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05:06: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论文:科技资源的建设机构诌议

本文作者:赵辉彭洁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资源基础理论综述

1.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原理资源基础理论是研究组织内生成长因素的重要理论之一。1959年,英国人彭罗斯(Edith.T.Pen-rose)在《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是建立在管理性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体的概念,认为“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11]。1984年Wernerfelt提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特殊资源以及资源的使用方式上,企业的可持续成长需要打破利用现有资源与开发新资源之间的平衡[12]。企业可用的资源包括品牌、可用的技术知识、高级的雇员、贸易联系、机器、资本等。1990年Prahalad和Hamel指出,企业应被看作是能力的集合体而非资源的集合体[13]。1995年,Barney融合了资源和能力的概念,指出企业要拥有有价值、稀少的、不可模仿的资源才能形成该企业的核心能力[14]。1997年,Olive将企业资源的范围扩展到生产流程、专利、专有技术、客户,甚至政府关系[15]。2000年,Helfat将知识管理能力纳入到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中[16]。2.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从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特殊的异质资源,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的种类从有形的物理性资源范筹,向无形的知识资源不断扩充。企业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内在原因是具有不可模仿性的资源与能力;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利用异质资源和能力获取超额的利润,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建立外部网络等方式获得这些特殊资源。另一方面,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企业为了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要突出重点,发展有竞争力的部分。这样做的结果必将导致企业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客观上要求企业从外部获取新的异质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的关系,以形成一种稳定的资源流动方式[6]。

科技资源共享组织成长的内生因素分析

1.科技资源共享组织的产生在科技资源管理的初期,科技资源管理职责往往由单个人承担,而且是兼职从事资源管理工作。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太大差别,多从保护、保值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怎么提高利用率。对于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基本上零散地保存在研究人员个人手里,由课题组统一管理的情况都比较少见。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以及资源获取技术、手段、方法的增多,我国的科技资源总量大幅提升[17],由单人兼职负责科技资源的管理已经不能胜任科技资源发展的需求,而科研机构的管理者也对科技资源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加强科技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一大批科技资源专职管理和服务机构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组建了一批国家分析测试中心;90年代开始组建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仪器协作共用网和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等;2000年,由7家科技信息和情报机构参加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立。更有一批隶属于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资料室、情报室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转变为信息中心,开始提供信息和数据服务。这些专业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科技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化。2.科技资源共享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分析在科技资源共享机构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资源,一类是可供共享的物理资源或信息资源,另一类是资源管理技术、资源服务技术、品牌、高技能的资源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等能力资源[18]。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科技资源共享机构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扩充需求呈现不同的阶段。基本上可以分为资源/能力积累、资源/能力充分利用和资源/能力创新与再生3个阶段。(1)资源/能力积累阶段。该阶段主要指共享机构成立初期,其关注点在于保持自然状态、持续运行,反映了对物理或信息资源占有的初始需求。(2)资源/能力充分利用阶段。该阶段表现为科技资源共享机构对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利用,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其关注点在于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对于资源管理与服务技术、品牌经营等更加重视,在资源层面开始注意资源的筛选和评价。(3)资源/能力创新与再生阶段。处于该阶段的科技资源共享机构,对资源的管理能力很强,人员素质和水平也相当高。共享机构此时的管理重点已经不再仅仅关注资源和相应的管理技术,而更加注重对人员智力、能力和经验的开发利用,以期通过具有创新技能的人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或者引入新的资源,开拓新的业务。我国的科技资源共享机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资源单位。例如,仪器中心、数据中心、文献中心、种质所等。这类单位普遍有一定数量的资源积累,因此都拥有一定的资源管理能力,也拥有若干资源管理人员。资源单位的资源和能力状况呈现两级分化。对于国家气象中心、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这样的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机构来说,国家每年有充足的经费支持,资源持续更新、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人员配置较为充足,人员素质也较高。但是对大多数仪器中心,以及没有行政职能的数据和信息中心来说,普遍存在资源总量小、质量低、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19]。资源单位的发展会体现在上述三个阶段。随着科技资源建设投入经费的增加,资源积累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对资源管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资源单位想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则需要在资源/能力创新与再生上进行重点投入和培养,此阶段对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大大增加。第二种是资源服务单位。例如,生产力促进中心、仪器协作服务网、数据共享网等,这些机构的特点是本身几乎没有资源积累,以为资源拥有机构和资源需求用户提供中介性服务为目标,具有一定的服务能力和人员队伍。但是这类机构与资源拥有机构相比,在科技资源共享价值链上处于弱势,难以吸引优质资源加入自己的服务体系,进而影响服务质量,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现阶段,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一家名为“数据堂”的公司,利用免费的数据集存储空间和共享服务平台,吸引了众多计算机领域的机构用户在平台上共享高质量的数据集,也吸引了很多个人研究者在平台上索取数据集,数据共享中介服务做得有声有色。他们利用这样的免费服务平台,加上自身在计算机领域深厚的专业背景,也为自己吸引了专业的计算机领域数据生产和加工订单,实现了自我发展的服务模式探索。这种现象也说明,资源服务单位如果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服务能力,就无法有效吸引资源拥有单位与自己合作,共同开展资源服务。所谓专业的知识背景和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在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以及领域知识的专业化。

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机构成长的对策建议

查看全文

科技资源调查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为了解和掌握我县科技资源现状,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调动社会科技力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科技资源调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目的

摸清科技资源底数,凝炼科技项目,为县委、县政府制定科技政策、做好科技项目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重点

截至2007年2月底,全县工业企业、农业、特色产业及相关部门科技资源情况。

查看全文

科技型企业科技报告资源利用探讨

摘要:科技报告是战略性科技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文章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阐述了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现状。深入探讨了科技报告对企业创新的作用,重点阐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国家科技报告资源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科技报告;资源利用;科技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持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通过深入调研,陆续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明确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标准,壮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科技报告资源作为助推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资源,专业门类丰富、学科覆盖广泛的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资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先进的科技项目信息、科研标准规范,有力推动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家科技报告资源挖掘利用的方式、方法。

1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截至2021年2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达到42.4万家,2021年前两个月企业自评数已达到3.6万家。近年来,科技部持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各省市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荐工作,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企业,可享受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研发补助等政策支持。

2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现状

查看全文

科技共享论文:地方科技资源的共享刍议

本文作者:付志新工作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河南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1.科技资源拥有者方面。作为科技资源的拥有者,在某种程度上说,与人共享资源,就是把自己的某种产权进行出让,在共享过程中,一方面,分享者的使用对资源拥有者来说可能意味着某种泄密风险,使本组织的科技创新机密面临风险,所以,部分资源拥有者尤其是特色数据库资源的拥有者在思想上不太愿意与别人分享。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大型仪器的拥有者来说,分享过程意味着仪器损耗,虽然共享活动组织者会组织对这一损耗的补偿,但很多时候,一定量的补偿未必可以弥补仪器损耗带来的长久损失。2.科技资源需求者方面。对科技资源需求者来说,一方面,与拥有者对应,共享者担心在使用对方的资源时会出现信息泄漏,因此不愿意使用别人的资源,宁可自己购买科技资源。另一方面,共享者在使用别人的科技资源时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加之在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的科技评估中,科技资源拥有量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些都使科技资源需求者更愿意自己购买科技资源。3.科技资源自身。科技资源是共享活动展开的对象,作为科技资源,一方面,有些资源,比如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的,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它才有价值,然而,在实际中,共享过程中经常出现效率过低导致的信息时效性流失,使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效益价值。另一方面,有些科技资源,比如一些大型科学仪器,由于地域限制,增加了共享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资源共享。4.共享环境方面。(1)政策法规方面。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目前为止,河南省关于科技资源共享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科技资源的拥有者有分享的责任和义务,也缺乏分享的激励机制,致使科技资源拥有者对共享缺乏热情,影响了科技资源的保值、增值。(2)网络环境方面。网络是科技资源共享的基础,没有较好的网络环境,就无法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目前,河南省的网络环境尚不健全,一方面,河南省的信息网络不够发达,尚处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初级阶段,系统平台的开放性和互联性不够成熟,联机检索网络尚未全面建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在数据库资源方面,各单位各自为政,存在低水平重复购买、数据库涉及面窄、规模小等问题,而且已经建好的数据库资源市场化程度低,不能很好地共享。(3)平台环境方面。河南省的大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大多归属事业单位,平台的建设大多由政府出资,在平台运营中,缺少市场刺激,缺乏新鲜血液,平台共享处于被动局面。(4)信息环境方面。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是阻碍信息交流的主要因素。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不透明和不畅通,一方面,许多科研单位自身有可以共享的科技资源,受限于信息环境,信息反馈渠道受阻,这些单位往往不怎么知道自己的科技资源对别人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共享的积极性;另一面,对于自己科研需要的科技资源,这些科研单位也往往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这样,本来双向的信息交流成为一方的单向探索,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信息共享。(5)文化环境方面。当前,“共建共享”的观念尚未被各单位接受,在科技资源建设中,各单位竞争意识大于共享意愿,大部分还是愿意各自为政。

提高河南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的对策

1.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建立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完善关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明确科技资源拥有者的资源共享责任和义务,明确科技资源共享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一个好的机制,要照顾体制中各方的利益,使他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性。对于科技资源共享来说,首先要形成一种“共享收益”的氛围,使科技资源拥有者在共享中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共享的积极性。这当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政府的干预,要在政府的协调和组织下建立专管共用的运行管理机制,对科技资源的拥有者给予适当补贴,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他们收取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费用,从而实现科技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平衡。2.完善科技资源管理体制,有效配置资源。要想实现科技资源的高度利用,整合、共享、提高是关键。而这3方面的实现,需要完善的科技资源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具体来说,管理体制的建设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科技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宏观调控。目前,河南省拥有科技资源的单位较多,但比较分散,很多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针对此,可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各个单位的科技资源进行统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统筹规划进行设备更新与引进。例如,要求拥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单位对设备利用情况和科学研究进度定期上报,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验收评价;对全省同类仪器统一备案,避免重复购买;对某些单位使用率低的仪器,可协调转至急需的单位,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2)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目前,河南省科技厅和郑州市科技局的网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但相对都不够完善。建议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专门负责搜集和整理省内外甚至是国内外的各种科技资源的分布和使用状况,包括专业数据库、科研教学机构、人才队伍、科学数据、大型仪器设备等,并根据密集划分对全省不同的科研机构和公众人员开放,使科研人员的信息和资源渠道畅通。(3)改革科技评价机制。将科技资源共享列为科技评价的一部分,推进科技资源的市场化步伐。3.打破壁垒,营造良好的共享环境。通过行政引导、利益调控等手段,消除封闭和条块分割,营造良好的共享环境,鼓励科研单位之间、科研单位和高校以及高校之间相互合作,减少重复购买资源,最大可能地做到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综上,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对河南省的科技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省的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需要政府、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共同参与。

查看全文

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创建

1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研究现状

由于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及引导,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发展迅速,并逐渐渗透到科研活动中。从全国来看,当前绝大部分省份已建设并使用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江苏、福建、广东三省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整合的范围不断扩大,已扩展到应用程序与服务等方面,同时,也开始逐步注重人们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并通过各种信息资源联合体、互助协作等形式,统一购买电子文献资源,促进了研究所、图书馆的发展。但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合作建设少等问题也越发突出,急需一个共建共享平台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1.2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区域发展不同,导致其建设的不均衡经济发达的地区或省份,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利用其底子厚、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手段先进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科技文献平台建设工作。比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清华大学等,对全国性的文献平台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加之这些平台的后期建设有资金支持,技术装备先进,服务条件好,他们的科技文献平台建设和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其他地区的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无法与其相比,其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无论是建设情况还是使用情况,都有待提高。

1.2.2共建共享协调机制不完善共享平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或者是非常松散的简单合作,仅仅靠一个合作协议和理事会章程等自我约束,没有强制性的义务也没有法理层的权利,导致科技信息资源的收藏分散、重复,难以形成服务的整体优势。

查看全文

整合科技资源发展区域论文

【摘要】统筹科技资源对于提高区域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法律、法规、信息等是为实现科技发展目标而设计和策划的,在相应的条件下组织实施的行动方案,而通过这些对策所包含的要素系统,构成统筹科技资源体系,在科技资源统筹中发挥作用,从而整合科技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科技计划

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国家在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赋予我省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大机遇。统筹科技资源,是国务院在批复的所有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实际看,尤其是关中地区,其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科技实际贡献能力并不理想,寄希望于通过对科技资源的统筹整合和优化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这里最终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高地,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示范辐射作用,实现率先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是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1.1统筹科技资源的内涵

“科技资源”的内涵,从内容上看,是科技人才、科技活动资金、科学研究实验(试验)装备、科技信息等要素的集合,或者也包括科技组织资源;而从体系结构看,包括科学与技术所形成的坚实核心、专业技能系统、技术市场、制度界面等。“统筹科技资源”是促进公共科技领域中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实现科技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和信息的高效生产和流动,强调的是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促进知识和信息的高效生产与流动,最终目标是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科技资源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差别在于统筹科技资源主要依赖于政府干预,而科技资源配置还要包括市场化的配置方式。目前,我省科技资源配置存在许多问题,说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还比较低,需要通过优化配置予以改善,我认为比较适合我省当前发展的情况的配置方式,是加强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投入及其整合中的主导作用,并利用政府职能推动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即通过科技资源整合实现优化配置。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界定及优化

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界定

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界定的意义在于实现农业科技资源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进行交易,达到农业科技资源的高效流动和有效配置。通过对农业科技资源的产权界定不仅可以为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和流动营造良好环境,而且可以为完善农业科技资源的法律政策、制度措施等提供基础和保障。通过对农业科技资源的产权界定,可以明确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主体和客体,便于政府进行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管理,从而制定出明确目的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农业科技资源法律法规,使农业科技方面的政策法规得以真正落实,维护农业科技资源管理上的公共利益。由于受历史等方面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视农业技术为公共产品,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主体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进行申请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不够大,导致可以真正用来交易且产权明晰的农业技术并不够多,这在客观上降低了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所谓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界定是指:对农业科技资源的所有权和与所有权相关的物权的归属以及已经存在的现实关系予以承认、巩固和保护,实质上是把各种不同农业科技资源产权主体的客体范围及其权利边界进行较为严格地划分。农业科技资源产权是指农业科技活动中所涉及的农业科技人力、财力、物力及信息和组织制度等要素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的统称。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界定的含义有3层:明晰农业科技资源产权主体;明晰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客体;明确与农业科技资源相关的利益分享规则。对农业科技资源产权进行界定是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制度建立的出发点,如果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就很难保证有效公平,农业科技资源主体的利益就会遭到侵犯,更进一步地讲,要使农业科技资源产权成为可交易、可转让的产权,其边界就必须是清晰的,因为边界的清晰是保证农业科技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前提。由于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具有广泛意义的公有性和一定程度的公共性,相对于工业技术产权的界定来说,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界定就更加复杂。既然明确的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安排对于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农业科技资源产权是有效的呢?也就是说有效的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特征是什么呢?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排他性;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可分割性或可分离性;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可转让性;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有效保护。为了保证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有效性,就必须建立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制度,即指由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关系与产权规则相结合而成的能够对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关系进行有效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制度能够降低农业经济活动科技活动中的交易费用,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制度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1)外部性内部化。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只有当内在化的所得大于内在化的成本时,产权的发展才有利于使外部性内部化。现实世界是非完全竞争的,因此存在着大量的外部性问题。所以,也可以认为,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农业科技活动收益大于成本的前提下,尽量将外部性进行内部化。(2)激励与约束功能。农业科技资源产权会影响和激励农业科技资源拥有者的行为,这是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在科技活动过程中,如果科技资源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明确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得到一定的肯定和适度保护,那么相关主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有了保证,因此,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激励功能就通过利益机制这个环节得以实现。与此相反,如果农业科技资源产权不够明晰,利益关系比较模糊,则势必导致相关主体失去动力,失去农业科技资源交流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农业科技运行效率的低下。由此可见,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激励功能是很巨大的,而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激励又取决于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明晰,如果农业科技资源的产权越明晰,那么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激励功能就越强;反之激励功能就越弱。约束是与激励相辅相成的一种反面的激励。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约束功能表现为产权的责任约束,即在界定农业科技资源产权时,不仅要明确相关主体的利益,更应明确当事人的责任,使相关主体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获悉侵权或越权的后果或所要付出的代价。(3)资源配置功能。合适的产权安排,是生产资源得以有效使用和优化配置的先决条件。农业科技资源产权促进农业科技运行高效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安排对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而农业科技资源产权能够增进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动力源泉则在于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激励功能。产权是财产及其相应的权利,它与利润动机结合在一起给人们提供了行动动机。完善和规范明确的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及其合理的界定是农业科技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由于产权悖论的存在,农业科技资源的产权界定总是不完备的。实践证明,各国的发展离不开产权制度的有效运转,然而产权制度不是万能的。农业科技资源产权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需要一系列环节的协调作用,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即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安排不合理,将会导致整个农业科技资源产权机制的失灵,其结果就是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失效,农业科技运行效率低下,相应地社会运行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制度的功能及影响,可以用图1作概括。

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分解

产权分解是相对于产权的完全占有而言的[11]。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分解在通过风险和收益的重新配置而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与农业科技资源有关的权利和责任界定的复杂性。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分解的含义包括主体结构、客体结构和权利结构。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主体是指农业科技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归属者,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等。科技资源产权的客体是指各类形式的科技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科技成果。根据农业科技资源的构成要素可以将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客体结构分解为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产权、农业科技物力资源产权、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产权、农业科技资本产权和农业科技成果产权等。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权利结构是指作为农业科技资源产权主体对之实施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基本权利的总称,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结构逐渐优化也是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可分割性。农业科技资源产权是由许多产权组成的一个活动框架,可以拆分。其原因在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权主体以资源的不同形态来控制资源,这就使得原本合一的产权发生分离,从而使之散落在不同的产权主体手中,这就形成了同一资源上的特定产权而构成的一个产权束。因此,虽然对农业科技资源本身进行产权分割存在一定的难度,可是在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层次上的分离,却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农业科技资源某些公共产权属性,使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变得更加容易流动和交换,增强农业科技资源产权交易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详细的农业科技资源产权分解体系见图2。四、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优化经济效率是现代产权理论研究的核心,而研究产权配置与经济效率关系的最基本理论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论证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不同的法定产权制度不会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即:任何产权分配状况都会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为此,应注重农业科技资源产权的优化,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构建相对完整的产权。要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利益分配与保障的均衡,需要借助市场机制的配置功能,市场机制利益配置功能的发挥,则必须建立在产权界定明晰的基础上。因为共享主体之间利益分配与保障的前提是市场主体对其交换的资源享有产权,只有在完善产权的基础上,市场机制才可能促使资源拥有者和使用者产生高效利用资源的意愿。这种意愿需通过建立特定的个人对特定资源的排他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来实现。产权越完整,则个人有效利用资源的意愿会更强烈,所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产权的模糊及残缺会影响所有者对他所投入的使用的预期,也会影响资产对所有者及其他人的价值,以及作为其结果的交易形成,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完整产权是指资产拥有者对其资产有排他的使用权、收益的独享权以及自由的转让权;而产权残缺是指对一种物品、资产或资源的控制权与收益权相分离的现象。产权残缺的实质是产权受到残损而不完整的情况。残缺的产权制度下,有收益权而无控制权的人不会考虑资源损耗的代价而去拼命地追求利益;有控制权而无收益权的人也不会认真地去改进控制方法提高效益,这样的结果就是资源的低效率利用,产权制度具有的引导人们经济行为、保证资源最优配置的性质与功能就要受到扼杀。因此,需要构建完整的产权体系。(2)建立农业科技产权的补偿机制。农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即大部分农业科技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容易出现“免费搭车”和知识产权保护难等问题。农业科研虽然回报率很高,但是迄今还找不到一种制度安排,可以把这个部门纳入市场经济轨道;目前企业参与农业研究,也仅限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部分。农业科技的这种公共品性质决定了各国政府在农业技术的输出、输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国家设立农业技术创新的产权国家补偿机制,资助优秀发明创新申请专利或植物新品种权,使农业技术创新有足够发展动力,真正可持续发展。对那些公益性强、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技术”,应由政府给予适当的资助或补贴并向农民无偿地提供,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顺利推进;而对那些具有排他性、容易界定产权的“私人技术”,则可以借助市场机制,在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而我国技术市场不发达,交易成本高阻碍了农业技术产权的流动。我国农业技术市场起步较晚,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产权估价系统和农业技术信息网络系统等中介组织,使农业技术产权得不到科学准确的技术经济估价,致使用户找不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找不到实施者,导致农业技术产权流动不畅,技术效率低,因此要积极培育农业技术市场。(3)进行农业科技产权的适度保护。农业知识产权是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对自己在农业科技领域创造的技术成果和产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其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主要包括植物品种权、农业专利权和农业科学成果及公共技术产权等方面。受产业特征的影响,农业知识产权除具有排他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知识产权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易扩散性、权利主体的难以控制性、产权价值标准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立法工作,完善司法保护中的各项制度,强化权利人自我救济意识,加强政府监管,增强执法力度,保护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农业人力资本产权的保护主要应该对农业科技人员所创造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条件的转化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农业科技信息产权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开放共享,当然注意舆情导向,对于正面的科学的农业科技信息要及时积极传播,以惠及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针对片面的农业科技信息要及时进行澄清,消除负面影响以免误导农民。针对农业科技物力资源产权尤其是农业科技设备、农业科研试验场地等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照新的《科技进步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补偿实现共享,从而提高农业科技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文作者:杨传喜张俊飚徐顽强工作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查看全文

科技旅游资源特色和对配置的影响探究

摘要:科技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已经或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与科技相关的事物和因素的总和,它具有科技性、教育性、跨产业性和快速更新性等特点。依据资源配置理论将科技旅游资源配置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开发适宜性(开不开发)和设计开发(如何开发),从这两个层次来探讨科技旅游资源的特性对其配置有何种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科技旅游资源特性对配置模式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科技旅游资源;特性;资源配置;影响

1科技旅游资源的涵义和特性

1.1科技旅游资源的概念

科技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已经或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与科技相关的事物和因素的总和。首先,科技旅游资源必须具有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吸引力,即人们出游的动机主要是受到科技旅游资源本身价值的吸引和激发而产生。其次,科技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和具有潜在开发可能性的事物和因素。已开发的还可以被看作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具有潜在开发可能性是指现在还不适于开发但当一定条件具备后即可被开发利用。最后,科技旅游资源必须是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事物和因素,这是用以与其他旅游资源相区别的必要条件。与科技相关的事物和因素很多,有形的科技设备和仪器、无形的科学原理和知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科技模型和标本等等,可以说科学技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只有符合另外两个条件的科技事物和因素才是科技旅游资源。

1.2科技旅游资源的特性

查看全文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

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其置于核心地位。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将科技作为其宏观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构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必要性

1.1我国当前国情的要求

现如今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国土资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现在发展的现状,人均矿产资源更是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也写现象的存在就更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紧张。

1.2有利于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

我国的科技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还无法满足国土资源的发展现状。国土资源方面科学技术应用不高的表现如下: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强,地质科学仍然处于过渡阶段;第二,本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以及精密仪器需要进口;第三,相关的科技创新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查看全文

浅谈如何做好科技资源共享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资源越来越丰富,但其共享体系的建设还处于一种初级的阶段。故而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应思考如何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科技资源共享发展路径。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科技资源共享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做好科技资源共享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科技资源;资源共享;科技管理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就目前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在科技资源共享程度及利用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大科技资源共享力度,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目前我国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资源建设重复多,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拥有的科学仪器设备的数量超过英国等西方国家,但和发达国家的高利用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我国有一些专家和科研机构能长期在国家支持并扶持下获得相关的科研设施及研究数据,但由于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科技资源无法实现相互协调共享。一方面科技人员不断购买科学仪器设备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缺乏对科学仪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得仪器很难保持高效状态,这也是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率低的原因。(二)科技文献资源质量不高。如今,各种类型的科技信息都在以“爆炸式”的模式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的科技文献和资源的总量、数量都差强人意,特别是引进国外文献科技资源数量非常少。例如2016年,我国只引进两万多种国外的科技期刊,这在当年出版的期刊品种中仅占三成左右,满足不了我国科技界对科技文献资源的巨大需求。除此之外,我国国内还十分缺乏高质量的科技文献资源。2016年,虽然我国出版了八千多种科技期刊,但仅有三成左右的科技期刊利用率及影响率比较高,这就出现文献资料无法均衡分配的现状。尤其是中西部等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其所分配的科技文献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在科技文献总量及质量都不足的情况下,更难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三)科技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科技工作发展的基础。尤其在做好科技资源共享上,建立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科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且专业人才多集中在发达省份和地区以及沿海城市,存在人才分配极不均衡的问题。另外,还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凝聚机制,科技资源管理人才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不够,人才队伍的的整合和建设欠缺,未形成强有力的人才合力。因此,科技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也是制约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做好科技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