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22:16: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服务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技局科技服务业发展意见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的绿色产业。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民生科技促进年”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研发服务平台建设
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4个具有*产业特色和技术优势的技术研发公共平台。依托*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建设“*市不锈钢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南方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建设“*市重型汽车装备工程技术中心”;依托*科技大学,建设“*市镁冶炼及镁合金变形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市电子研究设计院,建设“*市煤矿安全监测产品重点实验室”,并创建省级实验室。支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系统升级,重点提高现代服务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工程技术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要针对行业技术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在攻克制约我市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的技术瓶颈上取得新突破。
二、加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支柱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依托现代服务业工程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整合省城科技创新资源,建设“*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充实技术需求库、科技成果库以及科技风险投资项目库,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清洁能源服务平台和专利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开展技术发展预测研究,实施科技成果暨项目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09年为400项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推广提供中介服务。
三、加强科技基础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服务业运营及服务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科技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逐渐旺盛。在中国,科技服务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现今快速兴起发展的阶段中仍存在大量问题与不足。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与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对比,为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改善路径。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运营模式;改善路径
一、绪论
现今,科技服务业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加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积极发展与本国国情及经济产业状况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性部分。我国在成为知识经济社会、推进创新体系的进程中,科技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与壮大,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为了切合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状况,扩大科技服务业的规模,本文在全面收集信息、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改善路径。
二、科技服务业及运营模式的概念界定
1、科技服务业的定义
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农业科技服务业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完善科学技术创新对于农业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体系。首先,建立科技、信息、金融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农业科技服务业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其次,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鼓励农业科技服务业创新的长效机制。最为关键的是要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和转化的政策投入,并且确保农业科技的使用效率。最后要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吉林省;农业科技服务业;问题;对策
农业科技服务业是指把现代科技知识、技能、方法、研究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以及运用信息、经验等要素向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农业科技服务业主要包括含科技培训、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科技评估和鉴定等和农业技术相关的科技服务业,以及农业科技研究活动。
1吉林省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吉林省通过农业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民营科学技术机构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有吉林特色的服务农村的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业体系。该体系以农业专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农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积极参与,非农部门高度协作。而且该体系与吉林省的农业发展相适应,与农业科研的基本学科相配套,着实为吉林省农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当前,对于吉林省这个农业大省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重点任务。乡村要振兴,农业科技必须先行,这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产业导向、问题导向,主动担当,统筹谋划,推动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落地见效;要强化新品种、新产品、新装备研发和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培育,着力推进“藏粮于技”;要精准对接需求,建立一批科技支撑集聚发展的典型,打造一批科技支撑产业强村(乡)的样板。但不可否认的是,吉林省的科技服务业目前仍然以政府部门提供为主,科技成果的推广也大多依靠行政命令,市场在其中起到的调配作用很小。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工业等其他产业部门已经高度市场化,但农业的相关体制市场化的脚步仍然缓慢。旧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束缚了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有效运用。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业、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2吉林省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摘要:当前,科技服务业已经是提升我国区域创新创业活力的关键产业。通过明确科技服务业功能定位,提出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主要在于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四方面,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考察科技服务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关联、融合、互动特征。未来构建微创新生态系统,搭建区域性技术转移平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技术密集度;产业转型升级;投入产出分析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旧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问题的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发展“中国服务”是我国产业体系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所必需经历的中间环节,科技服务业正是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纽带,未来发展规模化、集成化、体系化的科技服务业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科技服务业的功能定位,本文阐述科技服务业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服务业高端化等四个方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路径,以期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随着服务经济兴起,学术界对于科技服务业研究日益重视。Amara等(2016)提出只有充分认识科技服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差异,才能有效提升科技服务促进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Pina和Tether(2016)认为,新经济环境下,科技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Liu(2020)提出:科技服务业在制造业协作创新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增强制造企业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提升传统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Brunow(2020)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促进技术创新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创新类型具有明显的距离影响和规模效应。可以看出,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科技服务业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定位、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等方面,然而未能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视角进行阐释,并挖掘科技服务业对于推进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国内研究成果不仅注重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功能作用,而且深入分析科技服务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赵冬梅等(2016)认为,双创环境下科技服务业助推转型升级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利益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三种机制,助推路径主要包括发展新业态、搭建网络云平台两个条路径。在实证研究方面,王智毓(2020)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业在国内研发要素投入和国际技术引进两条路径促进技术创新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张琴等(2015)、姚战琪(2020)研究认为,科技服务业集聚对于产业升级存在显著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通过优化创新产出和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陈如洁等(2019)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经济越发达地区,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促进作用越是明显。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张媛媛(2018)分析科技服务业与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发现技术层次越高的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关联越密切。钱龙(2019)测算了制造业的科技服务渗透指数,认为科技服务业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虽然新经济环境下科技服务业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可,但研究更侧重于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缺少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科技服务业与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不同类型服务业之间影响效应的系统阐述和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正是对此的补充。
二、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
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探讨
摘要: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支撑的必要性开始,阐述了当前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对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发挥科技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间1+1融合大于2的发展效果。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服务延伸度;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当前,无论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简称“建议”)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后面简称“规划”)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表明现代农业在我国发展已进入关键战略阶段。在此阶段,生产现代化和生产要素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生产链条和效益链条延伸等方面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优化领域,这些优化领域目标的实现脱离不了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最终利用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促进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建议》中提出的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2〕。
1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
1.1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产业间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但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特点,也拓展和深化了生产供应链条上的延展,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条上的单维度,呈现了不同产业链条上的维度交叉,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合作生产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对载体的衍生裂变性和拉伸延展性特点逐渐彰显;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科学技术支持的天然需求,决定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3〕
科技服务业产业统计分析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科技创新全链条提供市场化服务的科技服务业在促进创新要素配置中发挥着对接、催化、加速作用,是新常态下青岛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青岛市相继印发《青岛市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青岛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文件,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需求,加强政策引导、新业态培育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服务业发展。随着国家对促进科技服务业产业发展的愈加重视,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逐步完善。2015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正式颁发《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正式将科技服务统计正式纳入国家统计体系,统计分类的测算范围包括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以及综合科技服务等七大类。按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新标准,2016年,青岛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82.02亿元,同比增长17.3%,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8.1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1%,占GDP的2.8%。
青岛市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分析
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共有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498家,较2015年净增54家。行业从业人员呈现下降趋势,行业曲线linkindustryappraisementpoint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8.10.012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而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增长,说明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但科技服务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略显不足,综合科技服务尤其是专业咨询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大幅下降。从具体统计的大类看:1、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括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农业科学以及医学的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小类。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21家,比2015年减少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4.22%。该行业大类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说明企业竞争压力增大;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均增长,说明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从发展速度看,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的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幅最高,反映出青岛市基础研究的创新环境在不断完善,原始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专业化技术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括海洋服务、测绘服务、环境与生态监测、地质勘查、规划设计服务、质检技术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和工程勘察设计等小类。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123家,比2015年增加1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24.70%;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略微增长。该行业大类保持平稳发展态势。3、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含科技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以及科技法律服务、科技公证服务、其他科技法律服务中属于科技服务业的部分。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58家,比2015年增加1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11.65%。该行业大类的规模以上企业数、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等各项主要指标都保持两位数增长,说明青岛市科学技术市场服务建设体系逐步完善,对全市科技服务业的贡献明显。4、科技信息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括固定电信科技服务、移动电信科技服务、其他电信科技服务、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科技服务、互联网信息科技服务中属于科技服务业的部分,以及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和其他未列明信息技术服务业等。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95家,比2015年增加1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19.08%。该行业大类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发展平稳,对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最大。5、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括博物馆科普服务、科技出版服务、普通高校科技教育服务中属于科技服务业的部分,以及其他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16家,比2015年减少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3.21%。该行业大类规模以上企业除营业收入略有增长外,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均有所下降,且该行业总体规模小,占科技服务业比重不大,说明该行业急需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业态转型增速发展。6、综合科技服务。该行业大类内包含科技企业管理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科技服务、专业咨询科技服务、信用科技服务、担保科技服务、职业中介科技服务、租赁科技服务、广告科技服务、会议及展览科技服务、包装科技服务、办公科技服务以及其他未列明综合科技服务等小类行业中属于科技服务业的部分。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185家,比2015年增加1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的39.76%。该行业大类中专业咨询科技服务从业人员下降幅度超过了50%,导致行业大类从业人员锐减,说明专业咨询科技服务就业竞争激烈。
青岛市科技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小2016年,青岛市科技服务业虽然增速较快,但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对青岛市GDP贡献较小,仅占青岛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1%、GDP的2.8%。从企业数量上看,青岛市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498家;从企业规模上看,青岛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年平均营业收入低于深圳、广州、武汉、西安、南京、成都、济南等城市。说明青岛市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小,尚处于成长期。2、青岛市各区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均衡青岛各区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的差异。2016年,各区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列青岛市前四位的是黄岛区、市南区、崂山区、市北区,占青岛六区四市的份额超过60%,说明青岛各区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
目前,统计局对科技服务业的统计对象主要为在行政区域内的从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以及综合科技服务等六大类的规模以上企业,而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及中小型科技企业尚未纳入统计范围,现有的统计数据不能全面反映青岛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业统计体系,将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及更多的企业数据纳入统计口径,做到应统尽统。根据《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5〕24号)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的统计分析工作机制,调度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力求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科技服务业行业运行和企业经营状况,为政府宏观决策和行业监管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建立科技服务业发展考评制度和考评办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科技服务业分析研究工作,持续、客观地评价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质量、速度和效益,引导青岛市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
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以及难题探究
在我国,企业急需的大量科技成果得不到满足,而高校、科研院所拥有数以万计的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造成我国多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技术力量薄弱.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机构是具有知识性和智力性的新型经济服务机构,是以技术为商品,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和开发为目的,在政府与科技、科技与经济及社会之间,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挥纽带、桥梁、传递作用,为技术创新服务,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技术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和组织.发展科技服务业,可以助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1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目前,科技服务机构主要在政府统筹规划和大力扶持下运行,主要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资讯与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所、创业服务中心等形式存在.从服务性机构的市场独立性角度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性的科技服务机构.以市场主体的身份提供社会化服务,承接公益性服务项目或参与市场化竞争.例如独立存在的质量评价机构、监测机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知识产权事务所等;另一种是非独立性的科技服务机构.
主要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属企业内设机构.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内建立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质量检测部门、投融资部门、知识产权服务部门等.
2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科技服务从无到有,目前尽管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体系,但还不够成熟,无论从数量和功能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需要,在技术交易活动中存在"轻中介、疑中介、弃中介"的现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科技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功能还远远不能满足科技、经济发展的要求.
2.1政策保护力度不够,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大多数类型的科技服务机构在法律地位、运行机制等方面没有受到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和保护,其法律地位、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还不够规范.在法律制度方面,国家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等几部法律涉及到科技服务业,以及在《合同法》、《民法》中也有部分条款涉及到科技服务机构,但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来全面规范科技服务机构的各项行为及权利义务,致使在许多方面出现法律真空、无章可循的现象.
2.2服务业运行资金匾乏长期以来,仅看到科技服务业服务性这一属性,忽视其效益性,将科技服务业当作不创造新价值的非产出部门.因此,在资本投入上,忽视了对科技服务业的投入,用于改善科技服务业基础设施、创造新服务领域的资本投入相当少,投资结构严重扭曲.科技服务业出现资金瓶颈,成为制约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一大隐患.
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实证研究
科技服务业的界定
学术界对科技服务业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概念,多数研究文献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从概念上来看,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统计数据来源的一致性,本文采用国家统计部门对科技服务业的界定。根据国家标准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科技服务业分为四大类:①研究与试验发展,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②专业技术服务,包括气象服务、地震服务、海洋服务、测绘服务、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③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包括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及其他科技服务;④地质勘查业,包括矿产地质勘查、基础地质勘查和地质勘查技术服务。
长三角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力实证分析
本文以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为分析目标,但是由于这些城市分布集中,且规模、能级等差别很大,不可能每个城市的科技服务业都能对周边城市具有明显的辐射作用。因此,借鉴相关研究经验做法,本文首先从长三角16个城市中遴选出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力的城市,然后再运用威尔逊模型测算其辐射力的大小。1.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力的城市选取现有研究认为,一个城市的某个产业若想对周边区域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能力,则该产业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发展水平;该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基本上以接受其他城市的辐射为主。因此,为了遴选出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力的城市,需要首先对这16个城市的科技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借鉴相关做法,认为综合发展水平总因子得分大于0的城市的科技服务业具有辐射力,而其他小于0的城市科技服务业主要接受周边城市的辐射。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统一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本文从三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即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科技服务业投入情况、科技服务业产出情况,并区分为功能性指标和标志性指标。数据来源于各地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科技监测统计等。②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测算。运用SPSS软件对16个城市14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份分析,如下:由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出,KMO值为0.666,符合Kaiser给出的大于0.5的标准,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276.275,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指标比较适合采用主成份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出3个主成份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6.373%,可以认为这3个因子F1、F2、F3基本包含了全部14个指标所反映的信息。由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可知,F1因子在GDP增长速度、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科技服务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等指标上负荷较大;F2在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授权数等指标上负荷较大;F3在R&D人员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比重、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科技活动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等指标上负荷较大。根据SPSS软件运算得出的各个因子得分,可求出16个城市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如下:表2长三角16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可见,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等6个城市的科技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大于0,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而总因子得分小于0的城市主要是接收周边其他城市的辐射。2.主要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力实证分析本论文主要采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来测算辐射力的大小。威尔逊模型指出,区域J对区域K的资源吸引能力可以用公式表示:Tjk=KOjPkexp(-B*rjk)其中,Tjk是区域J吸引到的源自区域K的资源数,Oj是区域J的资源强度,Pk是区域K的资源总量,rjk是两区域间的距离,B作为衰减因子决定了区域影响力衰减速度的快慢,B值越大,衰减越快,K是一个系数,一般情况下设为1。威尔逊模型考虑了距离的衰减特性,反映了区域在相互作用中所处的地位。王铮等人(2002)的研究对我们利用威尔逊模型处理问题提供了简化的方法,他们将威尔逊模型用于研究人口辐射问题时得出城市的辐射半径可以表示为:r=1B*lnPkC!"要求解r,需要得到B、Pk、C的值。对于B值,王铮等人提出简化公式B=2TtmaxD姨,其中T是域元内传递子的平均个数,在这里表示城市的个数,即T=16;tmax是元素中具有扩散功能的最大个数,即具有辐射能力的城市个数,tmax=6;D是相互作用域的域元尺度,本文用16个城市的平均面积来表示域元面积D,经测算D=6869.72。所以,B=0.028。C为取定的一个阈值,表示当城市的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衰减到这一阈值时,就可以近似认为该城市的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达到了极限。根据无锡市综合因子得分为0.0737,所以假定C=0.01。Pk是区域K的科技服务业资源总量,本文将城市科技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作为该城市科技服务业资源总量。将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到各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半径r(千米):上海187.25,苏州150.33,杭州139.84,南京108.54,无锡106.01,宁波71.71。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做出6个城市科技服务业的辐射区域图:科技服务业辐射区域图可以看出,六大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已经基本覆盖了整个长三角区域,且相互交织、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沪宁、沪杭沿线的中心城市,这也是长三角最为发达的城市,但是在相对外围的南、北区域并没有形成具有辐射力的城市。二、对策建议1.相邻城市之间错位发展,形成差异化优势具有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的城市多紧密相邻,要想扩大整个区域的科技服务业的层次和能级,需要坚持城市之间错位发展,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千篇一律。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例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要充分利用本地的科研能力和中心城市地位,大力促进研发能力建设和科技交流推广;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立足科技制造业的优势,重点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等。通过差异化发展,每个城市建立起自身独特的优势,扩大城市科技服务业辐射力。2.增进城市间的融合联动、协作,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差异化发展形成的是单个城市的竞争优势,要想提升整个长三角区域的科技服务业辐射能力,必然要求深化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融合与联动,加强协作配合,增进整个区域的竞争优势,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科技服务业的合理,扩大区域整体的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可通过加强城市间协同研发创新,建立城市间科技服务业交流共享平台等。3.促进其他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新的辐射点由结果可知长三角相对外围的地区城市并没有科技服务业的辐射极,这些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也影响着这些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应该着重促进这些中小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并挑选具备条件的城市,培育其成为该部分地区科技服务业的增长点和辐射极,以带动该部分地区科技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孔令超工作单位:上海大学
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初探
摘要:在简要介绍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安徽省科技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同时提出推进安徽省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安徽省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安徽省;科技服务业;标准化
一、引言
随着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正由之前的“工业经济”主导逐渐转变为“服务经济”主导,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如《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安徽省也先后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修订)》《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案》《安徽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性文件,为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科技创新全链条,是连接经济与科技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安徽省先后出台“创新十条”政策,逐步形成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发展支撑体系,构建了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多样化科技创新体系。2015年6月,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工程、保障措施,拓展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空间,完善了工作推进保障措施,对加快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1]。目前,安徽省科技服务机构门类逐步齐全,服务功能种类日趋多样,服务市场的体量不断扩大,优势领域突出,技术合同交易额持续攀升。截止到2018年,安徽省已拥有2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2家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44家技术转移机构,其中国家级13家。全省技术市场交易日趋活跃,2018年全省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均突破3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30.96%。虽然安徽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但直接服务于技术研究、开发转移、转化等方面的标准仍然紧缺,成为制约全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规范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必要建立科技服务业标准服务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科技服务业规范化管理。
科技服务业受资源配置影响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科技服务业作为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推进社会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和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催化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程梅青、杨冬梅、李春成等学者的研究,每一个单位的科技服务业收益能带来至少5个以上的被服务对象收益或者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可见科技服务业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目前各地区普遍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然,从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看地域之间存在极大差异,这种差异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省域之间,同时也存在于省内,即便是同一个省份也存在明显的经济科技发展不平衡现象;以江苏为例,作为经济科技大省江苏历来重视科技投入与创新,2010年全省GDP收入40903.3亿元,占全国总GDP的10.3%,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超过857.9亿元,占全国的12.15%;研发强度为2.07,远超过全国平均研发强度1.76。从省内区域看江苏省共包括13个地级市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其科技服务业内部发展极为不平衡;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省39.03%和56.84%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5市,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5.6%,属于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从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看,以2009年为例,苏北五市科技服务业总收入为18.249亿元,还不到南京1个城市当年科技服务业总收入的1/4,仅占江苏省当年科技服务业总收入的6.99%。因此从区域角度研究科技服务业发展非均衡性,解释欠发达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此为着眼点,以江苏省发展较弱的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科技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对科技服务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参考梳理影响苏北欠发达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二、影响因素分析
1.指标、数据和方法。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受统计手段和统计信息的限制,在实际研究中只能根据数据可获得性从中选取有限的指标进行研究,是一个典型的“少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因此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一个灰色系统。根据科技服务业的特点,结合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对于投入产出的界定,同时借鉴其它行业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参考现有相关文献,以“科技服务机构数量(个)、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个)、R&D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科技服务机构所获政府拨款(万元)、科技机构经费支出总额(千元)、科技服务业总收入(万元)、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亿元)、每十万人口专利授权数(件/10万人)、人均GDP(元/人)、GDP增长速度(%)、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科技贷款占企业银行贷款余额的比重(%)”作为本文的指标体系。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公开权威性,对2009年《江苏科技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科技厅对全省科技服务业普查资料的有关数据进行核算和整理,搜集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关于“科技服务机构数量(个)、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个)、R&D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科技服务机构所获政府拨款(万元)、科技机构经费支出总额(千元)、科技服务业总收入(万元)、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亿元)、每十万人口专利授权数(件/10万人)、人均GDP(元/人)、GDP增长速度(%)、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科技贷款占企业银行贷款余额的比重(%)”13个指标的相关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目前,关于欠发达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少,并且现有相关成果多数以定性研究为主,为此有必要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鉴于其“灰色”的特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如姚翠友(2008)、傅荣(2009)、吴国亮(2009)、陆泰百(2009)等,本文拟用灰关联分析法研究苏北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
2.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