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16:20: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素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干部科学素养交流
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保障。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是这项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能力的保障
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要使其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还必须依靠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的支撑。首先,需要辨识能力的支撑。各级领导干部要对当前发展的环境和形式有深刻的认识和正确判断,将各项事业的发展放在深刻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予以考虑,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其次,需要把握全局能力的支撑。领导干部要具有把握全局的能力,以宽广的眼界和胸怀分析全局,统筹兼顾地谋划全局、自觉地服从全局。第三,需要科学决策能力的支撑。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的能力,要求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第四,需要创新、求是能力的支撑。创新能力可以使领导干部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时,能够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措施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求是的能力,这样才能自觉地排除掉主观唯心的东西,实事求是地去探索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根据事实和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研究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二、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是能力的基础支撑
第一,科学知识是辨识能力的基础支撑。首先,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基础。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寻找和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对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再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掌握社会发展的进程,提高预测和预见能力,使社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健康地向前发展。因此,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识别国家政策方针和大众传媒中出现的各种相关信息,才能具有正确认识和判断环境与形势的基本能力。
第二,科学思维是系统能力的基础支撑。系统能力必须依靠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系统思维方法的指导。科学思维是人们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获得理性认识的基本途径。领导干部只有具备系统思维的能力,才能运用系统思维原理,探究工作中整体与局部、整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将自己的局部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将各个方面的关系与利益统筹、协调起来,有效处理好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兼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共同发展。
科学素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学素质;科学素养;概念
【论文摘要】:对科学素养涵义进行界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文章分析了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区别,深入探讨了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它在不同时期的含义进行了评析。
引言
正确理解科学素养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中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和大众媒体上的文章和报道)中对科学素养的概念作深入全面探讨的论文很少,因此对科学素养进行概念辨析是十分必要的。
1.是科学素养,还是科学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可见,科学素养即属于"如艺术素养"之类;对素质的解释是:(1)指事物的本来性质;(2)素养;(3)心理学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因此,素质包括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的因素,而素养则主要指后天培养的。所以说,科学素养与科学素质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科学素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当代著名理科教育专家R.W.Bybee认为,第一个使用scientificliteracy一词的是美国学者Conant。literacy有两层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文化,跟学者有关;二是指能够阅读、书写,针对一般公众。不管是学识、文化,还是阅读、书写,这些都为后天培养获得。因此,根据科学素养与科学素质的区别,把"scientificliteracy"译成"科学素养"更为确切。
科学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生物学隶属于自然科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科学课程,这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科学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其中就包括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特殊途径和方法。正由于有了这些对生命世界准确地提出问题及获取较为可靠答案的方法,如观察、量化、求证和思考等,人类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才能日益深入、全面和可靠。这些方法反映出自然科学与其他领域认知模式的不同,也体现了科学最基本的特征和本质。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生物学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一宗旨的确立,将使我国生物学课程产生一些重大变化。理解这一新的课程理念,也将有助于生物老师们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关于科学素养的认知
我国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在当今科技产品比比皆是、科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时代,未来的公民中有一部分人将会成为科学知识或科技产品的创造者或生产者,而几乎所有的人都将是科技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去面对各种各样与科学相关的问题,并做出决策。这些都要求生活在当今和未来社会中的公民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学科学教育并不强调“科学素养”。随着60年代的理科课程改革的浪潮,人们才提出了科学素养理念。70年代初期,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就提出了科学素养的理念,并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任务。80年代以后,这一课程理念已经被科学教育家和大多数理科教师所认同,成为当今理科课程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对科学素养的解释,因时代而有所不同,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认识上的变化。即便是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或不同的专家对科学素养的解释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目前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国内现在多数人认可的解释是: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由此可见,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还有一些人认为,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自然科学的核心基础应该包括:①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②学生以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③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④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⑤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天赋和特点,有些学生在学习理科时能表现出很强的数理逻辑优势,有些则会在理科的学习中遇到困难。现代科学教育强调面向所有学生,旨在培养所有未来公民科学素养。因此,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但不论要求的差异如何,科学教育都要使这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达到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不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然而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科学素养,才能使他们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事件和观点时,能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出判断或决策。
小议公民科学素养测试及其困难
摘要:国际上通用的三维“公民科学素养”概念及部分测试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理论问题和操作上的难点;此测试的完善化,需要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针对我国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应当建立自己的观测与评估体系。测试中的问题也部分反映了“缺失模型”本身的局限性。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养;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
Abstract:ThegeneralthreedimensionalconceptsofcivicscientificliteracyandrelatedtestitemsfromJonMillerandOECD’sPISAarereviewed.Itispointedoutthattherearestillalotoftheoreticalandpracticalproblemstobeconsidered,thatthebasicframeworkinvolvedshouldcomefromsciencestudies,andthatChinashouldsetupitsownmeasurementandexplanationsystemtocopewiththeseriousasymmetryofitslocalsocialandeducationaldevelopment.Theproblemsfoundinthetestpartlyrevealthelimitsof“deficientmodel”inthepublicunderstandingofscience.
KeyWords:civicscientificliteracy,thepublicunderstandingofscience,sciencecommunication
公民科学素养(civicscientificliteracy)是公民文化素养(culturalliteracy)的子集,是指一个社会中成年公民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常指最低要求。它有4方面的问题:①它指的是什么?即如何定义它?②它是干什么的?即用这个术语要做什么事情?③我们如何测度它?即如何设计指标体系实际测量它?④如何解释调查得到的数据?据了解,我国只有中国科普研究所、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少数研究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研究过科学素养及其测试问题,其中李大光等人做了大量先驱性的工作[1-4]。现在看来,国内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当不足(国际上研究得也不充分,只是近些年研究的人员才多起来),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讨论科学素养问题,广义的科技传播是一个良好的框架,《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一书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合适的语境[5]。无疑,科学素养问题只涉及科技传播学中极小的一部分。
一、公民科学素养的含义
科学素养与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形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和开展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基于上述策略笔者对《点亮小灯泡》这节课设计了实验探究、讨论分析、修正再认识、画电路图四个活动,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机会寓于课程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在课堂。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笔者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经过实践教学发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形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和开展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充分把握课程目标的三个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程目标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从而达成课程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它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我们目前的教学过多看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在小学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恰恰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点亮小灯泡》一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为:“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究兴趣,体会探究的快乐”。兴趣是学生科学探索的起点,学生对“电”感兴趣,才会有探究的动力,所以本节课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鼓励引导学生去探究。
二、形象教学内容
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主要围绕初中科学教学展开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教学目的的学科.这门课程以实验为基础,观察以及实验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方法.只有观察、认识科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讲解理论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方面做起.
一、科学实验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科学地了解世界、认知世界、改造世界.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1.重视实验的地位.在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忽视实验教学,必将影响教学效率.初中科学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了解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加强实验教学设计.在新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对科学实验有了一定的重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例如,在讲“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单子叶植物以及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它们.3.创新实验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也应该不断实现创新.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鼓励学生上讲台操作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还要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引导小组成员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二、课堂教学
谈中职化学教学科学素养
【摘要】分析了中职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现实意义,从化学教学融合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学习领悟化学知识,把握化学特征,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四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对于化学教育的发展,高素养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职化学传统教学只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知识及技能传授,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特的科学思维品质,不重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能力,这样即使学生学习了相关化学知识,掌握了相关技能,学生也很难利用所学解决各种问题,导致学生的科学素养较低。因此,新形势下中职化学教学要能够积极进行改革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促进高素养化学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中职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现实意义
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对科技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而教育功能的实现必须要借助较高科学素养人才。在中职化学教育中,也必须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除了需要具备职业发展所必须要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外,还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多变的环境,才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能力和素养。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在课程设置中只重视职业知识的传播与职业技能的训练,而不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技能型训练,而忽视文化素养培养,这就导致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差,在今后的发展中遇到问题容易退缩,导致学生职业发展后劲不足,创新不够。因此,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要能够改变这种情况,要能够在学科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这样,中职化学教学,中职院校教育才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二、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论文
【论文科学素养小学生科学教师策略备课系统
【论文摘要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该探究报告通过在大量的文件检索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目前我国及昆明市的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状况,根据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尽可能低耗高效努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对可能影响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重点放在教师科学素养方面,发现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针对昆明市目前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和提高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水平的策略,并根据策略要求,开发研制了既具有资源库性质又具有开放性的小学科学教师备课系统,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支持平台。
一、新问题的提出
1、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顺逆,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我国,由教育部领导的面向21世纪的基础课程改革中包括了科学课程的改革,明确地把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列为课程的宗旨。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
2、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的科学课,从学校的重视程度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都和整个课改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观念上看,一些学校把科学课列为另册;从教学计划上看,课时常被挪用去补语文、数学;从教师队伍看,兼职比例过高,水平参差不齐等等。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基础,将其列为课题探究,在当前,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生物科学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本文通过提供生物学发展史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学核心概念;学生通过分析生物科学史中实验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思维与方法,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学生了解生物学发展史中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生物科学素养;核心概念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通过学习生物科学史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新课学习中一知半解,对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对生物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入了解,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更无从谈起如何应用生物学。这一现象说明我们的学生在生物科学素养上还有待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生物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实践训练为教学主线,以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一轮“7选3”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将科学史的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本课题就是通过学习生物科学史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研究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史,掌握生物学核心知识
生物学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学生应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对生物学的整体画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生物中存在大量的核心概念,通过对书本原有的发展史或教师提供相关发展史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学生对相关核心概念会有深入而细致的理解,掌握核心概念就水到渠成。典例:提供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建立过程中的相关实验,学生就能自主分析细胞膜的成分和特点。材料一:①1859年,E.Oerton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越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越不容易穿过膜。你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结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可能含有脂质。材料二: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被破坏。你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结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蛋白质。教师补充:后来现代研究应用化学手段分析表明质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另外还有少量糖类。组成膜的脂质中磷脂含量最多。材料三:科学家将人红细胞的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该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结论: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中关于细胞膜中磷脂分子、胆固醇和蛋白质的运动情况。材料四:冰冻蚀刻电子显微法显示的细胞膜图学生结论:蛋白质镶嵌、覆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材料五:人鼠细胞杂交实验(带不同荧光标记的细胞融合后荧光的变化)学生结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些材料的提供帮助学生对流动镶嵌模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细胞膜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另外如酶的概念,书本中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酶的本质,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教师提供光合作用的简单发现史能够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区分光反应过程和碳反应过程的重要步骤,从中分析得出能量转换的形式,并且理解各内外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高中生物课堂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了解现代生物学的进展,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只有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学生才具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分析生物科学史中呈现的思维与方法,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浅谈化学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摘要:教育是影响国民素质的主要因素,它以提高人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实施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深透学生素质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认识学习目的性与重要性,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与形成,积极改变化学教学策略,激生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建立高尚的人格品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科学素养;化学教学;学习态度;教学思想
一、科学素养概念阐述
素质教育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是提高思想认识的基本途径,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学生应用科学、数学、技术等有关信息所作出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相关联部分的一项决策,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在生活与学习中加以实施的行为表现。在科学素养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科学精神,它对于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人生价值观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重要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推行教学改革的实施,积极改变化学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法。
二、深透素质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心理教师,化学教师最怕的事情不是学生学不好,而是学生对学科知识没有兴趣、不想学习、甚至不愿意学习,这才是教师最担心的社会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教师个人威严是难以办得到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化学教师通过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简史、了解化学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与历史意义,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状态与热情才能得以激发,德国著名的哲学大师黑格尔指出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化学教师不能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质量,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价值与内涵,没有动机与盲目的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也将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所以说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学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