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19:01: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研院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研院所财务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科研院所的投入不断加大,由于科研院所内部项目的来源比较广泛、渠道多样,所以其财务管理就需要更加严格、规范,将财务管理贯穿于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保证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有效提高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水平,对促进科学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科研院所的财务预算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完整,未按照科学事业发展计划和其内部财力的承受范围逐项计算编制,而且对科研项目中的相应科目未按轻重主次预算,从而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合理。

2.科研院所财务工作人员在制定财务预算时,仅对于科研项目支出、科研经费收入及成本支出做出预算,而对于其资本性支出和现金流量等方面没有做出充分的预算编制。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有序的预算审批程序。有些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由于对预算编制缺乏一定的认识,又没有与财务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导致其预算内容较简单,再加之时间仓促,为了能够及时上报,就使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审批不严谨,缺乏规范性。

查看全文

省科研院所长联欢会讲话

有几点感受:一是大家想科技工作之所想,刚才听了5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和奚正平同志的发言。急科技工作之所急,为统筹科技资源献计献策,奉献智力;二是找到制约我省科技发展、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症结和瓶颈。比如,当前形势下,如何以科技为纽带,统筹利用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着力解决好优势产业的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有院所建议,科技部门可以牵头组织院所、高校、企业参加重大项目研发;有院所建议设立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园区,面向国内外,吸纳项目和企业,聚合专业优势,发展产业集群。三是沙龙搭建的平台带来很多创新的思维。特别是中央在大院、大所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如何加强与地方的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正是统筹科技资源过程中希望看到下面,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参加人员既有科研院所的领导,很高兴参加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一年一度的科研院所长联谊沙龙。今天的沙龙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也有设区市的科技局长,这不仅为在科研院所创造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也使基层科技管理工作者与中省科研机构负责人站在同一个平台,思想上相互启迪,思路上相互借鉴,共谋科技发展。本次沙龙选择当前统筹科技资源的重大实践问题作为主题,对于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过去的一年,科技工作卓有成效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技工作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战略,大力开展“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调研,稳步推进“13115”科技创新工程,启动科技资源中心建设,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各项工作进展是显著的,成效是明显的。我省主持和参与的2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年度科技进步指数52.9%,位列全国第八、西部第一。科技系统的各类科研院所,包括各市科技局、省科技厅直属事业单位也都取得了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正是因为大家的辛勤努力,为全省的科技事业增了光、添了彩。为此,我代表省政府对科技系统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亲切的慰问!

二、新的一年,科技工作任重道远

考虑至少有十项工作要做:一是构建具有西特色和竞争力的创新体系;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三是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四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关于统筹科技资源。科研院所要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倡导者、培育者;五是促进产业聚集和园区发展;六是持之以恒的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七是广纳科技领军人才,要利用“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三秦学者”科技新星”等各类计划吸引人才,培养和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八是认真落实关于统筹科技资源、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九是相应调整现行的科技管理制度;十是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查看全文

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目前,我国科学研究机构除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机构外,行业科研院所都转制为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对生存和发展压力,科研机构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聚焦在市场上,客观上造成科技创新能力不同程度上的削弱;科技创新向两翼化发展,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力量有所削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国家监管的十几家行业综合性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但目前在机构设置、职能定位、运行机制等方面,与科技自身发展规律仍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需要从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入手,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行业前沿、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代表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国家应在行业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等社会公益研究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并在科研条件建设上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发挥院所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要注重内部改革。重在理顺内部机制,形成管理科学规范、行业服务职能健全完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运行机制。

建立科研机构开放合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加快建立和完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多层次的科研体系,形成开放合作的机制。强化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核心作用,发挥高等院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进行重大科技难题攻关。

查看全文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建设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背景、必要性,总结了农业科研院所财务助理制度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的项目资金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财务助理制度;构建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的发展更是高度重视,近年来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上升,农业科研院所的研究项目也随之增多,为促进科研单位稳定、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各类政策对农业科研的创新发展进行推动,但科研人员需要面对科研经费使用时的一些程序、规定以及各类检查,各个环节的不同问题把“科研人员逼成会计”,不能专心从事科研工作。为了让农业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研究,将科研项目经费管好、保证科研项目资金高效利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决这一问题,实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成了关键,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能够加快农业科研院所科学发展的步伐,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全新升级,科研工作高效完成。

1农业科研院所实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背景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多出高水平成果,落实国家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科研院所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落实文件精神,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一项举措,是切实可行的,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升科研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2农业科研院所实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意义

查看全文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团队探讨

我国一直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道路,放眼全球,不断推动创新,要把原始创新放在首位,提高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能力。为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水平,必须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过程问题研究,不断改进过程使其快速健康发展。

1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制度建设

制度的设立是一个事物生存的土壤,合理完善的制度是科研团队建设的有力保障。首先科技创新团队的组织架构要持续稳定。依据本单位的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1.1人事制度

团队的基本要求是人,团队的创新能力主要还是人才的质量决定的,合理完善的人事制度是人才发展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合理应该坚持科学、公平、竞争的原则。所谓科学就是合理的利用人才资源,使人尽其用,达到人才的最优化使用。所谓的公平,就是在科学活动中做到一切从项目研究出发,一视同仁、合理公平、不偏不倚。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到团队,保证团队的人员素质。所谓竞争,是指优胜劣汰,高能者进入到团队中,优化团队的创新能力。

1.2薪酬及分配制度

查看全文

科研院所党员创先争优报告范文

一名留学多年的莘莘学子,在重科院领导的多次感召之下,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我于年1月回到了故乡为国效力。开展工作不久,我院党支部多次组织座谈、讲座、参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海外学子更多的和其他党员同志交流,更快的融入新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后,党支部专门组织了创先争优精神的传达和学习讨论会,帮助我了解该活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也让我逐步认识到该活动不仅是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重要前途,而且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国外留学的几年来,组织生活已经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回到重科院之后,我无时无刻都体会到党的关心和爱护。有一次,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连日连夜的加班,更谈不上有什么假期,家里3岁多的孩子也只能全部托付给父母。当孩子脆生生的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眼泪就忍不住的往下掉。那个时候,我觉得有些迷失,有些开始怀念国外清新的空气和悠闲的生活。这时候,党支部的领导及时发现了我的情绪波动,和我促膝长谈,一方面帮我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一方面也让我了解到了更多优秀党员的光荣事迹。这些都让我更加修正和明确了奋斗目标。当我再次遇到技术攻关难题和应用推广困难的时候,我会时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着的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要做到的只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通过党支部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各位党员之间的交流和帮助,我学到了很多创先争优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好的精神、风貌和方法,并尝试对其进行学习和优化,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创先争优活动非常有利于增强党支部的活力、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我院党支部组织的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典型事迹学习等活动,帮助我增强了“争”“创”意识,自觉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同时党支部还每月组织相关的点评和座谈活动,解决大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迷惑。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我越来越感受到党员应该是平凡而普通的,需要继承的是默默无闻的贡献和宁静致远的衣钵;然而党员也应该是特殊而优秀的,需要拥有的是渊博的知识和先进的思想,更需有具备奉献的精神与感恩的情怀。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将积极秉承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和宗旨,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虚心向其他党员同志学习,学习好的工作理念和创新思路。总结好的创新技术方法和工作方法,带领我们的技术团队为我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查看全文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论文

一、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界定

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过程是在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的主导或参与下完成的,由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部门担任主要的科技管理任务,运用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对科研院所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度、信息等各类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获取更大科技产出的过程。在归纳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过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问题。科技管理是科研院所内部的管理和服务,贯穿于整个科技和管理创新活动的始终。科技管理活动是在科技管理制度、科技管理信息、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管理设备的基础上,以科技需求为起点,科技成果供给为终点,包含了科技计划管理、科技实施管理、科技成果管理在内的全部科技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科研院所表现出来的管理职能运用程度直接影响到科技管理过程的有效性。正因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活动对科技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其科技管理效果,亦可表述为科技管理绩效,对科研院所的科技活动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可归结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高低与能力发挥程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管理学理论,对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进行准确界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是指科研院所对科技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组织特征。这种稳定的组织特征是在科技管理活动中表现出的一贯的组织文化、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等,能够被组织成员所认同并共同遵守,进而对科研院所科技活动施加影响。

二、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构成

关于科技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吴洁、尹宁研究了科技管理人员能力评价体系构成,认为科技管理人员能力评价指标包含品德修养、知识素质、工作能力和获得信息能力等四个方面;刘洁、麻戈提出科研管理综合能力的概念,认为科研管理综合能力是指在科研活动中制订、执行科研计划,了解和研究有关学科进展,组织科研活动顺利实施,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全方位管理的能力。并把科研管理综合能力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李晓航认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经费、科研管理制度、现代化科研信息设备等构成高校科研管理能力;王作军认为科技管理能力关键在于科技管理部门和人员的预测力、决断力、执行力、控制力、协调力表现出来的整体管理和创新能力;吴林妃等研究了农业科研管理能力提升问题。认为科研管理能力由业务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业务能力是从事农业科研管理所需要的必须业务知识和技术,关键能力有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制订计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等构成;李志巧针对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结构,提出能力素质优化策略。在综合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科研院所职能的特殊性,本研究提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文化能力、工作能力、信息能力四部分构成。这四种能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互为独立,在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体系中缺一不可,是科研院所科技活动顺利完成的基础要素。知识能力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基础能力要素,是保障科技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科技管理行为的物质基础,涵盖了掌握科研管理理论与方法,通晓国家科技政策和制度、熟悉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知识等等,涉及科技管理的各类必要约束条件。文化能力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中的社会制度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等,也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保证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发挥作用应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具体包括组织协调、合作交往、适应转换、责任精神等。信息能力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中运用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要素。科研院所进行的科技活动必须时刻关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方向,理解和把握内外部信息状况,不断收集、识别、加工、吸收、运用各类科技信息资源,调整和控制科研院所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工作能力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中为管理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的程度,是科研院所进行科技管理水平提升的突破方向,也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制约因素,是在知识能力、文化能力、信息能力共同作用基础上升华而成的能力。综上所述,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能力要素,但这四个能力要素也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网状结构的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结构体系,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稳定而有效的平台。

三、结语

科研院所担任着国家重要创新成果产出的重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力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通过本研究,对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进行界定,认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是指科研院所对科技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组织特征。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文化能力、工作能力、信息能力四部分构成,这四种能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互为独立,在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体系中缺一不可,是科研院所科技活动顺利完成的基础要素。提升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就可以根据其能力构成,结合本院所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使得其能力构成的四个方面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提升整体能力水平,促进科研院所发展。

查看全文

农业科研院所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在准确把握绩效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推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农业科研院所推行绩效管理的5个着力点:制定清晰可行的战略规划、建立可操作的绩效指标体系、强化持续的绩效沟通、开展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注重绩效评估结果的全面运用。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绩效管理;必要性;可行性;着力点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以来,我国的科研机构逐步开展了绩效考核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研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几年来绩效工资制度在科研机构的广泛实施,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并由此上升到绩效管理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来看,绩效管理制度已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而在我国的科研单位中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本文围绕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结合农业科研单位的特点,在准确把握绩效管理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推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着力点,以期促进农业科研院所更好地推行绩效管理制度。

1绩效管理的内涵

准确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是成功推行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

1.1绩效

查看全文

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1新时期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1.1仪器设备增加,实验室面积不足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加大,科研院所承载的项目及课题不断增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不断增加,相当部分的科研院所实验室面积不能满足科研需求,仪器设备摆放密集,有限空间变得更加拥挤,水电等公共设施负荷加大,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新购置的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缺少仪器布局规划,仪器设备购置后由科研人员随意摆放至实验室内,缺少安全、环境的综合论证。

1.2科研工作量大,夜间实验增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跨越发展,是科研院所新时期的发展目标,科研工作没有捷径,需要以大量的实验工作为基础,这就促使科研人员要加大精力投入。时间有限情况下,部分实验室出现了连续运转的状况,过夜实验增多,夜间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操作等情况,急需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夜间实验的安全性,如夜间实验操作需最少两个人,加强相互督促等。

1.3实验室分散,药品信息难掌握

查看全文

科研院所物流管理效率探讨

摘要:物流管理效率将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益。本文针对科研院所物流管理和科研生产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提出了建议,希望通过实现物流管理流程可视化、建立高效顺畅的问题协调处理机制和培育“一切为科研生产服务”的企业文化等手段,提高物流的运行效率,从而提高科研生产的总体效益。

关键词:物流;可视化;信息平台;协调处理机制

物流是企业生产制造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是贯穿企业整个生产与销售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集研发与制造于一体的科研院所,研发领域的多元化、产品技术的先进性与订货合同周期的严肃性带来了物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物流管理任务比常规的批量制造企业更加艰巨,高效的物流管理对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精确、快捷的物流保障在科研院所的产品交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思考与建议

科研院所的物流管理包括计划、研发、采购、配送、生产、装配和调试等环节,各环节物流的持续改善可以提高其整体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对提高科研院所物流管理效率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努力实现物流管理流程透明可视化,做到实时、有效的管控物流管理包括实物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只有两者协调一致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物流运行状况。科研院所的物流管理流程一般起始于物流需求计划的提出,一项物资从需求计划提出到完成安装、调试,形成成品要经历各种复杂的物流状态,历经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物资在途、到货待检、检验验证、登记入库、在库保管、在库复检、发放配送、精密加工、电子装联、安装调试和总装联试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中还有很多中转搬运过程,以及中间入、出库过程。所有这些节点与过程都涉及两个重要的问题:(1)物流与信息流的一致性问题;(2)物流信息的实时、全面展示问题。只有物流与信息流达到高度一致,且在任意操作终端上随时可以查询到所需信息,操作者和管理者才能清楚地了解任意时刻的物流运行状态,了解所需物资已流转到哪一个节点,并掌握所有的相关信息,包括数量信息、检验信息、批次信息、套装关系、加工状态和调试状态等。只有这样,操作者和管理者才能在心中有一张清晰的产品各层次的物资状态网络图,才能有效管控科研生产计划和物资保障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协调有序。彻底杜绝操作现场查看实物,再手工核对物流信息、修正物流信息的现象。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有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还需实现信息平台与业务操作的高度一体化,建立有效的业务操作规范,将对业务的管控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严格规定信息采集的时间要求和上下游数据的相互制约与衔接关系,杜绝业务操作和信息记录两张皮的现象。这样,才能确保物流和信息流的一致性,实现整个物流管理过程的可视化,使所有物流资源和运行状态清晰透明,为实施有效地管控提供有力支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