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6:12: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程开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课程开发

民间舞蹈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少学校开始研究和开发校本教材,作为艺术类课程,音乐和舞蹈有着良好的素质教育基础,为此,积极开发舞蹈课程教材是很多学校的工作目标之一。衡水市位于河北省,其拥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间艺术,以衡水安乐秧歌作为舞蹈类的典型代表,除此还包括疯秧歌和打花榜等优秀民间艺术,这些民俗舞蹈特色都是作为舞蹈教材开发的优秀资源。本文以地方民间舞蹈课程的教材开发措施和方向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开发舞蹈教材,激发舞蹈独特的教育功能,在弘扬衡水本土文化的同时,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关键词: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开发;实施

衡水地区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艺术,是舞蹈教材开发的资源宝地,拿最有名的衡水安乐秧歌来说,它不仅可以传承本土文化,更是集中体现衡水地区民俗文化精神的优秀非物质遗产。安乐秧歌离我们有300年的历史,最早出现在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北苏闸村,其表现形式以歌舞为主,表演内容多以生活故事为主,衡水安乐秧歌还结合了东北秧歌的粗犷豪放以及中原风趣诙谐幽默,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面对新课改的实施,面对国家文化发展的需求,面对如此珍贵的舞蹈艺术瑰宝,作为教育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民俗舞蹈文化进行重组和优化,开发出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实现舞蹈教学的艺术价值、教育价值、情感价值。

一、地方民间舞蹈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一)建设衡水秧歌校本课程迫在眉睫。课程开发,是新课改中一项重要的课程改革任务,为此,衡水学院音乐系积极落实课程改革任务,以衡水安乐秧歌、疯秧歌、打花榜为主等知名民间艺术作为教学资源,开发本地舞蹈教材。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将衡水民间舞蹈设置为地方教材或者校本教材,促进学生接受传统民族文化教育,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同时让河北地区的学生都能学习本地秧歌文化。(二)河北省传统舞蹈文化资源传承的需要。为了实现民族文化教育,学校在教学中不遗余力的融入民族文化教学,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培养出适应我国未来发展的下一代。而民族文化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对人的素质、人的根本性的教育。衡水民间舞蹈集中反映了衡水本地的文化特色,通过舞蹈传递文化,让文化显得更加生动有趣。舞蹈教学是集舞蹈内涵和精髓为一体的课程,为了让受教育者可以深刻的了解到舞蹈文化,我们有必要开发本地舞蹈教材和校本教材。衡水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课程开发的基本资源,而舞蹈课程资源开发所具备的传承功能,又让本地舞蹈文化再生和重组,使其变得更加系统。(三)地方舞蹈课程资源的特性。1.为什么说是地方舞蹈,一个地区的文化孕育出与其它地方有别的特色习俗和文化,而舞蹈就是特色文化中的一种,发扬地方文化,传承优秀艺术,体现校本教材的特色,积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这是地方舞蹈课程开发的特征化意义。2.地方舞蹈课程资源所具有的特色代表着它不仅适用于本地教学,在中华优秀文化广泛传播的大环境下,本地舞蹈教材还能应用于其他城市的教学。所以,地方舞蹈教材是可以资源共享的,在保护本地文化的同时,还能实现文化传承。3.针对性,舞蹈虽然是艺术教育,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现代教育讲究的是德智体美劳,而如何让舞蹈教育更能体现本地特点,在教学资源的创造和选择上需要更加有针对性。例如衡水有安乐秧歌,山东、东北等地区也有大秧歌,如何体现衡水的特色呢?还是要以特色文化背景为依托,抓住地区的文化背景,同时创新现代秧歌教学,体现新旧结合,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普及和传播秧歌文化,促进学生对本地秧歌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实现针对性课程开发和教学。

二、地方民间舞蹈课程可开发资源

查看全文

化学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资源及其类型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如此众多的课程资源,我们或按一定的根据把某些资源归属到一起,或按不同的特点,把某些资源区分开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分类。比如根据资源的来源,把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物性特征,把其分为人力资源(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和物力资源;根据资源的性质,把其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把其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等。[1]

二、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特性

化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由于教材(课程资源的一种)内容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与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前沿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结合教学实际,使其具有如下特性:1.广阔性,即化学课程资源应包容比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材料更为广泛的客观外界资源;2.综合性,即课程资源要注意反映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等方面的联系;3.可探究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应当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观察实验、动手动脑地解决问题;4.亲和性,即课程资源内容的选取和表达形式应能使学生感兴趣,有需要,能唤起思维的积极活动;5.开放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内容具有以化学为中心,向社会、生活、化学科研前沿的开放性,二是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三、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查看全文

浅谈钢琴课程资源开发

【摘要】在高中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钢琴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素养,使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在高中音乐钢琴教学中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钢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自身的音乐素养。本文基于此背景下探讨高中钢琴课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分析如何开展钢琴课程资源开发,旨在丰富高中音乐钢琴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钢琴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钢琴课程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入挖掘钢琴课程资源。所以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引导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才能够在钢琴课堂中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对钢琴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完善学生的钢琴演奏思维。

一、高中钢琴课教学现状

根据当前高中音乐钢琴教学中的发展情况,能够看出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教育薄弱,缺乏钢琴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难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无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有效引导,难以开发出符合学生多元认知规律的钢琴课程资源。(一)学生音乐学习基础教育薄弱。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而言,由于学生大约在18岁左右骨骼基本定型,手指灵活度不够完善,在学习钢琴时不能很好地调节协调性,所以不利于钢琴的演奏和学习。再加之高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欲望不够完善,需要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但是整体的学生对于钢琴认识不够完善,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在学习中会感受到过于枯燥乏味,从而产生放弃的心理,不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拓展,所以当前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和完善。(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热烈。大部分高中学生的生活水平一般,由于钢琴是属于贵重的乐器,很多家庭难以有经济条件为学生购买钢琴,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于钢琴比较陌生。再加之钢琴是属于长期练习的乐器,应该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由于高中学生在学习时压力较大,难以保证每天都进行钢琴练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钢琴,所以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之钢琴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耐心的,由于高中学生处在叛逆时期,不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所以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厌学心理,从而对钢琴学习失去热情,无法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钢琴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查看全文

试论高职课程开发

要办出高职特色,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高职教育现行的课程设置及其体系结构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加强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21世纪学生未来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面向21世纪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

考察世界高职教育,学习国内有关学校改革课程设置及其体系结构的经验,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及其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类同,没有消除学科本位影响,不敢割裂原学科,岗位技术技能训练尚未形成独立课程等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在部份高职院校进行了高职课程开发及其结构改革的初步尝试。

一、高职课程开发的模式

高职课程开发基本模式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目标模式,一种是过程模式,一种是环境模式。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十分具体明确且无可替代,它“着重于人才之养成,强调教育的产出,因而一般均以目标模式为其发展之参考模式”?①。当代世界比较成功的几种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基本上都是在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建立教学模块,确立教学内容,协调模块间关系,经反复教学实践检验,最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可行有效的课程体系。结合我国现实高等职业教育具体条件和环境,吸收和融汇各国先进的课程开发经验,我们构思了一种简明模式,并在高职课程开发与课程模式改革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我们把课程开发过程归纳成四步:第一步职业分析,第二步目标分解,第三步构建课程,第四步课程评鉴。这四个工作流程。

职业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是通过高职毕业生第一任职岗位、岗位职责、岗位能力需求调查,掌握高职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智能结构,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实际上这也是课程目标的选择。进行职业分析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切忌仅仅靠学校领导、教师脱离实际的主观判断分析。

目标分解是构建课程前的准备工作,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形成相应智能结构的教学分析,实现由社会需求向教育功能的转换,建立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对这些理论教学和技术技能训练目标的分解,产生了技术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块和理论知识教学模块,这是构建课程的基础。进行目标分解要实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既发挥企业技术人员对职业岗位专项能力及其发展趋势非常熟悉的优势,又发挥教师对教学领域的专长。

查看全文

油品计量技术课程开发研究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及外延

1.有利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够用、必须为原则,但如何把握理论知识的够用与必须,须在实践中进行归纳与总结。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以理论结合实践展开,以实践带动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后深化理论,再指导下一次实践,形成一良性循环。课程设计既要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格局,又要具备条理性、逻辑性,不能散、乱。并且在项目开展中,教师也应适当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开阔学生的知识面,避免理论的片面化和局限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施教,学生听后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烦;有些内容学生由于不感兴趣,听不进去,常感到难学、难懂,课程内容积累较多以后,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了解和掌握,结果造成厌学或放弃的想法。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和启发效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让学生进行实践项目设计、实际工况分析、操作测定、异常操作的辨析与处理、数据整理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达到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的三段式的课程体系及先理论后实验的课程模式,是以传授经验、知识为主,它的特点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活动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轻视实践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难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条、落后,是一种僵化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的学习内容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来组织,将职业能力融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试验、分析、评价、思考、改进、创新等行动来掌握学习内容,采取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的训练环节保证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充分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核心理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开发实例

《油品计量技术》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该专业学生需掌握的职业技能之一。下面将以该课程为例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1企业调研分析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油品贸易的增加,如何才能做到油品贸易计量交接时的公平、公正、合理,避免计量纠纷,企业对计量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油品计量的一个新变化是,计量人员不仅要掌握不同计量器具的计量标准、使用和维修、手工计量计算及数据处理,而且还要懂得一定的财务知识,油品损耗处理,熟悉计量台帐管理和计量贸易纠纷处理过程。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计量人才需求岗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走访了中石化下属的炼化企业、油气输送销售企业以及从事油品销售的民营企业,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计量人员岗位的任职要求、工作流程等。计量员岗位从物的管理到人的管理要求有:物料计量、能源计量、原油进厂计量、计量调解和仲裁、计量标准、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计量人员等管理流程。企业只要涉及油品贸易、石油化工装置生产等均需设置计量员岗位,并且需取得计量员证才能上岗。油品交接计量的不准确,往往会引起贸易纠纷,因此,本岗位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理论基础与实践并重的高端技能型岗位。通过与企业基层操作工和管理人员以及计量主管部门专业人员的访谈,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确定了计量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奠定了基础。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不同类型的石化企业的调研,与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以及邀请企业专家一起,组建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团队,对油品计量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总结出油品计量员的典型工作任务。

查看全文

课程开发研究论文

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在课程模式多样化和课程结构优化中,地方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地方课程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充分体现地方教育特色,并对学校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也必须重视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一、地方课程在宏观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课程,又可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它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中,国家课程是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标准,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中小学教育的共同标准。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应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课程,以保证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目标是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依据。地方课程则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地方程对该地方或该社区的中小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必须在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来加以设计。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课程三者的关系及其比例不同,宏观课程结构的状况就有差别。在中央集权课程管理体制条件下,国家课程在宏观课程结构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家课程规定的是国家教育最高标准而不是起码标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没有应有的地位。而在地方分权课程管理体制下,国家课程门类较少,且它仅仅规定着中小学教育应达到的起码标准,而非最高标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居于主导地位,其中,地方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本依据。因而,从宏观课程结构状况来看,地方课程极大地制约着宏观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主要是通过设计多样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来体现的。

从课程结构的构成来看,地方课程直接影响着宏观课程结构的状况,缺乏地方课程,或者地方课程所占的比例不恰当,都不利于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从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地方课程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另一方面,地方课程是研制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脱离地方课程资源和社区发展实际来体现学校特色,它需要将地方课程具体化。因而可以说,地方课程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从课程与学生、社会的关系来看,地方课程也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纽带。地方课程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实践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地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语文拓展类课程开发

一、高中语文在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的选修课没有进行具体的考查,在选修课堂中仅仅是形式上的存在,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受到人教版教材的影响,选修课程必修化。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其作用是补充必修课程的内容,所以选修课的教学,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可这个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根本没有体现出来。由于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对必修课的教学,因而影响了选修课的正常进行,不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达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除此之外,选修课不能正常地发挥其作用是因为在国家课程的配套中,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不够到位,不能及时地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

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进行拓展性开发

为了促进选修课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需要围绕选修课程开设的标准进行具体探究。通过选修课的开发过程能够看出,其遵循的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设的目的是增进知识面,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标准”下指出:选修课必须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具体开发,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充分地让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达到选修课程学习的目的。在开发的过程中,根据高中语文教材在拓展型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结合相应的年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具体的选修课程。在拓展型语文教材中,主要是对高中语文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实践。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研究选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修课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为了实现教学的计划以及教学的目的,最终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的特征。必修课的学习主要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但是由于仅仅实行必修课,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了限制,并且在具体教学中教学方法十分有限,这就需要进一步实施对选修课的开发。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必修课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系统的讨论,这是对必修课的拓展。在教学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实质是:点与面的关系。在选修课的开发中需要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设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学习。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诗歌鉴赏部分进行探讨,将该部分作为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程的教学来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原著,增强了实践性,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高中语文知识。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开发的建议

1.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因此在学习中需要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以及学生探究方式的学习,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方法中,增强知识面,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2.整合选修课程的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选修课程的开发中,将课本知识进行重组,在教材中可以穿插地方文化特色,将选修课程进行整合,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空间,并且达到选修学习的目的。在进行选修课程开发中,避免出现内容穿插或者是重合。这就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安排,淘汰不适合教材的内容,在科学合理的知识面中,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使高中教学中选修课程的学习弥补必修课程中的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开放式以及动态式的模式,最终建立完善的高中知识拓展型选修课程的内容安排。加强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在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塑造更加完善的教育体制。本文通过对高中知识中选修课程的开发研究,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中选修课程的现状后,能够实施有效的措施进行不断的开发,为学生创造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必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加强对选修课程的学习,不仅在知识中更加完善,并且能够促进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的不断完善。将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实现了点与面的融合,在教学模式中,实现多元化以及动态化的模式,有助于塑造完美的教育人才,注重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提高,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创新能力,最终丰富其语文知识学习的知识面。

查看全文

透析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突破教材的概念局限,寻求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与保障。社会这门学科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多样的,因此在社会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遵循科学的原则,寻求恰当的途径,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关键词:社会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高低的问题。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其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因此在社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一、对社会课程资源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着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新的课程资源的出现,往往带来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的变革,对以前习惯性的课堂教学,即将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师、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由于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不同,因此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划分的方式。通过实践来看,我们倾向于接受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因为这样便于我们接受和理解。

查看全文

酒店营销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1课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体系改革能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根据旅游酒店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并在今后就业和创业中能根据酒店企业的实际环境和条件恰当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进行品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酒店企业的经营与业务管理水平,推动酒店企业发展,提高酒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课程研究的可行性

2.1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与探讨能够得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本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线教学的教师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主动,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果也是完成本项目的有力保障。2.2利用学院现有实训基地以及学生在旅游酒。店企业一年顶岗实践的有利契机,教师布置任务对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利用假期深入实习企业与学生一起顶岗实践,客观了解和评价实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得与失、利与弊、经验与教训,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信息时代,师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收集各类最新的旅游酒店相关案例,并加以整理归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经验;建立了丰富的案例库,通过关联性案例的引入,大大加强了学生对营销管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3课程研究的创新性

3.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工学结合教学模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创新能力培养,目前世界旅游酒店企业飞速发展,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各种新环境才有可能生存与发展,师生只有对实际企业和经典案例反复研究中举一反三、角色转换从而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项目展开多视角观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审视企业,如企业发展的纵向与横向,正面与反面,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宏观与微观等多角度认识企业研究企业,利用学生在旅游酒店企业一年顶岗实践有力契机,布置任务进行跟踪调研,教师深入企业与学生一起客观评价实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得与失、利与弊、经验与教训,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2典型案例对比分析研究。案例对比分析法研究是管理学中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研究的科学分析方法,也是MBA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对比分析法的特征和作用主要表现为方法与学科的交融、认识与实践的结合、鲜明性和说服力,其核心是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作者的初步探究案例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3.3传统国学思想与现代营销理念融合研究。将传统的国学思想引入课堂能够加深学生对营销原理的认识,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道理在中学阶段都学过,真正理解深刻内涵的并不多,大学阶段重温经典认真弄明白了这些思想就不难理解现代营销理念中以顾客为中心,关爱员工,关爱社会的思想内涵了。

查看全文

“微德育”课程开发实践与探索

学校秉承“和润于心,竞立于世”之校训,围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办学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微德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倡导德育教育要通过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小”而“实”的话题,深入细枝末节,大育化小、小题大做、见微知著,通过“微德育”,做好“真德育”,实现“暖德育”。

一、“微德育”的提出背景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都会扣错。这第一粒扣子就是青少年的“德”,是青少年心灵的底色、人生的方向。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距离较远,德育目标空洞抽象、落地艰难,德育形式古板僵化、实效性差。德育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缺少生活气息和生命张力,学生不易、不乐接受,“立德树人”工作落地艰难、不易推进。

二、“微德育”的核心概念

微德育是相对大一统的德育而言,是指以培育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基础文明为目的,从小事着手,从细节抓起,以内容短小、时间灵活、形式多样、指向明确为特点的德育教育。重实践、重参与、重体验、重感受,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改变学生的行为。德育微课程是指师生选取实际生活中反映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的具体事件,教师依据德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情境、内容、方法进行选择和设计,构建大育化小、小题大做、见微知著的教育策略,并用相对较短的时间,以“一事一议一悟”的方式组织学生对事件进行内涵剖析,辨识植入,形成社会期望的品格教育活动。

三、“微德育”的研究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