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08:44: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堂评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课堂评价

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探究

摘要: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实施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尤为重要。外语生态课堂是以外语为教学内容,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托的一种新型课堂,是一种更具人文气息,体现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对评价内容、评价功能、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等几个层面的解读与再思考上。

关键词:外语;生态课堂;质性评价量化教学评价方式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等几个层面完成对被评价对象的数字化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割裂开来,显然无法对其整体效果做出较为科学、公正的评判。随着建构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研究的兴起,量化教学评价机械、僵化的弊端日益凸显,质性评价应运而生[1]。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评价法,主张构建轻松、自然的评价环境,以评价对象视角思考与解决问题,如实记录评价对象的“原生态”课堂表现,并用较客观的描述性、解释性文字进行表述,评价结果通常是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生态课堂”这一概念源起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它主张课堂是一个微生态环境,各生态因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必须达到和谐统一,互惠共生,从而实现教学能量的守恒。针对外语教学的特点,在外语生态课堂中实施质性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对外语知识的讲授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其自然、宽松的人文课堂氛围为质性评价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旨在解读外语生态课堂及动态质性评价的内涵基础上重点探讨外语生态课堂动态质性评价的基本理念问题。

一、外语生态课堂的内涵解读

外语生态课堂探讨语言本质,传播异域文化,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通过两个主要生态因子———教师和学生之间交互协作,共同探究完成外语知识与技能的传输过程,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它强调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与价值取向,是一种更具生命活力和人文气息,体现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外语生态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态属性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教学质性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更能体现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态价值[2]。由于质性评价具有独特的人文属性,与生态课堂的人文理念高度契合,其顺利实施能促进外语生态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长久以来,传统的纸笔测验占据了教学评价的中心地位,它更注重评价教学结果,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与反思,它无法对学习过程中参与者的态度、情感及价值观进行评价,测试结果通常被用来对教学参与者进行分级排序,甄别优劣,对后续课堂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成绩较差的评价对象来说是负面否定,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今后课堂生态的良性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积极、科学,更具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呼唤一种能检测复杂的学习结果并促进各课堂生态因子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外语生态课堂的总体平衡的评价方式———动态质性评价。

二、动态质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查看全文

课堂评价若干体会

新课堂强调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堂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规律潜能。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和教学信息反馈功能。随着新课堂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日益向于“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上”,评价课堂教学成败,不再是教师单一讲好课、学生分数考的高低上,而且更在于看教师的素质,能力是如何转化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规律上。为此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法转变,促进学生,会学、学会。

1、教师备课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生长空间。新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式的。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所以,一堂好课就在于教师遵循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要进行设计,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要把课堂备的过满、备足45分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如那些方面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那些方面可能要及时调整,如果有生成,或者与预设不一致,这一切都可成为一种可开发的教学资源,只要因势利导,使其促进学生的学,反倒上好了一堂课。倡导学生自主生成并非不要课前预设,而是要精心设计,让预设孕育生成。只有课前的充分预设和准备,才能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教者对课堂的调控才会灵活奏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会深刻牢固。

2、顺学而教,力求自然真实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而不玄虚。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一些公开课、观摩课。课堂上环环相扣、对答如流、花样齐全、板书工整等,虽完整无缺、精彩不已,但学生的需求给予了多少,从课堂上放映不出多少,能肯定这是一堂好课吗?所以我们字追求完美时,更应该追求教学的根本,即;“学生的健康发展和需求”所在。

这要求我们:[1]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把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在课堂上多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敢说、敢想、敢做,说真话、做真事、实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现学生学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还需要什么?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和过程,为学生服务,教学生想学的、爱学的。[2]必须做到课堂自然、真实、有效。一堂学生学的好的课,一定是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许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板书是学生自己归纳的,总结是自己说出来的。学生收益匪浅,这应是一堂好课。因为,教学亦是生活,生活要看过程,而且是不经粉饰的真实过程。那末,教学也要看过程,如何导入、怎样启发、过度和激趣,只要让学生从不懂的懂,从不能掌握到能掌握,大可不必花言巧语、故弄玄虚,只要学生的发展规律需求我们不断给予和满足了,这不正是我们教者想得到的吗?

二.课堂上应对学生多元化、多样式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查看全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合理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共同发展,共性是指小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个性是指教师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有效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但是,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数学教学课堂评价标准不合理的现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单一,这样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建立完善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促进小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对小学数学教育至关重要。

1.2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评价关注不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教学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涉及到教学方法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态度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情况。但是,我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评价关注度不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学习的考试成绩为主,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课堂教学评价则是缺乏关注,这样会导致教师只会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素质教育。因此,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这样能够促进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1.3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查看全文

中小学课堂教学督导双重评价分析

[摘要]在教育治理背景下,责任督学对中小学实施经常性督导,对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责任督学开展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易将自身原有岗位角色带入,存在角色定位不清晰、职责任务不明确、评价视角专业性不突出等问题。通过焦点小组讨论法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厘清了督学在课堂教学督导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边界,确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基于督导职能性质视角,提出“一目标、两框架、三维度、四要素”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框架模型,为课堂教学督导评价工具研制提供依据,为提升课堂督导评价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以及促进督学队伍专业化发展服务。

[关键词]责任督学;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教育督导职能

—、引言

教育治理体系下的教育督导制度改革,使大批兼职责任督学成为教育督导队伍的主要力量。课堂教学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主阵地及永恒主题,对兼职责任督学队伍提出了较高的社会角色期待,对其专业履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16区(含燕山地区)850余名责任督学实现挂牌督导1600余所中小学校,其中在职兼职责任督学占49.59%,专职责任督学和退休兼职责任督学分别占24.21%和26.20%;督学来源结构中,学科教学人员占56.9%,行政人员占43.1%。〃谦职督学队伍构成来源主要包括教研员、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行政人员,他们进人督导领域后,如何基于原有专业背景、学科结构、教育教学经验,遵从督导视角进行规范、科学、专业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改进;如何区分督学与教研员、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等角色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异同,避免角色职责和任务分工的交叉和混淆;这些是督学实践工作中的困惑点,教育督导部门政策制定的关注点,因而也是督导研究者探讨的焦点。本文旨在以责任督学为评价主体,以角色论和人际关系权力理论为解释工具,借助教育督导职能及其性质的概念内涵,兼顾社会本位和人文本位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督导语境下,探讨并构建监督和指导双重框架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本框架构建的目的不是确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的观测点,而在于提出一种构建课堂教学督导评价的理念和框架结构,同时为教育督导部门根据区域实际制订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标准和量表工具提供参考。本文中的责任督学是指取得了相应的法定资格,承担相应的督导权利与职责,121受区教育督导机构指派,按照规定职责、规定任务、规定程序,面向所在区域的中小学校实施经常性督导工作的专业人员|31,特指区兼职责任督学。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框架研究概况

(―)国内课堂教学评价基本情况。1.教育学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界从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基于不同的评价理念、评价标准、评价目的和评价路径等,建构了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观测要点。已有评价框架中的关键特征是基于学生立场、强调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指向教学改进。叶澜提出“新基础教育实验教学评价框架”,评价定位于“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基于学生立场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进行具体评价。w崔允槨提出“指向教学改进的教学评价框架”:基于教学改进,提出将课堂解构为四维度,即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LICC模式),推进了课堂观察的专业化。pi郝志军基于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文化之间的互动构建了六种教学关系,提出了“基于超越学科特征和教师个体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框架”;161何光峰提出了基于证据,通过对教学视频实录分析,以诊断与改进课堂教学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171课堂教学评价逐渐由以经验的价值判断为主,转向更加基于证据推理、实证量化的范式;由评判式的等级、分数的结果性评价,转向基于证据诊断、重在促进教学质量改进的过程性评价;由单一主体的评价逐渐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理念由自上而下的权威式评价,转向更加关注与教师形成学术共同体,建立合作、支持、平等对话的支持性体系;评价内容主要有目标论、要素论和价值论三类;181评价取向主要有四种,即师本取向、生本取向、校本取向和例本取向。[912.教育督导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已有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框架中,关照了督导的监督或指导职能,聚焦学校教育质量的诊断与改进。苏君阳教授提出在法律框架下建构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强调遵循法理要求。^郭菊英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定位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出重在发挥督导的指导职能。|n|教育督导部门也进行了区域性的课堂评价模式的探索,研制了课堂教学督导评价的工具,如,上海市于2012年提出了基于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理念下的课堂评价的方法和技术;[121北京市部分区尝试从督导视角整体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学科督导、诊断式督导等模式。综上所述,以上成果评价主体多为科研人员、教研人员、行政人员等,评价框架多以教育学视角为理论依据建构;关注以课堂教学关键要素为评价对象的研究多,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目标指向性大体一致,即通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而以责任督学为评价主体、以督导职能属性为基础、兼顾监督和指导双重职能属性,讨论课堂教学督导评价的内容不多;督导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的建构,单独强调指导职能和专业性、发展性指标,抑或只强调监督职能和法理性、规定性指标,都是不全面的。(二)以美、英为例的国外课堂教学督导评价。美、英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对我们构建教学评价框架有积极借鉴意义。美国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更多针对教师的教学,其教学督导理念以人际关系权力理论为基础,基于教师不同发展阶段,提出发展性督导的四种人际关系督导方法:指令性控制督导、指令性信息导向督导、合作性督导、非指令性督导;"31美国教学督导过程提倡合作性而非等级性、对话性而非教导性、描述性而非论断性、辅助性而非惩罚性的督导理念。英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督导评价主要依据的是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制定的《学校督导手册》,2015年,其评价框架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转向,评价内容由学科具体内容转向学科教学的通识性要求,评价对象由关注单个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转向关注学校整体的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更加注重将课堂观察作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证据之一。—2019年新修订的《学校督导手册》强调同一科目要听多节课,不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等级评价。1161本文中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是指中小学校责任督学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和查阅档案等多种督导方式,获取课堂教学评价信息,依据拟定标准,对学校规范办学、学校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质量等进行事实和价值判断,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指导职能,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查看全文

市政办课堂教学能力评价通知

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教科文卫委、市直学校(园):

为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规范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推进“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加强课堂教学能力评价工作是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主动加强业务学习,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规范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意义,切实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健全措施,通过科学、规范、有序地组织评价,发挥好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明确课堂教学能力评价内容和标准

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要坚持“客观公正、以评促教、注重实效”的原则。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效果、教师素养等6个方面,具体评价标准参照附件1执行。各单位要组织参与评价的干部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标准,力求人人学习、掌握和熟练应用,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科学、规范和高效。

查看全文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因素分析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借鉴国外高校管理方法,采用学生评教的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对合理设计教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建立以学生打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课程类型、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及其权重、确保评价结果合理客观、避免分数膨胀和滥用教评结论。

关键词:教育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是普通高校授课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和学生直接交流的关键环节。目前各个高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人才培养特点制定并推出了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国外高校评价采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师生双向评价的形式;国内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以往多采用专家评教、同行评教、或者领导评教的形式[1-2]。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借鉴国外高校管理方法,采用学生评教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对合理设计教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1教评应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在初高中阶段,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管理和约束较多,学生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更多的是自我教育和管理,在实践中对社会有了看法和认识。大学生高考后进入普通高校会有一定的适应成长期,从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大一、大二的学生刚进入高校,经常以高中的标准来看待大学的课程学习。大学课程一学期往往有七、八门甚至十几门课程,需要短时间学量知识,许多课程教师讲授核心重点内容,其他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大三、大四的学生经过两年多学习后,会更适应大学课堂教学风格。在学生年纪增长过程中,对待教学评价的观点和态度也会发生变化,相同的课程不同年级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教评设计应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2教评应考虑课程类型和设置特点

查看全文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学生

【论文摘要】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课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评课的内容、方法、技巧以及应达到的功效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keywords】ClassroomteachingevaluationTeachingStudents

【Abstract】Thescientificevaluationofclassroomteachingisabletopromotethe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teachingandtheteacherprofession,isabletoledtheschoolraisingthelevelofscientificresearch,isabletopromotethe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students.Itisverystrongpracticalsignificancetofurtherstrengthenanddeepenthecurriculumreform.Thispaperanalysisthecontents,methods,techniquesandtheeffectshouldreachonclassroomteachingassessment,andputforwardsomeownviewsandopinions.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这就是告诉我们,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即评课)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课改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最后的落脚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有建立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并从多渠道获取信息,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教师来实施高质量的教学过程、好的评价体系来“催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才不是“一潭死水”。所以,要狠抓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评价,切实做到让学生“减负”,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查看全文

略论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

摘要: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教师评价语言学生素质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师说话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也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运用上下工夫,追求科学性强、逻辑性强、艺术性高的语言。

21世纪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具有民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听取学生意见,甚至虚心向学生学习;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一些学生只是去继承和重复前人的东西(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没有创新,而只有少数学生的回答才是自己思维的结果,可惜被教师轻易地抹煞了(也许认为根本就不正确),至少是忽略了,未能引起争鸣。应该提倡让学生充分发言,甚至是辩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如何做才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行为予以评价,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呢?

课堂是动态变化的,评价语言也应当是随机而发的,它应当是老师特定情境下的机变的智慧之果,应当是发自肺腑的心声,应当是学生心田真诚的体验,只有学生感受到你教师感情的真挚,你的话语才能化为鞭策,才能促使他们认真自觉地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修养有素,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文采斐然,以声传情,以音动心。同样,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的课堂用语、评价语言也应该灵活多样、艺术性地采用多种方式。

查看全文

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探讨数字信号处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得到数字信号处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学科知识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很多数学公式的推导。如何更新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是国内外高校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探讨的热点。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被放到课前通过观看视频等媒体进行,课堂时间则用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内容看似交叉繁杂,实际上有明确的三条主线,即信号的表示、信号的变换和信号的处理。文献根据数字信号处理的这三条主线特征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翻转课堂打破以黑板授课和PPT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中心,通过个性化和灵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那么,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应该如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呢?将探讨数字信号处理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

二、翻转课堂教学质量指标选取

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参与这三个阶段的主要因子有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资源。其中,受教育者均参与了这三个过程,其学习的效果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育者起引导学习的作用;教学资源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将上述三者作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包括:受教育者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效果;教育者提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课件、视频、测试/作业和师生互动渠道。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层次图如下图所示。

查看全文

形成性考核评价与课堂管理研究

【摘要】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成绩考核评定体系,可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持续学习力,体现“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培养有良好职业素养,扎实专业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文中着重阐述了形成性考核与评价方法在课程建设和课堂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与探索。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课程建设;课堂管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非常注重终结性考核。学科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通常采用的比例是平时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80%。在20%的平时成绩中,要体现考勤、课堂互动、课内实践等完成情况,甚至集中实践等教学环节也要包含在内。诸多要素的评价需要集中在这20%当中,很难得到充分体现,而体现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等要素则被忽略。这样的考核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学生突击应考,甚至对考风考纪都有很大挑战。学生平时上课睡大觉,玩手机,懒得参与课程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互动;期末考试前,要求老师划重点,熬夜复习或制作小纸条。不仅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甚至会使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办事风格,这与“敬业、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相符。现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强调在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却缺乏与之对应的统一认识和具有可执行性的全面评价体系。因此,如何根据自己所在专业和所主导课程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学科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则成为我们当下的课题。本文将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为例,阐述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纲领性文件中体现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如提问、作业、问卷、报告以及学生自评或互评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态度和团队合作等进行观察和评价[1]。因此,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考核评价体系的首要环节是课程建设团队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并融合形成性评价理念到课程建设中,推进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从根本到末梢,从框架到细节,从教学纲领性文件到课堂教学操作实施的系统改革。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首先从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调整开始,如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实施方案等,要明确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的权重比例。传统的平时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80%的权重显然无法实现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仅20%的权重使得形成性评价关注的一些要点缺乏充分体现的空间。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各院校的要求,尽可能大地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以《运输管理》课程为例,具体操作执行了平时成绩占比50%的模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比50%的模式。采用这个比例,一是基于学校规定的平时成绩比例上限;二是这个比例使得学生既不能忽视形成性评价,也不能忽视终结性考核,无论忽视哪一块,都会使得总评成绩不理想。

2细化形成性考核项目及权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