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17:32: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指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指导

拓思路科学指导就业渠道

摘要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怎样另辟蹊径拓宽就业渠道成为了当前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及就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广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岗位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与对策,以期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创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一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毫无疑问,如何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有待我们作深层次的思考。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整体形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制约

当前时值全球金融衰退,国有企事业单位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首先,作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渠道的部分大中型企业经营困难,下岗形势继续延续,无形中加大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其次,地方机构改革,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机关的竞争异常激烈;再次,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聘任制的推行,对于刚刚毕业而毫无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凭空增加难度。同时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三峰叠加”,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高校毕业生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市场条件下,肯定会有重重困难和障碍。

查看全文

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就找到了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抓住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所在。青海作为我国西部的欠发达省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科学理论品格。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落实“五个统筹”。总起来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出鲜明的科学理论品格。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地包括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党的建设得到继续加强,从根本上讲就是得益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为我们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须正确处理一些重大关系

查看全文

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就找到了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抓住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所在。青海作为我国西部的欠发达省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科学理论品格。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落实“五个统筹”。总起来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出鲜明的科学理论品格。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地包括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党的建设得到继续加强,从根本上讲就是得益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为我们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须正确处理一些重大关系

查看全文

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就找到了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抓住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所在。青海作为我国西部的欠发达省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科学理论品格。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落实“五个统筹”。总起来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出鲜明的科学理论品格。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威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地包括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党的建设得到继续加强,从根本上讲就是得益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为我们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须正确处理一些重大关系

查看全文

大学践行科学发展指导当地发展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扬州大学各相关学院积极与地方洽谈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该校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5月份与淮安市畜牧水产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日前,双方就进一步落实协议有关内容进行磋商,启动相关合作项目。该院将选派科研骨干担任淮安市各区县首席专家,指导各区县发展畜牧水产业,并派出相关业务骨干赴淮安作开展题技术培训和实践指导。淮安市各区县农林部门也将成立专家工作站,做好相关协调组织工作。双方商定,今年暑期将联合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把框架协议的有关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该校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苏州相城区望亭镇新埂村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区结对,建立产学研基地。双方将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现代农业蔬菜种植科技含量,为市场提供多品种、高质量的蔬菜和食用菌,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公务员之家

针对分析检查阶段师生提出的相关建议,该校化学化工学院边查边改,积极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与应邀来访的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Huddersfield)应用科学学院负责人就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事宜进行洽谈。双方交流了学院科学研究的有关情况,就开展科研合作、互派教师达成了初步意向。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案件查处工作,这既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目前有些干部思想和工作还没有真正转到科学发展观上,反映在纪检监察办案工作中,诸如判断案情不靠证据证明靠主观推断;汇报案情缺少证据支撑或证据不够充分确凿;未吃透案情或相关法规,轻易下定性结论;前松后紧,初查时间过长,以后又匆忙结案等违反办案工作规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查办案件的效率和效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引起重视、加以纠正。

一、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要求,不注意总结办案规律;

(二)不重视初查或不认真研究制订调查方案,办案重点不突出、突破方向不明确,急于求成或贻误战机;

(三)胸中无数,工作推着走,责任心不够强;

(四)掌握的信息量少,与职能任务不对称;

查看全文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一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一断时间以来,本人通过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本质核心和基本要求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方向。下面,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关键要深刻理解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掌握其精神实质、本质核心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发展理论进行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内涵、发展本质、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次新的飞跃;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本质核心和基本要求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提出科学发展观,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和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抓住本世纪初头二十年的发展机遇,使国民经济长期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紧紧抓住其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查看全文

科学指导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摘要:当前国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阵营日趋式微,亦有许多学者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门真正的政治学科。因此,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的解读并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定位、马克思主义的建构和马克思主义的善待四个方面进行严谨的论证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政治学而且还是一门政治科学。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现正指导并将长期指导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政治学当前国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阵营日趋式微,亦有许多学者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门真正的政治学科,更遑论政治科学了。据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项对政治学科教材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所调查的93种政治学科教材中,只有5部教材的书名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相关命题命名(其中国内著作4部,外国译著1部)。而笔者在苏州大学图书馆查阅的189种有关政治学科教材中此类教材更少,只有蓝英著的《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和王沪宁著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治的逻辑》两部。窥一而知万,上述统计数据充分显示出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降低,也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政治学的地位正日益受到以西方实证主义研究为代表的政治学流派的严重挑战。因此,在当今社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的解读并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系统的思想观点学说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其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1]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马克思主义一直被各国无产阶级阶级确定为指导思想并指导着各国无产阶级阶级革命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处的社会背景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应有地位的争论较为激烈。如何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对于清除各种错误观点,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从思维的向度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座富矿,如何对其进行解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法按照不同的思维向度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解读是马克思主义全能论。此种观点断章取义照搬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某种观点,机械地应用于社会主义实践,其收效甚微,同时产生负面效应,反而让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如“中国”时期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就是该种论点的典型代表。第二种解读是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此种观点近年来甚嚣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时展的需要,应坚决予以摒弃而代之于西方实证主义政治学,此乃典型的西化学者的观点,其实质是要全面抛弃马克思主义,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八九反革命暴乱”就是这种观点的极端外在表现。第三种解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论。[2]此种观点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整个政治学领域内加以宏观地考察,体现了一种科学的观点。这种解读将马克思主义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政治学原著表达的相关政治思想,观点和学说。限于实际的运用和人们认识的局限因素,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著作断章取义,并未真正融汇贯通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政治学思想,此乃历史的时代的和人的认识局限性造成的。因此,有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未真正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或身后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理解和放大,积极向社会扩展,推广应用,主要表现为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铁托主义、金日成主义、卡斯特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各自的国家成为官方的指导思想,发挥着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溢出,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我们应承认,有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真正贴近马恩的实际思想解读马克思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棵大树,扎根于西方的土地,其枝叶已发展出欧洲的范围。第三种划分的科学性在于较为客观具体,有的放矢而又不失之于空泛。同时又承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中所作的贡献,做到中西兼顾,全面考量,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准确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定位。二、从科学的高度出发定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论证得出。在论证马克思主义是否是政治科学之前,我们应先界定政治学和政治科学的定义。一般意义上而言,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在当代政治学科的研究中,对政治学的定义主要有如下观点,即国家政治学,道德政治学,法律政治学,管理政治学,分配政治学,政策政治学,权力政治学等七种。此种划分由于观察角度不一样,其研究的侧重点亦不同,缺乏对政治学从宏观上的整体把握。笔者认为,德国政治学者列奥·斯特劳斯对政治学的分类或许更为恰当,也代表了当前西方政治学界对政治学科分类的主流划分走向。他按照政治学家从事政治学研究的方法即是运用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的标准将政治学划分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3]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原本都指政治学,是一回事。随着哲学与科学的分野,便有非科学的政治哲学和非哲学的政治科学之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坚持事实与价值相分离,主张社会科学必须将自己的研究范围严格限于事实领域,应用经验或自然科学的方法,以从中求的确定无疑的规律,从而否定了以前政治学界以价值判断区分政治学与非政治学的方法。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成为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因此,在西方政治科学日益成为政治学研究主流的情况下,将其作为判断某种思想是不是科学,应该是不失之为公正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科学依据。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终结,给无产阶级指明改变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具体条件和途径的一般规律。它首先是一种涉及到国家理论和社会改造的政治学说,其学说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让无产阶级获得整个世界”。这种国家主张和社会理想的主题应归属于政治哲学之类。[5]马克思主义在立足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价值判断的前提下,在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分析中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统计工具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从历史,经济,阶级等方面进行严密论证,从中高度抽象地概括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历史必然规律。[6]这种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融为一体的研究方法,符合西方实证科学主义对政治科学的定义,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形成了科学的政治学理论体系。

三、从内容的角度出发建构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目前学术界对其理论体系划分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观点是传统的划分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划分。另一种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顺序来划分。第一种观点即按传统划分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7]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第二种观点即按时展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特殊和马克思主义一般。[8]按照列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一般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或称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特殊即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被他们的拥护者所坚持并发展的思想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两部分,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各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各自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般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特殊;马克思主义各民族国家简单相加之总和可能大于或小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小于的情形是指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各取所需,并不能真正充分挖掘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全部资源。大于情形是指各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上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充满生机和活力。其原著包括: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政治学原著;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或身后的继承者的著作,主要包括列宁、斯大林、、邓小平、和等人的有关政治学著作;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有关著作。该流派代表人物主要以西方非官方机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为主,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二种划分的最终结果导致将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官方马克思主义”和“学界马克思主义”两种,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表明马克思主义正摆脱“御用主义”镣铐的桎梏,恢复其自身的社会科学性,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既然马克思主义是政治科学,那么,在当前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其应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四、从创新的态度出发善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理论体系,其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源自生生不息的社会实践。[9]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将进一步丰富,它的一些结论也会过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10]笔者认为,无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如何变化,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时都应从创新的高度出发看待马克思主义。1.应当系统地善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行动理论,是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11]马克思主义充分地吸取了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一些基本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我们既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去孤立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格格不入;也不能形而上学地去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个别结论,实用主义地用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去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观点。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公理,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人类社会除了阶级斗争之外也存在着其他的政治公理,不能把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背离。2.应当历史地善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产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决不能用今天的现实去裁剪当时的理论,否则就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误解。例如,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出发,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私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采取鼓励措施,对合法的资本收益采取保护政策。对此,我们既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倡导私有制、市场经济和资本收益,就断定我们的改革措施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反过来去挖空心思地论证,马克思当年的理论中就包含着对私有制、市场经济和按资分配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来反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3.应当开放地善待马克思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实践,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开放的视野考察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从理论上说是发现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从实践上说是为了解放全人类。[12]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同样也必须具有放眼世界的眼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类社会普遍发展规律的解释能力上,而不是对某个国家的特殊发展规律的解释。相应地,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到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实践中,不仅要用某个国家的具体实践,而且要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发展现实来检验其理论的正确性。用开放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另一层意思是,应当兼收并蓄,充分借鉴和善于吸取世界各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研究成果,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应当批判地借鉴和吸取其合理的成分。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门政治学而且还是一门政治科学。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科学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应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避开理论盲目争论的误区,还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科学的本来面目,集中精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编译局.政治学简明词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乔耀章.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纵横谈[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3][美]列奥·斯特劳斯.政治哲学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4]刘惠恕.中国政治哲学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7]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王沪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治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0]俞可平.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3)[1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查看全文

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正文】

回顾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史,思想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件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大事。

历史上,由于我们党正确地理解和坚持思想的指导,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某些时候,由于对思想离开了科学态度,就使我们的事业发生了曲折,甚至吃了很大的苦头。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发生了把思想当作某种神学的东西、把领袖当作神看待的不正常现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发生这种现象,在思想理论上是怎样失足的,有哪些观点没有把握好;制度和体制上,有哪些关节点没有把握住,留下了漏洞?这些,都有待于深入地进行科学总结。邓小平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5页。)在某种意义上说,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是更为宝贵的财富。但是,经验要成为财富,必须要经过一个环节,这就是科学总结,要敢于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不能科学地总结,还可能变成包袱而导致错误;错误的、失败的经验如果不能科学地总结,深刻地吸取教训,则很容易重犯。这两个方面的实例都不难找。我们要非常严肃地对待党的历史。本文仅就几个方面的问题,回顾一些历史情况,并略陈己见。

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

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人们对思想的认识是一个过程,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确立也是一个过程。

思想于2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在30年代有了重大发展,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显示其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30年代末、40年代初,以《〈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为主要标志,形成了科学体系。

查看全文

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

【正文】

回顾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史,思想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件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大事。

历史上,由于我们党正确地理解和坚持思想的指导,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某些时候,由于对思想离开了科学态度,就使我们的事业发生了曲折,甚至吃了很大的苦头。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发生了把思想当作某种神学的东西、把领袖当作神看待的不正常现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发生这种现象,在思想理论上是怎样失足的,有哪些观点没有把握好;制度和体制上,有哪些关节点没有把握住,留下了漏洞?这些,都有待于深入地进行科学总结。邓小平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5页。)在某种意义上说,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是更为宝贵的财富。但是,经验要成为财富,必须要经过一个环节,这就是科学总结,要敢于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不能科学地总结,还可能变成包袱而导致错误;错误的、失败的经验如果不能科学地总结,深刻地吸取教训,则很容易重犯。这两个方面的实例都不难找。我们要非常严肃地对待党的历史。本文仅就几个方面的问题,回顾一些历史情况,并略陈己见。

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

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人们对思想的认识是一个过程,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确立也是一个过程。

思想于2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在30年代有了重大发展,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显示其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30年代末、40年代初,以《〈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为主要标志,形成了科学体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