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16:06: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实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与策略
摘要:当今社会正处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各项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不断涌现出来,科技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实施科学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基础,可以培养出更多科技创新人才。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实验是承载、验证科学知识的基石,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小学生往后的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教育课程,而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是科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强调了对学生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现实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相对比较薄弱,所取得的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改善实验教学现状,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教学内容来制定更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科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科学教学的师资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在大部分的小学中,科学教学并没有引起重视,在学校与教师眼里属于副科,在师资配备上也没有重视科学教学的需求与学生成长的需求,而是把科学教学岗位当做可有可无的辅助岗。还有一些学校没有配备科学教师,而是把这门学科“捆绑”给语文、数学教师,那么最终使科学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被语数课程所占用,尤其是在临近考试时,科学课程被占用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还有一些学校是将即将退休的教师或者身体素质不好的教师安排到科学教学中,这些使得教学质量明显不足,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以上种种都是导致科学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重要因素,对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科学实验教学教研相对滞后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核心动力,丰富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小学科学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部分小学教学中,“重语数外,轻音体美科”的思维长期存在,导致多数教师对语数外的教学研究十分热忱,对科学教学研究并没有引起重视。有些学校虽然在日常的教研中对科学课程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落实和执行上产生了偏差,最后只能是纸上谈兵。特别是实验教学,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调试实验仪器,加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好把控课堂纪律,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难于达成教学目标等,这些都是导致科学课实验教学效果受限的重要原因。3.科学实验教学投入没有充分保障,教学资源整合欠佳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众多学校在教学投入方面不遗余力,尤其是在争取到资金保障后,信息化教学设施与数字化软件配备对教学工作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但是,相对于目前热门的信息设备而言,传统的科学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配备明显不足,耗材跟不上,科学实验器材数量不足,实验室配套不齐等,这都是影响科学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给每个年级配套一箱的实验器材,而现在的实验器材很多用完一次后就要更新,不能重复使用,这样给学校造成很大的财政压力。科学实验教学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如生命领域、物质领域、科技工程领域等,如果教师仅靠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枯燥的,缺乏创新的,学校对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整合刚刚起步,没有真正考虑教学实际需求进行资源挖掘,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实验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挖掘还停留在最初级的找课件和查资料,从而影响了科学教学的有效性。4.科学实验教学空间拓展有待加强小学生课余时间的充足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遨游在科学世界里,从而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但是大多数的学校在科学课外拓展方面明显不足,没有把科学实验课堂活动纳入教学总体目标中,对课外活动的安排也没有起到有效作用,没有充分地利用课外活动的空间资源。5.实验教学评价简单,缺少多元与实效学校与教师没有制定科学实验能力的评价标准。首先,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对教师科学教学评价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以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其他方面的评价。对学生评价以试题评价为主,主要以选择、填空、判断等客观题的形式呈现,实验方案的设计所占的比例较少,偏重理论,忽略实际应用。其次,教学评价的方法不全面,在实验操作评价中,由于是一对多的形式,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只能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调查能力,无法对学生进行整体性评价。最后,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科学实验的水平,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不能真实体现,教学评价缺乏实效性。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
摘要:在传统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注重于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验教学。这导致学生从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缺失。在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导向、实践应用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主要任务。在此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校方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实验流程、学生自主实验的几个部分进行改进整体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小学科学;新课标理念
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是整个学习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且增加实验环节能够让学生最为直观地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点的原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学阶段,实验相对不受重视,以老师为主,学生更多的为观察者,而非自主实验者。这种教育模式想有悖于实验教育的初衷,故而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对其进行改进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小学科学的概述
小学科学作为在最为基础阶段的自然科学普及知识,其并没有初中高中那样划分为具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具体学科,而是整体地对自然科学进行宏观的概述。所以理论层面较浅,学习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同时,这样的概述也加强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最整体的宏观视角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理解[1-2]。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生深度理解的培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能够最为直观而生动地理解科学运作的原理,从而更加准确地记忆知识点。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问题
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生理科学实验问卷调查教学质量
论文提要:通过对我校东莞校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问调查,对如何选择实验内容及设置实验项目;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实验资源,改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的必要性等进行了论述,以鳃决生理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生理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内容的结合,我校东莞校区自2003年以来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课合并,组建了独立的生理科学实验室,开设了新课程——生理科学实验。5年来,我们紧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积极学习国内各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初步形成符合我校教学要求的生理科学实验课程体系,该课程已成为我校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学生对我室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从中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我们对已经完成我科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调查的结果作一分析和思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校东莞校区第二临床学院05和06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603人。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策略
摘要: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教师在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直接影响着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此,本文围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学;教学有效性
方法是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方式,是人类为了达到探究目标,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具有同样的功用,探究科学的方法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小学科学这一学科为例,对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思考和论述,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并在实践生活中学着应用科学。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原则及目标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性质、规律等内容的重要载体。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实验方法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学生的基础学情相符合。二是主体性原则。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或方式上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地思考和探究。三是活动性原则。实验教学方式方法能够为学生的科学探究进行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四是过程性原则。实验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让学生们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丰富深刻的体验。五是创新性原则。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立足于传统经验,同时不断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方式的瓶颈,完善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分为多个层面,最浅的层面是明确实验目的,完成实验任务。深层的目标是让学生们在科学实验活动过程中观察和思考,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或规律。再深一层的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科学实验基本的设计实施路径,具备独立设计科学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的技能。在上述科学实验教学多层次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小学生们科学思维体系得到构建,科学实验能力得到训练,科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二、精心设计安排实验,激发实验活动趣味,增强学生参与兴趣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一、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混乱的课堂秩序。在实验课中,学生会在意识和思想上相对轻松一些,自制力相对较差。具体表现:(1)课上交头接耳;(2)没有认真听讲,急于动手,造成混乱;(3)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遵守课堂纪律,出现窜位、争执等现象。(4)实验结束后,有的学生仍然不听教师的口令,我行我素。(二)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具体表现:(1)每个实验小组中的组员分工不清楚,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相互之间哄抢器材或者冷落器材的现象;(2)在小组进行发言的过程中,有的组员争先发言,有的组员沦为“看客”;(3)小组讨论时,组员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成员只忙着和他人聊天。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1.在实验课前,学生需要有秩序地依次走进实验室,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坐到相应的位置上。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不得随意触碰实验器材或者材料。在进行实验前,学生要非常明确此次实验的要求和目的,这是进行实验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不能喧哗,不能随意走动,要严格按照实验活动的方案进行,规范自己的操作,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单,在实验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整理实验器材,并且放置到规定的位置上。2.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认真倾听教师相关实验的要求和指示,以便明确在实验活动中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在和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更不能随意插话抢话。在倾听的过程中要认真思索,并且和自己的想法验证,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有没有补充和修正的意见,并对此进行归纳和概括。3.培养学生养成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良好习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和组员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思考相应的问题。由此可见,积极的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表述问题等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操作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前需要学生动手准备实验器材,在实验中需要学生谨慎科学地进行操作,在实验完毕后还需要学生动手整理、归置器材等。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动手又动脑,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了良好的操作能力,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二)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有效开展实验活动。1.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实验教学中主要的科学学习方式。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例如,在教学“摆的研究”一课时,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根绳子、一个铁架台、一盒砝码和一根尺子,要求各小组选择“摆的快慢与摆长的长短”进行研究,并要求在十分钟内完成。这就需要学生配合要默契,分工要清晰才能完成。这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2.注重实验活动方法的指导。实验是严谨的、科学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教给他们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在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一些现象,并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提出问题,然后再根据这些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以及提出实验要求。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得出了“体积相同、质量重的物品容易沉,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品容易浮”的结论。3.精心选择实验材料,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向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获取感性认识。另外,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应该有利于学生操作,符合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观察和记录。最后,教师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都能够动手操作。
参考文献:
[1]赵红梅.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策略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7).
学校科学实验的有效性综述
本文作者:蒋建栋工作单位:无锡市双河新村小学
关注细节,合作探究,提高实验过程的有效性
探究是科学教学的“灵魂”,科学实验是探究的重要方式,几乎所有的科学教师都认识到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也都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去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可是,由于在细节上的把握不好,就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1.导盲式。有的老师为了能让实验顺利进行,获得成功,几乎什么都为学生考虑好了,准备好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是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一步一步进行,好像导盲犬,没有让学生有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的思维空间;2.放羊式。有的老师为了所谓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一上课就让学生实验,看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方法、过程和结论一片茫然。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具体表现为:1.实验步骤的有所侧重。科学实验包括:提出问题与明确问题;猜想与假设结果;制订实验计划,明确实验步骤;进行有效的观察、实验来搜集并整理有关信息和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实验结论六个步骤。但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要自始至终地按照上面的步骤一一完成,应该视学情有所侧重于某一方面而开展实验活动。2.实验方式的扶放结合。小学生的探究实验欲望强烈,但探究实验能力却相对较弱。因此,探究实验方式应该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扶放”上恰到好处,学生能自主探究实验的就大胆放手,让学生亲临体验,享受成功。有困难的,就“扶”一程“,送”一程。教师要根据实际课堂情况,适时做好实验过程的个别指导,调控。还要进一步适时地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也可以让学生感觉科学实验的艰辛,更可以让学生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3.实验时间的连贯有序。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实验时间,而且是必须给学生一段完整的时间来进行,不要总打断他们的思维,不要让20分钟的探究实验活动因为教师的不断叫停而变成只有15分钟甚至只有10分钟的实际实验时间。笔者认为在探究实验开始前,老师要关注、设计实验的细节。正式实验开始后,老师尽量不打断全班实验。可以预设一个时间,采取倒计时的方法让学生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快速有序地进行实验活动。同时,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在关注细节的同时要积极倡导小组合作交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合作交流,能使探究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探究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合作交流,又能充分发挥探究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如在研究“物体能否导电”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准备“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检测器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小组内材料员、记录员等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扩展了知识面。注重实验细节和重视实验课前准备,尽可能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就一定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大大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适当延伸,注重激励,提高科学实验反馈的有效性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果科学教师关注每个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给予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科学实验过程的反馈与评价其实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体现。是教学中的调味品,掌握得好,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的、巧妙的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的评价不光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评价,还应该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的思维、知识、实验向课外、向更高的层次去探索。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学生才会不断地去大胆尝试,不断地取得成功,不断地增强学习愿望,不断地收获学习的快乐,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都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体现。
小学科学实验线上教学探讨
摘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小学教育教学已经开始逐渐接触线上教学的教育形式,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探索这些新媒体技术。而对于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则需要教师反复研磨线上直播方式,加强线上直播教学带来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线上直播
为了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上直播教学无疑成为了小学教育教学保证教学进度的必要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要求教师在线上教学时要避免“一言堂”的教学情况,要针对这一理念将直播课堂打造的更加灵活,使学生不仅能够“听好课”,还能够“说全话”,通过直播课堂中的各类交互模块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使线上课堂变得更有意义。文章就小学科学实验线上教学的具体方法提出具体观点,旨在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一、通过直播平台开展线上课堂
现阶段线上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线上课堂。不同于微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实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还能够通过一些在线显示的功能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一些对问题对答的数据也能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在其中设置一些当堂问题,让学生通过选择或者是语音录制、实时发言的方式进行对答。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第三节“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实验时,教师可以在直播中为学生演示物体的斜面运动,将一个正方体放置在斜面上,然后让学生观察物体移动的过程,随后使用直播平台中的相关模块设计选择题,让学生判断这一物体与其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快慢与否。学生能够实时选择教师给出的问题,在学生选择后,显示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系统的显示,在选择正确的学生与选择错误的学生中各抽取一位,然后让他们通过弹幕或者是语音的方式说出自己选择这一选项的理由,教师对这些回答进行讲解。同时,对回答全部问题正确的学生提出表扬,使学生能够通过显示回答的正确率,感受到在直播平台中回答问题带来的满足感,并且通过排名来增强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更加专注于科学实验的解读,提高线上直播教学的效率。
二、借助短视频模块丰富实验趣味
新课程背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学校教育、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更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在小学阶段接受科学教育,对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基于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要通过科学教学和活动,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科学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种。其中,演示实验采用得比较多。教师要认清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开展好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科学实验,其重要性体现在:1.是完善学生科学认知的重要手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要“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本质。”借助科学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相联系,在亲身体验探究中经历科学实践、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不断提高科学认知能力。2.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小学生的科学认识和思维能力有限,因此,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依靠单纯的知识学习和训练,要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获得新知识,对科学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对科学的本质和规律有一定的认识。3.是整合小学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育的三大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通过教学的各个分目标来完成。作为科学探究核心内容的科学实验,能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严谨性,从中培养坚持性、责任心、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起对科学的强烈兴趣,让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科学知识在科学实验中得以发展。因此,科学实验是实现三大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准备
小学高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探究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以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验阶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获取感性认知,从而使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观察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但在当前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积极采取改革措施,组织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使小学高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更具实效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探究精神与科学思维态度。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年级;教学有效性
小学高年级科学实验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形成探究式批判思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多种问题因素影响,造成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动脑与动手的综合能力。其中,对比实验的过程设计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依据教师的引导,针对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假设性思考,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与观察能力。
一、实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做到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过程的教学效率。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明显加强,在观察事物方面更重视事物现象的内在表现,在思维能力方面也逐渐由具体想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抽象思维,但是在这一阶段学生还是无法清晰地认清事物的本质。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后,在设计科学实验时就会有参考依据,以认知特点与发展水平为基础,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实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使科学实验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同时,教师还要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实验操作的趣味性,拉近与学生的互动距离,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实施“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趣味性的小实验,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实验中教师分别准备冷水与热水各一烧杯,并邀请一名学生上来一起做实验,教师与学生各自用滴管2ml的红色墨水,让学生对比观察实验中墨水的不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可思议的现象,今天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科学家,请你们仔细观察两个烧杯的不同现象。”通过对话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当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后发现,同样的墨水在冷水杯与热水杯中的蔓延速度明显不同,这样的一个过程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验教学要调动学生的感官协作
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小学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能力,强调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悦、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新技术已成为学生观察世界、探究世界、拓宽视野的便捷工具,能更高效地辅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它的交互性、广博性、便捷性为科学课堂打开了新视野,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探究科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立体、形象地揭示知识的产生过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更有效的应用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疑惑:①设计的实验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呈现方式单调、不够直观,问题开放度不够,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思维的碰撞。②实验的演示不到位,实验的操作示范和细节要求的呈现不够清晰、形象,造成学生对科学实验不敏感,甚至毫无头绪,自主开展科学实验的能力较弱。③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展示不够充分,对实验的结果、数据等的展示效果不够明显,小组互相分享、交流的力度不足。精彩的展示是学生学习持久的、强大的驱动力,理想的展示状态应该是学生向全体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探究(想法)、探究的经过是什么(做法)、探究结论的解释(说法)等。但实际上,学生展示还是比较简单、粗糙地汇报自己小组的依据和结论,小组和小组之间也难有交集,很少在生生之间形成“对话”,展示的力度远远不足,全体的参与度不足。④课堂评价内容空泛,评价的效果不明显。小组互评、生生互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评价反馈是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而现在课堂评价的处理方式还是过于单一,不够具体与细化,评价的面不广。针对过往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和存在的疑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与调整。
一、引“微课”进课堂,让学习过程更实效、可控
微课是新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学短视频的形式呈现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通过微课,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有效组合教与学的活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要适当地运用微课,而不能滥用,更不能喧宾夺主,甚至取代课堂教学,要把它用在教学的关键之处。(一)用在教学的开头或结尾一堂课好的“开始”,既能快速入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的开头就利用微课出示在一片草原上来了一群羊,又来了一群狼,并以“猜谜语”动画情景演示,激趣导入,简单又直接地突出生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引出学习的主题。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余音袅袅、意犹未尽的结尾,能让一堂成功的课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在本课结束时利用课件出示“生态金字塔”图,并随着学生的交流,动画演示金字塔上的动植物一个一个地消失,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人类,结果又会怎样呢?这让学生能更直观清晰的理解问题的含义,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科学探究延续到生活中去。(二)用在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之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对某些知识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很多时候,这并不是学生本身思维水平或知识基础的问题,而是其生活经验的不足造成的。此时,如果教师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时地呈现一些类似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知这些生活情境,激发他们的科学概念后,再来研究所学的知识,就能事半功倍了。如在《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中,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能看到身体中的各个消化器官,对它们的具体位置感知也不深,生活经验不足,实验观察不够具体,实施教学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如果学生通过身体内脏器官的微课演示和解说,再借助一些flash动画课件,以拼图的方式把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拼出来,就能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主研学的课堂可控性。(三)用在学生对事物本质理解较难时科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理解,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适时地插入微课的引导,可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对难点的化解有积极作用。如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中有关食物在人体各器官中的游走过程和食物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过程,能更形象清晰地让学生理解学到的知识,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微课已成为了新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教学工具,具有生动、形象、灵活多变、效果逼真等特点,有助于指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学习,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甚至提升教学目标。
二、引“电子书包”进课堂,让自主学习更高效、主动“电子书包”
进课堂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它更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能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更高效、主动。如在课前,教师将制作好的相关文字材料、图片、微课视频等资源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预习新课。课堂上,教师推送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讲授新课,或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每位学生都能在平台上发言与评价同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新课教学任务后,教师再给学生端推送课堂练习或小测,学生当堂做完题后上传到教师端。系统软件会立即核算出全班的正确率,教师端会很清晰地显示哪些学生做错了,他们错在哪里。还可以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课后,教师将课件和课后练习推送至学生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完成作业后马上提交,教师就可在第一时间批改。如《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中利用电子书包上的资料库查阅相关资料。研学活动层层推进,学生在自主研学、合作探究、展示评价交流等活动中学习新知。让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和“微课”开展研学活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参与面。教师还可以通过监控学生机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操作自己的“电子书包”,通过电子黑板广播研学成果,供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
三、引“学习网站”进课堂,让互动交流更充分、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