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布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22:21: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空间分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空间分布

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

漂流旅游是游客使用橡皮艇、皮船、独木舟、竹筏等无动力舟艇沿具有一定落差的溪流顺水而下,充分饱览沿途峡江风光,体验水流激荡带来的清凉刺激的一种旅游活动。漂流旅游具有明显的体验性、参与性、刺激性、原生态性、亲水性等特点,近年来正逐步成为国内夏季旅游的新兴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漂流旅游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漂流旅游地的产品开发方面[1-6],也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漂流项目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8,9]、漂流旅游解说[10]和漂流景观敏感度[11]等实证分析上,但对全国尺度的漂流旅游开发、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量化等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研究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确保形成布局合理、开发有序的漂流旅游产品网络,是我国漂流产业从起步阶段向成熟阶段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使用统计方法对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均衡性、集散性等进行了定量化分析,运用ArcGIS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密度分析,并归纳了25年来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发展的空间分布规律行业影响因素,探讨了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弥补我国漂流旅游的研究空白,并对我国漂流旅游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数据来源

由于漂流旅游是新近出现的热点旅游产品,国内相关的统计和研究还属空白。在无法获得漂流旅游景区完整权威的数据情况下,本文主要是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询各地漂流景区名称与具体地理位置,并辅以报刊、媒体和旅行社行业咨询等渠道获得的资料汇总形成。那些没有经过批准,缺乏统一管理的机构,经营范围或纯自助性探险的漂流项目都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2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特征分析

我国国土广袤,气候与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导致我国漂流旅游资源在各地的分布与开发的不均一性。本文将通过漂流旅游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均衡性、空间分布密度等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2.1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概况

查看全文

国际旅游研发空间分布

AnnalsofTourismResearch(ATR)、TourismManagement(TM)、JournalofTravelResearch(JTR)一直是国际旅游学界公认的最权威的专业学术期刊,三者均被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多年[1],其刊载的文章在国际旅游学界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具有旅游学研究风向标的作用。这三种期刊在我国旅游学界也是极具影响力,通过对1998~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检索,这三种期刊的被引频次分别为ATR:3518次、TM:2923次、JTR:1083次[2]。本文对这三种期刊2008~2010年的载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旅游研究的地域分布、地区分布及机构分布,以便于我国旅游学科研究人员对国际旅游学研究的空间分布形成一个全局的了解。

1期刊的基本信息及载文合著情况

三种期刊中,ATR和TM均为英国Elsevier公司出版,两者的创刊时间分别为1974年和1980年;JTR为美国Sage公司出版,创刊于1962年,是创刊最早的旅游学术期刊。ATR和JTR多年一直维持每年4期的出版频率;TM每年出版6期,其年载文量为前两者的2倍多。三种期刊共刊载文章536篇章,其中独著文章133篇,占总文章数的24.8%;合作撰写的文章比较多,达403篇,三年间这三种期刊的合作率(合作文章/总文章数)为75.2%,远远高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水平22%[3]。可见,国际旅游学界的合作研究相当普遍。从表1可看出,合作的文章中,又以两位著者合作的文章居多,占所有文章的37.5%;其次是三位著者合作的文章,占28.2%;四位以上的多位作者合作文章比例较小,占9.5%。所有文章共涉及著者1192人,这一时期三种期刊的文章合作度(作者总数/论文总数)为2.22,亦高于社会科学期刊研究论文的合作度1.35[3]。

2刊载文章的洲际分布

本次文章计量中,将每篇文章的分值定义为1分,参考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力并方便对文章进行统计,对三位以上作者合作的文章,仅取前两位作者进行统计,第一作者0.7分,第二作者0.3分。三种期刊来自各大洲的贡献力如表2所示。从整体上看,对旅游学研究最为活跃的是欧洲,其次是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对旅游学的研究在此三种期刊中体现很少。从单种期刊看,ATR和TM均由英国出版,其文章来源泉于欧洲的较多,均达到35%以上;而JTR由美国出版,其文章来源于北美的多,达44%强(其中美国占42.5%)。从表2可见,旅游学的研究也与各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像欧洲、北美等经济发达的大洲,在对旅游学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非洲、南美洲等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对旅游学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另外,三种期刊的载文都有向本土倾斜。

3刊载文章的国家或地区分布

查看全文

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探讨

摘要:山西在整个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各个阶段都演绎过精彩的过往,留下的历史文化资源数量多、类型丰富,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在梳理省域山川地貌、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类型特点的基础上,从行政建制、战争军事、交通商贸、重要资源四个角度分别分析其对山西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发展、空间分布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更清晰地建立全省历史文化遗产体系,明确各类遗产独有特质之下的内在逻辑和区域之间的历史关联,为生态文明理念下魅力国土的建立做好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体系;行政建制;战争军事;交通商贸

1概述

山西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古代民族冲突与融合的重要发生地、是世界重大贸易往来的重要连通地,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全面而深入地观察这些文化遗产,从其文化特点、所处空间、产生时间、变化轨迹等方面综合分析,会发现省域范围内同一遗产类型常常表达着不同文化内涵,而其空间分布又与其他遗产类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文化遗产中,拨开遗产本身厚重历史信息量的迷雾,从遗产的空间分布中追寻历史的轨迹,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山西省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因和相互关联,也有利于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建立中魅力国土的营造,在即将广泛开展的山西省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本文从行政建制、战争军事、交通商贸、重要资源四个方面解析其对全省文化遗产体系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和遗产空间分布特点。

2行政建制主导下的功能型遗产空间分布特点

2.1城镇建设南起北扩逐步完善空间结构

查看全文

我国旅游网站空间分布论文

1我国旅游网站建设发展的背景

1.1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

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交通与通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旅游活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得旅游网络营销成为各个国家、地区和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全获胜的重要法宝。许多旅游企业通过加入全球分销系统、旅游产品预订系统,或组建专门旅游网站进行全球性的网络营销,以借此提升竞争力。

1.2旅游方式的个性化与散客化

旅游方式散客化、个性化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倾向于选择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进行自助旅游。2006年,携程网的一项网上调查结果表明,“肯定不会跟团游”和“基本不会选择跟团游”的人数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47.2%,比去年同期的37.3%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50%以上的旅游产品是散客旅游产品,美国的数字更是高达90%以上。网络已经超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成为旅游信息传播的第一媒介;我国旅游网络预订的市场规模也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互联网成为机票、饭店和旅游线路等产品极具潜力的分销渠道。200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为12.5亿元,占当年中国旅游市场的0.24%。预计到2010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130亿元,占整个旅游市场的1%以上。而早在2004年美国网上旅游服务市场就已达到520亿美元,占整个美国旅游市场份额的23%。

1.3旅游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和人本化

查看全文

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浙江省9批390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利用保护村空间格局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在各市分布不均衡,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丽水、金华和衢州的数量占到总数的51.28%。第二,全省整体上看,各村落趋于凝聚分布,各村落以金华为中心,在与周边城市的交界处形成第一级密度圈;其次是台州、绍兴、温州和舟山等地,形成了第二级密度圈。在市级层面,村落集中程度较低,并未指向特定区域分布。第三,历史文化村落的分布受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浙江省

中国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民众精神本质与气质的民间文化一直存在于村落里[1]。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大量的村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中逐渐衰败或被破坏,直至消失。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2017年,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国乡村迎来了建设发展的新契机。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省历来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意见中的历史文化村落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风俗风情村落三类,是不同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活态表现,凝聚了乡村风貌和乡村文脉[2]。关于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有宏观层面对于保护利用的理论探讨[3-5],也有结合具体区域的实证分析[6-8]。然而,在现有研究中很少有从空间分布层面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历史文化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能为历史文化村落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有效依据。基于此,以浙江省为案例地,研究其历史文化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继续推动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智慧,并为其他区域的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三角南翼,陆地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6%。浙江地形多样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分别占70.4%、23.2%、6.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浙江历史文化悠久,是江南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长河中,浙江先民创造了悠远灿烂的文化。历史文化村落作为承载这些历史辉煌的基本空间,集中体现了浙江省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

查看全文

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经济研究

构建模型与数据处理

1.指标的选择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由经济的多个方面来衡量,此外,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可以从GDP来考虑,还有地区占经济主导地位的产业及地区贸易状况等,同时根据表1所示,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碳排放量也是有差别的。那么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是一个怎样的相关关系,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因素是不是与碳排放之间是一种相关的关系,是否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过多的碳排放为代价,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总的来说,全国碳排放量是逐年递增的,图1展示了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由图1可以看到,近15年来中国的碳排放有了显著的增加,并且在2001年以后碳排放有一个激增期,2001年的排放量为32亿万吨,至2010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增长到71.7亿万吨,而同时每一个省份的碳排放量也是有差别的。第一,各地区碳排放量都有所差别,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排碳量较高的包括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这些省份中山东的碳排放量最高。总的看来,这几个省份有一些是工业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还有一些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对外贸易较多。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几个主要的碳排放量较多的省份碳排放的增长情况。贸易也是各地经济发展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对外贸易的状况可以由各地区进出口总值来衡量。从图3中可以看出广东省的对外贸易量是最高的。2.模型构建考虑到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借鉴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双对数处理方法构建方程为:LnGQit=ci+β1LnGGDPit+β2LnSTRUit+β3LnPRICEit+β4LnTfwit+εit其中,i表示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t为样本时间跨度即年份。Ci为截距项,GQit为i地区t年的碳排放量,GGDPit表示i地区t年的地区生产总值,STRUit表示i地区t年的产业结构状况,PRICEit表示i地区t年能源价格,Tfwit表示i地区t年的对外贸易总量,εit为随机扰动项。3.模型变量的处理对于GQit计算依据Gi(m)=Ei(m)Etotal(m)Gtotal(m),Gtotal(m)表示全国t期全国排碳量,Etotal(m)用于表示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按万吨标准煤计算),Ei(m)表示i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各省经济发展状况GGDPit选用各省历年地区的GDP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STRUit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同样也按不变价格计算;PRICEit能源价格采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表示,同样也转化成以1995年为基期的时间序列,Tfwit为各地区进出口总值,同样也按不变价格计算。4.模型数据的来源研究数据取自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1995-2010年的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中国市场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

地区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1.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进行检验在EVIEWS中对这五个变量进行单位根的平稳性检验,依次采用LLC、IPS、ADF、PP等单位根检验方法,进行了水平检验和一阶差分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2.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由于Johansen检验是基于最大特征值的比的统计量λ-max来判别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多变量Johansen极大似然法可以精确地检验出协整向量的数目r,再根据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残差分析来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在对pool序列进行协整检验,运用Fisher(CombinedJohansen)这种方法进行检验,选择没有外生趋势的选项,如表3中有4项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结果一致的,说明存在协整关系。在原假设为无协整关系的情况下,采用Pedroni(Engle-Grangerbased)方法进行协整分析。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碳排放量、GDP、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与对外贸易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统计量通过协整检验。3.采用PeriodSUR加权检验并进行GLS回归估计由于面板数据中时期的个数少于截面成员的个数,在做模型估计时,选用PeriodSUR类似似乎不相关回归,对时期异方差和同期相关进行修正,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6可以看出采用这一方法是能够较好的估计出模型,对各解释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从表6中可以看出,采用PeriodSUR权重处理,R2统计量为0.982702大于未进行权重处理时的值,此外,未进行权重处理时,D.W.统计量为0.869007经过计算再与临界值比较,存在较为严重的自相关。同时加权的GLS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也明显下降,因此可以看出该模型能够较好的估计这几个解释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结构(LNSTRU)、对外贸易状况(LNTFW)、经济增长状况(LNGGDP)对碳排放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且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0.406、0.316。能源价格(LNPRICE)则与碳排放负相关。所以根据研究,政府机构通过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可以达到对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

结论和建议

在各地区都开始试水碳交易的形式下,对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的分析我们进行碳减排的方式,做到两者之间的最佳权衡。基于以上分析,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意义的。第一,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地区碳排放量与地区GDP的增长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GDP的增长不一定伴随碳排放量的增长而增长。对外贸易与地区碳排放量之间也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出口的增多可能会导致地区扩大生产,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碳减排,那么一个地区碳排放量会因此而增加。第二,产业结构与地区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因为第二产业中工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工业是地区碳排量中一个较为主要的来源。例如广东省的GDP是最高的,但是它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值相对不是最高的,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占总GDP中一个比较大的部分,所以相比于山东,它的碳排放量不是最高的。第三,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我国这种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碳排放量差异性明显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在碳交易方面应该加大发展力度,可以尝试鼓励省份与省份之间的碳交易。比如广东省与山东省之间进行碳交易,山东省的企业进行碳减排,再与广东省的企业进行买卖,这样既达到了山东的碳减排也达到了GDP的上升,同样对广东省的企业来说,也不必缩小生产规模。第四,我们国家也应该进行更多技术上投入研发力度,对碳减排技术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样企业才有动力去进行碳减排,而地区和国家也能做到既减碳又不损害经济的发展。

查看全文

我国旅游网站空间分布研究论文

[摘要]基于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旅游方式趋向散客化、个性化及旅游经营管理信息化、人本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研究我国旅游网站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和空间规模结构特征——旅游网站数量自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且主要集中分布于省会城市和旅游经济发达城市;并利用SPSS14.0定量分析了区域经济、信息技术水平、旅游企业数量、旅游接待人数等对我国旅游网站规模分布的数学统计关系,总结了影响旅游网站空间分布主要由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两个因素推拉动作用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旅游网站;空间分布;空间规模结构;动力机制

旅游网站是指基于Intranet和Extranet,拥有自己的域名,由若干与旅游相关的网页组成的网页组,是在服务器上存储一系列旅游信息的Web站点。它是利用网络技术,整合传统旅游资源,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网上旅游服务与在线交易的场所,是旅游信息系统的传输媒介和人一人、人一机交流的窗口。

1996年,世界上第一个旅游网站产生;同一年,中国国际旅行社率先利用GDS技术实现了旅游信息化经营管理。1999年兴起的全球互联网投资高潮催生了中国第一批旅游网站,华夏旅游网、携程旅行网、中青旅在线为其中的佼佼者。200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启动国家金旅工程,建立了旅游政务电子系统。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旅游企业网站为主体、政府旅游网站为补充的旅游网络系统,推动了中国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1我国旅游网站建设发展的背景

1.1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

查看全文

萧氏松茎象种群空间管理论文

摘要:研究分析表明,萧氏松茎象幼虫种群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其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或奈曼分布。

关键词:萧氏松茎象;空间分布型

为揭示萧氏松茎象种群空间结构及种群下的结构状况,指导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实施,我们开展了萧氏松茎象种群空间图式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样株的选择在我市萧氏松茎象分布区域较大的崇义、大余、宁都、信丰等地,按有虫株率40%以下,41—69%,70—79%,80—89%,90%以上的区间,分别在有虫面积100公顷以上区域随机选取调查样地。在样地内划定300—600株作为一个调查小区,小区沿等高线设置。共设置10个小区3500株,其中有虫株率40%以下、41—69%的小区各3块计1800株;70—79%的小区2块计600株;80—89%的小区1块计600栋;90%以上的小区1块计500株。

1.2调查方法对上述设定的小区一一调查每株虫口数,调查时应详细挖掘树体地上、地下部分的虫口,按小区分别统计每株的虫口分布情况。

查看全文

快递与传统物流企业差异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快递业近年迅速蓬勃发展起来。作为一种与互联网技术有着密切关系的新的物流业形态,快递业与传统物流在许多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其中两类物流企业节点在城市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既是一个主要方面。研究发现: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快递企业物流节点有集中度更小、平衡性更好、热点区域更多的特点。进一步原因探讨发现:服务对象、运输工具、节点面积等内部差异和对使用的交通工具的交通线路的布局、受人口和产业分布影响、对政府城市规划的响应程度的外部差异是两者空间布局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物流;快递;空间分布

1引言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快递业得到蓬勃发展。虽然快递业相关研究较多,比如企业网点选址优化等[1-2],但是节点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研究并未充分开展,且已开展研究多集中在全国与区域尺度[3-4]。在城市内部,目前仅见林涛团队分别对上海与南京的快递节点的空间分布进行的探讨[5-6]。而将“互联网+”下的快递与传统物流业节点的分布进行比较的研究尚未有见。因此,从物流业整体变化的延续性考虑,在这个巨大的转变时期,有必要比较、总结传统物流与快递业企业空间节点分布的差异性及辨析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2传统物流与快递节点空间分布的差异

2.1空间分布集中度方面。在徐州市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25公里这个范围将它均匀划分为99个正方形网格。在99个网格中,传统物流节点全部集中分布在18个网格中,而快递物流企业节点则分布在49个网格中。快递物流节点所占网格数远比传统物流企业节的要多。这反映出快递物流企业节点比传统物流节点的分布具有更强的均衡性,而传统物流企业节点分布则更为集中。2.2空间分布平衡性方面。空间节点的集中分布统计并不能反映节点整体在研究区域某一个方位的集中程度,而通过节点整体的质心与研究区域几何中心的比较却可以清晰的说明之一情况。徐州市传统物流企业节点质心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北部偏东5.8公里处。这说明徐州市传统物流企业节点不仅在空间集聚上表现明显,在城市空间的整体坐落方位的平衡性方面也表现的过于偏于一个方向,即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与传统物流企业节点的空间分布相比,虽然快递物流企业节点空间分布明显更加稠密和均匀,但仍表现为一定的方位偏向特性。徐州市快递物流企业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北部。通过求取全市快递物流企业节点质心发现,快递物流企业节点质心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北部偏西2.4公里处。与传统物流节点质心对比,偏离的距离少了一半左右,即快递物流企业节点质心比传统物流企业节点质心偏离度更小,平衡性更好。2.3空间分布热点区域方面。通过研究徐州市物流企业空间分布主要热点区域的分布,发现:虽然近些年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完善,物流园区的兴盛,传统物流企业节点热点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是传统物流企业节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仍然是热点区域少而集中,且这些热点多集中在以传统水运和火车运输方式的节点周围。与传统物流企业热点区域主要围绕传统运输工具节点不同,徐州市快递物流企业节点高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商业核心区域,即淮海路从西到东南北2公里范围内。次热点区域主要包括人口稠密的住宅区域。总体上,徐州市快递物流企业节点的热度与城市区域的繁华程度高度一致,热度随着人口密度和繁华程度的降低而降低。

查看全文

公路客运班线定站方法思索

公路客运班线作为公路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承担着地区间公路客流运输的主要任务。目前大城市均有多个客运枢纽,班线进驻的站点直接影响旅客出行的便捷性,影响公路客运系统的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发达国家对客运班线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方面,如:CarlosLucioMartins等人对FBDP问题进行了研究[1];YanShangyao等人用多时空网络对城市间长途客运发班时间和线路开发及规划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用拉格朗日遗传算法和流量分解算法求解此类问题的思路[2];MaurizioBiell等人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了公交线网的优化[3]。国内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华南理工大学靳文舟等以乘客在整个枢纽系统中的总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非平衡运输模型,测算各站发往各个方向的日均发送量,从而确定各站的配发线路[4];西南交通大学罗霞等人以旅客出行综合出行无效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公路客运班线配置的结构优化模型,将问题转化为一个双层多目标模糊结构优化问题,以期定量解决班线定站问题[5];长安大学姚志刚等人分析了单站发车和多站发车2种运营模式下的客运网络结构和费用构成,提出:单站发车模式适用于公交系统完善、旅客对出行时间敏感的经济发达的公路主枢纽城市,多站发车模式适用于旅客对运输费用敏感的经济欠发达的公路主枢纽城市[6]。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时间和费用作为影响因素,从班线的属性出发,对不同班线提出不同的定站方案,并进行整体优化。其中班线定站规划的基本目标是为更多的乘客提供服务,使全体乘客的总出行费用更小,减少客车出城时的迂回路程及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班线的属性主要以客运量及客源空间分布2个指标为依据,将班线划分为集约化班线或均衡性班线。对集约化班线定性提出定站方案;对均衡性班线进行初步定站规划,获取“可能枢纽集”,进一步构建基于相对广义出行费用的配置模型,定量计算均衡性班线广义费用最优的“枢纽集”。最后以保证各客运枢纽场站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对全体班线进行调整优化,最终获得每条班线的始发客运站。

1班线属性分析

1.1班线属性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班线定站的因素很多,本文选取与班线配置直接相关的班线客运量及与客运枢纽服务质量直接相关的客源空间分布作为班线的分类依据。

1.1.1班线客运量

班线客运量作为衡量公路客运服务对象的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路客运班线服务质量的优劣。运用排列图法对班线客运量进行统计分析,以“班线客流服务率”作为指标,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