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18:18: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研机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研机构改革意见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意见》(皖发[1999]13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省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01]98号),结合实际,就我市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从体制上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从**年1月1日起,用2—3年时间,基本完成市属各类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开发应用类科研机构要实行企业化转制,使其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管理科学的科技型企业。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别实行分类改革。对其中公益性研究和应用开发并存或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科研机构,凡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均要向企业转制。政府部门所属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视情撤并或进入相关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决策咨询研究机构。
(三)我市现有18家(祥见附表)市属科研机构,按“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分类指导、平稳过渡”的原则,开发应用类科研机构争取于**年底基本完成企业化转制,其中应于**年完成改革转制的科研机构有**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化工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年进行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年全面推开,争取在**年底基本完成改革工作。
(二)改革的政府措施
科研机构改革考察报告
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和市领导意见,为做好我市科技体制改革工作,8月2日—3日,市科技局、市编办联合组成考察组赴市考察,重点考察了科学院的组建情况。考察期间,全体成员认真听取了市科技局对全市科研院所改革的思路、方法及改革后的一些建议。随后,又专题听取了科学院组建的情况介绍,了解了组建科学院的主要目的、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及运行情况。通过考察,使我们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获不少。同时,我们也感到,在学习借鉴组建科学院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须冷静分析组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照搬照套,不急于求成,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科技体制改革工作。
一、组建科学院的总体情况
市早在2002年就提出组建科学院,到2005年7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市委、市政府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目的是为了改变市内科研院所存在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主动策应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建设新”战略决策的实施,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的有关要求,旨在通过组建一个综合性、开发应用型的科学院,探索现代科研管理体制模式,以实现整合全市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要求,市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前期调查摸底,提出了组建方案,经市委、市政府审批,就机构设置、体制机制、主要职责及组建形式等予以了明确。
1、机构设置与编制。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科学院组建方案》中明确,科学院为市人民政府直属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院机关下设办公室、科研开发部、财务部。院直属科研机构7个,其中农科所、烟科所、柑桔研究所、水产研究所、科技情报所5个所整建制划归科学院管理,均与原主管部门脱钩;依托崇义章河钨制品有限公司的钨业研究所和依托南方稀土技术有限公司的稀土研究所2个所实行挂牌管理、业务指导。为加强党对科学院的领导,还设立了中共科学院委员会。市原有10个科研院所,目前还有材料所、畜牧所和甘蔗所3个所未纳入科学院管理。科学院机关定编13人,其中领导职数5个,包括党委书记1人,院长1人,副院长3人。科学院下属单位现有在职人员310人,其中工人171人,占在职人数的55%;科技人员108人,占在职人员的35%;具有高级职称的20人。离退休人员155人。
2、主要职责。科学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职责:一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向,围绕该市优势产业,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应用开发研究,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应用开发的科技问题;二是坚持科研与推广并举,着重开展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利用率;三是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对重大的科技问题发表专业性学术意见和评议;四是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开放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五是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3、管理体制。科学院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业务上接受市科技局指导。在管理上,实行“三项制度”,即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科研项目招标评估制和科研人员合同聘用制。理事会由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经贸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理工大学、师范学院、医学院、有色冶金研究等单位组成理事会,理事长由市分管市长兼任。
科研机构的科技管理
1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信息化现状
科技管理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科技信息进行共享和管理,改变科技信息获取、交流、管理的方式,实现科学技术研究、科技信息交流、科技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是实现科研机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对利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呼声越来越高,科研机构也不例外。然而,全国大部门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落后于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随着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简单的计算机文字、数字统计软件在科研机构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微软的Word和Excel等办公软件,但这些软件只适用于普通的办公应用,面对海量科技管理信息日益复杂的处理需求,简单的计算机办公软件越来越不能满足科技管理人员的使用需求。一些科研机构自行开发或购买了一系列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普遍是针对科技管理的某一领域开发的,例如项目预算管理系统、项目经费执行系统、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实现了科技管理子领域信息化,但一方面只能解决科技管理某个子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另外系统本身往往存在很多使用上的不便,更重要是不能通过关联信息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导致科技管理信息的利用不能最大化、最便利化。因此,根据不同科研机构的需求,搭建一个集合科技管理各子领域功能需求、实现科技管理信息互联互通、适合科研机构实际需求的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迫在眉睫。
2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科技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产出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忍受淘汰旧事物的阵痛、承受创建新事物的投入,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传统的科技管理方法已经根深蒂固,尽管科技管理人员知道目前工作方法的种种弊端,但是改变固有的工作方法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然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科技管理工作方式的改变也是时代需求。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时间、资金、人力的投入。平台的搭建无论是作为科研项目的成果,还是财政拨款直接建设,科研机构上级行政部门都需要为此投入资金,根据各科研机构科技管理工作需求的差异以及信息化水平要求的高地,投入资金的规模也不一而同。除此之外,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需要前期调研、系统设计、调试运行、使用培训和后期维护,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平台构建技术人员、科研机构各级领导、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时间和人力是一种无形的投入成本。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产出包括很多方面。随着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全面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和监管大幅提升,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实施科研经费全程监督,便于科技信息汇总统计,利于领导监管决策。从而改善科研机构管理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机构整体实力。
2.2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效用
科研机构新年贺词
同志们、朋友们:
新年好!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6年。过去的一年里,按照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在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的总体方案指导下,通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2005年我所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员队伍在不断精干年轻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争取科研项目又有新的突破,我们申请到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居地学口全国各研究院所之首。此外还申请到13项面上基金项目、1项优秀群体基金、1项杰出青年基金。我们还获得科技部奥运项目1项和973预研项目1项,获中科院方向性项目3项,另外还有民口863与军口863项目专题3项。包括973项目追加奖励经费以及院匹配支持设备计划(大型计算机)经费等,2005年我所科研项目申请获得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科研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在重大旱涝气候事件预测与强天气预报、沙尘暴与大气污染预报、气候系统模式与全球变暖研究、我国区域-环境系统观测模拟预测人类对策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进展。近几年,我所SCI(E)论文约占全国大气科学领域的40%左右,优势突出。国际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我们与挪威签定了合作共建国际南森-竺可桢气候中心协议,与美国NOAA、韩国、俄罗斯等也签署了新的科研合作协议,成功地举办了CAS-TWAS-WTO国际高层次学术论坛--"气候模拟及预测的物理数学问题"第二次研讨会(CTWF),国际间人员交流进一步的加强。园区建设加紧进行,职工住房得到大大改善。购置了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将使我所的大型科学计算和数值模拟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平等、民主、宽松、协作、爱所奉献"等所的优秀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升华和弘扬。研究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他面上工作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些成绩是全所同志们共同努力取得的。在此,我代表所领导班子,向全所各级干部、党团员及广大职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同时,我们也深深感谢院有关领导和国内外关心、支持我所发展的朋友们!
2005年,是我所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各项工作和"十五"科研项目执行关键性一年,同时,也是我所建所七十五周年。我们将以新时期办院方针和路院长两次视察我所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知识创新工程为契机,贯彻"三大"战略,集中优势加强科技攻关;将科研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建设国际舞台,走向国际舞台;加大力量建设高水平国际期刊,进一步营造优秀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环境。让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所而继续奋斗!
科研机构领导新年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新年好!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7年。过去的一年里,按照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在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的总体方案指导下,通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2006年我所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员队伍在不断精干年轻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争取科研项目又有新的突破,我们申请到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居地学口全国各研究院所之首。此外还申请到13项面上基金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项目、1项优秀群体基金、1项杰出青年基金。我们还获得科技部奥运项目1项和973预研项目1项,获中科院方向性项目3项,另外还有民口863与军口863项目专题3项。包括973项目追加奖励经费以及院匹配支持设备计划(大型计算机)经费等,2005年我所科研项目申请获得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科研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在重大旱涝气候事件预测与强天气预报、沙尘暴与大气污染预报、气候系统模式与全球变暖研究、我国区域-环境系统观测模拟预测人类对策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进展。近几年,我所sci(e)论文约占全国大气科学领域的40%左右,优势突出。国际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我们与挪威签定了合作共建国际南森-竺可桢气候中心协议,与美国noaa、韩国、俄罗斯等也签署了新的科研合作协议,成功地举办了cas-twas-wto国际高层次学术论坛--"气候模拟及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预测的物理数学问题"第二次研讨会(ctwf),国际间人员交流进一步的加强。园区建设加紧进行,职工住房得到大大改善。购置了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将使我所的大型科学计算和数值模拟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平等、民主、宽松、协作、爱所奉献"等所的优秀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升华和弘扬。研究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他面上工作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些成绩是全所同志们共同努力取得的。在此,我代表所领导班子,向全所各级干部、党团员及广大职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同时,我们也深深感谢院有关领导和国内外关心、支持我所发展的朋友们!
2006年,是我所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各项工作和"十五"科研项目执行关键性一年,同时,也是我所建所七十五周年。我们将以新时期办院方针和路院长两次视察我所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知识创新工程为契机,贯彻"三大"战略,集中优势加强科技攻关;将科研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建设国际舞台,走向国际舞台;加大力量建设高水平国际期刊,进一步营造优秀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环境。让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所而继续奋斗!
科研机构扩大科技合作意见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科技主管部门、引智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外国专家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年)》,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增强我国在前沿技术、竞争前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国际科技合作以项目合作为主向以机构间合作为主的转变,根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规划》的要求,科技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将在全国重点支持一批科研机构,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外相应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合作研究开发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一、支持重点科研机构扩大国际科技合作是新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科技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与100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此框架下开展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发项目,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为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促进外交工作做出了贡献。我国的引智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据统计,现在每年全国聘请的外国专家有20万人次以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一大批急需人才。通过长期合作,我国的一些科研机构与国外伙伴建立了联合研发机构,在提高合作层次、创新合作方式上做了许多有益尝试。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部署,在新的全球化形势下,我们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争在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把政府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重点从以项目合作为主转变为以机构间合作为主,实现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通过将机构间合作纳入政府间双边、多边科技计划和引智计划,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引智工作与国内重点科研任务紧密结合,推动这些重点科研机构成为聚集人才的国际化研发基地。为此,科技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将支持一批重点科研机构作为扩大国际合作的试点,引导和推动全国科研机构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际优秀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支持重点科研机构开展扩大国际合作的方式和措施
公益类科研机构加快发展意见
为了进一步促进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以下简称公益科研机构)加快发展,加强公益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结合公益科研机构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凝聚人才、促进发展”的原则,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手段,充分调动公益科研机构的积极性,鼓励公益科研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二、实施目标
进一步推进公益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调整和优化公益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引导并支持公益科研机构进行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服务方向调整,建立高效精简和开放、竞争的运行机制,优化公益科研机构人员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资源共享、条件精良、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社会公益科研体系。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在国内同行业有影响、在安徽有地位的公益科研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基地和载体,承担一批有影响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造就一批科研领军人才,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全面提升公益科研机构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技术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实施内容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调研报告
1引言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工作具有公益性的特征。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研究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具有排他性及竞争性。公益型研究的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推广和服务。公益性的定位取决于科研活动的服务对象,即主要服务于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行业或产业,同时由于此类科研机构使用国家的财政资金,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和维护公众利益,为国家的特定目标服务。科研项目的立项原则应体现国家的战略目标需求,充分考虑非营利科研机构自身的能力与优势所在,同时资源能否充分利用,研究的成本和预期效益也是决策的参考因素。科研项目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其中心的任务是保持科研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保持科技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科研管理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它具有三个层次。第一,科研环境的开放性。科研活动是一个复杂变化的系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科研活动的根本宗旨和动力在于创新,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保持一个畅通、开放的研究环境,吸取各方面的有用信息,对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素质和科研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战略任务的不断调整,科研工作是在各相关领域之间发展形成的一个相互渗透、影响、交叉和促进的过程。其次,科研管理中要避免“内部人”现象的发生,保持开放性不可或缺,这样能够体现科研竞争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第二,科研人才的开放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外部单位之间人员的合理流动是促进提高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提高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以及赶超同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意识,同时,人才流动的畅通可以不断地为科研机构带来新的思路、新的创意,保持科研机构的活力。第三,科研成果的开放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中要贯彻公益性的要求,真正使科研成果发挥最大社会效益,使科技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提升国家整体科技竞争实力。要做到科研成果的全社会共享,建立信息和科研设施的基础平台,打破部门、行业间的界限,提高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减少设备的盲目引进,重复购置。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科研管理是对科研工作运行过程的管理,其基本宗旨应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率,提高科研设备、成果数据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国家战略目标。科研工作的运行过程包括科研活动的全流程,具体有:科研规划、先题立项、组织实施、质量管理、验收评估、成果使用等内容,相应地科研工作的管理也涵盖了对上述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此外,科研活动的支持系统、有关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外部科研机构或单位的交流合作也是科研工作运行和管理的延伸。科研管理应该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通过对科研工作自身的规律及其外界环境与条件的发展变化的不断认识,不断完善和发展科研管理体系,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和需要。科研支持系统的职能是为一线科研人员服务,对科研硬件设备的服务与管理,其性质是科研活动的后勤服务基地。其工作重点是通过建立并执行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尽可能地将与科研相关的硬件设施、信息网络的配套服务,将因保障工作的不到位、不及时而可能对科研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科研支持系统位科研人员提供开展各项研究活动所必须的环境与条件并管理好这些硬件设施和信息网络。
2我国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实行院所长负责制的改革,改变原有的统得过死,僵硬的管理体制,科研院所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到1992年为止的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实现“科技长于经济”,科研院所可以从事经营性的经营活动。1992年以后,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实行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自1999年开始,我古的政府所属的研究开发机构开始了以机构转制位重点的重大组织结构调整。*年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开放启动,一部分有市场能力的科研院所进行企业化经营。对于不能面向市场,没有营利能力又确实需要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逐渐向具有独立性、自治性的我国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转型。在分配与激励制度上,目前很多社会我国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通过各种方法试图改变原有的吃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机制,拉开不同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收入向优秀人才和重点学科倾斜。通过相当一部分收入从科研课题和经营开发活动中支出,力图使承担科研任务多或创收能力强的人员拿到较高的收入,这是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
科研机构档案管理体系构建
摘要:科研机构档案的档案资源存在重积累、轻利用,归档内容单一、深加工程度不够、创新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建立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档案管理体系,构建企业知识库,建立专家知识库,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加工处理,建立功能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深入管理,为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价值,促进研究机构科研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科研机构;档案管理;知识管理;档案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管理成为目前知识获取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知识管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构建的一套全面的知识体系,除显性知识的管理外,重视隐性知识的获取和管理,同时以创新性为目的,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各种不同过程,实现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不断积累。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科研机构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助力科研机构的成果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价值,推动档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向新的更高的台阶迈进。
一、科研机构档案利用面临的问题
目前多数研究机构虽然都编制了相关制度与规程,提出了档案建档、保管的具体要求,也通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但是归档之后档案资源作用发挥却明显不足,尤其是科研档案,主要表现为档案利用频次低,目的简单。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科研档案属于显性知识,其中包含了前人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有效挖掘潜在价值,能为未来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建议,增强科研工作的传承性和延续性。但是目前多数时候档案利用方式单一,作用仅仅表现为为成果项目报奖等提供凭证,而作为成果持续研发的参考资料,或者科研管理改进参考等目的利用很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科研档案科学价值的浪费。
二、档案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科研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以新会计制度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背景,剖析我国科研机构在内部控制方面产生风险点的内部与外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举措建议。新形势下科研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关系到科研机构是否能够顺利、有效的运转,是否能够研发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进而关系到科技强国路线的顺利实施,把控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流程,防止科研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点的产生,使科研机构经费使用规范化、合理化,对我国科技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科研机构;风险防控;举措建议
科研机构是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变革。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简称:新制度)正式执行,新制度的实施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政策性强,不仅需要各个科研机构管理人员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会计法》关于“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把落实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新旧制度衔接工作、人员到位;也需要各单位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加强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适当调整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转规则,树立问题导向,及时发现科研机构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风险点,及时的预防可能出现的财务违规问题。
一、科研机构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1.科研机构内部的组织架构存在问题。许多科研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课题经费管理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为了加大课题组成员使用课题经费的自主性,机构本级管理部门下拨经费后很少实时监控经费的使用情况。机构缺少必要的内部审计团队,使得经费使用缺少来自内部的监督机制。在此情况下经费的使用者必然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被外部审计监察发现漏洞,对经费的使用规范可以适当的“疏忽”;财务审核人员在此长期的舆论氛围下也难免放松警惕,最终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点的产生。或有不少的科研机构经费管理部门下拨经费随意,机构内的课题项目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同一级别的项目下拨相同数量的经费,不考虑各项目组具体的经费使用情况,造成有的项目组经费缺乏,有的项目组经费过剩,从而导致经费调配的不协调。2.科研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的另一大内因源于目前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最主要矛盾:科研经费来源的财政性与科研工作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我国公办科研机构是科研团队中的中流砥柱,其科研经费大多来源于财政资金,受财政资金管理规则的约束。而科研工作不同于行政工作,其资金使用在每个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都有其特殊性,这就导致科研工作的资金需求在财政制度的约束下无法得到满足,而科研工作者为了顺利的完成科研任务就不得不在财政制度的基础上对资金使用规范进行一定的突破,这样做虽然能够一时解决科研工作的资金使用需求,但长此以往就会打破科研机构守规则、讲纪律的工作作风,使得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执行,导致财务风险点的产生。(二)外部原因。1.整体的环境对科研机构出现内部控制风险必然产生影响。科研机构不同于企业,盈利不是其首要目标,投融资等外部方面产生的风险有限,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存在于内部、存在于科研人员对自身价值的诉求方面。整体的经济环境促使科研工作的收入水平距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同类型技术人员收入依然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科研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中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目前我国缺乏相关政策对科研人员的智力报偿给予补偿,不论科研人员承接多大的工作量,都只能由各科研机构内部出台有关奖励规定对其进行激励。水平参差不齐的奖励制度造成部分科研人员从课题经费中寻求价值的补偿,从而产生违规违纪。2.公办科研机构如高校、研究所等多为国有事业单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观念落后,许多机构的管理依然依托早期的信息处理方式,如财务软件老旧、纸质文件过多、审核需要面签等,没有很好的运用如今科技大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实现办公的自动化,造成各方面管理留痕不易、效率低下,从而使内部控制成本升高,而理解内控体制的管理人员数量有限,许多管理者目前依然不具备内控思维,这就导致科研机构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漏洞。
二、科研机构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举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