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22:20: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改革下的技术预见
“十二五”《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见工作”。我国历次科技发展计划与中长期规划都包含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市面向2020年的技术预见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上海市正在进行的技术预见由上海市科委领导,委派其下属的科学学研究所组织并实施。江苏省在面向2020年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预见中则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委派省内重点高校针对专门领域展开预见研究。在专家选择过程中,调查和咨询的对象都是活跃在学术界、产业界及政府部门的杰出专家。
理念与准则的变化:技术选择体现经济与技术的结合
技术预见中,选择的关键技术与通用新技术强调的不完全是竞争前技术,目标不是为了技术控制,而是强调社会和市场需求,强调产业竞争力,强调本国的科学技术实力。因此在科技需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技术项目,并优选重点技术,能满足产业界技术前瞻需要,提高产业界的竞争力。力求将技术的需方和供方联系起来,围绕关键技术来沟通双方,对每项备选技术在各产业应用需求的重要性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价,根据产业需求强弱来评价和选择关键技术。这种选择体现了技术与产业经济的结合。对企业来说,其基本任务是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并以此获得利润。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在采纳新技术时,客观上必然要求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具备投资能力是企业应用科技成果的重要条件,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的动因和目的。技术预见涉及的技术项目数量众多,不仅要选择关键技术,还要选择能够提高产业界竞争力的通用新技术。在技术项目的筛选上,除了技术本身的发展外,还要考虑技术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可能为企业带来的竞争力。为此选择的关键技术与通用技术应具备下列属性:(1)关键性——如果该项技术不及时攻克,将制约某一科技产业的发展。(2)带动性——属方向性、带头性、覆盖面广的技术,它的发展能带动一大片技术的发展或引起一大片技术的响应。(3)可行性——该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成熟,国内也有了相当的基础,在短期内能够攻克。(4)经济性——该技术的攻克和推广应用能产生重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研究路径变化:产业界全方位参与
在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技术战略就是它的产业战略,它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什么地方进行竞争。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科技发展领先地位和现有的优势产业基础,又一次站在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起跑线的前端。一方面为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繁荣,需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另一方面,任何国家能够用于发展科技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世界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有发展所有科技的能力。制订合适的科技政策与选择恰当的科技发展战略对任何国家或地区来说都显得格外重要。面对新的形势,关键技术的开发者必须与客户进行更多的互动,以了解市场的需求,而产业界在这方面占有优势。限于知识和眼界,个人很难准确把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力,而官产学研群体智慧的集成能克服这种局限性。以需求定位面向高科技产业群的技术预见,产业界参与具有全方位性。这是因为:第一,表现在候选技术清单的征集上,充分吸收产业界专家的意见。第二,表现在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上,突出产业界参与技术选择。第三,表现在函询专家的选择上,产业界专家是函询专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表现在目标控制范式上,在问卷的统计处理中,产业界的意见被赋予相对较高的权重,他们的选择才代表市场的选择。第五,表现在技术预见的议题上。议题包括产业需求的调查分析,经济社会对技术的需求趋势、环境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衍生出来的科技研发需求,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对技术发展方面可能施加的制约,政府必须干预的问题领域,一些瓶颈问题的解决等,而不仅仅是形式与操作方法上存在差异。
技术预见方法——德尔菲法等
水利科技改革讲话
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院紧紧围绕新世纪治水新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为水利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研究、为行业决策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职工收入逐年增加,凝聚力大大增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院所文化。20****年以来,我院先后被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江苏省‘九五’产学研联合先进集体”、“江苏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两次被评为两年一度的“江苏省文明单位”。2****年作为全国部属科研院所唯一典型,我院人才工作经验材料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编入《全国人才工作经验材料选编》。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
我院自2****年4月被确定为国家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我院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得到了全院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初步建立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
(一)调整结构,明确方向
20****年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整建制并入我院,20****年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划归我院管理。经过整合,南科院和原南京水文水资源所共14个职能管理部门对口合并后,精简为6个部门;现有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重组了水工水力学、河流海岸治理、岩土工程和材料结构等4个专业研究所;新成立了大坝安全管理研究所和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院领导多次赴杭州调研、座谈,指导农电所工作,积极推进机制转变。一院二所的合并实现了优势互补,呈现了“三赢”的良好局面。
根据国家和行业需求,我院制定了《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规划》,对学科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布局,即:继续巩固和保持河流海岸、泥沙、水工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新材料等学科的传统优势,强化和加速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建设,扶持和形成流域生态环境、高新技术应用等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干湿结合、软新并重、专业齐全、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水利学科群。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若干领域或方向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积极创建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高校科技改革怎样贴近民生刍议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国科技工作者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陆续推进了载入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铁基超导、超级杂交水稻、基因测序等重大科技创新工作,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民生领域在气候变暖、地震预测、大早大涝、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居民住房、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也不断出现、积累了众多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要求科学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进一步向民生方面进行倾斜,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共享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成果。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科技工作更多地关注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课题上来,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大有可为。
一、高校科技创新远离民生的原因分析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荟萃之地,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战场,创新成果的发源地和聚集地,高校科技创新理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源和改善民生的有机力量。然而长久以来,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严重,虽各界致力改变,但改观不大。尤其是高校的科技创新存在“重前沿科技,轻民生科技”的倾向,有的甚至将民生科技与低层次划等号,热衷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选题,使得科技创新并不能更大范围地惠及普通民众。就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高校研究定位的原因。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职能。其中科技研发的分类主要有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三大类。从我国传统情况来看,高校科技研发普遍偏向于基础研究,能贴近民生的应用研究基础弱,产业化程度差。从整体上看,高校分研究型高校和教育型高校,研究型高校也应该分为注重基础研究和注重应用研究两类,不应大部分集中开展基础研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的院、系、所,都在围绕基础研究开展相关工作,忽视了应用研究。
科研投入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经费,由于历史、经济及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来自国家的直接科研经费占50%以上的比例。从投入方向来看,国家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高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0%)。可见,在科研资金由国家直接投入占主流的情况下,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以服务于政府主导产业为主,其中服务于民生的应用科学研究为方向的较少。
需求方面的原因。以往我国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点需求,集中于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国防、重工业等领域。相形之下,贴近民生的诸如环保、健康、农业等领域,则不但在体制改革方面落后于其它部门,而且本该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长期被忽视,政府扶持力度十分薄弱。以与民生关系密切的环保行业为例,尽管1997年到2008年的12年间产业收入总额从459.2亿元增加到了7900亿元,但我国环保行业投资额在GDP的占比仍未超过1.5%,根据国际经验,该水平只能够控制污染恶化趋势,如期望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该比例需达2%~3%。从行业GDP占比数据可以看出,与民生关联密切的行业在投资方面占比较小,资金的缺乏导致相关行业发展缓慢,其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也较弱,从而导致了需求的不足。
诠释中观层面农业科技改革
1.中观层面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概述
1.1中观层面的界定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宏观经济是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微观经济是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而中观经济则是指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那一区间的经济,具体地说,也就是某一部门或某一区域的经济。
1.2中观层面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内涵
从系统层次关系上来看,中观层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宏观的一个局部,相对微观层面则是全局,这一层面的农业科技创新决策从属于国家宏观农业科技创新职能与政策的控制,而对其下属众多的部门与企业具有全局导向作用,因此,在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纵向链条上,它是承上启下的中间媒介和中端调控系统,发挥着中间联系与协调的作用,一方面它必须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政策、方法、法规等信息来调整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另一方面又要输入区内外的农业科技创新信息以激活其自身的农业科技创新系统。
中观层面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是由区县、地市农业科教创新机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农业科技管理机构以及农业创新实践机构所组成的有机创新体系,其中农业科教创新机构是基础和动力源泉,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是桥梁和纽带,农业科技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和政策支持。中观层面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科技改革与创新体系透析
论文关键词:科技体制,体制改革,国家创新,创新体系
论文摘要:由于是渐进式,目标又不断调整,至今,我国的创新体系仍不是一个与市场经济完全吻合的创新体系,原有体系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彻底改革,而一些新的结构性问题却又开始显露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以促进科技进步及其成果转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家创新体系,经过从计划集成型向市场集成型的深刻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及其成果在经济领域中的转化、推广和应用。
一、科技体制和国家创新体系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宏观科技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调控能力明显不足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一直以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为目标,确立了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改革道路,重点是针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人员,但国家宏观的科技管理体制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一是科技宏观管理顶层设计不足。国家层面的科技战略决策弱化,缺乏明确的国家目标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利于集成全社会科技资源,实现战略性跨越和赶超。二是科技管理体制仍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具有程式化、低效率、等级壁垒、自我膨胀化的特征。
(二)政府定位不科学,政策体系不健全
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科技改革
科技创新是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其发生质的变化,科技创新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能动性;科技创新使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劳动对象的效能;科技创新优化了生产要素组合,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合理,农业增长的过程就是农业科技不断创新的过程。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每一个阶段无不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农业增长的战略举措,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平均达到70%以上。通过60年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世界农业科技大国行列,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十五”规划期间达到48%,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我国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外,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也面对不少挑战和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强丰产栽培、农田改造等技术的集成,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总产水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推进良种培育、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农业单产和效益。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机械和装备设施。攻克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保鲜、产后减损、清洁安全生产等关键技术,加快林业、水利、气象、食品产业及农用工业等科技进步。
——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率。对优良品种、丰产栽培、节水灌溉、测土施肥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灵的先进适宜技术,进行大面积应用,促进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生产手段的方向加快转变,提高农业技术水平。2008年,全国300个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了26.7万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近414万周边农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害防治、地膜覆盖、旱作节水等一批重大技术得到跨区域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要加强农业基础理论、重要过程和重要作用机理等研究,优先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抢占国际农业高技术领域的制高点。要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切实保障政府投入,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农村科技应用服务环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个机制的作用,使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是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我国资源严重短缺,如何突破这种短缺瓶颈,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问题。国务院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快科技改革和发展,加强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性技术研究。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国政协委员许柏年认为,总理的报告,为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科技体制创新指出了方向。科技创新是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的有效途径。内蒙古自治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中科院科研人员推出探矿快速探测评价技术体系,使科技创新技术与当地企业发展相结合,有利地推动了地方矿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从事环境资源事业的许柏年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我国矿产资源严重短缺,而目前,地表露头矿所剩无几,找矿和勘查难度急剧增大,急需研发以隐伏矿体的探查定位和快速评价为目的的新技术方法体系,利用科技手段加快找矿进程,是矿业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技术提高效率。
内蒙古自治区是矿产资源富集地区,长期以来,许多矿山企业在矿产开发中遇到的首要难题是地表露头矿所剩无几,找矿和勘查难度急剧增大,探矿周期长。为了寻找突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国土资源厅,内蒙古赤峰市政府和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政府,采用投入专款资金、建立研发中心、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为科研部门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使技术创新成果有效地得到转换。
许多矿山企业在实践中认识到,没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矿山企业围绕矿业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强对科研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投资资金,引进国内高级研发人才,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创新和开发能力;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和市场,加快探矿速度。无论是在赤峰市的研发中心,还是在柴胡兰子矿山企业,都能看到企业为科研人员精心提供的设施。
在当前国家矿产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科研技术创新的内涵必须解国家资源短缺之困,解矿山企业技术缺乏之难。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刘建明等科研人员充分发挥该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两大学科融合的优势,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集成了目前最先进的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数十个矿区开展了系统的技术方法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技术体系不仅为隐伏矿和深部矿的探测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而且大大缩短了探矿周期、提高了探矿成功率、降低了探矿成本和探矿风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地质矿产专家和国土资源部门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更是认为这套技术体系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快速找矿的愿望,纷纷找上门询问合作方式,有的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一些别的省份的企业与投资公司,了解到这个信息后也表示了合作意向。
两会代表认为,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科技改革和发展,加强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精神,对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特别是一些资源富集型地区,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科院快速探测评价技术体系在内蒙古自治区一些地区与企业的成功探索,更给我国资源开发、科技体制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县科技局活动安排
2013年7月和10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新时期的科技改革和科技发展作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和我省分别出台了振兴原中央的《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分别出台了支持原中央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们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面对新形势、新机遇,2013年,我县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创新型建设,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新形势、明确科技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结合实际,研究落实大会精神的思路与举措,采取切实措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培育创新主体,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加快创新型建设步伐。
2、深入推动科技协同创新。要以实施省协同创新计划为契机,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科技入园等科技创新工程为重点,积极探索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抓紧一按通电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赣泉啤酒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抓好市级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工作,力争申报获批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同时,切实抓好振兴对接工作,进一步做好与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汇报和衔接,抓好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的实施,跟踪落实请求科技部、省科技厅支持我县科技工作的项目,促进科技振兴发展。
3、积极促进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科技富民专项行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信息化等为重点,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认真做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千里山农业科技园建设,深化山江湖工程开发,强化医疗卫生、食品安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不断提升民生科技水平。
4、以科技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狠抓项目申报、管理工作。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振兴发展的机遇和省政府提出的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结合我县实际,找准切入点,全力编制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以上,争取立项3个,尤其是申报好科技富民强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科技园项目,努力实现省高新重大产业化项目的突破。加强项目监管力度,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5、积极争取召开全县科技奖励大会。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支持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成果监定。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按照《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暂行办法》,力争评选出县级科技进步奖并召开全县科技奖励大会。
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科技推广分析
【摘要】科技推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现如今,科技进步推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而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科技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科技推广的作用继续拧全面的分析。首先,简单了解了林业科技推广对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及应用现状,然后从科技投入力度、林业科技改革、生态环境重要性、科技人才建设这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科技投入力度;林业科技改革;生态环境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后,科学技术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生态林业建设也被不例外。作为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环节,科技推广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提升生态林业建设中的科技含量,但实际上林业技术推广还存在一定问题,必须要得到全面的解决,强化林业科技推广。
1林业科技推广对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及现状
1.1林业科技推广对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新时期,生态林业建设对于国家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生态林业建设,推动国家农林畜牧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在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起到了引导、桥梁、支撑的作用,首先科技推广是生态林业建设的基础,其次科技推广能够引导生态林业的发展,让生态林业的发展建设活动科学合理。此外,科学技术的推广,加强了科学研究和生态林业建设。1.2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现状。由上述内容可知,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生态林业建设的结果,但是纵观国家生态林业建设现状,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作用也没有全面发挥出来,对生态林业建设造成了阻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部分地区的林农业专业的水平较低,接受新的林业科技较为缓慢;第二,林业科技推广方式不科学,推广作业渠道较为狭窄,甚至存在抵触的情况;第三,林业科技推广缺少资金,资金问题严重阻碍了林业技术的推广[1]。
2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应用的对策
提升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1前言
农业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综合性服务部门,负责科研单位的项目管理(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管理(成果申报、组织报奖、成果转化)、学术组织、科技推广与培训、对外宣传、科研档案等等,其管理质量的高低、效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反应了农业科研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更影响到单位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作者就提升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做分析总结,提出要点性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提升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2.1完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目前,针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相对完善,比如:申报课题、、成果奖励、专利奖励等等,都能得到相应的奖励措施,便于其晋升职称和提升其工资待遇。而对科研管理部门员工的激励机制却有待完善,直接影响到其晋升、晋职和工资待遇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农业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应充分考虑管理人员岗位性质间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考核管理人员,并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绩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科研人员对管理人员的评价高低等综合性的评判方法考核管理人员。
2.2优化科研管理人才结构,加强科研管理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