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谐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14:26: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和谐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和谐发展

科学维权和谐发展企业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科学维权是维权工作的创新与升华;正确处理促进发展与维权的关系;树立科学维权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结束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依法科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科学维权就是对贯彻落实全总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丰富与发展、要研究职工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机制问题、研究“人性化”的理论问题、把研究社会、企业的发展与关心职工群众结合起来、“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这三句话是有机的整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科学的维权观,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安康促和谐切实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维护职工政治与经济权等,具体请详见。

依法科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面对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切实加强工会维权长效机制建设,成为石油系统工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工会充分适应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从职工最现实的需要出发,探索创新,建立完善工会维权“一线”新机制,强化维权职能,切实服务职工,在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多年来,石油企业工会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工会各项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探索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维权工作新机制,工会把依法科学维权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促进了石油企业的和谐发展。

一、科学维权是维权工作的创新与升华

科学维权就是对贯彻落实全总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丰富与发展,是工会组织在长期维权活动中的实践和总结,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发现、认识、分析和运用维权工作的客观规律性,是以维护职工的利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是维权工作的创新与升华。所以我们开展维权活动,要在主动维权、依法维权基础上,突出“科学”这一方针。

“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是工会维权之路的行动纲领。在中国工会十五大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的问题,为工会维权工作指明了方向。工会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特别是科学维权的提出,这是在新形势下工会维权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王兆国同志在《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的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科学维权的重大意义,这是对维权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的概括与总结,是工会维权工作总的原则和指导方针。

实现科学维权应把握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查看全文

科学和谐发展意见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努力提高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执政为民能力

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意志之本。当前,我们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挑战,前提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把世界观改造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又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做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要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都必须竭尽全力去办,以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树立责任政府、亲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是否具备相应的战略思维能力,关系到能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系到能否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要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和见微知著的本领,准确把握事物的关键所在。要了解过去,运筹今天,把握未来,善于站在时代的前列高瞻远瞩,谋大事抓大事。同时还要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知识储备。

查看全文

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出席党的十七大的各代表团17日继续围绕同志的报告进行分组讨论。代表们在发言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作为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十七大报告贯彻始终的一条红线。”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代表说,“西安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今后我们要在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上下功夫,在创新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上下功夫,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

山东莱芜市委书记于建成代表说,简单的量的增长不能等同于发展,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粗放式增长,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取得一时的增长是不可取的。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注意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

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樊政炜代表说,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的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作为能耗大户的钢铁行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造福子孙后代。

谈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绍兴的发展,浙江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代表引用“一升一降”的统计数据来证明走科学发展之路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他说,去年以来,绍兴的生产总值保持了13.1%的增长,而同期工业用电增幅从20%以上下降到13%至15%之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5%左右,绍兴已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尝到了甜头,进一步增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市委书记刘云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更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不等不靠。我们提出以“三苦精神”即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来追赶发达地区,绝不能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工程的后腿。但发展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念。

查看全文

落实十七大精神  协调科学和谐发展交通

落实十七大精神协调科学和谐发展交通

涡阳县交通局蔡扬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为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广大交通职工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在推进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内外协调方面至关重要。怎么协调、科学、和谐发展,是交通人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一要创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成果共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拓展到一个更广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交通是社会系统工程,影响面大,涉及范围广,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让群众了解,公路通,百业兴的意义,营造全民办交通的氛围,努力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便捷通道。必须做到“三个绝不能”。即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要认真了解和分析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到底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不满意,真正做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做的事,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方面改起,坚决不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做劳民伤财的事情。绝不能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如果我们搞了“豆腐渣”工程,就会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三是绝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干干净净做工程,认认真真树丰碑,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严防工程起来了,干部倒下了。努力打造负责任行业,负责任部门,树立交通新形象。

二要创新思路,坚持“三个服务”,实现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经济发展”,而不过去常说的“经济增长”。字面上虽然只改动了两个,但内涵却非常丰富,意见深刻。今后交通发展不能单纯强调在数量上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求质量上发展,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之路,实现交通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据了解,过去几年涡阳交通固定资产投入近4个亿,年增长近30%,速度非常快,今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将大大增加,如实7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结合涡阳交通发展的大趋势,立足“三个服务”(即交通发展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利出行),按规律办事,科学发展。一要抓好规划,按照我县道路建设发展规划,2010年以前,全县将建立起水、陆并举,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新型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高县道公路等级,建立和完善县城连接全县27个乡镇和集镇的“七横七纵一循环”(七横:青李路、刘张路、张义路、宿涡路、涡青路、十临路、西高路;七纵:濉石路、青蒙路、丹史路、涡新路、涡五路、耿王路、标张路;一循环:以县城为中心,以义门、高炉两座大桥为控制点,沿途经高炉、林场、曹市、青町、马店集、大曹、牌坊、周桥、义门、花沟、标里、临湖、店集、楚店、双庙、西阳十五个乡镇,构成一个经济大循环)。争取到2010年末,使全县每个地方,在30分钟之内能够到达县城。二要在提高农村公路的运输能力和质量,推进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村公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改变交通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公路布局和服务,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方略,促进乡镇协调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三要在公路建设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到规范用地、节约用地,努力降低造价,保护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耐久性,落实好工期、信用体系、技术培训、市场规范、管理创新和标准规范,加强预防性养护和工程耐久性系统研究,在质量优先的前提下做到好中求快。

三要创新机制,坚持抓好“三通”,实现和谐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强调社会公平,公共服务均等。交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交通的发展关系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和谐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发挥交通的“先行军”作用,是交通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要建立健全一系统交通发展的运行机制,如资金筹措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工程招投标机制、质量管理机制、交通人才培训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在充分利用国家扶植,地方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便捷通道。农村公路修好了,如何实现道路建设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摆在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在把路修好后,必须要审时度势地做好农村客运班线的规划和审批工作,并且管理好班线的有序经营,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安全便捷流通。涡阳交通局党政一班人按照这一思路,未雨绸缪,认真规划,目标是在2010年全县27个乡镇共建设农村客运场站25个,招呼站60余个,为农公班车营运和农民乘车方便建立基础性阵地,2007年度共完成农村客运站建设5个,2008年计划建设8个,其余正在逐步完善。同时,规划建设好县城货运一条街、乡镇片区货运站场和物流中心网络,发展航运事业。使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人民政府的关怀,实现“路通、车通、人心通”。

查看全文

坚持科学执政理念 推进城乡和谐发展

党的**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到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提出了“五个统筹”、“六个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构建城乡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坚持科学执政理念,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在各项决策上,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推动城乡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打造素质过硬的领导干部队伍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尤其要在加强对领导干部培训、使用的过程中,更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一要改进培训方式。要适应干部知识结构的新变化和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改进和创新培训方式,如把上挂学习与下派锻炼结合起来,既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机关挂职学习,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又选派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农村乡镇、重点工程一线、信访等重要岗位经受实践考验,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把党校培训与院校培训结合起来,既发挥党校在政治理论教学上的优势,又发挥高等院校专业知识教学的特长,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又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把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和优势,采取远程教育等方式,解决工学矛盾,为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提供便利。二要加大使用力度。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要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及时把优秀干部放到重要岗位、关键岗位、艰苦岗位上培养锻炼。三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统筹人才工作。既要突出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又要加强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多样化人才队伍建设。正确把握引进、培养、使用人才三个关键环节的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各个工作环节的有机统一,提高人才开发的整体效能。抓紧制定、落实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人才政策优势,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快经济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当今中国发展中的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发展。对于海丰来说,发展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城乡和谐社会的根本。汕尾建市后,海丰县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去年广东省社科院公布的《*年广东省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显示,海丰县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后劲分别名列全省珠三角地区之外县(市)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喜人的成果。这些既为海丰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海丰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时期”,又是“矛盾凸显时期”,去年,海丰的人均GDP已达11935元,正处在这一发展的关键敏感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将会更为突出、更为集中地显露出来,海丰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繁重。我们还要看到,由于海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都还比较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尤其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也十分繁重。我们如果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缺乏基础和支撑,反过来,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凸显也将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确立科学执政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首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把发展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尤其要在发展中,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进海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大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要注重观念更新,提升思想解放程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原动力。我县目前的发展之所以落后于先进地区,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观念落后于人家。要推进城乡的加快发展,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这是提升我县竞争力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县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甘为人后、不思进取的问题尤为突出。集中表现为:有的因循守旧、患得患失、小手小脚;有的无所事事、束手无策、无所作为;有的眼光狭窄,眼睛只盯着本部门、小团体和个人的利益,凡事专打“小算盘”,不顾全县的发展大局。所有这些思想弊端,是影响我县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的大障碍。因此,我县要加快发展,最迫切的就是要解决甘为人后、不思进取的思想障碍,最需要的就是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我们一定要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进一步开展思想创新活动,促使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城乡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建设中去。

查看全文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各级班子换届后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促进全市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继续前进,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加压奋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的一年,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必须善于抢抓机遇,在迎接挑战中发展自己。今年中央对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实施“两个防止”、“一稳一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省委也针对宏观环境的变化,提出了“五稳五进”、“六个优先”的总体要求。这些新的导向预示:宏观调控的紧缩效应进一步显现,资源要素价格将持续走高,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越来越强,民生保障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环境趋紧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仍然大于挑战:今年作为中国奥运年,各种有利因素将进一步聚合,总体环境好于往年。十七大之后,中央和省委相继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改善民生拓展了空间。在环渤海经济圈和全省“一体两翼”总体布局中,我市南北借力、多极融入的优势更加突出。尤其是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德州作为京津沪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要素的流动与聚集,不仅将带来人们思维理念、生产方式的大变化,而且会引发战略资源、发展空间的大整合,这无疑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催生出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求进思上、加快赶超成为全市上下的主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德州就会迎来加快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出现赶超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重要拐点。

新的一年,困难和优势同在,我们必须善于放大优势,在攻克薄弱环节中提升自己。作为发展中地区,经济总量小、结构层次低、财政实力弱、人均占有少等矛盾依然突出,与之伴生而来的创新能力差、融资渠道少、民生欠账多、事业发展慢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我们在产业基础、资源要素、能源储备、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正开始显现。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经济模式的确立,为实现科学发展趟出了路子;工业强市、对外开放等重点工作的推进,为增强实力、提升质量积攒了后劲;新兴产业的壮大、后续能源的储备,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主体框架的逐步拉开、全国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的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为聚集要素、创造商机、提升人气开辟了空间。发展中的困难是暂时的,劣势也可以转化为优势。只要我们善于做大优势、挖掘潜力,克服困难、攻克弱项,就一定能够创造后发效应,实现后来居上。

新的一年,压力和动力交织,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在加压奋进中强大自己。当前,土地、资金、环境几道闸门越来越紧,为我们发展工业、招商引资、城市扩张增加了难度;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要素流向多极化更加明显;周边地区竞相赶超的态势很猛,对我们能否在新的角逐中胜出提出了严峻考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调控中蕴藏着机遇,差距中隐含着潜力,竞争中孕育着跨越希望。有压力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能抱怨埋怨、自暴自弃、自甘落后,要压出激情、逼出办法、化为动力。自强不息的德州人民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向压力弯腰。越是矛盾多、压力大,越应当逆势奋起,负重攀登,千方百计解决好实力如何增强、项目如何做大、资金如何融通、民生如何改善、工作如何干好等问题,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提升自我、加快赶超。

一、总体要求和把握的原则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今年全市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围绕省、市党代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加快推进工作指导转变,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民营推动、开放带动、服务业拉动五大战略,突出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抓好城市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重点,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推进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争取高于全省、高于周边,在好的前提下,有能力、有效益的速度能搞多快搞多快。

查看全文

市工会在科学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思考

xx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著名的河姆渡文化发源地,素有“文献名邦”、“东南名邑”之美誉,也是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经济综合实力在国内县市中名列第18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职工队伍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已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以上,企业分布由城区向农村快速扩散,乡镇企业已占全市企业80%以上,职工队伍日益壮大,职工构成日益复杂,农民工已占全市职工总数的90%以上。为此,市总工会按照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开辟了一条县市工会建设的新路子,被喻为“余姚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工会的肯定,荣获“全国先进市工会”、“浙江省先进市工会”、浙江省首批“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先进县市工会”、“宁波市先进县市工会”、“余姚市文明机关”“余姚市先进党组织”、“余姚市好班子”等荣誉称号。

一、党政重视支持,健全组织网络,夯实县市工会组织基础

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我市针对基层工会工作面广、量大的特点,建立健全市、乡镇街道、基层“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会建设格局。

1、加强市总班子建设,增强工会工作保障。市委将工会工作纳入年度总体工作布局,主要领导经常关心过问工会工作,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重视工会领导班子建设,把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干部调配到总工会。20*年市总工会主席升格进入市领导班子,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享受副市级待遇。市政府坚持每年与市总工会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切实帮助解决总工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11次,落实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职工维权服务中心编制、工会经费收取、工会活动经费补助、劳模医疗保障、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等近20项议题。市人大和政协每年组织一次视察和巡视活动,对全市工会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和监督。

2、探索乡镇工会体制,适应工会工作变化。乡镇街道工会是县市工会建设的重要“中间环节”。针对我市基层工会快速增长,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状况,我们积极探索乡镇工会组织体制,以适应工会工作新情况、新变化。1985年开始在乡镇建立工会工作委员会,1998年开始建立工会委员会,20*年开始探索乡镇总工会组织体制,并在泗门镇试点建立了首家乡镇总工会,目前全市21个乡镇街道中,17个符合建总工会条件的已全部建立总工会。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了2—3名的专职工会干部,全市乡镇街道工会专职干部达40人,工会主席实行专职化,工会主席和副主席分别享受同级行政副职和中层正职待遇。建立工会干部上岗培训制度和年度轮训制度,对乡镇街道工会实行年度目标考核管理。

3、建立工会组建机制,推进企业工会组建。20*年以来,针对工会组建难、工会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总工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台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五年共组建企业工会1109家,发展会员11.9万人。目前,全市基层工会已达2286家,会员达30.89万人,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工会组建率分别达到92%和83.8%。同时,抓好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率先在全市非公企业工会中推行工会主席民主直选制度和工会主席保障机制,制订了《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逐步推行工会主席、委员民主直选制度的试行意见》、《余姚市企业工会主席保障资金试行办法》,提高工会干部素质,维护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激励工会主席全心全意做好工会工作。

查看全文

市工会在科学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思考

××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著名的河姆渡文化发源地,素有“文献名邦”、“东南名邑”之美誉,也是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经济综合实力在国内县市中名列第18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职工队伍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已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以上,企业分布由城区向农村快速扩散,乡镇企业已占全市企业80%以上,职工队伍日益壮大,职工构成日益复杂,农民工已占全市职工总数的90%以上。为此,市总工会按照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开辟了一条县市工会建设的新路子,被喻为“××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工会的肯定,荣获“全国先进市工会”、“浙江省先进市工会”、浙江省首批“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先进县市工会”、“宁波市先进县市工会”、“××市文明机关”“××市先进党组织”、“××市好班子”等荣誉称号。

一、党政重视支持,健全组织网络,夯实县市工会组织基础

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我市针对基层工会工作面广、量大的特点,建立健全市、乡镇街道、基层“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会建设格局。

1、加强市总班子建设,增强工会工作保障。市委将工会工作纳入年度总体工作布局,主要领导经常关心过问工会工作,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重视工会领导班子建设,把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干部调配到总工会。2006年市总工会主席升格进入市领导班子,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享受副市级待遇。市政府坚持每年与市总工会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切实帮助解决总工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11次,落实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职工维权服务中心编制、工会经费收取、工会活动经费补助、劳模医疗保障、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等近20项议题。市人大和政协每年组织一次视察和巡视活动,对全市工会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和监督。

2、探索乡镇工会体制,适应工会工作变化。乡镇街道工会是县市工会建设的重要“中间环节”。针对我市基层工会快速增长,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状况,我们积极探索乡镇工会组织体制,以适应工会工作新情况、新变化。1985年开始在乡镇建立工会工作委员会,1998年开始建立工会委员会,2004年开始探索乡镇总工会组织体制,并在泗门镇试点建立了首家乡镇总工会,目前全市21个乡镇街道中,17个符合建总工会条件的已全部建立总工会。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了2—3名的专职工会干部,全市乡镇街道工会专职干部达40人,工会主席实行专职化,工会主席和副主席分别享受同级行政副职和中层正职待遇。建立工会干部上岗培训制度和年度轮训制度,对乡镇街道工会实行年度目标考核管理。

3、建立工会组建机制,推进企业工会组建。2004年以来,针对工会组建难、工会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总工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台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五年共组建企业工会1109家,发展会员11.9万人。目前,全市基层工会已达2286家,会员达30.89万人,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工会组建率分别达到92%和83.8%。同时,抓好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率先在全市非公企业工会中推行工会主席民主直选制度和工会主席保障机制,制订了《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逐步推行工会主席、委员民主直选制度的试行意见》、《××市企业工会主席保障资金试行办法》,提高工会干部素质,维护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激励工会主席全心全意做好工会工作。

查看全文

粮食局促进科学和谐发展调研报告

促进科学发展,把改革开放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科学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就必须确立新的改革观,使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新的改革观。没有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就没有新一轮的大改革和大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解放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精神,破除了种种禁锢,脚踏实地地探索着中国的发展道路。现在,解放思想的任务不仅远未结束,而且变得愈加重要。因为客观世界的变化是永恒的,我们的主观世界要不断符合客观世界,就要不断解放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任务。因为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太重,不破除这些禁锢,不大胆地学习国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就难于加速实现现代化。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而且方兴未艾,需要我们继续奋力前行。目前,我们面临的改革任务既包括思想方面,又包括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而且大多是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远比以往更复杂、更艰巨。与此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改变保守思想观念。总之,坚持改革开放就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新一轮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突破创新,敢于“杀出一条血路”,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我们就要支持;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方法措施,我们就要坚决破除或改革。

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表明,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为经济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才能正确处理好改革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各级政府才能围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胆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学会利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调控宏观经济,才能逐步自觉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必须建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管理体制上,要改革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税收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决防止片面发展、不计代价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在文化氛围上,要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尤其是在较为落后的地区,要坚持靠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形成鼓励创新、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改革氛围。为此,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改革开放要顺应这个基本要求来设定其主要内容与任务,制定其战略规划。在政府职能转变上,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各级政府尽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和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当前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要求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必须体现这些要求,以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实绩来检验行政效能,以群众满意、基层满意来检验政府工作的效果,以依法办事、及时办事、办成事的事实来检验政府工作的效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它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只有如此,改革开放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查看全文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内涵。它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而且深刻反映了当代自然环境的新变化和中国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规律的新认识。这些新认识比较集中地体现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科学的进展中。作为研究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及其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它在自然环境的前提性和本体性、自然环境系统的统一性、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内在关联、尤其自然环境与经济的互动联系等方面,揭示了一系列新的规律性内涵,从特定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首先,自然环境的前提性以可持续的新概念表现出来,既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本体性意义,也反映了当代经济社会环境一体化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这一要求的直接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曾阐述自然的前提性和本体性意义:“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人们在物质生产中改变着自然;但是,“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着”,人任何时候都无法离开自然条件而生存,这些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

自然环境的前提性和本体性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以宇宙飞船理论的新形式出现。这一理论认为地球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是一个需要不断消耗自身有限资源的独立系统,其延长寿命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宇宙飞船内部的资源循环。宇宙飞船理论从反面突出了地球自然环境的本体性意义。1972年罗马俱乐部报告《增长的极限》则从动态发展的方面展望了地球生存的前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这一意义: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等现有趋势继续下去,这个星球上的增长极限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发表的可持续发展宣言表明,可持续概念是自然环境本体性意义的某种现代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上升到人类和地球生存发展的本体论层面上来认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中共17大报告所说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深刻反映了当代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要求。

其次,自然环境系统的统一性以其动态协调平衡的一系列新内涵展现出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规律认识的新进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这些认识新进展的必然要求。

当代环境科学表明,地球表面的气圈、水圈、土壤-石圈和生物圈主要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展现了一系列动态平衡规律。例如,地球热力学的进展反映了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与反射到空间的能量之间的平衡。根据每秒1370瓦/平方米的太阳常数,地球从太阳接收的能量为1.751017瓦。由于吸收率为70%,地球对于太阳吸收的能量为1.231017瓦,一年吸收的总能量为3.7106夸特。鉴于地球上人类消费的能量大体为4.35102夸特(2006年数字),因而前者是后者的8500倍。这些总量关系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系统能量流动关系的新认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