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23:28: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合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合作

对外科技合作计划

对外科技合作是我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对外科技合作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和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纲要》及《**省**科技发展计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计划。

一、形势与现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能否在重大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已经成为维护国家主权、保障经济安全和发展高新技术的关键所在。

**期间,我省的对外科技合作坚持为科技进步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技经结合、技贸结合,做好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推出技术和产品的工作。通过与国内外开展合作研究开发,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来源,做好技术储备。目前,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格局已初步形成。

合作与交流的范围不断拓宽。国际方面,我省已同世界上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官方或民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期间,全省共派出科技人员11600人次,赴国外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邀请来华的国外专家学者共13100人次;在我省举办学术会议和科技展览会共165个;专家学者在国际会议上2500多篇;共执行对外科技合作项目260项。组建了中俄合作巨化氟化工研究所、中德合作能源与环境研究所、中日合作竹子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等中外合作、合资研究开发机构。国内唯一以企业为主体的中外科技合作园--**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正式开园,科技部称之为中俄科技合作的突破,被誉为中俄科技合作的典范,得到了李岚清同志的批示肯定。巨化与俄罗斯的成功合作,带动了我省与俄罗斯的全面科技合作。国内方面,**期间,省政府相继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航天机电集团等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目前,全省已有5000多家企业与全国5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引进技术、人才、资金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杭州高新区和11个省级高新园区内共有中外合资企业243家,引进外资5.2亿美元。杭州、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被列为国家级试点,宁波国际软件园已成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查看全文

国际科技合作征集申请材料

为了鼓励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市科委与国外地区政府间的合作框架下,围绕**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结合双方的技术优势和本地的实际需求,开展以我为主的对外科技合作,加快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本市科研水平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融入国际创新体系,切实推进本市与这些地区的科技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实质性发展,**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现开始征集*年度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一、申请条件:

1、申请单位应为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且与国外研究机构有实质性的合作,并签有相应的合作协议或合同。申请单位的国外合作伙伴与合作研究内容应符合以下合作地区及相应领域或方向:

1)加拿大艾伯塔省(Alberta):信息和通信技术、生命科学和医学、纳米技术、环境技术和替代能源技术。

2)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信息和通信技术、生命科学。

3)加拿大(NationalResearchCouncil):清洁能源(特别是燃料电池和氢能)、环境保护、多媒体技术。

查看全文

科研机构扩大科技合作意见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科技主管部门、引智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外国专家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年)》,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增强我国在前沿技术、竞争前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国际科技合作以项目合作为主向以机构间合作为主的转变,根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规划》的要求,科技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将在全国重点支持一批科研机构,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外相应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合作研究开发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一、支持重点科研机构扩大国际科技合作是新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科技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与100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此框架下开展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发项目,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为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促进外交工作做出了贡献。我国的引智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据统计,现在每年全国聘请的外国专家有20万人次以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一大批急需人才。通过长期合作,我国的一些科研机构与国外伙伴建立了联合研发机构,在提高合作层次、创新合作方式上做了许多有益尝试。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部署,在新的全球化形势下,我们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争在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把政府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重点从以项目合作为主转变为以机构间合作为主,实现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通过将机构间合作纳入政府间双边、多边科技计划和引智计划,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引智工作与国内重点科研任务紧密结合,推动这些重点科研机构成为聚集人才的国际化研发基地。为此,科技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将支持一批重点科研机构作为扩大国际合作的试点,引导和推动全国科研机构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际优秀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支持重点科研机构开展扩大国际合作的方式和措施

查看全文

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决定》,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特提出本实施意见。

第一条增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意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内陆省份科技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把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宣传,提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和全社会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营造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条明确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战略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率和水平,努力实现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合作与交流机制更加完善,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突破。

第三条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在各市、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设立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可以设立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中小企业可以设立专管人员。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关部门间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协调机制,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指导。

第四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人才信息库。鼓励用人单位采取高薪聘用、兼职、技术入股、合作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加大省筹资金资助中青年优秀科技人员出国留学的力度,对回国留学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创新创业活动,省相关科技计划予以优先支持。完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人员、翻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建设一支懂技术、懂法律、懂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和外交礼仪的高素质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队伍。

第五条搭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合作与交流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广泛联系,有针对性地举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产品交易和专题论坛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省内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搭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长效机制。

查看全文

基于区域创新的科技合作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长江中游城市群开展科技合作具有深厚的区域协作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沿岸城市就开始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中南经济技术协作区”、“武汉经济协作”的框架下开展区域合作。[6]随着2006年国务院《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与实施,长江中游地区的区域合作开始集中到“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和“中部论坛”这两个重要平台上来。“中部博览会”和“中部论坛”举办7年来,中部六省交流合作日益深入,在战略协作、项目合作、产品交换、产业互动以及人员往来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地缘、历史和文化等原因,湘鄂赣的经济社会联系较中部其他省份更为紧密。2011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武汉与长沙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为65.82%,位列第1位,紧随其后的是武汉与南昌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为42.74%。[7]县域层面的经贸协作则将湘鄂赣之间的紧密依存关系表现得更为直观。例如,成立于2004年的湘鄂赣边贸协作组织已为三省29个毗邻县、市架起了一座学习、交流、协作、发展的平台,为促进边贸大流通、大商贸、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湘鄂赣省际交流机制逐步健全,部门对接进一步强化,技术交流更加频繁,产业协作更为便捷。2012年2月,湘鄂赣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纲领性文件。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三省密集签署了涵盖交通、商务、旅游、科技、农业、知识产权、文化等方面的十多项合作协议。2012年3月,湘鄂赣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科技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三省在科技领域的首个跨区域合作协议,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进入正式启动和具体实践阶段。事实上,近年来湘鄂赣已在微观层面开展了许多科技合作行动。例如,由湖南省袁隆平院士和湖北省朱英国院士率领国内杂交水稻研究水平最高的两个团队,跨省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隆平高科在“湖北•中国农谷”建立了一系列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基地;湖北省政府与中国南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向以株洲电力机车为代表的中国南车旗下企业引进技术;武汉钢铁公司与湖南三一重工、江西江联等龙头企业采取共同研发、联合投标等多种形式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还联合湖南华菱钢铁、江西新余钢铁等行业知名企业在海外开辟更广泛市场;江西省与武汉大学建立省校全面合作与科技合作关系;华中农业大学在江西省建设“农作物品种研究试验站”、“农业土壤观测试验站”等试验基地;湖南大学与江西省萍乡市建立校市技术合作平台等。虽然上述科技合作行为缺乏统筹安排与指导,多为创新实体的自觉自愿行为,但是足以证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意愿之强烈、合作方式之多样、合作领域之广泛。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基础与条件

长江中游城市群开展科技合作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至少包括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创新潜力、科技创新载体、科技经济结合等4个方面。(一)科技创新政策。湖北、湖南作为传统科教大省,历来重视科技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的重要影响。江西省的科教实力虽然相对较弱,近年来也出台了不少有分量的政策措施。湘鄂赣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极大改善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政策环境。1993年,湖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教兴省战略,1995年颁布了《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并于2009年修订。此后,湖北省又先后制定了《关于科教兴鄂的决定》、《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速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湖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县(市、区)科技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体系。2012年6月召开的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将建设“创新湖北”作为未来湖北发展的5个目标之一。此外,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全国仅有的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享有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利,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实现创新政策的更大突破提供了难得机遇。湖南省于1997年制定了《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并于2012年修订。“十一五”以来,湖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决定》、《湖南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等系列文件。2012年,湖南省颁布了《建设创新型湖南纲要》,在湘鄂赣率先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推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大创新工程”计划,将湖南科技创新政策推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江西省近年来密集出台了《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专利奖励办法》、《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紧密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江西省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市、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江西省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试行办法》等文件,且正在加快《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的立法进程。江西省于2012年10月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把《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作为推动创新驱动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巧借外力,借梯登高,聚集省内外创新资源和要素为我所用,是大幅提升江西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上述政策举措为增强江西省的科技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二)科技创新潜力。湘鄂赣创新资源丰富,科技投入和产出逐年提高,科技进步环境不断改善,使长江中游城市群开展科技合作具有很大潜力。湖北省拥有各类高校120余所,其中直属高校8所;拥有各类科研机构近1400家,含中国科学院在中部地区的唯一分院;拥有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数量居全国第1位;拥有湘鄂赣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和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居全国第3位;拥有两院院士61人。2011年,湖北省R&D经费支出增长25%,占全省GDP的1.7%,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位居全国第10位;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00项,实现专利申请量42510件,[8]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位居全国第8位;5个主要科技指数均居中部第1位,参见表2。表22011年湘鄂赣主要科技指数全国排序注:数据来源为《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2)》湖南省拥有各类高校105所,其中直属高校3所;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79万人,数量居全国第7位。2011年,湖南省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6.3%,争取国家科技经费21.2亿元,同比增长30%;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36项,实现专利申请量29516件,同比增长31.9%,发明专利批准量连续第三年居全国第9位和中部第1位。[9]尽管除科技进步环境外的4个科技指标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是其表征创新潜力的重要指标———知识创新潜力和创新绩效潜力已于2010年跃升为全国第1位。江西省科技创新潜力相对较弱,但其主要科技指数都有明显提高。2011年,江西省R&D经费支出110.1亿元,省级财政安排科技支出6.1亿元,同比增长11%;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839项,经费11.26亿元,同比增长近100%;实现专利申请量近8000件,同比增长42%[10],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该年度江西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数和科技成果登记数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科技创新载体。科技创新载体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因素,也是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执行者。科技创新载体主要包括实验室及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高新区与产业基地、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湘鄂赣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组建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共性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湘鄂赣在若干重点行业建立起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了区域性产业关键技术联合研发的能力。湘鄂赣科技中介机构具有相当规模,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近万家,且省、市(地)、县三级均建立有规模不等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例如,湖北是我国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诞生地,目前拥有各类孵化器70多家(国家级孵化器23家、省级孵化器21家),累积孵化完成2287家科技企业,并拟投资100亿元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和企业加速器网络。湘鄂赣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0个,武汉东湖高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长沙高新区是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区,还有国家级农业高新园区、省级科技园区等科技工业园区300多个。湘鄂赣已各自建立了大量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中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企业信息协同服务中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文献共享平台等。科技创新载体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力推动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科技成果转化,还为进一步开展科技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四)科技经济结合。湘鄂赣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程度与东部及沿海发达省市有一定差距,但其日益紧密的结合态势同样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从湖北省科技与经济结合情况看,2011年湖北省共签订技术合同7799项,成交金额121.4亿元,增长33.5%;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25.96亿元,同比增长2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1.7%。2011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结果,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现状和发展态势的最好写照。一是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日益紧密。除自然科学奖以外的奖项均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成果。二是企业获奖比例和创新水平大幅提高。在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成果推广奖中,由企业独立或以企业为主完成的成果占60.35%。三是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效益明显。2011年的获奖项目都经过了三年以上实践检验,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其中效益超过10亿元的有26项,超过1亿元有119项。据统计,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均居中部第1位。[11]从湖南省科技与经济结合情况看,2011年湖南省签订技术合同5654项,成交金额35.39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88亿元,同比增长30.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4.7%,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6年的47%提高到51.5%。湖南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建设都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明显成效。[12]湖南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获得很大提高。从江西省科技与经济结合情况看,2011年江西省签订技术合同2241项,成交金额34.3亿元,增长48.8%,实现历史性突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568.32亿元,增长2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94.3亿元,增长29.9%。江西省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尤为重视各类科技园区和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体系,已成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13]

以科技合作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开展跨行政区科技合作,要始终围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目标,通过跨行政区域的科技“大合作”,打造以协同创新为特色的“大科技”,形成科技对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发展的“大支撑”,实现区域又好又快的“大发展”。科技合作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区域合作,其不仅是短期的合作行为,更是在较长时期内有助于调动各种创新资源实现创新效应的长期行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卓有成效地开展科技合作,需要鄂湘赣三省行政管理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个参与主体的协调与配合,需要鄂湘赣共同制定政策与措施,需要破除妨碍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在产学研用各个层次建立起开放性的科技合作机制。[14](一)制定科技合作路线图,建立组织保障体系。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机制创新、领域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科技合作之初就应加强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让领导层和实施层对科技合作的总体部署、阶段性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机制等达成统一认识,并按照“政府牵头、专家参与、统筹协调、利益兼顾”的思路,建立健全科技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14]首先,湘鄂赣应根据《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科技合作框架协议》,迅速制定并实施科技合作路线图,明确科技合作的指导方针、具体目标、推进思路,编制项目库、工作指南、计划安排、资金配置等细则,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尽快启动合作进程。其次,由国家部委领导和鄂湘赣分管科技工作领导共同组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领导小组”,总体上负责科技合作过程中的决策、实施与协调。在领导小组框架内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联席会议”,由三省科技管理部门共同负责,承担制定合作专项规划、遴选跨区域合作项目、组织科技交流、需求信息和推广合作成果等具体工作。再次,适时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咨询委员会”,定期举办区域创新合作论坛,为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官员共商科技合作热点问题提供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鄂湘赣三省科技专家、特别是两院院士等高级专家的智力优势,由咨询委员会组织“院士专家顾问团”不定期赴三省调研。(二)共建科技基础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完善已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共用机制,共建满足区域创新需求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建议湘鄂赣有关部门联合对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自然科学资源等进行整合、重组与优化,迅速制定《湘鄂赣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规则》,率先相互开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实验平台。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加快科技信息整合与服务一体化建设,采用大数据管理、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最新技术成果搭建“湘鄂赣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数据库,整合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奖励评审系统、科技成果转化征集系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系统、创新型试点企业动态管理系统、科普统计管理系统等,提供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科技报告、科技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强化平台的信息、信息查询与信息交流等功能。(三)促建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人才柔性流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要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既要提高不同区域之间开展协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也要建立以区域内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三省可联合组建协同创新平台,合作培养协同创新团队,共同实施协同创新项目,携手打造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一是支持针对湘鄂赣产业中具有一定优势而又急需的关键技术进行协同攻关。二是鼓励三省具有共同研究目标和需求的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共建合作研发实体。三是鼓励更多企业在三省高校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四是鼓励三省高校将科学研究向企业重大项目延伸,不仅参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而且采取工程教育、高级研讨班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培养人才。四是引导三省相关的行业协会密切协作,组建跨区域行业协会联盟,促进产学研主体建立市场化协作机制。五是发挥科技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项目第三方考核评估机制。[15](p45-47)长江中游城市群还要按照优势互补、共享共用的原则,推动科技人才的共同培养与共同利用。一是率先在人才交流服务、高层次人才共享、紧缺人才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职业资格互认、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合作。二是探索统一人事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可行方案,建立共享的学生实习、毕业生创业基地,共同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在三省范围内就业。三是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专家一体化行动计划”,通过相互委托的异地专家、专家互聘等方式搭建一体化专家服务框架,形成三省专家人才信息的交换与机制,推动高级科技人员的共享共用。(四)突出管理体制创新,构建长效交流机制。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要打破地域、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推动创新要素在区域内便捷流动,降低流动成本和交易成本。一是对关系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共性技术,由三省专家共同筛选确定项目库,由三省科技管理部门联合招标,对重点项目实行重点协调和协同管理。二是对区域科技合作的代表性成果进行共同奖励。三是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尽可能在本地区实现成果转化,联合建立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机制。四是相互承认对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外资研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并可同时享受三省的优惠政策。五是引导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它们在其他两地建立分支机构。六是在三省范围内完善“双向科技特派员”制度,不仅要从高校、科研机构向企业派出科技人员,还要鼓励企业选派优秀的技术与市场人员参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工作,重点支持本省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优先向其他两省派出科技人员。湘鄂赣科技管理部门要致力于构筑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可实施“科技管理人才交流”工程,通过互派科技管理干部到对方部门挂职锻炼、学习,加强三省科技工作在内容、计划与重点等方面的衔接,相互借鉴对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共同提高科技管理能力。

查看全文

对外科技合作经验交流

建省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海外的交往越来越多、日益频繁。在这些交往中,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形式。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越来越多的海外科教人员、专家学者活跃在××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个行业,在建设工地、工厂、校园、实验室、田野、海洋、原始雨林,甚至在蔚蓝天空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教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省以来,外事侨务工作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同时,致力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包含了工业、农业、旅游、对外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各个方面。对外科技合作是涉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为发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环境等为目的;对科教机构而言,它贯穿于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工作全过程;对企业而言,它是技术创新和贸易的重要部分。

一、提高对外交往的质量与水平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上升,我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周边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尖端科技领域的中长期合作越来越密集和频繁。这对于××加大对外交往力度,提高交往的质量和水平十分有利。我们一定要有机遇意识,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外事侨务部门要充分发挥对外接触面广、渠道畅、朋友多、信息量大的优势,积极利用各种对外交往手段,不断拓展对外交往的领域和渠道,服务并促进××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提高我省对外交往的层次和质量,使外事侨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的独特资源,开辟对外交流新渠道

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都有众多外国政要、专家学者和跨国企业领袖与会。过去,我们的很多工作仅仅停留于接待服务的层面,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参会的世界知名企业家及著名专家、学者等宝贵的资源。今后,我们要努力在这方面探索寻求突破,动员全社会参与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的经济建设。要在做好服务保障的过程中,主动与这些重要客人接触和交朋友,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在加深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和友谊,借助他们的特殊身份、影响和智慧,为我省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开辟新的渠道和领域。

查看全文

市振兴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材料

为贯彻党的*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鼓励和促进*的科技力量参与*建设,进一步服务全国,*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现征集*年度本市参与振兴*科技合作项目。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政府资金投入效益,市科委将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选择部分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一、合作领域:

1、现代农业:农业节能环保设施技术,特色经济作物的培育及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

2、现代装备制造业:重大装备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安全监控设备的技术改造;

二、合作地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

查看全文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支持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内资或者内资控股企业开展的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第三条专项经费由财政部、科技部共同管理,科技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专项经费项目的组织实施按照“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政府引导、合理配置、专款专用”的原则,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和《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与要求,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外交工作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第五条科技部建立专项经费项目管理数据库。将项目预算安排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投入、外方合作单位及科研投入、合作研发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情况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

查看全文

外事侨务工作促进对外科技合作交流

建省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海外的交往越来越多、日益频繁。在这些交往中,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形式。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越来越多的海外科教人员、专家学者活跃在××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个行业,在建设工地、工厂、校园、实验室、田野、海洋、原始雨林,甚至在蔚蓝天空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教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省以来,外事侨务工作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同时,致力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包含了工业、农业、旅游、对外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各个方面。对外科技合作是涉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为发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环境等为目的;对科教机构而言,它贯穿于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工作全过程;对企业而言,它是技术创新和贸易的重要部分。

一、提高对外交往的质量与水平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上升,我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周边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尖端科技领域的中长期合作越来越密集和频繁。这对于××加大对外交往力度,提高交往的质量和水平十分有利。我们一定要有机遇意识,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外事侨务部门要充分发挥对外接触面广、渠道畅、朋友多、信息量大的优势,积极利用各种对外交往手段,不断拓展对外交往的领域和渠道,服务并促进××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提高我省对外交往的层次和质量,使外事侨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的独特资源,开辟对外交流新渠道

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都有众多外国政要、专家学者和跨国企业领袖与会。过去,我们的很多工作仅仅停留于接待服务的层面,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参会的世界知名企业家及著名专家、学者等宝贵的资源。今后,我们要努力在这方面探索寻求突破,动员全社会参与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的经济建设。要在做好服务保障的过程中,主动与这些重要客人接触和交朋友,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在加深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和友谊,借助他们的特殊身份、影响和智慧,为我省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开辟新的渠道和领域。

查看全文

科技厅对外合作与交流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决定》,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特提出本实施意见。

第一条增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意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内陆省份科技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把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宣传,提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和全社会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营造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条明确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战略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率和水平,努力实现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合作与交流机制更加完善,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突破。

第三条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在各市、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设立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可以设立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中小企业可以设立专管人员。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关部门间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协调机制,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指导。

第四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人才信息库。鼓励用人单位采取高薪聘用、兼职、技术入股、合作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加大省筹资金资助中青年优秀科技人员出国留学的力度,对回国留学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创新创业活动,省相关科技计划予以优先支持。完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人员、翻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建设一支懂技术、懂法律、懂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和外交礼仪的高素质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队伍。

第五条搭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合作与交流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广泛联系,有针对性地举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产品交易和专题论坛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省内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搭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长效机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