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广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03:23: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推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探究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发展农业,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则是解决实际生产力问题的关键,是科教兴农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鉴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探究其针对性策略,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效果。
关键词:农业科技;基层推广;不足与策略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品质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产中的成本增加、质量安全与环境等压力不断增大,思考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不足,找出应对策略,对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体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不足
从当下的情况看,尽管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但依旧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农业科技推广不配套,导致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条件不佳,并且农业发展基本沿用旧的推广方式,保持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提高收益。第二,基层缺少科技示范户,科技推广缺乏辐射作用,使得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实用的、先进的科技停留在成果鉴定和验收阶段,不能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推广。第三,基层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忽视更新知识,也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导致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缺乏人才保障。
2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策略建议
畜牧科技推广的现状及策略
1畜牧业发展特点
1.1规模养殖比重越来越大
以母猪为例,2012年12月份,黄陂区能繁母猪为4.9万头,其中,散养不足1万头,比例为3.9∶1。规模养殖户对于科技服务较之散养户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和政策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市场风雨的不断洗礼和绿证培训、阳光培训等多项培训,多数养殖户越来越注重养殖政策和科技投入,从各种渠道来增加自己的养殖信息量,素质明显增强。
1.3畜牧产业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我国农作物产量,必须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完成了从原始耕作到人性化管理的飞跃与进步,如何顺应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劳动力的实质性转换,成为当前农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以芦溪县为例,阐述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芦溪县;农业;科技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总面积125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64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但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土壤贫乏,务农人口少,因此并不是农业大县。接下来笔者将对芦溪县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行分析。
1芦溪县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1.1主要成就。2011年以来,我县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12.1万吨,且每年呈上涨趋势,完成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能繁母猪补贴到位率100%,保险覆盖率90%以上,100%完成水稻、油菜良种补贴资金面积核实及发放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从未出现因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不到位而出现的上访情况。阳光工程、沼气建设等配套资金落实完毕,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及合作社的建立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1]。1.2存在问题。我县山地面积占到83.1%,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5%,森林覆盖面积广,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不高。
2发展思路及对策
水利局科技推广计划
为进一步促进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支持先进适用技术(产品)在我县水利建设管理各领域中的应用,围绕科技兴水战略,结合我县2011年水利建设项目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计划:
一、水利科技推广项目
1、山区雨洪集蓄灌区:库(塘坝)渠相连、渠(管)池相通、田间蓄水、管网配套、形成灌区。拟建郭家坝2万亩柑桔和茅坪2万亩茶叶雨洪集蓄灌区,建成具有山区特色有效利用雨洪资源的灌区。
2、微润灌溉:为解决长期以来田间水池至农作物使用管灌的方式,大力推广国家“863”科技推广项目“微润灌溉”技术,实施500亩柑桔和1500亩茶叶微润灌溉。
3、生物慢滤:该技术在2008年以来我县主要运用于小型集中水厂建设,效果明显,水质达标达96%以上。2011年主要探索和试验:一是“千吨万人”水厂的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试验,拟在茅坪镇九里建设日处理能力一千吨的生物慢滤水厂。试验成功后将在城镇有推广的广阔前景。二是推广单户生物慢滤技术,“一管一池一罐”模式,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先滤后蓄”,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先蓄后滤”,拟推广1000户。
4、渠道防渗:采用抗冰冻新材料替代混凝土进行渠道防渗,在我县海拔800米以上地区试验。
垦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研究
摘要:黑龙江垦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垦区农业科技推广以满足垦区农业生产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为推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垦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是支持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畜牧养殖及粪污处理综合技术、智能化农机装备和信息化技术等。今后,垦区应发挥体制优势和人才优势等,在推进机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培育示范主体、重视技术研发、创新信息体系、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充分发挥科技排头兵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黑龙江垦区
黑龙江垦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位于我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深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满足垦区农业生产科技需求为出发点,紧密围绕垦区当前及未来农业生产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充分发挥垦区科技排头兵和助推器的作用,提高了垦区农业科技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1垦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农业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力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实现新时期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最根本要靠科技,农业科技对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贡献巨大,功不可没[1]。2018年,黑龙江垦区承担国家、省科研项目87个课题,组织实施总局重要科研项目71个课题,组织验收、鉴定总局重点科研项目80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2个,授权专利120件,实现科技转化为成果并形成规模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任务。农业科技推广促进了垦区农业由数量增长型转型为质量增长型,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生产,对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垦区持续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效能,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集成推广力度,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持续深度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2垦区农业科技推广重点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去年以来,我市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新定位。发展都市农业,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快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和应用。针对当前我市科技推广情况,我办组织了深入调研。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相对健全,有家市级农口部门承担农业科技推广职能,即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局、农机局、蔬菜局、农广校。根据我市年出台的革意见,乡镇街道农技站、林业站、水利站、农广校等个涉农事业单位合并,设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体承担以前各站担负的农业事业发展和科技推广任务;乡镇农机管理站、兽医站则改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在编农业科技人员第一学历中专以上或具有中级以上农业系列职称的人,其中在市直农口局机关包括农、林、水、牧、机、菜、农广校个单位及其直属单位工作的人,在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机管理站、兽医站及其它单位工作的人其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分别占%和%。农业科技人员中第一学历为中专的占,大专学历的占%,本科学历的占%;具有高级职称的占%。现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中,在编不在岗的人。近年来,广大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科技人员到一线服务迈出了新步伐。连续三年开展了“农业科技创新年”、“农业科技推广年”等活动。借鉴“病人选医生”的方式,在电视和报纸上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的姓名、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介绍给农民,促进了农民与科技人员的对接。围绕都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成立了专家课题组,分别选定课题,定攻关内容,定人员,定经费,定考核奖惩。中级以上职称科技人员到乡镇、到村、到项目开展技术服务。今年春季,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市农业局派出名科技人员与个村的户结成科技帮扶对子,为探索建立农业科技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长效联接机制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创新了科技服务方式。在开通“农业”热线的基础上,依托农村会计集中记账中心网络系统,新建了农业信息中心,更新了农村网站,与中国农业信息网、山东农业信息网链接,并借助市、乡、镇、村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及时了解、掌握、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市场销售信息等服务,成为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信息交流和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平台。
三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实现新突破。近年来,与山东农科院、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所密切合作,每年组织实施多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在章丘大葱主产区引进推广了频振灯杀虫新技术,不仅每亩降低成本元,而且为大葱的无公害生产创造了条件。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面积达到万亩,有个农作物品种被认证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作物良种化,薄皮核桃、早熟苹果、花菇、白硬冬小麦、黄颡鱼、五彩棉等多个新品种被成功引进,人工授精、农田保护性耕作等其他实用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种养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推广初步形成了“服务到村到项目,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格局。
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研究
1农科类高职院校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科类高职院校在农业科技科研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学科门类设置比较全面,师资力量雄厚,发展历史悠久,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比较强,但高校毕竟是专门的科研机构,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机会较少,因此,很多农业科技成果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实验成果或者试验田的成果,农民田间很少使用先进的技术,这就很难转化为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造成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效果不佳。农科高职类院校农业推广力度不足已成为影响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问题。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是农科类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相对于本科院校还存在一定劣势。农科类本科高校社会认可度较高,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协同创新方面比农科类高职院校占优势,这就导致很多企业与附近的本科高校合作,企业和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在人才招聘方面也会向本科高校倾斜。农业科技推广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农科类高校的科技成果和培养的农科类人才需要有政策支持,才能顺利走向基层。基层农村工作环境相对于城市的工作环境和实验室的科研条件不在同一水平,农村条件艰苦,科研条件落后,很多高职类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农村一线工作,没有合适的激励和奖励机制,缺乏到农村推广农业科技的动力。
2农科类高职院校农业科技推广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建议农科类专家走出实验室,走出试验田,走向农村,走向田间,指导农民科技种田、科学施肥。让农民朋友看到科学种田的益处,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只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才会提高科技种田的积极性,才能让更多的农民接受科技种田。同时,当地政府要配合农科类高职院校做好前期宣传工作,通过“乡村通”“乡村广播站”和宣传彩页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并对后期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进行跟踪报道[1]。2.2强化高职类院校的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第一,农科类高职院校可以与农科类本科院校和农科类研究所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与此同时,还可以协同地方之间学校、研究机构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校外资源的整合,共同促进协同创新发展,摸索出一套多样化的模式。打造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相关的产业和产品为突出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从而推动整个地方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标准化发展的生产模式,共同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将自己的教师定期输送到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鼓励本校教师在职读研的方式,来提高师资的综合素质。第二,农科类高职院校要积极走出去,跟企业进行洽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高职院校可以每年为企业定向培养和输送农科类技术人才,为农科类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农科类企业也可以定期输送企业的技师到高校讲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人才双向流动的机制。2.3强化对高职类院校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第一,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应重视对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培养。可以把现有的工作人员按照教学目标分为科研人员、教学人员、推广人员等。对于各类专职的或者兼职的工作者要有所区别。改变以往的以科研、课题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从薪资水平、岗位晋升晋级、津贴等多个维度出发,制订一套满足现有需求的激励机制。同时,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文件,从制度上保障科教人员的权益,从而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也可以从制度上保障相关推广人员的地位,将其与服务科研的教师团队给予同等对待,指引和激励科研人员走进农村,走进企业生产一线。第二,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高职类农科人才走向基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尝试打造一批批学习农业、喜爱农业和愿意发展农业的建设者。比如,在日常的课程学习、论坛讲座中,通过一些出名的在农业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专家、企业家等,分享他们的真实经历和成功经验,让同学真真切切感受到从事农业的成就感和价值。也可以利用寒假、暑假开展一系列农业科技推广、“三下乡”调研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农业产业活动交流,让他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掌握目前国家在这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让农科专业高职类毕业生喜欢农业和农村,树立服务基层、扎根农村、科技兴农的决心[2]。农科类高职院校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好农科类高职院校的作用,可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为“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梦雪.农业院校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进行农业科技推广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农业科技推广的难题与策略
合肥市耕地面积21.6万hm2,乡村人口276万人。该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近1000mm,日照时数逾2100h。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主要是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及科技培训等农村公共服务工作。目前,一个以县农技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技站为依托的县级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形成,已成为合肥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生力军,为合肥市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将合肥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总结如下。
1合肥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1.1推广服务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公益性推广服务机构1个,市级推广机构有4个(推广中心、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管理站),县区级推广机构有9个(三县一区共4个中心,三县共3个种子管理站、肥西县植保站和土肥站),乡镇级推广机构57个。合肥市三县农技推广部门现有在职农技推广人员共193人,其中国家技术干部164人,工人29人。从专业职称来看,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61人,初级职称79人,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为0.15:0.37:0.48;从文化素质看,本科以上学历38人,大专学历65人,中专学历70人,高中学历8人,初中以下学历12人,人员比例为0.20:0.34:0.36:0.04:0.06;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68人,36~49岁92人,50岁以上33人。三县乡镇级农技推广部门现有在职农技推广人员共294人,其中国家技干203人。国家技干中从专业职称来看,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2人,初级职称148人,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分别为0.06:0.21:0.73;从文化素质看,大专以上学历109人,中专及高中学历86人,初中以下学历8人,人员比例分别为0.54:0.42:0.04;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94人,36~49岁91人,50岁以上18人。
1.2经费来源及基础设施配备
合肥市稳步增加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对公益性农技推广所需的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近几年每年从支农专项中安排300万元左右用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市、县推广中心及站所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配备交通工具,提高监测、实验手段和水平,改善工作条件。省、市共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技推广手段和能力。积极争取农技推广项目,抓好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改善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手段。如通过实施植保工程,在县区建立完善病虫害测报点和重大有害生物县级监控区域站;通过实施沃土工程,建立土肥化验室,配备相关检测仪器。目前,三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办公楼、农业科技示范场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农技推广所需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基本齐全。然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只有少部分有职工住房和办公区域,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办公室和职工住房紧缺;全市乡镇基本没有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实验仪器设备。
畜牧局科技推广意见
2012年我局确定为“畜牧科技推广年”,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努力推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畜牧科技人员要以联系千场万户为纽带,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普及畜牧科技,提高畜牧科技入户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根据我市的实际,重点推广普及以下六方面畜牧兽医技术。
一、奶牛改良与规范化饲养技术
奶业是我市畜牧生产重点产业。为进一步提高奶业生产的整体水平,要继续实施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推广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加速品种改良。坚持高产奶牛冻精细管畜牧系统主渠道供应,争取高产细管冷配改良奶牛数占适龄奶牛90%以上。要以奶牛养殖小区为载体,大力推广科学饲养、集中挤奶技术,建立规范化饲养管理及生产方式。根据奶牛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特点,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与饲喂方法,确保奶牛的营养品充足与均衡。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优质青贮饲料的应用比例。推广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奶牛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合理用药,减少兽药残留,提高乳品质量和安全性。组织专家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奶农科技素质。
二、水貂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
水貂是我市的优势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配方,重点推广母貂产仔前后的饲养技术,仔貂的护理和疫病防治技术。对母貂应用配合饲料进行饲喂,降低饲养成本,保证营养价值的全面,生长状况良好。搞好仔貂疫病综合防治,降低仔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争取仔貂成活率达到95%以上。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做好传染性疫病防控工作。
三、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
科技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一、抓示范、建基地
推广普及增产增效新品种、先进适用新技术。实施水稻统一“供种、供肥、供药、植保”、小麦统一供种和蔬菜补贴农药统一供应等惠农措施,全区优质水稻、小麦品种覆盖率达100%,群体质量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与整建制建设,大力推广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水稻机械化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建立千亩粮食繁种基地、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哈密瓜和蜡梅研究所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先后引进粮油、经济作物新品种100多个,通过不断研究培育,4个品种获得上海市农作物(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二、抓培训、求实效
努力培育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每年深入镇、村、户举办农技实用技术、专业农民、示范性、引导性以及专家坐堂等各类培训与科普活动70余期,万余人次受益,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种田水平,培养了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心首次创新开设田间学校培训模式,通过自下而上参与式的培训,工业区25名种植哈密瓜的学员平均增收6000元/户左右,真正起到了“培训一户、辐射一方、带动一片”的成效,得到了市区相关领导的一致肯定,农民田间学校嘉定示范点挂牌成立。
三、抓指导、推入户
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2008年中心全面推行农业科技入社惠农工程,积极引导合作社及社员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近五年来,共对本区粮食、蔬菜、园艺经济作物的96户次的农民合作社进行了上门入社技术指导,探索出了以合作社为中心进行辐射带动广大农民运用科技的科技进村入社(户)有效途径,确立了以“指导一社、带动一片、辐射一方”的技术服务形式,有效提高了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科学种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