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理念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8:21: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改理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贯彻课改理念重视初中政治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在新课程改革中,现行的初中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那么,教师和学生应当如何面对并上好活动课?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初中政治活动课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一、贯彻新课改理念,高度重视初中政治活动课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提出了“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而教育的现代化,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新课改理念的实施。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和新课改理念在初中政治活动课中能得到最直观的体现。但是,初中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几乎是“挣扎着前进”。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寻找初中政治课教学瓶颈的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新课改理念。而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各种各样的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重要教学形式。活动课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以及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它对于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丰富、情感的升华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政治活动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造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创设情境,营造初中政治活动课的良好氛围

活动课切忌传统的政治理论教条式讲授方法,情景教学法是营造良好的政治活动课氛围,是上好政治活动课的重要形式。情景教学法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设置课堂教学情景,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把教学从“静态”变为“动态”,由“平面”变为“立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如我在初三“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节课,通过播放纪录片《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展》,展现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好处,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同时,让每一位学生谈谈自己身边、家庭、学校近几年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具体变化。通过情景展示和前后对比,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交往要讲艺术”一课中,我就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打电话找同学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

查看全文

新理念课改管理论文

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时代精神的新课程体系,我县承担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任务,成为全国38个实验区之一。从2001年九月份开始在全县五年制转六年制小学的起始年级实施了课程改革。2002年九月开始在全县所有小学的起始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这意味着我们将伴随教材的改革,在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考试方式、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校本课程开发等一系列方面都应进行一次深入的变革。课改对我们来说即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在此一年多来我们在课改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体会。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课改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进程,当课改的浪潮滚滚而来时,肩负着“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之重任的校长、教师以及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必须更新观念,才能使课改落到实处。首先,要转变观念:1、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课程”是什么?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它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创造、选择等权力。此次课程改革,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2、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奈。而今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上超越了“教师中心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3、转变教师观:从“讲学”走向“导学”长久以来,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在课堂上过于繁锁地分析,自始自终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较少得到关注。新的课程改革,深中肯綮地倡导改“讲学”为“导学”,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4、转变学生观:从“被动”走向“主动”学生是学习的直接者,过去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学生学得相当被动。进行课程改革以后,我们重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学习方式,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改造课堂改变方式我们提出的课改战略方针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为此,我们把课程改革分成了五大块,每一大块成立了“研究和指导小组”,选择了试点学校,即:教学方式的变革、考试变革、评价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等。2002年重点是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考试、评价改革。为此,我们把2002年确定为“课堂教学改革年”。因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而教学的实施必须在课堂,要改造我们的课堂,首先应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教学更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乃至灌输,轻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把活的学科教成死的学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化,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割裂等等,这种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泯灭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在反思课堂教学现状后,改造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1、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诉学生“这种草好吃,应该这样吃,必须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根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个性。2、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以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发展能力。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探究学习。学年伊始,我们就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师们尝试着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讨论交流时间和读书时间。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得主动,学得投入。教学方法:从“繁锁分析”走向“导学、导悟”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教学的一个重要失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不顾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亲身实践。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领悟到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们从过去不停地讲解逐步走向引导学生自学、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课堂评价:从“甑别式”走向“鼓励式和多元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带评价色彩的话语,都很有可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情感和行动。因而课堂中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过去的课堂评价,往往是“对”或“错”的甑别,是缺乏感情色彩的,有的甚至是冷冰冰的责备,因而丧失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三大理念:即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张扬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否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我们力求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同时,我们的课堂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除了教师评价外,还组织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并且破除答案的唯一性,珍视学生个人感受、独特见解,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尺度,使学生乐在学中,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求知。三、看到成绩感受变化我们把2002年确定为“课堂教学改革年”,三月份召开动员大会后,我们下发了《大余县中小学2002年“课堂教学改革年”实施方案》,之后于6月上旬,县教委进行了专项督查。8月份,我们举行了全县中小学教师“课改通识培训”;十月,我们分片召开了“全县新课程改革研讨会”;十一月,我们举行了学科培训,举行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质课竞赛;进行了“送教下乡、送课上门”,进行了课改辅导报告;十二月,我们举行了全县中小学教师“课改理论考试”,举行了全县中小学教师“课改论坛”。总之,从这一年多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感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领导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已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县“课堂教学年改革动员大会”之后,各乡镇教委、中小学都能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有关课改的学习材料,并要求每位教师写好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各地、各校都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许多学校都把“课堂教学改革”列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南安中学、东门小学做到每周的班子会必议“课堂教学改革”,每周的教师例会必讲“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改革列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大余中学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写好一篇论文,写好一份教案,上好一节课,说好一节课,命好一份试卷。同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池江初中领导对“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视,不但组织了教师认真学习,还出了课改墙报,同时,领导班子成员还深入课堂,指导教师进行教改;池江小学每周都有一节以上的课改研讨课,组织教师听课、议课、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并将课改与“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原吉村、新城等教委不但召开了全镇课改动员大会,还举办了课改通识培训,聘请外校课改意识较强的老师到本镇、本校作辅导报告;原新城镇教委还成立了以原教委主任为组长的信息资料领导小组,创建了信息资料室,建立了课改信息资料中心,设有专人负责,把国家、省、市、县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料收集好,并把各实验学校好的经验、做法、意见、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向上级反馈,同时组织学校与其他实验学校之间的横向交流,充分发挥中心作用,及时沟通信息;此外,各个学校的行政领导特别是校长,对课改工作有充分的认识,把课改看成份内之事,亲自参与、亲自抓。很多校长,他们坚持每周听课,而且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听,意在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学校课改的相关目标、任务的措施。这些校长很有紧迫感,对课改实验工作认识很到位,很有思想和观点。可以说,课改实验造就了一批专家型的校长。2、课改理念已逐步深入教师的心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已经越来越明确地成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这三大课堂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已逐步深入教师的心中。新的教育理念使广大教师迸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很多实验教师把课改实验看成是一次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极好机会,把课改研究看作是一种专业探讨活动,积极参加,全身心投入。他们积极参加各类课改培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反思和体会文章;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主动要求上研究课。从我们督查课堂教学的情况反映,从座谈会教师的发言,我们经常能感受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角色和行为的可喜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三个意识的形成上:(1)学生意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改的核心理念,逐步在教师的头脑中生成。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地把游戏、故事、艺术、表演等带进课堂,让学生爱学、让学生乐学,还学生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2)课程意识。很多实验教师以教材为平台为依据,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不再把教材当作“圣经”,而是注重科学、艺术、人文向生活、向自然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把书本教活、学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数学,在生活中用语文、用数学,成了很多实验教师的共识。(3)开放意识。教学空间的开放,不再把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大胆地延伸课外、校外;教学时间的开放,注重过程和生成,而不拘泥于刻板的设计和程序,努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科之间的开放,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机渗透,已经成为了实验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在音乐的旋律、节奏中读课文,在美术的线条、色彩中学数学,读读画画,说说唱唱,学习热情极为高涨。总之,这轮新课改实验同样造就了一支年轻的极具潜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3、课堂教学有了明显变化通过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督查,我们发现,从总体上讲,各个学校的课堂教学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都有一定改进,都有一定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了新课程、新课堂的清新气息。主要表现在:(1)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常有学生互教互学的感人场面,学生提出问题更为大胆直接,师生互动积极;教师鼓励学生对教材对文本进行大胆质疑,利用教材的开放性使学生学习延伸、拓展。一句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而且还参与课程的创生。(2)学生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自主、探究、合作”已逐步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阅读、朗读,以读代讲,读悟结合;学生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注重让学生自己操作、思考、想象、观察、实践,从而实现从传统的“教会”向现代的“学会”的转变;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帮助别人和向别人求助,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3)师生关系走向合作化、民主化。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起来了,教师下来了”。具体地说,也就是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而教师则从讲台上走下来了,跟学生谈话腰弯下来了,“师长”的架子放下来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鼓励性的、肯定性的,协商对话性的话语。4、大胆地进行了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要求改革原有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对考试和评价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县教委成立了考试改革和评价改革研究和指导小组,成立了七所“新课改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在学生日常评价、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出台了《大余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余县2002年小学毕业质量检测改革的实施意见》、《大余县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大余县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修正)等。与此同时,在东门小学进行了“建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青龙小学进行“建立新课程要求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池江初中、吉村中学、黄龙小学实施“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研究”,在新城小学实施“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即“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课改课题的研究。这些改革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和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县教委还先后成立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的研究的指导小组,目前正在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东门小学、池江小学、青龙中学、新城镇中等校试点研究。四、反思总结有待深入1、课堂教学改革发展不平衡。从全县课改形势看,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发展不平衡。从整体上看,小学比中学好,从整个小学看,又存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已经实行课改实验的乡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较有声有色。教改的春风不但吹进了校园,而且吹进了课堂,不但刮风而且下了雨。二是在还没有实行课改的乡镇、学校,教改春风吹进了校园,但还没有吹进课堂,课堂教学方式依旧。2、在学校领导、老师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疑惑表现在学校领导方面的:一是有些学校的领导对课改的理念认识还不够到位,理解还不深刻,使得课程改革相对滞后,课改工作迟迟得不到推进;二是有些学校的领导未能对课改的诸多环节和课堂教学改革过程进行比较系统、比较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使得课改计划和课题方案中的某些举措出现表面化或偏差,方案、计划形同虚设,课改工作有名无实;三是一些学校领导没有处理好自主实践和借鉴经验的关系,没有因校制宜地提出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课改举措,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表现在学校教师方面的:一是担心学生的学习两极分化,担心大班额背景下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不可能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的问题;二是担心课堂上完不成教学任务,面对新教材非常茫然,没有教参不知所措的问题;三是如何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还有模糊认识,仍然在过分强调知识点的到位的问题;四是教学观念与具体操作出现错位,尽管观念有所转变,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放不开步子,常常不自觉地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和束缚的问题;五是有的老师提出要有教学模式,想照搬照套,缺乏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六是以“学”论“教”没有真正落实,不知如何把专家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问题;七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出现表面化、形式化,浅层次的认识和外表上的“包装”的问题;八是教学条件的相对落后和教学资料的贫乏使得教学手段非常的单一,教学方法非常的简单的问题;九是考试与评价改革的滞后引发的问题,怕考不好影响质量,影响对老师的评价,影响对学校的评价;十是课改的舆论宣传不到位,缺乏社会、家长对自己课改的认识和支持,以至于把课改与质量对立起来的问题。二00二年五月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工作组对我们县考察后给了我们实验区充分的肯定。九月,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文森教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课改工作研讨会上,对我们的课程改革进行大力的表扬;广西师大教科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课题负责人罗星凯教授对我们县东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九月份,省教研室陈聆一行也对我们实验区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这一切,使我们感到温馨,充满豪情,同时也使我们感到相当大的压力。一年多来,我们全县教育工作者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才换来新课改今天这来自不易的局面。看到成绩和变化,我们更加坚定信心;找出差距和不足,我们要更加清醒和努力。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改任务一定能够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查看全文

新课改理念下班级管理探究

摘要:信息时代来临,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迅速,决定着教育教学必须进行重大的改革,即:教育观念创新。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创新的发展轨迹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新课改;班级管理;柔性管理

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创新教育的开展情况。就目前的教育情况而言,还存在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硬性的班级管理等情况,片面追求成绩、追求升学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各个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重视班级管理。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谈谈新课改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一、秉承柔性、开放管理理念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单位,因此,想要真正意义上开展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理念,其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教学观等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传统班级管理的任何事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围绕教师开展的,学生是被动的执行者,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在于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凸现,教师也应以学生的思想为转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目标来构建教育方案,以学生的综合技能、综合素质培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真正以服务学生为基础来管理班级,借鉴柔性的管理方式,凸现柔性的管理理念。这里所说的“柔性”指的是:价值的导向功能、信念的支持功能、情感凝聚功能。同时,开放性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依附学校的开放环境,即:学校对外开放、对学校内部管理组成部分开放、对学生开放等。力争构建开放式的管理、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班级管理作为推动学校教育有效发展的动力和“标杆”,必须关注、了解、认知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动向,进而调整、完善班级管理理念,确保学校教育工作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创新教育理念、工作方式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紧扣课改形势体现先进的育人理念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紧扣课改形势如何体现先进的育人理念,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课改形势育人理念实践性

当前课改的现状

一、课改理念已渐入人心

历经最初的课改宣传、动员、培训及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城乡学校已呈现出较好的面貌。可以看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较好地得以贯彻,不少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管理措施、教学教研等都蕴含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意识。

教师对课改的保持了肯定态度,从课堂上老师表现出的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状态,一批批优秀实验教师、优秀教学案例、优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印证了课改在教师中初见成效。

查看全文

高中政治新课改理念贯彻思考3篇

第一篇

一、新课改的特点和理念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时代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综合素质,已经超越了单一技能的范畴,强调德智体三方面的统一和综合。政治教育则侧重智,体现在加强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的时代,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更新和发展。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的体系。相比之下,新课改有如下方面的特点: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尊崇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不再盲目地死记硬背;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避免“本本教育”而脱离社会地方发展;重视过程的重要性,最终成绩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而使得学生可能对知识的理解不能通彻。而对过程的重视,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新的感受,活化知识。

二、高中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索的必要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伴随着国情的需要,社会各阶层人士对于政治生活的参与也在日益的推广和深入。政治的发展离不开经济、道德、法律、宗教等社会现象。一个真正负责的教育,是对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的教育。高中教育面临的不再是少数精英人士的教育,而是广大学生和社会青年的教育。它也不只是以送学生上大学为目的,因为还有一部分未考上大学的青年直接面向了社会。所以,高中政治的教育对学生在日后社会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志向,愿望,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自身思想的判断。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强,积极向上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发展。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取决于良好的人文环境。心灵纯净了,心态才会乐观积极。此外,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传统教育的理念未得到根本意义上的改变,部分学校、老师固守传统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兴趣低落,根本没有达到育人的效果。所以,高中政治的教育探讨和改革刻不容缓。

三、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育探索

查看全文

新课改理念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为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造就自主发展的人,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改革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教育改革呼唤教师新课程信念的重建。教师应明确新课程应重建的信念、内容,并深刻认识它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信念重建有效教学

一、教育改革呼唤重建教师新课程信念

当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愈来愈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思想。这一理念可以展开为以下六个命题: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能够成为自己,成为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教育的要求是基于学生的需要,高于学生已有水平并且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自主发展是其核心和灵魂。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就是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悦纳自我的人;就是有明确努力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渴望的人;就是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人。因此,高品质的教育就是要促使所有学生的成功——造就自主发展的人。

为了造就自主发展的人,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过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让学生全副身心地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自信建立在点点滴滴的成功的基础上,这就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途径。其次要切实推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就是旨在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甄别等功能,而这些功能都可以服务于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发展性评价的另一个原则即激励性、期待性,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另外,在学生全部的生活之中,特别是在课堂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想象未来、憧憬未来、规划未来、设计未来的能力:着力培养他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品质:干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追求;要经常和学生讨论当下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的意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让学生感受到思考与探索的乐趣。最后,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始终应该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

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两点:一是课程改革有助于改造我们的国民性。这就必须改变每个人的人格定型期,即学校生活时期的生活方式.而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倡导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表现空间: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更多地互动和合作交流:强调对问题的多角度的理解,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争鸣与碰撞:提倡发展性评价,力图带给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进取的个性,形成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服膺真理、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民主性格。二是课程改革有利于推动教师成为探索者。探索是教育的当然要素。探索意味着探索者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意味着探索者大胆尝试、追求卓越,意味着探索者经验的开放性和工作中丰富的动机。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做课程的开发者,而且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探索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如何设计教学的活动.如何搭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如何构筑研究性学习的支持系统,如何评价学习的效果,等等。因为探索,使得课堂多一份灵动和飞扬,多一些朝气与活力。教师的探索影响、引领和激励着学生的探索,课堂生活因为探索而变得悬念迭起、趣味无穷.变得开放、幽深、鲜活和魅力十足。师生因为共同探索。而享有着更高品质的学校生活。

查看全文

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的尝试

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的尝试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于我们这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偏远山区,又该怎样抓好我们的语文改革呢?笔者认为,应当找准新课改和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的切合点,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课改实施方案,逐步实施课程改革,方能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对实施新课改的认识

新课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既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也不可能沿用传统教法照本宣科。学生知识平庸,技能匮乏,还带有应试教育下养成的不良习惯。要一帆风顺地实施新课改,的确存在诸多困难。但我们除了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存在的差距,同时也应辩证地去发现积极有利的因素。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地渗透课改理念,实施新课改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说,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犹如一个只会爬行的足岁小孩,新课改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健步如飞的小伙子,那么,我们现在实施新课改的初期则是一个半扶半放的学步阶段。马云鹏先生在《课程实施及其在课程课改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一般在课程实施的早期,学校教师对课程实施方案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教师要了解改革的理念,熟悉具体的方法,理解和认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创造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施方案。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实现,应当给课程实施留有充分的时间。”因此,现阶段的课改是一个由传统教法向新教法的过渡时期。

根据本地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我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低下,主要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对课改教材研讨后发现,教材本身就是极好的阅读材料,所选课文都是名家名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和挖掘课本教材的的潜力,不失为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我校也建立健全了图书室、阅览室,藏有五十万册图文资料,这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阅读财富。另外,Internet网和校园网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电子图书和查阅电子资料的便利。因此,我将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确定为课改突破口,逐步实施课程改革。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具体做法与尝试

查看全文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论文

一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把握失度

1.满堂问的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青睐于选择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但是如果不能掌握这种教学方法的度,整节课都采用问题教学,那么整个课堂会出现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满堂问现象。有的教师整节课都在提问,整节课都在围绕问题进行,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得很细,几乎每一步都给学生设置了问题,但是问题都是提前设置好的,提问时机不恰当,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节奏走,这种看似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热闹课堂,实际上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2.失控的小组合作教学。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小组合作学习开始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不注重合作教学的度的把握,没有认真设计小组合作的目标,把控好合作时机,使小组合作有形无物,没有发挥真正的价值。例如,在教学《统计表》时,这个内容实际上不需要采用合作学习,但有的数学教师为了追求合作而合作,让学生以5人一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统计小组中学生的铅笔和尺子等的数量。在合作开始之后,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有的学生在动手统计,有的学生在趁机玩起了文具,并交头接耳说闲话。看似热闹的课堂上实际出现了各种不学习的行为。

3.盲目的探究性教学。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积极探究发现规律的课程,探究活动是非常适合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的。但是有的数学教师不注重探究教学的度的把握,使课堂出现盲目探究和过度探究的现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去探究,教师则对探究过程不闻不问,只是做总结性的发言,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成为一个影子,没有发挥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作用。

4.滥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能够将复杂内容简单化,能够有效地扩充课堂教学容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几乎不再板书,不论是新课还是练习题的讲解都采用多媒体,一节课下来讲授的内容增加了不少,但实际上学生掌握得却有限。这种过度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其只是用机灌代替了人灌。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度的把握策略

查看全文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论文

一、理论与实际结合,走自己的办学之路

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定位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坚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道路。首先,学校管理者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和人才需求,以及当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向,充分做好本学校的管理工作。要在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推广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充分解放教学中的生产力。其次,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要与时代大背景结合,更要立足自身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研究本校的师资力量、生源特点、办学经验以及社会影响力,在充分掌握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与新课改理念原则相结合,发挥最有效地管理。最后,定位学校发展目标,拟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发展计划重视管理工作在纵向发展过程中的改变与发展。它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个性发展和共同发展。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发展动力和内在动力,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的多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丰富的数学情感与认知态度,提升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

办学的关键是教育,而办学的前提是教育思想。因此,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之路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必须要坚持的第一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发展的人的个性,发展人的能动性、发展人的自觉性,而不是要让人在管理框架的约束下遭受奴化和压抑。“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对人的思维、情感、情绪等内心的满足更加重视。因此,不仅仅要从物质手段上入手抓好教育管理工作,更要从情感思维上开拓小学教育管理的新思路。首先,教学管理工作要以教师为本,要体现教师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在小学教育中必须要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公平的、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强化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进而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其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终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上,不管是学校教育管理者还是上课教师必须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内涵。学生首先是一个身心健康、富有人文关心与真善美的人,其次才是教育的对象和知识的继承者,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致力于学生人性的挖掘。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发展个性和特点,多姿多彩的教学课堂由充满个性与激情的学生组成,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尊重和保护,实现学生个性与教学共性的完美结合。

三、创造美好的学校环境,为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文化场所,是传递知识的神圣殿堂。学校中唯有充满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完成引导学生、感染学生的积极目标。学校环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整体氛围、学校氛围、班级风貌和师资力量等教学硬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和谐的学校氛围。要努力打造师生一体的教学环境和管理环境。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园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要不断的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在追求认真与谨慎的前提下,小学教育管理还应当在创新与效率上追求更高的境界。过于死板,重视命令式指导和权威的管理方式尽管从表面上看达到了井然有序的管理效果,但难以从实处上推行素质教育。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进步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现代学校管理模式要更新观念与方式,创造宽松有序、活泼温馨的管理环境,通过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师生情感互动、学校组织文化活动、学校与家庭亲密接触等有意义的沟通方式,真正营造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美好环境,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进步,促使学生的个性成长,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查看全文

新课改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通过对人教版化学教材的使用,对于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新课改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化学教学;应用

在化学新课改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抓住探究本质

化学新教材的设计,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有利于学生得到各方面的刺激、体验与激励,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和巩固。

1.1探究活动要符合认识规律,讲求真实性:在探究电解水实验时,旧的版本中“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对两种气体进行实验。试管1中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试管2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是氢气。”这需要我们先完成知识积累、准备,搜集证据,明确氧气、氢气的性质。可教学中有的同学会提出:“为什么试管1中的不移近火焰,试管2中的气体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谁先知道试管1中的是氧气,试管2中的是氢气?”一语通破了天机,这对九年级学生来说,认识有些混乱了,由未知到有知要有过程,自古成功在尝试,当时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表扬,有疑乃进。随后在新的版本中,作了改进“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收集一定量气体后,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改进后的实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解除了心中的疑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