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14:44: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教学

小学教学资源科学教学论文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校内硬件资源的拥有情况《科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了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配置的问题。鉴于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学校内的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等都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硬性条件,能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支持,还有助于拓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针对校内硬件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从学校设实验室、上网设备、实验仪器、饲养条件进行调查。一是从实验室的拥有情况看,红河州120所农村小学中,实验室的拥有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有实验室的占20.8%,没有实验室的占79.2%。经过访问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符合国家基本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一部分学校是把以前的自然实验室当做现在的科学实验室,所以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一部分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是有其他房屋改建的。二是从实验室仪器的拥有情况看,实验仪器很少的学校占74.2%,有一些的占11.7%,基本能满足教学的占7.5%,齐全的占6.7%。可见教学实验仪器是制约着红河州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小学科学教学仪器严重短缺,很多实验课和实践课不能正常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三是从上网设备的拥有情况来看,总体比较乐观。“十五”期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工程项目中,86.7%的农村小学配备了上网设备,没有配备的占13.3%。通过访谈这13.3%的小学也在努力达标,以尽量完善教学资源。四是从科学教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方面,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种植条件没有的占52.5%,可以用花盆种少量植物的占38.3%,有一块地的占9.2%;饲养条件没有的占85.0%,可以饲养1—2种小动物的占12.5%,可以饲养3种以上的占2.5%。根据访问了解到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更没有有关科学教学的图书供教师和学生阅览。从上面的问卷和访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红河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资源严重缺乏,不利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对科学教学的态度情况在这样一些科学教学条件匮乏的农村小学,在职的教师是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动手制作教具、准备教学材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教师分别占34.2%,57.5%,51.7%。偶尔动手的分别占45%,27.5%,29.2%。有时动手的分别占17.5%,10.8%,15.8%。经常动手的分别占3.3%,4.2%,3.3%。从经常动手为科学教学制备条件教师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不是那么理想。通过访问,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几乎没有科学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或考察等活动。

3.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情况学生的兴趣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能够进入课程并对课程实施产生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对“你喜欢科学课吗”的回答,选择“非常喜欢”的占30%,“喜欢”占40%,“没感觉”占16.7%,“不喜欢”占13.3%。通过访问“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吗?”,回答“经常”、“偶尔”、“从来没有”的分别占12.5%、25%、62.5%,这就说明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自然的机会,也无法体会课外活动的乐趣。而在科学教育中学生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占很大比例。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课外观察活动作为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后,说明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结果讨论

1.资金投入不足,仪器设备匮乏很多农村小学实验仪器很少,甚至有的学校一套也没有。仅有一两套的学校,只有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才拿出来,学生只有瞪眼睛看老师演把戏的份,没有机会去自己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条件无法实现新课改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素质要求。

查看全文

小学科学教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从而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科学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质量,教师需要开展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渗透到小学科学的各个环节中,保证学生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促进学生科学意识有效养成。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主探究;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立足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的欲望,从而保证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有条理和有逻辑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设非常生动性的教学情景,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认识到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以及重要性,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的有效激发。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内心的质疑意识入手,有针对性地扩展学生的发展曲线,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探究能力,深入挖掘存在于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还要利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效果以及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让学生能够领悟课本中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科学学科教育的特征,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小学科学主要是由理论知识和科学实验而组成的,教师要认识到这一教学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拓学生的思维,将抽象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给予学生主动权,提升学生探索热情

在自主性探究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热情地进行知识内容的探索以及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良好的引导以及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丰富自身的学习,感知发现问题的本质性内容。另外,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到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提出内心的疑惑,如果这些问题是来源于学生本身的话,那么学生会更有兴趣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将整个课堂教学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基础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攻克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比如,在班级中为学生讲解“太阳和影子”时,由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影子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此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视频中为学生展示有关地球公转和自转方面的内容,将地球运动和太阳进行紧密的连接。在向学生展示完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后,教师要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当了解完地球运动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之后,那么对于不同的时间来说,影子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过呢?”当教师向学生说完这句话之后,每个学生都会回忆自身的生活经历,因为有些学生会有一些不解的地方,也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所以这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科学知识的有效验证,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为学生进行完整的展示,再加上这种生动性的描述,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有助于使学生充分把握这部分知识内容,更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掌握这节课所要讲述的知识重点。在后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软件中向学生模拟一天不同时期影子的变化,通过生动和直观地展现,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印象,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科学素养。

查看全文

科学教学电教优化思考

一、电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使用实物投影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放大的效应,能生动地表现一些微小事物和文字。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投影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或文字,能使讲解更生动形象、清晰具体,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如在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时,教师要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切片很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就会看不清楚。这时,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的过程:在载玻片上滴水,撕洋葱的表皮,碘酒上色,装片。这样,学生在大屏幕上观察得就很清楚,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方法。又如讲《溶解》一课时,我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置在投影仪上,并加上水,接着再放入少许的高锰酸钾,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先是一粒高锰酸钾周围的水变成深紫色,再慢慢地逐渐扩散,周围水的颜色由深紫色变成浅紫色,一直把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如果搅拌一下,就更容易看清溶解的速度。这样,学生在屏幕上能清楚地观察到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电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疲劳,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电化教学手段具有声音和图像并茂的特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提高。在科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宇宙、天体的知识,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往往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讲《四季的成因》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景,然后,再用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太阳照射地球角度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地球各地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于是产生了四季。再如,讲《日食、月食》一课时,由于日食和月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想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克服了学生的空间障碍,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多媒体的演示也显得更逼真、更形象。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面对着精彩的画面,产生了听觉、视觉的强刺激,使教育信息形象而生动地传输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电化教学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地震》是一堂难度较大的探究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认识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由于地震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学生无法感知。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挂图,用语言讲解,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而利用录像教材,可以克服这种时空限制。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来直接感知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教师再恰当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实验,就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地震时的录像资料。接着让学生实验“:毛巾挤压成皱”“竹筷断裂”。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地震的成因。学生根据实验就能正确地探究出地震是由于地层受挤压力而产生的。通过恰当运用录像教材并使之与教材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感知启发了思维,突破了难点。

查看全文

科学教学中突破教学法初探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姚烺强创始了“一点突破教学法”,影响较大。“一点突破教学法”强调以“点”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突破教学重点,以此带动对全篇课文理解的讲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一点突破教学法”在科学教学这片沃土上也能茁壮成长。下面试从几个角度论述我在科学教学中应用“一点突破教学法”所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实验环节为突破点

一个实验,即便是最简单的实验,也有几个步骤。几个步骤中,必有最为关键的步骤,这个步骤一错,实验的结果就会出现偏差乃至错误,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提取出一个实验中最重要的步骤作为“点”,以点到面,扩散至整个实验环节,就能有效提高实验效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有什么》一课“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其实验步骤为:①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②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拧紧,观察实验现象;③把水槽里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④拧开饮料瓶盖,将点燃的火柴棒迅速插入瓶内观察实验现象。可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往往忘记步骤③或者没有把水加到相应高度导致实验失败。抓住步骤③作为突破点,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加水?而且还要加到饮料瓶内外一样高?如果不加或者少加会怎么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探究之后明白了,加水到饮料瓶内外一样高是为了使饮料瓶打开时不会产生压力差,这样子瓶外的空气就不会进入瓶内,当点燃的火柴棒插入瓶内时就能够发现瓶内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而不加水或者少加水就会在瓶盖打开的一瞬间由于压力差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找准这个突破点,学生的认知障碍就扫除了,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二、以课题为突破点

科学课题不同于语文课题,科学课题一般直接阐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少有修饰,这就为以课题为突破点创造了条件。如教学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花》一课,可以以课题为突破点,向学生提问:你见过会变颜色的花吗?花怎么会变颜色呢?你猜测是什么原理呢?然后进行变色花表演,让学生见证奇迹,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变色”背后的秘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科学概念为突破点

查看全文

科学教学游戏教学法研究

摘要:游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科学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能。文章结合实际探讨科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渗透策略,以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科学教学;教学效率;学习积极性

游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组织游戏活动来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令学生在经过激烈竞赛、感官刺激后,潜移默化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丰富科学知识。学生活泼好动,拥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科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渗透策略进行论述。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游戏

科学教师要基于学生成长需求和个性特征灵活地创设相关游戏活动,赋予课堂教学更加浓郁的色彩。例如,在讲解“摩擦生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即在小碟子上装入一些干燥的米粒,再将小汤勺配合毛料布块予以一段时间的摩擦,此时汤勺上就生出电荷,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将小汤勺放在装有小米粒的碟子之上,就会令小米粒快速跳动起来,其中一些甚至会直接吸附在汤勺上面,但过一会儿吸附在汤勺上的小米粒就会像四溅的火花般向周围散射。究其原因,就是带电的汤勺无法长时间吸引这些小米粒,而吸附在汤勺后的小米粒将带有和汤勺同样的电荷,因为同性电荷势必相互排斥,所以不一会儿这些小米粒就开始散射开来。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使原本过于严肃和抽象的科学知识点生动地呈现出来,又能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

二、鼓励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和实践

查看全文

科学素养与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形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和开展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基于上述策略笔者对《点亮小灯泡》这节课设计了实验探究、讨论分析、修正再认识、画电路图四个活动,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机会寓于课程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在课堂。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笔者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经过实践教学发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形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和开展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充分把握课程目标的三个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程目标出发,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从而达成课程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它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我们目前的教学过多看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在小学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恰恰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点亮小灯泡》一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为:“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究兴趣,体会探究的快乐”。兴趣是学生科学探索的起点,学生对“电”感兴趣,才会有探究的动力,所以本节课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鼓励引导学生去探究。

二、形象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能不能真正地达到反思的作用,关键是看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否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有更广的知识储备,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因为科学学习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早已变成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而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及时从“反思”中快速地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和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即科学启蒙阶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养成基本的科学精神。由以上可以看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的捷径,因此教师必须总结出自我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要认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二、要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还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形成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形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形成。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依赖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内容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内容而孤立进行的。

三、要认真地进行科学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意见建议的反馈和方法、错误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了使教学反思深入且富有小学科学教学反思成效,我认为不必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可主要进行以下反思。(1)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到位。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课后反思时,要深入思考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定位是否妥当、所用的方式或方法是否正确、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严密。活动是小学科学课重要的教学手段,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严密,决定了科学课上学生是否具有积极性、学生是否能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整个活动是否能有序进行、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是必须认真反思的重点。(3)材料是否合适,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教学需要借助一系列探究材料,关于材料要反思的是所选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内容需要准备的,且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关系,使用材料后能不能很好地说明有关的科学概念,或展现事物的规律。材料的出示时间也相当重要,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的关注常常会影响整节课的效果,所以恰到好处地出示材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4)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目前小组合作是科学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却流于形式,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明确。所以,设计小组活动,分工要明确,目标要清楚,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认识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丢掉本质,搞形式主义。总之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只要认真进行反思,就会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查看全文

科学教学体会

摘要:小学科学课改以来,教师的观念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任课教师要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兴趣、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科学教学实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教学;知识储备;教师素养

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在教学中怎样利用学生的天性,指导学生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呢?

一、教师的知识储备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先要有一眼不断喷涌的泉”。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知识范围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在上课时讲不明白,还有可能出现错误。比如在一次“食物链和食物网”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讲授生产者时将“枯叶→蚯蚓→小鸟”这条食物链中的“落叶”看作是生产者。而这样的食物链是腐生链,把“落叶”看成是生产者不科学。再如,在学完“岩石的种类”一课后,有学生从家里拿来了自己收藏的岩石,询问教师该岩石的种类,然而教师却不能给予明确的回答等。教师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所以,科学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出现误导和尴尬的事情了。

二、丰富的教学实验和严谨的实验过程

查看全文

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模式

动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要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适应我国畜牧业的科研和生产实践需求,就必须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1]。因此,因地制宜地构建适合本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2-3]。在过去,存在理论教学、教师团队、教学项目、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等脱节的现象,如教授一般专注于科研,往往忽略本科生教学、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教授的社会资源不能被很好地应用到人才培养中。针对这些情况,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以畜牧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了“教授引领,校企协同,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突出了“教授”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了“五个一工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了新时期畜牧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五个一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广度,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具备解决畜牧企业各种难题的实践技术应用能力[4]。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已建立的课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构建了“五个一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五个一工程”,即“1名教授,引领1个教学团队(理论和实验),联系1批教学实践基地,依托1批教学改革或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培养1批应用型创新人才”。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教授引领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三方面融合渗透,凸显教授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将教授、课程教学团队、教改(创新训练)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5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模式为例,一名教授(刘德武教授)带领一个教学团队(5个副教授、2名讲师,2名高级实验师),联系一批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包括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风行奶牛有限公司、深圳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河源市瑞昌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等7个基地),依托一批教学研究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和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培养一批(每年20名左右)应用型专业人才。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已建立了11个“教授引领”的“五个一工程”的实践教学团队,覆盖了动物科学专业的大部分核心课程,每个教学团队均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五个一工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理论教学、教师团队、教学项目、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等一度脱节的现象,团队教师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建立了动物科学学院教学团队负责人更换制度,保障教学团队的稳定,促进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五个一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1“五个一工程”的实践教学之一: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而实践教学是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5]。以养牛学课程为例,近年来在刘德武教授的带领下,依托校内外养牛场实习基地,养牛学教学团队(由5位教师和2位实验师组成)制定了详细的养牛学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在完成养牛学课程理论教学后,动物科学专业每个班的学生分别到牛场开展为期2周的养牛场生产一线现场学习,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在养牛场实习基地为学生现场讲解养牛生产的全过程,同时在现场教学中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实践、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与思考,也可现场请教教师或咨询牛场技术人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6]。通过这种“理论—实践—理论提高”的教学模式,及时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化,使学生具有在生产一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了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的养牛应用型人才。此外,利用牛场实习基地,该教学团队的教师指导本科生开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张细权教授和聂庆华教授引领的动物遗传学和养禽学教学团队(由4位教师和2位实验师组成),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原种鸡场,完成动物遗传学及养禽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且每年有近20名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都在该基地完成,突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2.2“五个一工程”的实践教学之二:远程视频教学随着高等农业院校的扩招和现代化养殖场对疾病防疫的日益重视,同时让一个年级的本科生到生产一线进行课程实习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此,李加琪教授和吴珍芳教授引领的动物繁殖学和养猪学教学团队,依托国家农科教实践教学基地———中山白石猪场,利用农业部资助的100万元建立了“学校-基地”互动的远程视频教学平台。该远程视频教学实验室配备了60台电脑、互联网服务器和30个现场的移动终端(摄像头),同时聘请中山白石猪场的技术高层作为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养猪生产关键技术的远程视频教学,该教学方式为学生补充了贴近生产现场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动物繁殖学和养猪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此外,每年有近20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都在该基地完成。这些学生扎实掌握了动物繁殖学和养猪学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基本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2.3“五个一工程”的实践教学之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应用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能有效解决当前实验教学中所面临的某些问题,能大幅度提升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7]。艳教授带领的动物生理学教学团队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教学团队通过与本校信息学院的相关教师合作,不断更新和开发相关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确定的实验条件和方案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并得到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更容易获得相关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而言,更容易控制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的指导效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动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8]。2.4“五个一工程”的实践教学之四:数码显微互动实验教学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是整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统显微镜技术的一种新型教学系统,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已经在生物类实验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9]。李海云教授引领的动物学课程教学团队建立了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将抽象的动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改变了传统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做到了实时监控,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提高了动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该教学团队还依托动物学标本实验室,组织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标本制作大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建立和完善

查看全文

科学教学校本实践研究

【摘要】一所乡村小学20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经历了从知识的科学教学到探究的科学教学到“做思共生”的科学教学的探索历程。这是一段锐意进取、不断更新育人理念的历程,一段从课程建设跨向文化建设的进程,更是一段乡村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华美乐章。

【关键词】做思共生;科学教学;校本实践

苏鲁交界处有一条河,叫绣针河;在绣针河畔有一所农村小学,叫连云港市马站中心小学;这里有一个“少儿科学院院士导师团”,他们以乡村儿童科学素养的提升为己任,通过“做思共生”科学教学的校本实践,谱写了一段乡村科学教育的华美乐章。

一、课程整合

马站中心小学“做思共生”科学教学的校本实践,最早可追溯到20年前的兴趣小组活动。1.从特色化到常态化。绣针河两岸、黄海岸滩,各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拥有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从1997年的“绣针河中下游野生植物研究”开始,学校因势利导,带领学生从书本知识的学习走向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开启了玩科学的特色活动之旅。学校坚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以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为引领,以校本化实施为策略,以课程化开发、校本化管理为措施,从最初的一名辅导教师、12名小组成员的科技兴趣小组逐步发展为全镇师生全员参与的常态化科学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2.从大处着眼到小处入手。促进师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是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着眼点。最初的活动框架设计讲求“纵横”:纵向注重活动的历史延伸性、可继承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横向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活动内容。这一顶层设计为科学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做好了经验储备。以上是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入手,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从最具有实操性的小主题实践活动入手,找准切入点,逐步巩固成果,扩大活动领域。如:野生动植物研究,就是先从辨识草木、采集标本、研究生性特点和功用价值开始,然后逐步深入,相继开展柘树研究、贝类研究、鸟类研究等。3.从三位一体到多位一体。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时空。学校综合开发、整合利用校内外和家庭资源,在“拥抱绣针河”校本课程、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三门课程的相通和交叉之处,采取“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将教学内容、四大领域、教学资源、新生成的问题以及多种探究项目、多种活动方法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实施。如:以苏教版《科学》三上“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为基础,整合全学段教材内容,形成主题活动“绣针河中下游地区野生动植物研究”。在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学校打破学科界限,将其他课程视为科学探究的构成元素,以学科融合的形态建构校本大课程,从三位一体做起,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直至所有学科一体化,让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载体和拓展沃土。

二、理念更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