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控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08:30: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堂控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课堂控制

课堂管理从控制到关怀的转换

摘要:控制型的课堂管理致使学生主体意识缺失、情感认同淡漠且具体行动匮乏,违背学校教育的育人本质。而与控制模式不同,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既契合课堂管理的育人本质和服务本质,又符应课堂管理的关系性特质和差异性特质。基于此,进一步探索课堂管理视域转换的路径,实现从控制到关怀的课堂管理视域转换便十分必要。

关键词:关怀理论;课堂管理;视域转换

课堂管理作为学校教育实践的关键环节,理应契合教育的本质规定性,不能将其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实践,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满足于管理而顾不到教育,这是对心智的压迫”[1]。然而,当前课堂管理的控制性取向过强,往往诉诸教师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等方式,导致“重管理、轻教育”的趋向愈发严重,所以课堂管理的视域转换便十分必要。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将结合诺丁斯(Noddings,N.)的关怀理论,积极探索开展关怀性课堂管理的实践路径,实现课堂管理从控制到关怀的视域转换,促进课堂管理实践的发展。

一、控制型课堂管理的现实困境

1.学生主体认识缺失。课堂管理实践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师与学生均是课堂管理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作用,以促进课堂管理实践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管理实践,必须促进学生在此方面认知的发展,即让学生对课堂管理拥有清晰的主体认识。控制型课堂管理强调教师控制学生,遵循机械化管理思维,具体表现为以教师权威为导向,赋予教师过度的权威性,致使教师与学生陷入支配与服从的不对等关系,学生的思维受限于教师的控制,阻抑学生主体认识的发展。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假如学校里游荡着权威的幽灵,对此学生也不反抗的话,那么权威的思想将审慎的印在他们稚嫩可塑的本质里,而几乎不可变更,将来这样的学生在下意识里只知道服从与固执,却不懂得怎样自由地去生活。”[2]也就是说,在控制型课堂管理实践中,强调教师是课堂管理的权力独占者,放大其管理的权力范围,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均按照教师意志开展,忽视学生的个人追求,学生往往处于服从或者顺从的地位,而不允许有任何的自我主张,更不可能表现独立的个性及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关于课堂管理的自主认识缺失,逐渐成为受教师权威控制的“机器”。2.学生情感认同淡漠。学生对课堂管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是不完整的,必须进一步内化,到达情感的层面,也就是让学生形成对课堂管理的情感认同,继而推动学生理解、认可、支持课堂管理。在控制型课堂管理实践中,教师往往以苛责、惩戒等为工具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其结果在表面上看确实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抑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惩罚从外部起作用,并对外部产生影响,就无法触及道德生活的根源,惩罚并不能诱导出一种向善的相反倾向,恐吓可能是有效的,其本身却不会带来什么改进[3]。也就是说,严厉的惩罚确实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不良行为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杜绝不良行为。究其原因,即学生可能并没有建立关于课堂管理的内在认可,反而在接受惩罚时带有抵触心理。正如杜威所说,我们甚至可能用强力进行控制,而忘了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他饮水;虽然我们能把一个人关在教养所,却不能使他悔过,所有这些对别人强加直接行动的情况,都不会产生道德意义上的服从[4]。基于此,教师以苛责、惩戒等为控制学生的工具,实际上只是让学生在身体上服从,而没有在他身上发展一种内在的和持久的正确方向的机会,即控制型课堂管理中学生情感认同淡漠。3.学生具体行动匮乏。阿伦特曾指出人的条件在于“积极的生活”,并突出强调“行动”在人的政治生活中的意义,行动不同于劳动和工作,行动在一般意义上意味着去创新、去开始,发动某件事。而人就他的诞生而言是新来者和开创者,人能开端启新[5]。基于此,在课堂管理实践中,学生对于课堂管理的认知和情感只有落实到具体行动层面才算完成,而其具体行动也会反过来深化课堂管理的认知和情感,并且学生在课堂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行动应该是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认同的驱动下,发自内心地做出有益课堂管理的行为。而控制型课堂管理诉诸于制定严苛的规则,且以指令的形式施行,使得管理学生变为驯化学生的行动。如此一来,最终便会像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所言,现在学校成为典型的规训机构,规训权力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权力对个人施以监控,结果将不可避免地造就一些毫无创造能力的“驯顺的肉体”和听话的人群[6]。也就是说,控制型课堂管理所采取的指令控制、纪律约束等措施,虽然达到控制学生行动的效果,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其培养的只是毫无创新力的“木偶人”。故而,在控制型课堂管理实践中,学生的具体行动势必极为匮乏。

二、视域转换的理论和实践适切性

查看全文

教师课堂控制探究论文

一、控悯撅念

“控制论”一词最初来探于希腊文,原意为“掌舵术气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意思。早在柏拉图的著作中,经常用它来表示管理人的艺术。19世纪,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写了一篇论述科学哲理的文章,在进行科学分类时,把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cybernetigue”.20世纪,在美国科学家维纳等人的推动下,一门研究机器、生命和社会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祖定状态的新兴科学逐步形成,为了纪念安培在该领域的贡献,维纳将其命名为“cybernetics”—控制论。我们今天使用的科学的“控制”概念就由此衍生。控制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控制。控制的基础是信息,控制过程与信息反俄密不可分。控制论是一门哲学性、边缘性、基础性很强的科学,它一经形成,便被很多学科吸收,管理学是其中之管理中的控制是一种保证管理目标与计划实现的职能活动,它和计划、组织、评价等相并列。教育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分支,研究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的控制职能,应是控制论在教育理论上的发展与具体化。

二、教学控制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要体现社会通过学校斌予给它的教育方针、宗旨.目的性是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最为突出的特质。目的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循环发展的终点.目标通过每一位具体操作的教师的理解转化为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联接着施教者与受教者,与教学环境共同构成教学系统。一且计划付诸实施,系统中的要家也开始运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衡,常处于无序、混沌的状态。控制的作用就在于衡量要家执行计划的进度,揭示偏差以及指明纠正的措施等。在有些情况下,正确的控制工作可能导致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计划,改变原有的教学系统结构,实现意想不到的功效。

具体来讲,课堂控制的作用主要是:

1.限制偏差的累积。

查看全文

教师课堂控制研究论文

一、控悯撅念

“控制论”一词最初来探于希腊文,原意为“掌舵术气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意思。早在柏拉图的著作中,经常用它来表示管理人的艺术。19世纪,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写了一篇论述科学哲理的文章,在进行科学分类时,把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cybernetigue”.20世纪,在美国科学家维纳等人的推动下,一门研究机器、生命和社会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祖定状态的新兴科学逐步形成,为了纪念安培在该领域的贡献,维纳将其命名为“cybernetics”—控制论。我们今天使用的科学的“控制”概念就由此衍生。控制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控制。控制的基础是信息,控制过程与信息反俄密不可分。控制论是一门哲学性、边缘性、基础性很强的科学,它一经形成,便被很多学科吸收,管理学是其中之管理中的控制是一种保证管理目标与计划实现的职能活动,它和计划、组织、评价等相并列。教育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分支,研究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的控制职能,应是控制论在教育理论上的发展与具体化。

二、教学控制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要体现社会通过学校斌予给它的教育方针、宗旨.目的性是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最为突出的特质。目的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循环发展的终点.目标通过每一位具体操作的教师的理解转化为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联接着施教者与受教者,与教学环境共同构成教学系统。一且计划付诸实施,系统中的要家也开始运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衡,常处于无序、混沌的状态。控制的作用就在于衡量要家执行计划的进度,揭示偏差以及指明纠正的措施等。在有些情况下,正确的控制工作可能导致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计划,改变原有的教学系统结构,实现意想不到的功效。

具体来讲,课堂控制的作用主要是:

1.限制偏差的累积。

查看全文

教师课堂控制分析论文

一、控悯撅念

“控制论”一词最初来探于希腊文,原意为“掌舵术气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意思。早在柏拉图的著作中,经常用它来表示管理人的艺术。19世纪,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写了一篇论述科学哲理的文章,在进行科学分类时,把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cybernetigue”.20世纪,在美国科学家维纳等人的推动下,一门研究机器、生命和社会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祖定状态的新兴科学逐步形成,为了纪念安培在该领域的贡献,维纳将其命名为“cybernetics”—控制论。我们今天使用的科学的“控制”概念就由此衍生。控制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控制。控制的基础是信息,控制过程与信息反俄密不可分。控制论是一门哲学性、边缘性、基础性很强的科学,它一经形成,便被很多学科吸收,管理学是其中之管理中的控制是一种保证管理目标与计划实现的职能活动,它和计划、组织、评价等相并列。教育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分支,研究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的控制职能,应是控制论在教育理论上的发展与具体化。

二、教学控制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要体现社会通过学校斌予给它的教育方针、宗旨.目的性是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最为突出的特质。目的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循环发展的终点.目标通过每一位具体操作的教师的理解转化为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联接着施教者与受教者,与教学环境共同构成教学系统。一且计划付诸实施,系统中的要家也开始运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衡,常处于无序、混沌的状态。控制的作用就在于衡量要家执行计划的进度,揭示偏差以及指明纠正的措施等。在有些情况下,正确的控制工作可能导致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计划,改变原有的教学系统结构,实现意想不到的功效。

具体来讲,课堂控制的作用主要是:

1.限制偏差的累积。

查看全文

英语言语控制与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改革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之一,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被广泛探索、蕴含丰富、常提常新的问题。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关于"增加语言实践的量"的要求,加大英语言语信息对大脑的刺激,使学生通过模仿、强化,获得言语动作技能系统,促进产生言语创造性输出的能力,即是提高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增加语言实践的量",包括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说、多练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分别含有若干因素。这里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英语言语控制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英语言语的多少、难易、速率、时机(使用英语或如何使用英语的机会)等,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只有实施英语言语控制,才能把洗炼的英语言语传输给学生,有效地把学生置身于易于产生言语感受的氛围,启迪他们的英语言语思维,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收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出英语言语控制的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英语言语的输出,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程度不等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母语制约:学生在母语环境里学习英语,缺少情感因素和体验性因素,通常习惯于所掌握母语的中介转换作用,其母语思维定势,制约了运用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问题要适当分析,正确对待,特别要正视母语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正迁移作用,做到既不能过分依赖母语,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完全回避母语,正确估计貌似方向正确实则难见成效的偏差。

查看全文

翻转课堂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政府部门和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企业中的内部控制执行主体以及独立审计人员必然要增强专业知识及技能修养,理解并掌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理论。然而,长期以来,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中的独立审计人员在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高校也是最近几年才开设“内部控制”课程,在“内部控制”课程开设之前,会计专业本科生主要从“审计学”课程中接触内部控制的知识,这些明显不具有系统性,在实践过程中,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一些零散的内部控制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对“内部控制”课程的教学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满足内部控制实践的要求。

1“内部控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内部控制”

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目前的“内部控制”教学离企业实际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的“内部控制”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二,缺少实践环节,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院校“内部控制”课程实验课时为零,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情况最终导致实践教学严重缺失,学生很难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操作联系起来,导致“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三,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内部控制知识点。“内部控制”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较多的一门课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更有很多院校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也反应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利用考前几天时间死记硬背一些本身都没有理解的概念。第四,部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不足。若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虽然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不熟悉内部控制工作实际的运作或没有真正体验过内部控制工作,这样导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很难做到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由此看来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制约“内部控制”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

2翻转课堂在“内部控制”课程中的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变化均要求内部控制在建立和执行过程中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1]“内部控制”课程开设目的是为了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内部控制的体系架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企业重要交易循环的内部控制设计以及相关的控制活动,最终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质量。如上所述,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方面效果不佳。由于受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问题的制约,目前,高校“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明显滞后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使得内部控制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有的教学方法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不能适应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环境的需要。因此,为适应社会需要,传统的“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模式应当创新,否则,作为培养未来内部控制人才主要方式的课程教学将会影响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在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内部控制”课程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翻转课堂”正好满足了“内部控制”课程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翻转课堂”源起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指将课堂内外的活动给翻转过来,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巩固练习,课外自主学习新知识。因为,翻转课堂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其学习行为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安排课外学习过程;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课上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以使所教的知识真正得以内化。[2]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适合实践类、应用类的“内部控制”课程。而且“内部控制”课程一般开设在“审计学”课程之后,“内部控制”课程中的部分概念在“审计学”课程中已涉及,学生已掌握内部控制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再学习“内部控制”课程相对容易掌握,在“内部控制”课程中相对深奥的概念已经不多,大多是联系实际的内容,涉及到的内部控制业务活动内容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联系企业实际情况来理解。所以,翻转课堂适合用在“内部控制”课程中。

3基于翻转课堂的“内部控制”教学方案

查看全文

课堂控制与教学效率探讨论文

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之问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控制观点是系统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目的系统.为了完成教学系统的既定目的,排除使目的系统偏离预定轨道的种种干扰,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因此,科学地运用控制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科学控制包括以下4个方面.

l控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以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来衡量的.如果目标不正确,教学过程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控制好教学目标很重要.要上好每堂课,就必须围绕大纲的总要求,即总目标,分解出每堂课的具体目标.可是,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注重了教法的改革,却忽视了对大纲的学习、领会,因此,往往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要求过高,学生不能接受,或要求过低,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吃不饱、不够吃”的能力浪费现象.因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纲,科学地制定出每堂课的具体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2控制教材内容

在一堂体育课中,依据教学目标,能够传授多少知识、技术、技巧,培养哪些能力,这要由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学生的身体基础及学习积极性来决定,不能不顾学生接受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而“多多益善”,否则欲速不达.比如,在上“纵箱分腿腾越”第一次课时,就要求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的重点、难点,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完成过箱动作,同时还为学生讲授第一腾空和第二腾空的作用及教学步骤等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与能力培养都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会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心理上产生惧怕情绪,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相反,如果教师对知识传授总量和技能训练总量及教材内容、难度等的控制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学生就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3教师教学状态的自我控制

查看全文

自动控制原理课堂教学论文

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Seminar模式

基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特点,一般意义上的Sem-inar教学并不适用。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Seminar教学模式,一个学期内进行2~3次即可。归结起来,这种Seminar教学模式可分三部分:任务布置,课堂交流,成绩评定。

1.任务布置。在课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将任务分配给学生。任课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Seminar课程计划,内容包括Seminar教学目标、Seminar选题范围、成绩考评标准以及关于各个选题的相关参考。根据班级人数具体情况和选题范围,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此环节教师要干预,保证每个小组既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小组间的优劣悬殊,又可以达到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目的。然后学生自由选题,每个小组领到一个题目,经过1~2周的课下准备,进行具体的课堂交流。

2.课堂交流。不同于一般的Seminar教学,每次只进行一个主题。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Seminar中,要进行多个题目的讨论,每个题目为时20~30分钟,共计100分钟。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宣讲或演示所选题目的分析研究结果,然后其他组员给予补充,时间约为8~10分钟。其后,教师和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展开积极提问和热烈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时间约为10~15分钟。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和观点会不断涌现,教师在Seminar上除了倾听、参与和评价学生们的讨论之外,还要注意控制讨论节奏,引导学生发言,保证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观点。最后,再由教师对整堂课的内容做出简明的梳理、总结、扩展和引申,时间约为3~5分钟。Seminar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轻松、平等的环境,对课堂上学习过的一些知识,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观点交流、碰撞、融合和分享,使存在于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浮出表面。

3.成绩评定。教师对学生在Seminar的成绩评定,将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学生Seminar成绩的评定由课堂宣讲、个人发言对集体讨论的贡献情况、书面报告、出勤率四部分组成。课堂宣讲以小组为单位,或以多媒体辅助进行,它是学生口头展示分析结果,引发Seminar讨论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准备情况评分,口头表达的学生代表酌情加分。Seminar上的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在现有的分析总结基础上深化对于自己题目的认识,开展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以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所涉及分值将占Seminar成绩评定的较大分值,教师对书面报告要严格把关,同一小组的学生的书面报告不能雷同,应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个人发言和出勤率,是用于衡量学生在参与Seminar讨论时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个人发言和参与讨论情况所占分值比例较出勤率要高,因为讨论部分是Seminar最核心内容,是用于激励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身在课堂上”,从而脱离他人讨论时的“旁观者”的身份,改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和发言的质量评定成绩。

二、实施Seminar教学的关键问题

查看全文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控制分析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在大班教学成为潮流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控制力的问题,摆在了每个高职英语教师面前。本文在概要分析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个性、方法、互动等方面,提出了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控制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存在问题;控制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高效性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英语教学活动中,还能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在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以“学教互动,学思结合”为主题的教学目标,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多样化教学形式等手段,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的前提下,促其进一步掌握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一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1缺乏英语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入学分数较低,大部分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尤其是英语较弱。他们很早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更没有信心学好英语。平时课堂上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在听课,其他人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做其他事情,考试的及格率也偏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英语没有用,将来工作用不上,还不如多学点专业知识或实际技能。因此,必须想办法从根源上着手,唤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改变他们对英语的认知。2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结合我的教学经历和多年来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里,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都较差。例如,有学生连最简单的自我介绍都不会,更不用说写作文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普遍存在词汇量不够、语法薄弱、听力口语不行、写作能力欠佳的问题。3对学习英语有恐惧心理。基础薄弱的学生不仅对英语无兴趣,还有为难情绪与惧怕心理。一篇几百字的文章,有70%以上的单词他们不认识,不知如何读,不认识音标,不会翻译,因此,他们在课上特别害怕老师提问,担心说错。久而久之,这种情形就会恶性循环下去,英语学了好几年,却几乎原地踏步、没有进步。(二)教师方面。1教育理念偏陈旧。近年来,高职英语教学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但是在真正操作中,不太容易进行,尤其在A、B级的考级压力下,部分较好的学生渴望刷题过级,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形成较大的两极分化。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课文中的英语知识和语法结构或是应试技巧等,而学生则坐在那里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这对于身处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来说,早就失去了吸引力。2成绩评价过于单一,唯分数论。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成绩的评定,大部分学校依然是以期中和期末两次笔试的成绩为主。作为对学生学习英语效果的检测,表面上看,好像是非常合理,其实,这种状况是不科学的。学生们学习的如何,还应该看使用英语的能力如何,因为英语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听说能力很重要,不能仅凭两次考卷一考了事,“唯分数论”不利于对学生真实水平和能力进行考评。3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忽视专业特殊。虽然英语是公共基础课,但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更要和他们的专业结合起来,为专业服务。教师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方法,都要联系到不同专业的特殊性。(三)教学内容方面。1教材缺乏专业性。没有完全体现高职院校专业的特色,没有因为生源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从社会需求来看,教材的专业针对性、社会适应性不够强,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2教学内容需要改革。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高职学生虽然有英语学习经历,但是知识结构单一,实用性差,很难适应高等学校专业多样化的要求。因此,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内容,都需要紧密联系“实用”这一目标。

二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控制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自动控制原理课堂改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下一步改革设想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选用优秀教材,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考核大纲、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内容有一条主线、在分析设计这个主线下,以稳定性指标为辅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割、,控制理论是工程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相互作用的前沿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不仅是控制类专业而且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体会。总结了教学、教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着重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的整合和优化以及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实验组织方式进行了讨论,旨在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并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

论文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引言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不过几十年的发展,而真正进入高等学校课程还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出现给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这门理论课程已是控制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课程内容多、更新发展快且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建立系统和工程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