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6:09: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程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流快递》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物流快递》课程的教学性质、教学目的及主要知识体系,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完善物流管理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人才培养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物流快递》;课程教学
1我国快递行业面临的机遇
1.1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物流快递成为市场流通的中间环节。自1979年中国第一家快递企业成立距今已有四十年了,回望中国快递业的这风雨四十年,伴随着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春风,1993年顺丰的创始人王卫先是以私人夹带快件的方式奔波于深港两地,开启了民营快递的元年,几乎在同时期素有“民营快递之乡”的桐庐涌现出诸如宅急送的陈平、聂腾飞等创业者,随着中国市场对于快递的需求上涨,中国快递业又经历了低成本快速扩张及市场的优胜略汰的洗礼。1.2政府关于快递物流的顶层设计,形成良性运行循环机制。在中国快递业经历生死搏杀的时候,中国政府为了规范快递行业的运行,从2010年到现在,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快递暂行条例》及《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在政府的指引下中国快递业逐渐走向规范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2《物流快递》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为了满足市场对于快递人员的需求,也为了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们能够毕业后与市场精准对接,经济管理系教研室在2015年修订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首次增加了《物流快递》这门课程。《物流快递》是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运输方向和物流仓储方向的学生必修的专业拓展课。同时近邻宝于2017年作为物流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物流快递》是物流管理高职专业学生大三的必修专业课,是学习和掌握快递人员职业道德和快递基本流程的基本理论,为快递及相关物流企业培养全面掌握快递各环节业务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交叉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解决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及对于快递业的国内外发展历史、网点业务及管理、分拨中心业务及快递运输管理知识的掌握。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反思
摘要:《财务分析》作为财会类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课程建设难度较大。新时代的大学财务分析教师应当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努力提升独立学院财务分析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CDIO理念;独立学院;财务分析;教学反思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更高需求,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更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知识。财务分析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借鉴CDIO教育理念结合独立学院财管专业培养目标,有助于提高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知识理解、能力应用等素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教学反思深化CDIO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以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独立学院财务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教学理念需要更新。现阶段独立学院在《财务分析》的课程设计中更偏向于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教学,学生掌握的更多的是各类公式和财务数据的计算能力,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却因课时安排而被忽略了。针对这类情况,比较常见的处理办法是额外开设财务分析实训类课程或者把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纳入期末考核范围中,然而这样的方式在课程设计之时就缺少系统性的培养计划,因此并不能完全弥补学生在分析能力上的不足。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很难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降低了学生毕业后的竞争能力,所以应当找到适应现阶段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更新教学模式与授课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现阶段的财务分析授课方式大多采用讲授法,实际授课过程中,讲授法的确是最简单、最传统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拥有课堂上的绝对话语权,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能适合应试教育或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但财务分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在财务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满堂灌”、缺乏实际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长处及其创新能力,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及主动学习的能力。(三)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财务分析课程的学习渠道通常仅仅依赖于每周一次或者两次的课堂教学,尽管教师在课前已经充分准备好了该堂课程的教学设计,争取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以达到教学目标,但是难免会有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接受其中的知识点。课堂之外,学生想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或者某些知识点的盲区只依靠翻阅课本恐怕很难理解,并且由于大学的模式与中学不同,时间和空间是相对自由的,且有其他课程的任务,想要去找教师咨询没有中学时期方便。久而久之,无法消化的知识点逐渐累积,会使得学生对于财务分析课程的兴趣大大降低,容易导致该门课程的学习效率降低。(四)考核方式不够灵活。目前独立学院财务分析课程习惯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传统模式来考核学生的掌握水平,平时成绩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出勤率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一般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内容主要为对理论知识及相关指标计算的考核,对学生综合能力如财务数据的挖掘与整理、实际案例的分析等相关能力的考核较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评价学生的成果难免较为片面。学生在应对期末考试时,只需要在考前一段时间集中背诵复习相关内容、公式,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他们对平时的课堂学习与练习不太重视,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课堂的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建议
职校微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基于对职校生微课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出发,通过对思维导图辅助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阐述如何将思维导图与辅助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相结合,分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对这种思维导图辅助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的应用方式作深入探讨,以期提升微信平台支持下的职校微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职校;微信平台;微课程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利用手机玩微信已经成为职校生的一种习惯。教师不妨将制作好的微课程到微信平台,让微信与微课程有机结合,以便学生在微信上网中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微信学习模式容易出现知识点片段难以前后贯通的问题,而思维导图恰能增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将这些知识点片段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如何利用好思维导图,使其辅助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是一个颇具应用价值的研究问题。
1思维导图辅助微信平台下的职校微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1职校生微信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笔者曾向浙江省部分已开通微信的职校学生共发放450份自编《职校学生微信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为92.8%,问卷主要从学生微信使用习惯、对利用微信学习的态度与需求这两个维度调查。此外,还采用访谈形式与部分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调查结果大致如下:(1)学生对微信的使用习惯当问及“您使用微信多久了”这一问题时,回答“1至2年”、“2年以上”的学生分别占到57.89%、26.32%,可见,大部分学生开始使用微信还是比较早的。此外,28.95%的同学表示自己每天用微信,并且使用频繁,而50%的同学表示自己虽只是偶尔查看微信信息,但也每天都在使用微信。不过,在回答“您平均每天上微信的时间有多久”时,44.74%的学生选择“半小时以下”,36.84%的学生选择“半小时至一小时”,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使用微信,但其实花在微信上的时间不多。另外,对于微信上推送分享的信息,44.74%的学生每天都会查看,但只会认真阅读标题引起自己感兴趣的信息,44.73%的学生则很少查看或者基本不看,仅有10.53%的学生只要信息有更新就会认真阅读。这表明,微信推送的信息主题应紧扣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沟通,抒发自己的见解,增强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在回答“在下列微信功能中,您最常使用的是【可多选】”这一问题时,选择“微信支付”的学生竟然达到89.47%。因此,学生目前尚未养成利用微信学习的习惯。(2)学生对利用微信学习的态度与需求在回答“您更倾向于微信上推送分享哪些形式的内容【可多选】”这一问题时,63.16%的学生倾向于在微信上推送分享视频类内容,60.53%的学生倾向于在微信上推送分享图文类内容、音频类内容,其他内容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分别是39.47%、23.68%,倾向于文本类内容所占的比例最低,只占7.89%。因此,微信推送的内容在多元化前提下,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类型应以视频和图文为主。此外,36.84%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利用一天中的中午时间通过微信进行学习,而31.58%的学生则愿意在下午时段通过微信学习。可见,肯用微信学习的学生在中午与下午时段最多,因此,课程信息内容可选择在这些时间段推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沟通学习。还有,当问及“如果有一门在微信上进行学习的课程,您希望学习时长为多久”这一问题时,回答“3分钟以下”、“3-5分钟”、“5-8分钟”的学生分别占到42.11%、5.26%、39.47%,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微信学习的时长控制在8分钟以内,这与微课通常的时长相仿,因此,在微信上推送分享微课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当教师每天通过订阅号课程内容,78.95%的学生表示自己将会时刻关注,这表明多数学生愿意接受这种微信学习模式。当然,在访谈中,也有学生表示自己的自制能力弱,无法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影响微信学习的效果,所以,如何有效地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2职教课程可应用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模式。通过对职校学生微信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微信俨然成为职校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交流工具。微课程往往短小精悍,也正好符合微信对的课程信息容量小的要求。对职校学生来说,在专业课学习中会遇到比较多的专业术语,尤其是对一些概念原理甚至公式要先理解并牢记再灵活应用。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最佳的专业课教学效果,不妨将传统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在发挥教师主导教学过程的作用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实现混合式学习[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模式的到来正是要让学生利用手机这类移动设备进行混合式学习成为可能。1.3思维导图辅助微信平台下的职校微课程教学的应用优势。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以逻辑推理的形式完整地呈现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展示了整个思维的动态生成过程,凭借与具体的教学过程相吻合,能起到优化教学的效果[2]。通过分层级的线条串联各知识点,思维导图勾勒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促进系统知识的整合,既有便于资源提供者统筹安排各类学习资源,也有又便于学习者从整体结构上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内容。学习资源间的松散则是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资源最容易出现的短板。因此,思维导图可谓是促进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的助推器。
2思维导图辅助微信平台下的职校微课程的教学应用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探究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必学内容,其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优劣。鉴于此,下文将在查找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开展的制约因素之基础上,提示借助微课构建模块化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来推动职业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可行途径。
一、职业院校视唱练耳课程的功能及教学中的制约因素
视唱练耳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音程、节奏、和弦、和声进行、织体等各种音乐艺术现象的听辨和视唱能力。它不仅引导学生形成对上述各种音乐艺术现象的内心听觉印象,并且能动地培养学生运用声乐手段对上述多种音乐艺术现象予以表现的实用技能,最终达到扎实有效培养学生乐感之目标。所以,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关系到学生在唱、奏实践中所表现出的音高、节奏、节拍、速度是否准确,和弦的构成是否合乎乐理的规范,音色的表现是否合乎审美理想。由此可见,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能力培养体系当中,也发挥着关键的基础作用。然而,视唱练耳课程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得到持续提升。在这些制约因素当中,较为突出的瓶颈因素大致有两点:其一,视唱练耳的教学训练无诀窍可言,只有三个字:天天练。日复一日地听辨和视唱训练容易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二,视唱练耳课程往往局限于视唱而视唱,局限于练耳而练耳,缺乏相关音乐理论的支持和引导,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二、职业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着力方向与措施
从上文所提出的这两项视唱练耳课程开展的制约因素来看,要推动本门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其着力方向就应是促进视唱练耳和乐理这两门课程的相互融合,同时下大力气丰富视唱练耳的曲目选择,以期强化本门课程教学、训练的趣味性和系统性,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入了微课这种视频资源,努力构建模块化的课程内容,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其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本课程讲授的音阶、调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视唱、模唱、构唱、听辨等教学内容分解开来,分项录制成微课视频。比如,大小三和弦的视唱、模唱、构唱、听辨等教学内容,全都按照各种大小调式的类别,搭配相应的练习曲片段,录入笔者的语音讲解,录制成一系列微课视频,构成三和弦视唱、听辨的微课视频体系模块。在利用微信将上述这些体系化的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之后,学生即可在课余时间展开对于视唱、听辨内容的自主性学习和训练。而在课堂教学阶段,笔者作为教师,则依托推送给学生们的微课视频展开回课式的测查和分类指导的总结讲解,并补入新的微课视频及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示范和训练,以此来加大学生视唱、听辨训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视唱练耳课程的各教学内容模块基本构建完成之后,笔者开始同样采取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构建起基本乐理课程的音级、音程、音阶、调式、节奏等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微课模块体系。接下来,就将这些基本乐理的视频模块分类穿插到相应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块当中,以微课视频作为桥梁和纽带,促成乐理教学内容和视唱练耳教学、训练内容之间丝丝入扣的对应和匹配。引导学生在温习乐理知识的基础上顺利接入视唱练耳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和训练,达到温故知新,促成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课程教学的有机联动与初步融合。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改革探索,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将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这两门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加以探索,初步展现了融会贯通掌握两门课程知识的趋势。接下来,则是在视唱练耳及乐理的微课内容模块体系中引入各种民族五声音乐曲目,来拓展学生的艺术眼界,增强视唱练耳课程对学生的亲和力。此前,受高职视唱练耳课程学时的限制,民族五声曲目的教学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开展。在借助微课资源构建模块化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后,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变相拓展,因此也具备了开展五声曲目视唱、听辨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条件。
三、结语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思考
1.课程需要好教师
汽车构造是学生较为深入认识汽车的第一课,是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对于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深远影响,作为任课教师责任重大,无论丛课程本身还是从专业都要求有一个好老师。然而教好汽车构造并非容易之事。汽车构造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机械、制造、化工、电工电子、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使用和维修等相关知识的支撑。汽车构造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与实际非常紧密的课程,更需要有实际经验的教师。汽车构造是伴随着汽车的进步不断变化着,教师不仅要教授结构与原理,还应该是先进技术的传授者,这要求教师还必须是汽车新技术的跟随者。汽车构造不仅是介绍汽车的构造、功能和工作原理的一本书,它更是凝聚汽车先辈辛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历史,是难得的启迪学生的好材料。在讲授汽车部件构造知识的同时,利用创意性材料去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激情,让学生陶冶在汽车构造带给一串串智慧之中,让汽车构造课程学习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经历。
2.在校园内开展广泛而自主的汽车知识学习研究
在大学里,关于汽车知识开设的课程大多局限于技术和理论的介绍,而关于汽车文化教育是一个空缺。有些院校已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正在增设汽车文化课程教学,但汽车知识涵盖面很广,仅靠开设一两门专业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学生范围内展开广泛地自主地汽车知识学习。在汽车类专业的学生中开展广泛而自主的汽车知识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对汽车构造课程等专业课的教学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形成学习汽车的风气,对创建有汽车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对于汽车知识的学习研究可采取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学校可给出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年级高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校成立汽车学习研究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帮助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学校定期举办汽车作品展,加强汽车知识交流,达到相互补充相促进的目的。在低年级可开展汽车史学习、汽车摄影、汽车品牌、汽车模型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在高年级可开展发动机技术、车身模型、变速器、制动系统技术等学习研究。这种对汽车的学习研究经过几批学生的努力必将变得丰富多彩。
3.把专业实验室建成学习汽车和进行汽车文化教育的基地
在开设汽车构造课程的学校都建有汽车构造实验室,以进行汽车构造和汽车原理的学习,这是汽车构造实验室的主要任务。然而这些实验室的专业气氛太浓,对于初学汽车构造的学生显得过于单调,这与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汽车历史也极为不称。汽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有许多让人奋进感人的故事,在汽车构造实验室中嵌入汽车的文化元素,对于增添学习汽车的趣味性,扩展汽车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灵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汽车文化渗透于汽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汽车结构实验室变成汽车知识学习和进行汽车文化教育的园地。
剖析DSP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DSP课程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教学内容提出抓住一条主线,围绕一个中心,突出教学重点;而教学方法强调增加师生互动,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融入开发实例以及改进考核方式等。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DSP课程的教学效果。
“DSP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关键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课程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①该课程在我校的开设时间并不长,如何抓住教学重点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这使得对DSP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DSP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不够合理。DSP课程的总课时为30课时左右,由于课时少,加之该课程开设时间较短,较难找到合适的优秀教材。目前的教学基本是按照所选教材内容结构进行教授,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某些专业的DSP课程实践学时不足10学时甚至更少,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缺乏足够的实践确实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无法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机会加深理解专业理论。
(3)考核方式过于死板。目前的考核方式多为试题考试加平时成绩,很少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较为严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
综合材料课程教学探讨
一、目前综合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混淆立体构成和综合材料构成的概念
材料构成了形体空间,决定了形体空间的色彩、肌理和形态,对材料的加工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视觉要求。包豪斯时代对立体构成是极其重视的,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产生了影响。而在现代艺术运动的观念和变革过程中综合材料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传统的美学审美标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导致了在开展综合材料课程教学时,部分学生难以区分立体构成和综合材料的定义,进而使学生在操作课程设计方案时显得保守。笔者认为,立体构成是通过对各类材质的排列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而综合材料是艺术家通过对各类趣味材料的应用,展现自己的审美理念。另外,综合材料对“非理”之美是十分注重的,追求视觉上的反抗和冲突,强调人与环境、材料的融合与交流,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荒唐”和“匮乏”进行深刻解释。
2.综合材料课程设置上的困惑
综合材料课程教学作为创新型课程,主要锻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材料创设视觉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材料教学的开展涉及艺术发展学、视觉艺术学和物质材料学,加之综合材料教学自身发展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对综合材料教学的设置构成造成困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教学大纲的条例性和规范性对综合材料教学的作业设计产生不利影响,如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受到观念和表现方法的局限性的影响。同时,学生难以拥有广阔的创作空间,无法产生多样化的风格。其二,综合材料教学的动态发展性与教师教学的矛盾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难免会融入个人思维方式,对学生的视觉和知觉的敏捷性造成不利影响,使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往往保守、程式化和缺乏创新精神。
二、综合材料课程教学的内容分析
Java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一、Java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理论知识教授,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在一些高等院校里,大部分Java课程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突出理论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受到课时限制,现行Java课程教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辅以板书进行教学,课上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获取知识。尽管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些教师与学生交互的部分,如提问、讨论、布置作业等,但总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理论知识教授,这对于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Java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此外,高等院校本身又缺乏项目实践的软、硬件环境,加之能有机会参加企业实训的学生数量有限,所以现行的Java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大部分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只是照搬网络、教材上的案例在机器上运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师缺少项目实践经验
一方面,高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招收新人充实师资队伍时,过分注重学历门槛,轻视实践经验,导致高等院校绝大部分教师都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大多缺少大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软件开发人员又不大适合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积极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努力提高自身实践技能。
(三)Java技术课程单一,尚未形成体系
财会课程教学思索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目前已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财务会计人员的必备知识。高级财务会计之所以称之为“高级”,是因为它专门研究财务会计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新问题、仅在个别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中尚不成熟的问题。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包括:系统讲授高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跟踪高级财务会计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在高级财务会计方面的理论修养,提高他们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部分师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出现了一系列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同学们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以下是对本门课程教学的体会。
一、吃透教材,掌握课程体系,抓住教学主线和重点
目前,我国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别。本文主要以高级财务会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东北财大会计系列教材《高级财务会计》(刘永泽、傅荣主编)为例,说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筛选。本课程体系共分11章:第一章:企业合并;第二章:合并会计报表;第三章:外币业务会计;第四章:租赁会计;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第六章:股份支付会计;第七章:物价变动会计;第八章:企业清算与重组会计;第九章:生物资产会计;第十章:油气开采会计;第十一章:保险合同会计。但是按教学计划安排,只有48个课时,如果要在有限的48个课时内把以上所有11个专题都在课堂讲授,笔者认为不仅不现实,而且会让学生感到主次不分,抓不到学习的重点,不利于学生学习。为此,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在精研教材,全面理解把握课程主要内容、熟悉课程体系,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相关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把本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括:第一章:企业合并;第二章:合并会计报表;第三章:外币业务会计;第四章:租赁会计;第六章:股份支付会计;第八章:企业清算与重组会计。本部分内容是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的重点内容,因此本部分是课堂讲授的重点。第二层次,主要包括: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第七章:物价变动会计;第九章:生物资产会计;第十章:油气开采会计;第十一章:保险合同会计。这些章节主要涉及特殊行业,本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因为任何一门课程,教师都不可能穷尽该学科的全部知识,尤其是像高级财务会计这样教学内容可以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拓展的学科。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触类旁通的能力,以及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凡事不能只等待老师去讲解,而是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真谛。这种能力的培养、意识的灌输、对学生将来离开学校独立从事工作乃至一生都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样划分,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高级财务会计学习的重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以学习文化为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面授为主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早以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但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导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级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基于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保险因制度转变而导致的教材难以及时更新和社会保险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设计了一个包括理论篇、制度篇与应用篇三部分授课内容和一个包括课堂板书讲授、教学软件模拟与教学基地实训三种授课方式的社会保险教学方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设计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保险基础理论知识,强化了学生的社会保险实践应用能力,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方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探索与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涵盖项目的拓展和社会保险覆盖人群的急剧增加,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来从事与社会保险相关的各种工作,这给我国高等学校的社会保险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各个单位培养出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社会保险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地掌握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才能够与时俱进地从事好相关的社会保险工作。[1]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不论其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还是社会实践都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一部好的教材并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并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社会保险的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2]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正在逐步地健全和完善之中,很难有教材及时地将近几年我国颁布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列入其中。社会保险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学习目的旨在应用,把我国近几年颁布并大规模实施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排斥在授课内容之外,将导致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理论与实践脱节。[3-8]因而笔者依托当前我国一些著名高校学者编著的教材,结合国家最近几年出台的各项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险制度,构建了社会保险学课程讲授内容和授课方式框架体系。试图弥补新形势下由于教材原因而导致的社会保险人才培养问题,使所培养的社会保险人才能够尽快地适应当前我国各种社会保险工作的需要。
一、社会保险学课程教学框架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原则。虽然社会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如果不能对社会保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很好地掌握,就无法很好地理解和领悟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并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由于不同社会保险制度是针对劳动者的不同收入风险损失制定的,只有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合起来才能有效规避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损失风险。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外,作为企业补充保险的商业保险对劳动者收入风险也有一定程度的防范作用。因而笔者遵循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重点突出与统筹兼顾相结合、课堂教授与教学基地实训相结合及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原则就社会保险学课程教学进行设计,旨在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社会保险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二)课程教学框架设计。教材编订中没有涉及且在近几年由国家颁布并运行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嵌入到教学内容中,以期让学生深刻领会并掌握相关的社会保险知识和各种社会保险制度。(见图1)社会保险学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涵盖课程内容和授课手段两个方面。课程内容设计主要分为理论篇、制度篇和应用篇三部分。授课方式设计主要采用板书讲授、保险软件模拟和教学基地强化训练等几种手段。针对一些学生需要扎实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社会保险制度采用板书教学,以便学生能够记录相关内容并在课后进行复习。对于需要学生了解的社会保险知识及社会上一些与讲授内容紧密相关的保险案例,采用保险软件模拟讲授,采用保险软件模拟既能够让学生更深一个层次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社会保险制度,又有效地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在此基础上,采用学校或学院建立的相关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这些实际应用部门具体操作。通过实践基地指导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领悟,强化学生在具体实践应用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及对课堂教授内容的更进一步理解。
二、课程讲授内容的探索与实践