,与海底热液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海底块状硫化物成矿系统,与造山带韧性剪切-变质热液-岩浆活动联合作用有关的造山型金矿成矿系统等等,这些不同成矿系统之间无论在时空系列上、还是在物质演化关系上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系统。因此,如此诸多而又没有必然联系的成矿系统势必增加了初学者记忆与理解的难度。(二)矿床成因复杂,成因模式多样。与自然界中广泛出露的其它地质体相比,矿床形成是区域地质作用(甚至全球地质作用)和局部成矿地质作用(异常地质作用)耦合的结果。区域地质作用为矿床形成提供了成矿构造/地球动力学背景,是矿床形成的宏观构造控制;局部成矿地质作用是矿床形成的关键成矿控制,尤其是控制成矿物质局部富集的地质条件及成矿系统的物理化学条件。很显然,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般地质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相比,查明局部成矿作用(异常地质作用)的难度要大的多、难的多。由此导致矿床学中各类成矿假说/成因模式也比其它地质类课程多得多,甚至同一种类型的矿床,在不同地区,由于局部环境的差异,构建的成因模式也各不相同,正所谓“世界上找不出形成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矿床”,因此,常常冠以“×××式”矿床成因模式。这是矿床学有别于其它地质类课程的突出特点之一,同时也反映了矿床成因认识的真实水平,即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足以让我们认识到不同类型矿床的本质区别,只能通过它们外在的表象特征加以区分。这既是矿床学的缺欠所在也是矿床学的兴趣所在。矿床学教学不应回避这些问题,相反,应当正确引导,激发学生投身矿床研究的兴趣,寻找矿床形成的本质控制因素。(三)实用性强是矿床学课程的突出特点。矿床学研究的目的除其科学意义(即对矿床成因给出科学解释)之外,还有一个与其它基础类地质课程(矿物、岩石、构造、地层)明显的差异,即为指导找矿勘查评价服务。找矿勘查评价需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其一,勘查评价区是否具备足够有利的成矿条件?其二,矿床形成之后保存条件是否有利?否则,即便成矿条件有利,由于保存条件不佳,大部分矿床已经被隆升剥蚀殆尽,找矿潜力也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全球浅成斑岩成矿系统为什么集中出现在中新生代,而造山型金矿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都有广泛分布,尤其是在前寒武绿岩带中也有重要产出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矿床学教学不仅应培养学生矿床成因分析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矿床形成演化过程分析能力,只有这两方面能力都具备时,才能够更好服务于找矿勘查评价工作。

二、矿床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于以上矿床学课程特点,笔者将当前矿床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概括如下:(一)教材篇幅普遍较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收益最大化。适用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方向)的矿床学课程教材篇幅普遍较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收益最大化?例如,翟裕生等(2011)主编《矿床学》(第三版)417页[3];薛春纪等(2006)主编的《基础矿床学》350页[4];胡受奚等(1982,1983)主编的《矿床学》(上、下)535页[5,6];前苏联斯米尔诺夫(1985)著《矿床地质学》532页[7];Park等(1964)著《OreDeposits》458页[8]。如此鸿篇巨著,在有限的学时内(目前一般不超过70学时),如何选材,让初学者不仅掌握矿床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即“三基”),而且初步培养起矿床地质思维能力对老师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当然,从掌握“三基”的角度,当前也有一些简略版矿床学教材,如姚凤良和郑明华(1983)主编《矿床学基础教程》167页[9];姚凤良和孙丰月(2006)主编《矿床学教程》254页[10]。这些简略版矿床学教材虽然可以达到掌握“三基”的目的,但是,由于成矿理论内容的大量简缩,不足以为学生矿床成因分析打下充足的理论基础,因此,这些简略版教材一般适用于其它地质类相关的专业,但不能满足资勘专业(固体方向)后续成矿研究及找矿勘查评价需要。因此,如何选材,如何设计好矿床学课程确实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二)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从事矿床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成矿理论、解决成矿问题的能力?如上所述,无论如何设计,都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讲授如此众多的课程内容,因此,大量的内容必然有待学生自学完成,这时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将成为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浓,要么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把课本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钥匙;要么根本不看课本,对矿床学鸿篇巨著、博大精深提不起一点兴趣。当然,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当前行业低迷不无关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课程吸引力不足应该才是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课程吸引力不足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矿床学教材篇幅虽然很大,但是,大多篇幅都用在了描述矿床地质特征上,而对人们更想搞清楚的矿床成因问题要么论证的很简单,要么根本没有涉及;又如,很多理论假说及其论证依据年代过于久远,没有反映出最新的研究进展,给人一种该问题已经很长时间不再被大家关注的感觉;再如,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人学习知识重要途径的今天,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是人们快速理解知识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我们的教程、教学方式都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仍然停留在“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表现阶段。如,课程教材大量的文字描述,图件明显不足,即便有必要的图件配合,这些图件对其地质含义的表现也过于“含蓄”,不看文字很难看懂,甚至看了文字也很难理解。(三)如何为今后奠定坚实的矿床成因及演化过程分析能力。如何为今后从事成矿研究及找矿勘查评价奠定坚实的矿床成因及演化过程分析能力?上已提及,对资勘专业(固体方向)学生而言,矿床学学习的两大根本目的在于,其一,培养矿床成因分析能力;其二,奠定找矿勘查评价能力。事实上,这两个能力就是“矿床地质思维”能力,也即矿床“时—空—物质演化分析”能力。客观来讲,以往矿床学教材内容组成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矿床学概念、学科发展史及成矿作用总论;第二部分,矿床类型分论,重点阐述矿床分类依据、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理论;第三部分,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概略阐述不同等级成矿控制因素及成矿总体规律。由此可见,现有矿床学教材更多关注成矿期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作用机制,而对成矿后矿床变化和保存的关注明显不足。由此必然导致人们对矿床形成之后演化过程研究的忽视,继而致使找矿勘查评价逻辑链的缺失。薛春纪等(2006)主编的《基础矿床学》[4]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有益补充,值得肯定。但是,这种成矿研究及找矿勘查评价思维模式尚未引起当前矿床学教学的高度重视,有必要作为矿床课程主要问题之一提请大家注意,并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关于矿床形成之后的保存问题,翟裕生院士(2011)[11]在其“矿床学研究的历史观”一文中曾明确指出“矿床的变化和保存研究是矿床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研究”。

三、矿床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查看全文

东北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论文

1东北辽西地区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1.1地质背景东北辽西地区地处东北地台南部,内蒙地轴中部建平台拱内。两条深断裂严格控制着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的展布。断裂以南,属燕辽沉陷带,分布着元古界、中生界沉积岩。断裂以北,断裂以南广泛分布着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杂岩系,构成了台拱的结晶基底。变质杂岩宏观上控制着绿岩带型金矿床的分布。区域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构造方向以北东东向为主。北东东向逆断层,北西向、北东向的平推断层,框定了东北辽西地区“金三角”的构造格局。受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台活化影响,该区构造-岩浆活动甚烈。内蒙地轴内多期岩浆岩的频繁侵入,使本区断裂构造有多期活动的特点。Fl与F2间、小岩体和小岩株附近的次一级韧性、脆性断裂构造纵横交错极为发育,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1.2矿床地质特征东北辽西地区矿区内出露有两个石英二长岩岩株,在其附近分布着9条金属矿化带,其中有3条地表长度达千余米。其中北东向有7条,北西向的有2条。目前地表研究和工程控制程度较高的属大黑山1号脉。该矿脉控制延长1200m,分两段,东段长800m,西段长400m。矿脉多为含金蚀变岩,局部为含金石英脉。地表品位均在边界品位以下,现探明的工业矿体属半隐伏矿体。

1.3控矿条件

1.3.1地层控矿条件东北辽西地区矿区矿区广泛出露的地层为小塔子沟组上段下部地层,比如2号脉主要岩石类型为混合岩化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及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其原岩为富Mg,Fe质中-基性火山岩,可与太古宙“绿岩带”对比。这套地层中平均含银1690×109,高出地壳平均丰度值数倍至数十倍。地层中所含丰富的成矿物质通过导矿构造、借助矿液流动、运移到赋矿构造内,成为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

1.3.2岩浆岩控矿条件该区矿床的形成,都与呈弧形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小岩体、小岩株的侵入有关。最佳成矿范围在岩体以外1-3Km范围内。如1号矿体距其北部小岩株为1Km,主要蚀变为绢英岩化;而2,3号矿体距小岩株不到1Km,成矿温度偏高;红土毛金矿点,大于3Km,浅部含Pb,Au品位较低,矿脉延深也很浅。

查看全文

金属矿床勘查实践与找矿成果研究

摘要: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部,枪口—燕山期铁、银、锌、铜、金等金属资源丰富,且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通过对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进行高精度磁法测量、钻探、施工工艺等勘查工作,并对该区域矿体分布特征、成矿规律等找矿成果进行研究,为今后对该区域的进一步矿产勘查提供借鉴。

关键词: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勘查实践;找矿成果

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矿区已经发现10条矿化带,25个矿体。在这些矿体中包含了铁、银、铜、铅、金等多种金属元素[1]。该区域内的矿石类型主要以构造蚀变岩型银矿石和构造热液型铜铅锌银矿石为主,岩浆活动较为剧烈。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一带的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内的成矿提供热源、成矿物质等条件,区域内北东方向上的断裂带控制着区域内的银、铜、铁等矿体的产量,北西方向上的断裂带组控制着区域内金、银矿体的产量。北西方向的断裂带组是该区域内最重要的控矿结构。区域内还有含有矿斑的岩体,其结构特征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特征,因此具备斑岩的成矿条件。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的构造成因具有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以及斑岩型[2]。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区位于昆仑山东部的布尔汗布达山的东部,属于干旱及半干旱的荒漠地区,在最近几年的勘查工作中,区域内总共出现了6种银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区域内的银多金属矿床进行勘查实践详细的阐述,并就其找矿成果加以分析。

1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勘查实践

1.1高精度磁法测量。青海省枪口南地区的银多金属矿床有利于利用高精度磁法的测量开展矿床的勘查,将测量的每一个测点的探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控矿断裂带的位置,以此为下一步的钻探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对该区域内的高精度磁法测量选用的是全木质质子磁力仪,这种磁测设备能够做到连续的测量作业,一条测线可以一次性的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间断。地球物理测线垂直设备主要用于对成矿带的走向进行布设,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剖面、等值线平面和化极等值线平面,通过对磁场以及磁异常特征的研究,可以推算出控矿断裂处的具体位置及形状,为编制矿区内的矿床结构提供依据。1.2钻探工作。钻探工作主要采用拼装式的钻探平台进行,首先对已经通过钻探验证的位置进行控制,再根据勘查网度适度放稀对矿化良好的中心位置以及周围进行钻塔揭露作业,在能够看见矿内的条件下,向四周扩展控制[3]。再通过地质编录对岩芯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并将蚀变带进行详细的划分,对矿化特征进行描述,从而得出矿化强度与围岩蚀变以及金属矿化特征之间的关系,最终结合矿化富集的规律对钻孔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1.3钻探施工。钻探施工工艺中用到的钻机型号有XY-55、XY-6A、XY-6B以及XY-8A,钻进时选用机械回转小口径金刚石进行作业,并结合绳索取芯工艺进行施工。根据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条件确定下套管的深度,通常情况下,选用三级施工套管:第一级一般下至到地下25m左右,将施工套管穿过表面的淤泥以及施工后回填的碎石到达稳定的中细砂层上;第二级下至到地下55m~75m,穿过第三系到达基岩;第三级要根据该区域内岩石的破碎程度下至到160m~350m。将三级施工套管安放完毕后,将钻孔进行封闭处理,在不考虑矿层位置的情况下,从空地到孔口进行全孔封闭。封孔材料选用的是水泥砂浆,水泥的标号选择不低于53.5#,砂子选用干净且无任何杂质,用来封钻孔的水泥浆的水泥、砂、水的比例为2:1:0.5。同时为了提升水泥砂浆的流动性,要将初凝时间进行延长,根据孔深以及预计的操作时间,在水泥浆中适量的加入高糖木质素磺酸钙类减水剂以及缓凝剂,其加入的比例为水泥浆的0.4%。为了让注入到钻孔内的水泥浆能够与孔壁形成良好的胶结效果,还要对钻孔进行清洗,清洗循环时间在4小时以上,将泥浆作为冲洗钻孔的冲洗液,要下入外钢丝钻头,在破坏了孔壁泥皮之后进行钻孔的清洗工作。在施工套管提出时,为了防止钻孔塌陷,要在新鲜的岩石上的套管使用先灌注后提出施工套管的方式进行封孔。

2青海省枪口南因多金属矿找矿成果

查看全文

含金矿床地质特征与勘查方法

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虽然并没有其他国家发达,但是我国的矿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只是没有大量的考察开发而已,我们就拿吉林地区举例,吉林地区的矿产资源就非常的丰富,大多数的矿场资源都是来自该省的北部地区,再加上吉林地区的古生界地发育的较其他地区完全,地区的层次与某些地区相比也是比较稳定的,所以这些因素就导致了矿产资源被自然因素所控制着。就吉林省的闹枝金矿床来说,根据数据显示,这个地区遍布花岗岩石,其量已经是几乎是国内之最,但是其中的问题就在于这么多的花岗岩石分布得非常松散,这个地区也被相关专家勘查过,虽然勘查时非常的艰辛,但是在未来的矿产资源查找的过程中,依旧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的有利于开发此地区矿产资源的资料。所以本文就以该地含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以后的某地区开发矿产资源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1]。

1含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含金矿床的地质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开发时,若没有对其开采矿产地区没有充分的了解,那在开采时就有可能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结果,所以在此我在下文列举出了含金矿床的一系列地质分析:1.1矿区地层与岩浆层。含金矿床中是有露出表面的一部分的,并不是都是不可见的,而含金矿床漏出地面的那一部分主要是火山岩,此火山岩存在的时间也相对比较长,大多数都是侏罗纪时代的,而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在侏罗纪时期或者是更久远的时期的时候,发生了火山爆发,而火山爆发过后就会出现很多零零散散的矿石,并且这些矿石大部分都是分布在矿区的东北部地区,而此地区的岩石也有很多种,大多数的岩石性质都是安山岩,其他性质的岩石并不多,随着岩石的结构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甚至会随着自然现象,人类、动物的各种活动导致岩石层断裂的现象。而这种断裂后的岩石会根据其排列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通过查阅资料,断裂的岩石层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北东向断裂组、北西向断裂组以及东西向,但是个别的岩石层断裂组可以分为四类,除了上述所表示的三组以外还有南北向,不过某地区的断裂组只有这三类。第一类组织,北东向断裂组,此断裂组主要活动范围是斜轴附近的地层表面,并且此类断裂组会发生导矿和容矿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型物质侵入并占据了岩石个体导致此类现象的发生;第二类组织,北西向断裂层,此断裂层与北东向断裂层相比形成的较晚,同时切割效果也是北西向断裂层的主要构造,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依旧会像北东向断裂层一样发生矿体变化,但是此类断裂层是随着切割现象的不断扩大逐渐发生的,也就是说岩浆的活动还是会变得比较强烈的,而且通过了解,早期的岩浆活动主要还是以喷射和堆积的现象为主,而现象过后的地区岩石性质多以石英斑岩、纹斑岩、长斑岩为主。该地区的矿床类型是也颇多,而这些矿床都是有自己的形成时期,对此专家有对此矿床地层的形成划分了三个时期,其中包括:海西期岩石、早期岩石、燕山期岩石。而海西期的岩石类具有更多的价值研究。因为此时期的岩石类主要有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石,花岗岩石的研究价值是含金矿床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岩石。石英闪长岩的分布空间很大,在漏出面积上占有绝对优势,其主要漏出地点为矿区西部,而且石英闪长岩的形状更像是扁豆状,并且是衣服在大岩石中的。第二种是旱期,旱期的主要代表岩石是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地区是东南地区;第三种是燕山时期,代表岩石也是花岗岩,分布的类型与海西期的花岗岩差别不大,包括有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等等,并且他们的分布特点依旧像发现的花岗岩一样,程零散型分布。1.2矿区构造和矿化的特征。本地区的矿区构造主要还是以断裂的形式为主,几乎没有过多的其他形式,并且闹枝地区的矿区主要分布在北西和南北方向,有个别矿区在北东方向也是有一定的覆盖范围的,而这种矿区的地区分布可以有效的对岩体进行控制,同时更能快速的,精准的找到岩石脉岩的位置,北西方向的断裂地区是矿区的主要构造类型,极少数的情况下有东西方向的断裂。据了解本矿区的矿产类型是非常单一的,不像是其他地区那么丰富,矿产类型大多数适宜应脉型为主,但是目前从矿产中发现的岩石类型还是比较多的,只不过其主要的产状受到了相当严格的控制。脉石的矿物质主要包括方解石和石英等等。因此,大多数的含金矿石的主要类型是硫化物型和多金属硫化物型,其中多金属硫化物型的特点在专家严重并不是很好理解。含金矿区中的矿石也几乎都是以黄铁矿为主,不过自然矿石在含金矿区的含量也是不容小觑的,统计得出自然矿石的主要分布地区是在矿山的中北部地区。

2含金矿床地质的勘查方法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对此主要介绍几个,分别为:重砂法,这种方法是最传统的找矿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出现在五十年代左右,因为那个时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并不是很发达,其主要作用就是直接找矿,优点在于简单、经济,而缺点就是对隐形矿很难发现。对此随着时代的进步意识到了这个缺点,更趋向于综合方法找矿,也渐渐的从地表矿延伸到了地下矿,化探就是在这种形式下衍生出来的,也是目前市面上主要勘查矿床的方法,其优点就是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不再像是第一种方法那么老旧,对隐性矿的发现也具有权威性,尤其又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微量金的勘查方面更是具有良好的引导性。

3结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