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18:40: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研事业单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论文
摘要:本文从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建立灵活的薪酬激励、建立持续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积极塑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几个方面论述了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应采取的激励办法,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激励办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科研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尤其需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如何建设一套能够让科技人员充分施展才华、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人文环境是转制科研事业单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组织管理、薪酬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文化几个方面提出笔者对人才激励方法的一点看法。
1、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首先要处理好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把技术从科学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经济紧密结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术工程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环境。
产学研合作一直被认为是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科研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后,在企业还不足以承担创新主体的过渡期,推进技术创新更需要加强种创新所需要的创新要素的组合。这种机制应该建立在以产权为纽带的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包括资源的共享、人才的共享、研发基础设施的共建,并逐渐消除产学研在技术创新合作过中的各种壁垒。在运作机制上可从原来的科研成果购买制、项目开发委托制向课题制、招标制以及技术要素参与收益薪酬、技术股权、技术期权等方式转变。这些转变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已经进行了试行,在加强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是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以股份制等形式加快公共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如孵化器、重点实验室以及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开发中心等。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思考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变革并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细则进行对接,成为规范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升科研水平以及优化科研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科研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背景下其财务管理工作如何进一步与新政府会计准则进行对接,本文首先对以往科研事业单位在执行政府会计准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对科研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下进一步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政府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科研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深化改革并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细则进行对接成为规范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升科研水平以及优化科研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在以往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财务不规范、预算管理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财务规范性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1]。在这种情况下,新政府会计准则的颁布和落实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固定资产核算的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在在规范和简化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提升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1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问题
随着我国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科技研发以及创新经费投入越来越多,但是以往政府会计准则所采取的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现状,主要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不能够准确地反映科研事业单位实际的资产状况:区别于企业单位性质,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不仅包括建筑、设备等有形资产,还包括了价值更高的无形资产,传统的政府会计准则在对科研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核算时往往只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并没有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并没有做到精准的核算并入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被减少[2]。无法真正地反映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科研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转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费用支出以外,还需要对创新研发和科学研究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购买相关的非货币资产,这就导致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能够及时的将当期的费用计入核算,形成结余,不能够真正的反映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转成本以及研发成本[3]。会计标准体系不统一:由于传统的政府会计准则并没有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定固定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导致不同的科研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财务报告并不相同,不利于对同一类型的科研事业单位进行比较分析,缺乏比较标准。
2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变动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论文
摘要:本文从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建立灵活的薪酬激励、建立持续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积极塑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几个方面论述了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应采取的激励办法,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激励办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科研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尤其需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如何建设一套能够让科技人员充分施展才华、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人文环境是转制科研事业单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组织管理、薪酬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文化几个方面提出笔者对人才激励方法的一点看法。
1、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首先要处理好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把技术从科学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经济紧密结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术工程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环境。
产学研合作一直被认为是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科研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后,在企业还不足以承担创新主体的过渡期,推进技术创新更需要加强种创新所需要的创新要素的组合。这种机制应该建立在以产权为纽带的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包括资源的共享、人才的共享、研发基础设施的共建,并逐渐消除产学研在技术创新合作过中的各种壁垒。在运作机制上可从原来的科研成果购买制、项目开发委托制向课题制、招标制以及技术要素参与收益薪酬、技术股权、技术期权等方式转变。这些转变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已经进行了试行,在加强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是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以股份制等形式加快公共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如孵化器、重点实验室以及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开发中心等。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论文
摘要:本文从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建立灵活的薪酬激励、建立持续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积极塑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几个方面论述了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应采取的激励办法,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激励办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科研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尤其需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如何建设一套能够让科技人员充分施展才华、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人文环境是转制科研事业单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组织管理、薪酬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文化几个方面提出笔者对人才激励方法的一点看法。
1、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首先要处理好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把技术从科学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经济紧密结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术工程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环境。
产学研合作一直被认为是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科研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后,在企业还不足以承担创新主体的过渡期,推进技术创新更需要加强种创新所需要的创新要素的组合。这种机制应该建立在以产权为纽带的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包括资源的共享、人才的共享、研发基础设施的共建,并逐渐消除产学研在技术创新合作过中的各种壁垒。在运作机制上可从原来的科研成果购买制、项目开发委托制向课题制、招标制以及技术要素参与收益薪酬、技术股权、技术期权等方式转变。这些转变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已经进行了试行,在加强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是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以股份制等形式加快公共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如孵化器、重点实验室以及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开发中心等。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策略
摘要:农业科研事业一直是我国比较重视的行业领域,农业关乎民生大计,从事农业科研事业的单位均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企业发展理念、管理模式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工作都变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对于农业科研事业来说虽然并不是要考虑的重点课题,但却是一种管理基础和保障,能为企业创造更加稳定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关键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改革
2017年10月21日,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沈玉君表示:“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意义深远,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能都应该有效发挥。”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判断当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面临的工作困境,以现状问题为基础视角,探究合理、科学的策略建议。
1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特别重视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所以在政策导向上,会给予这类型企业优惠政策和发展空间,如:专项拨款、技术奖励等,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很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经明显出现了漏洞和不足,如:观念陈旧,财务管理方式传统、复杂,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财务管理信息准确性、预见性不足等。据统计,在很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入不敷出”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很多企业都是依靠政府拨款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支持来维持运营,随着这种经营现状与农业科研企业的特征存在一定关系,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达到科学、规范及有效的标准。在理论方面,事业单位企业不重视预算,预算结果与实际发生支出相差甚远,从财务报表和数据上不容易发现问题;从实践上来看,事业单位的制度规范、监管控制、管理系统升级等工作都没有做到位,导致很多科研经费虚报、套现、滥用,以上这些现象如果无法有效处理,那么会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干扰和影响。
2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策略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研究
[摘要]该文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出发,首先分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形势与需求:是深化会计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需要;接着探讨了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普遍存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管理会计意识、完善相关制度配套、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加强成本绩效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建设会计人才队伍等改革建议。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中推进管理会计应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关键词]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科研经费管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1前言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作为农业科技力量的核心,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到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科研单位应深度融合财务与业务,由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延伸,实现财务转型,推进农业科研创新,促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持续发展。农业科研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大的意义。1.1农业科研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是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的需要。财政部近年来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建设,《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明确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指出应用管理会计应包括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四要素。《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财会[2016]19号)把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积极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2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是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需要。(1)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日益增多:有各级财政部门的直接拨款例如中央专项资金,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拨款例如农业部、科技部、市农委、市科委、人社局专项资金,社会投资的各类横向经费等。科研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难度较高。农业科研因受气候变化、区域差别、植物周期、自然环境等影响,不确定因素较多;项目经费使用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发性等特点,财务人员对项目不了解,无法对预算编制进行指导,与科研人员缺乏有效沟通,无法根据执行进度对预算调整进行指导,最终预算流于形式。(3)近年中央和地方加大对农业科研资金投入,同时增加了一系列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农业科研资金专项检查审计力度。《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指出应当不断提升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明确改进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基于上述背景,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为促进农业科研创新,加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迫在眉睫。
2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研条件得到改善,但资金管理能力仍比较薄弱,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科研经费不合规使用的现象屡有发生,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2.1管理会计意识欠缺。(1)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领导大部分是搞科研出身,科研人员多重视自身业务,预算编制时只考虑项目能否获批,各科目预算与实际偏离,造成一个项目内有的科目有支出没预算、有预算没支出、支出多预算少、预算多支出少,随意违规调剂,临近项目结题验收时,试图寻求财务调账,降低财务核算质量和效率。(2)财务会计分配价值,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主要为了应付外部审计、税务申报、上级统计等,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相对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在单位战略规划、经营决策、过程控制、业绩评价等方面的作用。(3)经费监管不到位。长期以来对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简单,与科研活动多样性相矛盾,乱象时起、贪腐案件频发;个别单位用没有实质业务的发票合同套取科研经费,报销非科研任务承担人员差旅费,编名目发放劳务咨询费,利用外拨转移经费等,监管流于形式。2.2相关制度配套缺乏。目前许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有的单位仅有一套从开业沿用至今的财务制度,条款已老旧过时,无法适应新的情况,或只是基本概括模糊界定,未针对具体经济业务;有的下属单位一味执行上级文件,没有针对本级特殊情况细化规定;有的单位为了应付检查才有了内控手册,仅仅是满足上报内控年报的需要;无风险意识、无视薄弱环节、轻视管理漏洞,制度缺失导致管理会计工作缺乏指导。2.3内部控制不完善。(1)内部分工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关键岗位缺乏监督。个别单位会计兼出纳、出纳兼记账、采购兼保管;支票、银行印鉴、财务章由一人保管;未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未按规定处置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建设项目未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挤占挪用套取建设资金;合同未实现归口管理,对合同履行情况缺乏监督;内部制约机制不健全、给个别贪污舞弊以可乘之机。(2)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化、流程不合规。内控制度制定过程中领导不重视,其他部门不参与,只有财务部门张罗;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办法,未做到日清月结,严重坐支;内部审批制度对权限的界定比较粗糙,未规定一把手审批的上限,未界定金额巨大的情况下是否需要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通过等,单位领导“一言堂”,许多决策都是“拍脑袋”,缺乏内控意识。(3)内部监督浮于表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受人员编制、办公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一些单位很难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财务人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审部门,但权限受制,严重影响了履职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其监督作用。2.4绩效管理不成熟。评价体系不成熟,无公开透明评估机制,无量化考评标准,没有发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导向作用。对职工年终评价、对岗位业绩评价受人为主观因素干扰较大,通常以获得经费多少衡量业绩,农业科研一般要经过长期实验、反复论证、短期成果不显著,评价结果显失公平,严重打击了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单一片面,项目的绩效评价变成简单的财务审计,仅看项目是否超支、报销单据是否齐全,忽略了工作内涵,或因评价人员专业性有所欠缺,导致无法有效评价科研成果的价值,轻视研发深度,周期长、见效慢、公益性的关键领域研发投入不足。2.5信息化水平落后。一方面,目前单位管理应用系统较多、功能分散,无法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沟通成本高,易形成“信息孤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混乱,通用软件开发水平滞后、技术落后,虽然建立了财务账套、固定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科研项目管理、收费管理等系统,但主要为满足各部门基础统计需要,各系统无法对接,信息分散、难以共享,使用者相互隔离,管钱的不知道预算,管项目的不知道支出进度,管合同的不知道合同执行情况,阻碍了管理会计发挥及时分析控制的作用,更无法实现管理会计决策和预测的职能。另一方面,频繁使用网络给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网络病毒易导致财务数据丢失或财务系统崩溃,财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面对新的风险,单位应有强大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做坚实后盾。2.6财务人力资源不足。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科学研究,科研人员为主,财务人员为辅。财务核算普遍单一、不进行成本分析、不做战略规划,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以基础核算人员为主,仅仅满足日常报销审核、财务收支、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少,在草拟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解答财经法规、检查预算执行、税收筹划、内部控制、投融资管理、控制风险等方面能力不足;高端会计人员更少,难以了解单位的全营运过程、协调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为单位重大决策统筹全局。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1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不足之处
1.1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不重视审计工作,也没有做好审计工作的监管,导致审计工作小错不断,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觉得审计工作就是为了挑他们的毛病,所以他们就与工作人员作对,审计工作就无法顺利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为了监控单位和部门的运营,还是帮助领导改变运营现状、完善运营管理工作的举措,让单位和部门严格的按照法律规定去运营,以保证农业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正是因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所以单位和部门觉得没有必要按照内部管理的制度进行工作,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单位和内部的审计工作不只是为了检测出错误,而是替单位的领导作出正确的决定,促进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1.2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了解自己工作的责任和意义,重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更好的展开。但是许多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意协助工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只是做做表面工作,他们觉得这样既维护了和谐的关系,也不会对单位的运营产生不好的影响,正是因为审计工作人员抱着侥幸的心理,才会导致错误的发生,影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很多,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具有专业的素养,这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不负责任,致使内部审计工作频频出错,例如,2000年至2004年,全国内部审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198万多个,其中查出损失浪费420.9亿元,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不能更好的监管财政与运营。
1.3内部审计工作有待加强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问题及建议
摘要:科教兴国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内发展科技的主力之一,对创新科技发展有很大作用,并已取得了各种科研成果。基于此,专门分拨大量专项资金,对科研事业单位进行大力支持。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的介绍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在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财务会计也愈发重要,被社会大众所关注。本文主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便为科研事业单位提供借鉴。
一、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制度不健全,协作受限。国内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通常需要多个部门协作进行管理,涉及项目预算编制、申报、研究活动、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及审核、考核及决算、结题等,多个部门一起协作,才能支撑科研项目的有效运转。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部门间的协调比较差,相互之间的沟通不顺畅,甚至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比如在对某一科研项目的预算进行编制时,一些单位财务部门竟然没有参与到编制环节,进而不能真正了解项目情况,对项目的预算、审核、分析、监督缺乏支撑和理解,不能准确进行会计核算,项目信息记录存在缺失,进而导致资金管理存在很大缺陷。(二)预算与实际支出状况不符,制度管理不系统。科研项目一般而言都要根据项目的需求,编制相应的预算,但项目自身实际研发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情况,特别是一些周期非常长的项目,那么整个项目实际所需资金花费就很难准确预估,导致项目资金实际支出和项目预算有很大差异,而且一些项目预算在编制时,对实际成本缺乏基础的数据以及具体指标,导致后续缺乏依据,课题组编制预算就不能对整个项目成本进行客观的反映,而且一些单位为争取相关项目,在竞争时承担大量配套的资金,但单位实际资金的来源却比较有限,进而造成项目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支出有很大差异。此外,各种项目资金管理实际上也没有完整和统一的制度,项目的实际任务、经费的使用结构和方向也有很大差异,一些项目的开支相对宽泛,另一些的限制则比较严格,造成执行项目时必要的支出无法得到合理解决。而且制度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不少科研事业单位认为,财政部或上级领导部门以及对资金管理制定了不少规则和办法,经费在立项与审批时也有相应的约束,相关人员只要遵守并执行就可以了,不必再另外制定自身的管理制度,而且一些单位即便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制度本身比较粗化,一些关键环节比较笼统,造成制度更多的只是形式,缺乏有效发挥管理作用。(三)科研项目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不完善。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对项目的内部控制认识不够,缺乏专门的内控制度,协调机制也存在问题。项目管理部门对课题的立项与结题进行组织,对科研实际进展状况进行记录,对实际成果负责,而项目承担部门则对项目进行申报,进行研究,并按照预算对经费支出进行安排,财务部门则是开展会计核算,对预算情况进行监督,对项目进行控制,最终进行决算。这种复杂的情况导致科研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方面比较困难,监督也非常麻烦,管理相对松散,内部审计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主动审计经费的情况比较少,或即便开始了审计,大多也是事后审计,对经费实际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无法及时发现经费支出时存在的问题,整个监督效果相对较差。
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质量的建议
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程度的加深,科研事业单位需要签订大量的合同,执行更为高效的合同管理程序。科研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不仅应承担保障经济利益的作用,更具有保障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责任。文章分析了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经济合同;合同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事业单位改变服务对象和经营范围,逐步向市场化转变。这意味着单位需要签订更多的合同,抵御更多的合同风险。科研单位大多重技术、轻管理,在此背景下,加强合同管理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总结现阶段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分析解决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概述
在市场经济中,合同是各主体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利益的纽带,合同不仅会给经济主体带来利益,更可能带来风险。合同风险贯穿于选择供应商、谈判、合同签订、合同执行等各个环节。单位及管理人员为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预防合同纠纷,需要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科研事业单位的主营业务是有组织、规模化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性科研活动。科研事业单位的业务复杂、综合性强,涉及技术专业化、定制化程度高,合同条款动辄牵扯国有资产甚至国家机密。因此,科研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不仅要起到保障经济利益的作用,更具有保障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责任。这使得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重点与其他经营单位的重点不尽相同。
二、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主要问题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激励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建立灵活的薪酬激励、建立持续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积极塑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几个方面论述了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应采取的激励办法,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激励办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科研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尤其需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如何建设一套能够让科技人员充分施展才华、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人文环境是转制科研事业单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组织管理、薪酬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文化几个方面提出笔者对人才激励方法的一点看法。
1、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首先要处理好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把技术从科学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经济紧密结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术工程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组织环境。
产学研合作一直被认为是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科研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后,在企业还不足以承担创新主体的过渡期,推进技术创新更需要加强种创新所需要的创新要素的组合。这种机制应该建立在以产权为纽带的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包括资源的共享、人才的共享、研发基础设施的共建,并逐渐消除产学研在技术创新合作过中的各种壁垒。在运作机制上可从原来的科研成果购买制、项目开发委托制向课题制、招标制以及技术要素参与收益薪酬、技术股权、技术期权等方式转变。这些转变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已经进行了试行,在加强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是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以股份制等形式加快公共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如孵化器、重点实验室以及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开发中心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9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