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11:24: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道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道德

当代科学道德问题综述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学道德

论文摘要:从科学道德产生的社会背景,升学道德问题的分类、世界各国对科学道德的关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科学家需要作出的承诺和遵宁的道德。

1996年6月的世界科学大会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91岁高龄的英国核物理学家JOEPHROTBLAT博士在开幕式演讲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科学家是否应该关心科学的道德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可见、在新时期。科学的道德问题不容回避。笔者试从科学道德产生的背景、分类、世界各国对科学道德的关注、对策以及我国的展望等几方面来阐述。

1科学道德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其背景,科学道德问题的产生也不例外n首先.科学技术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纯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今天的纯科学发现。明天可能找到应用途径,下久就可能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次,科学研究经费来源于企业的成分日益增加。通常发达国家R&D总收人的60%一75%来源于企业。例如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的许多研究是药业公司提供经费支持的、为了得到充分的经费、研究工作必须满足企业赢利的要求。科学研究已经走出象牙塔、是科技道德间题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第三,科学家对于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某些危险要比普通人认识得更清楚: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自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何况,公众期望于科学界的,是为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指出存在的危险并消灭之二至少,期望科学界不去做明显有害于公众利益的研究工作。

因此,现代科学家群体和科技界必须把伴随科学研究而发生的道德问题‘以及科技进步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问题纳人自己考虑的范畴、把科学技术的创造性与对人民长远利益的关心结合起来。

查看全文

科学道德发展现状探析

论文关键词;科学道德

论文摘要:从科学道德产生的社会背景,升学道德问题的分类、世界各国对科学道德的关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科学家需要作出的承诺和遵宁的道德。

1科学道德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其背景,科学道德问题的产生也不例外n首先.科学技术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纯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今天的纯科学发现。明天可能找到应用途径,下久就可能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次,科学研究经费来源于企业的成分日益增加。通常发达国家R&D总收人的60%一75%来源于企业。例如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的许多研究是药业公司提供经费支持的、为了得到充分的经费、研究工作必须满足企业赢利的要求。科学研究已经走出象牙塔、是科技道德间题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第三,科学家对于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某些危险要比普通人认识得更清楚: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自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何况,公众期望于科学界的,是为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指出存在的危险并消灭之二至少,期望科学界不去做明显有害于公众利益的研究工作。

因此,现代科学家群体和科技界必须把伴随科学研究而发生的道德问题‘以及科技进步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问题纳人自己考虑的范畴、把科学技术的创造性与对人民长远利益的关心结合起来。

2科学道德问题的分类

查看全文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分析

【摘要】根据在党的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切实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巩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活动是完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长效机制。作者通过对研究生自身的管理实践,对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科学道德;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诚信活动是辅助研究生教育的有效机制。因此通过作者所在学院的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活动来研究研究生科学道德的实效性。

一、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举办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是为了更好的响应在党的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使研究生通过举办的活动真正领悟到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其目标是使全校研究生参与其中,大家共同参与和学习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宗旨,摒弃学术不端、抄袭别人的科研成果等恶习,对学术规范掌握和实践程度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习成绩提高,优秀学术和学位论文成果增强等[1],构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的责任体系

查看全文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

一、背景与意义

端正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学风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研究生培养的宝贵财富和重大教育资源。科学道德是研究生作为基层科研工作人员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根基,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研究生学习与管理稳定发展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开章明义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和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高研究生素质,扭转社会不良风气,“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服务”。

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问题溯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从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与研究生学习发展外部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发问题的内因主要有扩招的负面作用、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落后,外因主要有学术腐败的影响、社会导向出现偏差。

(一)研究生扩招的负面作用。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与研究生教育资源与理念的滞后是造成研究生道德与学风问题频发的根源。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201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为51.7万人,与2015年相比增幅达到4.4%,相较于2006年之前的爆发式增长已趋缓,标志着研究生教育已基本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也导致了研究生个人素质相对下降[2]。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落后。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落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作为西学的舶来品,科学的功利化和工具化思想一直根深蒂固,科学共同体的自主性不强,缺乏自我监督完善管理的机制和传统,教育管理机制最直接的表现是监督机制薄弱,诚信管理制度不健全。

查看全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卡片设计研究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融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从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学习卡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指引、方法指导、资源提供等作用,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全方位影响着课堂内的师生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计、应用学习卡片,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以便切实优化学生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卡片;设计与使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促进人格的发展与完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融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从中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习卡片泛指能被用于学习的卡片。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卡片是依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活动,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的媒介。它具有导向性、支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有着明确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指引、方法指导、资源提供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全方位影响着课堂内的师生活动,使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学习卡片便是通过凸显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自身的道德认知,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计、应用学习卡片,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以便切实优化学生本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设计与使用学习卡片的意义与价值

(一)推动学科教学改革

1.改进学习方式学习卡片是指导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行动指南,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辅助工具,是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平台。通过学习卡片能够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卡片的引导完成完整的学习过程,能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卡片获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学习卡片是学生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的启示,也是学生思考问题的有效媒介。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学习卡片能为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提供支撑,不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卡片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活动的脉络,从明确学习内容、了解学习流程,到思考观点、总结结论,再到发表观点、整合信息等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卡片能很好地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脚手架,促进学习活动有效、有序、顺利地开展。2.优化学科评价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提倡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作为非考试类学科,以往道德与法治的评价多以作品评价和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它们都属于终结性评价。评价不仅要具备考核学生达成目标程度的功能,还要有诊断学生学习困难、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改进教学环节等功能。学习卡片记录了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状态,有些卡片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原有认知,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进而安排教学起点;有些卡片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教师可以将所有的卡片进行整理,以捕捉学生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最后的相对性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卡片纵向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学习卡片能实时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卡片捕捉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同时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情况。另外,将学习卡片积累下来,还可以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学习卡片可以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参照与依据。

查看全文

生物医学中科学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学研究道德情感人文关怀生物医学科研伦理

〔论文摘要〕科学道德情感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强调科学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伦理意义。文章认为,科学道德情感应包括对于实验动物的关爱、对于人类受试者的人权的尊重、对科研同行工作的尊敬等基本内容。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的目的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探究其中的规律,提升人类的理性水平,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的平衡与协调;科学研究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理性与感性活动;科研论文则是科学研究形成的科研成果的载体和主要表达形式,也是开展学术交流和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主要工具。

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由于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科学研究和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必须具备客观真实性,并且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论文尽可能使用精确的数字,而不得使用模糊词语来描述事实;尽可能使用抽象的概括,而不得使用形象的比喻;尽可能使用生硬的客观陈述语句,而不得使用情感性的感叹语句。总之,科研论文似乎越远离道德情感因素,越远离情感语言,就越能表现其客观真理性。

既然科学是人的事业,是为人类服务的,科研论文是科学家科研劳动的成果,是人类思想交流的载体,那么,科研论文应该具有人的属性而不仅仅是理性。同时,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专业精英,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都应该不仅表现在理性层面,而且表现在感情层面,是两者的统一。科学家对于知识的追求首先表现出对于科学的崇高的敬仰和纯洁的热爱。因此。我们认为在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编辑中,不应该回避道德情感因素,恰恰相反,应该提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情感。这种道德情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表现形式主要如下:

1对实验动物的关爱

查看全文

大学科学道德教育有效性路径探索论文

关键词:科学道德高校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的教育。从科学道德教育入手,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各环节的教学中去,从而为推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而道德作为社会行为规范,总是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生活表现出来,并从职业行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不仅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科学技术工作的技能和素养培养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如果能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人手,也许会收到特殊的效果,从而真正发挥其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作用。

一、从科学道德教育入手,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然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决不是挂在嘴边的豪言壮语,也不是浮现于脑际的美好图景,而是体现于平凡岗位上踏实地的奋斗和奉献。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科学道德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具有多方面的要求。热爱科学,淡薄名利,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刻苦勤奋,不断进取,填密严谨,一丝不苟,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等等,都是科学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这种适应科学研究工作基本要求的道德精神,既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科学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而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总是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的。科学史上大凡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无不以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张衡为了研制地动仪,“不患位之不高,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患智之不博”。居里夫妇为了证明镭元素在生理上的效应,不顾生命危险而以身试毒。爱因斯坦则把“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作为座右铭,并一生身体力行。这些科学家正是以献身人类科学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不计得失,不怕牺牲,为探索自然奥秘而跋涉历险,攀登高峰。由此可以认为,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既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内在要求,又是崇高理想的直接体现。因此,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以科学道德教育为切入点,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联系起来,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提高科学素养上来。由于这方面的问题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和价值目标密切相关,可以避免流于空泛。更容易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因而会收到特殊的效果,从科学道德的内容和实质来分析,将会看到科学道德的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更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众所周知,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探索自然界的未知规律,发现客观真理,而真理就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因此,科学道德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尽管有多方面的要求,但其实质和核心则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正如所说:“科学是老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邓小平也说:“科学,它本身就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学问,绝不允许弄虚作假的”。这种以追求真理为价值目标,以实事求是为行动准则的科学道德,既是科技工作者特有的职业道德,又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普遍的道德原则。它实际上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科学研究工作上的具体运用,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科学道德这一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中的体现和贯彻。因此,对于作为未来科技工作者的高校学生,确立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也就从根本上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确立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从而就能从根本上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袭。

查看全文

学校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科学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落实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所在,针对现在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作者认为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还强调必须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因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有了人才,社会才能进步与发展;有了人才,国家才能巩固与强大;有了人才,民族才能兴盛和繁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于落实,在于要把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具体化。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人才,确切地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造就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而衡量人才要从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品德被列为评价之首,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而且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条件。

查看全文

大学生科学道德教育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科研道德教育管理

论文摘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献身祖国、不畏劳苦、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与作风的培养,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需要。要通过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良好科学研究风尚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要把对大学生科学道德的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落实国家赋予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组织、引导大学本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已成为一个热点。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弱点以及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他们刚刚开始的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就明显地表现出了一些非道德化的倾向。相当多的一些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特征以及作为主体的创造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缺乏认识,对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以及需要付诸的艰辛与努力缺乏了解和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者是一遇到困难和问题就退缩,感到搞科研太难,认为自己不是搞科研的料子;或者是一开始就“动脑筋”,希望找到一些所谓的快捷方法,不去认真地读书,做实验,而是拿把剪刀,或动一动鼠标,东拼西凑居然也能出成果;有的人干脆去做“梁上君子”,干起抄袭、剿窃的营生;还有些学生在临近毕业就业期间忽然明白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科研能力与素质,于是就来个无中生有,把别人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名字,用来糊弄用人单位。这些情况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注重教育性,忽视学术性和创造性的倾向,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盛行,而引导和组织大学本科生开展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学术研究活动这一工作,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引导和素质教育、创造教育思想理论的推动下,许多高校都开始自觉地把对学生创造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纳人人才培养的目标,把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作为实现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基本方式和途径,除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科研论文评选等激励性活动外,还在教学计划中对学生科研活动作出了具体的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有的学校就把对学生科研活动及能力的考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作为他们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的反映。在大学本科生中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和高等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在这方面作出了比较成功的尝试。今天,我们开始把在大学生中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作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项具体的任务和明确要求,那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对这一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科研活动中非道德化行为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危害,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端正学风、校风的高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和纠正这些不良倾向和行为。

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是明天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一般来说,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本科生在校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都还只是一种尝试性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在校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毕竟还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责任。但是,他们在校期间所奠定的关于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却会对我们国家未来科学事业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人类进人知识经济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国家未来科学研究后备力量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科研素质和科研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也倍显重要。大而言之,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方向,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与命运,这在高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今天决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一些媒体倍加关注的克隆人的问题,就已引起了全世界社会正义人士的极大的忧虑。具体到科学研究者自身来说,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是科学家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必要条件。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科学家,都无不与他们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社会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胸无大志,缺乏不畏艰险、积极进取、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精神品质的人,是断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事业上有什么大的作为的。这些年以来,我国学术研究领域里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抄袭剿窃行为屡禁不止,进一步从反面证明了科学道德对于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性。英国人约翰.齐曼说:“现在我们开始怀疑长期以来人们所公认的种种见解,即任何科学都是有益的;科学研究是一条使人纯洁的大道,国家根据需要给科学以支持等等。”诚哉斯言!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道德自律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今天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将来当然不可能都成为专业的科学工作者,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必然会从事一些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工作,在校的大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是否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无疑对我们国家未来科学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高校开展对大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祖国未来科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部分大学生在初步开展的科研实践中表现出的一些非道德化的倾向,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需要学校乃至社会的有效教育和良好的环境影响。从高校自身来说,首先要从促进教师和科研人员良好的科学研究风尚的形成人手,并由此对学生产生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影响。由于同样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今天的高校科学研究事业已经不再是人们所希望和向往的那种圣洁的殿堂,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深人影响,已经使得高校学术腐败成为一种顽症,久治而不愈。具体表现在与科学研究工作相关联的方方面面,课题研究与立项、撰写和、职称评定、重点学科建设活动当中,都有可能出现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的现象。对此,一些媒体曾多次曝光,许多学校还纷纷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发生在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身上的这些学术腐败现象,给大学生带来和产生的负面作用与影响是严重的。高等学校要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祖国未来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的高度,重视教师和科研人员科学道德素质的教育。要大力宣传学校里那些淡泊名利,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投身于学术研究并且卓有成效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介绍他们的生动事迹,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并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去担任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工作。同时,要继续标本兼治,加大对于教师和科研人员科学研究中的非道德化行为倾向的惩处力度,并注意及时消除影响,借以教育学生。公务员之家

查看全文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思考

摘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生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乃至整个的社会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然而,近年来各种违背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有责任也有义务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弘扬科学道德和学术风气。从管理层面上来讲要从学生科研开始阶段既研究生时期,就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科学道德、养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和规范的学术行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学术风气的好转。

关键词:管理层面;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学术规范

近年来,学术界从学生、教师、高校校长、乃至工程院院士,各种学术腐败和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1]。教育部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于2009年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强调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形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绝不姑息。自2011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公布《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以来,国家对高等院校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工作愈加重视,每年印发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要求对所有在校生进行宣传教育[2]。全国各所高校也都认识到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教风、学风和考风教育。高等院校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高校的教风、学风、考风,一所高等院校的学风是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和实践中积累、总结、升华出来的,凝聚了全校师生的学术思想和办学理念。笔者认为一所高等院校对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前途。从管理层面上来讲,要想从根本上摒弃学术不端行为,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必须在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管理手段、教育措施和巩固落实等几方面予以加强。本文中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详细分析了如何从管理层面来加强学院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1完善学风教育指导方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这一重点逐步展开,把加强师生学术诚信品德的培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学生一入学就通过下发学习资料、开设讲座、辅导教育,以导师带动学生、老生影响新生的方式、逐步推进研究生学风建设,使其成为维护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具有高贵品格的优秀人才。为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在培养人才时要坚持崇尚科学精神、遵循科学伦理、遵守科学规范、掌握科学方法、营造优良学风的体系方针[3]。首先,坚持摆正办学方向,在学生中树立维护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的典范,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起到激励整个研究生群体的积极作用。其次,加强与企业、科研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联系,让全体研究生充分了解社会规则,提高讲诚信、讲道德的责任感。最后,教育同学们加强对“从我做起,律己做人、诚实做人、公平竞争”的深刻认识。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对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认同度和认知度的提升,对学术规范掌握和实践程度的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专业学习成绩的提高,优秀学术和学位论文成果的高产量等,客观真实地体现了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管理的成效。

2明确管理体系职责任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