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特点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8:24: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改特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课改特点与教师角色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新课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航,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的国际化特点,其“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过程目标。
2.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新课程还强调基础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加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克服传统教育重智轻德,重知识传输轻人文关怀的弊病。“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已经成为国民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新课改加强了对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4.灵活协调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把日常社会生活知识引入教学,使课程更加生活化、社会化。“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具有整体性的,文化的不同构成也是彼此交融的。”而过去的教学却界限分明,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把原本内在统一的各个学科割裂开来,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课改特点与教师角色研究论文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新课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航,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的国际化特点,其“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过程目标。
2.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新课程还强调基础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加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克服传统教育重智轻德,重知识传输轻人文关怀的弊病。“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已经成为国民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新课改加强了对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4.灵活协调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把日常社会生活知识引入教学,使课程更加生活化、社会化。“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具有整体性的,文化的不同构成也是彼此交融的。”而过去的教学却界限分明,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把原本内在统一的各个学科割裂开来,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研究课改视角下中学文学语言特点
摘要:校园文学是文学的分支,是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原创文学作品的统称,涉及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包括学生作者)的所有校园文学和准校园文学创作。校园文学和其他所有类型的文学创作一样,语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重视研究中学校园文学语言的特色与存在的问题,摈弃糟粕,荟萃精华,使新时期的中学校园文学健康发展,不断进步。
关键词:文课程改革校园文学特色问题
校园文学是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学包括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包括学生作者)所创作的一切校园文学作品。狭义的校园文学指在中学里活跃的文学社团成员所创作的作品,主要指在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创作。在这里,我们研究的不是广义的校园文学创作问题,而只是研究一下狭义的校园文学,即课改背景下中学范围的由学生作者所主导的校园文学创作。因为一方面中学生是我国校园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研究中学生的校园文学创作也有利于探寻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对中学校园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目的是发现中学校园文学创作的规律,促使中学写作教学和校园文学创作健康发展。
因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所以研究中学校园文学也一定离不开语言。而进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由于社会更进步、文明、开放,言论的自由度也更大,因而在语言上表现得既多姿多彩,又良秀不齐。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课改背景下中学校园文学语言的特色与存在的问题,规范、纯洁、美化中学校园文学语言,促使我国的中学校园文学在健康的轨道上茁壮成长。
一、课改背景下校园文学语言的特色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实施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虽然中学校园文学作品大多是中学的写作佼佼者所为,但应该说,改革前后的中学校园文学语言还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改革前,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不论是日常一般写作还是业余文学创作都受到了诸如“主题先行”、“内容积极”、“语言规范”等多方面限制,因而思想、内容、语言个性化的作文鲜见。而改革后,由于施行的是“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确立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主体地位,彻底归还了学生的“话语权”,因而,在书面语的表达上,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自主与自由,于是在校园文学创作中,年轻的学生作者们有了更多的个性语言表现欲与创造权。因此,中学校园文学大观园里的语言之葩不仅充满个性,而且多姿多彩。
初中语文新课改特点分析探讨论文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同时也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看到,课堂教学更加开放了,表现为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师走下了讲台,走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新课程不需要老师讲了吗
最近,各种课改观摩活动此起彼伏,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接二连三。稍作注意的话,你就会发现,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
从以前教师的繁琐分析到现在教师谈“讲”色变,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反握“讲”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加上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加上启发引导,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加上精妙的点拨,学生便能感悟得更深。
我们不能该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不去挖掘体会,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也不得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的“兵教兵”运用得当,固然有效,但教师大多还是能见学生所未见,思学生所未思。教师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职能,恰当而精要的“讲”还是少不了的。
二、这样的合作学习有用吗
市场营销课改特点探究论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案例教学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市场营销学是高等学院管理类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等问题,都是所有市场营销专业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案例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思路,以及针对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建议。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解决企业生产过剩、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市场、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它更使一大批跨国公司获得巨大成功。基于市场营销学的这种巨大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引进了市场营销学科,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市场营销学已在中国大学普遍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普遍开设,对增强学生市场意识,了解和掌握市场运作规律,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市场营销课程在中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同时,教学方法改革却相对滞后,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营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老师讲课的方法仍然沿用“原理+例子”的模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力争引进国外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在传统的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验、实训、实习时间不多,即使在实验实训期间,实验实训的目的也不过是验证老师讲授的原理,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新的营销理念、策略和方法难以引入课堂。因为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的是按既定的大纲讲课,按既定的大纲要求命题考试。
以上问题,对于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市场营销课来说是很不适应的。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营销人才。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小议数学课改措施与方法
课改要求教师必须立足当代实际,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的。初中数学的课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课改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进行探索和总结,以寻求初中数学课改的出路,使数学课改得以顺利进行。
一、教师的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的提高是保证课改成功的关键环节
课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它需要教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年或几年的劳动,而应当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求索和奋斗,这其中,加强教师理论及业务的学习可谓是课改成败的关键。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所以,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一是要加强对哲学的学习,因为课改过程中要以辩证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使课改取得成功,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进行,否则便不能使课改达到预期的目的;三是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四是要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要使课改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为样才能在数学课改中有的放矢,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二、从数学的认识规律上着手进行课改
在数学课改中,应从数学的认识规律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力图让学生在“做”中领悟知识,着眼点是在通过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在这种课改方法上,要做到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是要淡化概念。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片面理解科学性原则,在名词、术语上孜孜以求,对概念的文字叙述字斟句酌,正、反例子反复讲,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等不恰当的“形式主义”而提出的。其实,概念往往带有人为因素,并非百分之百不可变动和神圣不可侵犯。概念应与知识相结合、相适应,不宜单纯在概念上下功夫。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尽快进入实质问题,就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二是要淡化纯文字叙述。符号化本身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对意义非常明确的公式、法则,没有必要要求学生的表达与教材上的文字叙述一字不差,只要明白公式,法则的意义,能正确运用就该认可。对文字叙述不宜规范到只有一种,甚至可以允许学生自创表达形式与符号,只要明白无误都可以允许。
如果表达形式都不允许灵活,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只能是缘术求鱼。三是要摒弃形式理论。追求形式的严密、完整,在教学中增加了师生不必要的负担。时间没有用在刀刃上,得不偿失。注重实质是指要注意对数学规律的掌握,这不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也是掌握知识的需要。“规律可以把知识组织联系起来,知识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高职课改课程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应该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围绕高效课堂组织教学研讨。通过课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我国教育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如何在课改背景下实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为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优化自身结构,实现高效、高质课堂教学提供借鉴性经验。
关键词:高职课改课程;课堂实施;教学有效性
1引言
课改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落实的重点工作,课改也成为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课程改革应该始终紧紧围绕实现高效课堂作为基础,以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为核心,结合实际,实现对课程的高效的改革。但是在课程实际改革中,涉及环节较多,需要结合专业特色以及专业预期达到的教育目标,重新制定具体的课程、课时的具体安排、课程设计等,需要对课程进行全面的整改。高职院校课改应该始终将实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贯穿于整个过程,不仅有效优化高职院校课程结构,更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具有探索精神的新型人才,以带动我国经济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2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该确保人才的专业性。职业教育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教育模式,职业型人才也是经济发展的必备人才类型。但是职业型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作为职业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场所,在职业型人才需求量较大的背景下,既面临着一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了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高职院校应该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型人才。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于职业型人才的需求,需要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开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专业的职业型技能人才,同时大力培养职业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为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开创经济发展的模式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育的挑战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给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内容的丰富与教学课时的有限形成突出的矛盾,如何有效地调和矛盾,是新课改面临的挑战,也是能明显提升教学质量的基于。本文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育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思路,以期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及改进提出有贡献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育;挑战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将面临着挑战。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历史教材按照通史模式,以时间为轴,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的传统排列顺序。新课改下的历史教材编写按照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三条主线为必修模板,并增加了数个选修教材,加强了历史的内在联系性。这样的教材编排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也为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转变方法,转变思路,做好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是高中一线教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学科知识拓宽、教学方法改进、初高中课程相互渗透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等。
(一)学科知识拓宽
新课改下基础教育思考
摘要: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有多组热点关系需要探析.本文着重从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合作为中心还是以竞争为中心,以发现为中心还是以建构为中心,以基础性为中心还是以选择性为中心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学生中心
数学新课改有多组热点关系,比如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合作为中心还是以竞争为中心,以发现为中心还是以建构为中心,以基础性为中心还是以选择性为中心,这些热点关系值得我们去探析.
1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数学课程改革前,数学教师基本上独霸课堂,唱独角戏,师生间的活动较少.数学教师满堂讲,满堂灌,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这是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新课改倡导数学教师要做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筹划者.新课改提升了学生的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探索者、发现者,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地位的巨大转变是数学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也标志着学习时代的到来.新课改前,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新课改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师围着转的太阳.可以看出,数学新课改倾向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话题,完全偏向任何一方都是有害的、错误的.在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同时千万不可忘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数学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2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能力为中心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摘要:论文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加强的教学内容与新思路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在教学模式转型过程中应克服的困难,并给出了作者针对性的建议,以希望能够为新课程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重点;难点
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学”与教师“教”观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教材不同与老教材,要求学生对知识面的拓展更加宽,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而是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随着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基于高中学生在该时期一些性格与学习上的特征,地理教学的工作思路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在这其中,也体现了地理学科在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更新。转变思路,适应社会,基于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今后改革的重点方向。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今后学生深造包括进入社会以后对自然常识的认识与积累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对于地理在我国高中课堂的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往往都是依靠死记硬背。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了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的时候重点以理解知识点为基础,不断延伸。对于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地理学科教学方式的变化,我认为重点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内容:1)提高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传统地理教学由于知识点在教材中比较碎,使得学生不太注重对教材的解读与知识点的串接。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过程由于承担了本作为学生该进行的工作,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上略为被动。地理知识与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非常密切,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是很容易去理解的。新课程对教材的改革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拓展,与实际的应用更加密切,这就需要学生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用实际经验来解决自己学习当中的困难,而不是被动得去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高中地理教学有别于传统基础学科如数学、语文等。由于地理与实际环境联系紧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点,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要比之前更加严格。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动画影视、图片、图表等不同形式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提高动手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要求他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周围的环境与人进行“交流”。当然这样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但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高中地理中有部分的实验,这些实验对于知识点的加强很重要,在学校课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要多让学生参与实验,对实验的结果展开探讨,分析实验过程的操作行为。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地理常识对于学生了解祖国、增强文化修养都有重要作用。对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现在的孩子思维比较灵活,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也多,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发散式教学。能和老师对一个知识点持不同意见,说明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上有自己的观点,也说明学生是在认真的想问题,对与错是另外一回事,毕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对于学科的改革、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都不是坏事。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需克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