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全球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0 02:19: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全球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全球化

国内科技教育全球化发展实践

摘要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是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两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潮流。科技全球化对教育理念的变革产生重大的辐射。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教育全球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1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相互促进的潮流

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影响超越国界,科技活动的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大科学、大技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科技全球化更像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迅猛发展,席卷全球。科技全球化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研究问题的全球化。随着跨国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日益增加,不同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在探索自然界奥秘方面所关心的问题不断趋同。在当代,人口、资源、污染、生态、核扩散等所谓“全球问题”的提出,正是全球化的反映。

(2)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是科技全球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描述。首先,在研究者的层次上,不同国家科技工作者进行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明、论文由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其次,在企业层次上,跨国公司已经在大力推进R&D全球化的进程,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各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不同R&D的机构,争夺信息,争夺人才,多方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最后,在国家层次上,各国政府之间以双边或多边形式进行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增强。

查看全文

科技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教育发展

摘要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是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两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潮流。科技全球化对教育理念的变革产生重大的辐射。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教育全球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1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相互促进的潮流

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影响超越国界,科技活动的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大科学、大技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科技全球化更像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迅猛发展,席卷全球。科技全球化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研究问题的全球化。随着跨国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日益增加,不同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在探索自然界奥秘方面所关心的问题不断趋同。在当代,人口、资源、污染、生态、核扩散等所谓“全球问题”的提出,正是全球化的反映。

(2)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是科技全球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描述。首先,在研究者的层次上,不同国家科技工作者进行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明、论文由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其次,在企业层次上,跨国公司已经在大力推进R&D全球化的进程,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各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不同R&D的机构,争夺信息,争夺人才,多方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最后,在国家层次上,各国政府之间以双边或多边形式进行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增强。

查看全文

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结合论文

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是电信。日本延误了电信市场的开放,使日本的电子公司失去了移动电话和通信市场。而1984年美国进行了电信改革,打破垄断,电信价格大幅度下跌。1996年英国全面开放电信市场,打破了电信与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络电脑的分割,通过多媒体进行综合发展。90年代欧洲的爱立信,诺基亚和西门子联合推出GSM体系,美国则在全球推销自己的CDMA系统。日本的松下,索尼到1997年才推出自己的手机,丧失了市场先机。

美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战略,在90年代获得成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1995~1998年间,美国1/3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在国内总收入(GDP)4.1%的增长率中,信息产业的贡献达1.2个百分点;计算机和电信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4%。到2006年,美国将有一半工人受雇于信息产业或成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高新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催生了一批新兴关联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1970年,美国每辆汽车电子装置的价值只有25美元,1990年上升到1383美元,2000年,美国汽车电子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上千亿美元。在1998年美国资本设备实际投资16.5%的增长率中,信息设备的贡献就占9.6个百分点,占总增长率的58%。美国信息产业占经济的25%,生物产业将使新经济的比重再增加15个百分点。

以美国带动的信息全球化,已经全世界达成了共识。2000年9月在冲绳举行的8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指出: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信息通信技术将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2/3的8个国家达成共识,要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果和益处,同时要在这种革命性变化中制订信息技术的各种相关规则。

21世纪全球发展的巨大的动力,仍然来自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增长1/3,达到80亿,2050年达到89亿,人口老化现象将影响全世界。今后几十年知识激增和因特网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一场真正的知识革命正在开始,知识量每五六年就增加一倍。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尤其受重视,它的重要性超过体力劳动、自然资源以及实物资本。富国创造的的财富都归功于人力资本。在美国高效率的知识工作者在就业者中占2/5到2025年,在新的“知识经济”中老的工业部门将降到10%的比例。

信息产业在全球发展方兴未艾。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崩盘,并不说明信息产业的失败,它可能标志着积极的转折:美国的信息产业进一步与传统经济结合,美国信息革命的进一步全球化,“新经济”将继续发展。

3。“信息高速公路”:全球化信息产业的基础

查看全文

探索科技全球化视角下我国教育发展态势

摘要: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是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两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潮流。科技全球化对教育理念的变革产生重大的辐射。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教育全球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相互促进的潮流

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影响超越国界,科技活动的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大科学、大技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科技全球化更像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迅猛发展,席卷全球。科技全球化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研究问题的全球化。随着跨国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日益增加,不同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在探索自然界奥秘方面所关心的问题不断趋同。在当代,人口、资源、污染、生态、核扩散等所谓“全球问题”的提出,正是全球化的反映。

(2)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是科技全球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描述。首先,在研究者的层次上,不同国家科技工作者进行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明、论文由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其次,在企业层次上,跨国公司已经在大力推进R&D全球化的进程,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各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不同R&D的机构,争夺信息,争夺人才,多方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最后,在国家层次上,各国政府之间以双边或多边形式进行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增强。

查看全文

科技全球化中的中国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是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两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潮流。科技全球化对教育理念的变革产生重大的辐射。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教育全球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1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相互促进的潮流

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影响超越国界,科技活动的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大科学、大技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科技全球化更像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迅猛发展,席卷全球。科技全球化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研究问题的全球化。随着跨国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日益增加,不同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在探索自然界奥秘方面所关心的问题不断趋同。在当代,人口、资源、污染、生态、核扩散等所谓“全球问题”的提出,正是全球化的反映。

(2)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是科技全球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描述。首先,在研究者的层次上,不同国家科技工作者进行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明、论文由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其次,在企业层次上,跨国公司已经在大力推进R&D全球化的进程,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各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不同R&D的机构,争夺信息,争夺人才,多方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最后,在国家层次上,各国政府之间以双边或多边形式进行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增强。

查看全文

我国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是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两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潮流。科技全球化对教育理念的变革产生重大的辐射。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教育全球化教育理论与实践

1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相互促进的潮流

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影响超越国界,科技活动的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大科学、大技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科技全球化更像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迅猛发展,席卷全球。科技全球化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研究问题的全球化。随着跨国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日益增加,不同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在探索自然界奥秘方面所关心的问题不断趋同。在当代,人口、资源、污染、生态、核扩散等所谓“全球问题”的提出,正是全球化的反映。

(2)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是科技全球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描述。首先,在研究者的层次上,不同国家科技工作者进行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明、论文由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其次,在企业层次上,跨国公司已经在大力推进R&D全球化的进程,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各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不同R&D的机构,争夺信息,争夺人才,多方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最后,在国家层次上,各国政府之间以双边或多边形式进行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增强。

查看全文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关系论文

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中国外贸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进入21世纪,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相互依存。对于经济全球化,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出自各自的利益有许多赞成或批评的意见;尽管经济全球化的规范和完善还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也使我国更加充分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种多样的。2000年11月15日,同志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许多文献指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出口市场更加集中,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目标相矛盾。(2)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3)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我国出口、外贸、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然而,事实一定如此吗?

经过加入WTO后的这几年的发展,事实证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非全部都是不利影响。主要有三点原因:(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会,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79-1982年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1997年达到45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超过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中国共吸引3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我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从而加快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化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使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科技活动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全球化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使民间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3)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扩大使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某种程度上可对贸易保护主义起遏制作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贸易秩序。据世贸组织的一些专家估计,世界贸易量每年增长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遇到贸易争端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合理地解决与其他世贸成员的经贸摩擦。

从上文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多面的,有利也有弊,但是在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的时候,我们尽量将利益调整到最大化同时将弊端降低到最小化,从而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时,我们做出的具体措施如下:(1)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一方面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来,通过进一步发展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劳动力优势。(2)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促进和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3)将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以贸易为先导,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适用技术通过一定规模的境外投资和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参与世界经济分工,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获取最大规模的比较效益。尤其要重视与世界跨国公司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面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很大。这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在,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贸易的发展有弊的同时也有利呢?我们有以下的数据支持(这里主要只介绍外贸方面):贸易额增长是对外贸易发展最直观的表现。二十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24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4.77%,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由第32位跃升为第10位。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服务贸易也有很快增长,1985-98年,服务贸易额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由6.9%上升到13.74%。

查看全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推荐下《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买这本书的时候我用10秒钟就决定了,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花了近一周多的时间。但是老实说,有些地方是囫囵吞枣,有些地方干脆根本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中获得许多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我敢说,如果让我们去看一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书籍,不是看不懂,肯定就是看不下去。这本书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带有浓厚国际记者背景的作家,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之进行一个广泛的对比,确实感到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同一个时代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我竟然在自己狭隘的小圈子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实在是令人震惊和羞愧。

弗里德曼不愧是记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象在看电影,也有点象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但读完之后,冷静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读到作者本身并不是经济学家,因为他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过于随意,有时为了生动就舍弃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过于认真,需要去伪存真。

我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来源于传统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了解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是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开始的一样,但这一点并不妨碍我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认同感。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而我们平常眼见最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均来源于和决定于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过去、今天和未来。在原始社会,一切愚昧和文明均产生和决定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尽管他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或者说今非昔比,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同样如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消失了。我们甚至能常常感到和布什或者是内贾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这就是技术,把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查看全文

《老干部政治理论讲座》第七讲 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当今世界处在重大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国际局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全球化浪潮的来势越来越凶猛。

一、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

(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

(三)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

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

查看全文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全球化

摘要: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带有显著的社会主义特色,这也决定了其在实现全球化发展中的动态演进机制。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任务,围绕构建开放性全球合作机构、把握国内外两个发展制度、明确全球化战略重心因素三个层面,探讨了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具体要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发展

自21世纪全球两轮重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参与度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中国长期在参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秉持着积极态度,但受制于我国现实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营模式的影响,导致中国经济全球化仍需经历由内向外改变的过程,如此方能呈现出大国特色与大国担当。

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任务

(一)加快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想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必然要首先进行现有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制度的推行下加快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速度,结合国际市场发展形势进行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与层级,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借助产业水平的提升强化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二)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在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应当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贯彻落实,运用政府管理手段与财政税收等政策强化对创新型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而将其扶持为我国支柱型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三)推进现代农业体系与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国应积极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入科学技术加快农业创新速度、推动经营体制改革,以此实现我国农业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建设发展力度,运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现扩大内需的整体目标,借助城市群、城市带的建设拓宽市场经济发展空间,进而依托城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现代城市的统筹建设与协调发展。(四)强化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与民生事业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远课题。各级政府应当积极践行自身职能,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依托文化产业发展反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进而依托文化市场的发展强化我国整体软实力,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配合社会保障事业建设进一步缩小国民收入差距,为社会公平的实现奠定稳固基础。在此基础上,牢固秉持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

二、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