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6:23: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程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课程培训

深究安全培训课程的设计

培训就是通过改变受训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从而提高其思想水平及行为能力,以使其拥有相当的能力去处理现时担当的工作,并准备迎接将来工作上新的挑战。它是一种非学历的职业教育,是成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企业对职工在岗安全培训都很重视,希望通过培训使职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力,最终实现良好的组织效能。那么,作为承担培训工作的机构在开展职工安全培训时一定要抓住培训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即培训课程的设计,并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岗位安全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探讨培训课程设计之前,先对什么是真正的培训需求问题作一下分析:作为开发某一岗位(专业)培训的组织者即培训项目主持人,要想成功地开设一个培训班,他的首要工作应该从确定培训需求分析开始。我们在以往的办班过程中常听到学员说一些:“这个教师讲的内容我不感兴趣”“这次所学的知识对我回岗位后用途不大”“这次来学习是在浪费我的时间”等等,部分学员产生满腹牢骚的现象很可能就象“由于燃料油的原因而引起的火灾,这时你去用貌似灭火的材料‘水’去扑灭火,而不分析灭这火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开展岗位安全培训工作,就要了解受训人员的真正需求,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立项,进行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使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培训项目主持人就要深入到用人单位,深入生产、工作实际,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各单位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职工一起扎扎实实地搞好调研,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界定适应岗位的必备知识和能力,预测组织、个人未来发展的需求,分析具体情况,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摸准受培训者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从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了将要开展的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在此前提下,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企业内开展的岗位安全培训课程的设计,在课程要素的界定与选择上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要素有所不同,突出不同的要素主要有三个。

一、教师

一般课程设计的要素中并不包括教师,因为它认为教师只不过是课程的执行者,于是不可能在设计中考虑教师的因素。而在岗位安全培训课程设计中,教师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提出标准进行选择。因此,对所选定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广域的。能者为师,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但是,这里的“能者”,并不一定是课程内容的专家学者,是有能力去驾驭课程的人,去引导学习者达到课程目标的人,他更应象是一位“导演”。当然,如果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则是最理想的。正是由于这种选人标准,培训项目的主持人就要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上一门课的概念,从课程执行者(教师)的可选人群范围内,挑选在课程内容的各个侧面有不同优势者来组成课程组,执行“上课”的职能。同时课程组的成员应清楚:我们面对的学员不是孩童,成人有区别于未成年人的认知心理,要认识这些区别,要按照成人的认知规律去授课。成人学员多年来己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不同学员具有不同的学习模式。要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是尊重各位的习惯,允许他们按自己习惯的模式去学,才能提高安全培训质量,达到培训效果。

二、学员

查看全文

浅思安全培训课程的设计

培训就是通过改变受训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从而提高其思想水平及行为能力,以使其拥有相当的能力去处理现时担当的工作,并准备迎接将来工作上新的挑战。它是一种非学历的职业教育,是成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企业对职工在岗安全培训都很重视,希望通过培训使职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力,最终实现良好的组织效能。那么,作为承担培训工作的机构在开展职工安全培训时一定要抓住培训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即培训课程的设计,并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岗位安全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探讨培训课程设计之前,先对什么是真正的培训需求问题作一下分析:作为开发某一岗位(专业)培训的组织者即培训项目主持人,要想成功地开设一个培训班,他的首要工作应该从确定培训需求分析开始。我们在以往的办班过程中常听到学员说一些:“这个教师讲的内容我不感兴趣”“这次所学的知识对我回岗位后用途不大”“这次来学习是在浪费我的时间”等等,部分学员产生满腹牢骚的现象很可能就象“由于燃料油的原因而引起的火灾,这时你去用貌似灭火的材料‘水’去扑灭火,而不分析灭这火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开展岗位安全培训工作,就要了解受训人员的真正需求,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立项,进行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使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培训项目主持人就要深入到用人单位,深入生产、工作实际,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各单位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职工一起扎扎实实地搞好调研,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界定适应岗位的必备知识和能力,预测组织、个人未来发展的需求,分析具体情况,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摸准受培训者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从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了将要开展的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在此前提下,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企业内开展的岗位安全培训课程的设计,在课程要素的界定与选择上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要素有所不同,突出不同的要素主要有三个。

一、教师

一般课程设计的要素中并不包括教师,因为它认为教师只不过是课程的执行者,于是不可能在设计中考虑教师的因素。而在岗位安全培训课程设计中,教师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提出标准进行选择。因此,对所选定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广域的。能者为师,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但是,这里的“能者”,并不一定是课程内容的专家学者,是有能力去驾驭课程的人,去引导学习者达到课程目标的人,他更应象是一位“导演”。当然,如果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则是最理想的。正是由于这种选人标准,培训项目的主持人就要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上一门课的概念,从课程执行者(教师)的可选人群范围内,挑选在课程内容的各个侧面有不同优势者来组成课程组,执行“上课”的职能。同时课程组的成员应清楚:我们面对的学员不是孩童,成人有区别于未成年人的认知心理,要认识这些区别,要按照成人的认知规律去授课。成人学员多年来己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不同学员具有不同的学习模式。要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是尊重各位的习惯,允许他们按自己习惯的模式去学,才能提高安全培训质量,达到培训效果。

二、学员

查看全文

加强校本培训  推进课程改革

加强校本培训推进课程改革

内容提要: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必要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培训观念,转变培训思想积极加强校本培训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

二、转变培训模式,扎实做好校本培训

一是将校本培训确立为教师教育创新培训的主要内容。

查看全文

谈论中国MPA培训及其课程的设置

作为一个培养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管理人才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公共管理或公共事务硕士(MPA)教育是当代国外尤其是西方(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而又充满活力的组成部分。目前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法律硕士教育几乎并驾齐驱,成为文科职业(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律、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三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研究生教育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工商管理和法律两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相继开办,并取得发展文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宝贵经验;行政学(行政管理)领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这为发展MPA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教学与研究基础。而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为设立MPA专业学位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并对高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目前我国进行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本文,作者将从国外的经验入手,探讨我国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基础、培养方案尤其是课程设置问题。

一、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基础

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基础是作为公共部门管理及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公共管理学及公共行政学。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研究领域的视野、范围、理论和方法论不断地发生改变,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特别是当代(70年代以后)的公共管理学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已大异其趣。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渊源来自于政治学、法学和财政学等学科,其思想基础则是由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和马克斯·韦伯(MaxWeber)等人所奠定的。威尔逊在1887年所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是西方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这篇文章对公共行政学的对象、性质、方法以及发展方向等问题作出规定,是该学科的纲领性文献。马克斯·韦伯(MaxWeber)在1911年所写的论官僚机构或科层制(即建立在文官制度基础上的政府体制)的论文则对后来公共行政学研究以正式的政府体制为焦点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共行政学的形成也受到了(工商)管理学的强烈影响,即受到本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科学管理学派的示范性影响。早期的公共行政学者将泰勒(FredricW.Talor)的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公共部门,并利用和发挥了法约尔(M.Fayol)等人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思想。

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由于政府改革、科学管理运动和政治学中的新学科方向的推动,公共行政学作为政治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开始出现。其典型的标志是1926年同时出版的两本教科书:一是怀特(LeonardD.White)的《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洛比(WilliamF.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学原理》。与此同时,公共行政学的制度化建设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逐步发展,从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生教育项目以及公共行政学院。

二战后,随着政治学领域中所谓的“行为主义革命”的兴起,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公共行政学传统因其内在的缺陷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例如,罗伯特·达尔(RobertA.Dahl)在“公共行政学中的三个问题”(1947)一文中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忽视规范价值等方面的批评;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在《行政行为》一书中对传统行政学所提出的行政(管理)原则所作的批评。尽管这样,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支配地位一直持续到60年代末期。

查看全文

公司拓展培训及骨干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09年X月11日至X月15日,在公司的精心组织下,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拓展培训以及为期四天的封闭式专业骨干课程培训。正是这一次的拓展及,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第一天的拓展训练,让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团队需要核心和灵魂。几个集体项目如果没有人指挥,没有谋划,没有人付出和奉献,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完成任务,在训练中,我们面对最后一个项目是在规定时间内,团队里七十多个人个人,要翻越4.2米高的“毕业墙”。一个人的力量是无论怎样也翻不过去,我们相互帮助,最后在8分多钟内成功将其翻越(比我们设定的目标值15分钟,提前6分多钟完成任务),“团结就是力量,众力断金”。一盘散沙的团队,将会一事无成,而一个亲密无间的团队将会是无坚不摧的。在团队中既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与智慧,同时也要懂得服从与付出,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去做领导管理者,那么还会有执行与服从者吗?目标已经确定,就需要一些人充当管理者,只需要一种声音在团对中,制订出可行的方法,从而实现目标。

相互信任是团队建设的基石,离开信任的团队是松散的团队,是毫无战斗力的团队,在“信任背摔”项目中,最能证明这一点,每个人站在高台上,身体直直的向后倒下,仅靠后面的同事双手拖住,需要很大的勇气与信任,而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信任我们的团队,朝向我们的目标努力迈进,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战胜自己。

语言的沟通胜过任何肢体的表达。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沟通和理解,也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只有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孤岛求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工作中,我们面对各种问题与事情时,若能及时沟通,减少隔阂,减少矛盾,多些理解,多些支持,成功将会一蹴而就。

小组组建时,我们就设定了小组的组长、秘书、吉祥物、队旗、队歌、口号等,落实分工确立了明确的职责,大家各司其职,在做集体拓展项目时,每个人开始都能听着队长安排,仅说些意见,时间稍长,便按耐不住,跳将出来,指挥一下,影响了其他同事的才智发挥,也造成了局面的混乱。这点也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新课程远程培训班的学习感想

通过新课程远程培训班的学习,通过观看专家远程视频教学以及网上远程交流学习,我受益匪浅。以下浅谈我对于这次远程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专家的讲座,我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只是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客观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内在的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就如学生做练习一样,没有练习过程,就是理论学得再好,也许不能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这就是所谓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另一方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本身也是在学习,本身也是在发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就会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同时也学会了探究、学会了操作、学会了实践,学会运用工具和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初中的教学内容是比高中要简单很多,但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英语的初中版也涵盖了很多的知识点,词汇量也大,有些单词连目前的高中生也无法认知,所以,教师的备课量和难度都增加了不少。而且,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对新鲜事物的联想力也很丰富,很多课本中出现的生活性词汇在短时间内便能掌握,所以老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付学生们提出的各种课本外的问题。另外,课本的另一特点便是内容贴近生活,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如果能够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实际情况予以结合,那么更加能够产生吸引力,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也鼓励学生们多阅读课外比较浅显的英语读物,推荐订阅英语报,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加词汇量,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在课堂上课时,初中学生是喜欢有趣味的活动,长篇大论是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因此,老师除了知识点的准备之外,认真考虑设计课堂活动也是很必要的。预备和初一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比较生动活泼,所以上课时要多鼓励他们举手发言,进行学生间的配对对话练习,结合课本内容组织一些小范围的调查、猜谜,或者短小的英语小品表演,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初二开始,课本课文的形式渐渐与高中模式接轨,但如果上课时也像高中一样重点强调语法知识,那么学生很容易变得思想分散,而且根据初中生的英语基础,无法接受较为系统的语法知识,只有把语法点结合到令他们感兴趣的操练中,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才能在学生的脑中形成概念。所以,初中的课堂一定要组织的活跃一点,从而让学生能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公务员之家:

在初中上课还有一个关键点便是如何把握课堂的纪律问题。如同前面提到的,初中的课堂不能过分沉闷,初中学生还未脱离儿童的特性,枯燥单调的讲解一定会使他们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这样必然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但是45分钟的课堂时间也不能完全用于游戏活动,过多的活动也会使他们过度兴奋,从而使课堂纪律产生混乱。所以,我们应当把握好尺度,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查看全文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

[摘要]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地将《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立项评审、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明确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为课程设置提供建议。一方面,促进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加深课程的设计者、课程的实施者以及培训者对培训课程需求的认识,促进“国培计划”标准的实现。

[关键词]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

一、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流程与依据

(一)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流程。首先,由国家及负责承担培训部门制定培训课程的目标,尽量将目标细化与明确。一方面,让培训部门有“的”可循,以达到的培训目的为标准,为培训部门提供宏观方向。另一方面,使受训的教师能在主观意识上深刻理解培训的目的,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其次,明确培训课程的具体目标后,精选适合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课程内容。一是参考2012年教育部发行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来选取骨干教师的培训课程内容。二是由专家自带特色课或由培训承办方选取课程内容。再次,确定培训课程内容后,针对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特点开展培训,关注教师动态与学习意向,保证课程实施。最后,检验课程实施效果,做好课程评价。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利于课程的更新与改进。(二)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依据。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依据:一是以“国培计划”的相关要素为依据。首先,关注农村骨干教师的特点。农村骨干教师对农村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多年的农村从教经历让他们更清楚自身需要的培训课程。其次,紧密结合“国培计划”课程。只有将课程设置与受训教师的独特性有机结合才能揭示出课程设计的可信依据。因此,在借鉴国培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农村骨干教师的具体特点尤为重要。二是关注培训课程的价值取向。所谓价值取向即课程设置的价值是什么,通过培训能够得到什么。比如,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设计更强调知识、技能以及各种学科价值,更多考虑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少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人文主义取向,课程设计更关注学生的内在心理感受,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人的成长;社会改造主义取向,课程更重视学习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课程体系的制定与更新都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农村骨干教师“国培计划”的课程价值定位,应做到将农村骨干教师的个体感受性与培训课程的系统性按照恰当的比例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农村骨干教师的主观诉求下的人本主义取向与学术理性取向有效结合的课程价值定位,才是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最终追求的价值定位。

二、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宏观策略

对于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宏观方向上应该与教师发展的特点相一致。建立动态灵活的课程体系的同时鼓励教师的主动参与,课程应该为教师提供可参与的平台,促进教师形成自主发展观念。(一)形成骨干教师培训的动态课程模式。1.紧密贴近农村骨干教师需求,做好训前调研工作。充分重视教师培训前的调研工作,为整个培训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训前的调研不仅能了解参训教师的水平,更有助于课程专家以及相关的课程制定者根据参训教师的特点制定培训课程。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具有独特的特征,从教师的需求着手,紧紧围绕教师的需求开展培训课程。让培训课程的内容、课程模式等都与教师所需紧密相联,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及时更新、调整课程内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评价体系对整个培训十分重要,从课程的制定到课程的实施环节以及课程结束后的反馈,每个环节的评价都必不可少。第一,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前的需求调查工作是制定培训课程的前提。第二,尽可能的发现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课程的完善从实处着手。第三,训后的课程反馈必不可少,影响着培训课程的改进,对于课程内容的制定、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对于培训课程的评价应做好时间上的衔接与贯穿,将评价环节渗透到培训始终。3.不断优化培训师资队伍结构,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与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在骨干教师培训中,不同的参训教师有着不同的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的骨干教师,应接受不同的培训。要根据教师的水平,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组,对于不同组别的受训教师适当的调节课程内容。在制定课程内容中,应当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对于骨干教师来说实践能力固然重要,能够及时地把握住学术的前沿对于每名教师来说更是重要的。4.建立持久学习的培训机制,弥补短期集中培训弊端。教师接受培训多是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师认为这样的培训时间安排是比较合理的。针对这样的状况,相关培训部门应该建立一种长效的培训机制,将教师的学习用一种持续的、动态的方式展开。第一,可以选择短期集中培训方式进行培训的同时辅之以教学工作中的培训,将培训教师请到学校,以讲座的形式或是教师示范课讲课的形式让专家对教师提出意见以达进步。第二,引入网络资源,发掘网络课堂。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推荐教师学习网络上的教师精品课,树立主动学习意识。第三,为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将每次参与的培训备录在案,让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持久发展有迹可循,对于持久的发展充满信心。第四,针对骨干教师建立系统的、规范的教师培训模式,对每名教师设立具体的培训时间段,并在培训后做出及时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录档案,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对教师进行培训。(二)建立利于教师自主发展课程体系。1.调试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引导骨干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在以培训教师讲授为主要培训方式同时多设置受训教师与培训教师能够进行互动的课程,改变以往教师培训的平淡讲授知识的模式。组织设立活动课程,在活动中为受训教师尽可能的提供参与到课堂的机会,通过课堂提问、激发思考、引发共鸣来增加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在课堂中的互动与交流。只有在这样的培训活动下才能够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情意真正的渗透到教师心中。为受训教师群体交流创造机会,观摩课、交流展示课要及时进行课程评价,交换心得。2.促进农村骨干教师树立自主发展观念。教师的自主发展动机是教师培训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对于农村骨干教师群体而言,自我发展意向的高低是影响骨干教师培训成效的根本因素。努力使自身成为“学习型”教师,树立持久学习观念。专业发展内在动力对于骨干教师群体尤为重要,端正农村骨干教师态度,激发自身发展源动力。农村骨干教师受环境的局限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少但平台大,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吸收优秀课程资源,同时与培训教师保持长期联系,结交教师同伴。

查看全文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专题8篇

第一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新课改的培训对象大都是在职教师,他们已经用经验的双脚走出了一段路,有些教师还收获了丰硕成果。半路折回,重头再来无疑是痛苦的,他们需要放弃,需要重建,更需要整合。因此培训工作要扎深根,这个根,一是课堂深处,二是教师心灵深处。扎根课堂就是贴近课堂教学的实际,用理念灌注课堂;扎根教师心灵,就是激活教师的内在需求,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进修学习。

一、理论学习与观念转变,是走进新课程的必然起点

理论学习与扎根课堂并不矛盾。有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高高在上,距离课堂实际太遥远,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具体的指导作用,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一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往往受他的意识理念所支配。新课程理念,相对一线教师是陌生的,实施新课程,必须进行理念翻新,并且入心研究,深刻领会其内涵精要。观念不变,理念不明,根本无法走进新课程。没有教育观念上的彻底转变,即使用上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也只是停留在表层,甚至发生曲解,如果遭遇坎坷,还会拿出老一套来拯救。所以有效地搞好理论学习,是进入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必须和比照旧大纲旧教材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我个人观点是:在聆听专家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后,组织教师将本学科新旧课标与教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列出,进行比较研究。查阅网络、杂志等有关资料,吸收其他实验区新旧教材探索的成果,和本校的研究结果汇总一起,形成文字,记录下最初始的探索,为今后的正式实施准备宝贵的参照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教师的研究视野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

查看全文

公共课程和外语培训方案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要求,提高我区党政群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根据大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公共管理课程(MPA)培训的通知》(大人发号)和《关于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外语培训的通知》(大人发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具有港航服务业特色的中央商务中心区”建设的人才发展战略构想,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和公共管理能力、外语沟通能力,适应国际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我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培训对象

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处级(含正处)以下职务国家公务员,包括党的机关工作者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工作人员(以下统称“公务员”),鼓励其他人员自愿参加。

三、培训内容

查看全文

网络教育培训课程探究

一、背景与意义

现阶段,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为国家、省、市、县、乡共五级,各级监管机构协调联动,共同负责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而在各级监管机构中,进行一线检查执法的基层监管人员是我们监管工作的核心力量。近几年,基层监管人员数量激增,但其监管技能高低不一,食药监管相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势必要对基层监管人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传统的食药监管教育培训采用面授的形式,受到培训资源、地域和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现阶段基层监管人员迫切的学习需求,而网络教育的兴起,为基层监管人员教育培训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学习渠道。网络教育培训突破了传统面授教育培训的局限,可共享培训资源,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人数,只要接入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很好地满足了基层监管人员对培训的时效性要求。同时,网络培训这一模式也解决了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实现全员大培训目标的难题。与此同时,随着基层监管人员对于网络教育培训的使用逐渐加深,他们希望能有更加丰富的课程表现方式来展现培训内容,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快速掌握监管执法技能。因此研究基层监管人员网络教育培训课程表现模式,明确不同网络课程模式的优缺点,希望可以根据基层监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匹配适合的课程表现形式,提升网络教育的培训效果,并为今后开发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的表现形式提供建设方向。

二、现阶段网络培训课程主要表现模式

通过对食品药品相关培训学习平台进行研究,总结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几种网络课程形式,包括普通视频课程、三分屏视频课程和微视频课程。(一)普通视频课程。普通的视频课程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网络课程形式,通常就是教师讲授课程的实录,经过剪辑制作上线到网络教育培训平台,供学习者使用。这类网络课程制作最为简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的编辑,快速上线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习者使用学习。因此,此类网络课程可以极大地帮助资源的传播,是现在应用广泛的一种网络课程形式。但是,这类形式的课程只是单纯教师的讲授,没有课堂讲义等辅助性资源,教学效果往往会受到影响。目前,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类网络课程中,这种形式的课程多数为公共知识类课程,作为监管实务等专业性强的课程的补充学习资源。(二)三分屏课程。三分屏课程指的是视频课程的课件为三分屏形式。三分屏课件是利用专业录制工具将教师的讲授过程进行录制,制作出来的课件包含三个部分:教师讲课录制视频、课程的PPT和课程的纲要目录,生成的课件可在浏览器上播放。这样的课件因为同时配备教师的讲授视频与课堂PPT,所以课程效果是十分接近现场授课的效果,易于被学习者接受。目前,三分屏课件因为其包含的信息量多、教学要点清晰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网络课程中。但是,其同样存在缺点,三分屏课件虽然有课程PPT和课程大纲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学仍旧是单向性的灌输方式,没有利用网络与学习者产生互动,教学效果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三)微视频课程。当前,由于学习媒体、资源等的多元化,学习者在学习时的注意力、稳定性在变弱,需要一种占时短的学习形式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环境。微视频课程正式作为碎片化学习时展下的新课程形式出现。相比于前面两种课程形式,微视频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学视频时长短,通常为3-15分钟,教学的主题突出,主要是解决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微视频课程是对目前培训内容进行精细化和便捷化处理的一种方式。在解决专业性强、内容难度较大的课程时,可以将内容进行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利用微视频进行讲解,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这种形式现在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喜爱。虽然微视频课程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微视频课程仍存在广度、深度、复杂度不足的问题。因为微视频课程的各个片段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串联,从而无法给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创设学习情境或下达任务,致使学习效果欠佳。

三、网络课程新兴表现模式

上述几种网络教育培训课程形式已基本成熟,广泛应用在网络培训中。但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网络课程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虽还未大规模应用,但特色鲜明,为网络培训课程表现模式的开发打开了想象的空间。(一)微信课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交工具。作为一种专注移动端功能的软件,微信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应用创新空间。通过微信开展的课程主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来进行传播。微信公众号以权威信息和相关业务资讯为主。扩展出微信群,可进行语音直播,可分享语音、图片、视频等,学习者可进行实时的谈论,交互性强。传统的讲授式课程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的形式。微信的实时通信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使学习者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和黏着度,多种互动模式使信息交互更加灵活多样,新型的平台支持使移动学习应用开发更加便捷高效,有着传统网络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正因为形式的转变,微信课程更适合于小范围的教育培训;在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上,更适合对某类特定监管事项的专项培训。它目前受到的限制较多,仍处于起步阶段。(二)在线直播课程。随着近年在线直播的异军突起,在线直播课程也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迅速。在线直播课程就是利用现有的直播平台,教师实时对学习者进行讲授,将传统的面授课堂转移到互联网上。与传统的网络录播课程相比,直播课程的突出特点是互动性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文字等方式与教师交流,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明显提高。这种形式的课程既有面授课程可以实时交互的优势,又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等多种设备实现直播课程的信息获取,学习效果更接近面授课堂。因此,在线直播课程在网络教育培训中发展迅速。(三)多媒体课程。多媒体课程是教师利用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其交互性与趣味性均远高于其他类网络课程。这类课程中,现阶段应用较多的是动画课程,课程内容以动画或者小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习者通过与课程的交互来掌握课程内容。这种形式是对传统视频课程方式的一种颠覆性创新,改变了传统的线性或者循环的叙事方式,让学习者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多媒体课程中还有重要一部分是3D模型课程。这类课程可以通过建模技术,将流程工艺、器械构造等内容用3D模型的形式展现出来,学习者对课程内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多媒体课程中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VR课程。VR课程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课程。在模型生成的虚拟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利用传感设备进行交互,使学习者置身于虚拟环境中就像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中一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沉浸式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知识接受度。虽然多媒体课程优势突出,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它制作成本高,对于课程制作人员也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致这类课程还未大规模地在网络教育中应用。但是,随着课件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未来不可预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