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意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20:52: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空白意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平面设计与空白意象探索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一个拥有多元涵义的统一体。尽管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尽相同的蕴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呈现为“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即物象。物象是意象的基础,但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模仿。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形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是无形的、抽象的,如同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意”必须借助语言或图形符号的“形象”才能表达出来。意象即“表意之象”、“意中之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交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一个意象中。人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味出来的是“意”。

“意象”一词最初萌芽于《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儒家把它冠为“六经”之首。其中的系辞是对《周易》的整体概述,阐释了《周易》的哲学意义。使《周易》逐渐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它最早阐述了“意”和“象”的关系以及“象”的特殊表意功能《周易·系辞》这样表述: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立象以尽意”不仅阐明了“象”与“意”的关系,也明确了“立象”的目的是为了“尽意”。“象”以“尽意”为存在根据。这里的“象”不是自然的物象,而是卦象,即“寓意之象”、“意中之象”的符号。“象”具有极大的表意功能:“尽意”、“尽情”、“尽言”、“尽神”。

查看全文

平面设计中空白意象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平面设计空白意象

论文摘要空白可被视为意象表达的一类特殊形式,将空白意象引入平面设计中,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更好的传递作品深意,挖掘作品内涵。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一个拥有多元涵义的统一体。尽管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尽相同的蕴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呈现为“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即物象。物象是意象的基础,但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模仿。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形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是无形的、抽象的,如同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意”必须借助语言或图形符号的“形象”才能表达出来。意象即“表意之象”、“意中之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交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一个意象中。人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味出来的是“意”。

“意象”一词最初萌芽于《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儒家把它冠为“六经”之首。其中的系辞是对《周易》的整体概述,阐释了《周易》的哲学意义。使《周易》逐渐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它最早阐述了“意”和“象”的关系以及“象”的特殊表意功能《周易·系辞》这样表述:

查看全文

语文文学语言不确定性特征探究论文

摘要: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作品。虽然每个词语在人们的长期交流中都有约定俗成的相对独立的意义,但是它有表示多种意义的可能,是不确定的。本文从言意关系、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文学语言的技巧性等角度来阐释文学语言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文学语言;不确定性;含混;修辞

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作品。虽然,每个词语在人们的长期交流中都有约定俗成的相对独立的意义,但是,它有表示多种意义的可能。意义掩藏在语言符号中,一个词语的能指和所指并不构成一个完整固定的符号,它们往往是相互分裂的,能指只能在所指的岩层表面自由漂移。因此,文本的意义是不断游移、播撒、自相矛盾甚至是倾覆的。

一、言意关系

从文学创作来说,作者要极力展示、显现内心深处混沌无边的情兴世界,常常陷于言不尽意的矛盾中。语言能否准确无欺地传达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是我国古代先贤们特别关注的言意关系问题。

最早关注这一问题的是老子,他发出了“道不可言”的感慨。《易传》承认“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但又肯定“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然而孔颖达认为:“意有深邃委屈,非言可写,是言不尽意也。”庄子承接其思辨的余绪,进一步对“以象言道”表示了困惑,他在《庄子•天道》中说:“语有所贵,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查看全文

文学语言的不确定特性探讨论文

摘要: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作品。虽然每个词语在人们的长期交流中都有约定俗成的相对独立的意义,但是它有表示多种意义的可能,是不确定的。本文从言意关系、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文学语言的技巧性等角度来阐释文学语言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文学语言;不确定性;含混;修辞

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作品。虽然,每个词语在人们的长期交流中都有约定俗成的相对独立的意义,但是,它有表示多种意义的可能。意义掩藏在语言符号中,一个词语的能指和所指并不构成一个完整固定的符号,它们往往是相互分裂的,能指只能在所指的岩层表面自由漂移。因此,文本的意义是不断游移、播撒、自相矛盾甚至是倾覆的。

一、言意关系

从文学创作来说,作者要极力展示、显现内心深处混沌无边的情兴世界,常常陷于言不尽意的矛盾中。语言能否准确无欺地传达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是我国古代先贤们特别关注的言意关系问题。

最早关注这一问题的是老子,他发出了“道不可言”的感慨。《易传》承认“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但又肯定“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然而孔颖达认为:“意有深邃委屈,非言可写,是言不尽意也。”庄子承接其思辨的余绪,进一步对“以象言道”表示了困惑,他在《庄子•天道》中说:“语有所贵,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查看全文

意象和抽象艺术形式培养创新能力

在造型艺术中,东方的意象和西方的抽象是两个自成体系的艺术形式。东方艺术的意象性源自于中国古老的《易经》,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而西方抽象艺术则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虽然不到百年,但是对现代艺术产生了世界范围的深刻影响。用意象和抽象两种不同的艺术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十分有价值的。

一、意象思维与意象绘画

(一)意象思维释义

“意象”源自于《周易》的“立项尽意”之说。“象”是《周易》的核心范畴,《周易》之象是由八卦符号组成的,分别象征着天、地、雷、风、山、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之象,《周易》将天下万物纷繁杂乱的现象归结为这八种卦象,卦象虽然不是艺术形象,但从“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来说,可以看出古人对复杂物象的高度概括能力。在《周易》的基础上,中国历代思想家、艺术家都对“意象”深感兴趣,不断充实和丰富了“意象”学说。西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首次提出了“意象”的概念;魏晋南北朝玄学代表人物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对“意、象、言”的关系作了深入辨析;大美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开创了审美“意象”学说;唐宋时期是“意象”学说的综合发展和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时期,“兴象”“意境”成为评价艺术的新词;明代是“意象”学说臻于成熟的时期,“意象透莹”、“意象玲珑”、“神韵意象”“意广象圆”等成为评价艺术的标准。

(二)意象绘画

中国独特的意象思维方式,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意象艺术,如意象诗歌、意象音乐、意象绘画、意象书法等等。单从意象绘画而言,就有一套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和绘画表现形式。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这是总结从先秦至魏晋一千余年绘画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绘画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遵循此思想,之后的艺术家仍不断凝练出对意象绘画的见解,张萱提出了“意象契合”;张彦远提出了“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沈括提出了“得心应手,意到使成”;苏轼提出了“成竹在胸”;方薰提出了“意象经营”……。这些见解使“心”与“物”的关系得到辩证统一的认识,也是对审美意象创造的高度概括。

查看全文

平面设计水墨形式运用

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主要为水墨语言。艺术家将点、线、面的水墨形态通过不同的方式布局组合,展现黑白灰的水墨色彩,表现独特的意境之美,这正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外化形态。在中国画中,水墨的形式因素是由形态和色彩两方面构成的,形和色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画面的意境表现。同样在平面设计中,点、线、面构成设计的基本形态,色相、明度、纯度则构成设计的色彩要素。水墨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借助水墨独特的表现形式,比如用枯湿浓淡的水墨线条表现虚实相生的设计对象,运用黑白灰的色彩关系产生纯粹而独特的视觉效果,从而表达东方气韵的设计作品。将中国画的水墨形式应用于平面设计,主要表现在水墨的形态、水墨的色彩以及水墨的气韵这三个方面。

一、水墨的形态

中国画是以水墨的点、线、面来表现主要画面。挥洒自如的墨线元素既是中国画主要语言,也是画家表现画面意境的直接方式。墨色与水交融,通过艺术家各种笔法勾画出粗细、曲直、长短、刚柔的各种线条,展现或浓或淡,或润或涩的层次效果。水墨以抽象的形式在画面上组成各种物象,千姿百态。这些形态又在“似与不似”之间传达气韵,引领观者的的思维。平面设计中运用中国画水墨线条的形态,即以水墨的点、线、面表现设计元素。设计中采用变化多一的墨线,看似逸笔革草,却意味深远。线条不受本身的程式化语言限制,可通过排列,组合,交错,重叠,分割等方式构成组合,通过不同的定势、强弱、意向组织安排。在表现方面,追求点线面的肌理效果,或枯或润,或实或虚,产生多层次多差别的视觉感受,表现内在的精神形式。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少设计师都热衷于将水墨形态运用到设计作品中。比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多次运用到水墨形式的设计元素,将各种形式的水墨形象,如点线、块面,或将物象水墨化表现,通过排列、交错、叠加等构成方式,并融和多种水墨肌理,丰富视觉表现,从而赋予现代设计崭新的寓意。在其许多招贴作品中,版面经常运用东西方相异的字体或图形构成。将虚实效果的水墨字体与平面效果的印刷字体布置其中,或是将传统与现代的不同图形对比,把抽象形式、象征意味的图形与意象性的虚幻笔墨相结合,进行全新的安排与布置,达到创新的设计效果。这种现代图形的理性化、机械感与水墨线条的灵动自由产生对比与撞击,将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精神很好地诠释开来。

二、水墨的色彩

南齐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中对中国画的色彩描述为“随类赋彩”,而至宋代,中国水墨画逐渐发展,文人画的繁荣使得水墨画占了主导地位。清人唐岱将“墨色”总结为“六彩”,即:黑、白、千、湿、浓、淡。水墨画的色彩即是各种层次的黑与白。而中国古代识黑为“玄”,认为黑是“众妙之门”,白被称为“素”,是“众色之母”,各色皆有白色而来,特别注重了白色的价值。《诗经》日:“素以为绚兮”,意思指“素”不但因“绚”而在,更为“绚”而绚烂光彩。在水墨画中,将自然万物高度地概括提炼为黑白两色,以“墨分六彩”的多种层次去概括大自然的五光十色,极致地表现绚烂的物象。正所谓“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这种高于自然的艺术手法将表现力加强,从而获得超越时空的永恒形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水墨色彩,不只是将水墨局限于明度表现,而是应该置入了色相、纯度的变化。水墨画讲究“墨分五色”,也就是强调黑白的色彩层次、体现变化的韵味。设计表现时,一方面利用墨色的浓淡枯湿使画面产生色彩节奏变化,从而形成一定的明度、纯度秩序,产生具有韵律感的黑白灰层次,增加色彩的立体表现力。通过这种水墨层次的变化,营造画面深远的设计空间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对水墨媒材进行创新拓展,借鉴国画中以“皴、搽、点、染、勾”等多种笔法、技法表现对象的肌理特性,运用计算机绘图技术绘制多种不同水墨层次的肌理效果来丰富水墨色彩的表现力。平面设计中的水墨色彩表现还应注重笔墨之间“因心造境”,“以情赋彩”,以黑白灰的水墨韵致展现意象化的色彩魅力。除了表现水墨色彩,设计中也应着重“白”的使用,即处理设计版面中的空白部分。国画色彩中,墨属于“色”,白也属于“色”。“布白”即是布色。国画中的“布白”,在设计中即是构图中的空白布局。空白虽然无形无意,但在版面上的应用,如老庄所言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着一笔却“无中生有”,增加了设计的表现力。空白的空间位置能扩展和延伸画面有限的空间,产生境外之境。正所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利用空白与墨色部分的恰当处理,创造设计画面的虚实对比,以虚衬实,或者以实衬虚,使设计更加灵活通透,表达了设计的境外之意。这种空白表现出的简约之美留给观众的是交流与对话,超越作者所表现的审美意象,传达了深层思想内涵。

三、水墨的意境

查看全文

“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探讨

摘要:留白思想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中,又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在平面设计领域被广泛运用。留白不仅使作品具有良好的视觉性,还能增强作品的文化意蕴,提高设计品味。本文概述了留白的内涵,主要从平面设计角度进行审美探究,以平面海报为例分析留白的作用来体现海报中留白美的方面。

关键词:留白;平面设计;作用

一、留白的内涵概述

1、留白的定义

留白是指在作品中留出空间,来营造一种意象,体现了简洁舒适的理念。留白常常会被认为是留出白色,这往往就陷入误区。留白留的不单单是白色,可以是背景的黑或其他颜色,主要是画面元素不要放得太满太挤,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得画面能够透气。留白空间的大小、形式,位置,与画面元素的比例以及与整个画面的比例都会影响版面效果。

2、“留白”的文化内涵

查看全文

平面设计中“留白”民族化探究

摘要:在现代设计作品中,一些平面设计作品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颇深,得传统水墨画之精髓,撷传统艺术之神韵,这恰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留白蕴含了东方哲学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艺术家表达构思立意并创造意境的需要。古人对“留白”的探讨与研究对现在平面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平面设计中的“留白”探寻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以此来研究民族审美取向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达到了解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的目的。

关键词:平面设计;留白;审美;意境

一、“留白”的东方传统哲学内涵

(一)“留白”的概念

“留白”,简单来说就是在作品中留有一定的空白区域,在这个特定的区域里面没有可以引起欣赏者注意的意象,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营造出一种审美层次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作品原有的涵义。“留白”是采用虚实互为表里相呼应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采用了传统的东方艺术构图形式,蕴含了东方哲学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留白”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是艺术家阐述艺术意蕴,表达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作品立意的需要。从设计艺术的角度来审视“留白”这一独特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视觉的感知能力,并通过艺术家“留白”进行合理的布局运用和艺术表达手法,给人带来心理上的特殊的审美体验和信息传达功能[1]。空白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是可以很好的把物态化的审美意象变得具体可感,同时又可以减少繁冗复杂的信息障碍,因此,探究“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是当下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留白"

查看全文

平面设计中留白的应用及价值

摘要:中国绘画中的留白是常见的技法,平面设计中对留白的应用,能够突破真实世界的无限意象,体现出图形及文字对文化内涵的渗透。留白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中表现艺术审美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留白的传统美学意义入手,应用视觉心理研究手法来探究留白的“简约美”,并从具体实例及作品中,来探讨留白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对“留白”设计手法的研究,从“留白”与人的视觉心理关系上得出“留白”审美价值与意象美。

关键词:平面设计;留白;视觉心理;应用价值;审美研究

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在平面设计中,对于留白的运用无处不在。现代设计师也越来越关注“留白”的价值,并试图从“留白”与艺术审美心理中来加以运用。平面设计中的“留白”与传统艺术及现代艺术设计对“留白”表现方式的研究,从其技法的发展中来总结“留白”的价值,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展示“留白”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对于我们平面设计实践带来指导和借鉴。

一留白的缘起及传统美学意义

从艺术领域研究来看,书法中讲究“飞白”,绘画中讲究“留白”,文学创作中讲究“空白”,音乐创作中讲究“余白”,而建筑设计中讲究“空间”。这些不同的称谓在艺术表现中都有相似性。以平面设计为例,对于“留白”的应用及处理是十分常见的。如一些宣传册、书籍、杂志、报纸广告等,多以留白来凸显关键信息,形成视觉传达效果。在二维平面设计中,对于“留白”多表现为空白的空间或背景,以烘托对主体的艺术化审美心理表达。比如在某设计主题里,设计师结合要表达的设计要素,从视觉上进行搭配和组合,并从整个版面上营造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留白”的运用,从对比中来凸显主体,从“留白”中让版面散发出强烈的感染力。如图(1)所示。设计师怀特在《平面设计原理》中这样谈到,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场所,高档的商店、在楼层平面构图上相对开阔,丝毫没有拥挤感,而对于廉价低档的商店,则往往堆积如山;前者的同一商品数量最多不超过三件,表示稀缺,而对于后者,更像一个杂货铺。对于图(1)中对比中的商店,高档商店的空间布局显然是对“留白”的运用,这种“虚空间”不仅增强了场所的舒适感,还能够突出商品的特性,给人留下美好的、深刻的购物体验。“留白”在具体设计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凸显对观者的注意力,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从设计师的艺术情感上,将设计作为一种服务,更好地呈现在观者面前,进而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可见,留白已经成为设计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留白的意境与意象,更是中国传统审美意蕴的一种表达。

二“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心理研究

查看全文

诠释中国当意油画中的文人画精神

论文关键词:文人画写意写意油画

论文摘要:中国当代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在油画表现形式上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传统文人画中的美学经验以及绘画技法对当意油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但同时我们还需面临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等。中国的“写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来界定,也不是以作画速度的快慢去体现,更不是简单的样式模仿,它是由“写意性”精神的内涵决定的,只有内在精神才具有实质性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升温,中国当代油画越来越受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思想、风格的影响。油画作品同时也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多种风格。中国油画家也同时对油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国油画更趋向多元与个性化。“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表现、抽象和象征成为新的艺术取向,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并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绘画原本就具有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使中国油画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表现主义产生了某种共鸣。”[1],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白“。写”还是一种充满着“道”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使内心情思得于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2]

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由此可见,老一辈油画家也早已意识到“油画中国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然而最能体现“油画中国风”实质内涵的“意象油画”,经过油画家们多年努力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展现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处于新的发展势头。意象写意油画的出现,在艺术语言、表达样式逐渐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当意油画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如,画面色彩比较单纯。“文人画受道家的影响很大,道家中又数老子庄子的影响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画的精神中也是将“自然”作为绘画的准则。并且老庄对于色彩主张“朴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3]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要素之一。中国当意油画中,画家作品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极其明显的,:“作品基本色调一致,甚至是单色画,造型上也极力简化,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面效果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人画非常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画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同时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观点,并成为历代绘画艺术的要求和作品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这里的“气”,包含有宇宙万物本体和生命与艺术家自身元气的综合,“韵”则指的是物象的风姿神貌。“气”和“韵”构成了物象表现的生命力,也是构成画面耐人寻味的重要因素。中国画追求空灵,讲究“虚”和“空”的处理,其理论也是由阴阳观演化而来的。虚空是画面产生“气”的重要元素,这“气”不单指具体物象,也指表现物象之虚空。没有虚空,就不会有灵气流动的迹象,更不可能产生“气韵生动”的生命力。中国当意油画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气”,让观者也更荡气回肠。油画画面中的留白处还可以借助油画颜料的特有质地形成肌理。这种肌理感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很强的张力,成为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如画家何多伶近几年的作品,以及青年画家毛焰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