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素质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02:58: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素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素质

科技文化素质建设总结

为全面提高全区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适应我区实施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现代化绿色城区建设的需要,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全民素质建设的意见》,区科协结和部门工作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方案,分步实施。

今年六月初,区科协在素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了《关于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就相关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初步取得了成效。

二、凝聚力量,广泛参与。

今年六月二十二日,区科协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为调动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素质建设工程的积极性,区科协在会上作出了《关于加强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的决议》,并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担当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为提高全区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新的贡献。

三、履行职责,提高素质。

查看全文

党员科技素质及创业培训会讲话

各位学员,各位同志:

由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劳保局、农林局联合举办的20*年度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暨创业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首先对本期培训班的开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来自广大农村、立志创业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培训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和南通市关于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要求以及“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更好地发挥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办好本期培训班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珍惜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由此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加强科技素质和创业培训,对于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业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才能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第二,开展培训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载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有的同志政治敏感性不强,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践上下功夫不够;有的同志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科技素质不够高,在飞跃发展的时代面前跟不上节拍;有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创业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自身发展和党在农村基层的形象。因此,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本领,增强素质,发展能力,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

查看全文

农村科技素质暨创业培训讲话

各位学员,各位同志:

本次培训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和**市关于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要求以及“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更好地发挥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办好本期培训班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珍惜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由此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加强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公务员之家范文中心:/科技素质和创业培训,对于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开展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业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才能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第二,开展培训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载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有的同志政治敏感性不强,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践上下功夫不够;有的同志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科技素质不够高,在飞跃发展的时代面前跟不上节拍;有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创业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自身发展和党在农村基层的形象。因此,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本领,增强素质,发展能力,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

第三,开展培训是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举措。推动全民创业,是富民强市、建设新农村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而且还能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尽管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财政比较紧张,开展免费培训的条件不太好,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创业培训和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把创业培训和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纳入到全市培训计划,为培训埋单,所以,希望各位学员珍惜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学有所悟,学有所为,通过学习,努力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希望参与这次培训的相关部门和教职人员,突出重点,注重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这次培训办成互相学习、传授技能、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的富民培训班。

查看全文

四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研究

一、引言

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科技期刊发展开辟了新的局面。科技期刊是以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相关内容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刊登最新的行业政策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其主要学科范畴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技期刊涉及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出版周期等要素,其主要特征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科技期刊是期刊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为各行各业的学者、专家等提供科学技术交流的平台,为各种新技术的实现提供实用可行的参考,学者、专家可通过科技期刊追踪行业前沿科学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应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提升自我素质,为“四全媒体”的到来作全面准备。针对编辑自我素质的提升,很多行业内的前辈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达丽哈·阿合亚[1]对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更新工作方式,提高编辑专业素质;梁永霞[2]对科技期刊编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邰文[3]就科技期刊编辑自我提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转变信息服务模式、推进数字化建设、拓展服务方式等;孙瑾[4]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的培养分为三大方面:基本素质、单位培养及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丁磊[5]对青年编辑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郭海瑞[6]就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的吸引、培养及队伍建设给出了相关建议;李晓濛[7]剖析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自我培养的路径;杜承宸[8]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探讨了如何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工作;陆雅玲[9]站在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王海燕[10]对“四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胜任力的现实要求与提升进行了分析与指导。本文围绕“四全媒体”进行分析,并就科技期刊编辑自我素质的提升提出建议。

二、“四全媒体”概述

“四全媒体”有四个基本特征,可以从时间、空间、主体、效能四个方向解读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一)全程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传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或事件的全程记录、同步传播得以实现,媒体能实现时间上的全程跟踪记录,全程媒体由此出现。

查看全文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论文

一、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推行科技素质教育缺乏认识

科技素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全面的科技素质教育课程的支撑。全面的科技素质课程应包含科技知识理论课程以及科技应用实践课程。然而,当前科技素质教育课程大多数是传授科技理论知识的课程,涉及科技应用实践的课程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学校没有认识到仅设置科技理论知识的课程难以真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学生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科技知识,这种课程设置不全面的状况难以促使科技素质教育全面推行。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开展的。然而,大多数学校在科技素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对少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科技素质培养,目的是培养他们去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为学校争荣誉。这种做法明显是对全面普及科技素质教育的精神缺乏必要认识,导致青少年学生科技素质整体偏低,影响科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2.教学资源缺乏

人力资源方面,高水平科技教师短缺。在我国,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非常短缺,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年长教师过去因条件限制,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技素质教育。大部分年轻教师虽然受过一定程度的科技素质教育,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也没有及时补充新的科技知识。高水平科技教师短缺,使得青少年想要接受良好的科技素质教育非常困难。科技教育专用实验设施设备欠缺。科技教育专用实验设施设备是保障科技素质教育正常开展的必需品。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在开展科技素质教育活动时并没有专用的实验设施设备,其所使用的实验设施设备均是与物理、生物、化学等其他学科共享的。由于物理、生物、化学等均为升学必考科目,实验设施设备会被优先安排给这些学科使用。专用的实验设施设备欠缺无法保障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正常开展,科技素质教育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数字化科技教学新资源不足。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知识时刻都在更新,数字化科技教学资源也在不断更新。一直以来,我国的科技素质教育所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大多比较陈旧,与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在科技与生活高度融合的今天,陈旧的数字化科技教学资源无疑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科技素质教育也难以高水平地开展。

3.教学方法单一

查看全文

试论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指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等各种能力品质的总和,是人们从事社会创新实践的内在条件。科技进步最关键、最宝贵的是科技人才,而在科技人才素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是创新素质。当今时代,创新是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创新成果的取得,不仅要求要有科技人才的数量,更要求有科技人才的质量,这种质量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要求。面对国际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在培养大量科技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建设。

一、创新时代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着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迫切呼唤着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

1、当代科技的发展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创新素质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呈加速发展趋势,知识爆炸现象加剧,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知识陈旧所需的时间,从18世纪需要80一90年,19一20世纪的30年,缩短为近50年来的二15年,有的学科已缩短为5一10年。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科技成果迅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化,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生产应用、形成产业的时间缩短,20世纪初以前大约为30年,20世纪初至中叶大致为10年,下半叶开始缩短为5年。如晶体管从发明到产品扩散于全世界市场只用了8年,电脑几乎是3一5年换一代,使人感到发明创造有立竿见影之效。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高回报,吸引和鼓励着科技人员去努力拼搏,进行发明创造。国家和企业也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大规模投资,支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当代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为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高效率、团队式的集体分工协作研究开发的领域。科技活动也日益全球化,科技、经济结合日益紧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分支纵横交错,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并日益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原始性创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样的时代,任何科技人员的知识技能每时每刻都存在失效的可能。而科技活动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要求不断创新,这就从客观上要求科技人才必须紧跟时展趋势,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与技能,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趋势,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

2、激烈的国际竞争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查看全文

农民素质制约农业科技推广的瓶颈

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贡献已日见突显。从2002年始,吉林省桦甸市依靠农技推广部门积极在农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高产创建技术”等多项科研技术成果的推广,并给应用户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让农民切实体验到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力量,按常理,这些效益显现的科技成果应该被农民广为应用,但从调查中了解到,其推广普及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农民综合素质的偏低严重滞缓了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村的应用与推广。

1桦甸市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

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技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身体素质、非智力心理素质五方面,在这其中,文化素质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母质,而从桦甸市农村劳动力(16~60周岁的农民)的统计来看:现全市农村劳动力为147785人,在这些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076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0.8%,初中文化程度的9242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2.5%,高中文化程度的2352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9%,高中以上(不含高中)文化程度的10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0.8%。其中能初步掌握一技之长的为2225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1%,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农民早已走出农门另谋他业,这样的农民人员素质组成,决定了其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吸纳创新能力很难与依赖科技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相匹配。接受教育,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无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农业推广的一种手段,但目前桦甸市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力度匮乏,任重而道远。

2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2.1农民接受农业信息和技术的主要途径。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民接收农业信息和技术的渠道还不够宽。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农村“能人”、互联网(所占比重较小)、手机等,能到乡镇、村直接向农民传授信息和技术的主要部门有:市、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农广校,市、乡两级畜牧管理部门等。2.2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比率。从问卷调查和典型村调查看出,农民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有3~5次左右,但大多属于简单的实用技术培训,时间较短,不够系统。在有机会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中,成员构成主要为村、社干部,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等。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比率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2.3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及致富信息的状况。当前,由于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及致富信息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但由于教育培训机会和农民自身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教育培训任重道远。2.4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训的需求与实际完成的差距。从入户实际问卷调查和普遍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训的需求很大,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参加教育培训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率仍很低。据统计,桦甸市每年参加教育培训人数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较系统的培训,所占比率更低。如:桦甸市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林蛙养殖业,有养殖专业户1100人,800多条沟系,而每年能参加教育培训的不到100人。

3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查看全文

高职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策略

1前言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职业人才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最近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指导方针和培养目标要求,其中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是根本,创新能力培养是关键。高职学生应具备优秀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有: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优秀的科学作风素质三方面。它是创新型职业人才会创新和能创新的立足点和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才应具备的根本的品德。所以应把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当前职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首位。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的社会浪潮中,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和驱动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产生的效果和效应已经越来越显露出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培养和输送有科技素质的人才是其重要责任和办学目标,这几年我院围绕培养具备纺织服装技术的高职创新人才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道德素质、技术素质和作风素质,在确保我们的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实施创新课题来培养高职学生会创新、能创新的能力,着力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优秀的科学作风素质,是当前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措施和途径。只有依靠具备这些优秀素质的人才,才能实施好优秀的创新课题并取得成功。如果不具备这些方面的创新素质,最好的创新课题也无法完成。所以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科技创新素质的高职学生。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我院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创新素质培养的方法、途径和建议,对提高高职学生创新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2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是创新素质培养的核心内涵

科学道德素质包括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具备自强不息、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是指像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无数优秀科学家所具备的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坚持科学真理的科学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在科学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进,登上科学的高地。一个缺乏科学素质的人是找不到创新课题的,也是不能承受创新的艰苦、失败的折磨和挫折的。因为缺乏科学素质的人,首先他的科学态度不端正,出发点不正确,不是为了科技创新,而是为了以创新名义捞个人名利,浪费国家财产,形成学术腐败。如博士论文抄袭,大学教授抄袭论文等现象,虽然这些不良的所谓“创新”行为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得到了有力遏制和查处,但是其产生的恶劣后果严重影响了纯洁的新一代大学生,所以当前高职学生在创新教育的同时乃至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增强科学道德素养的培养。向社会输送讲信用、讲真话、办实事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是高职教育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几年我院在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突出培养和锻炼学生科学道德素质,例如2012年我院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发光机织面料亮度与光色的设计》这一创新课题时,从选题、论证、设计研究、检测、试验到生产样品全过程的创新活动中,要求学生尊重纺织、印染、服装设计等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和原理。在已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索和试验研究等创新活动,取得了成功———创新成果获得省市有关创新作品大赛的奖项。在完成这个创新课题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学生进行了无数次发光面料亮度和光色的调制和试验,通过无数次的配方比例调整、监测和选择,承受了一次次实验数据达不到设计亮度光色要求的失败痛苦,在实验室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坚持科学的检测方法最终找到了最佳的配方和工艺,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创新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沿着正确的科学方向才能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些创新活动中培养他们自觉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培养了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科学素质,并且将影响他们一生。可见,培养学生具备科学道德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3培养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内容

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主要是指培养高职学生具备必备的技术水平同时训练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敏感性、技术责任心和技术洞察力,这是提出和找到一个好的创新课题的重要前提。一个对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动态极为关心、敏感的高职学生会激发出创新课题的激情和动力。反之,技术上麻木不仁,不留心、不善于关注和观察的学生是找不到、找不准创新课题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有人抢着捡苹果进食,而牛顿在想:为何苹果从树上脱落后会向下掉?这就是牛顿的技术敏感性、责任心和洞察力。创新课题无处不在,但只青睐有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的创新者。这几年我校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获奖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来,我院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技术素养。例如2013年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了“再生蚕丝蛋白纤维新面料”的创新项目,本课题是相关专业的学生根据已学到的专业知识,从普通的蚕丝面料特性出发,激发出技术灵感,提出了利用再生普通蚕丝提炼的蛋白纤维织成新面料的创新课题,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设计编织出一种由再生蚕丝蛋白纤维为原料的新面料,并通过检测发现了这种新面料所具备的耐磨、耐热性和抗紫外性能较好、体感舒适的特点,创新了一种利用传统报废蚕丝蛋白纤维生产的新面料,该面料被推广运用,荣获高职学生创新大赛奖项。该创新课题培养训练了学生在自己专业技术领域创新的技术敏感性、洞察力和关注所学专业技术发展的责任心。社会将青睐这种会创新的科技人才。

查看全文

干部科技素质暨创业培训讲话

各位学员,各位同志:

由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劳保局、农林局联合举办的**年度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暨创业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首先对本期培训班的开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来自广大农村、立志创业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培训旨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和南通市关于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要求以及“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更好地发挥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办好本期培训班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珍惜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党的**届**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由此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加强科技素质和创业培训,对于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业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才能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第二,开展培训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有效载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有的同志政治敏感性不强,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践上下功夫不够;有的同志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科技素质不够高,在飞跃发展的时代面前跟不上节拍;有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创业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自身发展和党在农村基层的形象。因此,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本领,增强素质,发展能力,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

查看全文

科技文化对人文素质的影响

一、高校校园科技文化提出

最先提倡高校科技文化研究与教学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最初高校科技文化研究与教学的开展是以高校学科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其中以美国为例,不仅从20世纪中叶就有了科学史系或者科学哲学系,而且从1970年起,经过G.Holton教授(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的努力,把科学史教学作为“哈佛物理教学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1994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通过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还把科学史教育贯穿在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中。在我国,1925~1927年陈省身先生的老师钱宝琮,在南开大学物理本科生中开设了作为科学史分支的教学史课程。

现在各大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高校科技文化建设。多所高校已经开设了与科技文化相关的学科教育,例如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史、世界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等等。这与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正在创造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人的素质和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使命,要培养一支庞大的直接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创新队伍,在全社会形成强烈的科学精神和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人文氛围,建立全新的科技创新体系。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它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承载体,也是科技的产地之一。那么,对于大学生科技文化方面的教育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是实现这一变化的重要环节。

二、高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途径

高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从学生入手,加强大学生科技文化理论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要从高校教师着手,高校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方法观,加强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其能正确地运用科学方法。关于科学文化理论方面,需要学校及各二级学院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建立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开设与科技文化相关的课程。为了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活动。在此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普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比如可以利用学生学术团体举办学术讲座,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是其对科技文化理论应用的最直接平台。近年来,随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并依照我国对农村的重视,各校都组织了一些科技服务小组深入到农村开展科技咨询、家电维修等活动,深受欢迎。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科技活动中,既能在科研能力、工作技能、经营水平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同时也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学生只是学习科技文化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技方法的作用起到了指导作用。首先,科学方法是多元的。它既包括较为有序的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也包括不很有序的臻美方法,它甚至对无序的猜测、想象、灵感、顿悟、幻想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亦持宽容和欢迎态度。其次,科学方法是创新的。大凡伟大的科学发明难得遵循固有的程式和运用现成的方法,科学大师往往能在已有的方法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或伴随着创造出新的方法。最后,科学方法是开放的。它向各种后来的合理性的方法和非理性的方法敞开大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用科学方法指导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环节,高校教师的重大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