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21:19: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技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推进科技创新思索
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融通资金、分散风险的功能。金融对科技创新具有促进、拉动和推动的作用。然而现实却是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明显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的必要性
(一)金融能够促进资本形成
从历史来看,资本形成对科技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往往具有高投入的特征。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取得科技创新的成功。这种有巨额的资金投入既包括初期的巨额投入,也包括后期的持续投入。而金融往往能够促进资本的形成,使资本出现规模化。并且金融往往具有较大的融资能力,能够避免科技创新中资金的持续投入问题,能有效地避免科技创新的半途而废。这将极大地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金融能够分散风险
科技创新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因此一些资本往往不愿意投入科技创新。而金融可以利用回避、对冲、转嫁等手段有效地分散风险。如果金融能够有效地将科技创新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那么投资者将会毫无顾忌地参与科技创新,毕竟成功的科技创新往往能够带来超额的收益。
企业科技创新研究
市作为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过慢、产业结构不协调、内生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要思考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企业怎样增强竞争力?如何降低产品成本?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提供新思路,即坚持科技创新。那么,科技创新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企业的创新意愿强烈吗?企业的创造力如何?企业愿意为创新投入吗?企业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吗?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SWOT分析
1.优势。(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顺应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和分工专业化的新趋势,推动新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率达到98.2%,高端工业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全市拥有3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泵业园区的泵阀产业基地、数字产业基地、泳装和新材料基地等特色基地建设均取得较大进展。企业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47件增加到2016年的1160件,开发出了一批标志性自主创新产品以及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大型干燥机用总臂轴螺带式喂料机”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大型企业科研创新力量雄厚。K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大型企业科研具有良好的底蕴。K市的科技力量,尤其是研发人才、科研装备等科技资源,在几家大型企业中体现明显,拥有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科研机构设置、研发团队构成、高级技术人才比例、大型科研设备等,软硬件条件较好,其研发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企业当中,也具备比较优势。(3)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逐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研发服务平台发展取得一定突破,在石化装备、泵业、船舶、泳装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特派信息服务平台、高新区共享信息化平台等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泳装产业基地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龙湾硅谷”项目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未来将成为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平台载体。2.劣势。K市企业多属传统产业,向现代企业转型进展缓慢,企业活力不足,存在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意愿不强、高端人才聚集难等诸多问题。(1)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2016年,K市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分别为120.5亿元和27.4亿元,两者总量在省各市中排在最后。K市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以模仿性、渐进性创新为主,原创性、突破性创新偏少。K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量尤其薄弱,研发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多集中在中专到本科学历,没有以硕士、博士为主的研发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研发人员比例也极少。研发投入少,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发十分薄弱①。由于高端科研设备多数是进口装置,中小企业买不起或买不到,制约企业创新和产品升级。(2)企业创新意愿不强。虽然K市的大型企业其研发能力具备比较优势。但国有企业一直得到国家从资金到政策上的诸多优惠,很容易取得政策性资源,获取较大利润。这种非市场因素导致的超额利润获取使国有企业不需要高度关注市场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有创新的能力,但无创新的动力。高新技术企业从数量角度讲,并不理想。而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很多是围绕几个支柱产业,且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为多数。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品结构调整意识,创新观念淡漠。在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多是在挖大企业的墙角。很多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使用上视野狭窄,企业缺乏人才培养和企业升级的战略意识。(3)高端人才聚集难。财政科技资金规模偏少。2015年,K市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5%,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由于待遇问题以及企业缺少科研课题,使科研人员不能才尽其用,特别缺乏技术创新人才和科研领军人才。而对于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缺乏稳定性,而引市曾经是重要的工业城市,随着创新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后继乏力。K市必须尽快将经济发展从进高级人才需要较高的待遇,致使一些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K市专业化人才资源供给不足,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求职者总数的0.04%;技师、高级技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占0.86%、0.21%和0.11%。企业内高级管理和研发设计人才紧缺,研发力量不足,这势必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3.机会。(1)创新全球化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爆发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创新要素加速流动,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区域创新体系更加系统化、平台化,更具开放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升级发展面临广阔的机遇。(2)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摆在全局最重要的位置。未来五年,国家将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重大举措。(3)“十三五”期间,K市迎来了五大发展战略机遇--“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第二轮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2016年2月,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旨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培育和催生社会发展新生力量。4.威胁。(1)工业革命对企业的要求提高。在全球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处于新旧产业的更替期和发展动能的转换期,新兴经济体经济引领世界新常态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根本性转型升级没有实现,那么在未来的全球产业分工中将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2)产业竞争加剧。老工业基地是石化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的聚集地,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要素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面临同行企业激烈竞争、潜在竞争者入侵等巨大压力。(3)市场需求变化频繁。当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面对的是复杂而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为了适应需求变化,创造新的市场,企业的主导技术面临着不断的更新换代的迫切要求。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K市传统产业居多,应抓住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升级、“互联网+”等机会,通过高端链接和借势发展来弥补自身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劣势,抓住一切有利于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机遇,推动K市企业行稳致远、做优做强。1.挖掘潜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属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生命力旺盛的朝阳产业,企业在产品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实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柔性化精细化发展、加快大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1)挖掘现有资源加强新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鼓励有条件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围绕K市新材料、高端装备以及泳装制造等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新型产业研发组织。依托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现有资源,按照“企业主导、院所合作、政府支持”的原则,整合和建设一批面向全行业的开放式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小试中试、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通过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柔性化精细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品牌创优+渠道创通”(四创),推进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2)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协同。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努力建立起知识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一是寻求战略合作。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在K市创建各类研发机构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搭建科技对接平台,发展“分享经济”、“飞地经济”。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业链上的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专利共享和成果转化推广的平台及机制。二是盘活要素存量。在大学、科研机构、高新区等创新要素集中地,盘活利用存量楼宇、仪器设备、闲置厂房等资源,打造虚拟空间、创客平台、创业社区等众创载体。鼓励推动K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现有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向社会全面开放共享,实现科研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避免或减少重复购置,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2.激发活力,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让企业真正发挥创新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发挥,离不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鼓励引导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改变“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观念,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价值观。由于科技创新具有时效性差、创新投入与产出经常不成比例的特点,在K市的企业家中,“小富即安”和“故步自封”的价值观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但创新意识不够。政府或行业中介组织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组织一些企业家到国内外的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以及举办专家讲座和“企业沙龙”等多种形式,开拓企业经营者的眼界,帮助他们更新思维和理念,提升承担科技创新风险的魄力和能力。3.强化支撑,构建创新人才供给机制。创新理念本质上是“人本理念”,“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是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的支撑要素。因此,科学搭建人才政策体系,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培育紧缺适用人才,引进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是发展K市创新型经济根本点和立足点。(1)打造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应积极构建与产业升级发展相适应的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一套有效的产业人才培养及供给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优秀创新团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发挥创新骨干作用,建立创新团队,引领全市科技创新。大力实施“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广泛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能大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职工科技素质。(2)打造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引进大型产业项目,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实现项目吸附人才、人才支撑项目的良性循环,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支持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导和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要特别重视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寻求型的对外投资,通过独资、并购、合资、参股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吸收技术溢出、适应目标市场、不断推进技术研发的国际化。在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设立海外孵化基地,就地利用海外人才,带土移植引进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形成境内境外联动,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谋求高层次的技术合作和引进。大力引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海外高级工程师和科技创新团队。(3)健全科技人才奖励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②,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继续坚持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对于服务企业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采取优先晋升职务职称等奖励措施,改革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为科技研究人员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字方针,按照“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战略,全力领会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战略定位内涵。迅速增强驱动的新动力源,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比重达32%,创新型经济的总量不断扩大,区域创新体系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位次前移。
三、工作计划
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八五”工程。
科技创新能力探析
摘要:采用SWOT分析法全面剖析了近年来蚌埠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蚌埠市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而从打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精神、发挥政府助力创新职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为全面提升蚌埠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与城市发展方向与速度相一致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发展;蚌埠市
近年来,蚌埠市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主题,突出“主体创新、载体创新、产学研一体”建设,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主要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强化创新型企业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持与支撑作用,并发扬创新机制的保障结果,勇于先行先试,取得了一批产业成果、科技成果、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蚌埠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蚌埠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安徽省的位次不断前移,主要科技指标稳居安徽省三甲。2010年蚌埠市首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2014年成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已成为支撑蚌埠加快发展的一大特色。
1蚌埠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2008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蚌埠市成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一极。自此,蚌埠走上一条具有蚌埠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开启“重振蚌埠科技创新雄风”模式。
1.1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金融科技支持科技创新研究
摘要: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然是在科学技术取得巨大突破的前提下发生的。科技创新是资金密集型经济活动,融资问题贯穿科技创新过程始终,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科技创新活动往往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辅助支撑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金融市场主体对科技创新提供的支撑进行总结概括。
关键词:科技创新;融资问题;金融支持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相关方面已有很多研究成果,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具有的风险分散和资源配置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熊彼特认为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银行,银行作为重要的间接融资渠道,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银行的参与。在技术发展的初期,技术进步主要靠引进再吸收,此时银行体系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一些学者认为商业银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但是由于科技创新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在银行家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往往伴随着极为严格的筛选。Morck(1999)等从逆向选择的角度出发,认为银行的经营原则中的逐利性和风险规避原则会使有潜力但高风险的企业遭到拒绝[1]。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企业孵化的重要推手,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基金除了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外,其公司治理与配套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的发展,曾有学者指出风险投资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Berghe和Levrau(2002)认为风险投资基金进行公司治理在于其作为高科技公司的监督者的角色,进而促进高科技公司的发展。有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的企业的整体发展要远高于没有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的企业,这一点被Guo和Jiang(2013)对风险投资基金对中国创业公司的贡献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其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介入的创业公司在劳动生产率、盈利性等方面均优于后者[2]。股票市场具有资金聚集与资源配置的作用,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股份制企业既可以集聚社会资本又能发挥杠杆作用,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股票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股票市场有利于公司治理Diamond(1984)提出高效的股票市场,能够起到提高企业的效益的作用[3]。Harwood等(2015)认为,中小企业证券交易所能够为快速增长的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4]。债券市场作为融资的重要渠道,在企业的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Lipson和Mortal(2009)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较差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时倾向于发行较少的股票而选择债务融资[5]。KimSet.al(2016)通过对韩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债券融资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要优于商业银行贷款。AtanassovJet.al(2005)则从专利获得的情况出发,研究了美国公司的情况,发现债券融资与专利获得呈正向相关关系[6]。
二、国内研究现状
李海申,王雪琪等(2016)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角度对河北省科技及金融创新进行分析,肯定了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7]。商业银行是最普遍、最触手可及的融资渠道。我国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的融资渠道,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吴勇民等(20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技术进步与间接金融体系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但和直接金融体系并未形成良好的协同。杜传忠等(2017)肯定了银行贷款对企业成长具有促进作用,认为银行贷款对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成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鞠晓生等(2015)也认为中国银行体系能够促进培育企业创新。在实证方面,孙芹,宋夏云通过对25个省市自治区1997年到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水平的正向作用取决于其规模大小和当前的技术创新水平[8]。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时间尚短,对股票市场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尚没有一个定论,处于百家争鸣状态,对股票市场的作用既有持肯定态度又有持怀疑态度,杜金岷(2017)、胡勇(2016)的研究发现股票市场会阻碍企业创新,但是王鹤霖(2018)、冯根福等(2017)认为股票市场流动性并不是对所有企业具有阻碍作用,其对企业的影响取决于其企业所有权性质,股票流动性强的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受到抑制,但是对国有企业却又良好的促进作用。与之相反,唐大为等人(2017)通过对中国市场上的股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股票的流动性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同时张岭(2020)研究同样指出股权融资更能鼓励技术创新[9]。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虽然也有不少学者进行了风险投资与科技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诸如数据不足之类的局限性。黄文青(2010)认为风险投资的运转必须搭配完善的制度,并且支出风险投资活动能否带来效益取决于成熟的经济和法律体系[10]。在实证上,张峰(2020)等选取创业板企业公司数据,运用DEA模型对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显著促进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债券融资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在国内尚无明确的定论。胡善成,靳来群(2019)提出银行对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将会逐渐减弱,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更适应于寄生性技术创新,而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更适应于原创性技术创新[11],刘捷先(2018)则认为债务融资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在实证方面,得出的结论也有较大差异,白雪静(201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债券对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正向效应。吕民乐等(2010)则以汽车与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负债率与R&D呈现积极效应。而刘振(2011)选取97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考察了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发现R&D投资与负债具有负相关的关系。何京楠(2015)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债务对高新技术产业R&D投资的影响,发现债务与R&D投资存在显著关系,均可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研发投资支出。
探讨科技信息与科技创新
1科技信息服务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1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科技文献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是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2开拓新的网络服务模式通过网络信息资源重组集成、智能化信息检索、个性化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信息中介等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可提高科技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知识的增值效应,更好地为企业科技研发、经营管理等信息服务提供了信息服务网络服务平台。3信息集成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科技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共享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以数据库网上互联为基础建设信息仓库,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创新提供集成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开展智能化信息检索服务利用智能化信息检索功能,进行信息内容深度检索,为科技信息需求者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检索服务。5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通过个性化信息服务,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信息与处理,为科技信息索取者缩减了检索中间环节过程,推进了科技研发创新,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
2科技信息服务,为科技工作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科技信息工作可通过利用资源、人才优势,研究和把握信息用户的需求,找准信息服务突破口,发挥科技信息服务作用。1以企业自身科技信息建设发展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收集、整理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以企业内部期刊、学术论坛、科技交流、网上专栏等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以有效可行的信息服务得到企业管理决策者对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视和支持。2以科研部门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开展工作,跟踪信息服务。3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重点,搜集、分析、整理各种信息,为企业提供竞争信息服务。4围绕自身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战略,及时收集、整理国内外各类科技战略信息、科技政策信息、科技前沿动态信息,将科技信息转变为科技信息服务。
2.1科技创新可促进企业信息服务的发展
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随着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企业对信息服务起到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更为重视。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进而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拓展了科技信息服务空间。
科技创新竞争新优势思考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积极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活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产学研合作,把产学研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基础工作。二是坚持企业为主体,把服务企业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四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二次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本途径。通过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我市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年我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我市的科技创新服务工作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副省长张桃林对**的做法充分肯定,并强调**的经验值得全省学习借鉴。市委书记赵鹏指出,“金杯银杯不如企业口碑,金奖银奖不如企业夸奖。”市科技局以出色的工作受到企业由衷的称赞和好评,为市级机关树立起了一个榜样。
创新科技服务办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感到,必须积极探索科技服务经济的新办法、新举措,关键是把握四个重点,努力形成我市科技创新的新的竞争优势。
1、重点服务产业发展。过去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企业,重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今后,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从抓企业,转移到重抓产业。要围绕我市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重抓产业链的建设。根据产业链来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升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有了成功的经验。纺织机械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围绕制约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进行重点突破,形成了自动络筒机、数字化超高速CM600精梳机、假捻变形机、ASGA368型伺服传动浆纱机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系列纺机产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市纺机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以高新技术产品30多个,专利210多项,并建设有省级纺织机械、市级前织准备设备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市沿海区域优势及风能、滩涂等资源,加快推进海涂农业、特色机械、低碳能源、绿色化工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新型环保设备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高耗能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生物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大功力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与产业化、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精细化工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新一代纺织机械开发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到2012年,海涂农业、特色机械、低碳能源、绿色化工4个产业分别争取达到600亿元、10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的产业规模。
2、重点抓好人才培育。过去我们注重科技项目,对人才的重视不够。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市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匮乏。作为科技部门,要坚持以科技项目培养人才,工作的重心要实现从抓项目到抓人才的转变,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在这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我市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计划的人才培育导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领衔申报的项目。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计划项目既出成果又出人才。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家。
3、重点抓好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开展和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支撑,也是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创业的载体350多家,集聚各类科技人才近10万人。我市与苏南、苏中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科技发展上最大的差距就是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上的差距。因此,今后科技工作的重点从抓成果的引进转到科技平台的建设上来。通过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柔性”引进人才,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和市外的大城市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和利用外地科技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通过加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工具软件、分析测试仪器设备、技术转移、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积极推进我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类科技计划、科技经费重点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来我市设立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高科技公司,进一步提升我市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4、重点抓好政策落实。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方法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将转向以政策扶持为主。去年,我市共争取省以上科技经费1.5亿多元,为历年之最,但我市通过政策落实减免的所得税只有1800多万元,只是争取经费数的10%多。同时,我市现在虽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0多家,但经过去年复核,能够按照新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申报认定的企业只有30多家,就这30多家企业中还有许多达不到要求。因此,今后我们科技工作的一个重点将是在落实政策上。落实政策时,要突出重点,培育典型。要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创新创业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等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技术开发费用的备案确认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将“技术开发费用按150%加计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和“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两条优惠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政策的落实,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全社会R&D/GDP的比重,努力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快我市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步伐。
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思考
1科技创新券的类型和特点
1.1科技创新券类型科技创新券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可流通券和不可流通券、电子券和纸质券、单一券和联合券、基础券和扩展券、普通券和专项券、科技券和奖补券、A券和B券等类型[1-2,7]。(1)按流通性划分,科技创新券可分为可流通券和不可流通券。可流通券在企业持券消费后,由企业持有变为由收券机构持有,然后由收券机构向政府部门兑现;不可流通券在企业持券消费后,仍然由企业持有,并由企业向政府部门兑现。北京市、浙江省、深圳市、武汉市、贵州省等地采用可流通券,江苏省、上海市、天津市等地采用不可流通券。(2)按科技创新券的形式划分,可分为电子券和纸质券。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甘肃省、浙江省、深圳市、连云港市和苏州市等地区采用电子券;宿迁市、武汉市、马鞍山市等地采用纸质券。浙江省长兴县先采用纸质券,后改为电子券。(3)按使用科技创新券企业的数量划分,可分为单一券和联合券,也称为基础券和扩展券。单一券解决单个企业的个性问题,联合券解决多个企业的共性问题。爱尔兰、荷兰采用此分类。(4)按科技创新券支持的技术领域划分,可分为普通券和专项券。普通券面向所有技术领域,专项券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瑞士采用此分类。(5)按科技创新券购买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科技券和奖补券。科技券用于购买科技服务,奖补券用于购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硬件设备。江苏省宿迁市、浙江省长兴县采用这种分类。(6)按科技创新券资金的来源划分,可分为A券和B券。科技创新券资金在市县两级财政科技经费中列支,市级财政资金为A券,县区级财政资金为B券,A券和B券按一定比例配套,A券由市级财政资金兑现,B券由企业所在县级财政兑现。河南省焦作市采用此分类。(7)按地方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水平划分,科技创新券的实施地分为“创新高地型”和“创新洼地型”两大类[8]。“创新高地型”是指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该地区企业密集度较高,自身有庞大的科技服务业市场需求,企业愿意主动使用园区外部的创新资源;“创新洼地型”是指创新水平欠发达的地区,该地区中小微企业的分布较少,企业虽然有一定的创新研发意愿,但是经济实力弱和缺乏创新资源的支撑,需要调动辖区内外创新资源的支持。1.2科技创新卷特点科技创新券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创新政策工具,具有其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普惠性和低门槛。这是科技创新券最突出的特点。一般的科技计划项目对于支持的对象有较高要求,普遍偏好“大院、大所、大校、大企”[2],中小微企业基本不太可能获得项目支持。而科技创新券支持对象是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量大面广,具有很强的普惠性。科技创新券对申领使用科技创新券的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门槛非常低,只要该创新主体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就可以申领使用科技创新券,特别是初创企业,其基础条件薄弱,资金缺乏,这些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券直接获得政府科技创新支持。(2)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券政策在创新活动的研发阶段就引入最终用户,把中小企业用户需求作为创新项目的来源,产品研发、生产、经营一体化过程中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进行,目标非常明确,这种模式相对于传统科技投入有较多优势,不存在成果转化问题。传统科技投入模式是先研发产品,再进行产品产业化或成果转化,过程中没有用户参与,导致很多成果由于不是用户需求而无法实现转化。(3)需要企业配套资金。科技创新券一般要求企业在用券同时提供一定比例的创新资金配套[9],科技创新券是政府用少量的资金发挥牵引、撬动作用,让企业配套较多的资金,实现政府资金引导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这也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促使企业合理高效使用科技创新券,也加大了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4)任务是购买服务。科技创新券的政策任务是购买创新服务[2],包括为技术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仪器设施共享等提供服务,或者针对企业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等,这些服务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原本就需要做的,不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负担。而在一般的科技计划项目中,企业需要提供研发产品或科研成果。因此,相对来说,科技创新券申领基本没有难度,非常适合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5)申请及兑现手续便捷。科技创新券申请程序简单:中小企业只要能够系统提出一个创新方面研究问题,就可到指定网站申请科技创新券,或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上报管理部门审核;兑现手续简便:在兑换科技创新券时,只需带科技创新券和相关材料即可,不需要太复杂的财政、科研审核过程;科技创新券审批简单:管理机构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利益和最大化发挥科技创新券效能,会尽量减少限制科技创新券使用的条件,审批手续会相对便捷。
2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实施成效
科技创新券政策是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模式的创新,该政策虽然实施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效果较好。目前,科技创新券在国内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在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激活科技服务市场、增强科研机构市场服务积极性、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1提高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对于科技创新券支持的研究项目,其需求都来自于企业,都是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急需的研发及咨询、规划及评估、测试和认证等方面内容;项目实施的结果,都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性能和产品附加值。这种研发,以中小企业用户需求为导向,直接发生应用在企业生产中,不会产生闲置的科研成果,更不可能存在成果产业化方面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了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科技创新券的投入和使用方式确定了这笔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只能购买创新服务,从而避免了公共科技投入经费的流失;科技创新券都有使用期限,在规定时间内如未使用,就会自动作废,不会对公共科技投入经费造成任何浪费;科技创新券都要求企业提供较高比例配套资金投入,引导扩大了社会投资,增加了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收益,成倍放大了公共科技投入的效能。2.2激活了科技服务市场一方面,从科技服务使用方来说,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得知科技创新券可以为购买科技服务补贴费用,购买科技服务的意向明显上升。根据上海市实施科技创新券的统计,几乎所有持券企业都会追加研发投入,最高可达科技科技创新券面值的10倍[10]。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为本市152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兑现了科技创新券,兑付资金4840万元,撬动了企业各类科技投入近5.6亿元。科技创新券放大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激发了企业潜在创新消费。另一方面,科技服务提供方的科研机构也表示,政府“以券考核”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倒逼科技部门推进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甚至可能兴起一大批新兴科研服务机构,而这恰恰是创业生态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科技创新券的使用让科技服务供需方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激活了科技服务市场。2.3增强了科研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科技创新券的服务提供方主要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通过科技创新券政策,政府为中小企业降低了创新投入成本,为科研机构增加了技术服务收益。科研机构需要通过竞争中小企业掌握的科技创新券来获得科技资源,这就要求其提供的服务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保障其服务的针对性。科研机构凭借科技创新券获得政府科技资源,有信用保障,避免了后顾之忧和不必要的合作纠纷,而政府部门往往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科技创新券回收金额大、服务客户多、服务质量好的科研机构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因此,科技创新券政策大大调动了科研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科研机构努力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水平,丰富服务种类和内容,提高了科研服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江苏省宿迁市的很多企业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研究成果得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产生了投入科研的新动力,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2.4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目前,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碎片化”问题,限制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企业研发需要科研仪器设备检测,但大多数中小企业买不起高端精密仪器,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普遍存在重复购置、使用率较低等问题。科技创新券的使用,可以避免科技资源的浪费问题,提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的利用效果[11]。科技创新券是一种仅在购买科技服务时生效的代金券,使用者只能购买科技服务,从而确保了政府资金专款专用,减少了政府科技投入经费的流失。另外,在科技创新券获得和使用中,各地都要求中小企业配套经费,即用户自己需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比如北京市对于符合补贴要求的业务合同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最高不超过50%的比例核定科技创新券;1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最高不超过25%的比例核定;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最高不超过10%的比例核定;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不再予以科技创新券补贴。科技创新券这样的补贴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度、重复使用科技资源的问题。2.5形成全社会关注企业科技创新良好氛围科技创新券是政府与企业间的市场契约,是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动力。政府把本应发给企业的创新奖金变成科技创新券,企业要兑现科技创新券,就必须老老实实搞创新。科技创新券的作用还在于形成了一种让全社会关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氛围,凝心聚力,形成一种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的政策机制和通道,让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投给真正想创新、要创新、敢创新的企业。科技创新券发放对象是中小企业,资金不在多和少,关键是能够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信心和保障,让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自主创新,让企业建立起坚定自信的创新动力机制。
3科技创新券政策存在的不足
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实施创新了政府科技经费投入方式,加强了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科技创新券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机构数量与服务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目前,各地在发行科技创新券时,对于使用科技创新券的科研机构范围提出了明确要求,认定可以使用科技创新券的本地科研机构范围较窄,服务内容也不够丰富,一般都面向本地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者科技服务平台,有的地区对科技创新券机构范围设置得更窄,如湖北省武汉市科技创新券仅能在本市5类国家级创新载体内使用[7],致使企业可以使用科技创新券的本地服务机构较少,提供的服务内容也较少,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有券无处使用,科技创新券使用效果不理想,如湖北省武汉市首次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发放3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企业实际兑付55万元,科技创新券兑现比例仅为1.83%。(2)科技创新券不能跨区使用。科技创新券使用一般都有地区限制,除了浙江省长兴县的科技创新券可以在上海市异地使用之外,其他地区都规定只有本地区的企业或者创新团队才能申请使用,而且科技创新券也只能在本地区的科研服务机构或者科技服务平台内使用[9]。在有的地区科研机构不能对当地的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使得企业不得不去外地购买服务,可是在他地申请科技创新券时又不符合政策要求,这样就限制了企业获取科技服务的范围,降低了科技创新券的使用效力。(3)科技创新券兑现周期长。各地发行的科技创新券,兑现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销,一般是一年两次,有的是一年集中办理一次兑现,由科技创新券持有者在年底或者第二年上半年持有效证明材料到有关部门申请兑付。中小企业在使用科技创新券购买科技服务时,前期投入要么是企业先自行垫付,如上海市科技创新券就是先由企业垫付;要么是由科研机构先行垫付,如北京市的科技创新券,企业只要交付科技创新券就可以获得科研机构的服务,科研机构带着科技创新券再到科技部门报销[3]。这种方式使得企业或科研机构利用科技创新券投入的资金到科技部门报销需要有一个周期,有的周期还比较长,对于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本身就资金短缺,科技创新券兑现周期长,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同时也影响了科研机构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科技创新券实际效果的发挥。
科技创新大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在全市上下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召开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形势,主动迎接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新挑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一个城市加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从国际科技创新的形势看,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很迅猛,正孕育着新的突破。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途径,纳米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美国雄心勃勃地提出了“美国竞争力计划”,欧盟出台了强调区域创新的“创新绿皮书”,德国提出了“主动创新战略”,日本注重“增量性创新”,韩国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创新发展道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高点定位,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都在争取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从国内科技创新的发展看,面对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我国把自主创新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国家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全面发展。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全国各地对自主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并作出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决定,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科技创新态势。
科技创新实力指标系统研讨
一、目前研究的现状
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不同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建立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如邵云飞、谭劲松(2006)把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分为技术创新潜力、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以及技术创新的环境支持。谢玲等(2010)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中注意到了知识能力这个因素,但是对于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流动能力的二级指标项目还略显不足,不能完全反映一级指标的内涵。朱海就(2004)对创新能力评价的时候,注意到了伦德瓦尔所提出的“网络能力”的重要性,把企业创新能力、网络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作为三个一级指标。但该指标体系仅作了理论研究,并未进行实证。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从2002年开始持续对中国30个省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并《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该报告建立了包含100多个评价指标的体系,分为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以及创新效绩五个要素。纵观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的指标体系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所有指标体系中,都缺少创新文化的指标。如创新意识,对失败的容忍度等。事实上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对创新实力的作用非常大;(2)现有指标体系对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不做区分,一概而论。这样无法区分某一区域是科学发现主导还是技术创新主导;(3)虽然看上去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层出不穷,但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同指标的线性组合;(4)在指标的选取上,过度重视R&D投入、专利产出等硬指标。
二、科技创新实力的内涵
科技创新实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总体力量,它是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综合表现。用函数形式表示就是:科技创新实力=F(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其中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硬实力的表现,而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则是科技创新软实力的表现。科技创新实力的内涵远比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更广泛,它包含了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使科技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各种外在条件,它还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内容。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更多的是均量指标和增量指标,而科技创新实力要突出总量指标和存量指标。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是硬指标,如R&D投入、专利数等,而科技创新实力突出区域创新的软指标,如创新氛围、创新文化等。这些软指标虽然难以测量,但是却是决定区域创新实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区域(或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硬实力提升容易,软实力的改进则需时间的累积,未来区域创新实力的竞争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软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包含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两大支柱,但是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科学发现的主体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区域科技创新的实践中,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未必一体化。如北京是典型的科学发现为主的城市,科研机构和高校集聚,科学发现的成果突出并服务于全国;而深圳是典型的技术创新为主的城市,企业申请专利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全国最高。如果科技创新实力指标体系中不做区分,就无法发现二者的差异,无法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创新政策。科技创新软实力主要包含了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两大支柱。“创新文化是一种粘合剂,是整个创新组织团结一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可以激发创新主体创新的灵感。创新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辐射到每一个人,形成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气氛”。不同地区,创新文化有很强的差异性。比如上海典型的“白领文化”,江浙的创业文化,深圳的“移民文化”,北京的“中关村文化”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斗志。由于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是鼓励人们创新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物质的总和,因而难以用数据进行度量。本研究试图将创新文化的内涵分解,并逐一找到可获得的相关指标和替代指标。
三、科技创新实力测度的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实力的指标体系把科技创新硬实力和软实力作为一级指标,然后通过综合分析法,把度量目标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并逐步细分这四个子系统,直到每个子系统都可以用相应的统计指标来描述。在参考了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指标的可获得性,初步选择了若干指标作为基础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全国各省科技创新实力的数据,进行指标的相关分析。如果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非常高(本文设定高于0.90),说明可以用其中一个指标的信息量可以高度替代另一个指标,因此删除其中一个。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遴选过的科技创新实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